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_百度百科

工程管理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1]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
中文名
工程管理
外文名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专业代码
120103
专业层次
本科
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专业类别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将原有的管理工程、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专业代码为110104。 [3]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原工程管理专业和项目管理专业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120103,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4]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工程管理专业为管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120103,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5]

培养目标

播报
编辑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

培养规格

播报
编辑
  •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1]
  • 知识要求
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基础知识,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1]
  • 能力要求
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相关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外语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利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解决相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初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1]
  • 素质要求
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体魄。 [1]

课程体系

播报
编辑

总体框架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共三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实践及创新创业类教学课程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 [1]

理论课程

  •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由各高校、各专业根据国家规定和具体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均衡设置。 [1]
  •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数理类、信息技术与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基础课程。各高校、各专业可按照所要求的知识领域,根据具体定位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其中至少包括下列专业基础课程:
数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领域;
信息技术与工程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与工程技术等知识领域;
经济类基础课程应涵盖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知识领域;
管理类基础课程应涵盖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知识领域。 [1]
  • 专业课程
对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具备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实际问题,能够掌握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基本知识。
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领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建筑结构、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
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从以上专业知识领域内容中选择设置不少于6门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应包括以“*”标注的知识领域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并与专业主干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特别鼓励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 [1]

实践教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实验技能和设计技能,培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等。
  •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结合专业特色,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单元。 [1]
  • 社会实践
根据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实践能力。 [1]
  • 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根据所需培养的综合专业能力,选择实习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1]
  •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可采取学术论文、系统设计、项目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编制工程文件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选题应加强实践性导向;内容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完成过程及成果展示应符合专业规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尽可能根据自身兴趣,结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应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选题、开题、调研、设计、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强化专业规范。 [1]

教学条件

播报
编辑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规模与结构
教师队伍应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应当具备专任教师10名以上。原则上,专业主干课程应当配备至少1名专任教师任主讲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80%。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低于90%,并通过岗前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任课教师队伍应包括一定比例的具备行业实务经验的人员。任课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学缘等结构层次合理均衡。 [1]
  • 教师专业背景要求
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该专业或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实践性强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行业实践背景或实务经验。有条件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 [1]
  • 教师素质与水平要求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应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应能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 [1]

设备资源

  • 信息资源要求
拥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专业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生均图书(含纸质与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册数按授权数计算)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含纸质与电子图书)不少于4册。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中文和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各种信息资源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方便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 [1]
  • 教学设施要求
拥有足够数量和功能的专业教学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原则上,课程教学中应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特定专业课程应配备该课程所需要的特定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
根据自身条件和实践教学要求设置所需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等。与相关行业和实务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建设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和保障学生实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拥有该专业教学相关的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教室、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和附属用房、运动场、活动中心等相关设施等基本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专指在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发生的资源建设费用、教学运行费用与教学评估费用。教学经费要求包括上述费用的最低保障要求及经费增长要求。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500元。
教学经费应在保证生均年日常教学经费的基础上,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教学经费包括日常教学经费和专业教学经费。教学经费的使用应向教学一线倾斜,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1]

质量保障

  • 质量保障目标
以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建立覆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指标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 [1]
  • 质量保障组织
教学单位应设置相应的委员会和组织机构,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质量保障和持续改善的组织体系。 [1]
  • 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围绕各教学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1]

培养模式

播报
编辑
  •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基于时代发展的特点、需求等不断进行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优秀企业合作,将新的理念、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与企业一同构建产教融合的平台,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提高师资队伍能力,提高专业育人水平。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聘请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到校担任课讲师,定期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内容的专题知识讲座活动等。为学生介绍工程计价的方法、工程管理的经验等。教师可以定期到合作企业中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校外定岗实践活动等,了解最新的技术、理念使用方法等,获取一线工作的经验等。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专业教学体系。高校可以根据真实的工程管理案例,组织学生学习及讨论。以建筑产品形成的过程,作为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合理配置工程结构、施工技术及施工安全管理等相关内容。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 [6]
  • 新工科理念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如工科高校则可重点体现工程技术特色,结合桥梁、道路、水利、建筑等专业,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方向;经管类高校则可借助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体现出工程财务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的鲜明特色。
2、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第一,应注重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建立精而宽的基础课程平台,同时为学生开设多学科的公共课程,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知识,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群,切实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第二,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全面系统的解析和整合,继而得出包括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合同管理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工程信息化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等;第三,加强实践课程构建,增大实践课程比例。在展开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应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入,包括BIM项目管理软件、计量计价软件等,切实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与产业、行业的衔接;此外,为学生举办多样化的工程管理实践活动,如BIM设计大赛、BIM算量大赛等,配合专业实践课程,促使学生具备灵活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加强企业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建立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平台;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行业即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提出的标准,建立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监督管理,避免实践环节形式化,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践制度和准则,加强指导教师的监督和学生的考核工作力度。
4、促进多方协同育人,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产学研合作为辅助,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7]
  • 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运用BIM 的技术教学和实践环节来真实模拟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并有效解决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问题。
(2)优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方面,精减合并。教师在备课时,应加强沟通,对重复、相近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这四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开设“融合型”课程,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另一方面,扩展加强。结合工程建设市场需求来优化实践课程内容,增加特色选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完善毕业设计和实习环节。
(3)加大实践经费投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高校应加大实践经费投入,更新硬件教学设备,购买专业实用软件,完善校内仿真实验室教学条件;创设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某个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4)提高学生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时代,运用专业软件来辅助工程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运用专业软件来编制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概预算、进行工程控制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根据需要来自觉掌握工程管理软件操作技能。
(5)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教师应设置实践预习考核环节,并在实践课堂上,加强课堂抽查,严格考勤,对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表现进行打分,以考核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并将实践操作、实践报告、实践考试均融入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写实践报告的水平,还要对实践操作进行有步骤地考核,最终分类汇总出总分。
(6)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组织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去相关企业培训,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将实际工程经验和实践技能传递给学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同时,高校应招聘一些具有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校任教,进一步壮大工程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8]

发展前景

播报
编辑

考研方向

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向研究生。 [10]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金融、证券及保险企业、制造类企业、物流企业、中介及服务业企业、IT类高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及投资业主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11]

开设院校

播报
编辑
地区
院校名录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
----
天津
天津农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大学
----
----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
----
----
----
重庆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河北
防灾科技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唐山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
----
河南
安阳师范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郑州大学
洛阳理工学院
黄淮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安阳工学院
中原工学院
安阳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商丘工学院
郑州工商学院
郑州商学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
山东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潍坊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烟台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华宇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青岛城市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
山西
吕梁学院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工商学院
----
----
----
安徽
安徽工业大学
蚌埠学院
合肥学院
铜陵学院
宿州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皖江工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江西
宜春学院
萍乡学院
井冈山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科技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交通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江苏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淮阴工学院
常州大学
南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宿迁学院
盐城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江苏海洋大学
无锡太湖学院
三江学院
南通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
嘉兴南湖学院
衢州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
宁波工程学院
嘉兴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
----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长江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学院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商贸学院
文华学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武昌工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
----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工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长沙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
东莞理工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航海学院
广州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五邑大学
深圳大学
嘉应学院
惠州学院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
----
广西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贺州学院
百色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柳州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
贵州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四川
四川文理学院
西华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昌学院
成都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轻化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宜宾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陕西
长安大学
西安航空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商洛学院
安康学院
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延安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榆林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京学院
----
----
----
青海
青海大学
----
----
----
宁夏
宁夏大学
宁夏理工学院
----
----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剑桥学院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哈尔滨石油学院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
吉林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工商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辽东学院
大连民族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大连大学
大连财经学院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
----
新疆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大学
----
----
内蒙
河套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
----
海南
海南大学
三亚学院
海口经济学院
----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江夏学院
莆田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集美大学
华侨大学
厦门工学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河西学院
陇东学院
兰州工商学院
----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1年6月10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