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版天龍國──首都巴西利亞的10大「超現實」事蹟|約克 YORK/南得美麗|換日線

巴西版天龍國──首都巴西利亞的10大「超現實」事蹟

巴西版天龍國──首都巴西利亞的10大「超現實」事蹟
「我在巴西利亞大學交換。巴西利亞(Brasília),巴西的首都。」「什麼?巴西的首都不是里約或是聖保羅嗎?」「不是,首都已經搬到巴西利亞了,是中部內陸的一個新闢城市。」對話總是這樣開始的。世界上除了巴西人以外,好像沒有人知道巴西的首都在 1960 年後就從里約熱內盧遷進了內陸,從零開創的新都坐落在...

「我在巴西利亞大學交換。巴西利亞(Brasília),巴西的首都。」
「什麼?巴西的首都不是里約或是聖保羅嗎?」
「不是,首都已經搬到巴西利亞了,是中部內陸的一個新闢城市。」

對話總是這樣開始的。
世界上除了巴西人以外,好像沒有人知道巴西的首都在 1960 年後就從里約熱內盧遷進了內陸,從零開創的新都坐落在一片荒野之間,驕傲展開雙翅迎向「超現代主義」的新面貌。

不如巴西境內大多城市,這個「巴西版的天龍國」不靠海、看不到貧民窟、道路線條分明、生活幾乎井井有條。作為巴西首都,卻非常的「不巴西」。

關於年輕首都的無數「奇特事蹟」,更讓許多國內外人士感到困惑,聽到我曾在那裡生活時,甚至連巴西人都不禁發問:「那邊的生活到底如何呢?巴西利亞究竟怎樣?」

1. 鮑思高神父(Dom Bosco)的夢

故事的最先開頭,就是好久好久以前......的 1883 年,一位義大利神父作夢夢到一座未來之城,位在巴西土地豐饒的內陸中心。那烏托邦的所在,也就是今日巴西利亞的地點。

這個夢的預言在近百年後成真,由當時的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 de Oliveira, JK)於 1956 年發起遷都計畫;而鮑思高神父則深受巴西利亞市民景仰,成為首都的守護神,市裡的教堂、商家常以他為名。

2. 從無到有,耗時 41 個月就完工

巴西政府舉辦城市設計比賽,向全國徵件,希望藉由集思廣益,能找出內陸荒野上開闢新都的最佳方案。

自 5,500 位菁英中脫穎而出的,是建築大師盧西奧.科斯塔(Lúcio Costa)。他從十字架取得靈感,建構了巴西利亞展翅的雛型。

盧西奧.科斯塔擔任主城市規劃師,邀請好友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作為多數公共建築的設計師,羅伯托.布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作城市景觀設計師,三個思維超前的天才型建築大師聯手,與 60,000 名來自境內各地的工人,以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就打造出難以言喻的人造城市。

由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設計的巴西利亞大教堂。圖/約克 提供

3. 城市是飛機形狀的

如果從空中鳥瞰巴西利亞,就會發現整個城市如同一架飛機。
重要的機身部分是行政專區,包含總統府、議會、最高法院與各部門;機翼則分為北翼(Asa Norte)、南翼(Asa Sul),是辦公商業區與居民住宅區。

盧西奧.科斯塔最初推出的整體城市藍圖,是兩條主要幹道交叉的十字形,但後來為了配合地勢地形,橫的幹道彎成弧線。儘管盧西奧科斯塔曾多次堅持他的規劃模型是蝴蝶,但市民們都偏好認為巴西利亞是他們喜愛的飛機。

之後隨著移入人口暴增,政府仍堅守著飛機形狀的維持,寧願在「飛機」之外的不遠處開發衛星城市,也不能讓機型變大或變形。而住在飛機內的居民,則被號稱為「天龍國中的天龍國」,口語上會說自己住在飛機計畫區(Plano Piloto)裡。

4. 沒有路名,只有數字

與機翼平行的南北向水平線,用「百位數」識別,以中央快速道路(Eixão)分界,西側為奇數 100、300、700、900,東側為偶數 200、400、600、800。

每條百位數水平線上,又從「機身」到「機翼」尾端排序出 1 至 16 的區域碼。每個區的基礎結構雷同,配置一定數量的餐廳、超市、郵局,滿足基本民生需求。

以上三者,南北翼、水平線百位數、區域碼,拼湊起來便可知道位置。比如我的巴西利亞家在 703 Asa Sul,是南翼西側第四排 700 上的第三區。

這樣新穎的城市規劃設計,讓巴西利亞市民習慣使用外人無法理解的二維座標系統來思考。

他們的方向感建構在東西南北向清楚、排列數字分明的人造城市中,常常出了這個城市就會鬧笑話。

我就有不少朋友坦承自己是路痴,從小生長在巴西利亞,讓他們誤以為世界上每個地方皆是如此。到了外地生活,總是無法輕易記住路名及找到目的地。

5. 露天的世界建築博物館,建築界的畢卡索──奧斯卡 . 尼邁耶大師之作

受 JK 總統任命為建築部長的奧斯卡.尼邁耶,於 1957-1970 年間先後完成總統官邸晨曦宮、國會大廈、總統府、最高法院、國家劇院、巴西利亞大學、各部門大樓與巴西利亞大教堂。

這些建築一反常態,不受限於傳統框架,多以白色為基調,呈現簡單但神秘的幾何形體,讓人嘖嘖稱奇。設計中所藏有的巧思更是奧妙,如國會大廈便被笑稱是一雙筷子兩個碗,向上開放的碗是眾議院,表示能廣納民意;向下蓋起的碗則是參議院,較為慎重與機密。

這位巴西建築之父曾說過:「直角以及筆直、硬繃繃和毫無彈性的線條都不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只有自由和性感的曲線才吸引我。我們可以從山巒、海浪和我們喜愛的女性胴體上,發現這些曲線。」

正是秉持這樣獨特的美學觀,他在政府行政專區的三權廣場(Praça dos Três Poderes)上大放異彩,遺留了珍貴無價的露天博物館給巴西人。

巴西國家博物館。圖/約克 提供

6. 如海一般,比城市陸地面積更大的人工湖

巴西利亞天氣宜人、四季如春,唯一的劣勢就是身處內陸的乾燥氣候,終年平均濕度為 10%。
為了克服這一點,在城市建造之時便攔截四條河築壩,打造最龐大的城市乾溼調節系統──表面積 48 平方公里的帕拉諾阿湖(Lago Paranoá)。(參考值:台灣日月潭常態表面積為 7.93 平方公里)

雖然已經有帕拉諾阿湖的助力,城市乾燥情況並沒有完全根治。在較乾的冬季仍然偶有森林起火的事件發生,或是我曾聽說過有些人因為空氣太乾,連戴隱形眼鏡都有問題。

人造湖是這座城市裡最佳的「自然」風光。繞湖而建的豪華別墅們是房價最高昂的地段,採會員制的湖畔俱樂部則是中產市民週末休閒的好去處,享用獨木舟、站立式划槳、三溫暖桑拿、戶外烤肉、滑水道與泳池等設備,滿足巴西人們喜歡玩水曬太陽的天性。

我在大學體育課登記了獨木舟課程,享受湖就在校園邊的便利性。每次上課邊讚嘆湖上風光,邊哀嘆湖實在太大,一划出去就回不來。

記得某次回程,我賣力划槳同時突然好奇問同學:「湖這麼大,有鱷魚嗎?」

「當然有啊,帕拉諾阿湖也是很重要的生態據點,有很多動物呢。」

媽呀,這問題挑錯時間問啦,只要一想到鱷魚無所不在就讓我皮皮剉,不禁加快速度趕緊划回岸邊。

7. 人均綠地 100 平方公尺,比紐約中央公園更大的都會公園

整個城市有嚴格的建築規章,建築物高度、住商區域劃分、綠地比例......等等皆受到嚴格控管。城市自始至終仍維持最初的模樣,該是綠地的地方就是綠地,讓巴西利亞也被讚為「世界上綠地最多的城市」。

位在南翼西側的都會公園(Parque da Cidade Dona Sarah Kubitschek)以 JK 總統的夫人莎拉.庫比契克命名,占地 4.2 平方公里,比著名的紐約中央公園(占地 3.41 平方公里)更大,是湖畔俱樂部之外另一個假日好去處。

以漂亮的花草樹木及小巧湖泊為背景,席地野餐、抑或單純運動,都深受市民喜愛。還有附設的兒童樂園跟賽車場,總是能聽到孩童與青少年玩樂的興奮尖叫聲從那邊傳出。

想到巴西利亞都會公園慢跑,需要有點心理準備,跟在湖上划獨木舟一樣,一跑出去就跑不回來啦!

公園內步道動輒要五到十公里才可繞一圈,常常跑到不知該繼續向前、還是轉身後退比較近,但其實兩邊都一樣遠,想回家只能撐下去。

好險公園建設齊全貼心,步道邊時不時就有公廁及噴嘴式飲水機,路上也會不斷遇見熱情的巴西人互相打氣,一人慢跑也不會太孤單。

8. 屬於有車族的城市,行人自己找路走

巴西利亞的交通系統有個特點,就是紅綠燈很少,路口多以巧妙的迴轉設計,讓駕駛們不用停下來就能順利直行或轉彎,此舉大大解決了南美洲城市們都有的塞車煩惱。

駕駛們坐享綠燈一路行的待遇,反觀行人則在許多地方都沒路走。專屬人行道的設置少之又少,不是逼著走在危險的急速車道側邊,就是踏在雨天時就泥濘不堪的草地上。

當初考量到市民多為公務員,中高薪資的他們都會是有車階級。在城市規劃者的想像中,首都裡不會也不該有行人的出現。

唯一欣慰的一點是巴西利亞有車族都頗有禮貌,堪稱是巴西全國最有行車禮儀的司機們了。在指定地點過馬路時,只要舉起手揮一揮,咻!一整排六線道的車輛馬上停下來等候,禮讓行人先行。

而這個揮手動作,跟台灣人叫計程車的手勢雷同,我一開始常因為害臊而不敢直接揮手,總想說自己才一個人,等等車少時再穿越馬路就好。沒想到司機們都揪甘心,看到我傻傻站在路邊,就自動一台、兩台有默契地停下來,讓我感動地趕快小跑步通行。

9. 天空就是巴西利亞的藍海,也應該被列入世界遺產

巴西利亞很美,脫俗的建築、偌大的湖泊、青翠的綠地、規矩的市民生活,這些都還不夠。
最美的元素,是環繞圍抱住整個城市的那片天空,在晨曦破曉時漸漸湛藍,毫無雜質,偶爾有潔白如浪的雲朵相伴飄過;在黃昏落日時,暖色多彩的晚霞刷出令人悸動的景緻。

儘管已居住多時,每一天,仍會看到不少市民在路上駐足,望向遠方,不為什麼,就為那片令人忍不住發愣的天空畫布。

巴西利亞的地形實屬高原,平均海拔 1,158 公尺。

我時常有種活在《楚門的世界》裡的幻覺,天空好像有形狀,如同一個大半圓球體將市民都罩在裡面,我們離太陽、月亮的距離都特別近。如果我一直向前走到城市的尾端,彷彿就能到達天幕的盡頭。

首都剛建成時,許多來自沿海的居民抱怨連連,覺得住在這裡沒有海要怎麼過活;當時城市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便以這句話作為回答:「誰說巴西利亞沒有海洋?巴西利亞的海洋就在天上!

如今,這片天空儼然成為巴西利亞市民最引以為傲的資產。

10. 4 月 21 日,別忘了祝「最年輕的人類文化遺產」生日快樂

自 1960 年 4 月 21 日那天開始,巴西利亞的歲數至今已快要屆滿一甲子。

作為城市設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 198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人類文化遺產。

里約熱內盧市民被稱為卡里歐卡(Carioca)、聖保羅市民被稱為保利斯塔(Paulista),巴西利亞市民的暱稱則是 Candango。

此詞原本用來稱呼一磚一瓦建造出巴西利亞的勞工們,之後隨著歲月演變,在巴西利亞出生的孩子們也被稱為 Candango(或另有一詞 Brasiliense),承襲著當初「一切從頭開始」的精神,堅忍、革新、突破。

Candango 的世代並不多,目前才輪到第三、第四世代,大多人都能清楚說出是自己的祖父母輩、父母輩開始才舉家移入巴西利亞。

然而,以此城市為榮的態度,生根得很快。

每年 4 月 21 日是首都的生日,全市市民放假慶祝,在三權廣場上不乏是精彩的表演活動與慶典,人人走上街頭為此喝采。

這一切實在太虛幻,除了鮑思高神父與 JK 總統,誰也不敢相信在巴西沙漠般的高原內陸區,能真的建出一座烏托邦。持著 Candango 的開拓精神,一群最「不巴西」的巴西人滿足地定居於此,以人工湖與天空作海、以現代建築及綠地為傲。

數十年了,巴西利亞仍在翱翔,用那雙亦屬於蝴蝶、亦屬於飛機的羽翼,越飛越高。

《關聯閱讀》
政黨惡鬥、階級對立──當巴西首都綿延一公里的真實高牆築起,你我之間還剩下什麼?
巴西人和我們哪裡不一樣?10 個會令你訝異的生活習慣

《作品推薦》
為了更好的生活,歡迎來到巴西之罷工日常
里約輪暴案受害者:「痛的不是子宮:是靈魂。」──除了強暴本身,「強暴文化」更該被終結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主圖/Rosalba Matta Machado@Shutterstock、附圖/約克 YORK 提供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