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啟蒙教材(二)@白菜園|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6 12:57:01| 人氣1,00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代啟蒙教材(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代啟蒙教材(二)


五、 宋元的啟蒙教材

(一) 三字經


《三字經》,作者相傳為南宋末年的王應麟。全書365句,共1128字。每句三字,文字淺顯意深,音韻自然。內容包含甚廣,人性、教育、歷史、倫理等。是一部綜合性的兒童教材,成書後的七百年,成為中國最流行,通行最廣的啟蒙教材。不論男女老幼,皆可口出《三字經》的前四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後代均有增補。


近代有仿其體制的教材,不論品質如何,但可見《三字經》這種體制,影響如何深遠。《時勢三字經》,內容是簡略的中國史地,和當時的世界大勢,可能是清末的作品。「渾沌開,曰盤古,皇而帝,有三五。」「奚伯利,俄國屬,若琉球,若朝鮮,越南境,緬甸邊,有南掌,暹羅焉。」 《民國三字經》,全名為「繪圖中華國民必讀三字經」,內容在讓兒童瞭解辛亥革命及建立民主國家的基本觀念。「我中華,民主國,黃龍旗,變五色,漢滿蒙,回藏人。 」《台灣三字經》,作者是新竹人王石鵬,寫於光緒26年(1900年),介紹台灣史地和社會情況,可能與當時已經割台有關,作者想要台人勿忘台灣史。「荷蘭據,遂橫行,西班牙,亦竊據,基淡間,築城禦,旋敗北,島外逃,蘭人守,氣亦豪。」


(二) 百家姓


《百家姓》,作者推測是兩浙錢姓人士所作。每句四字,隔句押韻,共568字。「百家姓」,並未意謂著只有一百家姓,事實上共有509個姓,前半部為單姓,後半部為複姓。內容沒有文意,僅是用兒童熟悉的姓氏,作為識字之用。本書成書於宋初,南宋時已經相當盛行。


唐代應已有一本虞世南的《百家姓》,今以不傳。所以後世通行的《百家姓》,仍是到今日大家所熟悉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後代也有仿此體制寫成的:明代的《千家姓》,清康熙皇帝御製的《百家姓》,清末曾國藩的《五百家姓》。


康熙的《百家姓》,一般的資料中,僅有前六句,多言惜不傳於世 。所以特別收錄全文於下:


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瞻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政,
游夏文章,蓋都顏閔,殳卻蘇張,余宛伊傅,何賈孔龐,
軒轅皇甫,夏侯殷湯,莘苗祈伊,華封祝唐,甯俞明濮,
桓候胥匡,卓許司馬,施賁范郎,赫連万俟,鍾離濮陽,
燕向王謝,魚勾嚴姜,夔宣韶樂,禹貢萬方,鄭衛滕薛,
泰穆宋莊,衡芳諸葛,滑稽東方,黃巢屠暴,石家富強,
程賴刁斜,廣任安常,尉遲靳寇,宇文焦房,池邊那柳,
東堵扶桑,郭汲童馬,武牧狄羊,逢蒙段羿,養弓杭楊,
扈敖阮籍,晷麴杜康,查支裴鬱,洪水湛汪,耿慕元白,
亢上歐陽,溫公紀古,左史公羊,劉巫井宿,項畢烏江,
蕭姬聶鳳,徐母闞操,呂伏丁董,申屠袁晁,單于冷薄,
鞏都沃饒,長孫仲孫,利後瞿勞,聞人盧駱,慕容樊喬,
皮韋索束,戎戚干戈,蔣鐘逯竹,陶宓林柯,鈕庫公冶,
步舒澹台,鄧錢酈印,路米曾柴,時沈郁李,連茹紅梅,
邴邢鄔赤,鄂郜酆邰,班荊管鮑,全趙廉藺,馮崔暨相,
充國成田,臧仲居蔡,淳于單談,雷應空谷,韓危藍關,
益賀伍竇,戴郟雙甘,平包陸寄,諸習陰符,上官權幸,
司農司徒,倉松尉柏,豐艾融蒲,凌雲厲翼,薊熊令狐,
翟羅莫顧,宦祿歐屢,景叢諸晏,霍隆于周,岑邱沙浦,
麻葛毛裘,蒯通能卜,龔喻儲牛,花盛姚魏,桂弘蓬宮,
宰須慎簡,庾倪司空,麋費甄別,奚眥荀龍,潘車廖滿,
聞惠懷容,卞和隗璩,秋和乜金,黎閻辛渠,虞芮屈申,
仇咸吳越,吉繆朱陳,壽翁彭祖,太叔公孫,邵雍解易,
貝業譚金,終於欒巴,姓終百家。


(三) 千家詩


《千家詩》,南宋劉克莊所編。收錄唐、宋名家詩作千首,皆為近體詩,順序為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不過後世的《千家詩》,多僅收錄其中數十首。因為淺顯、通俗,所以流傳不廢。可是編者的不慎,以致於產生若干錯誤,也是受批評的地方。


所以,清代的孫洙,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說明,因為不滿《千家詩》的錯誤,而編寫出《唐詩三百首》。作者本意為啟蒙教材,不料除此之外,也成為最通行的唐詩選本,作者雖不滿《千家詩》的錯誤,但其實《唐詩三百首》本身也有許多錯誤,只要與《全唐詩》相比即可得知。雖然《千家詩》受批評,但本書仍是非常受歡迎的啟蒙教材,由是「三、百、千、千」之一,即可知其影響力。


(四) 神童詩


《神童詩》,宋代汪洙所作。因為作者九歲善詩賦,為神童,所以本書被稱為神童詩。但本書只由前二、三頁為作者所作,其餘皆收錄其他人的作品而來。因為年代久遠,傳抄轉手,所以有版本上的差別。


「神童詩」之名,可能還有些陌生,但只要提及其中的詩句,即為眾人所非常熟悉的。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五) 其他教材


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編選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例如「孝感動天的舜」,「臥冰求鯉的王祥」,「哭竹生筍的孟宗」等。

南宋程端蒙的《性理字訓》,全文共三十條,元代陳逢原又加以增廣,《增廣性理字訓》,共184條。在理學思想上,告訴兒童律己律人,處事接物的做人道理。「天理流行,賦予萬物,是之謂命。人所稟受,莫非至善,是之謂性。……天命流行,自然之理,人所稟受,五性具焉,是曰天理。」


歷史類的教材。有如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敘古千文》,朱熹的《小學》,呂本中的《童蒙訓》,呂祖謙的《少儀外傳》等。選輯歷史人物的嘉言善行,和歷史故事。這類有的按朝代順序,有的介紹歷史典故,歷史故事。文體盡量對偶,諧韻,便於記誦。


另外還有,宋代陳淳的《小學詩禮》,朱熹的《蒙童須知》,萬斛泉的《童蒙須知韻語》等。


六、 明清的啟蒙教材


(一) 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或稱《幼學須知》、《幼學故事瓊林》、《幼學》、《成語考》、《故事尋源》等。明末程登吉原編,清代鄒聖脈增補註釋,民初蔡郕續增。本書用四六駢體文寫成,文章典雅,主文下尚有註釋。全書分四卷,33部,是一部綜合性的教材,內容包含非常廣泛,天文、歲時、兄弟、女子、珍寶、疾病死喪、技藝、花木等。兒童除識字外,並可增廣見聞,學習詩賦對句。


本書基於唐、宋的教材基礎,卻又有更大的成就。而成為普遍流傳的啟蒙教材。選錄第二卷〈身體〉一篇的局部於下:


百體皆血肉之軀。五官有貴賤之別。身有百骸。故曰百體。荀子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謂之天君。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平聲瞳。春秋元命苞堯眉分八彩。是謂通明歷象日月。璇璣玉衡。舜重瞳子。是謂玄景。上應攝提。以象三光。


(二) 其他教材


《新編對相四言》,本書共388字,308張圖,排列以意思相同的文字連在一起,並佐以圖畫,一字一圖,圖文並茂,兒童可藉此看圖識字。


明代呂得勝、呂坤的《小兒語》、《續小兒語》,內容關於兒童的品德規範,行為準則,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通稱「朱子家訓」,內容是修身的道德之理。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明代蕭良友所作,楊臣諍增補後,才改名,清代李暉吉又再續編。四字一句,兩句相對,押韻成文,每句包含一個典故,可說是《蒙求》的翻版。


清代的《昔時賢文》、《增廣昔時賢文》,作者不詳,收集詩歌、諺語、格言、俗語而成,文字通俗。大約有四千字,缺乏中心思想,是一部集錦式的教材,《人生必讀》、《名賢集》、《千金譜》皆可是屬於同類的教材。


《日記故事》,作者不詳,共七卷,收錄故事370個,多取材自歷史故事,做為例子,成為兒童的榜樣。內容關於孝行、交誼、儉約、廉潔、臣道、婦道等。
另外還有《女兒經》,明代陶贊廷的《蒙養圖說》,李毓秀作、賈有仁修改的《弟子規》,丁有美的《童蒙觀鑑》,等。


七、 結論


從歷代的啟蒙教材中,可看出幾個特點,重視文字,忽略圖畫的重要,因為直到《相對四言》和近代,教材才開始有圖畫,之前全是純文字,這固然和印刷術的技術有關,在過去印刷文字,尚且昂貴,何況是圖畫,更得另外刻版,增加書本的價格。可是這同時也看出中國重視文字,忽略圖畫影像的影響力,因為一幅好圖勝過文辭不通的文字,尤其是對剛啟蒙的兒童而言,圖畫更能引其學習興趣。


歷代的教材,尤其是宋代理學家編寫的教材,都顯的太泛道德性,不是道德教育對兒童不重要,而是在啟蒙的四歲、七歲、八歲,就用兒童學習的第一本,或第二本教材,開始講述人生的大道理,甚至是理學的精華,實在令人懷疑其所能夠達到的效果。雖然兒童的第一、二本教材,可能也是他這一生唯一會學習到的教材,所以必須趁他們有機會讀到的時候,開始教育,即使不懂,也可以等長大之後,自己再慢慢體會。可是道德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如果沒有教師同時在兒童身旁身教、言教,或者兒童身邊的環境影響著他,僅僅只是書本的道德規範,可能反而流於教條,而為兒童所排斥。而且不活潑的教材,也會降低兒童學習的興趣。


自古至今,有許多的啟蒙教材編寫出來,但流行廣泛的仍然主要是「三」、「百」、「千」、「千」,而大部份的教材,年代久遠的就已經亡佚,年代近的有的仍可見到,但也可看出通行並不普遍。這其中出現不少各種的形式體制,甚至也有模仿三、百、千、千的形式,這其中有的僅為識字,有的是介紹名物,有的培養詩歌能力,有的教化薰陶。也許選擇使用何種教材的控制權不在兒童,而是在教師或家長上,但由經過時間歲月掏選下來的教材,仍可看出,選用何種教材,不在它歷史悠不悠久,目的高不高尚,形式是三言、五言、或散文,而在於品質好壞。


文藻鄙陋的啟蒙教材,不適合成為教材,文辭優美的,又怕過於艱深,不適合成為啟蒙教材;內容僅是文字的,又被批評單調乏味,若附有道德意義,又怕對兒童說明大道理,會流於對牛彈琴,忽略學習動機;過於淺顯,會令學習者很快喪失興趣,過於艱深的,又超出僅剛識字的語文能力,和兒童所能領略的生活經驗。


啟蒙教材和一般著作、文學,甚至是一般教材都不一樣,啟蒙教材需要特別編寫,因為這是學習者進入學問知識殿堂的第一步,編者或作者重要的不是在啟蒙教材中,闡述他的學說、想法,或是賣弄他的知識,同時也不該將成人的生活、思考模式,直接加諸在教材之中。因為對於啟蒙教材而言,最重要的是讀者,也就是這些文盲或兒童,當他們使用這個教材的效果,它是不是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它可不可以讓他們讀來輕鬆有趣,有效果。編者或作者必須將自己放下,而以會閱讀這個教材的學習者為中心。也就是這點,所以有的啟蒙教材在歷經七百年,甚至一千年,仍成為普遍流行通用的教材,可是有的卻經不起時間的淘汰,而僅留下書名在史冊之中。


以兒童為中心,即使在西方也是近代的事,他們開始接受兒童要穿兒童的衣服,兒童有兒童專用的東西,即使在想法上,兒童也有專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想法,而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就是兒童,要做符合他們年紀的事,而非僅僅是專門預備成為成人的事。


今日的啟蒙教材與歷代的啟蒙教材,當然不可相同而比,今日的印刷精美,精裝書加上雪銅紙,圖文並茂,而且內容也擴及各方面,而非像古代僅為識字而已,尤其國外的教材編法,更兼顧兒童的心理年齡,而編出適當的教材,與其說是啟蒙教材,反而更像是兒童童書。


歷代的啟蒙教材,除了讓我們瞭解過去的啟蒙教育之外,更可以成為一面鏡子,令今日的教材,在過去的基礎上,謀求未來更好啟蒙教材的出現。


參考書目:
1. 〈神童詩大公開〉,《國文天地》,5:8(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1),頁9-10。
2. 〈神童詩大家談〉,《國文天地》,5:7(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12),頁9-11。
3. 〈神童詩的另一種版本〉,《國文天地》,5:9(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2),頁11-12。
4. 《幼學故事瓊林》,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2:1。
5. 毛禮銳,沈灌群編,《中國教育通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6。
6. 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中國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3。
7. 王志民,黃新先,《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制度考略》,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6:8。
8.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76:5。
9. 余書麟,《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1970:8。
10. 余啟定,《先秦兩漢儒家教育》,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87:9。
11. 吾仁選注,《新編蒙學寶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8。
12. 林文寶,〈兒童詩歌研究〉,《台東師專學報》,9(台東:台灣省立台東師範專科學校,1981),頁265-398。
13. 林文寶,《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台東:台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1995:4。
14. 金大陵,華愛華,《教化和造化的智慧》,台北:國際村文庫,1993:10。
15. 康熙皇帝,《清本百家姓》,武進:餘慶堂,辛亥年。
16. 畢誠,《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台北:商務,1994:5。
17. 郭立誠,《小四書》,台北:號角出版社,1984:8。
18. 郭立誠,《小兒語》,台北:號角出版社,1985:2。
19. 陳東原,《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1976。
20. 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1995:12。

台長: 白菜2號
人氣(1,002)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白菜園 |
此分類下一篇:J家排名(二)2008年5月
此分類上一篇:歷代啟蒙教材(一)

阿妏
很佩服你這些報告都還在
我以前的報告,都不知道在哪次電考中毒時
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__-
2008-04-06 19:19:06
yyq
你要用心,史料才能保存,我從磁片,到光碟,到硬碟,
多方面的保存,
可惜還是有部分的作業流失了~~

大學報告還沒貼完~~
可見我的大學,過著什麼苦日子啊~~~
2008-04-06 20:46: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