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借鑑日本高齡社會的保險業經營

文◎方美陽

0
1089

早在一九七○年,日本政府就已宣布日本為高齡化國家;到了一九九○年,日本正式步入高齡國家行列,而今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高齡化程度如此高的日本,保險業如何經營?作為其他國家保險業的經營參考。

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7%以上,代表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高齡化社會。在過去幾百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中,人類必然經歷的「生老病死」中唯獨「老」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幾十年前的日本,也未曾預料到高齡化進程如此之快。

 

日本少子高齡化現狀下保險業的挑戰

日本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高,而小孩出生率卻愈來愈低,於是造成國家少子高齡化的現象,且此一現象在未來將愈發嚴峻。在此社會現象下,民眾的退休年齡整體延後是一種必然趨勢,但儘管如此,日本的人口撫養比依舊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資料顯示,二○一七年日本勞動人口撫養比為67%,即100個勞動人口要撫養67個非勞動人口;世界平均水準為50%,即2個勞動人口撫養一個非勞動人口;大陸的人口撫養比為40%左右。勞動人口占比愈來愈少,意味著青壯年的生活負擔愈來愈重。

青壯年的負擔愈重,消費能力就會下降,購買保險的意願也就隨著下降,保險業發展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日本保險業的挑戰主要有以下3方面:

其一,青壯年不敢消費。我們常說「養兒防老不可靠」,但父母老後若在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儲蓄的情況下,兒女必然要承擔其生活費用。於是,青壯年為了支撐起整個家庭,也就不敢輕易消費,寧願把錢存在銀行裡,造成了消費延遲的現象,青壯年都不敢買東西,必需品也挑價格便宜的買。在這種情況下,保險是否為必需品,就在他們心裡打了一個問號。

其二,年金機構面臨破產風險。日本高齡化程度是幾十年前所未料到的,因此過去人們購買的年金產品,如今隨著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領取年限也不斷延長。加上銀行存款利率又不斷下降,導致年金機構也必須不斷改進年金產品的制度,否則將有破產風險。

其三,增員難度大。人口結構的改變導致需求狀況隨著改變,即青壯年消費力下降,再加上高齡人口本身消費能力較低,讓保險在很多人看來不再是必需品,那麼可預期保費自然會有所下降,人們對從事保險銷售工作的想法自然就減弱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