不護農地,高糧價或將重創台灣 | 章定煊 / 房市勾玄 | 獨立評論
社會觀察

不護農地,高糧價或將重創台灣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黃明堂攝。

台灣低糧食自給率讓國際糧價直撲台灣

讀書的時候修了一門土地問題研究的課,當時林英彥教授花了很多時間帶我們讀了許多中國大陸的農業問題的論文。當時差不多在西元2000年左右,大陸已經走改革開放一小段時間。當然在這過程,中國大陸面臨大量的農地流失,轉作工業或商業用途。那時候中國大陸非常多的學者就開始提出警告,糧食問題是中國大陸的相當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必須保持足夠的耕地數量。不然以中國大陸的人口之眾,糧食生產若不夠中國大陸內需,國際糧食市場很難找到足夠糧食補足這麼大的缺口;就算在國際糧食市場找到足夠的糧食,也會對國際糧食市場的價格產生重大衝擊,造成民眾極大的不滿。

那時中國大陸學者提出許多政策,比如說「開一畝墾一畝」「土地儲備制」等等。後來我並沒有追蹤大陸這些政策有沒有實現,而且以目前公布數據來看,中國大陸在糧食產量的部分它還是達到標準並且超標。我們參考圖1,1949年後大陸人均糧食產量(糧食產量/人口數)的變化,目前人均糧食的消耗量應該超過300公斤稱為足夠。中國大陸在1977後就逐漸脫離糧荒的問題,生活得到基本的溫飽。中國大陸在1998之後可能為了追求經濟發展,讓人均糧食產量快速滑落,但是2003年之後就直線上升,2012已經達到435公斤。雖說中國大陸目前40%的耕地嚴重退化,20%的耕地遭受嚴重污染,未來是否能保持在這個水準就很難說了,起碼中國大陸政府當局把糧食生產與保護耕地當作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看待。

中國大陸人均糧食產量趨勢圖。資料來源:中國大陸歷年糧總覽,本文作者自行製圖(點圖看完整互動圖表)

我們反觀台灣,而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是多少呢?以農委會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才33%;如果以產量來計算,人均糧食產量才100 公斤左右。當然這個數字的詮釋方式,並不能解釋台灣人民不得溫飽。而是台灣超過三分之二的食物必須仰賴外來進口。即使糧食自給率如此之低,台灣對於耕地的破壞,卻是越演越烈。需要工業用地、住宅用地、商業用地都是毫不留情的徵用農地;剩餘的農地飽遭違章工廠、別墅農舍、民宿、工業污染……的破壞。隨著全球氣候異常、開發破壞與新興經濟體興起後糧食需求增加………,國際日益高昂的糧食價格就一分不少的衝擊台灣所有住民的生活。

國內目前大多數的民怨似乎比較集中於房價之上,主要原因大概是房價背後隱含著財富重分配,比較容易得到關注;對於大家每日必須面對的食物價格似乎就是默默的接受了,完全沒有想到這是台灣錯誤農地政策的後果。我們食物價格到底上升多嚴重。2000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總指數為88.71,到了2015年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總指數為104.38,上升幅度才17.66%;而同期間國內食物類消費者物價指從78.90上升到114.35,上升幅度高達44.93%。食物類的物價上漲幅度遠超過其他的消費品。更不要說這個數字已經是政府刻意控制國內生產農產價格的結果,如果單看外進口食品價格,奶粉、麵粉……上漲的幅度早就到了民眾難以接受的程度。

米貴傷民與穀賤傷農竟同時在台灣出現

這些年來國內食物價格節節高漲,光是一碗滷肉飯的價格飆漲,都可以上新聞了。民眾深受米貴傷民的痛苦,在這種情況農民的收益就增加了嗎?在貿易自由化的大旗下,平常我們政府就放任國外越南米、泰國米等低價米傾銷台灣,農民在穀賤傷農的情況下,只好以保證收購價格讓政府收購,甚至選擇休耕。等到國際米價大漲,政府無力控制進口食物價格情況下,就拿國內米價開刀,將過去收購的米大量標售壓低市場價格。所以台灣農民永遠是貿易自由化加上物價平穩兩手政策的犧牲品。

在這種策略之下,無論糧食市場行情好壞,農民都是只能賺取基本的報酬率。在土地炒作者頻頻招手之下,農民離農的誘因越來越高,我們的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高米價低穀價的惡性循環越演越烈。這除了帶來貧富不均與社會動盪的後果(中低所得者,食物類消費佔所得比較高),如果國際糧食市場的趨勢不改變,我們經濟成長的果實越來越被高漲的進口食物價格所侵蝕。

我們傳統犧牲農業部門以扶植幫助工業部門成長的策略,真的值得深切的檢討。我們政府必須更努力的貫徹農地農用,避免濫徵農地搞不切實際的開發案,如此才是台灣永續經營之道。看到中國大陸連續八年的糧食生產正成長,我們農委會真的需要加把勁。

瀏覽次數:1041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現職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政大銀行系(現為金融系)學士;政大會計系碩士;政大地政系博士。長期參與台灣房地產房價指數、房市供給與需求、房市景氣動態等相關專案研究。擅長以總體金融、建商財務報表與房地產開發行為分析房市細微的動態。同時,因為不太美麗的人生機遇,也具備與房地產毫不相關的內部控制建立推動與內部稽核執行的實務經驗與專長。致力提倡住宅市場的合理化、住宅人權的保護、人與環境和平共存的永續開發行為。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現職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政大銀行系(現為金融系)學士;政大會計系碩士;政大地政系博士。長期參與台灣房地產房價指數、房市供給與需求、房市景氣動態等相關專案研究。擅長以總體金融、建商財務報表與房地產開發行為分析房市細微的動態。同時,因為不太美麗的人生機遇,也具備與房地產毫不相關的內部控制建立推動與內部稽核執行的實務經驗與專長。致力提倡住宅市場的合理化、住宅人權的保護、人與環境和平共存的永續開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