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西至今没有崛起?

如题,国土面积全球第五, 躲开了一战、二战(只是派兵参战,本国国土未受波及) 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森林覆盖率50%以上) 自然资源充足…
关注者
3,487
被浏览
9,107,640

453 个回答

看到巴西没有煤炭想起一个事情,14年的时候前老板法籍毛里塔尼亚人,这个老外一心想发展毛里塔尼亚的钢铁制造行业(非洲建筑用钢几乎全是中国的),然后注册了一个公司,找到重庆院想让他们设计。

“巴拉巴拉,我们的铁矿石品位非常高”

“那太好了,钢铁生产需要焦炭有吗”

“没有,需要进口”

“哦,那传统的炼钢就不行了,那就电炉炼钢吧,电力情况如何”

“嗯,不能保证稳定供电,国家电网没有并网”,需要建发电厂”

“那有天然气吗”

“这个有,但是没有开采”

“那钢铁生产需要水,水有吧”

“嗯,淡水不能保证,需要海水净化”。

然后设计院的人直接告诉他,这成本太高了,你还是从中国买钢筋还能便宜点或者我们可以用钢筋换你们国家的铁矿石。

—————//——————————-

这么多人点赞,有点受宠若惊,再补充点后续

h其实同时还找了江苏院(就是那个现在已经ST快退市的公司),也想了不少办法:

方案一:电炉炼钢,利用废钢,结果整个国家也没多少吨废钢,需要从欧洲或者中国进口。

方案二:既然没有废钢,但毛里塔尼亚周边海域有大量被遗弃的船,可以把船拆了然后利用废钢啊,没人!没有拆船行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当地渔业公司连渔船马达坏了都得找欧洲船厂过来维修(如果维修费太高,船就报废不要了),好像现在已经有国内公司在提供柴油发动机改装的业务。

江苏院当时已经很困难了,也真想做成这个项目,但最后也只能说:你们国家还是卖铁矿石最好。

2年前的回答这几天突然被人翻牌子,还很多人翻。再更新一下这个事情的后续:这钢铁厂最终也没建,然后2021年5月份的时候突然说要建球团厂了,卖铁矿石太亏还是做点初步加工,然后找国内和欧洲的设计单位准备做球团测试、做工艺设计(我知道中冶长天也参与了)。欧洲的设计和测试报价竟然远低于国内的企业(这TMD太不合理了)。当时还以为有串标压价的可能,然后国内的企业说:没关系,只要项目设备配套考虑到成本就没有办法绕开中国,设计要实现和落地的,否则意义不大,就是早进和晚进吧……。然后…,2022年3月设计估计还没做完,俄乌开打,大宗商品涨价,估计又开始卖铁矿石了。

一、崛起中的巴西

  1942年,可口可乐进军巴西,在这里,它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不是百事可乐,而是一场强劲持久的本土阻击。

  巴西本土汽水的霸主,南极洲牌瓜拉纳饮料(Guaraná Antarctica)率先发难,攻击对手的美帝国主义背景。

  可口可乐善于了解新市场,而且向来能屈能伸。几年前,在希特勒当选的德国,它的广告就主动贴合了纳粹的宣传。

  这一次,它打出的广告词是,“可口可乐,强壮巴西人民,助力巴西工业化”。

  这句话已然深谙20世纪中叶巴西的主旋律:对工业化的狂热崇拜和执着追求,以及涌动的民族主义热情。

1940年代的巴西,汽水广告都在呼应巴西的官方话语。左图照应的是瓦加斯时期的内地开发——巴西版的“西进运动”;右图照应的是大规模工业化。

  从1930年到1980年,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巴西的军人和官僚们执着地相信,工业化是解决本国一切问题的万能药。贫困、暴力、不平等、对外国的依赖,都将随着工业化的实现统统消灭。

  1930年,由中产阶级军官掌控的军队,对种植园寡头掌控的旧共和国终于失去了耐心。一位出身南里奥格兰德州牧民家庭的军人,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Dornelles Vargas)成为了新的总统,这位有着迷人微笑的小个子被国民视为改革的象征。

  他们如愿以偿。

  在军人的支持下,瓦加斯解散了议会,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由国家负责推动工农业发展,扩大选举权,实施土地改革,给工人更多权益。新政权重视教育,在学校中提高葡萄牙语和巴西史的地位,鼓励民族主义。

  1937年,瓦加斯利用业已获得的威望,取消政党和总统选举,成为了“新国家”(Novo Estado)的独裁者。

  1938年,巴西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石油,尽管储量一般,还是极大鼓舞了民众的热情。在那个时代,石油和钢铁一样,都是工业化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希望。到1951年时,在“石油属于巴西”的呼声中,国家实现了对石油工业的完全国有化。1940年,瓦加斯政府启动五年计划,发起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指导,两家国有钢铁公司建立起来。在1933-1940年间,巴西的工业产值增加了44%。

  瓦加斯的执政被1945年的民主改革打断,又在1951年重新当选。自此开启了巴西的五十年代,工业化如火如荼的五十年代。

  1954年,瓦加斯在军方压力下自杀,在绝笔当中写道“我将被载入史册”。

  他的接班人是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 de Oliveira),这位捷克裔政治家在竞选中许诺,“要用五年带来五十年的进步”。

  库比契克代表着巴西的黄金年代,在他执政的五年内,巴西的工业产值增加了80%,钢铁产量增加了100%,电力和通讯产业扩张了380%,交通增长了600%。

  巴西利亚的蓝图也在库比契克时代降生,这座城市从高空看有一对张开的翅膀,在1957-1960年间三年即告落成——巴西腾飞似乎已经不是信念,而是事实。

巴西利亚鸟瞰图:张开的翅膀象征巴西的腾飞

  库比契克之后的两位总统分别是夸德罗斯(Jânio Quadros)和古拉特(João Goulart)。夸德罗斯顺应了扩大巴西外交地位的呼声,开启了对苏联、中国和古巴的关系,还不顾美国的不满,为切.格瓦拉颁发了国家勋章。古拉特看到了拉美邻国以及新独立非洲的价值,承接了多元外交的策略。在国内,古拉特的一揽子经济计划把发展民族主义推上了高潮。

  在那个年代,巴西人相信,等到世纪末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世界强国。这种信念在那个时代的出版物当中可见一斑,不妨瞧瞧这些当时的书名:《巴西:军事强国》(Brasil, Potência Militar)、《世纪末五大强国之一的巴西》(O Brazil entre as Cinco Maiores Potência ao Fim deste Ségulo)......

  这种乐观并不是随着工业化才突然到来的,在当时看来,巴西地位的上升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二、早就在崛起的巴西

  19世纪末的巴西仿佛是一个混沌的国家,它在1888年才废除了奴隶制,是世界上的倒数第二(仅有毛里塔尼亚更晚)。1889年推翻了君主制。此时,这个国家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识字,拥有选举权的人不到百分之二。

  此时的巴西精英无比崇尚法国思想,而法国恰好是欧洲种族主义理论的发源地。因此,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对巴西混血种族的鄙夷,自然也就转移到了他们身上。这个国家的精英鄙夷自己的人民,相信非洲血统就是巴西的原罪。

  然而在短短二十年后,这种观念已经开始颠覆。巴西的民族主义正在酝酿。在1895-1902年间,巴西在国际上取得了一连串的外交胜利。里奥.布兰科男爵(Barão do Rio Branco),“巴西外交之父”,在一连串的边界谈判中不断凯旋,兵不血刃为巴西夺取了足有一个法国那么大的土地。罗马教廷让里约主教成为了南美洲第一个枢机主教。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身份,巴西还成为了国际联盟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些变化让巴西人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国际领域的潜力。

19-20世纪之交,巴西通过边界谈判获得的领土,外交胜利成为巴西国际地位上升的起点。

  在国内,“种族民主”理论正在逐渐成形,这一理论对旧种族观念嗤之以鼻,相信混血和种族大同是巴西力量的来源。在1922年的独立百年庆典之后,“种族民主”逐渐成为了巴西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石。支持鼓舞了一代代的民族主义者。

  巴西的民族主义随着工业化进程同步升温,以至于到1940年代,成为“南半球的美国”已经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期望了。

  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巴西在1942年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联合国组建时,巴西希望得到它认为合理的回报——一个属于南美洲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然而美国似乎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提议。

  美国给巴西的最大报酬,可能就是在迪士尼动画米老鼠的身边,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一只名叫若泽.卡里奥卡(José Carioca)的小鹦鹉。

若泽.卡里奥卡,在巴西响应美国加入二战后,米奇有了这个新朋友

  巴西不接受美国人的态度,而国内的民族主义呼声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把矛头指向美国和美资。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巴西汽水挤兑可口可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巴西人是泛美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从来不以“拉丁美洲”自居,南美洲的西语国家也不把它当做拉美国家。然而,美国的态度最终推动了葡语美洲和西语美洲的合并。正如上文所说,六十年代的巴西开始寻求和大国地位匹配的独立外交。

  六十年的加速上升让巴西有理由相信,到2000年,美国绝对会为它曾经的短视感到遗憾。


三、没能崛起的巴西

  1964年,一个亲美的军政府推翻了推行激进改革的古拉特政权,开启了巴西的军事独裁时期(1964-1985年)。新政府虽然反对左派,但是同样崇信工业化这一信条。巴西军人集中权力、镇压异己,同时把大量精力继续放在经济增长当中。

  军政府通过大兴贷款和压缩工资,创造了耀眼的数字——在1967-1980年间,巴西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工业产值跻身世界前十,制造品在出口当中的比率突破50%,同时依然是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然而,军政府创造出来的却也仅仅是一个美妙的数字。巴西工业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足够改善——贫富分化更加严峻、外债庞大、依旧依赖出口部门、依赖技术和外资。

  从1975年开始,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僵局,当军政府不能给予民众增长红利(起码是获利的希望)时,它就岌岌可危了。1983年,债务危机的到来给巴西数十年来的高速增长画上了句号。军政府在两年后下台。之后几十年直到今天,巴西一直是进三步退两步,没有决定性的起色。

1820年以来巴西及其它几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纵轴指数梯度)。作为奴隶制社会的巴西起点是最低的,它事实上缩小了和美国在内的大多数经济体的相对差距

  巴西是失败的吗?

  答案也许可以说是的:它毕竟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当前的国际地位和它的潜力也并不匹配。

  但是,巴西曾经是世界上最有朝气的国家之一,而且它底气的来源,也就是土地背后的巨大潜力从未消失过。这就意味着,活力和野心在未来可能重演。

  毕竟在历史面前,一百年也是相当短暂的时光,人群的面貌在几十年当中就可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巴西这个国家来说,它二百年前的社会形态还是半奴隶制半封建的,一百年前才有了本国的第一所大学,五十年前就成为过世界上最有冲劲的国家。

  出于本能,人类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种稳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对几十万年来的自然生活至关重要,却也是一种巨大的局限。正如在1920年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观察到,一百年以来,工业化是北大西洋国家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余地区被不断瓜分是一种大势所趋。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现状”和“趋势”在短短几十年后都彻底消失了。

  我不相信“巴西一定会崛起”的说法,更不相信“巴西一定不会崛起”的说法。但我相信未来的无穷可能性,过去的巴西曾经因为趋势之外的可能性失败,未来的巴西也有可能因为趋势之外的可能性而成功。

  毕竟,“没能”只是一个实然层面的判断,人人都可以观察描述一番;而“不能”是一个应然层面的判断,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够定论。

  如果人们感知到的“现状”和“趋势”能够取代真实的未来的话,

  巴西在二十年前就应该是世界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