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常用地名有哪些,来源和意思是什么?能否分类总结?

我所知道的有屯、墩、厝、溪、洋、坪、阪、林、峪、岭、湾、岗、庄、塘、垸、圩、垴、铺、堡、店、营、楼、庙、沟、埠、疃、圳 比如说屯,是过去屯过兵的地方 …
关注者
60
被浏览
34,680

12 个回答

太湖平原常见的一些后缀:

1、河流型:这种最多,主要有浜、港、塘、荡、漾、泾、浦、溇(楼)、渎,这些同时也是河流湖泊的名字。

另有汇、湾、兜(斗)、滩,描述的是一种河流湖泊的特征点。

塘原意为堤坝,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水利型名字。

2、水利型:主要有圩、埭、坝(壩)、堰,都是治水产物。圩、埭是圩田的堤坝,坝、堰从原意。

还有,可以视为一种水运型。

3、地形型:主要有场、坝(繁体)、墩,前两个是平地,后一个是高地。平原地区缺乏陆地起伏,因此此类地名比较少。

4、方位型:主要有头、角、里、前、后、上、下,头最为多见,也带有比较强的方言色彩。

5、家户型:主要有门、宅、家,这种类型一般必须搭配姓氏,如陈家宅、王家、张家门。

6、建筑型:主要有桥、庙、堂。桥最为多见,也和水有关,其中桥还有木桥、板桥两种二字后缀。

7、通名型:主要有村、庄、巷、弄,只有村落的意思,村比较多见。

8、土地型:主要有厍(舍)、扇、甸、塔,目前认为前两个可能都是通“墠”,郊外土地的意思。

甸也是郊外土地,塔即(土耷),也有土地的意思,也可做方位解,类似于“里”。

在前缀上,也有一些特点。

1、姓氏型:这是最常见的,与大多数地方一致,有单姓、双姓两种,如王家村,王陈庄,但后者很少见。

2、千字型:主要是明清留下来的,以千字文排名的圩名,因此固定后缀是圩,如天字圩。

挑几个比较有人文含义的讲讲。

1、埭

原意为坝,由于其形状为长条,在本地方言中有排、趟的意思,如跑一埭(趟)、一埭(排)房子。这个字可能源自于(土大),大土即大堤,很是形象。

太湖平原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圩田遍布,所以村落常沿水建于圩堤之上,形成长条村落,所以这种村落就被成为某某埭。

2、桥

起源很是直观,太湖平原水网密布,桥梁很多,自然以此为标志物。

比较特别的是,桥堍附近容易形成集市,所以桥不仅是村落地名,也是一个常见的市镇地名。这是因为桥堍恰是过桥走路的行人、河下运物的货船交汇之地,自然容易形成市场。

以桥为后缀的村落名,全国都为数不少,毕竟只要有水必然有桥,倒不算太湖平原特色,但比较多的用作市镇名,在太湖平原是最突出的。这一点来说,它和埭有类似的地位。

3、宅

多见于古冈身以东,也就是今天的上海东部、太仓等地。

与埭、圩、巷是基于圩堤上聚居的长条形村落不同,宅是冈身以东高沙平原上的散居村落。这些地方相对高旱,村民是自行开挖河渠引水至家门口,所以村落很是散居。

因此,往往一户或者几户人家就可以构成一个村落,自然就被称为宅了。

之前想对地名特征做个总结,但是因为接触不算多,所以进度有点慢,我在完结之前,答案里面的部分观点也未必准确,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另外,地名限制在基层行政单位(县、区、镇、乡、村),少数民族地名恕无能为力。

目前的打算是先大致划分个类别,然后挨个分析和归类。

暂时将地名分为这么几类,慢慢修改和补充吧。

与自然地理特征相关的有:

江、河、湖、海、溪、涧、山、岭、梁、沟、川、洋、林、咀、峪、垸、圩、浜、渎、汇、泾

与位置有关的:

阴、阳、上、下、东、西、南、北、中


与人口聚居有关的:

堡、屯、铺、店、镇


与交通有关的:

津、 渡、关、 口、 通


具体分析就先从题主给出的这些入手吧。


1.屯baidu.com 的页面

“屯”字的本义是“包起来”、“卷起来”、“围起来”等。例如“军屯”、“屯垦”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以后演变为村落。

屯,聚也。——《广雅·释诂三》
师古曰:“人所聚曰屯。

屯为北方地名主要用字之一,多指较小的村庄。其中东北、华北以及中原地区较为常用,西北地区较少见,西南云贵部分地区也有以屯为名的地方。

例如北京著名的三里屯(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黑龙江齐齐哈尔榆树屯镇,山东青岛周臣屯村、贵州毕节中屯村等。

2.墩

高出平地的土堆被称为墩,这是它的本义。北方垒土为墩,南方挖塘为墩,都是高出平地和水面的土堆。

墩,平地有堆。――东汉·许慎《说文》

带墩的地名南北方都有,南方居多一些。

北方主要分布在西部甘肃、宁夏、新疆、陕西、四川等地,例如甘肃天水半墩村、陕西汉中元墩镇,宁夏燕子墩乡。

南方广泛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福建等地。例如江苏常州满墩村、安徽安庆罗墩村等。

其中武汉带墩的地名非常多,如黄家墩、唐家墩、天门墩、鄂城墩等。

3.厝

这个字多用在南方地名中,闽南、福州、潮汕话中用来指具体的居住地,多指代房屋,而在湖南衡阳方言中指三面环山的小山地。

我们今天看到带厝的地名大多来自于这几个地方(其中福建居多)。

例如福建厦门上厝村、福建莆田厝头村、广东汕头庄厝村等。


4.溪

在溪畔则以溪为名。

带溪的地名以南方居多,北方较为少见,我猜测可能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1)南方较北方水多,所以地名中带水的较多;

2)北方对水的称呼里,溪是比较少用的一个。

例如江西抚州浔溪乡旁边是浔溪,福建宁德金钗溪村以村前流过的金钗溪而得名。


5.洋

从水从羊,旧时水名,也用来称呼海之中心,到了近代之后,外国的或者海外传来的东西也会冠以“洋”名。

带洋的地名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1)周围有溪河等

例如福建宁德长洋村,长洋古名棠洋,因村前横过一条山溪,两岸是田园,故又叫长洋。

2)因其他历史原因得名

江西上饶洋口镇因雍正时设立的洋口巡检司得名。

3)或许存在一些地名内存在羊或者阳等字、后来误作洋。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摊手】。

我个人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带有地理特征标志的词。

总的来说,带洋的地名大多分布在南方,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居多,也见于西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6.坪

坪的意思大概有这么几个:

(1) 形声。字从土,从平,平亦声。“平”意为“压扁的”、“扁形的”。“土”与“平”联合起来表示“扁形地面”。本义:扁形地面。

(2) 同本义,泛指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 坪,地平也。——《说文》

(3) 又如:草坪;停机坪

(4) 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黄土阶地或台地。草多是良好的农耕场所。

以坪为名的地名,多半曾是(或者现在仍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但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处出现较少。

例如重庆云阳宝坪镇、江西吉安长坪乡、陕西延安兰家坪村。


7.阪

同“坂”

1)斜坡

2)山腰小道

地名中带“阪”字的村镇很少,更常用的是“坂”字,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福建,偶见于广东、浙江等地。

例如福建漳州珠坂村、福建南平下坂村等。


8.林

除去“林家X”这样格式的地名之外,林用在地名中多是同本义相关。带“林”字的地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例如桂林取“桂树成林”之意。


9.峪

这个用百度百科就差不多可以解释完整了,带峪的地名绝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偶见于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

1. (形声。从山,谷( yù)声。本义:山谷);

2. 同本义。你可便久镇着南边,夹山的那峪前,统领着军健,相持的那地面。——元· 李直夫《虎头牌》;

3. 山(多用作地名) 。如:秦峪、慕田峪、皇藏峪;

4.在山西方言中读( you ) 四声,如阳泉市西峪村、牛家峪村、神峪村等。


10.岭

岭的本义是山道和山坡。后来又泛指山峰和山脉。

以岭为名的地方,大多也带有如上特征。

例如福建泉州大岭村,因三面背山,一面临溪。原称山头,相传系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该地陈氏始祖与兄弟为择居地约定的信号。后因县城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吾都的山顶,该村则在岭后,又参内、南安高田等地通往湖头一带要越过参岭格,该村则在格下,故称大岭后。

江西上饶黄沙岭乡因其境内有黄沙岭而得名。

“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乾元乡,高约十五丈。”——《上饶县志》

辛弃疾那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即是作于此地。

注:也有少数用岭代陵的地名,例如吉林四平公主岭市原为公主陵,因陵字不吉利,故改为公主岭。


11.湾(含塆)

湾的本义是河水弯曲的地方,用在地名里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村庄位于河湾处,故以湾为名;

2. 在山东省鲁西北部分地区的农村,把村庄里建村伊始用于取土建房或后来自然原因形成的低于周围而又常年蓄有大量水源便于养殖莲藕、鱼虾等的水域称为“湾”,相当于某些地区的“塘”;

3. 在湖北一些地区,湾也可以解释为村的意思,比喻:“你是哪个湾的”和“你是哪个村的”是一个意思,村子都以湾来称呼。如沈个中湾,潘个湾等等。但实际上用于表示村落的wan,应该是“塆”,因为最早很多人在书写该字时错误地写成了“湾”,所以以讹传讹地变成了“湾”。

而塆的本义,则是:

山沟里的小块平地(多用于地名);亦指山村。

目前也有不少地名中带有“塆”字,例如重庆渝北大塆镇。


带有“湾”字的地名广泛分布于全国(但在少数几个省份比较鲜见,例如吉林、黑龙江以及新疆、广西等),带“塆”字的地名以南方居多。


12.岗

本义是指“高起的土坡”

例如黑龙江绥化老虎岗镇的来源

清末,此地有一贺氏占荒户,乳名“老虎”,故称他占有的岗上荒地为“老虎岗”。

有些时候也通“冈”字,指山脊、山岭、山丘等。冈也是一个有地理特征的地名用词,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发生地是在山东聊城景阳冈。

很有趣的是,虽然二者词义字形相差不多,但是在分布上却有不小的差别,“岗”字用在地名中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名字中带“冈”的地方却以南方居多,北方仅偶见于山东、山西等地。


13.庄

庄指村庄或者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别墅。

多见于华北和中原地区。

例如:北京庞各庄,山东青岛新胜庄村

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带有庄字的地名前,往往有“各”字,例如庞各庄、梁各庄等。这里的“各”字,是“家”字的音转。庞各庄=庞家庄,梁各庄=梁家庄。

(还有说法是“各”是“哥”的谐音转化)


14.塘

本义是水池、堤岸。

以塘为名的地方,大多附近曾有池塘和堤岸。

例如著名的西塘古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塘还是清代绿营兵的基础建制之一,后来演变成为所在地的地名。例如:

恩施市新塘的前身是戎角塘(今衙门村),后因清初南明王朝总兵、被封为荆国公的王观兴率部在此坚持抗清达8年之久(1658-1665年),清政府废弃了戎角塘,在离其不远处(今新塘集镇)另设塘所,即有了新塘之称谓。还因为塘所的设置引伸产生了新的带“塘”字的地名,如新塘下塘坝,因在戎角塘的下方而得名。

带塘字的地名以南方居多,北方除了沿海地区之外比较少见。


15.垸[yuàn]

本义是指湖南、湖北地区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

以垸为名的地方,大多临水,有些甚至三面或者四面环水。

多分布在湖南、湖北地区。

例如:

湖南桃源车湖垸乡,其地形三面环水,形如半岛。

湖南资阳民主垸,地处资阳东北部,东南与资水相接,北临万子湖,西濒甘溪港河,四面环水。


16.圩[wéi]

本义是指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后来又把用土围起来的地方也称为“圩”,有时也称围绕在村落四周的围子为“圩”。

带圩字的地名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和东南地区。江苏、安徽、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

例如:广西南宁林圩镇,安徽庐江北圩村。

注:圩字古音读yú ,至今某些带圩字的地名仍被当地人读作“yú ”。


17.垴

本义为小山头,多用于地名。

带垴字的地名大部分分布在山西,偶见于湖北、湖南、云南、河北、重庆、陕西等地。

例如:山西黎县关家垴、湖北天门彭家垴。


18.铺

本义为驿站。

用作地名时常常在前面带有数字,例如三里铺、二十里铺,这里的“三”、“二十”。指的都是所在地方距离当时城市的距离。

带铺的地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鲜见于东北地区。

例如:安徽六安三十铺镇、甘肃定西八里铺镇。

注:1.东北及其华北地区某些地名中带有“窝铺”,所谓窝铺,指的是临时支搭以避风雨的营寨或棚。同其他带“铺”字的地名来源不同。

2.有人认为带“铺”字的地名东北居多,南方因水路发达,驿站较少而居少。实乃谬误。

3.“堡”读“pù”音的时候,义同“铺”。


19.堡

堡用在地名中有两个读音,一读“pù”,一读“bǔ”。

读“pù”时,义同“铺”,不再赘述;

读“bǔ”时,是指有城墙的村镇。多用于地名;

带堡的地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例如:北京十里堡、天津大黄堡。


注:1. 东北地区有以堡为名的地方,却很少有以铺为名的地方,也算是地域特色了。

2.堡还有一个读音为“bǎo”,原义为军事上土筑的小城,现在也有不少人将地名中的“bǔ”和“pù”误读为“bǎo”。


20.店

本义为店铺,有店铺的地方就有人聚居,而以店为名的地方,多是从最初的店铺发展成为村镇的。


例如北京高碑店由来,一说是因此处有高氏所开米店之故。

21.营

本义为军队驻扎的地点,军营。后来军营所在地便多以营为名。

例如北京顺义高丽营据传因唐代安置归顺的高丽将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