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_百度百科

金融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展开61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金融学(Financial Studie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金融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1]
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能进行金融实际业务操作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注重强化外语和计算机教学,成为具有深厚的金融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2]
中文名
金融学
外文名
Financial Studies [19]
专业代码
020301K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修业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业类别
金融学类
专业层次
本科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民国初期,新学制为金融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同时由于民族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类经济、金融专才。教育界应时而动,加快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建设进程 [3]
至民国中后期,各大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善,社会各界对金融的重要性也愈加了解和关注,金融教育界和学术界空前繁盛,金融学隐有成为“显学”之势 [3]
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金融学专业(专业代码:020104)由货币银行学(专业代码:020105)、国际金融(专业代码:020112)、保险(专业代码:020116)与投资经济(部分)(专业代码:020117)合并而成,属经济学类专业 [4-5]
1999年,西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金融学专业 [6]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洛阳工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金融学专业 [7]
200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沈阳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河南大学、江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甘肃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金融学专业 [8]
2003年,北京交通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杉达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五邑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延安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金融学专业 [9]
2004年,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东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铜陵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金融学专业 [10-11]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金融学专业由经济学类(部分)(0201)调整至金融学类(0203),专业代码由020104变更为020301K,属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12]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金融学专业属金融学类,专业代码仍为020301K,属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13]

培养目标

播报
编辑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中国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 [1]
在满足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各高校还应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上各有侧重,对实际开设专业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中国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 [1]

培养规格

播报
编辑
  • 学制与学位
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1]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学位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或相应专业所要求的学士学位) [1]
  •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听、说、写、译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熟练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专业论文以及研究报告撰写等 [1]
(2)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既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也应充分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现状,熟悉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 [1]
(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应当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形成兼具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均衡知识结构 [1]
  • 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1]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履约践诺,知行合一。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1]
(2)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中国国内外金融发展动态 [1]
(3)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有一定了解 [1]
(4)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达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1]
  • 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适应金融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与时俱进 [1]
(2)实践应用能力
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各种中国国内外的金融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和加工,从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
(3)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把握金融发展的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具有专业敏感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1]
(4)其他能力
具有良好的中文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适应金融市场变化所必需的其他能力 [1]

课程体系

播报
编辑

总体框架

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见附表1)。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 [1]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60学分左右。与此同时,鼓励控制课程,压缩学分,提高课程质量。学分具体构成为:课堂教学140学分左右,非课堂教学(包括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毕业论文等)20学分左右;课堂教学中的必修课程100学分左右,选修课程40学分左右;选修课程中,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左右,跨学科选修课程20学分左右 [1]
未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在折算后满足上述学分要求。课堂教学可按照16~18学时折算1学分,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和社会实践可按照1~2周折算1学分,毕业论文等环节可参照实行学分制学校的相关规定 [1]
附表1 金融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学分要求
知识领域
指定课程
建议选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4学分左右
思想政治
品德修养
身心素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伦理学、拓展训练等其他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体育
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
通识课程
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10学分左右,数学类12学分左右
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逻辑学
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哲学、艺术、心理学等其他课程
大学语文(或中文写作)
大学外语
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微积分)
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专业基础课程
24学分左右
经济学
管理学
政治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系统工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民商法等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统计学
会计学
财政学
金融学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
22学分左右
“5+X”模式(详见附表2
专业选修
20学分左右
根据特色培养目标自行安排备选课程
跨学科选修课程
20学分左右
根据特色培养目标自行安排备选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兴趣课程 [1]

理论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三个方面,总学分24学分左右。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慨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其他课程 [1]
(2)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外语、法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心理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通识课程总学分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合计10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合计12学分左右 [1]
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应至少完成以下通识课程:逻辑学、大学语文、大学外语、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其他课程 [1]
(3)专业基础课程
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完成以下8门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总学分合计24学分左右 [1]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另行安排其他课程。建议开设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系统工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民商法等 [1]
(4)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合计42学分左右 [1]
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当完成22学分左右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采取“5+X”模式(见附表2)。“5”是指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5门专业必修课程,“X”是指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为学生另行安排的其他专业必修课程 [1]
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还应完成20学分左右的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可以根据特色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菜单 [1]
(5)跨学科选修课程
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完成20学分左右的跨学科选修课程。各高校可根据特色培养目标自行安排备选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兴趣课程 [1]
附表2 金融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5+X”模式
专业名称
专业必修课程22学分左右
5
X(备选课程菜单)
金融学
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货币金融史、信托与租赁、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投资、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证券、金融工程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计量学、常微分方程、应用随机过程、实变函数、数理金融、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分析、投资银行学、投资组合管理、项目评估与管理、资产评估、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估、房地产金融与投资、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金融产品设计、期货与期权、金融伦理学、金融心理学、银行会计、保险学原理、保险精算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经济学、保险法、再保险、保险会计、社会保障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学、利息理论、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信用评级、征信理论与实务、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等 [1]

实践教学

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创业能力等。教学方案中应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类实验、专业类实训和专业类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加强专业类实验教学内容的教学。各高校应与相关实务部门建立常态联系机制,确立实践教学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1]
  • 专业类实验
专业类实验是指在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能够和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讲授的内容在实验室中完成。专业必修课程中涉及技能性教学内容的,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实验教学,通过统计软件应用、外汇交易模拟、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证券投资分析、保险精算、征信管理、信用评级等多种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条件允许的高校应适当增加专业类实验课程的课时 [1]
  • 专业类实训
专业类实训是依托实务部门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校内实验课程教学的延伸。各高校应鼓励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在实务部门的调研考察,开展专业问题研究。学生可以申报校级、省市和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学生在校级及以上各种科研大赛中获奖的,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或折抵相关选修课程、非课堂教学课程的学分 [1]
  • 专业类实习
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至少包含1次专业类实习,实习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专业类实习可与专业类实训相结合,既可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过程要求有完整的实习记录,学生在实习后须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 [1]
  • 毕业论文
金融学本科专业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训练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并将论文写作纳入课程成绩考核当中。学生在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后,必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论文合格,方可申请学位 [1]
毕业论文选题须符合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紧密联系现实金融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毕业论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必要时可聘请金融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引导和督促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教学规范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应保持相对稳定,并适时修订。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应有规范的论证和审批手续 [1]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和组织考核的依据。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应在开课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视课程性质而定,一般应包括课程性质、先修课程、课时数、各章节知识要点、教材及参考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其中,核心课程(如“5+X”模式中的5门专业必修课)的知识要点须基本统一。教学大纲一经确定,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试内容不得超出教学大纲范围 [1]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各高校应制定政策和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保证最佳教学效果。鼓励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1]
教师在课前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编制教学进度表。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通过开设习题课和讨论课等形式进行课程辅导。课程辅导过程应合理兼顾个别答疑和集体辅导 [1]
(4)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学专业须制订课外实践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1]
(5)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金融学类本科专业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成绩考核要求。成绩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期末考试外,可采用作业、设计、调研报告、课堂讨论等多种考核形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1]
(6)教材选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鼓励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等优秀教材 [1]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应优先选用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的教材,或获得国家规划教材立项、省部级精品教材立项的教材;选用教材应在近4年内修订过 [1]
部分专业课程也可以选用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或由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经过多次修订的教材;选用教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1]
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可以选用教师自编教材;没有成型教材的,要求教师编写书面讲义 [1]

教学条件

播报
编辑

教师队伍

  • 规模与结构
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教师数量应能满足教学需要。每个专业应至少配备10名专任教师,每门专业必修课程应至少配备2名专任教师。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鼓励聘请金融业界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团队 [1]
专任教师队伍应保持合理结构。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采取积极揩施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将最后学历为本校的教师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 [1]
  • 背景与水平
专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金融学专业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金融业和金融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专任教师到对口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鼓励各高校吸收有金融业从业经历的人才从事教学工作 [1]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掌握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1]
  • 教师发展规划
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应按照“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作用的同时,各高校应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有效整合师资力量,稳定教师队伍,发挥教师潜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与激励机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衡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 [1]
  • 教师行为规范
从事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的教师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1]

设备资源

  • 信息资源
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时,学校图书馆应有大致覆盖金融学类专业各领域数量充足的图书、刊物和资料。学校图书馆应拥有金融学类专业教学和科研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能够提供简便畅通的检索和获取服务 [1]
  • 教学设施与实习基地
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1]
学校基础实验室座位数量充足。单个专业实验室的座位数不得少于金融学本科专业类1个自然班的学生人数。专业实验室的生均固定资产净值不少于本专业学生学费标准的50% [1]
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实习需要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原则上须至少配设1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金融机构为主,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辅 [1]

教学经费

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四项经费,包括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25%。教学经费增长至少要与学费收入增长同步 [1]

质量保障

  • 组织保障
完善系、教研室和课程小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加强教学研讨,理顺教学流程。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与督导,积极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咨询,鼓励小班教学,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1]
  • 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排课调课、教材选用、成绩考核、试卷与论文等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1]
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学生评教、同行互评和社会评学等多元评价体系 [1]
制定和完善学生守则、课堂规范、课外实践等学生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1]
  • 质量监控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专业建设实时教学质量状态信息库。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全程有效监控。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应定期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1]
  • 培养效果
(1)课堂教学效果
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教学工作考核、年终考核、教学奖励以及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1]
(2)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
学校应重视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并将教学成果定期向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报备。成效显著的教学成果,应及时推广应用 [1]
(3)生源与创业就业
学校应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制定相应的生源战略与招生政策,以优良的培养效果吸引优质生源,确保可持续发展。按照师资规模、教学条件等合理确定招生规模。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 [1]

培养模式

播报
编辑
  • 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含课堂知识学习、课堂实操与较长时间的实践教学等完备的环节。在课堂知识学习环节,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和业务性较强的课程设置不同强度的课堂实操环节。比如金融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设计专项小型场景实验,通过情景演示加强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证券投资实务、会计学基础、保险学等业务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设计小型工作项目,让学生们在模拟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在理论课程的学习结束之后,需要设计较长时间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之前学习的各科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岗位需求,设计一个综合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16]
(二)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侧重点,首先,校内实验室首先需要配备完整的电脑终端设备与数据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其次,应当建立完整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进行银行储蓄、信贷、国际业务等实训,以及证券投资模拟交易软件系统模拟证券公司的工作环境,以便于学生们在校内实验室就可以掌握实时股市行情与交易信息,进行模拟投资训练;最后,对于实验室硬件建设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至少应该满足几年内实验软件不断升级的要求,对教学软件的购置与更新,应参考教师、学生多方建议,选择业务操作流程拟真程度较高、并且具备相关实战案例的软件 [16]
(三)优化实践指导队伍
针对高校教师缺乏从业经验的现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高校与行业的联系。一方面,运用制度鼓励高校教师投身校企合作单位的进行实际锻炼,总结行业现状,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将行业观察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中,让教学时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更加直观深刻,学生可以直接运用于工作之中。另一方面,积极邀请行业内人士进入高校举办相关专业讲座及教学指导,让学生们直接接触到行业前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们钻研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 [16]
(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实践教学场地分为课堂实操、校内实验室和校外企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同步进行企业实习、专业竞赛、项目合作等等形式。金融学专业需要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加强与金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将企业的优质实践经验和资源引入学校供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学习,拉近课堂与企业的距离,同时将优秀的专业人才送进金融企业进行切身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应用能力,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6]
(五)开发实践教学特色教材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针对职业实践能力进行特色的教材设计。首先,除了高校教师等主要的教材编写人员之外,还可以邀请行业精英等前辈共同参与,既能保证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能兼顾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能力,满足行业各岗位的实际需求。其次,编写教材时,可以专门设计具体的工作项目,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加强工作项目的目标导向,实现仅依靠纯粹的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16]
(六)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从系统上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首先,院级主管人员应该担负主管责任,如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应该强抓教学指导方案的制定方向和执行进度。其次,各系与各专业的教学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教学指导方案设计教材,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专业教学目的。最后,后勤行政管理人员,如教务处、行政中心等应该全力配合,提供及时全面的后勤行政保障,助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6]
  •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设置反映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强化岗位能力为主轴,重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学专业应在开设新国标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层次定位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充模块化课程(如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期货与期权、担保理论与实务等)和新金融业态衍生课程(如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大数据市场调查与分析、行为金融学、区块链金融、财富管理、云营销等)。高校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券或期货从业资格证等考试的相关课程,开拓学生眼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行业证书。此外,新商科提出要系统开设多学科课程,构建文理交叉、相互融合渗透的课程体系。金融学专业可适当增设与计算机、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协同工作、沟通交流和为人处世能力。此外,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邀请金融机构或企业参与其中,针对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17]
(二)校企合作、合力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重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可考虑按照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分析实务、期货与期权实操、投资理财案例分析、保险实务等项目模块来划分课程,再将每个项目模块细分为若干相关课程,借助独立的课程编号来合理安排这些课程的先后授课顺序并注意剔除课程之间的重复交叉内容。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构建金融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用或自主研发金融业务模拟软件。高校与企业可每年定期组织以金融机构或企业冠名的大学生金融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搭建平台。同时,高校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大学生投资理财大赛、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大赛等相关竞赛。最后,高校应积极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不少于3个月的真实工作场景和机会 [17]
(三)改进课程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应根据自身的课程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期末考核方法,采用“标准+非标准”的课程综合评价机制,仅将期末试卷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或者彻底摒弃单一凭借期末试卷进行考核的评价方法,合理设置课程考核难度,提高学生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根据课程及知识的差异性,教师可采用慕课、团队合作、翻转课堂、项目制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过程考核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讨论题目和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走近社会,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能力 [17]
(四)注重师资培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育力度,鼓励本校专职教师定期到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实习或挂职实践,一线工作经验能够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增强业务操作能力、增加教学新内容。高校应鼓励专职教师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实践课程研发、指导学生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校应完善教师聘任与职级晋升、年终考核与评价等制度,构建科学有效、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意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从金融机构或企业引进专业骨干以充实外聘教师队伍。高校可酌情适当降低学历门槛、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行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17]
  •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体现金融学专业的应用型,各高校应该对于原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增加与当前金融行业适应的新兴课程,比如量化投资、PYTHON数据分析等课程。当前社会,拥有数据意味着拥有财富,因此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因此,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至少需要掌握一种或两种数据处理软件 [18]
(二)建设金融实训平台,适度增加实践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校可以构建金融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日常业务模拟平台、股票市场模拟交易平台、投资交易模拟平台、ERP金融仿真实习等平台。通过这些实训平台和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呈现最真实的金融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8]
(三)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一方面,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可以降低学位方面的要求,吸引一批有业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由这些具有业界实践经验的老师负责学生的实验教学部分,能够更清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在岗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交流,或者参加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18]

数据统计

播报
编辑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融学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0000至75000人,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在85%至90%区间 [2] [14]
金融学专业(图自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14]

发展前景

播报
编辑

人才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中国加入WTO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面临着外国巨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从而加大了中国国内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层次金融人才,也带动了金融专业的蓬勃发展 [14]

考研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考研方向有应用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金融等 [2]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除了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以外,还有几大主要去向:一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二是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金融公司(一般要求求职者有硕士学历);三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等(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金融租赁、担保行业中更有作为);四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五是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六是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等;七是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 [14]

开设院校

播报
编辑
院校名录(不完全统计)
北京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外交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天狮学院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商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大学
重庆大学
河北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燕京理工学院
河南
安阳师范学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大学
中原工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
安阳学院
郑州财经学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商丘工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齐鲁工业大学
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泰山科技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山西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学院
铜陵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合肥经济学院
蚌埠工商学院
马鞍山学院
江西
九江学院
赣南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城市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理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常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无锡太湖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浙江
嘉兴南湖学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
台州学院
嘉兴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
温州商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江汉大学
三峡大学
长江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学院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商贸学院
文华学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商学院
广州航海学院
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五邑大学
深圳大学
汕头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珠海科技学院
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东莞城市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西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桂林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楚雄师范学院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昆明城市学院
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锦城学院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理工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金融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东方学院
黑龙江财经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人文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大学
长春财经学院
吉林外国语大学
长春科技学院
长春光华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渤海大学
辽东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工学院
大连财经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沈阳科技学院
西藏
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理工学院
新疆财经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财经大学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包头师范学院
海南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江夏学院
闽江学院
集美大学
华侨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仰恩大学
厦门华厦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甘肃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工商学院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日期:2022年6月14日;此处为不完全统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