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協@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5 07:40:50| 人氣13,045| 回應39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與東協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為何能實際主導東協東亞峰會

你問「中國為何能實際主導東協東亞峰會」?

當然是一手紅蘿蔔一手棒子啦!

你以為中國是美國霸權啊!

少來了,所有「霸權」都一樣,管他善霸惡霸,反正就是要掌控。

問題是東協各國為何願意讓中國「尊東恊攘日美」?

還不是中國伝統的「挾東恊以令東亞」!

我還「中央天朝」哩!

依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2005年9,10月)的研究,是「有計劃的付出才能帶動各國合作的意願」,
付出如下:

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中國以擴大內需方式解決人民幣不貶值的壓力,同時又提供五十五億美元援助東恊各国,這除了減少了東恊各国貶值壓力、還增加了對中國的输出(至2004年達630億美元、順差達201億)。
減緩東恊對中國崛起的壓力。中國的崛起,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屬東恊的外資和出口,中國趁機強調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後會以更優惠關稅增加各國商品輸入中國。發表「南海宣言」主張透過對話解決主權爭端,共同維護南海和平。
在東恊貿易開放時間上給予禮讓待遇。中國為化解東恊未蒙其先受其害的憂慮,中國先開放市場,若干時段後,東恊再開放(尤其對較落後的越、寮、緬、柬,甚至減免),中國從2004年初即開始實施逐漸關稅減免計劃。
提供農業與交通計劃等的補助。除了共同開發湄公河區域計劃,中國還斥資二十五億美元興建從昆明到新加坡的鉄路計劃,並對越、寮、緬、柬的路段特別補助越(甚至減免其對中之外債)。

結果成績如下:

中國大陸加入了以下東亞區域組織,APEC亞太經合會,CSCAP亞太安會合作理事會,ASEAN+3東協加三,ARF東協區域論壇,EAS東亞峰會,EALAF東亞暨拉丁美洲論壇,ASEM亞歐會議,GMS湄公河區域計劃,AMBDC東協湄公河盆地發展合作,MRC湄公河委員會,IDEA東亞發展計劃,ACD亞洲合作對話,ABF亞洲博鰲論壇。
中國大陸成為東亞與會最多的國家,而台灣最少只有APEC。

由此不然了解「中國為何能實際主導東協東亞峰會」了。

那又如何?東協各國彼此間差異極大,對中國態度也不一,美日可從菲、越、菲等下手、內部分裂,再加印、澳、紐等從外部制衡。

中國想主導東亞?沒那麼容易的!

台灣沒加入又怎樣?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看來商人只好無祖國了! 
 
越南無理抗議中國南海休漁令 稱侵犯其領土2009-05-21人民網-《環球時報》
 
  爲防止過度捕魚,中國漁業保護部門最近頒布了一系列在南海部分區域禁止捕魚的臨時性法令,要求5月16日至8月1日期間禁止在這些區域捕魚。越南竟然對此表示反對,並稱中國此舉侵犯越南主權。
  據了解,中國劃定的休漁區域包括北緯12度到“閩粵海域交界線”,並延伸到中越的海洋交界線。越南政府發言人黎勇稱,越南對斯普拉特利群島和帕拉塞爾群島(即中國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附近的專屬經濟區擁有主權。他說,中國政府在此區域內實施捕魚禁令“侵犯越南領土”。黎勇還呼籲中國政府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領海內的捕魚及其他爭議。
  爲了保護海洋的魚類資源,中國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在南海北緯12度以北的中國海域進行季節性休漁,至今已持續11年。這個區域也是中國漁民在南海作業的傳統漁區之一。盡管越南從不休漁,但中國從保護資源角度出發,是堅決主張休漁的,中國的檢查也是很嚴的。實際上,從經濟角度講,由于海洋漁業資源是流動資源,中國休漁,越南不休漁,中國是蒙受經濟損失的。
  一位中國學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越南從未對中國休漁提出過異議,這次卻高調反對中國休漁,還聲稱“侵犯其領土”,這與近期的南海問題複雜化有關。越南最近在南海問題上動作頻頻,不僅兩次提交分食中國南海的“劃界案”,還任命一名官員“管理”中國的西沙群島。這名學者說:“中國的休漁區是在我們的傳統海域裏,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漁民的傳統作業區,越南有什麽理由反對中國休漁?”
  專家指出,最近一兩年,越來越多的越南漁船進入北緯12度以北的中國海域捕魚作業,一些漁船甚至跑到東沙海域。據有關方面了解,這些活動背後有越南政府的支持,甚至給予大量經濟補貼,讓其深入中國海域來打魚,以此宣示越南對這些海域的主權。(程剛) 
越南加速購進先進裝備 擴軍威脅馬六甲海峽
先驅評論:中國不能做"沈默的羔羊"
“接觸”與“威懾”:美國在南海對華“兩面下注”
評論:沈得住氣的中國終將使南海恢複平靜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9343331.html
 
中國強硬“南海休漁令”12天 無人敢違背中國意願
 
    中國農業部漁業保護部門最近接連頒布了禁止在南海部分區域捕魚的一系列“南海休漁令”。範圍南至北緯12度線,休漁範圍之大爲南海曆史之最,其中被越南占領的西沙群島大部分海域及南沙群島部分海域被圈在了裏邊。休漁時間從5月13日起到8月1日止。共80天。
    對此,越南強烈不滿發出抗議。越南政府發言人黎勇重申西沙、南沙海域是越南的固有領土,說“中國政府在此區域內實施捕鋪魚禁令侵犯了越南領土”。
    從越南政府發言人黎勇的聲明中看出,越南第一個絕不會接受。
    中國漁業保護部門頒布的“南海休漁令”,屬于中國國內法中的臨時性法令。具有必須遵守強制執行的性質。而休漁範圍既然包括了越南等國侵占我的領海區域,這些區域內出現的所有漁船如果違反禁令捕魚,都將被強制執行,並依據“休漁令”中的有關條例給予相應的處理處罰。
    問題是,中國的漁政執法船會去越南侵占我的海域執法嗎?去了,越南等國的漁船會接受中國漁政執法並願意領受處罰嗎?
    這麽個簡單的問題,想來中國漁政執法部門在確定南海休漁區域時,對這些問題全考慮到了,包括越南不會同意,越南漁民暴力抗法怎麽辦?
    而不去有效阻止在這些海域捕魚的外國漁船,將喪失國尊嚴,將被國際恥笑而中國顔面無存。中國在自己領海裏頌布的法令被別國漁民當作兒戲任意蹂躪,無法收場,這種自找沒趣的事相信中國漁業保護部門絕不會做。
    那就只有一種解釋,中國漁業保護部門頒布“南海休漁令”,並將越南等國占領的海域圈進休漁範圍,不是中國漁業保護部門的行爲,而是一種“國高層行爲”。
    中國是想利用此舉來宣示中國的海權,傳遞出中國堅決捍衛南海海權的堅定決心?
    在中國“南海休漁令”生效之時,以中國漁政44183號執法船爲主組成的執法編隊前往西沙等南海海域執法,並強硬宣稱,將加大執法力度,維護我海權。伴隨的武裝執法快艇將增加出航頻率,增強執法效果。
    從5月13日中國漁業保護部門宣布開始“南海休漁令”,至今已12天,據有關部門內部的消息,南海平靜,還未發現外國漁船違反“中國休漁令”規定的現象。
    但平靜後面到來的將是暴風驟雨。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越南等南海諸國,特別是越南一定在評估形勢研究對策,一定會有所行動而且動作不會太小。
    中國出動的漁政44183號執法船是廣東漁政最大最先進的執法船,與其編隊前往南海執法的廣西漁政44061號船各項性能指標相近。南海諸國目前均沒有中國這樣的先進的大型漁政執法船,越南有兩艘漁政執法船,噸位均在200噸左右且陳舊不堪,如果與中國漁政執法船對峙或發生沖突,只能自取其辱。
    越南也許會出動數量不少的武裝漁船,采取群狼戰術與中國船政執法船周旋。這一套功夫中國是老祖宗,1974年1月的西沙海戰,就是由中國的武裝漁船揭開戰鬥序幕的。越南漁船肯定占不到便宜。
    越南只有出動軍艦護漁,才可以與中國漁政執法船對抗。越南有沒有膽量,敢冒挑起局部武裝沖突的風險嗎?!
    如是這樣,中國南海艦隊想必作好了應對武裝沖突的准備。以一次倏來忽去的戰鬥,揚威南海,宣示海權。
    短時間內發生、結束的的武裝沖突稱之爲戰鬥,而不是一場局部戰爭。所以不存在戰爭不可控制的問題。一次邊境武裝沖突演變成一場戰爭,根據戰爭史上的數據,不到1%。除非雙方中某一方蓄意挑起一場戰爭!只要中國不想將一次武裝沖突演變爲一場局部戰爭,越南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和膽量。
    中國這次南海“休漁”行動,能不能實現“休漁”目標,會有出人意料的表現嗎?大不妨拭目以待。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2&fid=80760&tbid=4726
 
休漁>百度百科  
 
休漁:爲禮讓海洋中的魚類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長時間,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規定的海域內捉魚,對魚類的生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各海區、水域,每年都不是固定的。休漁期就是禁漁期,它根據水生資源的生長、繁殖季節習性等,避開其繁殖、幼苗生長時間,用以保護資源。
  比如渤海灣近幾年一般是6.15~8.16日,另外還有禁漁區,那是常年不允許捕撈的,主要是繁殖場或越冬場等。
  應該是不同海區的魚類繁殖期不同造成的這種差異!
  我國海區伏季休漁制度簡介  
  我國自1995年起在黃海、東海2大海區,自1999年起在南海施行2個月至3個月的禁漁期以來,這3大海區連續實行伏季休漁制度至今,爲緩解過多漁船和過大捕撈強度對漁業資源造成的巨大壓力,遏制海洋漁業資源衰退勢頭,增加主要經濟魚類的資源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夏季是海洋主要經濟魚類繁育和幼魚生長的重要時期。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伏季休漁保護了主要經濟魚類的親體和幼魚資源,使海洋漁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漁船在休漁期間也節約了生産成本,休漁結束後漁獲物産量增加、質量提高。
  2004年伏季休漁的具體安排爲:
  東海、黃海:北緯35度以北海域,休漁時間爲7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休漁作業類型爲拖網和帆張網作業;北緯35度至26度30分海域,休漁時間爲6月16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休漁作業類型爲拖網(桁杆拖蝦暫時除外)和帆張網作業;北緯26度30分以南的東海海域,休漁時間爲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休漁作業類型爲拖網和帆張網作業。
  南海: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灣),休漁時間爲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休漁作業類型爲除刺網、釣業和籠捕外的其他所有作業類型。
  閩粵交界海域:按農業部有關要求,北緯22度30分至23度30分、東經117度至120度的閩粵交界海域,每年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除執行東海、南海有關休漁規定外,所有燈光圍網作業同時實行休漁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664.html?tp=0_11
 
東南亞組成五國聯防組織在南海應對中國海軍
 
  2009年6月1日,第7屆五國聯防組織(FPDA)防長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的高級防務官員出席。個別當地媒體借機對南海問題大肆炒作,似乎有意把該組織拖進南海爭端。作爲殖民主義的遺産,五國聯防組織爲何要與南海問題扯上關系? 
  要拉新加坡“聯防”中國 
  6月2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網站以“新加坡說:五國聯防不排除未來包括南中國海(南海)爭議”爲題,報道了這次會議的情況。該媒體記者對新加坡國防部長張志賢提出了兩個問題,即:如果南沙有事,新加坡是否會本著五國聯防機制,爲馬來西亞協防?五國聯防是否涵蓋南海?
  張志賢回應稱,新加坡不是《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的成員國,對南沙群島沒有任何主權訴求。至于五國聯防組織是否涵蓋南海,他表示要視局勢而定。
  該文認爲,張志賢回答第一個問題時,雖然擡出《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但沒有具體回答“會”或“不會”,這是典型的模糊立場。第二個問題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讀,但關鍵在如何定義“局勢”。“新加坡在南海也有重要的利益,這是否導致張志賢采取模糊立場,拒絕自我設限,避免新加坡在未來可能或若要爭取南海利益時綁手綁腳?”
  該文還聲稱:“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處理南沙群島主權爭議時,成功達成《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但弱小的東南亞國家面對日趨強大的中國,無不感覺到未來的談判籌碼可能會逐漸減少。由此催生的現象是,東南亞國家逐漸走上聯合應對中國挑戰的道路,越南和馬來西亞聯合向聯合國提交大陸架劃界案就是最佳的例證。”
  按照該文的邏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應該聯合起來對付中國,才能給南海問題增加談判籌碼。其試圖讓南海爭端複雜化的用心昭然若揭。 
  《五國防務協定》難尋替身 
  五國聯防組織本質上是殖民主義的遺産。1971年11月,英國糾集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成立了該組織。《五國防務協定》規定:任何簽約國一旦受到攻擊,成員國應相互協商,采取反擊行動。該組織每3年定期召開國防部長會議,輪流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舉行,但由于成員國之間普遍缺乏信任,在冷戰期間,該組織名存實亡。
  “9?11”之後,全球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FPDA成員國出于各自利益,借助該組織進行多邊安全合作,在應對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領域開展了各種軍事演習,範圍涵蓋陸、海、空三軍。前幾年,有東盟學者曾建議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三邊軍事合作來取代《五國防務協定》,將東南亞地區的防務合作建立在東盟成員國自身基礎上,從而擺脫對區外國家的軍事依賴。新加坡卻強調:五國聯防組織在新形勢下仍然起著“穩定東南亞”的強大威懾作用,不能輕易放棄。由此看來,此類建議短期內不會被采納。 
  東南亞各國加緊軍事准備 
  在加強協調的同時,東南亞各國針對南海的軍事准備未曾放松。5月19日,菲律賓海軍司令高勒茲表示,准備花費約100萬美元升級該國駐紮在南沙有爭議的9座島嶼和環礁上的軍事裝備。據悉,這100萬美元是菲律賓海軍每年常規設施維護費的10倍。
  同樣在5月中旬,有俄羅斯方面的消息稱,俄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已于今年1月與越南簽署了出售12架蘇-30MK2多用途戰鬥機的合同,該機主要用于奪取空中優勢、攻擊水面和陸地目標。此前,越南已就購買6艘“基洛”級潛艇與俄羅斯初步達成協議。
  更“湊巧”的是,馬來西亞國防部上個月也宣布,將從該國第10個五年計劃開始,每5年采購兩個多用途戰機中隊,直至類似單位的總數達到6個。采購的飛機可能是美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或瑞典“鷹獅”戰鬥機,俄制蘇-30戰機也在考察範圍中。
  東南亞各國頻頻采購軍事裝備,並開展多層次軍事合作,這一連串舉動給地區形勢增添了不穩定因素。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始終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海洋權益爭端,認爲《南海各方行爲宣言》應成爲各方的基礎協商框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6/0920554306.html
 
美國介入南海加強島鏈駐軍牽制中國海上戰略
 
  2009年的中國海疆,從年初開始就顯得頗不寧靜。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一系列“突發”事件或是看似“巧合”的事件,將國人的目光再次引向浩瀚的海洋,引向那一列點綴在大洋中環繞著亞洲大陸的島鏈。
  最近,美國《防務新聞》周刊重新提到了一個概念——“第一島鏈”。這一概念隨著美國海軍監測船“無瑕”號出沒南海、“勝利”號開赴黃海而顯得更加詭異。
  “第一島鏈”,主要是指靠近亞歐大陸東部海區外側的那條弧形島嶼帶,即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涵蓋了中國的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
  此外,在美國人的戰略構想中,還存在“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的說法。“第二島鏈”源自南方諸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裏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及哈馬黑拉馬等島群;“第三島鏈”則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于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2009年環中國島鏈發生的“狹路相逢”事件之所以引人矚目,是因爲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樣的異動折射出美國對亞洲快速發展大國的一種複雜心態。
 
  美國“島鏈制華”的變與不變 《環球》雜志駐華盛頓記者/楊晴川
 
  自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關系總體呈現了“高開高走”的良好開局,可在中國周邊海域,兩國船只今年卻已兩度“狹路相逢”。盡管奧巴馬政府目前似乎采取低調處理態度,表示將尋找外交途徑解決,但美國鷹派勢力借機大做文章,無理指責中方“騷擾美國船”,企圖再次掀起鼓吹“中國海上威脅論”的新一波聲浪,要求奧巴馬政府對華采取強硬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起事件都發生在美國戰略上圍堵東亞大陸的所謂“第一島鏈”上,事件的實質仍然是美國擔心在亞太地區影響力式微,而對中國海上力量的增強抱有強烈戒心。這種心態是美國戰略觀決定的,並不是隨著美國政府換屆就能輕易改變。
  “狹路相逢”背後
  對于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這兩次“狹路相逢”,美國官方的解釋是雙方對于相關海洋國際法規理解不同。在這兩起事件中,中國都嚴正指出美方監測船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中國沿海專屬經濟區內從事“不友好”活動。
  該公約明文規定,沿海國家專屬經濟區可以延伸到海岸外322公裏內的海域,禁止一國在他國專屬經濟區進行“不友好的”或“具有威脅性質的”軍事活動。無論是在3月8日的“無瑕號”事件還是5月1日的“勝利號”事件中,美國軍方用于搜集情報的監測船顯然都不是在從事什麽“友好和無威脅的活動”。
  但美方卻稱,專屬經濟區給予一個國家開發海洋的經濟權力,卻沒有給予這個國家領海權。“一個國家對沿岸19公裏內的海域擁有領海權”,而這兩起事件中,美船是在“中國領海權”範圍外活動。美方還稱,這兩艘船從事的是“和平活動”,因而不需要經過中方允許。
  美方監測船在距離本區萬裏之遙的中國沿海專屬經濟區遊弋,到底是做什麽用的?其實世人心知肚明。美國的專家學者並不諱言美國監測船在中國沿海頻繁活動的軍事目的。
  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安全問題專家史文說,“美國想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海軍實力、尤其是中國在海南島附近新建的潛艇基地進行偵查”。“無瑕號”便是此類偵查活動之一。他同時指出,“即使不存在對法律解釋上的分歧,中國也不會願意美國在中國的海岸線附近肆無忌憚地搜羅中國的機密軍事情報”。
  話再說得透一點,就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防範,正是這兩次“狹路相逢”的最主要原因。
  從戰略上看,黃海和南海都處于美國對中國戰略封鎖的“第一島鏈”。在美國戰略界看來,如果中國在周邊海域取得戰略優勢,將突破美國對華封鎖的“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主要是指靠近中國大陸海區外側的那條弧形島嶼帶,即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涵蓋了中國的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第二島鏈”則源自南方諸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裏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及哈馬黑拉馬等島群。“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于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從“冷戰”期間開始,美國通過各種雙邊、多邊軍事合作方式,先後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建立了以日韓爲核心的東亞軍事基地群,以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爲核心的東南亞軍事基地群,以美國關島爲核心的第二島鏈軍事基地群。這些軍事基地體系配置有序,並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亞洲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對美國而言,這些“島鏈”既是遏止亞洲大陸國家向海洋發展的重要籌碼,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依托。
  近年來,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島鏈”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作用與地位更加凸顯。在東北亞,美國調整了在日韓兩國的駐軍,強化了與日韓的軍事同盟關系。在東南亞,通過反恐合作,美軍重返了菲律賓,獲得了在馬來西亞、文萊等國的基地和港口停泊軍艦、起降飛機的權利,新建了包括新加坡樟宜基地在內的一些基地、港口和機場。
  對于“第二島鏈”中部的關島基地群,美國自2003年開始大幅加強其軍事力量,把B-2隱形戰略轟炸機、AGM-86型巡航導彈、大型兩棲攻擊艦和核潛艇四類最先進的戰略武器部署到了關島基地群。
  隨著近年來中國海上力量的增長,美國一直擔心“島鏈”被中國突破。2003年,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學院的一份出版物中專門有一章《島鏈戰略下的中國海軍》,全面分析了島鏈對中國安全及海軍建設的影響。最近美國《防務周刊》更直接地報道說,中國加強海軍建設,計劃建造航母,就是意在突破“第一、二島鏈”。
  在此種心態下,美國對中國在“島鏈”附近的活動十分關注,近年來不斷增加偵察活動。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和今年兩次“狹路相逢”事件,都與此有關。
  美國國防部今年3月25日公布的最新《中國軍力報告》中,對南海爭端頗爲關注。報告稱,南海是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一個重要的安全考慮因素。東北亞地區嚴重依賴經由南海航道進口的石油。
  報告認爲,中國在南海與文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領土爭端,促進中國大陸尋求獲取超越臺灣島以外的遠程軍事能力。例如,中國在各地部署的常規戰區導彈可用于各種除臺海以外的緊急情況。中國空軍的機載預警和控制裝置和空中加油機計劃將使其得以擴大在南海的行動能力。報告還對一些西方媒體關于中國在海南島建設大型海軍基地的說法給予高度關注。報告稱,這個包括水下設施的基地將大到足以容納攻擊和彈道導彈、先進的潛艇和水面作戰艦艇,並將使中國海軍能夠直接進入重要的國際海上通道,並能使得中國擁有在南海深海區域部署隱形潛艇的潛在能力。 
  介入南海爭端 
  最近兩次“狹路相逢”事件發生的時間,正值南海爭端加劇的時刻。特別是“無瑕號”事件,就發生在南海海域。對于這些爭端,美國表面上不介入,但近十幾年來美國的南海政策已從不介入轉入介入,對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蠶食活動進行明暗支持。
  在冷戰結束以前,美國對南海問題一直采取不介入政策。正如美利堅大學哲學博士兼海軍研究中心的高級分析家肯尼所說,美國的傳統傾向是避免卷入南海爭端中去。“畢竟,南海離美國1.2萬多公裏,太遙遠了。”
  但1994年11月16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生效後,美國對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轉爲“介入但不陷入”。
  1995年5月,美國國務院擬訂了更全面的南海政策。該政策稱,美國對南海保持和平與穩定有著長久的利益,重申美國對“航行自由”的基本利益,稱“航行自由”對整個亞太地區包括美國在內的和平與繁榮十分必要,爲此要求南海有關國家加強外交努力。
  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政策具體表現爲:確保和加強軍事存在,努力爭取對南海地區安全事務的主導權;構建多邊安全機制;以南海問題牽制中國的發展,加強在南海地區對中國的偵察和監視。
  促使美國介入南海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對華戰略防範外,還有兩點。
  一是所謂對于盟友的安全承諾。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開始從菲律賓撤軍,東南亞國家擔心美國會從該地區脫離,失去美國的安全保護傘。美國國內一些保守戰略人士,竭力主張美國爲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活動撐腰。
  二是經濟利益。美國與東南亞的經濟關系不斷密切。美國認爲,一旦南海出現領土權益爭端,會威脅到美國與東南亞的經貿關系。同時,美國一直強調在南海地區的所謂“航行自由”權利,以確保其海上商品和石油等戰略物資的運輸暢行無阻。
  此外,美國還擔心如果中國在資源蘊藏豐富的南海區域占據優勢,美國公司參與開采南海資源將受到限制,而且在購買南海石油時無法按理想價格交易。盡管美國原油進口仍要主要依靠中東,但中東局勢動蕩不安,促進美國尋求能源産地多樣化,南海石油也是潛在目標之一。
  有分析人士認爲,美國介入南海問題的另一原因,是希望用安全問題牽制中國與東盟的經濟一體化。無論是明年即將啓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還是2015年啓動的東盟“10+3”自由貿易區,都沒美國的份,這使得美國心中暗自不爽。
  但另一方面,盡管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南海存在爭議,也並不希望淪爲美國手中制約中國的一張牌。
  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認爲,有的東南亞國家確實希望美國保持它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以平衡一個崛起的中國在亞洲事務中的地位。但它們也不希望看到美國與中國在亞洲的對峙,從而迫使他們在雙方之間選擇立場。“他們力圖在美國方面獲取安全保障上的最大的戰略優勢,也同時想要在美國和中國兩方面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難以調整心態 
  隨著中國海外貿易和海外能源需求的增長,以及海洋權益的現狀要求,中國發展海上力量本無可厚非。但美國鷹派勢力卻認爲,只有永遠維護美國在亞太的絕對優勢,才能確保美國安全。美國影響力的任何一點下降,在他們眼中都無法容忍。“第一島鏈”上中美“狹路相逢”,多少與此種心態有關。
  美軍太平洋總部去年11月出爐了新版的美軍太平洋戰略,盡管增加了“合作、對話和夥伴”之類的新語彙,但其主旨仍是確保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卓越地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在去年訪問日本時表示,美國不會從亞洲“退卻”,亞洲盟友對此應該放心。
  這份文件強調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所謂“行動自由”權利,尤其是在“島鏈”上的馬六甲和南海周邊地區,並“不會容忍威脅和破壞全球供給鏈及通訊和商務通道的行爲”。盡管文件宣稱,希望與中國發展“成熟的兩軍關系”,但卻警告“中國不要低估美軍實力和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意志。”
  對于這個問題,美國媒體似有更現實的看法。《時代》周刊近日刊文指出,美國在亞太影響力下降,是該地區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面貌的核心部分。二戰後,美國一直是亞太水域的絕對主宰,但這種形勢正在變化。不僅因爲美國陷入中東事務脫不開身,而且因爲亞太地區的力量對比正在改變。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軍事評論員戴維斯指出:“亞太過去基本上是一極時代。但如今美國和中國必須學會彼此共存。”新加坡國際問題專家莫漢說,隨著印度和中國這樣的亞太大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它們發展海上力量是一種正當的訴求。
  爲了避免被指“延用冷戰思維”,近年來美國軍方一直口頭上宣稱“歡迎中國的崛起”,但實則心有不甘。因此只能用“負責任”和“透明度”等一些不明所指的詞語來表達對中國軍力發展的不滿。
  美國一些專家對此倒看得很透。卡托學會專家班道最近撰文指出,美國軍方最近總是拿中國軍力增長說事,把中國當做“最大潛在對手”,但其實倒是中國更有理由擔心“美國威脅”。他說,不久前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宣稱“美國歡迎中國以負責任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但卻沒有說明如何“負責任”。“這不由使人懷疑,這裏說的負責任,就是要中國默認美國在亞太的霸權。”
  班道指出,完全有理由認爲,中國發展軍力實際是爲了減少與美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因爲“中國最重要的目標顯然不是攻擊美國,而是免受美國攻擊。”
  美國海洋政策學者瓦倫西亞和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認爲,今後中美在海上“狹路相逢”可能變得越來越頻繁。“但考慮到兩國之間巨大的共同利益,很難想像這一問題會導致中美關系‘翻船’。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境外媒體密集炒作“中國珍珠鏈戰略” 王晉燕
 
  近一段時期,中國東海、南海上空風雲叠起。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媒體也不斷炒作“中國海軍威脅論”,有關中國“藍水海軍”的評論此起彼伏。 
  熱炒所謂“珍珠鏈戰略” 
  “中國在三亞的新潛艇基地使北京獲得了與其他5國爭奪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水域的重要優勢。而在更遠的地方,中國和印度正在角逐誰將最終影響印度洋。從緬甸到巴基斯坦,中國海軍已經建立起一條珍珠鏈……”
  5月13日出版的《時代》周刊上這篇名爲《世界在警惕地注視著中國海軍的壯大》的文章指出,中國迅速發展的軍力已經打破了亞太地區甚至更大範圍的軍事平衡,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文章哀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已今非昔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從關島到日本的廣闊水域投入建設一系列海軍基地,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軍事存在。1996年,中美關系緊張臺海出現危機時,華盛頓可以把兩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在臺灣外海以監控中國大陸的舉動。但這樣的舉動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
  事實上,“珍珠鏈”一詞近來頻頻出現在西方媒體對中國海軍的報道中。2005年初曝光的五角大樓一份名爲《亞洲的能源未來》的內部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海軍正采取“珍珠鏈”式戰略的說法,報告列出了所謂“珍珠鏈戰略”中的幾顆“珍珠”:首當其沖的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其他“珍珠”還包括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以及泰國等。在美國一些戰略學者看來,中國要發展藍水海軍就不可能沒有補給基地,于是他們炮制出所謂中國的“珍珠鏈”戰略,聲稱中國正透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軍艦海外停泊基地。
  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商業活動也被一些西方媒體渲染爲中國“珍珠鏈”戰略的一部分。就在最近,當斯裏蘭卡政府宣布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被徹底打垮之際,英國《泰晤士報》卻把這一事件與中國聯系起來。該報連續刊文稱,斯裏蘭卡政府軍取得勝利,是因爲中國向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回報則是中國正在斯裏蘭卡南部漢班托塔建造的海軍補給港。
  文章引述一些西方分析師的話推測稱,盡管漢班托塔港短期內不會變成中國的海軍基地,但中國顯然深謀遠慮,經營這個港口肯定有更長遠的打算。“如果臺海爆發戰爭,或是南海起沖突,中國如何打破海上封鎖?毫無疑問,中國的戰略家早爲最壞的情況做好了准備。”在結尾處該文作者寫道,“中國正在斯裏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以及緬甸等地區加緊建造或升級一些港口,一個完美的珍珠鏈已經形成。” 
  妄稱中印將打響印度洋制海權爭奪戰 
  印度洋一直被認爲是大國勢力關注最密切的地方之一,也被很多西方戰略家認爲是中國海軍建立海外基地的首選。今年3月美國國際安全專家羅伯特?卡普蘭在《外交事務》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出,“印度洋將取代太平洋和大西洋成爲21世紀的全球中心,中印將在21世紀正式打響印度洋的制海權爭奪戰”。文章警告說,中國正在全力加強海軍軍力,掌握對印度洋的控制權。卡普蘭認爲,中國爲了打破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也就是“馬六甲困局”,將與印度爭奪印度洋的制海權。中國還將利用印度洋上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中的244個島嶼,阻止西方進入馬六甲海峽。
  4月,卡普蘭在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專訪時進一步指出,“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海軍軍購和建設,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長期威脅。中國在潛艇上的政策是不斷買進和建造直到對手撐不住放棄爲止。中國希望主導西太平洋地區,也希望在印度洋駐留。中國將是美國未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卡普蘭甚至猜測,中國致力于改善兩岸關系的目的之一就是“將把部署在臺灣海峽的海軍調往印度洋”。
  卡普蘭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印度媒體的回應。據《印度時報》報道,在最近美國太平洋美軍司令基廷應邀訪問新德裏期間,“中國建航母的舉動以及潛艇艦隊的擴張”成爲美印雙方討論的主要議題。《印度時報》在題爲《印度和美國官員討論中國在印度洋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的文章中寫道:“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及其在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的戰略活動令印度和美國都感到相當警惕。”
  一些印度戰略專家也紛紛發表文章指出,考慮到能源需求以及貿易的重要性,印度洋對于世界以及海洋國家來說都具有新的戰略意義,未來在印度洋發生沖突的可能性比較大,爲實現維持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抗衡中國遠洋海軍實力的增長和保障印度洋海上運輸線安全三大目標,印度海軍只有一艘輕型航母“維拉特”號“顯然不夠”。 
  日印緊密關注中國建航母的一舉一動 
  印度知名外交政策評論員、長期關注中國事務的專家拉賈?莫漢4月23日在《印度快報》上發表專欄指出,未來中國計劃建造6艘航母,印度必須認識到中國作爲一個新的海洋強國的崛起。拉賈?莫漢在文中說,“媒體一直在推測中國正在建造兩艘航母,其中一艘計劃在2015年開始服役。不過最近的迹象則顯示,中國領導人已經決定不只建造兩艘而是四到六艘航母。很多人認爲,擁有航母僅僅是一個政治大國的標志,然而當一個國家只擁有一艘航母時你也許會同意這種說法,但是當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計劃建造六艘航母時,我們就必須認識到一個新的海上強國正在到來。”
  幾乎與此同時,一直對“中國航母”話題情有獨鍾的日本分析家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近年來對于購買及研究發展航空母艦態度積極,擁有航母是遲早的問題。日本智庫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究員小谷哲夫5月8日在《亞洲時報》上撰文指出,中國積極想擁有航空母艦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要證明中國是一個“強權”,擁有航母是一種威望的展現。再者,中國想以此在南中國海形成戰鬥力平衡;中國在這一區域與東南亞國家有領土糾紛。另外,航空母艦可以保護中國從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這一段海上通道的暢通,特別是防止在與臺灣發生對峙時,可能遭到海路被封鎖的情況。小谷哲夫認爲,國際社會對于中國遲早擁有航空母艦這件事不必反應過度,因爲就算中國成立航空母艦艦隊,也不是美國的對手。
  在日本,中國航母話題已經成爲諸多日本軍事刊物和防務研究俱樂部裏熱議的焦點,日本智囊機構迫切希望從中揣摩中國運用航母的戰略。作爲長期壟斷東亞制海權的國家,日本對鄰國發展遠洋海軍始終抱有防範的態度。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已開始實戰部署“准航空母艦”——“日向”號,它雖然名曰“直升機搭載驅逐艦”(DDH),但全通式甲板和艦島建築與輕型航母無異。
  目前除中國之外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全部擁有航母,僅美國一家就有11艘。盡管如此,當中國僅僅提出自己有發展航母的權利時,一些國外媒體的評論立刻風生水起,一方面是不願意看到中國海軍軍力的強大,另一方面則是在爲自身擴張尋找借口。
 
 美軍兩大“島鏈”部署新動向 《環球》雜志記者/劉華
 
  5月9日,美國軍方宣布,美國空軍計劃下月在日本沖繩部署12架美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這是美國空軍首次在海外部署這種技術最先進的戰鬥機。美國太平洋地區空軍部隊司令赫斯特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這些戰鬥機將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指揮官在面對任何突發性事件時擁有更多的選擇。
  沖繩,是如繁星般點綴在壯美太平洋上的第一島鏈中的關鍵一環,而第一島鏈,在軍事上已經成爲以美國爲首的一股勢力“封堵”中國的防線。 
  島鏈由來 
  實際上,“第一島鏈”從地理名詞成爲國際政治名詞,是源于冷戰時期。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布局,最早並非用來對付中國,而是針對蘇聯的。
  冷戰時期,太平洋方向是東西方對峙的重要戰線。在這裏,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戰略核潛艇隨時可以進入太平洋活動,成爲對美國重要的威懾力量。
  爲了圍堵蘇聯戰略核潛艇及其相應的海上力量,美國沿阿留申群島起,經日本本土至菲律賓,建設了一條海上防線。這其中有幾個關鍵點,一是以阿留申群島封鎖白令海,防止蘇聯潛艇從北冰洋進入太平洋;二是以日本列島封鎖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和對馬海峽,這樣可以封鎖日本海,防止蘇聯艦隊從位于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進入太平洋;三是以沖繩和臺灣島應對中國大陸,同時沖繩也起到對臺灣的支撐作用;四是以菲律賓和臺灣島等地支撐美國在東南亞進行的越戰等活動。
  沿著這條島鏈,美軍以海空軍基地爲要點,在各處海峽、水道等等重要水域派遣軍艦和飛機巡邏,嚴密監控對手水面艦艇活動。在水下,美日等國設置了龐大的固定聲呐設施,監聽潛艇動向。
  而這條防線中僅有一段斷裂處,那就是自勘察加半島南端至日本北海道北端的千島群島,這段“缺口”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1000多公裏,其中包括南千島群島(亦即日本主張的“北方四島”)的300余公裏,其間有多處海峽可供軍艦和潛艇自鄂霍次克海進出太平洋,且兩側均是適合潛艇活動的深海。
  在冷戰的絕大多數時間,中國的海上力量非常有限,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反登陸和反襲擾,還談不上沖出島鏈的問題。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潛艇才首次出島鏈活動。至80年代,中國在執行向南太平洋發射遠程火箭的任務中,派遣海軍艦隊出島鏈赴南太平洋活動。應該說,在冷戰的絕大多數時間,雖然中國經常受到來自琉球群島等地的西方勢力的威脅,但中國並不是第一島鏈防線最重要的防禦對象。
  但是,9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的解體,第一島鏈防線的對象逐漸轉向中國。一方面,日本防務重心西移,將關注重點從北方轉向中國方向。另一方面,美軍更加重視中國,更加重視包括第一島鏈在內的西太平洋防禦體系,形成了目前的力量態勢。 
  多管齊下 
  目前的第一島鏈防線中,主要力量是駐日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其中,美軍的主要兵力駐紮在日本本土及琉球群島,沖繩島是其最大駐地,目前駐紮有2萬多人,同時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兵力最爲集中的地點。
  在沖繩,有美軍唯一駐紮在海外的空軍聯隊——第18空軍聯隊,不僅裝備有包括48架F-15戰鬥機在內的大批作戰飛機和支援飛機,還擁有若幹偵察機部隊,可不定期派遣RC-135、EP-3等型號的電子偵察機抵近中國海岸附近偵察。2001年,在南海上空與中國戰鬥機相撞、導致中方飛行員犧牲的EP-3電子偵察機就起飛自該地的嘉手納機場。
  值得一提的是,自F-22戰鬥機服役以來,美軍已多次向嘉手納基地試驗性地派遣F-22戰鬥機,最多時達到24架。F-22目前在美國空軍中扮演“破門者”的角色,往往是大規模進攻戰役的前鋒。美軍在沖繩部署F-22的意圖,值得外界關注。
  陸戰隊是美軍駐沖繩人數最多的部隊,其主體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部隊,包括海軍陸戰3師(兵力約1.5萬人)和海軍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前者是美軍3個現役陸戰師之一,既能從事兩棲作戰,也可深入對方內陸活動,與駐紮朝鮮半島的美軍第2步兵師組成了美軍在東亞地區的主要地面力量。第1航空聯隊則擁有包括AV-8B、F/A-18在內的上百架各式作戰飛機,是沖繩島上的另外一支空中打擊力量。
  此外,沖繩及其附近島嶼還部署有大量電子偵察、特種作戰、後勤支援等部隊。由于這裏距離大陸較近,美日特別在宮古島等島嶼上建設了雷達和監聽設施,用來監控中國動向。
  在日本本土,美軍第七艦隊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及其戰鬥群駐紮于東京附近的橫須賀港。第七艦隊的兩棲攻擊艦部隊則駐紮于九州西北部的佐世保港。裝備F-16戰鬥機的美國空軍第35戰鬥航空隊駐紮于本州東北部的三澤基地。
  此外,日本自衛隊也是組成第一島鏈防線的重要力量。自衛隊僅第三代戰鬥機數量就接近300架,還擁有近百架P-3C巡邏機。
  依仗兵強馬壯的實力,美日依托第一島鏈的封堵行動顯得底氣十足,相當張揚。長期以來,每當中國海軍和官方船只進出島鏈時,美日飛機必會循蹤而來,反複低飛通過船只上空,拍照、跟蹤,甚至投放監測器材。有沖繩作爲基地,美國的電子偵察機幾乎每天都在中國沿海執行偵察任務,監聽來自中國大陸的雷達信號、電話通信等各種信息。美日還聯合在沿島鏈各進出大洋的水道處加強反潛巡邏,嚴密監視,試圖發現進入太平洋的中國海軍潛艇。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形容,中國雖然有1.8萬公裏的海岸線,但卻處于“有海無洋”的窘境。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此言不虛。中國雖然擁有海域,但在目前情況下進出大洋卻異常不便。而且,從更嚴重的角度看,第一島鏈絕非僅僅起到“封堵”的作用,它同時也是前進的跳板。這裏的海軍陸戰隊和航空兵,都是攻擊性極強的力量。“攻”與“守”之間,只是一瞬間的轉換而已。這支力量距離中國最繁華的東南沿海地區不到800公裏。 
  第二島鏈漸趨重要 
  盡管第一島鏈駐軍實力強勁,但美軍並不滿意。他們認爲,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特別是遠程打擊力量的發展,如果第一島鏈的基地真的被用于對抗中國,其本身也並不安全。
  以琉球群島爲例,其大多數島嶼距離中國海岸線距離都不超過1000公裏。對于當今大部分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而言,這一距離並不算遠。
  也許正是考慮到類似的因素,美國近來在第一島鏈的偵察監視力量雖然不斷加強,但作戰力量特別是地面作戰力量卻在削減。與此同時,美軍大力加強以關島爲核心的第二島鏈的建設,將部分陸戰隊從沖繩調至關島,並將太平洋地區三軍部隊梯次部署于第二島鏈、夏威夷和本土西海岸等地。
  自琉球群島向東1500~2000公裏,就是由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裏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的“第二島鏈”。自2005年以後,美軍多次從沖繩抽調部隊駐防關島,其中包括70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目前,美軍在關島設有安德森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等多個重要的海空基地。這裏是美國本土以外唯一能夠保障B-2隱性轟炸機部署的基地,也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核潛艇基地,目前常駐有4架左右的B-2隱形轟炸機和12架F-22戰鬥機。從這裏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在8小時之內攻擊東亞大陸目標,這裏駐紮的核潛艇則可以巡視整個西太平洋。
  由關島再往東,則是美軍夏威夷基地。這裏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下屬各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後勤和指揮中心。這裏駐有美軍第25輕步兵師,一旦有事,也可以快速部署至東亞前線。而在美國本土西海岸,還部署有一批可供快速反應的地面部隊,包括編制上隸屬于第2步兵師的3個“斯特瑞克”旅,1個預備役步兵師。
  第一島鏈及其背後包括第二島鏈在內的縱深軍事布局,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只要在島鏈及其縱深的軍事布局沒有發生變化,其對象也就並未改變,這是任何外交辭令都無法掩飾的。

  中國精英海權意識的嬗變  《環球》雜志記者劉華
 
  “海權”、“海洋”、“海軍”等涉海問題,近來成爲中國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網絡上,用百度搜索“海權”,可得到47萬多個條目,而搜索“陸權”,則只有5萬多個結果,這種對比雖然無法說明哪個概念更爲重要,但卻能夠反映出網民的關注焦點所在。
  海權,從廣義上說,是對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權和利用權。自人類開始利用海洋並因此産生沖突起,海權就已經在實踐上成爲人類行動的一部分,並逐步成爲清晰的思想和理論。在中國,這一過程同樣如此。
  由于科技發展較早,中國人很早就進入了海洋。在春秋時代,位于中國東部的各諸侯國就通過海上相互征伐。吳王夫差兩次派軍從海上征伐齊國,雙方還進行了規模龐大的海戰。這時的諸侯王,已經認識到可以通過海洋擴張自己的權力。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以及大一統政權的出現,漢唐政權開始在開疆拓土和維護國家安定的過程中頻繁使用海上力量: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由5萬人組成的艦隊,自山東半島出發,渡海作戰,建立了後來的樂浪四郡;東漢時期,漢光武帝派遣伏波將軍馬援,率兵2萬余人,乘大小艦船兩千余艘,平複了交趾叛亂;唐高宗時期,唐與新羅聯軍在朝鮮半島白江口海戰中大敗日本與百濟聯軍,奠定了此後若幹個世紀東亞的基本地緣格局。
  明代的鄭和下西洋,被普遍認爲是中國古代海上力量發展的高峰。而海軍在明朝最重要的使用,應屬1598年抗倭援朝戰爭中的露梁海戰。此時明朝國力雖已衰退,但仍能借助多個朝代長期積累的造船技術、火器技術優勢和海軍傳統,在朝鮮半島大敗日軍。這次海戰將日本全面侵略東亞大陸的時間向後推遲了近300年。
  然而,如此輝煌的藍色實踐,卻未能延續下去,也未能發展出西方式的海權概念和行動。
  應當說,古代中國人對“海權”並非沒有概念。出于政治和軍事目的,統治者也很看重“控制海洋”。但問題在于,在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爲基礎的中國傳統社會,海上貿易只是社會經濟的一種補充,甚或只是給統治者貢獻“方物”的途徑。與後來西方殖民者的海外活動不同,古代中國的海外貿易既不涉及搶奪領土,也不涉及強迫貿易,只是一般的貨物交換。盡管貿易使很多人致富,使很多城市興旺發達,但國家本身能夠自給自足,海上貿易就顯得可有可無,它終究沒有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
  缺少了海上貿易的支撐,海軍也就成了一種單純支出而無收益的奢侈品。本質上,西方對海上貿易的追求,源于西方工業化以後生産力的極大提高,使得貿易成爲確保國家原料與市場的基本手段,由此才進一步衍生出建設海軍爭奪海權的必要性。沒有了這種動力,任何國家對于海洋的興趣都是暫時的。
  中國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權問題,是在鴉片戰爭以後。外敵堅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當一批中國知識分子和官員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並由此開始關注海權。一時間,中國海上力量出現了短暫的“複興”。
  但是這時,中國精英對海權的認識,大多仍停留于“海權”等同于“海防”,此時海軍與海上貿易仍然是“兩張皮”,海軍仍是一支只能花錢而無收益的力量。當時所謂的“塞防”與“海防”之爭,以及清廷內部關于海軍發展的諸多爭論,其根源就在于此。
  事實上,近代西方海軍的背後,都有發達的海上貿易和與之相應的殖民地作爲支撐,而晚清的自然經濟加上少許工業化,很難長期支持一支強大的海軍。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日本在針對北洋水師建設海軍的同時,也在著力加強海運力量的建設,以海牟利,這就從經濟基礎上確保了政治決策的持久性。
  甲午戰爭以後至清末民初,中國知識階層開始反思海軍建設和海權問題。民國政府曾提出過龐大的造艦計劃,僅1913年提出的“第一次置艦計劃”就要求建造30艘巡洋艦。然而,由于彼時國家尚未實現工業化,這種對于海軍的追求只能限于熱情,實際上根本無力追求海權這樣遙遠的目標。
  新中國建立後,包括決策者在內的社會整體對海權的認識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一段時期內,“海權”在中國還不是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被看作專屬于帝國主義和海洋國家的概念。在早前版本的《中國海軍百科全書》中,“海權論”的詞條是這樣闡述的:“……海權論是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出現的。它適應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爭奪勢力範圍和世界霸權的需要”;“……(海權論)迄今仍是某些國家軍事思想的組成部分,其中某些觀點還爲一些國家所接受,對海洋國家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鑒。”
  改革開放後,海洋問題和海權概念,又逐步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海洋不僅本身是重要的原料來源,而且承載了中國絕大多數的進出口貿易,無論是石油、礦石的進口,還是商品出口,大都要依靠海運。縱觀曆史,當海上貿易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上升到這一程度時,自然而然地會促使其認真思考海權問題。
  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會思想的重要動因。近30年來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權等問題在中國社會的熱度不斷升溫。
  當然,中國人關于海權的思考也是存在不同觀點的。在學術層面,有的學者認爲,中國本質上仍是一個陸權國家,“以陸權發展爲主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有的學者認爲,海權對于今日中國已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是中國複興的根本保障;還有的學者提出,中國應建設“新東部經濟區”,將沿海經濟帶與海洋作爲整體統籌發展。
  新一代中國“海權”論者的變化在于,他們已經開始將經濟發展與軍事發展結合起來看待問題,尋求將海權建立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軌道上,通過經濟發展支撐海權,通過海權維護和牽引經濟發展,這與曆史上中國跨進海洋的曆次活動有著本質不同。
  然而在通俗的社會輿論中,卻有著另外一種傾向,那就是幾乎將“海權”等同于“海軍”,而“海軍”則幾乎等同于“航母”。于是,航母成了熱點中的熱點。每當有重要的涉海事件發生,都會引來要求建造航母的聲音。有意思的是,在百度上搜索“航母”,得到的結果超過了1000萬。也許,公衆的這種熱情,將是中國未來建設海權的良好基礎。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3/0804553898_4.html
 
專家稱中國與南海諸國徹底攤牌時刻還很遠
 
  截至2009年5月12日午夜,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共收到69個國家提交的申請材料,其中締約國單獨或聯合提交的外大陸架劃界案有50個,另有39份材料是締約國單獨或聯合提交的外大陸架初步信息。
  外大陸架是在地球上國家可以主張管轄的最後一片地域,各國申請外大陸架是這個星球上的最後一輪藍色圈地運動。面對中國周邊海域的圈地運動,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還沒有到徹底攤牌的時候” 
  【作者】李國強 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馬來西亞與越南聯手提出共同劃界案,這是否表示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有聯合向中國叫板的傾向?
  筆者對此並不認同,理由有如下幾點:其一,南海諸國在海洋權益上彼此存在分歧,比如在一些海域的管轄權和資源開采權上;其二,它們各自的政策立場也不同,比如在引進區域外力量上,菲律賓持支持態度,而馬來西亞則反對;其三,各自與中國的關系親疏不同,中國在南海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一些國家傾向于認爲中國是機遇,而非威脅;另外,各國在東盟主導權上明爭暗鬥。基于這些原因,南海諸國要形成聯手制華的局面並不容易。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它們聯手制華的可能性,這取決于局勢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在南海地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不能片面誇大它們之間的分歧,在南海地區,諸國多島礁的爭奪並不突出,各國都擁有了各自相對固定的勢力範圍,相互之間達成了一定的力量格局,彼此之間的爭議多集中在海洋經濟權益方面,比如海洋經濟專署區劃分,大陸架劃界,以及資源開發競爭。
  南海諸國侵占的手段方式大同小異。無非是軍事占領、資源掠奪、行政管轄以及宣示主權等。但是各國呈現出來的姿態具有一定的差異。菲律賓的調子相對較高,通過國內立法的激進方式來確定主權,這在南海諸國當中並不多見,它在引進美國力量介入的路上,也走得比較遠。相對而言,越南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方面跟我強化兩黨兩國的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加緊在南海撈取實惠。自2000年以來,越南宣示主權的動作不斷,但方式不是特別激烈。比如開通旅遊線路、派遣行政官員等。馬來西亞則較爲低調了,這是其經濟、軍事實力相對較弱所決定的。
  南海諸國的侵占行爲有一個相對明晰的過程。首先是用軍事手段實施有效占領,其次是通過不同方式不斷宣示主權,並加快撈取實際利益;第三個階段就是“固化主權”,比如通過國內立法、強化行政管轄、向聯合國提交申請,以及營造輿論、尋找理論依據等等方式,最終達到侵占合法化的目的。
  目前南海諸國的動作,就是在固化自己的“主權”,這給我國提出了嚴峻挑戰。因爲在它們實施軍事手段侵占時,我國如采取相應的軍事手段以及宣示主權的形式,還是可以相抗衡的。但現階段,它們的國內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輿論基礎和法律基礎。再假以時日的話,國際社會對它們的要求也會傾向于接受和承認。
  不過,盡管目前形勢嚴峻,但對于中國來說,還遠遠談不上到了跟南海諸國徹底攤牌的時候。(本報記者梁輝采訪整理) 
  “實力是維護海權的根本” 
  【作者】王翰靈 中國社科院國際法中心海洋法與海洋事務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員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收到的申請中,除了各沿海國對本國陸地領土自然延伸的外大陸架提出主張外,英國、智利、阿根廷、挪威等南極領土主張國還提交了南極外大陸架申請。挪威和俄羅斯等國提交了對北極的外大陸架申請。我國的海洋鄰國大部分都已經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外大陸架申請,而且所申請的區塊大多與我國存在糾紛。
  根據《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如果存在陸上或海上爭端,委員會不應審議爭端任一當事國提出的申請。有關國家是知道這個規則的,但它們仍然提交了與我國有爭議的或我國明確反對的外大陸架的申請。這說明有關國家在島嶼主權及外大陸架主張上對我國采取強硬立場。
  我國是一個海洋地理不利國家。我國從北到南的黃海、東海和南海全部海域被外國領土及管轄海域所包圍,這構成了包圍我國的第一島鏈。臺灣是我國通向太平洋的唯一跳板,就像圍棋中的“氣”一樣,而且還長期處于未統一,或者說被臺獨勢力所困擾的狀態。
  此外,在太平洋上還有包圍我國的第二、第三島鏈。我國三大海域全部與外國相鄰或相向,除了中越北部灣海洋邊界已經劃定以外,我國與鄰國的海洋邊界均存在爭議,無一劃定。島嶼主權爭端、海洋劃界及海洋資源糾紛嚴重地制約我國海洋事業及國民經濟的發展,並威脅著我國國防安全。
  應當說,我國面臨更爲嚴峻的海洋維權形勢,需要審慎應對。
  基于此,我們首先要堅決反對有關國家提出的侵犯我國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的外大陸架主張。這就要充分利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尤其是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有關機制來阻截侵犯我國的有關申請,使其不能進入實質審議程序。
  其次,我國要極力爭取屬于自己的外大陸架。值得稱道的是,我國已于5月11日提交了有關東海200海裏以外大陸架的初步信息,並聲明保留今後對其他海域提交200海裏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信息資料的權利。我國政府還重申了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另外,要爭取與有關國家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島嶼主權及海洋劃界爭端。我國要堅持與海上鄰國在國際法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海洋爭端,爭取實現互利共贏。在島嶼爭端及海洋劃界解決以前,我們仍要繼續按照“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爭取與有關國家在爭議海域搞共同開發與合作。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權利是要靠實力來實現和維護的。我國只有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增強海上實力,才能維護好海洋權益。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8/1427552124.html
 
中國應加快建設南海戰場體系防範菲越侵占島礁
 
  國際先驅導報2009年04月10日文章 對中國而言,如何切實捍衛中國南海傳統“九段線”內的國家主權權益,已經成爲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兵法雲“上兵伐謀”,現階段軍事手段也許並非解決南海問題的首選,但從某種角度講,除了外交和經濟手段,保持一定的軍事威懾,將更有利于南海局勢向好的方向發展。 
  當務之急:縮短戰場建設差距 
  近年來,依靠南海數百口油氣井帶來的滾滾財富,越菲馬等國紛紛擴充軍備,加快南海戰場建設步伐。“據海産油”、“以油養兵”、“屯兵占海”成爲越菲馬等國侵占南海島礁及其附近海域的“黑色利益鏈條”。
  目前,越菲馬等國在南海的戰場建設已經呈現出“駐軍常態化、工事永久化、陣地縱深化”的特點。如越南南威島機場、長沙島機場分別于2004、2005年相繼完工,越南空軍從此獲得寶貴的南沙前進機場。2006年起,越軍又在南沙搶建衛星通訊和移動電話網,進一步加強各島礁的後勤補給等基礎設施建設。而菲律賓已在其所占8個島礁上修建了2個空軍基地、3個陸軍基地。其中,中業島被設定爲菲律賓南沙群島指揮中心,島上建有長1500米、寬90米的混凝土機場跑道,可起降菲C-130等大型戰機,兵營、觀察塔、碉堡、衛星通信系統等軍事設施密布全島。
  完善的戰場建設體系爲越菲馬等國繼續侵占南海島礁增加了“底氣”,越南、菲律賓等國進而重金購買包括“毒蜘蛛”級大型導彈艇、蘇-27/蘇-30戰鬥機以及先進驅護艦在內的大批武器裝備,其作戰半徑得以延伸至整個南沙海域。
  對中國而言,南海戰場體系的建設卻顯得相對滯後,南沙縱深海域缺乏機場、深港駐泊地等戰略支撐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空兵力的部署和運用。加大南海戰場體系的建設進度,形成依托海南島、西沙永興島,前出南沙縱深海域的戰場體系,已是當務之急。 
  軍地協作:捍衛海洋資源權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各國對海洋的爭奪開始由島礁主權爲核心向海域資源權益爲核心方向轉變。越菲馬等國也正是看中了南海豐富的油氣、漁業等自然資源,才不惜冒風險長期侵占南海島礁。在目前情況下,積極拓展對南海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範圍顯得尤爲重要。隨著中國海監、漁政以及海警力量的不斷壯大,其船舶噸位、通信設施等已經能夠與海軍形成有梯次的協調配合能力。
  所以,中國可以通過軍地協作,建立起可靠有效的軍地海上協調配合機制,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同時,堅決捍衛中國在南海應得的海洋資源權益。
  南海問題源于島礁主權爭議,從長遠看,要解決南海問題,最終必須解決南海被占島礁的主權和歸屬。目前,我國尚未完全公布南海各島礁基點坐標,以及南海專屬經濟區的外部界限。隨著國家“經略南海”戰略的不斷深入,軍事力量在平時和戰時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中的支撐作用將更加顯現。
  可以預見,在南海方向,平時海軍將承擔更多的獨立或協同地方維權執法任務,在戰時將承擔維護國家島嶼主權的曆史使命,同時嚇阻其他區域外大國的任何幹涉企圖。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外交手段、友好協商解決領土紛爭,但曆史也證明,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充分軍事准備始終是捍衛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最可靠後盾。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10/1143548308.html
 
中國用柔性手段對付多國侵占南海島礁複雜局面
 
  在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設定的2009年5月13日申請期限到來之後,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已經向聯合國提交了“劃界案”,但遭到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和中國提案的反駁。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也將依據相關規定對菲、馬、越等國的提案不予審議。
  與此同時,中國漁政船爲維護海上主權和海洋權益再次出航。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南海局勢複雜,中國的漁政船已經成爲海上維權的重要力量。 
  南海執法力度增大 
  據報道,5月16日,廣東省漁政船“中國漁政44183”從珠海香洲碼頭鳴笛啓航,開赴西沙群島,執行爲期半月的巡航任務。“中國漁政44183”將先抵達三亞港,與南海區局其他巡航船隊會合後,組成編隊開赴西沙群島,並停靠永興島。據報道,此次巡航路線與3月中旬在西沙巡航的“中國漁政311”的路線大致相同,目的是參與國家海洋維權,保護國家漁業資源。
  巡航期間,除了人們熟悉的大船靠泊、登臨執法外,漁政船還將根據海況、天氣等形勢需要,派出執法快艇出航,靈活執行巡查任務,嚴厲打擊非法侵漁的外國船只。一旦發現並核實,漁政執法船將嚴格按照我國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據了解,我國的漁政船是在漁業專屬水域執行漁政任務的船舶,又稱漁業保護船,隸屬農業部漁政局領導。漁政船對內主要規範漁業捕撈作業,對外主要捍衛中國的海洋權益。
  《中國漁政網》發布的“一季度專屬經濟區漁政巡航執法成效顯著”通告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農業部繼續組織全國沿海漁政機構積極開展巡航執法,累計巡航35航次、341天,航程2.6萬海裏,查處國內外各類違規漁船102艘次,驅趕外國侵漁漁船29艘次。
  3月10日,我國最大漁政船——中國漁政311船首航赴西沙執法,進一步加大了西沙、南沙海域的漁政巡航執法力度。 
  巡航船全副裝備 
  據了解,漁政船一般按大小分爲3類:大型的總噸數在千噸以上,如“中國漁政311”船;中型的數百噸,如“中國漁政44183”船的噸位爲500噸左右;小型的只有幾噸至幾十噸。大、中型一般用于外海漁場,小型用于近海或內陸江、河、湖泊和水庫漁業。
  漁政船上一般配備有遠距離攝影、錄像、錄音設備和測量水質、檢查漁具並能記錄違章漁船確切位置和航迹的專用儀器、設備和工具;夜間執行任務時還需要用照明彈和大功率探照燈,對付暴力威脅或抗拒漁政檢查的船只。大中型漁政船配有電臺、雷達、無線電測向儀、音響探測儀、掃描聲呐、衛星導航等設備。
  中國此前派出的“中國漁政311”船是中國最大的漁政船,原是海軍南海艦隊“南救”503船,于2006年底劃歸民用。該船總噸位達到4450噸,最大航速可達每小時37公裏。
  中國漁政南海總隊負責人介紹說,這是中國目前漁政系統船舶中噸位最大、航速最快、通道設備最先進的漁政“巨艦”,一共有8層,分上下兩部分,上面5層,下面3層。據透露,今後可能有更多的退役軍艦轉爲民用,體現中國對南海的有效管理。 
  用柔性手段對付複雜局面 
  由于南海具有巨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令周邊國家十分覬覦“身邊的這塊肥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相繼侵占了南海的部分島礁,印度尼西亞則霸占部分海域。爲了實現對中國南海權益的永久性侵奪,某些周邊國家近期動作不斷。
  此外,美國的介入又使得南海問題更加複雜。對美國而言,在南海問題上發揮關鍵性影響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即制約日本、遏制中國與俄羅斯,並進而控制馬六甲等周邊海峽。在南海形勢日趨複雜的背景下,中國再次派遣漁政船展開巡航行動,顯示出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海完整的堅定決心。
  分析人士指出,最近一個時期,中國政府沒有動用軍事或准軍事力量,而是利用民事船只赴南海海域執行維權行動,屬于一種理智、柔性的手段,充分表明中國不願動用武力來解決爭端,並嚴格遵守2002年與東盟各相關國家所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爲宣言》。根據該宣言,各方強調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 
  中國漁船構築海權偵察網 
  過去兩個月,中國漁船與美軍監測船在南海海域多次發生“摩擦”和“對峙”,並將其驅逐出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據報道,外國船只進入中國海域執行特別任務,90%都是被中國漁船發現的。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軍隊在處理此類對抗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閃失,一旦出現閃失,就會釀成嚴重的外交事件。而漁船與非軍事的政府部門則相對“柔性”,回旋余地較大。漁民向國家報告海洋權益受損情況是基本義務,而海面上無數的中國漁船構成了一張強大的“情報網”,目前的海岸監視雷達系統尚無法取代。據《解放軍報》報道,近年來中國進一步加強了“海上民兵分隊”的建設,其中,海上民兵的偵察功能,被提到了與“戰時支援”同等重要的地位。 (杜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0/1009552321.html
 
越南准備購俄防空系統 可能成俄第2大武器買家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   俄《導報》2010年3月23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克夫日前訪問越南,與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就2020年武器購買協議事宜進行協商。報道稱,越南可能成爲俄羅斯武器第二大買家。
  越南與俄羅斯共討論了3個問題:武器供應,軍事部門和部隊的聯系以及在俄羅斯培訓越南專家。謝爾久克夫表示,2008-2009年俄羅斯向出售了價值爲45億的武器,包括蘇-30MK2,“閃電”級導彈護衛艇、“獵豹”級護衛艦和6艘636型潛艇。越南目前有興趣購買俄羅斯的反導系統,如托爾和S-300等。
  俄專家表示,如果考慮到越南2010年購買的12架蘇-30MK2,自2008年以來越南已購買了超過55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如果再考慮到購買的防空系統設施,合同總額可達40億美元。因此,越南有望成爲繼印度之後俄羅斯武器第二大購買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5/0858588104.html
 
越南大量對外購買先進武器防範中國意圖明顯2009-08-26 中青在線
 
  俄羅斯軍工部門日前確認,俄方將于明年履行向越南提供新型蘇-30MK2戰鬥轟炸機的合同。美國《防務新聞》、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等刊物分析稱,隨著越南大量引進外國先進裝備,其在南海的軍事實力已非吳下阿蒙。盡管越軍的作戰能力與國際軍事強國相比仍然有限,不過其接近西方的傾向值得關注。
  新裝備突出制海作戰
  美國《防務新聞》此前報道,越南空軍計劃引進的蘇-30MK2戰機,理論上可對100公裏外的海上目標實施防區外打擊,如果配備高性能反艦導彈,其威懾力將十分可觀。
  此舉只是越軍加強裝備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越軍引進先進裝備已呈“井噴”之勢。據《防務新聞》報道,去年底,俄羅斯向越南交付了一艘“閃電”型快艇,該艇排水量500噸,最大航速超過40節,裝備8枚反艦導彈,可對敵方艦艇實施突襲。同時,俄羅斯正爲越南建造兩艘“獵豹”型護衛艦,可打擊水下、水面和空中目標。此外,越軍還引進了裝備“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堡壘-P”型岸防系統,並計劃自俄羅斯進口6艘“基洛”級潛艇,這些潛艇均可攜帶“俱樂部”巡航導彈。
  越軍已引進的裝備大都具有強烈的制海作戰特色,強調“以空制海”、“以海制海”、“以陸制海”,能對海上目標形成較大威脅。
  防範中國意圖明顯
  盡管越南稱購買先進武器旨在增強自衛能力,但外界猜測,此舉意在對抗與其存在南海爭端的中國。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爲,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越雙方時有對抗,盡管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有所緩和,但近年來,雙方因石油勘探問題,又出現了小規模摩擦。目前,越南已與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在南海聯合開發多座油氣田,並在南海諸島駐軍。另一方面,隨著臺海局勢緩和,中國海軍把關注焦點轉向南海,這也增加了雙方發生沖突的幾率。《漢和防務評論》還聲稱,越軍把中國作爲其“惟一假想敵”。
  外媒認爲,過去十余年來,越南從俄羅斯、烏克蘭、捷克、波蘭、法國、匈牙利進口了相當數量的軍用裝備,甚至通過臺灣地區進口武器配件,惟獨不引進中國大陸生産的武器,從這點就可看出越南對中國的防範之心。
  《漢和防務評論》稱,越南的傳統國防政策強調“南北兼顧,陸海並重,重點防範北方”,但從2007年開始,越軍逐漸傾向于“保衛海洋國土”,提出依靠加大海上防禦縱深,來緩解陸地防禦縱深的不足。
  不會參與對華包圍圈
  盡管越南不斷加大海空軍裝備投入,但防務專家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越軍總體實力不可能與國際軍事強國相提並論。
  首先,越軍作戰力量沒有形成體系,防禦系統存在太多漏洞。例如,越軍始終缺乏先進的遠程偵察、預警系統。盡管蘇-30MK2可突擊遠海目標,但如何事先對這些目標進行精確偵察卻是大問題。越軍也沒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即便是蘇-30MK2,也難以回避先進防空系統的打擊。
  其次,越軍缺乏可靠的後勤保障能力。先進裝備需要巨資供養,無論人員訓練、武器配備或是機械維修,都是“燒錢”的黑洞。越南國內工業體系並不完善,不能爲軍隊提供足夠支持,所有先進裝備幾乎都依賴進口,一旦發生戰事,只能“打一件,少一件”。
  此外,越南軍力發展還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據樂觀估計,越南GDP將在2015年超過1000億美元,按照國際上軍費不超過GDP3%的慣例,屆時其軍費也只有30億美元。考慮到越軍幾經裁減,現役部隊仍維持在45萬人以上,這必然導致大量軍費消耗在人員維持上,用于裝備采購的份額難以提升。
  盡管越南軍力與軍事強國的差距仍大,但該國向西方靠攏的傾向值得關注。實際上,美、日、印等國早有拉攏越南構建對華包圍圈的打算。《漢和防務評論》稱,美國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在2006年訪問河內時就已經明確表示,“向越南提供美式裝備不存在政治和外交障礙”,越南空軍飛行員也已前往美國接受語言訓練。當然,越南基于國家總體戰略的需要,不太可能貿然加入圍堵中國的行列。統計顯示,中國已連續3年成爲越南最大經貿夥伴,越南希望繼續獲得中國投資,目前中國在越直接投資超過10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6/0808563786.html
 
越南可能入侵我南沙太平島? 2010-09-03 旺報 記者慶正
 
     南海風雲起之際,香港《信報》上月初刊登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2010台灣將在南海遭遇厄運〉一文,認為越南的軍事擴張,有可能以軍事力量入侵太平島,讓台灣面臨軍事外交及政治上的大挫敗,引起關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大中指出,南海資源豐富,兼具地緣政治和日本油路生命線航道,他認為,美、中、日加上東協的大國平衡,「越南攻打占領太平島的機率不高」,倘若魯莽出兵,甚至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陸軍事操練的「標靶」!李大中研判,南海爭議最終仍是透過區域對話,由中國大陸與東協對話,降低敵意,解決爭端。
     魯莽動武恐遭教訓
     目前太平島是我國高雄市行政管理轄區,行政院海巡署派駐島上人員約200人,當地地形「易守難攻」,因此10年前,政府決定以海巡署人員取代海軍陸戰隊駐守,執行驅離漁船、捍衛島礁主權的任務,直至今日,仍維持此政策不變。
     李大中說,越南進犯太平島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但機率不高。他指出,如果越南出兵,台灣很難防守,因為「對我們最不利的就是距離」,有850海浬之遙,海軍自左營出發也需6天航程,且無空軍護航;不過,越南必須把美國、中國的因素考量進去,如果加入區域政治的考量,這一動武是魯莽而愚蠢的舉動,甚至招惹中國軍事教訓。
     李大中表示,過去中、越之間曾發生1974西沙、1988「314海戰」等戰爭,越南最後灰頭土臉。如今縱然擴建軍港,向俄羅斯購買蘇愷27、30和護衛艦、岸式飛彈,擴軍超出想像,其假想敵正是中國;如果再發生衝突,憑地理優勢、攻打太平島,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不過這與具備現代軍事遠航打擊力量、擁有戰鬥機和核子潛艇等強大軍事力量的中國相比,結果極可能成為中國軍事操練的「標靶」!
     東協引進大國勢力
     東協和美國如何看待此事?李大中認為,美國民主黨總統歐巴馬上台後,有重返東南亞趨勢。「過去不甩東協,尤其看不清其發展方向,東協加1加3加6。」但民主黨上台後,就說要回去了。
     他說,希拉蕊在河內舉行的東亞峰會上指出,南海主權爭議是「美國國家利益」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任何一國對南海擁有主權,宣示南海主權歸屬走向國際化等,「其實,是對中國把黃海納入核心勢力區域後,美國相對應評估所做的反制發聲。」而中美之間的權力本質,仍是競合關係,尤其東協的因素,更居區域地緣政治關鍵。
     李大中表示,中美兩大強權在南海進行海權的擠壓,可是東協很聰明,尤其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這幾國家東協前6名國家,積極引入大國勢力,讓區域權力獲得平衡。雖然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這些國家動作都很大,去年馬來西亞總理甚至登島,做領土宣示。越南軍方、菲律賓也是狠話說盡。但越南的擴軍,說穿了,就是爭取南海主權的發言權。「實力才是發聲的資本!」
     兩岸協商共同開發
     目前中國大陸積極拉攏東協,甚至可說是放低姿態,主要是進行「放心外交」,許多事都強調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目的是防止「中國威脅論」擴散,影響中國的周邊穩定。如今,越南是美國拿出來的棋子,制衡中共,這一點越南也知道,因此不至於躁進動武。更何況美國的態度明顯,可以坐下來談,但不能打。美越雙邊關係近期越來越好,只是互相利用。
     李大中強調,現在中國大陸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很了解美國打什麼牌以及越南圖的是什麼,不過中美關係大體上仍是往前走,「進兩步退一步」。他認為,太平島目前不是一個熱點,但要有各種準備方案,最怕擦槍走火!「大陸學者曾對我說,不會與越南開戰,但前提是人不犯我。」
     他說,南海問題的核心利益,是能源爭奪。建議政府應該利用現有的一軌、二軌和三軌的區域論壇機制,積極進行多邊對話,適當的讓主張共護「祖權」的大陸,和台灣坐下來商議,再回應東協強調軍事互信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規畫,共同對應地球暖化的嚴重生存問題,因為現有的島礁上的永久建物,未來都有可能永沉海
臺當局強化南海主權立場 兩岸合作維權有助互信  2009年04月01日 中國網

  今年以來,南海風雲突變。先是菲律賓國會通過法案,將中國中沙群島中的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列爲菲律賓的所屬島嶼;隨後,馬來西亞總理艾哈邁德•巴達維登陸南沙群島的彈丸礁宣示主權。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公開表示釣魚群島是日本領土,接著美國官員配合演出,表示依美安保條約美國可協防釣魚群島。接著,中美船艦在南海對峙。南海風雲驟起,中國海洋主權再次面臨新的挑戰。中國政府對這一系列侵犯中國主權的行徑表達了強烈不滿並派出漁政船宣示主權。與此同時,在周邊國家侵犯南海問題上,多年保持低調的臺灣當局也罕見地發表聲明,稱維護“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海峽兩岸能否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南海主權,找到化解兩岸政治矛盾的新出路? 
  臺灣“南海政策綱領” 的出臺 
  南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海峽兩岸均稱擁有南海主權。
  一九四六年,“中華民國政府”派遣海軍“太平艦”接收南沙群島最大島—太平島。1956年之後,太平島一直由臺灣海軍陸戰隊駐守,成爲維護南海主權的最重要象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臺灣當局在維護南海主權問題上態度相當積極。一九九三年初,臺灣“行政院”公布《南海政策綱領》。同年五月,臺“行政院”核定《南海政策綱領實施綱要分辦表》。一九九四年十月,臺“行政院”修正通過“內政部”擬定的“南海問題討論會結論分辦表”,就如何堅定維護南海主權、如何加強南海開發管理、如何積極促進南海合作、如何和平處理南海爭端與如何維護南海生態環境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本案討論通過後,臺有關部門依法實施。
  一九九五年“美濟礁事件”及南海爭端升高後,臺灣方面也不斷重申“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但主張以協商方式共同開發南海資源。同年六月,臺“行政院”批准“內政部”提議成立“南海突發事件緊急處理小組,顯示臺灣當局對南海主權問題立場之堅定及對南海問題之重視。 
  陳水扁當局消極的南海政策 
  二零零零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臺灣當局的南海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推動國民黨執政時制定的《南海政策綱領》,對南海主權的立場變得消極,後期則轉化爲企圖以“臺灣”名義,作爲一方,參與南海問題的多邊對話與談判。其戰略出發點,並非要維護“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而是一切均圍繞臺灣尋求政治“獨立”而進行。
  然而,中國政府主導推動南海問題“擱置主權,共同開發”,並取得進展。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中國與東盟簽訂《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二零零五年三月,中國、菲律賓與越南國家石油公司簽訂《在南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震波探測工作協議》以及研究中的南海區域安全對話機制等,臺灣是被排除在外的。
  在這種形勢下,陳水扁當局開始重新重視南海政策,但陳水扁當局更強調南海資源的保護,而不是強調主權的維護,並制造中國與有關國家在南海主權上的矛盾與爭端。
  二零零五年五月,陳水扁當局將“南海政策小組”及相關業務由“內政部”改歸“國家安全會議”管理。隨後,臺“國安會”將南海、東海及西太平洋等相關“國家安全業務”合並交由“國安會”下設的“海域情勢會報”處理。同年九月,陳水扁作爲臺灣地區領導人首次登上太平島。在行政設置上,太平島隸屬于高雄市旗津區中興裏。二零零七年三月,高雄市政府海洋局依《漁業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公告劃設太平島海龜繁殖保育區。
  二零零八年二月,陳水扁再次登上太平島,發表《南沙倡議》,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臺灣以“主權國家”形式參與南海多邊合作框架。因此,二零零八年二月任期屆滿之前,陳水扁第二次登上太平島,再次公開強調臺灣被排除在南海區域安全對話與共同開發合作之外是不公平的,呼籲南海周邊國家依據《聯合國憲章》與《聯合國海洋公約》和平解決南海爭端,臺灣願意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接受《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的內容,並希望參與正在研擬中的《南海行爲准則》。顯然,臺灣是希望以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南海對話與合作,擴大臺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提高臺灣的國際參與度。 
  馬英九當局重新強化南海主權立場 
  民進黨執政期間,對于越南、菲律賓等國家侵占南海諸島的行爲,很少表態反對,沒有公開宣示維護“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這不僅因爲臺灣的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只要與中國有矛盾與利益沖突的事件,民進黨當局都希望看到雙方出現爭端。而且民進黨在政治上尋求制定“臺灣新憲法”,要抛棄“中華國民憲法”在法理上等于放棄對南海的主權要求。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有所調整,不斷重申“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與共同開發立場。今年初以來,菲律賓公然將南沙部分島嶼和黃岩島列爲菲國所屬島嶼、馬來西亞總理艾哈邁德•巴達維登陸南沙群島的彈丸礁宣示主權,臺灣當局多次表達抗議、不斷重申這些島嶼主權屬于“中華民國”,並呼籲有關國家應依據聯合國憲法章、聯合國海洋公約及《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的原則與精神,擱置爭議,通過協商與對話,和平解決南海爭端,避免采取任何影響南海地區安全和平的單邊措施。
  這是多年來,臺灣當局正式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議,明確重申對南海的主權及對南海爭端的立場。這是一個重要信息: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有合作的潛力與可能。 
  兩岸合作保衛中國領海 
  在維護南海主權與共同開發資源問題上,海峽兩岸有著共同合作的責任、義務、基礎與利益。
  在南海問題上,大陸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外交上的語言宣示,而是采取實際行動,派出大型“漁政船”巡視南海,而且正在組建新的南海巡航編隊,加強維護南海主權,但這一行動還不足以應付多變複雜的南海局面,需要加強軍事威脅力,需要與臺灣方面進行合作,共同維護南海主權,保衛萬裏海疆。
  在兩岸關系出現新形勢的情況下,海峽兩岸應將南海問題列入兩岸協商議程,共同成立“南海事務協調小組”,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維護中國的主權與領海完整。這不僅有助于化解兩岸的敵意,還可爲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創造條件。與此同時,海峽兩岸還應采取實際合作步驟,共同開發南海石油與海洋資源,以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王建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1/0904547235.html
 
學者:中國海上問題關鍵不在南海應重點解決東海  2009年04月01日環球時報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問題成了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很多人認爲,中國必須在南海問題上堅決捍衛國家主權,還有人甚至認爲,解決南海問題,是中國實現海權的當務之急。筆者以爲,捍衛國家主權當然不能動搖,但中國海權拓展應該在有計劃、有重點、有階段的軌道上進行。如果我們將全部海上問題進一步解析,就會發現其中的關鍵環節並不在南海,而在東海,確切地說,就是臺灣問題及其北側的釣魚島問題。如果我們被南海一葉障目,將剛剛起步因而尚不適應于遠程著力的海上力量集中用于南海,那麽我們就很容易犯下戰略錯誤。
  中國在東海和南海面臨的問題涉及的並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主要對手,這就是日本和美國,而後者更是世界頭號海權強國。日本的戰略目標是打通經中國臺灣南進南海的戰略通道,在這一目標下,臺灣便是日本盡管非法但卻是至今不願放棄的核心利益。如果說臺灣位于日本地緣戰略的核心利益線上,那麽,臺灣之于美國則只能說是具有戰略利益而無核心利益。美國的戰略核心利益線在太平洋海區就是從夏威夷到關島、菲律賓,再到馬六甲一線。在西太平洋海區,美國要保的關鍵目標是馬六甲海峽,是不容他人染指的美國的核心利。至于東北亞,成熟的美國政治家———比如20世紀前半葉的兩位羅斯福總統———則不會對其傾注太多的資源。
  了解了美國在太平洋的關鍵利益線的分布,我們就會知道,在臺灣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中國如果將海洋戰略的重點轉向南海,這必然要在東海臺灣問題存在的同時又在南方增加一個更強大的對手。這是目前日本右翼及在臺的“臺獨”分子最樂觀其成的形勢,這與當年蔣介石對日本迅速沖刺南海也是樂觀其成的道理一樣。當時的日本就是在與中國全面沖突的同時又徒將美國置于直接對手的位置,其結果必然是全面失敗。
  在南海島礁與東海臺灣之間,後者是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是“芝麻”中的“西瓜”。有人看到國家資源流失,心中十分焦急。但海權問題,貴在謀勢。如果中國完成了臺海統一,臺灣島和海南島之間就會對中國東南經濟黃金地帶形成一個寬闊的拱衛海區,這樣南海問題的解決也就相對容易得多。這就是說,臺灣問題是打開中國在整個西太平洋制海權的關鍵環節。臺灣問題的關鍵問題是釣魚島問題,而釣魚島問題又是日本問題。所以抓住釣魚島這個最“薄弱”的環節,中國臺灣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解決了臺灣問題,中國面臨的整個海上問題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相反,南海問題既不是打開中國西太海權困局的“薄弱”環節,甚至也不是關鍵環節。如果我們一旦南向受困,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將會更加強硬。而南海“戰果”的守衛所需資源,會因其戰線長和對手強大而長期透支。在非關鍵對手和關鍵利益的地帶做如此大,甚至是長期的投入,爲兵家大忌。相反,如果中國以東海的臺灣、釣魚島問題爲切入點,這裏離中國本土近,資源支持的可持續性強,可持續釋放大板塊國家優勢,因而勝算也較大。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曆來不出遠手,並因此也從未失手。這個經驗對我們認識和解決現階段中國面臨的紛繁複雜的海上安全問題,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提到中國的海權,古代中國影響力曾遠涉重洋,這確實激起了很多年輕人的想象。但要知道,宋、元、明時期的中國在海上基本就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沒有國際對手就談不上國際政治。當時歐洲的海上力量尚沒有過來,即使過來一些海盜,也根本不足以向中華帝國挑戰。因此我們不能用那個沒對手時代的海上形勢作爲我們今天海洋安全戰略目標設計的參照。今天中國東西長、南北扁形狀的版圖就是近代工業化的陸權和海權國家,主要是英國、美國和俄國等大國對農業大國中國從南北兩方向擠壓,並和中國抵抗力量最終磨合得來的,因而是雙方都很難沖破的力學結構。其特點是中國力量在東西兩向比較充分,而在南北兩向則會受到較大的擠壓性限制。比如在西藏、新疆,東北、乃至臺灣地區,中國都有較強的控制力。中國近現代史中,這一區域發生的分離主義活動,不管有多大的規模,幾乎都不可避免地以失敗告終。而在南北兩向,中國領土則在海陸大國的擠壓下出現了一些破碎緩沖地帶。今天的臺灣,恰恰就在這個以中國爲中心的力學結構有力作用的範圍之內,而南沙海區恰恰就在這個力學結構之外。在這一地區,中國面臨的壓力要大于我們的抗力。中國今天的海洋力量剛剛起步,在南海應當大力發展積極防禦和約束性攻勢的海上力量,與此相反,在上述中國力量可以作用的東海區域,中國應當采取相應的攻勢性姿態。目標就是盡早(至少要早于日本)實現國家統一。
  縱觀中國東南海域形勢,其所有掣肘因素都歸爲臺灣問題;而臺灣問題不僅有美國因素,更有日本因素。日本問題,對中國而言,日益集中于釣魚島問題。釣魚島是日本與臺灣的接榫地帶,它也就成了“臺獨”分子信心的支撐點,成了中國海洋安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海上全部問題的總綱,綱舉才能目張。政治上,尤其國際政治上的事並不是振臂一呼就可以了事的,它不僅要准確計算出獲勝的可能性,更要精確計算出獲勝後鞏固和消化戰果的可能性。因此,它需要全局和曆史的眼光。臺灣、釣魚島距中國本土近,又是中國固有領土,國家統一,是全體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完成了臺海統一,中國在西太平洋制海權的戰略布局也就有了———與其他島礁相比———更靠得住的支撐點。▲(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李嘉誠控股公司在南海發現巨型油氣田!(2009-12-10 )   
   
 加拿大第三大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 Inc)星期二宣布在南海發現了一處巨型油氣田,初步估計儲藏量與荔灣油氣田相似。 
  2006年6月發現的荔灣油氣田可采天然氣儲量約爲4萬至6萬億立方英尺。該油氣田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天然氣田。據了解,在赫斯基能源對該氣田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前,開發計劃必須先獲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中國經濟網了解到資訊顯示,中國海洋石油擁有該氣田51%權益,有權分享該氣田的任何商業石油或天然氣發現。
  赫斯基能源公司的聲明中說,新發現的油氣田位于荔灣3-1區塊東北23公裏處,試驗開采階段每天天然氣産量達5500萬立方英尺,預計正式商業開采時每天産量能夠達到14000萬立方英尺。這處油氣田距離香港僅250公裏,商業前景非常樂觀。
  赫斯基能源公司總裁John Lau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是赫斯基能源公司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的一個裏程碑。” 
  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控股股東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公司總部設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裏市,在加拿大西部、加拿大東岸一帶海域經營業務,並在南海、東海和印尼擁有權益。 
中國南海自古就是一個神秘而富饒的地方。據中國國家海洋局統計,南海能源儲備可與波斯灣媲美,至少蘊藏有367.8億噸石油, 7.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正是垂涎于此,南海周邊國家夥同西方石油公司,正不斷蠶食我南海油氣資源,並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菲律賓商報》8月15日透露,菲律賓政府已批准與英國Forum Energy公司合作勘探中國南沙禮樂灘附近的油氣田。對此,中國駐菲律賓大使劉建超警告稱,“這將被視爲侵犯中國主權,將會導致地區關系再度緊張”。
  不過,西方公司近期計劃參與的和南海有關的項目,還不僅僅是菲律賓這一個。據《國際先驅導報》近日得到的一份西方某知名石油公司的內部調研報告顯示,目前西方各大石油公司正加緊公關活動,目標是南海地區27處正在勘探或待建的開采項目。
  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深夜的南海海域,鑽井林立,燈火通明。
  “20多年前,那裏還是漆黑一片,是漁民打漁的好地方。”面對本報記者的采訪,海南省三沙市一家漁業公司的經理崔思義滿腹苦水,他氣憤的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業海域如今布滿了外國公司的鑽井平臺,如果靠近,則會遭遇外國軍艦的強力驅逐。
  崔思義的所見所聞,在那家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報告裏得到印證,該報告顯示,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其中大約八九成位于爭議海域(即中國南海海域)。
  而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在其爲媒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其他國家已經從許多國家招來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鑽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産量達5000萬噸,這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産量。
  被崔思義視爲南海“吸血鬼”的這些外國鑽井平臺,外界難以窺其全貌,因爲南海周邊國家以及介入的西方石油公司對此諱莫如深。但本報記者獲得的如下信息,足以說明南海周邊國家掠奪我油氣資源的嚴重程度。
  越南是較早掠奪我南海資源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越南就與蘇聯合作開采了頭頓地區東南150公裏處的白虎油田,最高年産量足有540萬噸,但由于蘇聯技術落後,導致海水侵入了貯油層,油田被毀壞。隨後,越南改與美英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2008年的報告表明,自1978年以來,越南先後與日本、蘇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數十家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和開發合同,招標區域有120多處,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産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采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産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南海其他國家則緊隨其後,在南海油氣開發上毫不遜色。
  油管後面有“炮管”撐腰
  崔思義不止一次目睹這些矗立于海上的“吸血鬼”,他向本報記者描述說,“周圍海域有軍艦巡航,空中不停有直升機飛過。但是他們的鑽井平臺本身倒不張揚,上面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或公司的標識。”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把這種做法稱爲“油管子連著炮管子”,他說,先是武力占領,然後在軍艦的保護下進行油氣開采,“這是南海周邊國家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套路。”自1988年3月14日中越“赤瓜礁沖突”以來,除文萊外,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都直接派軍艦保障其海上油氣田的安全。
  除了軍事保護,南海周邊國家在油氣資源開采上還采取了打“擦邊球”的做法。李金明教授指出:“爲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它們開采的油田通常會選擇在斷續線邊緣上。”例如,越南在南海的9大油田中,只有位于萬安灘的青龍油田完全在中國斷續線內,大熊油田則稍微靠近斷續線。
  區域內外聯手制衡中國
  “南海國家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如同草船借箭,既有經濟、技術上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考慮。”李金明教授指出,海上石油開采是一項高風險、高技術和高投入的産業,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選擇與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油氣田是很現實的考慮。
  英荷殼牌公司的一份市場評估報告爲此提供了佐證。目前,在海底每鑽井1米需要1萬至2萬美元,海上鋼結構鑽井平臺每平方米則需3萬美元以上。建設一個中型海上油氣田,就需要至少5億美元。無疑,南海周邊國家無力獨自承擔如此高昂的海上開采成本。
  李金明同時指出,拉攏西方石油公司“入夥”,背後也有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將“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治考慮。西方國家在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必將在南海問題上起到制約中國的作用。
  西方向中國打“南海牌”的企圖已經顯現。“美國之音”8月16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常設委員會8月15日舉行聽證會,探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反對任何恐嚇美國公司的舉動”。該議案的重要推動者吉姆?韋布曾是越戰大片《野戰排》的故事原型,他曾被曝與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聯系密切,而埃克森-美孚與越南、菲律賓合作開采了我南海多處油氣田。
  中國未産一桶南沙油
  南海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正如火如荼。然而,中國至今卻沒有在該海域産出一桶油。
  盡管1957年4月,南海鶯歌海上閃動的勘探火苗曾讓全中國爲之一振,但1965年南海糾紛後,中國主動將海洋石油工業重心由南海轉到了渤海。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這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國海洋開發能力不夠,存在技術、資金和組織管理上的瓶頸;另一方面,中國的海洋戰略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調整。
  據介紹,全球能夠在水深300米開采油氣的企業不足20家,在3000米海底開采石油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而南海平均水深達1200多米。直到2004年,中海油才掌握了部分深海勘探開發的技術。
  薛力同時透露,中國國內石油産業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南海開發。“中海油幾乎壟斷了海上油氣專營權,中石油是‘旱鴨子’,下海沒有海外開發權,現在頂多只能在淺海區域搗鼓。”
  其實,中國也曾有過與西方公司聯合開采南海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嘗試。
  1992年5月,中海油與美國克裏斯頓能源公司簽署了“萬安北-21”合同。5年後,當克裏斯頓能源公司依照合同在南沙群島西部萬安灘附近海域進行勘探時,卻遭到了越南政府的抗議,電纜、管道等也遭到破壞。隨後,中越兩國陷入“口水戰”“外交戰”。1997年4月1日,中國政府主動把“勘探三號”船及拖船撤離了萬安北海域。然而,越南後來卻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與美國埃克森、英國BP石油公司等合作開采我南海油氣田。
  對此,薛力指出,“中國之所以沒有做出針鋒相對的反應,主要是出于大局考慮,並不是沒有能力組織區塊招標聯合西方公司開采。”
  多重因素增加南海維權難度
  “我退他進”的局面,令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形同虛設,南海周邊國家實際執行的是“擱置與中國爭議,共同與西方開發”。 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南海國家才敢于跟中國叫板。李金明教授認爲,相關國家在開發我南海資源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外彙,再用這些外彙購買武器裝備,反過來再強化對我南海海域的侵占。這事實上已經成爲南海國家掠奪我海域的具體思路。
  李金明教授還指出,“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通過與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把美國的利益和軍艦都拉攏過來,以形成對中國外交和軍事上的掣肘。”
  無疑,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的難度。甚至有悲觀者認爲,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拿回那些美麗的南海島礁了。
 
另參本館:假科考之名《石油世紀》《石油耗劫》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中國海軍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調查船
 
聯合國指出:中國建全世界最高水壩威脅湄公河!
 
 【聯社曼谷2009-5月21日電】聯合國一份報告今天指出,由于中國大肆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的未來構成了最嚴重的威脅。湄公河是世界主要大河之一,也是該地區的主要水源。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名叫瀾滄江。
    中國目前正在湄公河上遊(位于雲南省境內)修建8座水壩,其中包括最近竣工的小灣水壩。它高達292米,是全世界最高的水壩。聯合國的報告說,它的蓄水能力相當于東南亞所有水庫的總和。
    與此同時,爲了促進經濟發展,幫助國擺脫貧困,老撾已經開始在湄公河及其支流上修建23座水壩,預計將于2010年竣工。柬埔寨和越南也制定了宏偉的建壩計劃。
    報告指出,建壩計劃的影響包括“河水流量發生變化,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跨界河流的利用和保護,實行開發與保護相平衡的政策。
    建壩計劃將增大湄公河的壓力。這條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整個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裏,棲息著數十種珍稀鳥類和魚類,是6500萬人口的衣食來源。湄公河及其支流原本已經面臨污染、氣候變化和早先修建的水壩的威脅。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1&fid=80776&tbid=627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六國。全長4880公裏的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經中國青海、西藏、雲南三省區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河流的中國境內段稱爲瀾滄江,中國境外段稱爲湄公河。
    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6個國家共同發起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機制,以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區域共同繁榮。亞行作爲參與方和出資方,主要負責爲有關會議及具體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以項目爲主導,比較務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已經成爲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該地區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超過6%。截至2007年12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圍繞基礎設施建設、跨境貿易與投資、私營部門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五大戰略重點,共開展了包括交通、能源、電信、環境、農業、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貿易便利化與投資九大領域180個合作項目,動員資金總額100多億美元。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日常決策機構是部長級會議,下設9個專題論壇和工作組,分別負責交通、電信、能源、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旅遊、農業、貿易和投資。領導人會議是其最高決策機構,從2002年起每3年召開一次,各成員國按照字母順序輪流主辦。  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發表成立宣言
    中國一貫重視並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在交通、能源、電信等重點領域一直是積極的推動者、建設者和援助者。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參與具體合作項目的主要省區。
     曆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
     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部長聯合聲明(2007年4月) 三部門聯合發布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成果回顧與展望    人民日報:傳統友誼與區域合作的紐帶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各方應加強協調——訪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論壇正式成立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建設邁向實質性發展階段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04/content_617370.htm
 
中國在湄公河大建水壩,聯合國突然警告中國 2010-3-25
 
回想1986年中國開始在湄公河上建造第一批水壩的時候,位于下遊的東南亞國家並不怎麽在意。但如今,中國水壩對地區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憂慮。此外,由于害怕與中國對抗,加上東南亞的內部沖突,(下遊國家)不大可能作出協調一致的行動。
中國利用湄公河發電工程龐大,改變了湄公河的自然流動,這引發了警報,特別是在越南、柬埔寨、泰國和老撾這四個位于湄公河下遊的國家。在那些盆地地區,超過6000萬人靠這條河滿足食物、水源和交通需求。
聯合國環境計劃和亞洲理工學院(As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的報告警告說,中國在湄公河(中國把境內河段稱瀾滄江)建八座梯級水壩的計劃可能對河流及其自然資源構成相當大的威脅。一份呼籲制止水壩建設的請願書交到泰國總理手中。這份請願書有1.1萬人的簽名,簽名人員有很多是在湄公河主流及支流沿線生活的農民及漁民。
一些分析家說,如果批評人士最擔心的事情化爲真實,中國和東南亞大陸鄰居的關系將嚴重受損。但眼見中國實力及影響力不斷增長,東南亞各國政府只能啞巴吃黃連。與此同時,老撾、柬埔寨和泰國已經推動在自己境內的河段築壩的計劃,這引起越南的反對,並削弱了當地環保主義者反對中國做法的聲音。
中國在湄公河上築壩的計劃如期推動,不過東南亞國家築壩的計劃卻擱置了。在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放緩全面沖擊亞洲出口主導型經濟之前,老撾和泰國宣布計劃效仿中國在湄公河主流築壩。如今老撾在湄公河支流的發電量超過3200兆瓦。但這也受到危機的沖擊,因爲作爲湄公河下遊主要電力消費國的泰國宣布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它將大幅度減少從老撾進口的電量。
然而,經濟的放緩給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喘息空間,評估湄公河主流築壩項目將如何影響流域民衆的利益。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全面參與,任何管理湄公河的計劃都不會有效。
北京有意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鄰國進行貿易、投資、通訊、交通和能源合作,以便和東南亞大陸實現更加緊密的經濟融合。但如果這個地區認爲中國的水壩對他們的發展前景産生負面效果,中國的這個戰略可能引起反彈。
瀾滄江水壩成爲緬甸泰國人眼中的妖魔?
作爲瀾滄江中下遊計劃建設的八座梯級電站的龍頭,規模僅次于三峽的小灣水壩日前下閘蓄水,首臺機組將于今年建成發電,這將加快瀾滄江流域水電開發的步伐。然而,瀾滄江下遊--湄公河地區國家和人民,卻對這座水壩産生了深深的擔憂,記者在泰國和老撾采訪時發現,一輪反水壩的行動正在醞釀中。
---事件緣由---湄公河變化無常湄公河在老撾語中是“水之母”的意思,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它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全長4880公裏,是亞洲最大的國際河流之一。
水資源湄公河多年平均人海水量爲4750億m3。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爲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爲3700萬kW,年發電量爲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撾。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沿岸諸國湄公河總長度和流經各國的裏程:中國段2161。2公裏,緬甸役265公裏(中國南阿河口至老緬泰分界點)。老撾段1987。7公裏,泰國段 976。3公裏,柬埔寨段50I。7公裏,越南229。8公裏。流域面積:中國16。7萬平方公裏,緬甸 2。1萬平方公裏,老撾21。5萬平方公裏,泰國18。2萬平方公裏,柬埔寨16。1萬平方公裏,越南6。5萬平方公裏。
其中湄公河下遊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四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簡稱mrc)。
居民下遊流域居民約占河畔4國人口的1/3。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事農業,水稻爲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處在三角洲與呵叻高原。爲數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遽增長,主要是通過移民遷往都市。流域人口沒有共同種族關系。種族集團從湄公河上遊地區包括克倫人和苗人這些山地集團在內的漢藏人到湄公河下遊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團均有。越南人密集于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爲廣泛地分布於下遊流域。
經濟三角洲中屬越南部分渠系布局巧妙。小海輪可上溯金邊,盛水期吃水近5公尺(15尺)的船舶可達磅湛。在松博(Sambor)與巴塞之間,持續水運主要爲孔南瀑布及其他瀑布的壁障所阻,上遊對河流的利用局限於當地交通。通過湄公河委員會的活動,湄公河主流及其若幹支流的通航條件也已得到改善。
河流治理和水資源開發1 湄公河流域開發規劃1957年,在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簡稱亞遠經委會一ECAFE,1987年改稱亞太經委會一ESCAP)的支持下,成立了由越、老、柬、泰4國參加的湄公河流域研究協調委員會。4國又各自設立了本國湄公河委員會,就湄公河開發作了氣象、水文等前期工作。自1963年起,委員會開始進行大量的工程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此前後,泰國、老撾和柬埔寨在本國分別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力發電工程。
1970年湄委會提出了《1970年流域指導性規劃》,在河口至清盛間的2400多km的幹流河段上選擇7級水利樞紐,總庫容達2589億 m3,有效庫容1360億m3,總裝機容量2330萬kW。其中巴蒙水利樞紐爲高壩大庫,遷移人口30多萬人。1989年又提出了修訂方案,包括7級和8 級兩個比較方案,推薦8級方案。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法國政府資助下,經過2年多的重新勘察研究,1994年提出了一個9級開發方案(見湄公河幹流徑流水電站主要參數表)。1994年方案基本屬徑流式開發方案,淹沒損失大大減少,遷移人口約6萬人,但總裝機容量減少了約1000萬kW。幹流梯級開發方案尚未最後選定,仍有修改的可能。
1994年規劃中,對支流的水電開發也提出了初步意見。估計可開發1820萬kW,其中老撾1300萬kW,泰國100萬kW,柬埔寨220萬 kW,越南200萬kW。支流上10萬kW以上的水電站估計有25座。支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老撾,該國擬大力發展水電,將電力出口到泰國。支流開發後,可提供有效庫容660多億m3,除了防洪、發電外,可就近發展灌溉120多萬hm2。
2 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湄公河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開發的很少,見湄公河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表。
已建的大型灌溉工程:①越南的丐山(CaiSan)工程,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灌溉面積4。3萬~6。0萬hm2。②柬埔寨的馬德望工程,灌溉面積2。8萬~4。5萬hm2,水電站裝機容量0。5萬kW。
3 湄公河中的運輸駁船年徑流量4633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主要補給水源爲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占河流徑流量的1/2以上,雪山融水占1 /6左右。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9~10月爲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7。57萬立方米/秒。泛濫地區主要在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于有洞裏薩湖調節,減輕了泛濫程度。1~2月爲枯水期,最小流量1250立方米/秒。
航運不發達,上下遊航運不能直通,上中遊昌盛以下可分別通小汽艇和小輪船,金邊以下通3000噸海輪。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有蓄洪、灌溉、發電之利。水能蘊藏量幹流達1000多萬千瓦。
回應
聯合國,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周天子一樣,小國的論壇.但是對大國少有約束力.
幫助他們啦,防止他國發生旱澇災害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367
 
中南半島大旱 都怪中共築水壩【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大陸的嚴重旱災,已波及到中南半島國家。這些國家認為,中共在湄公河(中國境內為瀾滄江)上游修建水壩才導致旱情加重,但中共官員否認。
發源自青藏高原,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本次大陸西南部旱災,導致湄公河水位降至二十年來最低點,造成中南半島地區同樣陷入嚴重乾旱。
路透報導,湄公河水位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泰國、寮國、越南和柬埔寨的農業、漁業及飲用水供應深受衝擊。
其中,泰國七十六省中,有五十二省被列為旱災區。
中南半島的乾旱不但對稻米生產影響嚴重,更將引發糧食安全問題。湄公河流域的泰國及越南稻米產量占全球稻米貿易量近四成,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的越南自去年九月以來降雨量大減,估計水稻產量至少減少三分之一。
早先,中南半島國家對中共在湄公河上蓋水壩的作為,即多次抗議,適逢今年旱災,各國更將缺水原因直接歸咎中國。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游國家想迫使中國的大壩放水,但我認為這絕無可能。中國自己還面臨西南地區大旱,怎會放水。」
下個月,作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的四個國家,將派出領導人出席在泰國華欣舉行的高峰會,中國也已經同意出席,但是分析者認為,中國不會讓步。
中共駐泰國大使館官員指出,湄公河乾旱與中國境內的大壩無關。他強調,整個湄公河流域都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
中國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佔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即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而非中國。
 
瀾滄江雲南段 構築15座水電站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上的主要文明的起源,都是在河流的附近,河流提供人類生活保障和生態平衡,對於人類的生存繁衍十分重要。
但近年中共在三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上游廣設攔水壩、水電站,也引起環保生態專家的憂心。大陸水利專家劉樹坤說,國際上對河流水資源的開發一般控制在百分之四十的程度,確保河流功能正常。但大陸大部分河流的開發程度卻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嚴重破壞下游生態。
例如,瀾滄江的雲南段規劃建設十五個梯級水電站,包括曼灣、大朝山、景洪、小灣、糯扎渡、功果橋等電站,在當年當局的一聲令下,魚兒悠游的家,剎時成了塵土飛揚的工地,怒江、金沙江也都是如此。
生態專家甚至認為,西南地區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亞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
上游國家藉由建大壩、水電站,挾持水資源,更造成國際爭端。大陸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潛在的巨大發電量,改變湄公河自然流動,嚴重影響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寮國等四個湄公河下游國家的水資源利用。
對此,泰國民眾曾遞出「呼籲中國制止水壩」的請願書,並聯合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用行動警告中共必須關注下游國家的生存需求。
越南等國就旱災與中交涉 中方:與建壩無關
  環球網3月25日報道 在中國西南地區遭受特大旱情之際,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出現嚴重旱情。但是,這些國家認爲,中國在湄公河(我國境內爲瀾滄江)上遊修建水壩導致其旱情加重。據路透社25日報道,四個東南亞國家將于下周就此問題向中國提出交涉,但中國官員認爲,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據路透社報道,湄公河水位遭遇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越南,泰國,老撾和柬埔寨的村莊深受其害,其農業、漁業以及飲用水供應都受到影響。作爲湄公河委員會(MRC)成員國的這四個東南亞國家將派領導人出席4月3日-5日在泰國海濱城市華欣舉行的峰會。中國已同意出席會議。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遊國家想迫使中國從其大壩放水,但我認爲這絕無可能。”他表示,中國自己還面臨國內西南地區大旱的壓力。天氣預報顯示,該地區缺水局面短期內不會緩解。
  對于這些東南亞國家將湄公河水位下降歸因于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一事,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23日表示,整個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陳德海介紹說,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中國與中南半島幾個國家都是好鄰居、好夥伴,在今年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爲受害者,只是所處位置不同,受災程度不同。
  陳參贊強調,中國在瀾滄江水資源開發中一貫高度重視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並與有關國家保持良好溝通。
回應
不鳥它們,要水交錢來買
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因爲水而引起的,多建大壩蓄水保家園是頭等大事!比産核彈保險系數更大些! 
還交錢來買呢,人家就算交了錢,我們也無水可賣啊
果然是國家利益才是真的……其實這對我們絕對是一個機會
如果他的鄰居是美國他還會這樣嗎,我們缺少強硬領袖。
加速擴建水利工程,不鳥它們
對越南這樣忘恩負義的國家就應該斬盡殺絕,以除後患。
一定要把水源控制好,將來很有可能像石油一樣大幅上漲。
借題發揮罷了。
讓他們撤出南海的所有島礁,我們就給他們水
與中國交涉?!開什麽玩笑!那中國今年西南的特大幹旱,中國更應找他們了!是他們截去了吹向中國的水氣,致使不下雨而幹旱欠收,如此重大罪行應加倍賠償中國!
     今年中國西南的幹旱是由于東南亞各國引起。
   1:看看這幾年東南亞各國增加的人口,從原來的不到1億人到現在的幾億人,他們的人口增加了幾倍,由于他們增加人口,而大量的砍森林,用來變成稻田,使生態嚴重破壞。看看這幾年中國的人口正在減少。中國的田地也在減少,而東南亞各國呢?
   2:東南亞各國爲了增加就業,大量增加工廠,由起是需要森林的工廠。中國是每年植樹增加森林而東南亞各國卻是森林越來越少。
   中國因該對東南亞各提出抗議,要他們控制人口增加,減少對森林破壞的工廠,不然中國因用武力來解決。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849
 
批造壩導致旱災 泰越向大陸要水要錢【經濟日報╱編譯莊蕙嘉2010.04.03 
 
東南亞湄公河水位降至20年來最低點,湄公河流經的泰國、寮國、越南及柬埔寨等4國認為中國在上游興建大壩,是旱災的罪魁禍首。4國訂4日在泰國召開為期2天的高峰會,專家表示4國可能據此向中國要求金錢援助。
這是湄公河高峰會首次舉辦,地點選在泰國華欣(Hua Hin),泰、寮、越、柬皆派高層與會,中國及緬甸則以觀察員身分派代表出席。中方由外交部副部長宋濤領軍,農業部和水利部等相關部門官員隨行。
高峰會由湄公河流域各國組成的跨政府組織「湄公河委員會」(MRC)主辦。東南亞全球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安農(Anond Snidvongs )表示,「委員會成員國將要求中國提供更多湄公河的水文資訊,也將要求其他資源,例如金錢」。
安農分析,與會代表不會在峰會中公開互槓,但閉門協商時則很可能有激烈爭辯。但他也憂心,峰會政治意味可能遠高於討論水資源本身。
峰會舉行前,MRC先邀集學者和環保團體從2日起集會2天。然而環保人士並不看好這場峰會,認為MRC未提出可執行的計畫,無法保障流域國家的權益。
湄公河水位大降,沿岸農漁業及飲用水供應深受衝擊,加上東南亞大旱,稻米生產大國泰國及越南的產量大減。湄公河流域各國批評中國造壩攔水,導致河水量減少。
不過北京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張錫鎮列舉數據指出,中國上游瀾滄江的水量只占湄公河總水量的13.5%,寮國境內流入湄公河的支流水量占37%,其餘為泰國和緬甸等國的支流水量。
換言之,他認為湄公河水主要來源並非中國,其枯水位主因為降雨量銳減,加上東南亞雨季提早結束,才造成旱災。
張錫鎮表示,中國將邀請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參觀水壩,並提供水文資料。
 
華欣宣言 4國共識搶救湄公河  2010/4/6
 
   「湄公河委員會」(MRC)會員國5日在泰國華欣舉行高峰會,左起為柬埔寨總理洪森、寮國總理波松、泰國總理艾比希、越南總理阮晉勇(afp)
  由於湄公河水位處於近20年來最低,泰國、寮國、柬埔寨與越南等「湄公河委員會」(MRC)會員國,5日在泰國華欣舉行高峰會,通過「華欣宣言」,敦促各國加強湄公河生態管理,維護河流永續發展。對於外界批評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築水壩導致乾旱,中國則在會中予以強烈駁斥。
  泰國總理艾比希指出,這次高峰會是在釋出一項訊息,也就是湄公河區域所有國家,不論上下游,都是利害關係當事者,必須對永續生存負起共同責任。
  MRC科學家指出,今年湄公河的低水流量和乾旱,可歸因於2009年雨季提前結束,及季風期間雨量偏低。但泰國等4國部份學者、媒體和環保組織指責,湄公河水位下降到半世紀以來最低水平,是因為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興建多座水電站。
  對此,率團與會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強調,水壩修築計畫不會影響下游國家,透過水壩調節作用,瀾滄江水電開發還能改善下游通航條件,有益於下游防洪抗旱和農田灌溉。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38110&id=1&id2=2
 
苦旱引爆的公關戰2010-04-05 旺報 【劉必榮】
 
     美國記者戴爾(Gwynne Dyer)兩年前出了本《氣候戰爭》(Climate Wars),預想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糧食爭奪、人口遷徙等不同效應,及其引爆的一連串衝突。作者列出7種情境,談到跟中國相關的衝突時,只講到中印邊界的潛在衝突。有學者因此指出,戴爾應該還要含括北韓的衝突在內。因為北韓如果連年飢荒,很可能會造成政局不安,甚至大批經濟難民湧入中國,這將為東北亞情勢平添多少變數。
     但是大家大概沒預測到,東南亞湄公河沿岸會發生大旱。而且湄公河大旱所引爆的,不是實體戰爭,而是公關與形象的戰爭。
     水資源之政治緊張
     幾個月來,中國西南與東南亞出現百年來的大旱。雲南、貴州一帶河川乾涸,土地龜裂,一條魚奮力把頭伸進黏土中找水,結果卻卡在泥裡乾涸而死的照片在報上刊出後,更引起讀者不少震撼。可是東南亞湄公河沿岸也一樣慘烈。被許多國家視為經濟命脈的湄公河,因為缺水,好幾段地方完全斷航。東南亞國家普遍有一個想法,認為是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水壩,並在乾季時往水庫注水,才會導致下游斷流。
     4月的第1個周末,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等4國在泰國開會,討論湄公河旱災的因應之道。泰國表示,將要求中國就水壩一事,提出更多的資訊、更多合作,以及更多協調。儘管許多科學數據顯示,湄公河流域大旱,主要是因為降雨量減少所致,和中國的水壩無關。但東南亞很多人不管,他們認定是中國的問題。泰國環保團體指出,中國境內的湄公河上游,各種興建中或計畫中的水力發電計畫達到八十幾個,而中方完全沒跟相關國家商量過。
     所以如何修補形象,成為現在中國駐東南亞外交官最重要的功課。平常不太上媒體的外交官,現在頻頻參加各種研討會,接受訪問,並且展示中國旱災的照片,讓當地人民知道中國一樣陷入苦旱,大家是在同一條船上。
     環境外交區域維護
     然而無論中國大陸最後花費多少資源才能打贏這場公關戰,爭奪水資源所引起的衝突帶出更深刻的思考:第一,西南的旱災只是氣候變遷引起衝突的一個例子。如果地球的環境持續惡化,氣候變遷持續發生,那麼類似的資源衝突(包括水,以及因缺水所引起的糧食短缺)肯定會再出現。也許不在東南亞,而是真的發生在中印邊界或中朝邊界。中國的外交設計原先可能沒預想到氣候戰爭這一塊,但現在卻必須把它當成一個嚴肅的問題處理。
     第二,湄公河大旱還導出另一個問題:水資源的分配。湄公河流域國家內部,會發生資源分配的衝突;流域國家之間,也會發生水資源的爭奪。如何研擬出一個機制,進行資源分配的協商,或在水壩興建的問題上增加決策透明度,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流域國家所應認真思考的。
     第三,就公共外交而言,外交官的宣傳與說明固然重要,但更應將外交宣傳的層次提高,讓它與氣候外交、糧食外交相互結合,讓湄公河問題提升為區域共同努力的環境問題。處理層次的提高,會對大陸更有利,應可認真思考。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鹹海鄰國爭水失和 聯合國籲共商【聯合報╱編譯夏嘉玲 2010.04.06
 
哈薩克幾年前開始建水壩搶救鹹海,已讓分裂後的鹹海北部恢復部分生機,但南部鹹海水源重建所費不貲,涉及複雜的鄰近國家利益,情況不樂觀。
鹹海北邊的哈薩克二○○五年完成一項水壩興建工程,讓北鹹海湖區面積快速增加,前年水位已比二○○三年的最低點升高十二公尺。湖水鹽度大減,魚類等生物和濕地逐漸增加,當地漁業起死回生,對經濟復甦有莫大幫助。
南方烏茲別克這邊情況卻不樂觀。東南湖區去年消失,西南區只剩狹長帶狀,且鹹得魚類難以生存。要阻止情況惡化,除非重建曾是主要水源的阿姆河,但工程可能花數十億美元,對為貧窮所苦的鄰近國家是極沉重負擔。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四日視察鹹海後,沉痛呼籲鄰近各國領袖放下敵意,共商對策。鄰近國家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資源,不和已久。潘基文視察鹹海前,烏茲別克官員就先告狀,抱怨塔吉克打算建水壩,會害烏茲別克水源大減。但塔吉克寄望這項水力發電計畫挹注財政,自然不會輕言讓步。
 
水資源減少導致「缺水難民」2010/02/25
 
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英國一家慈善基金會發表的一篇報告中提到,由於水資源不能應付上人們對水的需求,到 2025 年全球大約有 2/3 的人口面臨缺水。
因此,許多人可能不得不離開家鄉,遷移到有清潔淡水的地方,成為「缺水難民」。
這篇報告提到,在過去的 100 年中,全世界耗水量比人口增長速度還快了兩倍。從 1900 年到 1995 年,全世界耗水量整整增加了 6 倍。
缺乏淡水資源還會提高食物價格。
世界上有超過 10 億的人口因為食物價格過於昂貴,而難以生存。
淡水資源缺乏 「 缺水難民」只能四處尋找淡水 。 雖然一些富裕的國家可以通過有效的管理途徑來解決淡水缺乏的問題,但是一些貧窮的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這些國家會出現很多 「缺水難民」,甚至引發「糧食危機」(Food Crisis)。
報告說,目前全球水荒的情況非常驚人:
在西非和中非有六個國家 2 千萬人口依賴乍得湖水生存。但是在過去的 38 年中,乍得湖縮小了 95% 。【連四年乾旱 2,300 萬非洲人民瀕臨饑荒】
在中國,有 2/3 的城市嚴重缺水。【大陸雲南的旱災造成農業經濟損失已逾 35 億。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遼寧等地,乾旱造成作物籽粒發育不良,嚴重減產。】
在伊朗, 60% 的農村人口因為乾旱可能不得不遷移到城市去生活。
【伊朗因乾旱而欠收, 目前國內糧食緊缺被迫從美國進口小麥】
原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位於中亞的鹹海水位下降了 16 米,水域已經減少了一半。 因為沒有水源注入,海水開始蒸發,變得越來越鹹,又受到農業污水的污染。就這樣鹹海變得面目全非,蓄水量急劇減少。
這份報告說,由於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到 2025 年用於生產食品而消耗的水將增加至少 50% 。因此,淡水資源缺乏可能使全球食品供應量減少一成。
農業用水目前占全世界淡水資源的 70% ,在亞洲和非洲,農業用水的比例更高達 90% 。 在淡水缺乏的情況下,一些貧窮的國家只能在農業灌溉和工業生產之間取捨。
報告強調,對於世界上 13 億日均收入少於 1 美元的人口來說,穀物稻米價格上漲直接威脅到他們的生命。
到 2025 年全球2/3的人口面臨缺水 , 造成全球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發展中國家沒有對淡水資源進行有效的規劃、管理和投資。這些國家人口激增更突現了淡水缺乏的矛盾。例如,中國人口將從現在的 12 億增加到 2030 年的 15 億,但是同期對水的需求將增加 66% 。
全球氣候變暖也加劇了淡水缺乏的危機。
科學家們預測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土地沙化,旱情加重。
許多國家現在大量依靠地下水。但是地下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例如印度新德里可能在 15 年內就用完它的地下水資源。
目前全球有 40% 的人口缺少淡水資源,再過 25 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 66% 。 英國這家慈善基金會的一名官員說,英國平均每人每天可以耗水 150 升,但是在世界上有些最貧窮的國家,按耗水量計算,人們賴以維生的水的供應奇缺,每人每天的沐浴時間只得 90 秒,甚至更少。
這家慈善基金會希望 2002 年可持續性發展世界峰會,將水資源問題納入主要討論議題。 
http://blog.udn.com/wadela/3804143
 
非洲5國 向埃及搶尼羅河水【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10.05.22
 
5個非洲國家最近達成一項共用尼羅河水的協議,這對長期將尼羅河視為己有的埃及是一項警訊。
衣索匹亞、肯亞、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簽署的這項新協議對它們比較有利。專家認為,這有如將埃及「判死刑」。
有感於事態嚴重,埃及目前正全力設法與這5個國家協商,以免國家發展前途受到威脅。埃及此前始終不願參與任何相關協商,以免影響1929及1959年簽署的舊協議,確保擁有絕大多數的尼羅河水資源。
衣索匹亞總理齊納威20日強調,衣索匹亞不打算更動有關尼羅河水資源共用問題的新協議,埃及必須讓步。他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部分埃及人認為,尼羅河水屬於埃及所有。埃及不應該試圖阻止無以逆轉的趨勢。前進之策是,透過外交途徑找出雙贏的解決辦法。」
埃及8000萬人口所需的9成日常生活飲用水取自尼羅河。埃及政府聲稱,即使按現有協議的有利條件,埃及2017年之後所需的飲用水也無法只靠尼羅河供應。開羅大學的諾雷丁說:「埃及一向有『尼羅河贈予人們的的禮物』之稱。多數的埃及人認為,新協議有如將埃及宣判死刑。」
最新協議公布後,埃及緊急展開外交攻勢,同時強化與蘇丹之間的同盟關係。按既有的協議,蘇丹也是尼羅河水的主要使用國,每年分配的用水量達185億立方公尺,埃及更高達555億立方公尺,兩者合計占尼羅河水量的87%。
 
尼羅河水資源紛爭再起(另參本館: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印度
 
上下遊國家對用水量提出不同要求,合作開發水資源仍是共同願望
  人民網北京2010年5月20日電  綜合人民網駐埃及記者李瀟、人民網記者李淵報道:埃及政府和民間近期高調宣示對尼羅河的權利,而尼羅河流域的埃塞俄比亞、烏幹達、盧旺達和坦桑尼亞4國則于5月14日簽署了重新分配尼羅河水資源的《尼羅河合作框架協議》,規定4國均等分享水資源,並有權在不事先告知埃及和蘇丹的條件下建設水利工程。在此背景下,肯尼亞也于19日正式加入了該協議。此消息一出,在埃及國內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埃及《今日世界報》在評價此次事件時認爲,尼羅河上遊各國此舉意在從埃及和蘇丹手中爭得更多“水源股份”,而這場紛爭的結果將對尼羅河流域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狀況産生深遠影響。
  分歧:曆史原因和現實發展需要使各國對河水分配提出不同的利益訴求
  尼羅河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由青、白尼羅河兩條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彙流形成,蜿蜒流經非洲大陸東北部,穿過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幹達、肯尼亞、蘇丹、埃及等10國,全長6671千米,橫越撒哈拉大沙漠,最後注入地中海。尼羅河水幾乎全靠降水補給。
  曆史上,尼羅河水主要用于灌溉和提供生活用水。爲了可以全年進行灌溉,上個世紀,尼羅河上修建了幾座攔河大壩,其中有兩座大壩在蘇丹境內,一座是青尼羅河上的什納爾大壩,另一座是白尼羅河上的阿瓦裏亞大壩;另外一座是埃及和蘇丹通過談判簽訂的《尼羅河水協定》(1959年)允許埃及修建的阿斯旺大壩,協議將尼羅河水(年總量約740億立方米)由兩國分享,其中555億立方米歸埃及。   
  尼羅河水使用權利的傳統秩序建立于殖民主義時代。1929年,由英國和埃及簽署的《尼羅河水協定》確認了埃及對該河水使用的優先權,據此,在英國管轄的尼羅河上遊或支流上,未經開羅同意,不得興建工程。而另一個重要的關于尼羅河水使用的協定簽署于1959年,埃及和蘇丹就尼羅河水資源的利用問題通過談判簽訂了新的協定。  
  尼羅河流域的10個國家共大約生活著2.5億人口。據估計,未來25年,該地區人口將可能翻番。人口的增長,加之該地區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水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由于氣候變化,持續的幹旱嚴重威脅到尼羅河水的流量,更糟糕的是,污染也開始影響河水的質量。除了肯尼亞和埃及,其他尼羅河流域國家都在全球最窮的50名國家之列,這些國家常常受到饑荒和疾病的打擊。要擺脫貧窮的面貌,發展經濟的要求,對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根據曆史,數千年來,該流域從未因爲使用河水而爆發過戰爭。1945—1999年,尼羅河國家間合作與沖突的比例爲2∶1。相反,因爲“同飲一江水”,這些國家間的相互依賴性更強,彼此嘗試共同管理和分享水資源,以建立互信,避免沖突。
  合作:聯手對尼羅河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有序的開發符合各國共同利益
  原則上,尼羅河流域國家認爲目前狀況需要改變。盡管就如何改變尚未達成共識,但合作尋求解決方案早已付諸實施。成立于1999年的尼羅河流域國家組織規定成員國分享信息,共享河流。隨著該組織的建立,相關國家的合作項目也在逐步實施。 
  埃及、埃塞俄比亞和蘇丹曾就合作開發尼羅河水資源達成共識。在尼羅河上遊流域,相關各國通過與下遊流域國家的合作,把開發利用水資源和解決本國貧困問題結合起來,加大發電供電設施和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以緩解本國電力供應緊張、農業發展落後的局面。同時,利用上遊水資源保護計劃,發展漁業和旅遊業等。    
  2000年8月,埃及也曾同意考慮通過一份新的協議,來指導將會保證尼羅河流域內上遊沿岸各國水資源需求的尼羅河水分配。2009年8月,尼羅河流域國家水利部長在埃及亞曆山大市討論並通過了24個總投資達14億美元的合作計劃。   
  今年4月,尼羅河流域國家組織年度工作會議,以及尼羅河流域信托基金第七屆發展夥伴會議,都對數年來該組織在促進國家間合作發展方面的工作予以高度贊賞,認爲該組織是地區合作和團結的典範。“同一條尼羅河,同一盆地,同一未來”,這一直是尼羅河流域各國人們的共同理想,合作而不是對抗地分享尼羅河水,人們爲此努力了十多年,並將繼續努力下去。
  爲應對尼羅河水源之爭,埃及農業和灌溉部長阿拉姆于5月19日同專家組前往蘇丹,以期與蘇丹方面協調立場。由于埃、蘇兩國同尼羅河流域其他國家分歧嚴重,致使數次試圖成立尼羅河流域國家合作機制的框架協議未能簽署。阿拉姆前往蘇丹前表示,埃及將不惜一切措施捍衛對尼羅河水源的權利。《今日世界報》20日發表評論認爲,“也許紛爭才是剛剛開始”,在非洲這片廣袤而炎熱的土地上,圍繞尼羅河“水源股份”的爭奪,將再次牽引世界的目光。
  >>點評
  徐偉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尼羅河水資源分配問題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長期存在。隨著近年來尼羅河上遊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以及人口增多等,各國農業、工業、生活用水需求量逐年加大,現階段上下遊國家的矛盾加劇。以尼羅河上遊國家埃塞俄比亞爲例,其石油、煤炭等資源相對不足,電力等能源較爲短缺,但水資源卻十分豐富,有“東非水塔”的美譽,所以埃塞俄比亞一直希望充分開發水資源,比如在尼羅河上遊修築大壩以增加電力供應,並兼顧農業灌溉等。
  雖然存在分歧,但尼羅河水資源分配不應是一場“零和遊戲”,各方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妥協和讓步,以達到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尼羅河區域國家經濟合作程度相對較低,各國應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合作水平,在協商與合作中合理解決水資源分配問題,以尋求共同的發展之道。
  安春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尼羅河流域國家水資源紛爭彰顯了國家間利益沖突。首先,近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蒸發旺盛,而地表水補給不足,尼羅河上遊地區旱年不斷,嚴重影響了尼羅河流域居民的生産、生活。而埃及、蘇丹、厄立特裏亞、肯尼亞對尼羅河水資源的依賴度分別爲96%、77%、68%和33%,因此該流域各國出于社會與經濟利益考慮,珍視尼羅河水,以尋求更大的水權。
  其次,水資源短缺不是一個孤立問題,它與國家政治與對外關系也息息相關。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共享河流的盆地地區會增加這些國家沖突的危險性,因爲這些國家可能因水流而造成國家內部沖突或國家間關系緊張,爲水而戰。水資源供應鏈條的失序,易引發沖突。
隨著地區一體化的發展,相比無序競爭,非洲國家間通過磋商解決這一爭端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因爲尼羅河是連接流域國家的紐帶,對尼羅河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有序的開發是這些國家的共同訴求。而且,從以往的曆史情況看,這些國家正是通過協商,一次次化解彼此的爭端。從1999年成立尼羅河流域國家組織,到2001年尼羅河國家合作國際聯合會第一次會議在日內瓦的成功舉行,乃至2002年“東尼羅河流域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的設立,以及2004年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就尼羅河水資源利用問題達成諒解,均將尼羅河國家間在尼羅河水資源合作推向深入。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1663667.html
另詳參本館:大陸環境危機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印度
 
溫家寶送禮 大陸借印尼20億美元【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10.04.05
 
就在經濟部長施顏祥上周與馬來西亞貿工部長慕斯達法舉行兩國經貿部長會議後兩天,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即率團訪問印尼,參加中國印尼經貿聯委會第十次會議。
但更重要的是,陳德銘在會中敲定將由預定下半月來訪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帶來大禮。中國大陸將借貸20億美元,提供印尼作為基礎建設的投資。
這項消息顯示,不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都成為現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貿易夥伴。
法新社報導,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Mari Pangestu)3日參加在爪哇島古城日惹舉行的中國印尼經貿聯委會第十次會議後,透露了這項消息。
馮慧蘭與陳德銘會談後說明,在這20億美元中,有18億美元是中國大陸給予印尼的優先出口信用額度,加上2.63億美元的優惠貸款。
她提到,全案將由溫家寶本月訪問印尼時簽署,但沒有透露溫家寶的確切訪問日期。
報導指出,印尼政府打算在未來五年投入1,400億美元,好好改善落後的基礎建設,以使印尼能夠達到每年經濟成長率7%的目標,並希望能吸引民間資本積極投入,達到上述1,400億美元中的900億美元。
印尼是全球最多回教人口的國家、東南亞人口最大的國家,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隨著中共官方3月宣布溫家寶將訪問印尼,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原定3月底到訪,突顯這個國家在亞洲經貿上的重要地位。
不過,印尼對於年初上路的東協加一,並非毫無反對聲音。印尼政府擔心低價中國大陸進口貨將橫掃本國企業,曾致函東南亞國協秘書處,要求讓印尼延緩一年加入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
1月中外電曾報導,印尼工業部發言人穆羅迪表示,已於去年12月20 日發函,要求146項產品的降稅措施延後一年實施,另60項延後兩年實施,還有另外22項產品更要延到2018年才進行。
他指出,印尼工業部希望紡織、鋼鐵與化工等本地產業,希望有更多時間可以調整,讓國內有更多時間準備好。
至於陳德銘3日與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主持兩國經貿會議時表示,大陸將繼續推動兩國貿易平衡發展,讓印尼產品更容易對大陸出口。中方也將透過提供融資支援等方式,繼續推動兩國在交通、電力等基礎建設的合作。
 
中國印尼特種部隊明年舉行聯合反恐訓練

  中評社北京2010-5月23日電/新華社雅加達5月22日報道,正在印度尼西亞訪問的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郭伯雄上將21日與印尼國防部長普爾諾莫.尤斯吉安托羅會談並發表聯合新聞公報。
  公報說,雙方就中印尼兩國兩軍關係、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認為,中印尼在防務和安全事務上加強對話與合作有利於促進中印尼戰略夥伴關係全面發展;雙方同意,在現有對話與合作的基礎上繼續積極推進兩軍務實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在安全領域的戰略互信。
  公報說,雙方認為,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對兩國的發展和雙邊關係有重要意義。雙方將於2011年開展特種部隊聯合反恐訓練,共同提高打擊恐怖主義的能力。
  應普爾諾莫的邀請,郭伯雄於5月20日至23日訪問印尼。訪問期間,郭伯雄在雅加達拜會了印尼總統蘇西洛,並會見了印尼國民軍司令佐科.桑托索。
 
簡氏:印尼空軍新近接收一批中國前衛3導彈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新一期的《簡氏防務周刊》(5月26日出版)載文稱,近日,印尼空軍特種部隊新接收了一批中國製造的“前衛-3”型便攜式防空導彈。
  文章說,2010年5月19日,印度尼西亞空軍特種部隊(Indonesian Air Force Special Forces Corps,又稱為Paskhas )第463營接收了三套中國製造的“前衛-3”型防空的的系統,這一消息是印尼武裝部隊宣布的。
  簡氏說,這批防空導彈是由中國國有的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CPMIEC)出品的,將配備到雅加達特區(Jakarta)和東爪哇省(East Java)的茉莉芬(Madiun) ,而印尼空軍特種部隊基地伊斯瓦胡地(Iswahyudi)就設在這裡。
  簡氏提到,這批導彈是在2009年8月份簽署協議訂購的 ,是印尼過去幾年來採購中國製造的導彈的後續,此前印尼還購進過“前衛”防空導彈家族的其他型號。
  簡氏文章還說,據已經了解的情況,印尼空軍擁有超過50套“前衛-3”型防空導彈,還有“前衛-1”型導彈以及中國造C-802型反艦導彈。據報道,印尼還在2008年訂購了具體數量不明的“前衛-4”型防空導彈,印尼還從萊茵金屬防務公司(Rheinmetall Defence)旗下的瑞士奧利康-康特拉夫斯公司(Oerlikon Contraves)訂購了35毫米防空系統,以替代現有的上世紀50年代製造的同類產品。  
 
中孟將建穿越緬甸通道 直通南亞【聯合報 2010.09.01
 
中國和孟加拉計畫建設一條橫越緬甸的公路和鐵路,連接孟加拉吉大港和雲南昆明,中緬孟三國已有共識。這條陸路通道將有助中國直接進入南亞市場,縮短運輸路線,戰略意義重大。
中央社報導,正在孟加拉訪問的雲南省長秦光榮日前拜會孟加拉總理哈西娜,希望加強雙方合作,儘早建成中緬孟國際大通道,並稱中國政府會提供一切合作。
哈西娜說,「孟加拉期待建立穿越緬甸到中國的公路與鐵路直接連接」,在公路、鐵路建設方面與中國加強合作。她表示,雲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國通往南亞與東南亞地區的門戶,而孟加拉已原則同意在昆明開設領事館。
美國之音引述孟加拉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阿卜杜勒汗(Abdur Rob Khan)說,這條陸路連接的最大意義在於穿越緬甸,因為孟加拉與緬甸間沒有直接的公路連接,只能透過亞洲公路經印度進入緬甸。公路鐵路建成後,中國能夠直接進入南亞地區,比緬甸港口更具戰略意義。
而且印度已經獲得吉大港的貨物中轉使用權,中國希望比照印度模式辦理。
孟加拉的亞洲虎資本公司經理伊斯拉姆說,中國數十來透過經濟與政治力援助及拉攏孟加拉,以提升在南亞和印度洋的影響力,遏制印度,中緬孟國際大通道是這項戰略布局的關鍵。
孟加拉「資源與自由社會替代運動」總幹事阿拉姆說,中國如能透過吉大港裝卸物資,並經陸路向孟加拉運送物資,將增加地區間貿易,對雙方都是有好處。
中緬孟國際大通道的關鍵是中孟兩國領導人的態度,中孟如果定調,緬甸只會從命,大通道也有利於緬甸和南亞間的交通與商貿。
 
美與東協維護區域和平 「包括南中國海」【聯合晚報 2010.09.25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與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領袖會談,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美國與東協將加強互動。白宮發布新聞資料指出,與會領袖同意和平解決爭端、維持航行自由、維護區域和平及尊重國際法的重要性,「包括在南中國海」。
歐巴馬與東協領袖雖然沒有點名,但有關南海的共同立場明顯是指向中國。近來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採取強硬措施,表示南海問題是其核心利益,引發南海周邊國家及美國高度疑慮,美國國務卿希拉蕊7月改變過去不介入的立場,在東協區域論壇強調南海航行自由及反對有關國家以武力進行威脅,當時中國強烈反彈。
有關美國與東協的互動,白宮指出,在東協國家的邀請下,美國將參加東協各國與另外八個亞太國家召開的東亞高峰會,今年先由國務卿希拉蕊參加10月30日在越南河內舉辦的會議,明年歐巴馬將親自出席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高峰會議。另外,今年11月歐巴馬就會訪問印尼。
東協是美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也是第四大出口市場,2009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1460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538億美元。美國政府預估,今年美國對東協出口額可增至680億美元,提供美國45萬個工作會。
會談中東協領袖說明計畫在2015年前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讓東協成為單一市場及生產基地,歐巴馬承諾提出額外協助,幫助東協達成這個整合目標。他們也討論到反恐、禁止核武擴散、氣候變遷及多項區域與全球議題。
 
中國主張雙邊談判解決南海爭議【中央社2010.09.25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今天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主張透過雙邊友好磋商談判,和平解決南海爭議。
綜合新華社與中新社報導,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演講時說,中國未就南海問題對地區國家施壓,但如中方改變立場,東盟將一致應對。
姜瑜答覆記者詢問時說,中方一貫主張並致力於透過雙邊友好磋商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議。
她表示,中方希望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有關國家,能本著同樣的精神對待和處理有關爭議,多做促進本地區睦鄰互信與和平穩定的事。
 
美專家警告:對中國不能硬碰硬2010-09-26 中央社(另參本館:天安艦事件 保釣再起? 國際金融新體制
 
     近年來,中國的「大國崛起」論和「民族主義」情緒顯著抬頭。對此,美國學術界專家認為,因應中國的強硬姿態,美國不能硬碰硬。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國內學術界也在激烈辯論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美國之音報導,日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西格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會上,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該學院的政治和國際關係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ough)指出,美國如果與中國硬碰硬,只會給中國日益抬頭的民族主義「火上澆油」。
     他說:「美國人越強硬,就只能進一步激化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好戰性,增強中國人的力量,而這將使我們與中國更難合作,更難共處。」
     沈大偉認為,在與中國這個「崛起的大國」相較量,美國需要「明智」行動,不要激化中國的民族主義。

連連破財 影射李顯龍靠父蔭 紐時道歉賠償2010-03-26 中時 潘勛
 
     新加坡三名政治領袖的律師廿五日表示,「紐約時報公司」(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在旗下《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刊登香港專欄作家包林(Philip Bowring)的文章,影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得位並非靠自身才德,而係承襲老爸李光耀餘蔭後,該公司已承認有疏失,並同意賠償十六萬新加坡幣(約台幣三百六十二萬元)。
     《國際前鋒論壇報》今年二月刊登包林之作《全是一家人》(All In The Family),把李氏父子含括在亞洲政治王朝之列,即父位子襲,言下之意是說李顯龍之能登上總理寶座,並非實至名歸。新加坡政治領袖們認為該文涉及誹謗,要求紐約時報公司道歉,賠償名譽損失並負擔訴訟費用。
     《國際前鋒論壇報》廿四日曾就此刊登啟事,向李顯龍、李光耀及前總理吳作棟致歉。啟事中說,讀者或許會將包林的文章解讀成影涉李顯龍並非憑靠自身才具而得任總理,但社方絕非蓄意如此,《全是一家人》並已該報網站移除。
     代表新加坡領袖群的律師辛赫表示,紐約時報公司及包林將賠償六萬新加坡幣給李顯龍,並賠償李光耀及吳作棟各五萬新幣,另負擔訴訟費用。
     包林一九九四年便已捲入類似官司,當時他在《國際前鋒論壇報》撰文指稱,東亞許多國家有「王朝政治」,新加坡是其中之一。當時李顯龍為副總理,而總理吳作棟則指該文涉嫌誹謗,揚言提出告訴;《國際前鋒論壇報》隨後也道歉了事。
     新加坡政治菁英憑著向外國刊物及政論家提出誹謗之訴,進帳不少,累積達數十萬美元;他們認為,為保清譽,免受無稽之談所擾,訴訟有其必要。
亞洲最宜居城市 新加坡蟬連冠軍 2010-03-26 旺報 記者楊慈郁
     一份針對外籍人士居住條件進行的最新城市排名研究報告近日出爐,新加坡再度蟬連駐外員工在亞洲最理想的居住城市,連續11年高居榜首,香港是亞洲第5,台北則排名亞洲第6、全球第55,超過排名全球第57位的澳門、第77位的上海,以及排名第100位的北京。
     這項由國際人力資源機構(ECA International)發布的調查,香港與去年持平,新加坡則穩居冠軍。ECA International亞洲區總監關禮廉表示,由於新加坡擁有優質基建及醫療設施,加上健康風險、空氣汙染及犯罪率相對偏低,並擁有大都會文化,令亞洲駐外員工較容易適應當地生活。
     台北成長幅度大
     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宜居城市第2到第4名,為日本的神戶、橫濱、東京,而台北雖落後排名第5的香港,維持在第6名,但全球排名躍升1名,前進到第55名。其餘亞洲城市如吉隆玻和曼谷,亦表現出色,並列全球第62位。
     關禮廉指出,台北是評分成長幅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超越上海、北京、首爾和曼谷;整體而言,台北空氣品質勝過大部分亞洲城市,而文化娛樂和社會政治氣氛,也比大陸城市理想。不過,大陸城市近幾年的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以建築物規模、文化娛樂設施和較低犯罪率等標準來看,北京和上海足以和台北、香港和新加坡相提並論。
     空氣汙染問題 港排名停滯
     綜觀亞洲城市,空氣汙染仍是問題所在,如香港之所以排名落後新加坡及澳洲和日本城市,便是因為空汙問題。但在房屋與教育方面,香港的高素質仍能滿足國際社群需要,其中,香港在原原本已相當優秀的運輸及通訊基礎上持續改善,帶動其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1位躍升至第8位。
     此外,北京同樣因為空氣品質劣勢,導致排名僅居全球第100位,該調查顯示,亞洲空氣汙染以印度新德里排名第一,北京和香港各據第2、3名。
     陸城市 醫療設施待加強
     本次報告中,上海高踞大陸城市之冠,南京(第97位)和北京緊隨其後,過去數年,雖然大陸城市在整體排名上有所改善,但醫療設施、個人安全、文娛康樂和教育設施依舊良莠不齊,武漢(第142位)和重慶(第154位)等城市,在相關評級均比上海和北京遜色。
     在全球排名第5的哥本哈根,是亞洲人最易適應的歐洲城市,溫哥華在全球排名第10,是亞洲人在美洲最易適應的城市,至於排名第254名的伊拉克的巴格達,仍是全球和亞洲最不理想的居住城巿。
     ECA International一年一度的城市排名調查,主要針對全球400多個城市的生活水準進行研究,參考指標包括:氣候、醫療服務、房屋與相關設施、隔離程度、社交網路、休閒設備、基礎建設、個人安全、政治氣氛及空氣品質等。
 
樟宜機場2月旅客人次增21.5% 創6年新高【中央社2010.03.25
 
新加坡樟宜機場今天公佈的報告顯示,今年2月接待的旅客人次達到31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成長21.5%,成長幅度是過去6年中2月份最高的一次。
樟宜機場指出,今年2月接待旅客人次能創造佳績,是因為剛好碰上農曆新年和新加坡航空展,讓機場接待旅客人次攀升;別外,搭乘一般航空公司客機及廉價航空班機的旅客人次都有所增加。
報告說,樟宜機場接待來自10大客源國的旅客人次,今年2月也都比去年同期成長,其中從樟宜機場往返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旅客人次,增加幅度最大。
此外,報告顯示,樟宜機場今年2月的貨運量,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6.2%,達到13萬578公噸。
報告指出,今年2月的飛機起降次數比去年同期成長11.4%,達到19617架次,一般航班和廉價航班也都比去年同期增加。
樟宜機場表示,到今年3月1日為止,共有84家航空公司在機場飛航5000架次航班,來往6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個城市。
 
Skytrax全球機場排名 星樟宜機場再奪冠【中央社 2010.03.25
 
英國航空業諮詢公司Skytrax發表最新最佳機場排名報告,去年滑落到第3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今年重奪冠軍,這也是樟宜機場第3次在這項調查奪冠。
從1999年開始進行機場滿意度問卷調查的Skytrax,過去1年內向100多國共980萬名旅客發出問卷,了解他們對全球190多個機場的評價。
結果,這次公布的調查中,樟宜機場奪下全球機場排名的冠軍,也獲得「亞洲最佳機場」、「最佳休閒設施機場」殊榮。
報告說,樟宜機場過去10年一直是表現最佳的機場之一;這次從激烈競爭中勝出,顯示它獲得全球旅客支持。
Skytrax去年公佈的前年調查中,樟宜機場因機場清潔和安全程序項目落後,敗給韓國仁川機場和香港國際機場,落居第3。
今年2月,樟宜機場獲旅遊雜誌「Wanderlust」和「DestinAsian」推選為「世界最頂尖機場」和「亞太區最佳機場」。1981年啟用以來,樟宜機場共獲得340多個機場表揚獎項。
 
星泰馬首季GDP破10 新興亞洲成長強勁2010-05-25 中國時報 王宗彤
 
     東協十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陸續出爐,其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三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突破10%,除泰國首季經濟成長率創15年來最大增幅外,新加坡也高達15.5%,顯示東協市場未來潛力十足。
     德盛安聯中國東協新世紀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今年以來備受政治風險困擾的泰國,即便在上周休市兩日,但因經濟基本面依舊強勁,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創下自1995年以來最大增幅,優於市場原先之預期,在歷經這次政治動盪後,泰國證交所、各級學校及公務機關都於周一恢復運作,企圖能重拾政治動亂之前的平靜。
     除了泰國首季經濟成長率創下15年來最大增幅,新加坡首季經濟成長率達15.5%,也創下自1975年開始統計GDP變化以來的最大成長幅度。馬來西亞首季經濟成長率達10.1%,同樣創下馬國超過10年來的最大增幅,馬國政府也因此上修今年全年GDP預測值,並且加快該國的升息腳步。
     傅子平表示,今年首季中國、東協國家不畏南歐債信危機,截至5月21日止,印尼股市上漲4.61%、菲律賓股市上漲4.54%、馬來西亞股市上漲0.25%、泰國股市上漲1.76%(截至5月19日),皆呈現上漲之姿,且在全球股市紛擾之際,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依舊力守年線之上。
     根據IMF預估,新興亞洲2010年經濟成長將會持續強勁,中國將會續強,經濟成長率達10%,印度居次達8.8%,東協國家之印尼、越南也有6%,新加坡及泰國也達5.5%,且預估至2011年依舊能夠保持強勁之經濟成長率。
 
(楨:一場金融危機的傷疤未好,呆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便忘了痛,賭場失德/高科技高汚染/鴻海的高就業又是台灣之恥的血汗工廠,看看新加坡吧!另參本館:開放睹場? 賺賭徒錢 環保與經濟 富士康事件 搶救失業 台灣振興方案)
 
星賭場創6萬新工作 2010-07-31 中央社
 
 新加坡人力部最新統計,因2家綜合度假村開幕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合計今年上半年共增加6萬3000份新工作,短期內雇主可能要引進外勞因應。除2家綜合度假村之外,未來還有大型飯店將開幕及更多的組屋區新建購物商場,都將成為創造新工作機會的源頭,這也代表新加坡人將有更多就業機會。
 
新加坡 經濟強勁回彈 需10萬外勞2010-07-15
 
對於政府估計今年需引進更多外來工人這一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這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政府會通過外國勞工稅來調解外來工人的數量。但是儘管如此,我估計新加坡今年還是需增加超過10萬名外國工人。”
據統計,外來工人去年因新加坡經濟陷入衰退而比前年少了4200名,不過總數仍達到105萬名
 
招商和星比 台灣贏在產業布局完整、台商在陸布局綿密 兩岸網台北2010/7月15日報導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分析,台灣和新加坡相比,台灣具有產業規模大,上、中、下游產業布局完整,版圖完整,台商在大陸布局綿密等優勢。
不過新加坡在觀念、作法和法律上的彈性,以及執行效率部分值得台灣學習。
劉憶如以專利申請核可為例,外商以申請專利等法令排除比台灣快,排除投資障礙的不確定性也是台灣值得學習之處。
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對於政府遲遲不願將外勞工資和基本工資脫勾,對照新加坡勞力市場可彈性運用,相對喪失招商競爭力。
劉憶如說,新加坡勞力自由度、外勞基本工資脫勾、外勞比例非常高是台灣並非能學習,不過政府可以學習其他細節和彈性部分。
新加坡可能成為今年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國經濟網新加坡2010年7月12日訊(記者陶傑)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報道,根據彭博社向業界分析師收集的預算數據,新加坡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年增長率的中位數預測為10.8%,處於9.7%和13%之間的範圍,或許會超越中國,成為亞洲今年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新加坡化學產業
為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於1999年提出「21世紀產業」(Industry 21,I21)計畫,強調以科技、創新與能力來發展該國之製造業與服務業,並以發展新加坡成為全球知識導向活動的領導中心及企業總部為目標。此外,新加坡政府亦針對電子、化學、生物科技、工程、教育、保健、物流、通訊和傳媒及企業總部和商業服務等重點產業提出2010年發展藍圖,其中,近年來在該國表現最為亮眼的產業為化學業。
新加坡化學業群組係包括石油原料、石油化學品和特用化學品等三大產業。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統計,自2006年起,化學業已超越長年居首的電子業成為新加坡第一大製造業;2007年則持續擴大,化學業占新加坡製造業總產值已超過3分之1,為34.3%、達817億新元;而石化業占整體化學業產值的比重為33%,達270億新元;2007年化學業核准投資額為86.3億新元,較上(2006)年成長236%。
新加坡政府在「21世紀產業」計畫的重要發展藍圖之ㄧ,便是培育裕廊島成為知識型化學業中樞,其2010年的化學業願景,除了將總面積達32平方公里之裕廊島石化專區,打造成世界級的煉油與石化中心之外,還包括發展高附加價值之化學下游產業及提升整體化學業之資訊技術能力,並規劃於2010年時,化學業總產值超過750億新元、乙烯原料年產能達300萬公噸及企業總投資額達400億新元,其中產值目標已於2007年實現。
http://assist.nat.gov.tw/GIP/wSite/ct?xItem=10923&ctNode=23&mp=2
 
新加坡電子業蓬勃發展_南博網
 
新加坡是超過14間半導體晶圓製造廠(包括三座12英寸晶圓廠)、20間裝配與測試作業處與40間積體電路設計中心的所在之地,當中包括了世界頂尖三大晶圓代工廠、世界頂尖四大裝配與測試廠,以及世界頂尖10 大無生產線設計公司其中的四家。
http://big5.caexpo.org/gate/big5/www.caexpo.com/special/economy/ict/index.html
 
國光石化,我死心了 2010-07-31 01:33 工商時報 記者譚淑珍
 
  國光石化(八輕)環評遲遲未能過,和桐集團董事長陳武雄昨(30)日哀怨的說:「我早就死心了,算了啦,不投資了啦!」
 他說,如果說石化產業會造成重大的環境問題,以台灣這麼小的地方無法承擔,他反問:「新加坡比起台灣,算更小吧?」但是,同樣的投資案,英國的殼牌公司與新加坡公司在商談時,比國光石化晚了半年才開始的,現在殼牌已經在新加坡量產了,而國光石化還在環評中。
 他說,國光石化是民進黨執政時就通過的重大投資案,是為了讓中油能夠在市場上與台塑企業相抗衡,如果政府決定不做,企業會想辦法走別的路,「我們也不會硬要做,台灣不行,我們可以到別的地方」。
 不過,陳武雄也特別為「石化業喊冤」,如果政府決定放棄國光石化,3、5年後,非台塑體系的石化業者也因此萎縮,市場上就只有台塑獨大了,這不是「30年來,又回到原點了嗎?」
 
東南亞國家 想搶中國飯碗【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0.08.24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中國勞動成本增加,對其他開發中國家創造絕佳機會,製造商正在全球尋找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
東南亞國家為吸收大量自中國流出的工作,計劃在2015年之前成立共同市場及生產平台。
不過,中國的加薪潮已對部分新興國家國家造成影響,近來柬埔寨和孟加拉等國都傳出工人罷工抗議、要求加薪。這意味著,其他新興市場若想與中國競爭,不只得壓低工資,還得改善基礎設施及其他經濟問題,才可能成為中國的替代選項。
瑞士信貸近日的調查顯示,僅五分之一的歐、美大型企業認為,把供貨來源由中國轉至其他國家是容易的事,且有高達九成的歐美大企業認為,轉移陣地的代價高昂,可見中國仍在供應商網絡和運輸基礎設施上具優勢。
隨著中國勞動成本愈來愈貴,經濟學家相信,投資資金勢必會流到其他國家,促使其他開發中國家加緊改善供應鏈及製造業基礎設施。
香港滙豐資深亞洲經濟學家紐曼指出,投資人受廉價勞力吸引,在過去15年持續湧入中國,現在中國朝價值鏈高端移動,「給了其他國家進入價值鏈低端的空間」。
以擁有近6億人口的東南亞來說,在中國崛起之前,此區曾是全球投資人的寵兒,但越南勞工去年每月平均工資僅136美元,印尼也僅129美元,都遠低於中國的413美元。
然而,東南亞仍有許多嚴峻挑戰待克服,包括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貪污問題等。
此外,此區勞動成本的攀升速度可能比預期快,因為當地勞工會愈來愈清楚中國勞工的待遇、要求跟進加薪。
東南亞國家中沒有一個能自行吸收大量自中國外移的工作,也促使東南亞各國領袖攜手合作,要在2015年前成立共同市場和生產平台,讓技術工人能更自由移動,並簡化海關程序。
香港利豐集團總裁樂裕民說:「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定價向中國看齊。」
儘管如此,該公司還是把部分業務移往印尼和越南等地,以減輕中國工資上漲的衝擊。
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越南和印尼等,雖然工資比中國便宜,但都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因此無法支持支持規模較大的製造業。 
 
艾奎諾三世篤定當選菲國總統2010-05-11 中國時報 楊明暐
 
     菲律賓十日舉行全國及地方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選前民調大幅領先其他對手的總統候選人本尼格諾.艾奎諾三世(暱稱「洛伊洛」),囊括逾四○%選票。
     由於菲國選舉採相對多數制,得票最多者當選,洛伊洛篤定成為菲國下一任總統,並寫下母子先後當選總統的政壇傳奇。
     根據初步開出的逾三八%選票,現年五十歲的洛伊洛拿到四○.四四%選票,其主要對手、七十三歲的前總統艾斯特拉達居次,得票率二五.七六%,六十歲的地產大亨維拉第三,得票率一三.九八%。
     儘管選民期盼投票過程和平順利,仍有十人死於暴力事件,而首次啟用的計票機系統故障頻傳,許多選民頂著酷熱天氣大排長龍,連總統候選人洛伊洛,也排隊等了五小時才得以投票。這位已故前總統柯拉蓉.艾奎諾夫人的獨子不滿說道:「不該發生這種事,選委會若善盡職責就不會這樣。」
     菲國各地投票所於早晨七時開放。合格選民逾五千萬人,為菲國史上最多的一次。除改選總統、副總統外,還有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和地方各級政府首長及地方議會議員,近一萬八千個職位和席位,候選人超過五萬人。
     菲律賓今天各地天氣炎熱,首都馬尼拉最高溫達攝氏卅六度,不過選民仍踴躍投票,投票率達七成五。
     投票原訂傍晚六時結束,但這回選舉首次採用電腦計票系統,投票一開始,有些投票所便傳出計票機故障,菲國選委會因而被迫將結束時間延後一小時至傍晚七時。
     過去數周,洛伊洛和其他總統候選人擔心計票機失靈會影響選舉結果,要求選委會採取人工計票並行方式來因應情況,但選委會拒絕,宣稱這只會更增加混亂。
     將於六月卅日卸任的現任總統艾若育,在家鄉邦板牙省競選眾議員,若當選,她將成為菲國第一位任期結束後「向下發展」的前總統。      菲國歷次選舉皆傳出暴力事件,本次也不例外。一些地方今天傳出槍擊和爆炸案,造成十人喪命。在選舉暴力最嚴重的南部民答那峨島,武裝分子無視軍方部署了數千部隊,以火箭榴彈攻擊了若干投票所,並與軍隊爆發槍戰,選民則嚇得倉皇逃走。
 
菲國大選/貪腐碰上死忠 馬可仕家族再起【聯合報╱編譯張佑生 2010.05.12
 
國際媒體借用海明威的名著The Sun Also Rises標題,說艾奎諾繼母親之後當選菲律賓總統是the son also rises(兒子也出頭了)。只不過,艾奎諾家族的死對頭、以超級貪腐聞名全球的馬可仕家族也捲土重來了,由大家長伊美黛領銜連中三元。反貪腐雖是普世價值,碰上死忠支持者似乎一樣沒轍。
馬可仕獨裁統治菲律賓18年且大肆斂財,妻子伊美黛是主要共犯,當年兩人流亡海外,有如過街老鼠。不料,20年過後,80歲的伊美黛在老家北伊羅科斯省(Ilocos Norte)以近11萬票打敗對手的2萬7千票,順利當選眾議員。52歲的兒子小費迪南當選參議員,56歲的女兒伊蜜當選省長。
伊美黛在今年3月受訪時暢談參選的主要目的,在於「確保並維護政治的清廉與真相」。她跑去馬可仕的玻璃棺旁哭靈誓師,還說以她輔佐馬可仕處理國政的經驗,非常適合來擔任公職:「年齡不是問題,我可以當國家的阿嬤。」
人權組織認為,菲國人民相當健忘,年輕一代的選民早已經忘記父兄當年如何遭受馬可仕迫害的血淚往事,也不知道戒嚴的滋味。
另一方面,菲律賓選民投票以候選人個人特質為主,有點既往不咎的味道,有名氣會作秀的人容易受青睞,馬可仕家族因而勝出。同樣因貪汙下台的前總統艾斯特瑞達這次又參選總統,一樣拿到第二高票。
 
總統大選換誰都一樣 菲國人民力量的挫敗【聯合報╱樂為良2010.05.09 
 
菲律賓總統大選將在十日投票,在首都馬尼拉感受不到尖銳對峙的選舉氣氛,與台灣熟悉的方式截然不同。
街上沒有掛滿旗幟布條,貼出的海報也有限。沒有聳動報紙標題,沒有輕重不分、舖天蓋地的電視選舉新聞,沒有計程車司機在聽時事或與乘客評論政情。候選人買下報紙電視的廣告也保守而有限。電視上最凸出的宣傳是教人如何投出電子計票卡(首度在菲國使用,也是這次選舉最受關注的事。)
在一場與台商的聚會中,我問:「這次競選主軸是什麼?」一時沒有人回答得出。他們或因從商又是外人,可能不關心菲國政治,但也可能是真的沒有明顯對立的主題,沒有沸騰的選情活動。
一九八六年,菲律賓人民的力量趕走了獨裁,引發了一連串的從南韓、台灣、蘇東波與大陸的八九民運。二○○一年,菲人再次以「人民力量」趕走前總統艾斯特拉達,但趕不走的是政客、軍人、財團、世家、地方勢力集團,誰上台都一樣。
「人民力量」發揮至今廿四年,但菲律賓人民的生活、國家的實力、社會的正義,並沒有明顯的改變。
馬尼拉的汽油一加侖四十四披索,比台灣略貴,但計程車收費不及台北的一半,每天開車十幾小時的計程車司機一天所得少的可憐。
去年菲律賓電價每度十四美分,約四塊五台幣,全亞洲最貴,比台灣電費貴了一倍多;今年二月菲國再漲百分之十,請問誰來買單?
菲律賓人民的所得是台灣的三分之一,但便利商店裡的飲料與麵包一點也不比台灣便宜。固定薪水的生活品質,相較於台灣可想而知。
菲律賓沒鋼鐵大廠、沒像樣電子企業、沒耀眼的品牌,提供夠好夠多的就業機會;大量的勞力輸出反成了政府與社會的主要收入之一。
在馬尼拉飛往舊金山的途中,一位要轉機前往巴拿馬上船維修管路的菲律賓工人告訴我:「換誰都一樣,我不會去投票。」
菲律賓大選能否順利“換血” 
  新華網馬尼拉2010年5月9日電  菲律賓大選本月10日開鑼,將選出菲新一任總統、副總統、新一屆國會和約1.7萬名地方官員,菲政壇面臨“大換血”。
  事關菲律賓全國范圍的官員大輪換,而菲去年以來不時發生與選舉有關的暴力事件,特別是菲南部馬京達瑙省去年11月發生震驚世界的相關政治屠殺事件。因此,此次大選能否順利進行,深受菲國內外關注。
  反腐消貧入政綱
  菲律賓大選採取直選方式,獲得最多選票的競選者獲勝。今年大選首度採用全自動計票方式,登記選民共約5000萬人。現階段,居各種民意調查支持率前三位的總統候選人是自由黨人阿基諾三世、國民黨人比利亞爾和群眾力量黨人、菲前總統埃斯特拉達。他們在競選綱領中不約而同地突出了打擊腐敗和消除貧困的內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菲社會的首要矛盾。
  阿基諾三世1960年出生,是菲已故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的獨子,2006年3月起出任自由黨副主席。阿基諾三世認為,在菲律賓,腐敗是導致貧窮和民眾對政府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他承諾,當選後將致力于打擊腐敗、消除貧困、提振經濟、促進就業、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
  比利亞爾生于1949年,曾先後擔任國會眾議長和參議長,自2004年起任國民黨總裁。比利亞爾認為,廣泛存在的貧困和社會不公正是菲律賓面臨的主要問題。他承諾,如當選,將致力于消除貧困、打擊腐敗、推進社會公平、通過農業改革實現經濟自給自足和可持續發展。
現年72歲的埃斯特拉達1998年曾當選菲律賓總統,2001年因受賄指控被迫下臺並入獄。2007年9月,埃斯特拉達因盜竊國家財產罪被判終身監禁,但當年10月獲現任總統阿羅約特赦。因在總統任期內下臺,埃斯特拉達獲得在2010年大選中再度競選總統的資格。他承諾,如果當選將致力于打擊貪腐、解決菲南部分裂勢力帶來的問題、營造安全的社會環境以實現經濟穩步增長等。
  菲律賓民調機構“脈動亞洲”近期民調顯示,阿基諾三世獲39%支持率,比利亞爾和埃斯特拉達各獲20%支持率。這是自2月9日選戰開始以來,阿基諾三世在民調中取得的最高支持率。
  滾滾財源托競選
  在菲律賓,競選總統沒有足夠財力是行不通的。為最大限度向選民推銷自己,競選者紛紛開設個人競選網站,向電視臺、電臺等媒體投放競選廣告,動用汽車車隊、摩托車隊遊街宣傳,雇人在街頭張貼宣傳海報並散發傳單、宣傳品等。
  今年競選活動期間,首都馬尼拉街頭隨處可見各類競選廣告,甚至行道樹都成為參選者的“宣傳平臺”:樹枝上的黃色絲帶表示支持阿基諾三世,橙色絲帶則表示支持比利亞爾。
  面對資金高門檻,去年表示將參選的參議員拉克松後來打消了這一念頭,稱現實迫使他認識到,自己“極其有限的資源”不足以開展競選活動。拉克松在一份聲明中還指責說:“貧窮以及欠缺醫療服務、教育和安全感,這些無法通過政客們在競選期間的施舍解決。”
  暴力活動仍不斷
  菲律賓20世紀初淪為美國殖民地,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戰後再度淪為美國殖民地,此後不久贏得獨立。獨立後,菲律賓實行所謂“美國式民主制度”。但數十年來,菲政局始終無法擺脫家族政治和幫派勢力幹擾,選舉活動一直受到暴力陰影的籠罩。
警方資料顯示,2007年國會中期選舉期間,共出現229起與選舉相關的暴力事件,導致121人死亡、176人受傷。
  此次大選前夕,暴力活動依然猖獗,除一些地區出現導致零星死傷的暴力事件外,最令世人震驚的當屬菲南部馬京達瑙省2009年11月發生的政治屠殺事件,包括政界人士和新聞記者在內的57人喪生,堪稱菲史上最惡劣的政治屠殺事件。
  為遏制選舉暴力,菲律賓軍警自今年1月10日起在全國實行為期6個月的禁槍令,為此設立了約3500個檢查哨卡。從4月15日起,菲律賓武裝部隊進入藍色警戒狀態,聯手警察部隊在全國增設檢查哨卡,並使用汽車、摩托車武裝巡邏,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暴力事件。4月30日後,軍方安保級別升為最高級別的紅色警戒狀態,全體官兵取消休息日和假期。
  即便如此,與選舉相關的暴力活動仍時有發生。菲律賓警方4月26日的統計數據顯示,自1月10日競選活動拉開帷幕至4月25日,全國已有27人死于大選相關暴力活動,死者包括市鎮議員、村官和普通民眾,另有37人受傷。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09/c_1281846_3.htm

紅衫軍衝擊 泰GDP成長恐下修1.5個百分點  2010/5/24 法新社  

  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局(NESDB)24日表示,拜出口強勁、和民間消費與投資成長所賜,泰國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12.0%,但因紅衫軍示威暴亂引發的危機,201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將下修1.5個百分點。
  NESDB祕書長安馮(Amphon Kittiamphon)表示,紅衫軍事件的影響非常嚴重,對泰國GDP的衝擊有1.5個百分點。由於民間投資持續成長,加上信心已經重建,泰國經濟今年原本有成長6至7%的潛力,但因紅衫軍示威和暴亂,NESDB仍維持3.5到4.5%的成長預估。
  泰國財長高恩(Korn Chatikavanij)先前曾悲觀預測,泰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將因紅衫軍引發的嚴重暴亂萎縮將近三分之一。
  在紅衫軍暴亂逐漸平息後,泰國股市24日恢復交易,開盤時下跌0.7%。
 
泰國難由菁英執政轉民主政治2010-03-16 中國時報
 
     泰國紅衫軍大示威,陣勢空前浩大,但能改變現實政治狀況的可能性就少了,因為示威解決不了基本問題。
     戴克辛昨天在視訊中露面向群眾所講的話是至理名言,但卻是難以辦到的事,他說「泰國必須改變菁英執政為民主政治」,這豈是目前的示威所能完成?
     泰國式的所謂菁英執政,其實就是皇室加軍方加商業利益集團再加司法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有著權力金錢的複謀勾結,戴克辛只是尚不敢公然點出而已。如果以公正的民主選舉會把這現實推翻的,因為泰國的平民與這菁英集團的差距太大,世界銀行的統計說為數二○%的泰國富人佔有國民收入的五五%,最窮的為數二○%的窮人所佔國民收入只有二%。這還不構成革命的環境嗎?
     所以菁英集團搞軍事政變,然後修改憲法,使代表平民的政治集團無法在國會取得多數,無法推翻現在的政權。這次紅衫軍宣稱其目標是解散國會,進行改選,但即使如願了,如果不恢復舊憲法,而以菁英集團所泡製的現在憲法選舉的話,仍達不到戴克辛所期望的目的。
     紅衫軍和平示威是得到同情的,泰國律實調查中心所作的民意測驗,認同及理解紅衫軍示威的民眾有三五%就可證明,但難以成事,因為軍方不支持,黃衫軍能使戴克辛後的政府垮台,為什麼紅衫軍不能?原因就在於黃衫軍代表的是菁英集團。
     其實群眾示威並不能真正代表政治力量,真正的政治力量是「選票」或是「軍力」,據泰國一個網站上的說法,無論黃衫或紅衫,示威時相當數量的人是被雇來的,而價碼現已逐漸抬高,參加者交出身份證抵押後,每天可領六百泰銖(泰銖與台幣價值約略相等)的報酬。所以表面看似與美國在東歐搞的顏色革命相似,其實政治使命是有距離的。
 
泰國政局/雙方各打算盤 等對方先出手【世界日報 2010.03.15
 
泰國媒體分析這次紅衫軍與政府的對決,是把對手推向邊緣的終極遊戲,雙方都不想當壞蛋,高手過招,都要等對方先出手,引爆亂局,然後再理直氣壯的反擊。
曼谷「民族報」預料紅衫軍給艾比希政府的下台通牒,將不會得到回應,15日的看點是哪方先按捺不住出手。
報導稱,消息指紅衫軍會保持克制,讓政府沒理由鎮壓,他們最可能採取四處遊走,製造交通混亂,讓壓力升級,一旦「只要有人開槍或有示威者被捕,軍警即會被看成壞人。」
報導稱,艾比希政府的策略則是採「忍」字訣,強調非對抗,問題是要忍多久。
即使實施緊急狀態令可令軍方有更大權力控制局面,但政府形象勢必受影響。外界相信紅衫軍的示威沒外來資金就撐不下去,但也有指3000萬泰銖(約近100萬美元)一天的示威成本,對塔信來說不是很多。
路透的分析指出,紅衫軍連日來強調不動武,只會失去談判籌碼。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政治史教授參威說:「假如示威秩序和平受控,根本無法對政府構成壓力」,因此紅衫軍未來幾天可能讓行動升級,製造聲勢,表達訴求。換言之,若政府採拖字訣,紅衫軍會真正變得危險。
多數分析普遍相信示威將會和平結束,但最擔心出現所謂「第三者」煽風點火,觸發紅衫軍和政府暴力衝突。
 
泰總理冷處理 紅衫軍愈聚愈少【聯合報╱編譯張佑生 2010.03.17
 
泰國紅衫軍抗爭進入第四天,領導人想出「血祭」維繫支持者的熱情。但是碰上總理艾比希冷處理,以及外資在股市大買,形同為當局背書。一旦群眾熱情消褪,紅衫軍領導人可得開始思考退場戰略。
紅衫軍自12日起開始集結,艾比希隨即移駕軍營辦公,來個「眼不見為淨」。紅衫軍標榜和平抗爭,艾比希有軍方撐腰,更有恃無恐。紅衫軍到軍營抗議,軍方運用「心戰喊話」,要女性政工幹部以抗議者老家的鄉音問候「餓不餓?累不累?」,並全程播放輕音樂,頓時化暴戾為祥和。
泰國紅衫軍16日以支持者捐出的鮮血在總理府前「血祭」,結束後衛生人員立刻以消毒劑清洗現場。(歐洲圖片新聞社)
外資連續15個交易日買超達8.5億美元,顯示對艾比希的信心,16日的曼谷股市收盤更創下2個月來的新高。摩根士丹利16日給投資人的建議是將泰國股市升高為「加碼」(Overweight)評級。
紅衫軍在14日晚間聚集15萬人達到高峰,16日據說剩下3萬至5萬人。有些人離開是因為覺得目標達成遙遙無期,有些人則是受不了曼谷的驕陽和攝氏36度高溫,而打道回府。
來自泰國東北部加拉信府的農民昌猜表示:「我們已經灑下熱血,接下來呢?我對紅衫軍運動有信心,但是沒有攪和兩下子,我懷疑能有任何收穫。」
15日發生在曼谷一處軍營的三枚手榴彈爆炸,還不清楚是否與紅衫軍有關。人數一旦下滑,可能會使某些深感挫折的示威者將怨氣發洩在軍警身上,引爆衝突。
紅衫軍的核心領導人呼應前總理塔信「戒急用忍」的行動綱領,但示威者人數減少將迫使領導人尋找好看的下台階。政治分析家頌傑說:「紅衫軍領導人既無法讓政府太難堪,也不能讓支持者太失望,這需要巧妙手腕。長期來說,紅衫軍領導人可以拉攏到支持民主但不支持塔信和反對暴力抗爭的選民。」
 
泰紅衫軍誓言繼續示威 20日曼谷遊行【中央社 2010.03.17
 
泰國反政府紅衫軍領袖今天指出,紅衫軍將延長示威行動,20日帶領支持者在曼谷市展開遊行,持續施壓政府解散國會。
「泰國新聞社」(Thai News Agency)、「民族報」(The Nation)即時新聞指出,紅衫軍核心領袖納塔兀(Nattawut Saikua)晚間宣布,紅衫軍領袖同意延長示威活動,直到政府回應他們的要求。
納塔兀指出,紅衫軍將動員紅衣護衛隊在曼谷市遊行,宣傳他們的「第一場反階級戰爭」,目的要讓更多人了解,並邀請曼谷市人加入抗議活動,推翻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政府。
紅衫軍示威人數已經減少,但納塔兀表示,他反對政府所說示威群眾因長期抗議感到疲憊,人數因而銳減;當總理無法進入總理府和官邸,這場延長的集會就會讓政府感到困擾。
納塔兀指出,紅衫軍各地方領袖將在鄉鎮會面,評估局勢並決定策略。
另外,根據泰國新聞社報導,曼谷市警方發言人皮雅(Piya Uthayo)證實有暗殺總理的情報,並增加部署400名巡邏警察以維護首都安全,而總理的維安人員不會再提高,因為目前的維安層級已經是最高。
皮雅也指出,警方已向媒體要求提供畫面,要找出向總理官邸投擲血袋的人,並向法院申請逮捕令。
紅衫軍昨天發起捐血活動,在總理府與執政的民主黨黨部前潑灑鮮血,今天移師總理官邸潑灑鮮血,造成現場一片「血河」。
泰國政府稍早表示準備與紅衫軍談判,但紅衫軍顯然不打算就此屈服,不但誓言繼續示威,20日還要在曼谷遊行施壓政府。
其 他 新 聞
‧ 血洗官邸後 紅衫軍準備「糞攻」
‧ 泰國紅衫軍 要放臭彈
 
紅衫軍「次等公民」?泰媒刻意忽視2010-03-26 中國時報 梁東屏
 
     二○○六年至今,泰國一直陷在政治紛擾之中,不知何時而窮。支持前總理戴克辛的「紅衫軍」自十四日起在首都曼谷進行示威,至今已經進入第十二天。
     與當年反戴克辛的「黃衫軍」相比,「紅衫軍」顯然悲情得多。儘管他們人數較多,此次主題也相對較明確,但泰國主流媒體對他們的報導卻遠不如對「黃衫軍」。
     單就示威人數來說,當年媒體對「黃衫軍」是盡可能誇大,這次對「紅衫軍」則盡可能縮小,對「紅衫軍」的批評也遠超過對「黃衫軍」。正因為如此,「紅衫軍」領袖才喊出「階級戰爭」的口號。事實上,「紅衫軍」的確是被刻意忽視的階級。「黃衫軍」的主要「政見」之一,便是指鄉下農民教育水準太低,容易被收買,因此一人一票「不民主」,擺明了「紅衫軍」群眾是次等公民。泰國主流媒體從未對此提出批評。
     也正因為如此,在政治菁英、軍方、城市中產階級乃至媒體的聯合打壓下,「紅衫軍」的「階級戰爭」很難有具體的成果。
     「紅衫軍」的訴求─「解散國會,舉行大選」,合乎民主理念。問題是,任何一個沒有立即危機的政權,不可能理會這種「無理的要求」。而就算重新大選,泰國政局仍會陷入另一場輪迴。
     戴克辛下台後,泰國並不是沒舉行過大選,而且以戴克辛為「影武者」的政黨還贏了,結果在「黃衫軍」和司法單位裡應外合下,兩任總理被拉下,現任總理阿披實得以上台。
     「紅衫軍」要求重新選舉,且有勝選把握。但就算勝選,「黃衫軍」一定又會上街,故事又得重演一遍。
     戴克辛下台已四年,其間又數度遭司法削弱其力量,卻仍能發揮可觀影響力,因為他確是歷來最照顧窮苦大眾的總理。
     但政治鬥爭才不管這些。二○○六年政變後,泰國主流媒體大開民主倒車,說政變是解決問題不得不然的辦法。如今「紅衫軍」表明要長期抗爭,但能撐多久?就算能撐,沒有其他力量配合,能否達成任何目標,值得懷疑。畢竟,所謂「人民力量」,其實只是「道具」而已。
 
紅衫軍本月示威 泰旅遊業流失近20億元2010/03/26泰國世界日報訊
 
泰國旅遊院主席功吉透露,之前召開會議評估紅衫軍示威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自本月12日開始示威至今,已導致旅遊業流失20億銖收入。(編按:約19.67億台幣。)
報告顯示,自本月12日以來,通過素汪那普國際機場入境的觀光客日均人數減少約15%,從正常的3萬5,000人次降至2萬8,000人次。通過以上途徑來泰的觀光客,占總數約70%,特別是觀光客日均消費減少約10%,導致旅遊業收入日均減少約1億4,000萬銖,正常情況下旅遊業日均收入達14億銖。從本月12日至今,旅遊業已損失高達20億銖收入。
功吉表示,如果紅衫軍集會蔓延,勢必影響宋干節期間的旅遊行情。希望集會能夠迅速結束,使旅遊業能夠快速復甦。
泰國旅遊院計畫與各府的旅遊機構合作,在今年4月份在全國各地舉辦促銷活動,尤其是4月份是泰國的宋干節、以及5月份是國際勞動節,假期較長,有信心能夠拉攏更多外國觀光客來泰旅遊。
泰國-中國旅遊業經營者協會主席威集指出,如果紅衫軍集會不持久,預測今年來泰旅遊的中國觀光客達120萬人次;假若集會持久,但沒有發生激烈事件,來泰的中國觀光客估達100萬人次。泰國旅遊局開展促銷活動,將有助於拉攏更多觀光客在宋干節及國際勞動節期間進入泰國旅遊。
【本報訊】泰國商會大學麾下的經濟及企業預測中心負責人他納瓦表示,針對目前政局對經商的影響,隨機調查820家企業發現,約61.9%受訪者表示業績受到政局問題的負面影響。以產業劃分,約62.5%的農業受訪者表示受到衝擊、約66.7%的貿易業受到打擊、約77.4%的服務業表示受到負面影響、以及約51.7%的工業備受波及。如果紅衫軍繼續示威1-3個月,各企業認為屆時對貿易帶來的影響程度將更為沉重。
柴油價格過高對貿易的影響程度,約61.1%的受訪企業表示成本受到影響,約65.7%的企業表示運輸成本增加。企業認為,油價應該位於每公升26.3銖,這個水平不會影響到貿易經營。如果超過該水平,也應該低於每公升30.1銖。針對泰銖匯率,業者認為適宜的匯率為32-32.5銖兌1美元。
他納瓦透露,目前的政局還不會對經濟造成影響,原因是交通路線沒有受遊行影響而堵塞,且企業的訂單多數是提前下單。不過,國內銷售很可能受到影響,趨向下跌10%,相當於約5-8億銖。民眾謹慎消費,加上旅遊業的本地遊客趨向減少15%,總值約50-80億銖。
另一方面,他納瓦表示,目前對今年經濟增長率能夠實現3.5-4%仍抱持信心,但如果示威局勢持續1個月,旅遊業恐流失100-160億銖收入,將衝擊今年經濟增長率下跌0.1-0.2%。
 
8萬紅潮進逼 泰國軍方撤守【聯合報╱編譯林沿瑜2010.03.28
 
泰國紅衫軍抗議行動雖未達到「百萬紅潮」的預設目標,但27日的「八萬紅潮」已迫使部分據點的政府軍隊撤離,紅衫軍自認已朝促成政府下台、國會重新改選的目標邁進一步。
紅衫軍自14日開始在曼谷集結,已持續2周。警方估計,紅衫軍抗議者27日增至8萬人,比一周前多出1萬5000人。這「八萬紅潮」27日集結在曼谷舊城區的8個據點,揚言拆除軍方擺設的拒馬,迫使軍隊撤離。
泰國軍方發言人桑森起初向媒體表示軍隊不可能撤退;但幾分鐘後部分據點的士兵就開始撤拒馬走人。桑森後來說,「我們已將部隊移往較適當位置,以避免對立、降低緊張。」
負責國家安全的泰國副總理蘇德(Suthep Thaugsuban)對此低調表示,部分軍隊撤離是一項「調整」,軍隊稍晚將返回原地。軍方撤離的4個地點包括皇室賽馬場、動物園,和兩處寺廟。
紅衫軍的領導人阿里斯曼(Arisman Pongreungrong)表示,「我們來到這裡就是要把軍隊趕出去,而軍隊已經撤走了,我們已經向勝利跨進了一步,我們會繼續施壓,直到國會解散」。
紅衫軍另一名示威領袖納塔兀(Natthawut Saikua)則對群眾高喊:「紅衫軍正處於關鍵時刻,失敗可能關進大牢;勝利就可以贏回民主。」
不過分析家指出,示威領袖面臨兩難局面:若維持非暴力路線,就無法對政府構成威脅;但若增加力道,冒著引爆衝突的風險,就可能失去急速增長的支持與信任。
 
紅衫軍癱瘓曼谷 近億觀光財飛了【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10.04.04
 
反泰國政府的紅衫軍抗議行動進入第4個周末,約5萬5000名紅衫軍3日占據曼谷主要購物商圈,並前往國營媒體所在地抗議報導不公。泰國政府原要求群眾在晚間9點(台灣時間晚上10點)前散去,但最後妥協決定4日繼續協商。
泰國媒體報導,紅衫軍領導人維拉在繁華橋的主要示威地點向群眾表示,抗議民眾可能必須使用暴力手段,才能迫使總理艾比希提前解散國會、進行改選。此次示威開始,紅衫軍強調將採和平手段,維拉的最新發言可能讓和平抗爭蒙上陰影。
紅衫軍3日一早封鎖了曼谷市中心的拉差帕宋路口(Ratchaprasong area),並在現場架設舞台。此處有四面佛、中央世界百貨公司、暹邏典範購物中心(Siam Paragon)、暹邏廣場等觀光要地,不僅多家商場被迫關門,就連交通動線也幾乎完全被封鎖。曼谷3大商圈業者將於5日會商對策。
紅衫軍上個月下旬二度與泰國總理艾比希進行政治談判,但雙方毫無共識。紅衫軍3日將集會地點往商業中心挺進,並指控艾比希政府忽視窮人利益。
紅衫軍領導人賈圖彭站在卡車上說,「我們不能再讓艾比希統治這個國家,…現在是非特權階級掙脫壓制的時候了,而這些壓制來自於菁英在背後支持的政府。」
為了抗議紅衫軍抗爭行動影響泰國觀光收益,由3000多名商業人士和旅遊業代表組成的「粉紅衫軍」2日在曼谷市中心的隆皮尼公園舉行抗議活動。旅遊業指出,目前是泰國潑水節旅遊旺季,持續不斷的抗爭活動已造成泰國高達100億泰銖(約台幣97億8000萬元)的損失。
泰紅衫軍衝入國會 議員翻牆而逃2010-04-08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數百名泰國反政府「紅衫軍」示威者七日上午一度衝入國會大樓,導致會議被迫中止,當天列席備詢的總理阿披實事先聞訊後先一步離開,殿後負責安全事務副總理素貼則必須靠軍方派出直升機救出,還有許多議員翻牆落荒而逃。阿披實隨後也宣布曼谷及鄰近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雖然「紅衫軍」在廿分鐘後就撤出,但這已是自上月十二日示威以來最激烈的一次行動。
     阿披實本人也已經決定取消本月中旬訪問美國的計畫,留下來處理有關「紅衫軍」的棘手問題。泰國當局也已於六日下午批准對十位「紅衫軍」領導人的逮捕令,並表示只要機會出現,就將立即進行逮捕。
 
曼谷進入緊急狀態2010-04-08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
 
     支持泰國前流亡總理戴克辛而槓上現任政府的紅衫軍周三包圍國會,導致前往備詢的政府官員受困,還勞動軍方直升機前往解危,總理艾比希隨後宣佈曼谷進入緊急狀態。儘管紅衫軍示威重創首都觀光和商業活動,泰國當局仍看好今年有4.5%的經濟成長率。
     在紅衫軍突破層層封鎖包圍國會大廈,升高示威衝突情勢之後,泰國總理艾比希隨即依據「內部安全法」,下令曼谷正式進入緊急狀態。
     據此授權軍方恢復首都秩序,准許政府實施戒嚴宵禁,禁止5人以上的集會活動,可對媒體進行審查嚴禁散播「引起恐慌」的消息,安全官員無需事先起訴,便能逕行拘留嫌疑犯30天。
     紅衫軍為了逼迫現任總理艾比希下台,周三突破重重警戒衝向國會大廈抗議,一些國會議員見狀倉皇離去,但前往接受質詢的副總理等一干政府官員卻受困在內,最後靠軍方出動直升機接運才得以脫困。
     儘管紅衫軍盤據曼谷鬧區多日,部分知名百貨商場被迫暫停歇業,嚴重影響首都觀光和商業活動,泰國財長柯恩(Korn Chatikavanij)周三表示,泰國政府仍維持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4.5%的預估不變。
     他趁出席東南亞國協財長會議的空檔受訪指出,儘管上月延續至今的反政府示威或多或少衝擊經濟發展,但第1季泰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預料會超過6%。
 
泰紅衫軍一度闖入衛星中心 警動用催淚瓦斯【中央社2010.04.09
 
泰國「紅衫軍」示威群眾今天強行闖入頻道遭斷訊的衛星公司後,目前已經散去。示威群眾今天發動的這場抗爭,目的在要求當局解除對紅衫軍電視頻道的審查。這是泰國進入緊急狀態3天以來首次發生的重大衝突。
警方稍早發射催淚瓦斯和強力水柱驅散數千名示威群眾,但成效不彰。抗議群眾爬過數道有刺鐵絲網,強行撞開大門,不顧泰國政府發布的緊急狀態令。
這是自從3月中旬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以來,當局首次動用催淚瓦斯和強力水柱。
示威群眾沒有進入衛星公司的主要建築物內,這座大樓內設有一座轉播紅衫軍活動的人民頻道(PeopleChannel)的衛星上傳設備。昨天有關當局進入該中心沒收相關設備,導致該頻道播出中斷。當局表示,頻道內容有煽動暴亂之嫌。
經過警方與示威群眾領袖談判後,頻道已經恢復播出,因此群眾逐漸散去,但不清楚播出是否會持續下去。
泰國軍方發言人稍早表示,為因應反政府抗爭,軍方額外動員3萬3000名警察和士兵進駐首都曼谷市中心及郊區,加強安全戒備。
抗議人士7日短暫地闖進國會院區之後,泰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不過紅衫軍誓言持續推動訴求,要求政府立刻舉行大選。
數萬名反政府抗議民眾今天在曼谷發動大規模遊行,以反抗泰國政府實施緊急命令,禁止抗議活動進行。相關抗議活動已進行近1個月。
泰國政府7日宣布在曼谷與周圍5省實施緊急法令,為因應紅衫軍今天前往電視台抗爭,泰國政府稍早更宣布因應7步驟,不排除以武力鎮壓。
紅衫軍的人民頻道電視台(PTV)透過泰空(Thaicom)衛星公司的訊號轉播,泰國政府昨天根據緊急狀態切斷轉播訊號,引起紅衫軍不滿,昨天已有支持者前往抗議,想要進去恢復訊號。
紅衫軍領袖昨天宣布將在曼谷10地點遊行,但今天把焦點放在泰空衛星公司。針對示威活動改變目標,政府緊急狀態公共行政中心宣布因應七步驟,以對應紅衫軍的示威行動。
官員表示,共有14人受傷,但確實情況不明。一些軍人稍後撤離,並且和示威民眾握手。
 
泰國終於嘗到了政治苦果2010-04-10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持續示威超過四星期的泰國反政府紅衫軍,九日無視政府已經頒布的《緊急事態法》,當天下午衝擊重兵把守的「泰國電視衛星轉播站」,迫使當局重新開播前一天已經下令停播的親紅衫軍人民電視台(PTV)。
     紅衫軍的這一最新行動,使得阿批實政府威望盡失,非但他所宣布的《緊急事態法》形同虛設,甚至於他的政治地位也開始顯得岌岌可危。
     這次所發生的紅衫軍示威,除了場地不同之外,所有的過程,包括佔領首都重要地區,頒布《緊急事態法》卻無法執行,實際上跟兩年前黃衫軍的示威如出一轍。泰國,已經開始嘗到政治亂整的苦果。
     紅衫軍係於三日上午突然移師,從原來五馬路繁華橋的主示威場轉進曼谷市中心最熱鬧、大型購物中心集中的拉查帕頌十字路口,迫使四周道路封鎖,包括東南亞第二大的「中央世界購物中心」以及高級購物中心「暹羅典範」、「暹羅廣場」都宣布關門暫停營業,連聞名亞洲的四面佛也不得不關起大門,整個曼谷商業精華區完全陷於癱瘓。
     這個被《民族報》稱為「神風特攻隊(Kamikaz)」的行動,事前極為保密,顯然讓阿批實政府措手不及,使他處於一個極為尷尬、進退維谷的境地。
     看起來,紅衫軍是吃了秤鉈鐵了心,決心要留在拉查帕頌十字路口,與政府周旋。
     阿批實政府如果任由紅衫軍佔據這麼一個重要的地點,對於其威信無疑將會有沈重甚至致命的打擊。但是,如果選擇強行驅散,面對著人數如此眾多,至今為止一直努力保持和平示威的群眾,除了在技術上是否能保證無事故執行之外,他還面臨了所謂「雙重標準」的困境。
     眾所週知,阿批實之所以能上台執政,跟黃衫軍當年先後佔據總理府以及素旺納普國際機場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他上台之後,對於黃衫軍領導人因為這兩件事所涉及的法律指控一直拖拖拉拉,甚至於黃衫軍要角之一的卡昔還出任外交部長,黃衫軍領袖之一、華裔媒體聞人林明達涉及的「冒犯王室罪」也一直推三阻四,反而同一案件的紅衫軍成員倒早已判刑送入大牢。
     過去,紅衫軍一直給人欠缺組織、策略的印象,不過最近的表現卻頗讓人刮目相看,所提出的「解散國會,重新大選」要求,雖然並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但是以泰國當前的情況來說,卻合情合理。
     連阿批實本人都承認泰國現在分裂,那麼,紅衫軍要求讓人民來決定誰執政,怎麼說也都不過分。何況,阿批實確實不是靠選票上台。
     紅衫軍提出的「階級戰爭」及「雙重標準」口號,也的確反映出泰國現況。這也可以從紅衫軍和黃衫軍組成分子的不同略微看出。
     黃衫軍當年的組成分子將近百分之八十是婦女,紅衫軍則正好相反,而且看得出來很多都是憨厚的鄉下人,顯示出黃衫軍其實更像「傭兵」。但是當年對黃衫軍噤聲不語的主流媒體卻圖文並茂報導紅衫軍發「走路工」。怎麼會不讓紅衫軍火冒三丈,更敵愾同仇?
     同樣的,泰國政府關閉紅衫軍的電視台,卻任由黃衫軍領袖林明達所主導的電視台攻訐紅衫軍,這種「雙重標準」,就是讓紅衫軍氣勢日盛的主要原因。
     總之,泰國自從二○○六年九月政變以來的「亂整」,現在看起來已經開始嘗苦果了。
 
泰國紅衫軍示威已造成19死 八百多傷 2010-04-11 中廣新聞/姚愛真
 
    泰國紅衫軍示威昨天與軍警爆發流血衝突,群眾企圖衝進一座軍營,軍警用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驅散,示威者對著軍人丟擲物品,安全部隊用盾牌抵擋,混亂中有人開槍。
    死傷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已知有五名軍人和十四個平民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路透社的日籍攝影記者。另外還有800多人受傷。
    泰國總理艾比希說,他下令軍人只能對空鳴槍;殺人的子彈究竟從何而來,當局已經展開調查。
    泰國軍隊在鎮壓紅衫軍的行動中使用的多是橡皮子彈,示威群眾裡面除了有人帶槍之外,還有手榴彈和汽油彈。
    衝突過後,軍隊已經撤出曼谷街道,今天早上市區恢復平靜,紅衫軍依然留在現場,他們展示兩具罹難者屍體,控訴軍方殘暴。
持續了幾個星期的紅衫軍示威,終於被不幸言中的演變成流血場面。昨天的死亡衝突之後,雙方暫時偃兵息鼓,不過這樣的平靜能夠維持多久,沒有人敢說。
 
泰陸軍總司令 支持解散國會2010-04-13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泰國「紅衫軍」十二日上午在首都曼谷市區抬棺遊行,抗議政府對示威群眾開槍。「紅衫軍」領導人之一乍都蓬重申要求總理阿批實立即解散國會的立場,並表示不會再與政府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地位舉足輕重的陸軍總司令阿努蓬今天突然表態,宣稱政治問題應該政治解決,解散國會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紅衫軍車隊今天載著十四具棺材在曼谷市區遊行,其中兩具棺材裝有罹難者遺體,其餘都是空棺。紅衫軍聲稱此舉是要讓曼谷市民了解事實真相。
     泰選委會 要求執政黨解散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陸軍總司令阿努蓬今天表明他不願意用武力來結束對峙,他認為「應該用政治的方法來解決,解散國會是可以解決僵局,但什麼時候解散,就要看談判的結果」。
     阿努蓬這項說法若屬實,就標誌著阿批實政府內部已經出現分歧意見,而且這個說法顯然是呼應「紅衫軍」解散國會、舉行大選的訴求。
     另外,泰國國家選舉委員會今突然就阿批實所屬「民主黨」涉嫌接受兩億五千八百萬政治獻金案做出解散該黨的裁決。這項判決此刻出現,時機甚為敏感。
     紅衫軍抬棺抗議 拒再協商
     《曼谷郵報》今天引述未具名消息來源的話說,為化解當前的政治危機,阿批實可能在本周泰國新年「潑水節」結束後,宣布於六個月內解散國會,這比過去他所堅持的九個月縮短了三個月。然而泰國政府發言人否認有這一計畫,紅衫軍領袖乍都蓬也斷然拒絕,他說:「我們不會和殺人兇手談判。」乍都蓬指的是十日晚間,泰國軍警以武力驅逐紅衫軍,造成廿一人死亡,八百七十四人受傷。
     阿批實本人宣稱,安全部隊都是對空鳴槍,沒有直接射擊群眾,是「恐怖分子」混在示威人群裡故意製造騷亂。不過,已有國際媒體播出安全部隊確實持槍平射的畫面,許多紅衫軍也聲稱握有軍隊射擊示威者的照片證據。
     泰國政府在衝突過後,釋出願與紅衫軍接觸的訊息,但紅衫軍已關閉協商大門,揚言繼續抗爭,直到阿批實下台,國會提前改選為止。曼谷情勢目前仍極度緊繃,政府與紅衫軍若無法達成妥協,很可能爆發進一步暴力衝突。
 
執政黨被令解散 紅衫軍大勝,泰僵局有解【聯合報編譯王麗娟2010.04.13
 
泰國選委會十二日裁定執政的民主黨濫用選舉政治獻金罪名成立,總理艾比希領導的執政黨必須解散。此一戲劇性轉折堪稱是反政府「紅衫軍」的勝利,一個月來曼谷街頭的對立僵局有望化解。
選委會的裁決仍須獲得憲法法庭背書方能生效,且開庭審理時間未定,但形勢已明顯倒向紅衫軍。稍早舉足輕重的軍方將領已發言支持紅衫軍解散國會的要求,以免政局繼續動盪。陸軍總司令阿努蓬說:「如果問題無法政治解決,解散國會似是合理的一步。」
選委會是根據紅衫軍提出的告訴作成裁決。紅衫軍指控,民主黨從私人水泥公司TPI Polene收受逾八百萬美元獻金,未依法申報。選委會原訂廿日公布裁決,突然提前一周宣布。
憲法法庭如果支持選委會裁決,民主黨將解散,艾比希須辭去總理職務,他與民主黨高官將被禁止從政五年,泰國將提前國會選舉。
紅衫軍三月十二日展開新一波示威,要求立即解散國會、艾比希下台、提前選舉。艾比希至今仍悍拒下台,十日紅衫軍與安全部隊爆發近廿年來最血腥政治衝突後,艾比希改口表示可在年底前解散國會。選委會採取行動後,眼前艾比希面臨空前壓力。未證實的報導指出,艾比希聯合政府的夥伴敦促他半年內即將國會解散。
每逢政治動盪,泰國軍方定會介入,左右局勢發展。之前艾比希大抵有軍方為靠山,最近一個月紅衫軍示威不斷,艾比希卻無能為力,能力受到質疑。
擴音器宣布選委會的裁決時,支持遭罷黜前總理塔信的紅衫軍陣營歡聲雷動。紅衫軍領袖維拉說:「我們的民主英雄並未白白犧牲。」
 
泰國的黑暗時刻2010-04-13 中國時報
 
     繼吉爾吉斯事件後,又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是泰國情況的急驟演變,包括本欄在內又一次錯估了情勢變化。但有一點應可肯定的是,泰國情勢的驟變不無受到吉爾吉斯事件的鼓勵所致。
     吉爾吉斯的反對派之所以能在那樣的時間就使大權在握的吉政權瓦解,部分靠的是不妥協肯犧牲的決心,吉國反對派不妥協而能擊敗巴基耶夫,紅衫軍為什麼要妥協,與其因妥協而失敗,不如繼續抗爭,即使失敗也光榮。
     從現在的情勢看,泰國總理阿披實,其實也沒有妥協的誠意,之所以表現出要妥協的動向應是緩兵之計。一方面與紅衫軍談判,並承諾年底之前修憲解散國會,但另一方面卻以局勢嚴重而下達緊急狀態令,表面上看是要軍方恢復秩序,不能說不對,但實際是把軍隊逼著與紅衫軍作正面的零距離接觸,這種接觸,會產生使軍隊不得「平亂」的效用,若發生意外,一切後果歸咎於軍隊及紅衫軍。泰國軍方本來是要嚴守中立的,最後卻成為阿披實政府的鬥爭工具。
     軍隊不是看不出這種陰謀,須知高級將領與政客勾結是一回事,部隊的想法又是一回事,電視畫面顯示,當軍隊要驅散聚集衛星地面站的紅衫軍時,一些軍人微笑著接過紅衫軍遞給他們的茶水,其中一人且與示威者握手致意。此舉當然使阿披實不高興,但這證明下級軍官們並不願意鎮壓與他們來自同一階層的示威者。
     軍隊被形容為西瓜(皮是綠的心是紅的),而警察呢?十日下午數千名示威者在曼谷中心遭遇到鎮暴警察,雙方都坐下來,面對面看看,不久,警察起身,列隊撤退,將這條街交給紅衫軍,撤離過程中,許多警察與示威者握手,甚至相互擁抱在一起。阿披實對軍隊的不肯盡職說道:「軍隊沒有恢復法紀,反而讓違法者為所欲為」。但說過之後又發生鎮暴警察「不盡職」之事。
     這樣看起來,紅衫軍既得到吉爾吉斯啟示,又得到軍警的同情,他們妥協的可能已很小,而阿披實是否讓局勢更動盪下去?目前已死了二十一人、八百七十四人受傷。泰國《民族報》說這是「我國最黑暗時刻」。但要注意的是,泰國王室卻在這黑暗時刻仍保沈默。事實是如果泰王出來講話,局勢可能緩和。除非他願見流血或另一次軍事政變。
 
誰開第一槍? 助紅衫軍扳倒泰總理【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2010.04.13
 
與泰國政府對峙一個月的紅衫軍反敗為勝,最大關鍵應是10日發生的血腥政治衝突。大量流血不僅凸顯政府無能,且導致軍方與選委會開始表態,紅衫軍也從最初的不被看好,轉變成可能扳倒政府的勝利群眾。
此刻總理艾比希可說四面楚歌。不僅需應付血腥衝突是誰開槍的疑雲,且因鎮暴失敗,原本是艾比希強力靠山的軍方也開始對他產生動搖,支持示威者的解散國會要求。選委會突然提前一周宣布裁定,同意紅衫軍的控告,判定民主黨濫用選舉獻金,成為紅衫軍壓垮艾比希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政府驅離紅衫軍演變成一場混戰,且讓政府捲入是誰開槍的疑雲。泰國政府代理發言人潘尼譚12日指出,初步調查發現鎮暴部隊與紅衫軍衝突當中,出現一組佩帶機關槍的人士混雜在紅衫軍當中。目前並不清楚這些人屬於何陣營,不過鎮壓出現嚴重死傷,連日本記者也喪命,不論是否有人趁機作亂擴大事端,各界還是認為執政當局要負最大責任。
工商業界是艾比希另一個壓力來源。位於曼谷鬧區的拉差帕頌路口的商家,因紅衫軍占領示威損失慘重。
政府宣布緊急狀態命令,兩次大型衝突,國際升高對泰國的旅遊警示,均重創經濟與觀光業。泰國工業院估計,10日的事件將導致泰國今年國民生產毛額損失1%,觀光業損失高達35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342億元)。
血腥衝突發生後,泰國股市12日大跌近5%,過去幾天把今年股價上漲吐回一半有餘。
紅衫軍3月12日開始號召群眾重新走上街頭抗爭,要求政府下台,但是3月14日登場,號稱「百萬大軍」的紅衫軍卻只來了約10萬,最後甚至剩下不到一萬人搖旗吶喊,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印象。當時媒體認為,今年的紅衫軍不成氣候,外資還搶進泰國股市。沒想到艾比希政府拖了一個月還無法解決問題,在10日血腥衝突後,軍方、金融市場都棄他而去,選委會突然宣布解散執政黨,雖然戲劇化,卻不令人意外。
 
貧富差距大 政爭永無休【聯合報/田思怡 2010.04.13
 
泰國總理艾比希對「紅衫軍」使出軟硬手段都失敗後,連軍方都表態不再支持他,應很快就會下台。但即便艾比希下台,泰國的政治危機不會解除,因為這次危機的起因是占多數的窮人開始騷動,挑戰長期掌權的權貴階層。泰國的貧富和城鄉差距太大,代表鄉下窮人的「紅衫軍」和代表權貴和都會中產階層的「黃衫軍」互不相讓,永無寧日。
因此,即使憲法法庭裁定執政黨解散,重新舉行選舉,由占多數的窮人選出新政府,「黃衫軍」還是會反撲。
泰國的政治結構正在改變。過去由權貴結合軍方勢力掌權,80年來軍方發動18次政變奪取政權,但廣大的窮人開始意識到他們選票的力量,在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下,窮人永遠是贏家,因此他們要求舉行選舉。
紅衫軍說,這是一場階級鬥爭,他們認為,國家由特權階層掌控,而艾比希就是特權階級的化身。
而紅衫軍支持的前總理塔信雖是富商,卻是這種結構改變的催化劑,他在6年執政期間大力討好窮人,提供便宜的醫療、貸款和其他優惠措施。
泰國的貧富差距比中國和印度都嚴重,泰國最富有的前20%人口,所得占全國所得的55%,最貧窮的20%人口,所得僅占4%。
窮人靠選舉爭取權利。他們選出的總理塔信遭到黃衫軍反對,於2006年9月被軍事政變推翻,2007年國會選舉,艾比希的民主黨在人口占四成的北部和東北部的176席只拿下6席,那次選舉還是輸給親塔信聯盟。但在親塔信政府成立後,黃衫軍於2008年又包圍總理府三個月,並占據曼谷機場,當時法院也以選舉欺詐為由,解散親塔信的執政黨。國會隨後推舉艾比希成為總理,沒有經過選舉。反觀塔信和他的盟友共贏得四次選舉。
 
紅黃對抗 泰皇最大輸家【聯合報╱顧長永/中山大學亞太所教授2010.04.13 
 
泰國紅衫軍事件引起國際注目,不僅使泰國政治陷入空前危機,甚至有再度爆發軍事政變的危機。泰國中央選委會十二日以非法收受政治獻金的理由,要求解散執政黨,是否能解決這次紛爭,仍不確定。
首先,紅衫軍有計畫的抗議示威,是泰國前總理塔信政治勢力的復甦。合法獲取政權的塔信,卻被二○○六年非法的政變推翻,一直心有不甘,塔信及其支持者相當不服。紅衫軍認為現在的艾比希總理不具正當性,執政的民主黨政府,使用政治手段解散塔信的政黨,剝奪重要人物參政的權利;因此,紅衫軍強烈要求艾比希總理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現在固然有中選會要求解散執政黨,但仍須憲法法庭背書,結局尚難逆料。
其次,艾比希總理的民主黨政府,是塔信的死對頭;民主黨原本是最有歷史的政黨,可是在塔信總理任內(二○○一—○六),以金權擴張他的泰愛泰黨。民主黨不認同塔信民粹式領導風格,積極杯葛塔信政治勢力。如今紅衫軍抗爭,艾比希有不可退讓的堅持,以防堵塔信勢力復活。
第三,泰國軍方始終是介入政治的力量,泰國自一九三二年實施君主立憲以來,軍事政變幾乎已成為泰國的代名詞,軍方視獲得政權為囊中物,只要想介入,隨時可以發動政變。這次紅衫軍事件,軍方似乎又在觀望;倘若艾比希政府處理不當,軍方隨時可以發動政變。軍方所顧慮的是社會觀感,因為泰國自一九九七年頒布新憲法後,已逐漸走向民主改革,軍方若貿然政變,不會得到人民支持;可是,若文人政府無力控制政局,軍方就有機可趁。
最後,最重要的關鍵人物,就是泰國國王拉瑪九世皇;他在位超過六十年,擁有相當高的政治聲譽,可是他曾介入推翻塔信的政變,使其聲望日漸下挫。最近半年,泰王都未公開露面,顯示身體狀況堪慮!這可能也是紅衫軍堅持抗爭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就是要故意刺激泰王,讓他心情惡劣而使身體更加惡化。紅衫軍也有可能迫使虛弱的九世皇,因無法公開露面,而強化其抗爭的正當性。
此外,健康極度不佳的泰王尚未認可王位的繼承,依規定,九世皇應該傳位給長子,但是其長子經常賭博、喝酒、玩女人,如今又染病上身,民間聲望非常差,九世皇似不願傳位給這個不成材的兒子。泰王雖然有一個頗有好名聲的女兒(詩琳通公主),可是泰國至今未出現女國王,而且軍方是否支持,也是未定數。
拉瑪九世皇一生享有崇高的政治聲望,卻在病入膏肓的晚年,先是介入軍方政變推翻塔信政府,又經歷紅衫軍與黃衫軍的持續對抗,如今面臨幾乎失控的政治局勢、軍方的蠢蠢欲動及難產的王位繼承。拉瑪九世皇其實是最大的輸家!
 
圍捕紅衫軍領袖 泰警反被逮2010-04-17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泰國警方十六日上午包圍曼谷市一座旅館,準備逮捕三位住在裡面的「紅衫軍」領袖,結果不但一無所獲,反而連行動指揮官、曼谷大都會警察副總監魯旺薩瓦少將都被「紅衫軍」短暫扣留,另外兩位警官布恩雅提上校、阿魯希利中校則被扣留一整個上午,直到中午才在大都會警察第一區司令山帕拉派中將親自斡旋下獲釋。
     「紅衫軍」悍將、前喜劇演員阿瑞薩孟更在警方及突擊隊逐房搜索時,戲劇性地由旅館三樓用電纜繫身降下地面逃出。
     這項行動係於早上七時開始,由魯旺薩瓦少將率領一個連隊的警察、三個連隊的警方特攻突擊隊包圍曼谷市內的SC公園旅館。當時,副總理素貼還信心滿滿地在電視上宣布已經包圍旅館,甚至有新聞稱三位「紅衫軍」領袖已經被捕,沒想到抓人不成反被逮,讓泰國政府灰頭土臉。
泰國‧阿比希無意鎮壓示威‧紅衫軍24領袖5月自首2010-04-18
路透社日籍記者村本博之的追悼會週六(4月17日)在東京舉行。村本博之上週六在紅衫軍與軍警流血衝突中血染曼谷街頭。(圖:法新社)
(泰國‧曼谷)泰國反政府紅衫軍週六(4月17日)作出出人意表的宣佈,聲稱全體領袖將會在5月15日向警方自首。不過他們強調,不會停止目前在曼谷進行的示威。
紅衫軍示威者繼續盤踞曼谷市中心的商業區,拒絕散去,並加緊在旅遊購物區內設置醫療補給站、臨時廁所及食物攤檔,顯然要為長期抗爭作準備。
泰國政府週6強調,儘管清場行動已交派軍隊負責,但政府暫無意採取武力鎮壓,也不會對紅衫軍使用暴力。
首相阿比希週五(4月16日)晚委任陸首長阿努蓬,取代在當天圍捕紅衫軍領袖失敗的副首相素貼,負責實施國內安全法,對付紅衫軍中的恐怖份子。
法院早前應政府要求,下令通緝24名紅衫軍領袖,指他們帶領紅衫軍圍堵曼谷市中心、衝擊國會及衛星公司。軍警週五突然包圍一間酒店,拘捕酒店內的紅衫軍領袖,但一眾紅衫軍領袖卻成功逃脫,令到阿比希政府顏面盡失。
紅衫軍領袖納塔烏週六表明,到了5月15日,全數24名紅衫軍領袖將會集體向警方自首,屆時並會要求保釋。
他指出:“由現在開始,我們24人會繼續在這裡集會,以顯示我們絕不會逃走。”他沒有解釋定出這個自首日期的原因。
另一方面,阿努蓬將於週一與軍方高層開會,商討對付紅衫軍的策略。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7325?tid=2
 
榴彈攻擊 曼谷5連爆1死75傷【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10.04.23
 
泰國反政府示威群眾「紅衫軍」紮營的曼谷商業區22日晚間發生5次連環爆炸,造成至少1人 喪生,75人受傷,包括3名外國人,多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捷運車站,車站中的旅客驚慌逃出車站。
警方深夜已在羅賓森百貨公司逮捕5名嫌犯,其中一人曾是泰國軍官。爆炸原因尚未確定。過去幾天,紅衫軍、泰國軍隊和支持政府的反紅衫軍示威者在此地區對峙。軍方發言人稍早對在此區紮營長達6周的紅衫軍發出警告說,該是他們離開的時候了。
泰軍還威脅說,不排除使用實彈驅離紅衫軍,讓過去幾天曼谷情勢升高,當地許多五星級飯店都暫時歇業。
警方一名發言人說,這幾次爆炸可能是榴彈攻擊。
警方初步掌握的線報說,一台M79榴彈發射器發射5枚榴彈,其中三枚落在一個高架捷運車站,當地聚集不少支持政府者,和紅衫軍對峙。
目擊者說,另外一次爆炸發生在街上,也就是紅衫軍用竹矛和輪胎鞏固的陣地,這個陣線後面是他們的營地,綿延兩公里,似乎沒有解散的打算。還有一次爆炸發生在泰國最大農產行銷業者卜蜂集團總公司外面,另外一次爆炸的地點是五星級杜喜塔尼飯店附近。
爆炸發生時,數百名支持政府的民眾也在此地區集結,要求「紅衫軍」解散,他們不時扔石頭向紅衫軍挑釁,暴力衝突一觸即發,情勢非常混亂。
之前當地的爆炸多半是爆竹。22日的爆炸造成多人受傷後,街上的民眾趕緊照顧傷患,送他們就醫。
這次衝突事件發生後,紅衫軍表示,希望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前往曼谷,因為泰軍可能對他們展開武力鎮壓。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紅衫軍和政府軍陷入僵局,只能等著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些爆炸可能引發雙方極力避免的下一波衝突。
相互示好 泰軍、紅潮暫達停火協議【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10.04.24
軍方重申政治問題須以政治手段解決的立場,紅衫軍則要求總理艾比希在一個月內解散國會,三個月內舉行改選。
泰國軍方龍頭、陸軍司令阿努蓬在高階將領會議中表示,動武無助於解決泰國的政治危機。他說:「動武不但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還會產生許多後遺症。在廣大人民之間創造共識與理解才是上策。軍方當前的要務是照顧人民,不容泰國人相互攻擊。」
5枚研判以數百名親政府黃杉軍為目標的榴彈,22日晚間在曼谷金融區引爆,致一死數十傷,傷者中有外國人。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泰國首都曼谷衝突局勢升高,外交部昨天晚間再度將曼谷的旅遊警示提升到最高等級的紅色警示,呼籲民眾切勿前往。
 
泰國政治鬥爭背後的算計 2010-04-24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泰國紅衫軍示威導致四月十日所謂「黑色星期六」事件,造成二十五人死亡,八百六十八人受傷。四月二十二日晚上,又發生支持政府的「雜衫軍」遭榴彈攻擊,一人死亡,七十餘人受傷。
     紅衫軍的示威始自三月十二日,起初沒人認為他們能夠堅持超過一星期,沒想到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天,還不知何時或如何才能收場。
     這段時間裡,表面上所看到的已經讓人眼花撩亂了,可是幕後及台下的政治算計,很可能更加地驚心動魄。
     譬如說,十日當天發生的驅離事件決策過程如何?至今完全不明朗。有趣的是,理論上應執行任務的陸軍總司令阿努蓬卻在次日公開表示,他認為政治問題應要用政治方法解決,而解散國會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阿努蓬的這個提法,等於公開向不肯依紅衫軍要求解散國會的總理阿批實喊話。這是很不尋常的舉動。
     這就引發另個有趣問題,當天的驅散行動究竟是誰下的令?
     因為,阿努蓬的態度一貫很明確,就是不以武力驅散集會,主要的原因是他即將於九月退休,而且當年黃衫軍大鬧,他也沒執行《緊急事態法》,所以完全有理由很「自私地」不淌這趟渾水,為自己軍旅身涯留個「乾淨」的紀錄。
     那麼,最有可能下令執行的就是擺明接班的副總司令普拉育。這個判斷也合於邏輯,因為一旦紅衫軍成功,就意味著極可能改朝換代,如此一來,如「煮熟鴨子」的總司令位子就可能不翼而飛,所以他一向對紅衫軍態度強硬。軍方是否已經分裂了。
     現在,泰國總理阿批實公開宣布阿努蓬總管紅衫軍事件,等於是抓著他的手,要他去執行《緊急事態法》。可是幾天已經過去,阿努蓬還是沒採取行動,而且看起來,好像也不準備採取行動。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就是泰國選舉委員會日前突然「良心發現」,判定拖拖拉拉已久、阿批實所屬的民主黨二○○五年接受泰銖兩億五千八百萬政治現金案違法,將建議憲法法院解散民主黨。
     事實上,這個案件即使提上憲法法庭,還會拖一段不短時間,更別說到時憲法法庭怎麼判了。
     換句話說,選舉委員會很有可能是在高人指點下,玩一石兩鳥的把戲,先擺出要對民主黨開刀的態度,讓紅衫軍這邊享受虛幻的勝利,也許就順勢瓦解紅衫軍一部分力量或至少使得紅衫軍鬆懈下來。
     如果前述的目的無法達到,那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解散民主黨,犧牲本來就被當作棋子的阿批實,另起爐灶。只不過紅衫軍從二○○八年成軍,一路以來吃過不少悶虧,深切體會到敵營幕後樞密院大臣普勒姆的老謀深算。這次,恐怕不會輕易上當。
     泰國自二○○六年來的政治紛亂,都把民主、自由高唱入雲,其實只要稍加剖析,就可以簡化為幾個政治人物的鬥爭。這幾個人,有的已經明朗,譬如說遭推翻、現在已經「豁出去」的前總理戴克辛。有的被指名歷歷,自己卻從不承認,譬如說普勒姆。有的至今尚未現身。
     這幾個人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成千上萬群眾在街頭流汗、流淚、嘶喊乃至於灑熱血來造成形勢,只是這些單純、善良的群眾,不知道自己只是被人套在手上的布偶。
 
總理拒與紅衫軍妥協 泰國再陷風雨前寧靜【中央社 2010.04.25
 
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今天拒絕妥協紅衫軍30天解散國會的要求,紅衫軍領袖告訴支持者48小時內當局會鎮壓,讓泰國再度陷入風雨前的寧靜。
紅衫軍原本要求艾比希政府立即解散國會,歷經410與422的衝突後,他們態度軟化願意改成30天,但艾比希今天指出,紅衫軍使用暴力與恫嚇,他無法接受;解散國會必須為國家利益在適當時間進行,而不只是為紅衫軍。
艾比希並表示,他明天將與陸軍總長阿努彭(Anupong Paojinda)上每週固定的總理電視談話節目,屆時每件事情會更清楚。
軍隊進駐的是隆路(Silom)今天冷冷清清,在22日的榴彈攻擊後,擁政府雜衫軍改到其他地點集會,這裡的天鐵與地鐵站關閉,而商家也有7成暫時歇業,觀光相關服務業生意慘澹,路上有不少軍警維安。
與是隆路隔著拉瑪四路(RamaIV)的紅衫軍,竹棍、輪胎、網子築成的牆越來越高也越密實,雖然他們接受警方要求,讓卡車與帳棚距離這道牆100公尺遠,但示威人數仍不少。
紅衫軍領袖納塔兀(Natthawut Saikua)指出,他得知艾比希在48小時內下令鎮壓抗議人士;紅衫軍會脫掉他們忠誠的紅色象徵,有助於和政府對抗。他們也要加入示威行列的人士不要穿紅色衣服,避免被軍警阻擋。
雖然納塔兀說紅衫軍還是遵照非暴力的示威策略,但部分紅衫軍人士威脅要以游擊戰對付政府,紅衫軍也打算號召支持者在各省進行必要活動,因應當局的鎮壓。
泰國解決緊急局勢中心發言人山沈(SansernKaewkamnerd)稍早表示,適當時間會對混在紅衫軍的「恐怖份子」進行鎮壓。
擁護政府的人民民主聯盟(PAD)黃衫軍18日揚言,若政府7天內不解決紅衫軍集會問題,將出動保護國家,25日以後,若紅衫軍仍繼續示威,黃衫軍可能出來集會,雙方可能引發衝突。
今天是週末,由於鎮壓傳聞紛紛,曼谷金融區顯得相當安靜,在幾波衝突之後,泰國又陷入風雨前的寧靜。
 
泰國民粹主義政治已上軌道2010-04-28 中國時報
 
     泰國局勢誠可用「天下大亂」來形容,人們希望泰王蒲美蓬出面一言九鼎解決亂局。蒲美蓬昨天露面了,是在嘉勉新就職的御用法官,對當前政局毫不關切。
     泰國已陷入自私的輪迴,軍隊自私、政治自私、司法官自私、政黨自私、黃衫軍自私、紅衫軍自私,如今連泰王也自私,這就是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是民主國家解決問題的通常手段,為了加強執政力量,執政者主動解散國會,謀求人民的新信任。但泰國聯合政府不肯,唯恐重選後失去繼續執政的機會,於是寧可焦頭爛額也要守住這個國會。沒有任何理由,自私而已。
     泰王呢?戴克辛已不諱言王室制度不合理,甚至目前聯合政府的外交部長在美國的發言也說這值得檢討,那麼紅衫軍要勝利就等於王室前途不妙,於是不管。自私而已。
     軍方呢?高級將領向來是既得利益者,有王室支持、有政客合作便搞個政變,沒有這些因素就袖手旁觀。自私。
     有人認為,泰國選舉委員會已把執政黨「民主黨」在選舉中違法證據提交憲法法院,憲法法院從前曾以同樣情形解散「泰愛泰黨」及「人民力量黨」,如今一定會解散民主黨,否則便是司法不公,會惹起更多風潮。一旦民主黨被解散,阿披實總理的政府便垮,國會下議院自然會改選,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但須知,這能解決眼前問題,卻解決不了泰國的根本問題。試想改選下院後,如果紅衫軍支持的黨派獲勝而組閣,那就輪到黃衫軍出來作亂,反之則紅衫軍不肯罷休。民粹主義政治真已上了軌道,國家還有寧日嗎?
 
泰國亂鬥再起 鐵球對實彈1死【聯合報╱編譯張佑生 2010.04.29
 
泰國軍警28日向違抗緊急狀態令的反政府紅衫軍發射實彈與橡膠子彈,雙方爆發三回合的大亂鬥,造成1死18傷,14人被逮捕。總理艾比希首度鬆口表示,如果他自認是阻礙泰國穩定的絆腳石時,願意辭職下台。
占據曼谷市中心商業區的紅衫軍無視政府禁令,其中約2000名成員分乘150輛貨卡和機車浩浩蕩蕩出發,敲鑼打鼓,準備前往曼谷北方50公里處的市集,不顧軍警再三警告,擺明和公權力作對。
安全部隊首先以警棍和盾牌試圖阻擋紅衫軍前進,紅衫軍則以彈弓發射石塊和鐵球,並向軍警發射煙火。安全部隊先以橡膠子彈還擊,接著發射實彈,起初對空鳴槍,後來則從紅衫軍頭頂掠過。官民選在交通繁忙的幹道開戰,許多旁觀者紛紛尋找汽車和公車當作掩護。
歷經三回合的混戰,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降臨後總算落幕。黃昏時分,大部分安全部隊已撤離,紅衫軍也回到位於曼谷市中心占地3平方公里的大本營。
國營醫療中心表示至少有18人受傷,1名士兵殉職。目擊者表示士兵的鋼盔被子彈貫穿,顯然是被自己人誤殺。警方在一處檢查哨攔檢一輛車,查扣63枚M-79榴彈。駕駛趁亂逃離,警方在車上發現某地區警長的文件。
28日的大亂鬥並未對泰國政壇僵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持續7周的紅衫軍抗爭已造成27死900多人受傷,癱瘓了曼谷街頭和東南亞第2大經濟體。
泰國憲法法院28日表示已受理選舉委員會建議,將裁定是否以執政黨濫用選舉經費罪名勒令解散。但法院拒絕說明何時裁定。
泰國報紙揣測,假如紅衫軍與政府都不退讓,恐將爆發內戰。
 
紅衫軍不散 泰陷未宣戰的內戰【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2010.05.02
 
國際頂尖智庫「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警告,泰國政府與反政府「紅衫軍」的長期對峙,可能演變成「不宣而戰的內戰」(undeclared civil war),泰國應考慮由他國居中斡旋,避免局面失控。
主管國家安全事務的副總理蘇猜隨即宣布,內閣將於今天(2日)在臨時辦公的軍營召開緊急會議。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ICG在4月30日發表報告說:「泰國的政治體系已瓦解,似乎無法讓瀕臨擴大成全面衝突的情勢有所轉圜。」報告指出,泰國朝野的街頭對立正在惡化,泰國應考慮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國際社會中立人物求援,以免暴力擴大。ICG是一非營利、非政府獨立組織,成立於1995年,目的為防堵致命衝突。
美國國務院、歐盟表示已派員與泰國政府和紅衫軍會面,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也呼籲雙方終止暴力。不過,泰國外長警告外國勢力不得企圖干預泰國內政。
支持政府的示威者呼籲政府實施戒嚴並鎮壓紅衫軍。打死不退的紅衫軍1日說,他們不會就此返家,還說,外縣市的紅衫軍1日會再開始向曼谷集結,這次會待久一些。紅衫軍從3月中旬開始由各地前往曼谷集結示威,爆發多起警民衝突,迄今已經造成27死、1000多人受傷。
紅衫軍的暴力最近成為抨擊焦點。紅衫軍誤以為安全部隊躲在朱拉隆功醫院,準備對紅衫軍展開鎮壓,約100名成員29日衝進醫院興師問罪,導致設有1400張病床的醫院緊急疏散多數病患,一團混亂。
紅衫軍領袖1日痛罵院方,表示醫院一再強調醫院的亂象,是院方欲把紅衫軍醜化成壞人的陰謀。
※延伸閱讀》
‧解決政治危機 泰總理:牽扯王室不宜
‧泰國紅衫軍 否認傷害君主政體
‧泰國亂鬥再起 鐵球對實彈1死
‧泰皇開腔 對政府軟弱不滿?
‧泰前總理被襲 紅衫軍脫「衣」躲鎮壓
 
泰國只是進入另一輪迴2010-05-08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泰國總理阿批實嘴硬苦撐一個多月之後,終於在軍隊袖手旁觀不肯力挺驅散示威群眾的情況下,提出進行和解的五點「路線圖」,同時表示一旦達成和解,就將在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舉行大選。
     阿批實所提「和解路線圖」包括尊重王室、就社會不公進行改革、敦促媒體堅守公正、對此次示威期間衝突造成傷亡事件進行獨立調查,以及就憲政改革進行辯論等五點。他說,「我相信達成全國和解無須花太長時間,一旦達成後,政府準備在十一月十四日舉行大選」。      對於阿批實伸出的橄欖枝,佔據曼谷最精華商業中心拉查帕頌十字路口已超過一個月的「紅衫軍」表示願意接受。
     按照泰國憲法,政府應在大選前四十至六十天內解散國會,亦即比原先阿批實所同意的九個月又超前近乎半年,可以說已作出相當大的讓步。
     只不過曾吃虧上當許多次的「紅衫軍」此次變得相當謹慎,放話要等到阿批實親口說出解散國會的確切時間,否則就暫時還不解散。
     不管怎麼說,阿批實既已退讓,除非真的另有圖謀,相信應不會吝於再進一步承諾解散國會的日程。
     因此,泰國眼前的政治危機算是解除了。然而可悲的是,這只是解除了當前的危機,泰國的真正問題卻完全沒有碰觸到。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四年來的政治紛擾,將還會一再上演。
     簡單地說,泰國只不過是又進入一次輪迴。
     紅衫軍的華裔領袖杜炳榮(Dr. Weng)算是看得清這一點,因此他才說紅衫軍任務尚未完成,從現在開始要全力支持「為泰黨」贏得選舉,不但要贏,而且要壓倒性的贏,才能單獨執政,無須再組成聯合政府。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為泰黨」要贏得選舉,應該問題不大,但要想能有足夠席次單獨執政,恐怕要很努力。
     但即使是能夠單獨執政,也未必就能長治久安。當年遭政變推翻的戴克辛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是泰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能做完任期而且還能連任的例子。他帶領的「泰愛泰黨」當年也是壓倒性贏得選戰,成為泰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能夠單獨執政的政黨。然而,這些卻正是他最後被拉倒的原因。
     「泰愛泰黨」遭解散之後化身為「人民力量黨」,也贏得了選舉,結果「黃衫軍」上街示威,加上司法配合,硬是拉下兩任總理,讓阿批實得以上台。
     如果「人民力量黨」遭解散之後所化身成為的「為泰黨」真能如預期贏得選舉、組成政府,「黃衫軍」就不會作亂?
     實際上,阿批實讓步之後,「黃衫軍」已經發表措辭凌厲聲明,指責阿批實與「恐怖分子」私下交易,因此要求阿批實立即強力處理現在還未解散的「紅衫軍」,否則的話就應下台「讓更有能力的人」來做。
     過去四年來,不論什麼衫軍,他們只是顏色不同而已,作法、手段其實都一樣。易言之,如果泰國無法在制度上做徹底的改變,恐怕就永遠鑽不出這個政治的死胡同。
 
紅衫軍續示威 泰政府取消11月大選【中央社2010.05.12
 
泰國反政府紅衫軍繼續在鬧區示威,總理艾比希決定取消11月14日的大選,但是繼續執行國家和解進程5項藍圖。
紅衫軍雖然宣佈接受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提議的和解進程,但強烈要求副總理蘇德(SuthepThaugsuban)必須向偵剿局自首並被起訴,才願意結束集會,以致泰國當局決定不再與紅衫軍和談,這場反政府示威似乎又回到原點。
泰國總理秘書長柯柏沙(Korbsak Sabhavasu)今天指出,雖然紅衫軍接受和解計畫,但雙方無法找出共同的解決辦法,原因是紅衫軍的內部缺乏團結,一再提出額外的條件。
泰國解決緊急情勢中心稍早表示要斷水斷電、切斷食物供給與示威地點的交通服務,但晚間又傳出斷水斷電計畫可能延遲至明天,因為附近的醫院也可能受到影響,加上附近居民的反應,迫使泰國當局斷水電前還得解決細節問題。
由於紅衫軍領袖們的意見分歧,泰國當局又沒有立即的驅離行動,讓這項示威活動似乎又回到和談前的僵局,這場已經進行2個月的示威活動看來還會繼續下去。
 
泰總理下令鎮壓 紅衫軍領袖頭部中彈【聯合報2010.05.14
 
泰國總理艾比希昨天下令鎮壓反政府的紅衫軍,多輛裝甲車將紅衫軍大本營團團圍住,協助紅衫軍擬定抗爭戰略的陸軍備役少將卡迪亞遭狙擊頭部中彈,送醫急救。軍警針對紅衫軍的全面性掃蕩預計在午夜後登場,紅衫軍領袖正緊急會商策略。
我國外交部緊急調整曼谷的旅遊警示燈號,今天凌晨起由現行的「橙色」升高為「紅色」,呼籲國人不宜前往。
艾比希繼前天宣布撤回提前解散國會並進行改選的提議後,對盤據曼谷市中心商業區的紅衫軍態度轉硬。解決緊急局勢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擴大在中部和東北部地區十五個府實施緊急事態法,並從下午六時開始封鎖叻巴頌紅衫軍集會地點周圍道路,非相關的人車一律不得進入。
同時,大批裝甲車從陸軍第十一軍營駛出,在叻巴頌附近執行封鎖警戒任務。指揮中心將叻巴頌路口附近三點六平方公里內,高度二百公尺區域列禁航區。當局對封鎖區斷水斷電並切斷手機通訊,規勸店家提早打烊。
昨晚七時四十三分左右,紅衫軍激進派領袖卡迪亞少將接受美聯社訪問後登上叻巴頌路口演講台,表示軍方不敢鎮壓示威者。不久後,當地傳出十多聲槍響,廿分鐘後示威地區附近又傳出卅多聲槍響,還有爆炸聲。示威者發現卡迪亞身中兩槍,其中一槍命中頭部,立即送到華僑醫院急救。另外,還有廿多人受傷。
曼谷市副市長瑪麗妮醫師稱,卡迪亞處於昏迷狀態,必須依靠醫療器械輔助呼吸,暫時還無法確認是否已經死亡。瑪麗妮表示,曼谷市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已空出七百個病床和七十輛救護車待命,處理可能因衝突湧入的傷患。
 
卡迪亞不滿遭羞辱 氣到效忠紅衫軍【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10.05.14
 
泰國紅衫軍與政府之間因和解方案懸而未決以致衝突日益升高,在紅衫軍中效力、主張繼續抗爭的前陸軍少將卡迪亞13日頭部中彈,傷重入院。
紅衫軍至今仍與政府的軍警人員相持不下,然而就在這樣的緊張情勢當中,身穿迷彩服、主張與政府頑強對抗的卡迪亞過去一直在紅衫軍中獻策,形成紅衫軍與政府軍的將領相互敵對的態勢。
現年58歲的卡迪亞從來不否認效忠紅衫軍精神領袖、前總理塔信。
在軍中任職時他曾批評陸軍總司令,並在塔信流亡期間與塔信會面,最後被派到市場去帶領一個有氧操健身課程,讓他深感屈辱,導致他最後投身紅衫軍的行列。
卡迪亞回憶當初遭羞辱的過程時表示,「每個人都在笑我。你不會派一個像我這樣的戰士去做那樣的蠢事。」據傳卡迪亞曾在叢林戰中立下戰功,他的冒險事蹟也透過一本書而流傳。
今年一月,卡迪亞正式被軍方停職。
卡迪亞是紅衫軍中的主戰派,毫不諱言他一直鼓勵紅衫軍反對政府所提的和解方案。他說,總理艾比希是在誘使示威領袖減弱抗爭行動,這不過是緩兵之計。
加入紅衫軍後,卡迪亞被稱為「社登」(Seh Daeng,亦即「紅色司令」),負責紅衫軍內的維安。卡迪亞表示,「我一直掌控著安全狀況。我們想要確保周遭沒有武器,也沒有人來攻擊我們」。
每當卡迪亞在紅衫軍群眾中穿梭,就有人向他要簽名或照片,有些攤販還販售關於他冒險事蹟的暢銷書。
 
泰國政治風暴 回到對立原點【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 2010.05.14 
 
泰國政府取消13日開始對紅衫軍斷水斷電的計畫,但也收回以11月舉行大選換取紅衫軍解散的提議,立場同樣反覆莫測的紅衫軍則號召增援,和政府對峙到底。泰國18年來傷亡最重的政治暴力風波經過兩個月,又回到赤裸對立的原點。
紅衫軍3月12日動員的理由是認為目前的艾比希政府靠操控法院和軍方支持上台,因此不具正當性、不民主,艾比希上周提出「全國和解」計畫,願意在9月解散國會,11月大選,紅衫軍表示可以考慮。僵滯多時的對峙出現些許轉機。
但人多嘴雜的紅衫軍旋又另開條件,表示除非政府先法辦以暴力鎮壓抗議活動的副總理,否則他們不解散。艾比希於是宣布12日午夜一過,就要對紅衫軍斷食、斷水斷電。
但期限過了,一切如常。紅衫軍有恃無恐,因為他們占據的市中心外國大使館、購物中心、醫院、高級公寓林立。軍方表示,「我們必須評估,斷水斷電影響最大的是示威者,還是住在那一帶的民眾」。
一名紅衫軍領袖表示,「第一,我們自己有發電機,因此我們不依賴公共用電系統,第二,如果政府決定斷水,這會影響半個城市,因此我們根本不在乎政府的威脅」。
一切又回到原點:政府一再最後通牒,要武力驅散,紅衫軍放話歡迎鎮壓,要殊死戰。
3月12日以來,這場衝突已造成至少29人喪生、1400人受傷。
 
曼谷衝突升高 16人死亡2010-05-15 中廣新聞/夏明珠
 
    泰國紅衫軍領袖被槍擊之後,曼谷緊張情勢急速升高,前天和昨天兩天,就有十多人喪命,一百多人受傷,其中包括中國央視的泰籍攝影師和法國一家電視台的記者,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包圍紅衫軍營地的泰國部隊,除了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之外,還用了真槍實彈。
    BBC形容曼谷現在有如戰區,大批軍警昨天封鎖活動據點,附近居民倉皇疏散,多國已經關閉大使館,紅衫軍聚集的曼谷市中心被斷水斷電,軍方藉由封鎖,切斷紅衫軍的補給,用竹籬笆圍起來的紅衫軍營地裡,還有好幾千名示威者,裡面包括婦孺,泰國政府暫時沒有攻堅計畫。
    這波紅衫軍示威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以前總理戴克辛支持者居多的抗議群眾,堅持國會解散,重新選舉,艾比希政府在有條件讓步,沒有得到紅衫軍正面回應之後,態度也轉趨強硬,始作俑者戴克辛在海外隔岸觀火,說些不痛不癢的話,他指控泰國政府鎮壓紅衫軍的行動,侵犯人權,呼籲當局放棄武力,重啟談判。
相關新聞
曼谷衝突升高 16人死亡
泰國局勢緊張 美國促涉及各方克制
泰政局惡化 外商關廠避難
曼谷持續衝突傷亡再增 天鐵地鐵停駛
泰國局勢緊張 傳狙擊手攻擊 
留言和迴響
始作俑者戴克辛?寫新聞的也有先入為主的立場?在泰國支持戴克辛的為數不少呢!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548x132010051500574,00.html
 
美英關閉使館 東協擬介入【聯合報 2010.05.15
 
曼谷局勢持續緊張,美、英等國十三日均關閉了駐曼谷大使館,並表示對泰國政府與抗議群眾間的暴力衝突「非常關切」。各國也從十三日起將曼谷地區旅遊警示燈號由橙色提升到紅色甚至黑色。
東協輪任主席國越南向泰國總理艾比希表示,泰國政局穩定是區內鄰國的「共同利益」。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東協不干涉成員國內政的傳統正在放寬,不排除會進一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泰國局勢,「至少可望扮演調解角色」。
 
泰國紅衫軍宣布不再與政府妥協【中央社 2010.05.14
 
泰國鎮暴部隊封堵紅衫軍集會場地後,發生多起流血衝突。紅衫軍領袖今天宣布,他們不再與政府妥協,總理艾比希與副總理蘇德必須立刻辭職。
泰國軍隊今天擴大封堵紅衫軍的集會場地,曼谷市精華地段幾乎都在封鎖範圍,美國、英國大使館等都停止辦公,多數公司行號也提早下班。
鎮暴部隊將紅衫軍封堵在鬧區集會場地,但外圍仍有許多支持者不滿,與軍隊對峙,並投擲汽油彈、燃燒輪胎等洩憤,迫使軍方發射催淚瓦斯並對空鳴槍,被包圍的鑾比尼公園、桑倫夜市等,槍炮聲幾乎沒有停止過。
紅衫軍領袖晚間提出5項要求,要求政府立即停火、撤回部隊、取消緊急狀態、解散國會,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與蘇德(Suthep Thaugsuban)必須辭職,且不能主持看守政府。
紅衫軍激進派支持者卡蒂亞將軍(KhattiyaSawasdiphol)昨晚被槍擊,仍在危急狀態,外界推測,若他不幸身故,支持他的紅衫軍可能會有激進反應。
 
泰國暴亂 外資爭相撤離【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2010.05.15
 
泰國軍方鎮壓紅衫軍,雙方爆發流血衝突,至14日已至少造成八死101傷,其中紅衫軍領袖卡迪亞頭部中槍,性命垂危。眼見外資因政局惡化爭相撤離,財政部長柯恩警告,如果示威活動持續下去,今年泰國經濟成長率將因此減少2個百分點。
泰國財政部長柯恩(Korn Chatikavanij)呼籲停止政治動亂,因為泰國經濟已受重創,「我們估計,示威活動已使經濟成長率比應有水準少了0.4%至0.5%」。他重申,如果示威活動持續下去,今年經濟成長率最多可能減少2個百分點,他並警告,占泰國經濟產出6.5%至7%的旅遊業,未來幾個月內可能大幅下滑。
據彭博資料統計,自5月以來外資累計已賣超泰股270.9億泰銖(8.36億美元),包括14日的56.1億泰銖(1.73億美元)賣超。
泰國政局波瀾再起,使泰國SET指數14日盤中一度下挫1.4%,但尾盤由黑翻紅,終場上漲0.29%至768.79點。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資料顯示,泰國公債的信用違約交換(CDS)14日大漲24.5個基點,成為139.5個基點,創2009年2月17日以來最大漲幅。
泰銖盤中一度下挫0.22%至32.43泰銖兌1美元,但終場小漲0.03%至32.35泰銖兌1美元。三菱日聯銀行資深分析師內田說,紅衫軍示威活動持續太久,恐不利於經濟,也對泰銖形成壓力。他預估,未來幾天內泰銖可能貶至32.5泰銖兌1美元。
Country Group證券公司資深副總裁庫維契恩表示:「投資人對政局十分不安。僵局隨時可能惡化成暴力衝突。」
泰國軍方與紅衫軍間的衝突,過去兩個月來已使31人喪命、逾1,400人受傷,是泰國18年來最嚴重的政治暴力事件,不但使觀光業受重創,外資也紛紛走避。
泰國最大機場營運商泰國機場公司,14日盤中股價一度重挫3.6%至34泰銖,收盤跌幅縮小為0.7%,報35泰銖;泰國旅館和餐飲業巨頭Minor International Pcl收盤漲1.5%至10.1泰銖,扭轉盤中一度跌1.5%的頹勢。
 
貧富對立 「微笑國度」濺血【聯合報╱記者程嘉文2010.05.15
 
泰國紅衫軍領袖卡迪亞被槍擊,導致曼谷情勢急轉直下。根據曼谷當地台商指出,昨天中午起,軍方大部隊已經強力推進。至於為何「微笑國度」會爆發激烈衝突?又為何會拖延如此久?台商認為,主要還是由於階級與貧富的衝突。
在泰國創業十幾年,太太也是當地華人的劉先生指出,目前曼谷的BTS與MTR兩大捷運系統都已停擺,整個市中心區沒人敢進去。根據新聞報導,軍方派出三萬人,晚間已將約六千名紅衫軍壓擠到四面佛附近。
他表示,先前近兩個月的紅衫軍抗議,雖然當地商店紛紛關門,但大致都還秩序良好,並沒有攻擊外國人的情況。出了紅衫軍圍成的抗議區之外,市容與商業活動也一切如常,甚至先前的潑水節,民眾與少數外國觀光客照樣玩得非常開心。不過,這次看起來政府終於調動大軍,而且事先「解決」了紅衫軍領袖中態度最強硬、又有軍事專長的卡迪亞,恐怕是要「玩真的」了。
劉先生指出,泰國文化雖強調禮貌與忍耐,但如果遭遇不公平待遇,並不是毫無感受。基本問題還是階級與貧富。前總理塔信的發跡,就是把握住中下階層人數占優勢,卻在權力財富上被剝削所引發的不滿情緒,「以我的工廠來說,大部分工人也都支持紅衫軍。」所幸,塔信也是華裔,不至於演變成類似印尼的種族衝突。
另外,塔信出身警界,陸軍不少軍官支持他,所以紅衫軍雖只有少數輕武器,卻可以與政府對峙一個多月,警方與陸軍的同情是一大因素。從泰皇目前療養的醫院,旁邊的警戒居然是由海軍派兵擔任,情況可見一斑。
 
和氣泰國人 談起政治很激烈【聯合報╱記者周小仙 2010.05.15
 
泰國紅衫軍事件越演越烈,甚至引發流血衝突,不過回顧泰國歷史,這個素有「微笑國度」美名的國家,自一九七三年起,幾乎每隔約廿年就會上演一次激烈的反政府死傷衝突。
「一般人對泰國的印象,多是透過觀光認識,認為泰國人和氣,但談起政治,泰國人其實是很激烈的。」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陳鴻瑜從歷史角度分析,一九七三年曾發生泰國大學生與左派反政府團體抗議示威,政府派出軍隊鎮壓,據非官方統計,該次超過一百人死亡。接著是一九九二年五月,反政府抗議者聚集要求恢復文官政府,造成數十人被殺害;再來則是本次紅衫軍流血事件,平均約每廿年爆發一次兩派鬥爭的流血衝突。
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陳佩修指出,泰國民主政治機制不良,導致惡性循環不斷重演:聯合政黨政治導致政治危機———軍事政變頒布新憲法———民主選舉組成政黨;文武兩派以往多處於平衡的協商政治,較為平和,因此常有觀光客與街頭的坦克合照。
不過,此次紅衫軍事件,是二○○六年塔信政權被黃衫軍推翻後的延續,雖然塔信下台,但新政權缺乏權威,部分群眾對現任政府不服,集結成紅衫軍,在對立僵局未解決的情況下,現任政府陷入威望每下愈況困境。
泰王為何中默不作聲?陳佩修認為,由於泰皇年事已高,又有王位可否順利接棒的壓力,對紅衫軍事件不願多管,相關問題可能由樞密院代為決定。
陳佩修研判,雖然近日發生流血衝突,不過不至於再擴大,未來應會朝現任總理辭職、執政聯盟倒戈方向發展。
 
血腥鎮暴 聯合國籲泰自制 2010-05-16
 
泰國反政府「紅衫軍」與鎮暴部隊十五日持續在首都曼谷街頭對峙,並不時爆發激烈衝突;紅衫軍朝軍方投擲汽油彈、燃燒中的輪胎與石塊,軍方則在紅衫軍盤據的市中心附近畫出一塊「實彈射擊區」(live firing zone),並以催淚瓦斯、塑膠子彈與實彈還擊。截至十五日晚間,這場始於十三日當局企圖驅離盤據曼谷商業區的紅衫軍的暴力衝突,已造成至少二十四人死亡與將近一百九十人受傷。
紅衫軍已24死 近190人受傷
暴力衝突在十五日午後暫歇,但紅衫軍與鎮暴部隊仍持續在街頭對峙,軍方揚言進行鎮壓以收回遭紅衫軍盤據多時的曼谷市中心商業區,紅衫軍也誓言打死不退,新一波衝突看似一觸即發。
泰國總理阿比希十五日晚間發表電視談話,表示紅衫軍中有一小批人試圖挑起內戰,目前軍方驅離紅衫軍的行動,是讓示威落幕、恢復國內和平的唯一方法。因此,儘管他對於在這場行動中的「大批」喪生者感到難過,但政府會持續這場行動,「我們不會撤退」。
鑑於泰國暴力衝突情勢持續升溫,美國國務院十五日表示,已下令撤離駐泰國使館的非必要人員及其眷屬,也警告美國公民不要前往曼谷,如非必要,也不要到泰國其他地區。
鎮暴部隊在通往紅衫軍主要集會處附近的拉差帕頌區的道路上架起鐵絲網,同時豎立起以英文與泰文書寫的告示牌,宣告該區域是「實彈射擊區」及「禁區。禁止進入」。
紅衫軍指控政府的狙擊手朝特定人士頭部開槍射擊,儘管軍方否認開槍殺人,抗議人士在拉差帕頌區的勝利紀念碑圓環附近的人行道上匍匐前進,以便拖走三具疑似遭槍擊致死的遺體。
儘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泰國軍方與紅衫軍「極盡所能避免進一步衝突與死傷」,但曼谷街頭仍不時可聽聞爆炸巨響、鞭炮聲、槍聲、抗議聲與救護車警笛聲。
紅衫軍領袖之一普洛姆潘說,目前情況隨時逼近內戰邊緣,但「我們必須繼續奮戰;我們的弟兄還在奮戰,(紅衫軍)領導階層完全不考慮撤退。」據傳紅衫軍領導層出現嚴重分歧,分成主張與政府談判的溫和派,以及負隅頑抗的強硬派。
在此同時,繼日昨有三名記者在暴力衝突中受傷後,十五日再傳曼谷英文報「民族報」(The Nation)的泰籍攝影記者查瓦特腿部中彈,腿骨碎裂傷勢嚴重。
 
射殺紅司令 軍方嫌疑最大2010-05-16 中國時報 梁東屏
 
     綽號「紅司令」的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少將卡提雅十三日遭到狙擊,右太陽穴中彈,子彈通過口腔由左邊頸項穿出,目前還在醫院加護病房,但醫院表示存活的機會極微。
     由於卡提雅是「紅衫軍」裡的激進份子,堅決主張周旋到底,甚至不惜一戰,因此他的受狙擊引起諸多揣測。有的說是軍方下手,有的說是「紅衫軍」裡的主和派要除掉他,更有人指出是「第三勢力」故意要激化情勢。
     不過從目前已知的情況證據看來,軍方下手的可能性最大。
     卡提雅當天是在「紅衫軍」營區內靠近地鐵站出口處接受媒體採訪時遇刺。根據當時進行採訪的《國際前鋒論壇報》記者湯瑪斯.傅樂的說法,卡提雅中彈時,正好面轉向使館區懷爾立斯路的方向,這個事實再加上子彈進出的角度,大致可以推算出狙擊手應該是藏身在隔街對面的「律實他尼酒店」,或者旁邊的高樓裡。
     問題是這個酒店在「紅衫軍」於四月三日轉進拉查帕頌十字路口後,根本就已經成為軍方和警方的營區,連酒店庭院裡都住滿了部隊,外來的狙擊手事實上不可能進入。更何況,軍方也最具有要除掉卡提雅的動機。
     四月十日軍方執行驅散,結果以失敗告終,行動副指揮官羅姆克勞上校也因而喪生。當時卡提雅就在第一時間表示有支「浪人戰士」直接用手榴彈攻擊軍方指揮部,才使得對方陣腳大亂。
     這個說法顯示出即使不是卡提雅策劃,他也至少知情,軍方當然覺得很窩囊。再者,陸軍司令阿努蓬一直不願動用軍力鎮壓、驅散,所以才極力迫使總理阿披實提出和解路線圖,然而卡提雅卻一直反對與政府和解,自然成為軍方眼中釘。
     還有一點就是,卡提雅中槍時其實天色已暗,但當時有一架攝影機打起燈光,幾秒鐘內,卡提雅就中彈。
 
介入政爭 泰王難解僵局【聯合報╱顧長永/中山大學亞太所教授2010.05.16
(楨:為凸顯共產緬甸之殘暴(泰國歷史影視多拍緬侵泰),西方長期美化下的泰皇/佛國/民主之現形!另詳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袈裟革命?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 中國與東協) 
 
泰國的政治再度發生動盪,持續抗爭超過二個月的紅衫軍,遭到鎮暴部隊的強制鎮壓。泰國紅衫軍的持續抗爭,暴露泰國王室政治的哀歌!
泰國前總理塔信自從於二○○六年九月被政變推翻之後,泰國的政治就陷入動盪與混亂;總理已經更換四位,現任的艾比希總理雖然已就任一年半,但是仍未穩定政局。
過去三年多期間,支持王室的黃衫軍不僅曾經霸佔總理府,而且強佔曼谷國際機場;支持塔信的紅衫軍亦不遑多讓,曾經迫使東協高峰會議,延期及更換地點。這幾天升高的衝突事件,再度迫使許多駐泰國的大使館關閉。泰國同時被列為國際旅遊的紅色警戒,使得昔日「微笑泰國」的形象,跌落谷底!
泰國自從於一九三二年實施君主憲政以來,民選產生的內閣政府,理應擁有憲法賦予的執政權;可是經常發生的政變,不僅造成軍人干政,亦產生許多任期不長的總理,嚴重削弱內閣總理的權力。相較而言,現任的泰王拉瑪九世浦美蓬於一九四六年登基即位,任期已經超過六十年;拉瑪九世雖然無行政權,可是他所代表的政治傳統及文化,讓他擁有超越憲法的政治影響力。
拉瑪九世成為泰王的前廿年,由於年輕不諳政治,又處於強勢的軍事威權時期,受制於當時軍人出身的總理。可是,自從一九七○年中期起,愈漸成熟的拉瑪九世,就開始逐漸主導泰國政治的變遷。
在一九八○年代,當時的普瑞姆總理為穩固其政權,特別尊崇拉瑪九世,藉由泰王在民間的崇高聲望,平衡各個不同的派系,拉瑪九世因而有更多機會在媒體出現,更增加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普瑞姆總理後來不僅成為九世的親密朋友,他也成為拉瑪九世介入政治的代言人。
可是,民選產生的塔信總理於二○○一年就任之後,他所領導的泰愛泰黨首度在國會獲得過半數的席次,塔信成為第一個擁有政治實權的人物,也成為第一個公開對拉瑪九世不敬的民選總理;塔信與拉瑪九世的關係,因而正式決裂。此外,塔信所帶動的民粹主義,亦引發民主黨人士的不安及不滿。因此,拉瑪九世就運用普瑞姆的軍方關係,結合民主黨及支持王室的軍方將領,於二○○六年九月發動政變將塔信推翻。這就是今天紅衫軍與黃衫軍持續抗爭的主要原因。
拉瑪九世在位超過六十年,過去大都扮演政治幕後的操盤手,如今卻在病入膏肓的晚年直接介入政變,造成今日泰國政治的動盪不安,這是老謀深算的泰王始料未及!如今衝突擴大,紅衫軍在塔信的支持下已無退路;艾比希總理辭職或解散國會,或許可以暫時解除政治僵局,但是王位繼承陷入難產的泰王,顯然不願就此打退堂鼓。泰國的王室政治,確實面臨嚴重的危機!
 
泰軍實彈射擊 紅衫軍打死不退【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10.05.16
 
泰國軍方13日開始鎮壓紅衫軍,15日更宣布紅衫軍大本營為「實彈射擊區」,3天來已造成24名百姓死亡,172人受傷。泰國總理艾比希表示鎮壓行動不會收手。紅衫軍領導人賈圖彭宣示將堅守陣地,等待國際社會救援。
艾比希在電視演說中表示,對軍警與紅衫軍衝突導致人員傷亡感到遺憾,強調不希望看到暴力衝突局面,但更不允許紅衫軍拿曼谷市當成其違法集會和威脅政府的工具,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封鎖讓紅衫軍結束集會活動。
鎮暴部隊15日和大約200至300公尺遠的紅衫軍示威者對峙,軍隊已控制附近路段。紅衫軍在現場焚燒輪胎、放鞭炮,發出巨大爆炸聲,據現場軍人表示,聽起來應是鞭炮與M79槍榴彈。
陸軍副參謀長達蓬中將指出,藏身在集會民眾當中的武裝分子攻擊軍警及集會民眾,企圖嫁禍軍警和引發城市戰爭,迫使政府下台。
達蓬列出軍方實彈射擊的三種情況。1、阻止集會民眾靠近軍警,但只能向低於腰部位置開槍,並禁止向婦女和兒童開槍。2、自我防衛。3、反擊武裝分子,但不得針對貧民開槍,同時禁止軍警攜帶M79榴彈等武器。
賈圖彭反駁,軍警沒有任何傷亡,由此可以證明集會民眾沒有任何武器可以和全副武裝的軍警對抗。
國務院事務部長沙提表示,為防止紅衫軍領導人遁逃,指揮中心已經制定相關計畫。如果紅衫軍領導人真的遁逃,就更能證明其完全是為了自身利益,一旦出現危險就會拋棄參加集會的民眾。
紅衫軍自3月14日開始占領市區街道、紮營示威,近6周來發生數波衝突,迄今死亡人數超過50人,1628人受傷。
【記者程嘉文/台北—曼谷連線報導】泰國政局惡化,英美使館相繼關閉,美國更下令使館人員眷屬撤離。我國駐泰代表處表示,由於距離交戰區較遠,尚無必要閉館。
 
曼谷成殺戮戰場 居民走為上策【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10.05.16
 
燃燒輪胎所冒出的濃煙蔽空。曼谷最繁忙也最會塞車的大街已經淨空,由拒馬鐵絲網和鎮暴部隊鎮守。部隊朝示威者開火,上演貓捉老鼠戲碼。現場充斥救護車鳴笛聲、槍彈發射聲和爆炸聲,官兵和示威者各自忙著找掩護順便還擊。
歡迎來到曼谷,一個以佛教文化景點與挑逗的夜店著稱的觀光勝地。眼前的無政府亂象,反倒使人聯想起好萊塢的末日電影,且暴力並無降低的跡象。住在曼谷市中心的比利時商人迪克森斯說:「兩邊都已經豁出去了,局勢持續惡化。」
數千名紅衫軍死守大本營,其中多數是婦孺。他們用輪胎築起碉堡作為掩護,加以重重鐵絲網環繞。對於泰軍隨時可能攻破他們占領達6周的根據地,紅衫軍看來毫不畏懼。一名紅衫軍男子揮舞著竹矛,大喊:「好膽就過來!」
高級飯店一度還打算留住有錢的旅客,隨著政府展開強勢武力鎮壓,為了安全考量,反倒拒絕所有住房預約。一名旅客在大都會酒店辦理退房時,總經理說出心聲:「我很高興你要離開這兒了。」他補充:「我們發出電子郵件給所有預約客人,請他們不要來。」
泰國政府發言人14日在電視上表示,「再過幾天」局勢就會恢復正常。居民可沒這麼有信心。在紅衫軍大本營北邊開雜貨店的雷塔納說:「情況愈來愈糟,走為上策。」
 
政府軍動武! 紅衫軍動搖?【世界日報2010.05.16
 
與泰國政府和軍隊展開血拚的紅衫軍,事實上在這新一輪的衝突處於完全劣勢,被軍方圍困下進退不得,開始陷入絕境。不少示威者坦承自己怕死,但別無選擇。有組織更透露,紅衫軍陣營內滿是無法戰鬥的老人兒童。政府官方也開始放話稱,紅衫軍內混有大批恐怖分子,更讓紅衫軍內人心惶惶。
曼谷郵報15日報導,泰國緊急狀態公共管理中心發言人訕森15日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約500名恐怖分子混在紅衫軍內。他說因此軍隊有權自衛還擊。
他表示,當士兵遭示威者槍擊,他們會使用M16自動步槍還擊,但只會向示威者下半身開槍,盡量避免殺死示威者。
泰國民族報則報導,形勢愈趨嚴峻,部分紅衫軍信心也開始動搖。33歲的守衛塞達稱:「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我很害怕,但沒有選擇,我們所有的人都怕死。」另一人也說「我們的裝備不足,人數也輸,打不贏的」。紅衫軍陣營還傳出斷糧消息,有示威者指他們在軍方連日圍困下開始糧食短缺,米飯、調味料等幾近用盡。
一個兒童基金會秘書透露,紅衫軍有七成人是老人和兒童,待在陣地內將構成危險,要求紅衫軍領袖把他們立即疏散。
但有示威者仍堅決抵抗,而且指自己有權還擊,不會坐以待斃。
曼谷有些地方平日熱鬧非凡,但近日靜得可怕,入夜後漆黑一片,「沒有燈、沒有車、也沒人,有如打仗戒嚴」,行經街道時隨時有炸彈會掉下來的感覺,非常恐怖。即使在白天,街道上也見不到人,好像只有記者媒體和軍人在出沒。幾乎所有商店都關門。媒體形容曼谷有些地段也變成「鬼城」。
在紅衫軍陣地一帶的居民,有不少已搬走避難,也有人在寓所外的街道設路障,避免紅衫軍受進逼時躲進來,一名居民說﹕「我們不想他們來此,他們帶武器和易燃物品來,走了以後,部隊又跟著來。」
有曾經住過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的居民說,目前曼谷的情況更令人擔心,滿街軍人及武器,氣氛肅殺。
 
曼谷昨晚爆發激烈槍戰 2010-05-17 中廣新聞/夏明珠
 
    泰國情勢持續緊張,首都曼谷紅衫軍聚集的一座公園昨晚爆發激烈槍戰,在現場採訪的CNN記者說,槍聲聽起來像是連發的自動武器,還間歇聽到爆炸聲。目前還不清楚是泰國部隊還是示威群眾開槍。從上星期四至今,已經有33人死於街頭衝突,昨天一天就有7人死亡。
    CNN記者Dan Rivers報導,平日車水馬龍的曼谷市中心,昨晚除了槍聲以外,一片死寂,Dan Rivers說,現在的曼谷讓人感覺害怕,完全不是他過去四年所熟悉的城市。
    泰國昨天把緊急命令實施範圍擴大,再納入五個省份,除了曼谷都會區之外,已經有22個省都實施緊急命令。其中又以紅衫軍大本營的泰北和泰國東北省份居多。
    此外,泰國政府還凍結了106家企業和個人的資產,這些公司和個人都和泰國前總理戴克辛以及他所領導的政治團體有關,今明兩天曼谷停班停課。
    昨天一整天,曼谷市中心不斷傳出槍聲,街上煙硝瀰漫,泰國政府原本打算在曼谷實施宵禁,不過幾個小時之後,他們宣稱狀況已經得到控制,宵禁的計畫暫時作罷。
    沒有多久之後,紅衫軍表示願意在聯合國的調解下談判,前提是軍隊必須先撤。不過泰國政府表明不允許國際干預它的內政,因為國家主權不能退讓,何況泰國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泰國政府也對紅衫軍喊話,呼籲抗議者不要再和警察為敵,放下武器,一名高級官員說,艾比希政府已經展現莫大的耐性和自制,紅衫軍已經激起公憤,泰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決定性的作為,平息亂局。
留言和迴響(楨:逢中必反的獨虫獨犯?)
原來泰國比中共狠?泰國至少開放讓媒體進入採訪,中共呢?封鎖一切不讓外界知道,就代表他比較不狠嗎?關起門打孩子,應該打得更慘吧!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3561x132010051700432,00.html
 
泰國為何動蕩不安?
 
  中評社北京2010-5月17日訊/“紅衫軍”,這個近日在各類媒體出現頻率極高的詞,伴隨著曼穀的呼喊與槍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其與政府軍連續幾天交鋒過後,200餘人的生命與鮮血,渲染出了一個躁動而悲情的泰國 。  
  在人們的印象中,泰國是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度假勝地,有信佛的僧侶和微笑的少女。怎樣也難把這樣一個國家,與“連年政治動蕩、街頭示威不斷”聯繫起來,驚愕之餘不禁要問,泰國怎麼了?
  更有人聯想起東南亞幾個時有騷亂的國家,認為泰國今日之亂局,實乃民主所賜。而這,正是本專題要討論的重點。
  政局動蕩已是泰國特色儘管信仰佛教的泰國人一直給人以溫和的印象,但泰國的政局卻一直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當中。在過去的64年時間裡,泰國經歷了24次軍事政變,舉行了19次大選。
  這其中,有14次政變成功,21位總理相繼組建了49屆內閣,其中24屆內閣屬軍人政府,8屆是軍人為主的政府,17屆為文官政府;舉行了19次大選,泰國有80%的時間是在軍人的統治之下
   先搞清楚泰國的社會派系其實,有兩個“泰國”,一個是曼穀,一個是曼穀以外的地方
  這不僅是因為泰國的貧富差距驚人,更是因為整個王家、軍隊指揮系統、議會系統、法律體系和公務員體系都位於首都曼穀。
  據此,可以把整個泰國分為三類人: 
曼穀以外的A類人——新興民營資本與地方政客以及農民。說白了就是廣大勞苦群眾,但泰國有70%的人是農民,所以這個集團的優勢不言而喻——人多。(生活在城市底層的市民也屬於此類)
  而在曼穀的,有兩類人。一個是B類人——城市中產階級,這是一些有錢的精英,他們的優勢在於——擁有廣泛的財富資源和非政府組織資源,控制了主要的言論渠道。
  另外一個是C類人——由軍隊、官僚、國王組成的舊勢力聯盟。這類人擁有民眾對泰王的崇拜和部分行政資源,更關鍵的優勢是,他們掌握著槍杆子。
  首先,是下層人民享受到了政治家給予的甜頭2000年以前,泰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500美元,被世界銀行評定為初級發達國家,但泰國80%的人口生活在鄉村,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泰國最富有的20%人口,所得占全國的55%,最貧窮的20%人口,所得僅占4%。正是這巨大的貧富差距,衍生了日後所有的矛盾。
  他信2001年當選總理後,在扶持農村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方面,花費了大量心思,富有階層與貧困階層的收入差距也從9.3倍減少到8倍。
  泰國曾廣泛傳播一個故事:73歲的村婦靠著每周5美元的收入掙扎生活,還要償還兩個夭折的兒子欠下的5000美元債務。這個村婦問他信:“你能幫我還債嗎?你能幫助我的孫子們上學嗎?”他信說,“我能!” 
  說到這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當閭丘露薇問泰國民工“你怎麼看他信貪污問題”時,民工回答“只要他信對我們好,貪污一點也很正常”了 …
  於是下層人民政治熱情高漲 精英們的既得利益受到了衝擊你作為一個掙扎度日的窮人,這時突然來了一個政治家,幫你解決了生活問題,讓你的孩子上得起學,全家過上了溫飽的生活。你感謝誰?感謝佛主?感謝國王?感謝國家?肯定不是,當然得感謝他信,怎麼感謝?投票唄!
  但他信的經濟政策無疑觸犯了許多B類人(中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比如說,“30銖醫療計劃”降低了醫院的利潤,減少了醫生的收入。國有企業股份制使得自來水、煤氣、電力等壟斷公司的職工大為不滿。這些人成為反對派陣營中的重要力量。而他們對於泰國政治、經濟的影響力也是舉足輕重的。
  但,這時候想把他信搞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廣大的窮人開始意識到他們選票的力量,在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下,窮人永遠是贏家,將以往“精英政治”踩在腳下的他們,當然樂於舉行選舉 。
  精英們只好祭出軍事政變 這就是惡夢的開端2006年,對他信不滿的既得利益者們,率領城裡人走上街頭,成立了“黃衫軍”。為什麼是黃衫呢?因為這代表著向泰國國王討好的意思,那意思差不多就是“替天行道”或者是“因主之名”。 
現在,C集團的人出場了。泰國的國王,是目前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也是最富有的國王,同時他還有著“最終仲裁權”以及軍隊。泰國人絕對不敢觸犯國王,在這個有信仰的國度裡,國王的個人崇拜搞的無以複加。
  他信不是在農村扶貧麼,那我這個“樂善施恩”的國王幹什麼去?他信不是深得眾望麼,那我這個最高元首幹什麼去?他信不是有本事麼,現在不也有“黃衫軍”起來反對你了麼?
  好了,現在很明顯,B類人和C類人已經走到一起了。
  於是,在發現通過選票已經搞不動他信的時候,軍隊在國王的授意下,突發政變 。
  紅黃大戰 全民動亂 只為討自己集團的利益2007年,推翻了他信的泰國大選,在軍方的控制下進行,但他信支持者又獲勝了,被稱為“他信傀儡”的沙馬上崗執政,黃衫軍又怒了,於是占領國會、封鎖道路。最後終於找到個理由,說沙馬在電視台參加烹飪節目,違憲下台。
  結果接下來上台的,竟然是他信的妹夫頌猜。黃衫軍再怒,包圍國會、總理府、機場……
  最後,憲法法院只好判所有和他信有關的黨全解散,連選舉也不搞了,直接就宣布反對派阿披實上台。
  這回,終於輪到他信的支持者們不滿了,這股人數眾多的勢力組成了“紅衫軍”,頗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意思,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招,直接把2009年的東盟峰會搞砸了。
  緊接著,就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紅衫軍示威集結——潑血、衝擊國會、封鎖總理府、對抗軍警 。
泰國動蕩與民主無關
   結構:淩駕於議會之上的國王這個國家表面上師法歐日的君主立憲體制,其實只是徒有其表。這個國家權力的中心不是在議會,真正具有政治決斷力的人不是總理,而是國王。政黨、軍隊、法院無不唯國王馬首是瞻。
  泰國有一個可以肆意弄權的國王,還有一支對自己的政治思考很自信的軍隊。除了投票這個環節,這個國家沒有更多的地方與“民主政治”相像 。
  制度:街頭政治的惡性循環民主在這個國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似乎也不曾被認真對待。在這個似乎已經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里,民主卻是最容易首先遭到否定的東西。當政治矛盾出現時,各種政治力量仍然求助於街頭政治,甚至謀求通過軍隊政變解決問題。
  如果黃衫軍可能把總理趕下台,那紅衫軍也可以把總理趕下台,既然街頭示威可以成為否決民主結果的工具,誰用不是用呢?
 由於街頭政治成為常態,國王、軍隊、法院的介入,總是成為一錘定音的仲裁,民主制度已經名存實亡了。
  無論怎樣看 泰國都算不上准民主國家 動蕩自然與民主無關在成熟民主社會,示威者反對的從來都是政府的某一項具體政策;而在泰國,示威者反對的永遠都是現任政府本身
  在成熟的民主社會,有頭腦的公民普遍贊同一條原則:凡是能夠不用投票箱解決的分歧最好不要投票。因為他們深知,投票必然意味著多數對少數的強迫,必定會造成被壓制者的不滿;而協商和妥協雖也不能達到皆大歡喜,但最後的結果至少是各方自願接受的。
  而在泰國,人們恨不得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擺滿投票箱。然而假如開票的結果不是自己的選擇,他們就會立刻傾向於把自己經過浴血奮鬥建立起來的投票箱一腳踢開。 
  這個一度被西方標榜為“民主樣板”的東方之國,移植了西方民主的外殼,卻未能掌握西方民主的精髓——妥協與包容,也未能構建西方民主的基礎——完善的法制。
  還有什麼比用武力推翻一個民選政府更不能為民主社會所容忍的?
  結語:民主的萌芽需要培育,需要這個國家的精英、民眾一起用理性精神去呵護。但是這條道路是正確的,認准了就要堅定的走下去。如果泰國人民能有這樣的共識,今天的鮮血就沒有白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324610
 
驅紅衫軍不難 難的是解決同階層對立
 
  東方早報記者周晶璐:泰國的輿論現在都認爲軍方和“紅衫軍”更大規模的沖突一觸即發。您怎么看泰國局勢的走向?
  龔浩群(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泰國問題專家/泰國朱拉隆宮大學政治學院前訪問學者):目前的局勢說明,雙方都已經失去耐心,矛盾已經被激化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泰國政府之前提出的和解路線圖遭遇失敗,因而失去耐心,只得武力打擊;而紅衫軍將矛頭指向了總理和副總理。
  沖突是矛盾激化不可避免的結果。泰國政府驅散集會的決心很大,武器也很先進。“紅衫軍”的鞭炮對政府軍的子彈,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可以說,政府要驅逐紅衫軍,控制局勢並不是難事。
  但阿披實也表明了一個態度——“要控制流血沖突的規模”。因此,泰國政府希望的是能速戰速決,減少沖突的破壞性。政府現在的打擊方式以重點打擊“紅衫軍”的幾個強硬派領導人爲主,另外還封鎖了集會地區,避免其他地區的“紅衫軍”進入集會地點。這都體現了“速戰速決”的原則。
  東方早報:這次沖突會給泰國帶來什么影響?
  龔浩群:這次沖突規模比以往都大,政府也鮮有地明確表示要以軍事手段對“紅衫軍”進行打擊。驅逐“紅衫軍”對政府來說並不是什么難事,但“紅衫軍”此次抗議的影響卻會長期存在。代表廣大農村階層利益的“紅衫軍”用這種極端方式引起政府的關注和注意,宣泄他們的情緒。相信這次沖突也會使泰國政府精英主導的模式有所改變。
  另外,當局要避免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防止沖突演變成一場內戰。這並不是說真的戰爭,而是指不同階層間産生的長期對立。
  東方早報:泰國國王是否會出面介入?
  龔浩群:從目前來看可能不會。即使出面表態,國王也不會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場。
  東方早報:是什么原因讓泰國政局陷入了這樣一個周期動蕩的怪圈?
  龔浩群:泰國政局陷入紅衫軍集會抗議,政府軍出兵打擊這樣反複的怪圈中,深層次的根源在于社會長期的發展不均。可以說,泰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就是曼谷,其他地區和城市均可以被稱爲邊緣地區,這些地區與曼谷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階層收入差距大,從而形成了以“紅衫軍”爲代表的農民階層和以“黃衫軍”爲代表的中産精英階層。
  2006年軍事政變可以說是一次曆史的倒退。那時,許多精英都支持政變,誰想到他信的下臺仍不能解決問題。政變後,人民力量黨因選舉舞弊而被解散,政黨政治變得不合理又不合法,街頭抗議取代了政黨協商,暴力取代了對話,可以說泰國陷入了無政府狀態。而這種狀態要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但短期內是肯定無法解決的問題。
http://news.sohu.com/20100517/n272153055.shtml
 
中彈領袖不治 紅衫軍籲停火2010-05-18 中國時報 潘勛
 
     泰國當局勒令反政府「紅衫軍」於十七日撤離其位在曼谷市中心大本營的最後期限已過,但仍有五千名示威者仍留在當地;泰國總理府強調,驅離行動將盡快執行。一名紅衫軍領袖則致電阿披實總理的高級幕僚,提議雙方停火。
     十三日晚間頭部中彈的「紅衫軍」警衛隊指揮、綽號「紅司令」的陸軍少將卡提雅,十七日早上因傷重不治,家人旋即在曼谷的佛寺舉辦喪禮,數以百計民眾前往弔祭,又哀傷又氣憤(見圖,美聯社)。
     泰國當局勒令紅衫軍撤離的期限過後,紮營區內仍有不少紅衫軍跳舞,還有佛教僧侶登壇帶頭誦經祈禱。泰國官方昨日表示,將派遣紅十字會前往紅衫軍營地,協助有意離去的老弱婦孺,但直到今天,群眾並未散去。
     流亡海外的前總理戴克辛今天發表聲明,籲雙方各退一步避開「可怕的深淵」,透過真誠的對話結束衝突。
     紅衫軍領袖昨日要求停火,由聯合國主持談判,但遭政府拒絕。紅衫軍領袖今天改口表示,只要部隊撤走,又有公正仲裁者,他們願接受談判。但政府發言人帕尼譚回答說,當前攻擊軍警暴行及暴動必須先停止。總理府部長薩提特表示,驅離行動將盡快執行。
     曼谷已有四十四家醫院進入警戒狀態,救護車也開至附近待命。全市居民則忙著屯積食品,各級學校今明兩天放假,唯金融市場及銀行照常營運。
 
泰國紅衫軍能被消滅嗎2010-05-18 中國時報
 
     《紐約時報》大約是最明顯揭露泰國衝突悲劇的西方大媒體,它的評論是:「一群以泰王為中心的菁英保王派勢力不斷膨脹,權勢包括官僚、軍隊、企業利益,而紅衫軍現在挑戰的目標就是這群菁英階層。」「一向能以三言兩語化解流血政爭的泰王蒲美蓬這回卻出奇的沈默。」
     曼谷說紅衫軍是前總理戴克辛所策動,這近乎胡說八道,戴某有這樣大的號召力嗎?
     泰王利用保王勢力已有六十餘年,成就了「全球最富有的王室」,這種以一○%人民控制了九○%財富的狀況,早已應是革命的對象。反對勢力當年是由學生運動發起的,泰國學生聯盟是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唯一力量,一九七六年泰國鎮壓學運後,許多學生逃入北部的叢林繼續戰鬥(紅衫軍領導層不少曾是學生領袖)。到八十年代,學生領袖走出叢林,開始在泰北及東北部鄉村生活。九十年代隨著政局緩和,不少知識分子回歸主流社會,並加入政黨。
     至廿一世紀,前總理戴克辛上台後的各種政策受到草根階層尤其是農民的歡迎,民意基礎因而形成。這政策與學生領袖們當年揭櫫的目標相同─建設公民社會、消除貧富差距、消除社會不公。於是形成紅衫軍的潛在勢力,這勢力與戴克辛的政治力量是相互利用著。
     保王派利用軍隊推翻戴克辛之後,也要消滅這股勢力,但沒想到其後兩任內閣都仍是戴克辛的人馬,保王派便利用「黃衫軍」將這兩任內閣推翻,要徹底摧毀新興勢力,處於生死成敗關頭的新興勢力便借鏡黃衫軍的非法體制的行動,組成紅衫軍戰鬥。
     紅衫軍不是烏合之眾,更不是一些媒體所說是花錢雇來的。據報導,各省份來的人,從早到晚排隊申請加入紅衫軍,入會費為五十元泰銖,四月份統計入會已有二百萬人。
     明瞭這個背景後,就不免為泰國未來前途擔憂,因為阿披實可以用軍警驅散乃至逮捕紅衫軍,使抗議示威結束,但泰國以後真的要走上內戰了。不是軍事上的內戰,而是保王派與群眾派的長期對立,使國家非分裂不可。泰王此時固可裝聾作啞讓保王派消滅紅衫軍,但卻會種下將來的無窮禍種。
 
不一樣的紅衫軍2010-05-18 中時短評(楨:再鬧下去呢?)
  
   泰國紅衫軍將領卡蒂亞被狙擊後,昨天宣告不治。看來,這個和平、快樂的度假天堂很難恢復昔日光釆了。
     泰國,近兩百年來未經戰火。靠著皇室靈活的外交手腕,西方帝國主義侵略時,泰國沒被殖民;二戰,日軍席捲東南亞,泰國識相地與日本結盟,逃過一劫;日本戰敗,泰國馬上變成美國盟國。
     由於國民篤信佛教,樂善好施,性格友善,所以泰國一直被視為和平、快樂之國,吸引無數觀光客。
     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這次紅衫軍事件竟會造成數十人死亡,確實令國際社會震驚。
     看到泰國的政局,我們不禁為台灣感到慶幸。盡管數十年的民主化過程衝突不斷,但,即使號稱「暴力」的美麗島事件,也沒鬧出人命。也因此,雖然電視上藍、綠在國會打成一團,讓台灣在國際媒體丟人現眼;但,畢竟沒啥血海深仇,這種打架,老實說,「政治秀」的成分多,別說拚性命,恐怕連動肝火都沒有。
     台灣人幾乎把「凍蒜」當「BRAVO」使用,可見選舉之「庶民化」。選舉造成社會過度動員,後遺症當然不小,但,台灣人「願賭服輸」,沒人敢選輸不認帳;選舉恩怨選舉還,反正永遠有下次選舉可以寄望,也就消解了政治的忿怒。
     我們做到了「軍隊國家化」、「政黨輪替」、司法超然獨立於政治之外。所以泰國、台灣都有紅衫軍,卻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這一點,台灣確實值得驕傲。
 
台灣喊撤僑 全球跑第一【聯合報╱記者王光慈 2010.05.18
 
泰國政府與紅衫軍的衝突越演越烈,外交部長楊進添昨天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駐泰代表處嚴密監控情勢發展,已備妥各種緊急應變機制計畫,若有必要會撤僑。
楊進添指出,到昨天為止估計還有一百多名國人在曼谷,駐泰代表處已聯繫旅行團協助國人離境,若曼谷機場關閉,駐泰代表處將安排國人由陸路到泰北清邁,再搭直飛班機返台;至於仍在曼谷的僑胞,代表處已通知其避開危險區域,注意自身安全。
到昨天為止,台灣是第一個提出可能會撤僑的國家。2004年的海地動亂,外交部也曾緊急宣布撤僑,將海地境內50多位僑民撤到多明尼加。1999年印尼國會大選引發情勢緊張,外交部當時曾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一度考慮撤僑。
本月13日晚間,紅衫軍領袖卡迪亞頭部中彈,曼谷情勢再度惡化,美、英等各國陸續關閉位於曼谷的大使館,台灣在14日凌晨緊急將旅遊警示燈調高為紅色,要國人不宜前往曼谷。駐泰代表處因位於戒備區外,尚無立即危險,仍維持正常運作。
外交部昨天晚上10點宣布,曼谷維持紅色警示、普吉島維持黃色警示,其餘泰國全境皆提升到橙色警示,國人非必要不宜前往。外交部並呼籲在泰國旅遊或洽公的國人及僑民,應盡速返國或提高警覺,避免在危險區域逗留。國人在泰國若遇緊急情況,立即與駐泰國代表處聯繫,緊急聯絡電話為002-66-81-666-4006。
經濟部官員指出,目前泰國約有3千多家台商,駐外單位已用電話一一確認過,台商表示,目前僅有交通略受影響,無人財物損失或傷亡。
我國在泰國投資金額達125億美元,是當地僅次於美、日的第三大投資國。
泰國暴動加劇 外資逃股匯崩【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2010.05.18
泰國曼谷街頭暴力衝突愈演愈烈,上周頭部中彈的紅衫軍主要領袖卡迪亞17日宣告不治,使死亡人數增至37人,因為政府要求紅衫軍結束抗爭的最後期限已至,市場擔心動亂會繼續擴大,導致泰國股匯市雙雙重挫。
曼谷緊急醫療中心的官員表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遭槍擊的紅衫軍「紅色司令」卡迪亞已經傷重死亡。卡迪亞受傷時,泰國政府正開始封鎖紅衫軍示威陣地、切斷電力及食物供應,但軍方否認槍擊責任。
泰國政府下令紅衫軍17日下午3時前結束抗爭,否則將面臨刑事罪名,目前估計約有5,000人仍負隅頑抗。紅衫軍提出聯合國調停的要求,但政府發言人表示,紅衫軍必須先停止示威活動及攻擊軍方。
泰國政府已宣布17日及18日為國定假日,全面關閉學校。街頭局勢緊張,也使高架鐵路及地下鐵系統暫時停駛。
曼谷市中心現在大部分變成禁區,武裝部隊與示威者在街頭演出喋血場面。連五星級飯店Dusit Thani也在夜深後遭到攻擊,迫使入住旅客躲進地下室。
政治緊張情勢升高拖累泰股17日收黑。外資不斷出脫持股,使曼谷SET指數一度重挫3.2%至744.55點,終場拉回至753.26點,跌幅逾2%。股市提前一小時收盤。
資產加分基金管理公司(Asset Plus)投資長威恩說:「因為衝突對峙恐持續兩天以上,外資會暫時遠離泰國股市。」他預估SET指數本周會下探720點,改寫3月9日以來新低。
泰銖兌美元也貶值0.4%,最低報32.50泰銖兌1美元,為兩個月來最低。曼谷當地資深交易員不看好後市,認為香港或新加坡的基金經理人不會在此時加碼。
 
紅衫軍缺水斷糧 搶掠商店【世界日報 2010.05.17
 
面對實彈鎮壓和斷水斷糧,16日紅衫軍示威者陣腳大亂,有人如暴民般搶掠商店和破壞酒店,有人逃入佛寺躲避,有人提出與政府談判,也有人要求聯合國和泰王介入。
繼實彈射擊區後,泰國緊急狀態公共管理中心(CRES)16日再在紅衫軍陣地附近設置多個「禁區」(No Entry Zone),由軍隊接管,進一步收窄對紅衫軍封鎖。紅衫軍面對斷水斷糧,多名示威者16日晨衝入拉瑪四世路一便利店洗劫,市內還有酒店也受破壞。而在示威區域外一間超級市場,門外大排長龍,站滿購買糧食的民眾。
紅衫軍陣地有大批老弱婦孺,泰國緊急狀態公共管理中心下令警方和社福部門與紅十字會等非政府組織進入陣地,敦促婦女、兒童和老人17日下午3時前離開。
紅衫軍領袖納塔武強調,不會以老弱婦孺為人盾。他表示,覺得危險的示威者可以離開,不會阻止,示威者也可選擇往寺廟暫避。當地電視台16日拍到,有婦女和兒童收拾行裝往寺廟暫住。
雖然早前被政府指控企圖推翻皇室,但紅衫軍16日便打算向泰王求助。納塔武稱:「現在是向備受愛戴的人民之父求助的時候,跟1982年5月一樣介入阻止血腥衝突,泰王是我們唯一希望。」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泰國專家凱斯指出,泰王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紅衫軍也再度提出跟政府立即和談,但談判要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不過這一構想隨即遭泰政府拒絕。
政府經由發言人明確回復「紅衫軍」:泰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可以處理自己國內問題,不需要聯合國的幫助。
泰國政府說,總理艾比希已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明泰國局勢。在電郵中,艾比希指出「由聯合國介入、協調雙方對話的模式不利於泰國長期利益」。泰政府還公開潘基文的回覆郵件內容:「盡一切可能避免更多暴力和人員傷亡。」
同日,泰國外交部還向聯合國、美國、歐盟分別發函,強調泰國當局在過去幾天的暴力衝突中沒有使用重型武器,相反的「抗議者使用的武器導致人員傷亡」。
泰國外交部發言人16日否認泰國媒體有關聯合國將向泰國派遣維和部隊的說法,稱之為「無稽之談」。
 
泰國軍方設實彈射擊區 被批侵人權【世界日報2010.05.17
 
泰國軍方設立「實彈射擊區」並格殺勿論的做法,被人權組織譴責為嚴重侵犯人權。英國「詹氏防衛雜誌」分析員則指泰軍方應付紅衫軍的手法欠缺計畫,使曼谷變成街頭戰場。
有目擊者稱15日看見數名「紅衫軍」揮舞國旗跑向軍人,結果遭軍人開槍射殺。而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致命的暴力只可用在對他人構成即時危險的人身上。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主任亞當斯要求泰國當局立即撤銷實彈射擊區。他在聲明中說:「當暴力升級時,軍人可能會將實彈射擊區當成隨意射擊區。這裡是城巿社區,政府應記住不僅有示威者,也有一般巿民。」
該組織分析員蘇納說,政府似乎也擔心軍方持續鎮壓行動會引起外界反響:「不論紅衫軍如何暴力,政府以暴易暴勢帶來反效果,政府對民眾的反應也是很敏感的。」
泰國「民族報」報導,自15日泰國軍方在曼谷設立「實彈區」以來,塔信的律師團體一直在多個國家和組織間遊說。塔信律師團成員羅伯特.阿姆斯特丹16日代表塔信發表聲明,呼籲國際社會施壓泰國政府避免使用武力。
阿姆斯特丹說,泰國政府對「和平示威者」的這種做法違反泰國憲法,違反有關國際條約的人權規則。但泰國政府回應說,「紅衫軍」中「暗藏數百名武裝恐怖分子」,軍隊「採取了必要自衛措施」。
 
泰國分裂…看軍方態度【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10.05.18
 
從上周以來造成37人死亡的曼谷暴亂,讓世人預習了一個極度分裂、陷入動盪的泰國。這是數十年來所未見,而泰國軍方的態度將是關鍵。
在最近的局勢中,最引人注目的分裂,並非來自中下階層的「紅衫軍」與曼谷都會區的菁英政府,而是軍方曖昧的態度。
一方面,泰軍狙擊手很可能是上周射殺紅衫軍領袖卡迪亞的主謀;一方面,團團包圍紅衫軍示威區的泰軍,卻又遲遲無法對紅衫軍發動最終的攻勢。消息人士說,泰軍內部走漏消息,是上個月一位紅衫軍領袖成功逃離軍警圍捕行動的主因。
泰國政壇把這些同情紅衫軍的軍方人士稱為「西瓜」—外綠內紅。上周遭到槍擊、17日宣告不治的卡迪亞就是一顆大西瓜:他原本是戰功彪炳的泰軍特種部隊少將。
傳統以來,泰國軍隊是皇室以及傳統政治官僚菁英的有力後盾,穩定泰國局勢,使泰國在冷戰時期避免掉中南半島的共產主義衝突。但隨著泰國從東南亞的穀倉變成工業生產基地,新富裕起來的中下階層發現,政治權力仍舊不公平地握在皇室周遭的傳統菁英手中。
紅衫軍支持的政治偶像是放逐海外的前總理塔信。塔信雖然遭到貪污獨裁的指控,但他白手起家的背景,卻與現任總理艾比希出身權貴世家、留學英國名校的菁英背景呈現截然對比。塔信警察出身的背景,則成功籠絡了泰國警界,甚至獲取了軍方部分將領的支持。
發動2006年兵變的泰國軍方人士以為,驅逐塔信就能恢復軍隊與泰國菁英共治的傳統局面,但從紅衫軍纏鬥至今的韌性可以看到,這種想法是一相情願。紅衫軍認為,艾比希政權是透過不民主手段竄位的非法政府,他們要求的底線是立刻解散政府,舉行大選。而紅衫軍與塔信象徵的泰國新興勢力幾乎篤定將壓倒性贏得選舉。現在,包圍五千多名紅衫軍的軍隊,須決定配合或者鎮壓這股泰國的紅潮。(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泰王以200億英鎊財產居富豪領導人榜首2010-05-21 中廣新聞/陶泰山
 
    英國獨立報發佈了一份(全球20大富豪領導人)的排行榜,泰王(蒲美蓬)成為世界上擁有財產最多的國家元首。
    報導說,泰王蒲美蓬的財產總額達到了200億英鎊(約台幣9242億元)。排在第二位的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發財的汶萊蘇丹(哈桑納爾),他擁有價值135億英鎊(約台幣6238億元)的財產,南韓總統(李明博)則出人意料地排在第19位。
    文章還提到,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的收入高達560萬美元(約台幣1億8032萬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總統。
    據了解,在這份榜單中,來自中東和歐洲的領導人最多。媒體出身的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擁有財產60億英鎊(約台幣2772億元),也成為最富有的領導人之一。
 
泰國局勢緊繃 王位繼承爭奪戰開打 2010-05-21 玉山周報 陳鴻瑜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東南亞研究組教授) 
 
泰國紅衫軍在街頭作亂已達臨界點,不僅曼谷市民感到不滿,政府也失去耐性,幾度談判,終於在5 月3 日晚公布團結和諧5 步驟,提及包括各方合力維護君主制度、政府進行國家改革、排除經濟和政治結構中的不公正等內容,並同意在11 月14 日舉行國會選舉,而紅衫軍也必須撤離街區,恢復市容秩序。孰料,紅衫軍的強硬派卡迪亞將軍拒絕撤離,且鼓動紅衫軍繼續守衛他們控制的街段,並派出保安人員巡視。卡迪亞的強硬態度,使得溫和派的紅衫軍不得不聽從他的意見,繼續留在街上。
阿披實首相對於紅衫軍未能守諾感到不快,於是在5 月13 日下令軍隊驅逐紅衫軍控制的街區,狙擊手選定了主要目標人物民眾軍事顧問卡迪亞,在當天晚上7點20 分,當卡迪亞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頭部遭槍擊兩發,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第二天政府軍進而使用催淚瓦斯、橡皮子彈和真槍實彈掃蕩約兩千名紅衫軍控制的街區,造成七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第三天,死亡人數上升至24 人。從4 月動亂以來,已有40 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 兩次動亂 靠泰王出面解決 》
政府軍威力鎮壓暴動的紅衫軍,使得街頭肅殺之氣瀰漫,是否會重演過去的歷史?回顧1973 年,激進學生要求民主化,進行街頭示威抗議,遭軍警鎮壓,死了一百多人。1992 年4 月,政變奪權的蘇欽達出任首相並兼任國防部長,4 月16 日,國會舉行開幕式,反對黨議員穿著黑衣、打黑領帶或纏黑臂章抗議非民選議員的蘇欽達出任首相。5 月5 日以後,反對黨號召學生、工人和民眾15 萬人在街頭舉行示威抗議,要求蘇欽達下台,詹隆等反對黨領袖還進行絕食抗議。
5 月18 日,軍警對示威群眾開槍,死50 多人,曼谷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警方逮捕詹隆,禁止十人以上群眾集會。
這兩次動亂最後都是靠泰王出面解決,泰王對兩派鬥爭領袖,說以道德訓諭,於是這些鬥過頭的要角,偃旗息鼓各退一大步解決了彼此的爭端,不過這只是暫時解決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政治結構問題。泰國政局的特色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軍事政變,然後修改憲法,再度舉行國會選舉,出現短暫的民主氣氛,然後再度政變或動亂。從上述的概略陳述可知,泰國幾乎每20 年會發生一次大動亂,而且每次都是兩股勢力的對陣,經過鎮壓、死了一些人才會平息下來。
《 國王是黃衫軍的幕後支持者? 》
由於每次動亂後,都仰賴泰王出面解決,這次的動亂,泰王會出面嗎?許多媒體都在猜測此一可能性。然而,泰王已高齡82 歲,身體欠安,長期住在醫院療養,4 月26 日,從醫院出來對新上任法官進行幾分鐘的布達訓諭,希望他們善盡職責,幫助國家帶來和平。
其次,他亦不可能像1992 年那樣召見衝突的兩造,召見黃衫軍和紅衫軍兩派領袖到王宮,接受他的訓諭,因為紅衫軍的背後支持人是流亡在外的塔信。泰王對於塔信沒有好感,塔信公開指控宮中有一股勢力反對他,就是指泰王的樞密院院長普瑞姆。普瑞姆對於塔信掌控國會半數以上席次頗為擔心,因為泰王年事已高,繼承人至今未確定,而王位繼承人需經國會同意,將來塔信即有權決定王位由誰繼任。甚至可能因此使得君主政體發生變化。因此,塔信在諸多場合被媒體指控具有共和主義的傾向。
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formosapost/20100521/index-12744360300375846001.html
 
曼谷市區猶如戰場 紅衫軍利用幼童當盾牌2010-05-18 中時(楨:挺泰之西媒在看圖說故事而已,實際採訪是老弱婦嬬心甘情願的!)
  
    根據媒體所披露的線上影片顯示,正當曼谷市區對峙緊張,流彈紛飛如同戰場的情況下,紅衫軍竟然將一名幼童放到路障上,意圖用嬰孩做人肉盾,抵擋軍人發射過來的子彈。目前該影片已被 YouTube移除,不過曼谷市區情勢極端對立,泰國以往平和好客的國際形象蕩然無存。
    泰國當局雖然發出最後通牒,不過面對五千名左右紅衫軍死守不退,泰國軍方並沒有採取進一步激烈驅離行動。依舊重重包圍,准出不准近的原則下,希望將紅衫軍因為彈盡糧絕而潰散。    
 
停火談判破局 泰國亂象再起【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10.05.19
 
泰國政府18日拒絕了紅衫軍領袖提出的停火談判要求,表示紅衫軍必須先解散,才展開停火談判。停火談判希望破滅後,曼谷商業區鈴丹區又爆發新衝突,紅衫軍領袖誓死推翻艾比希總理。
紅衫軍在鈴丹區燃燒浸了汽油的輪胎,並丟汽油彈,軍隊開槍示警。至少兩名紅衫軍中彈,到了晚上,暹邏市銀行一家分行遭縱火,並聽到巨大爆炸聲。
紅衫軍查姆拉特說:「我要留下來,寧可戰死,也不願在家鄉終老。」
泰國政府的決定使得雙方在長達6天的暴力衝突後,化解危機的希望落空,這段期間已有39人喪生。
泰國內閣部長薩提特轉述總理艾比希的話說,他歡迎旨在終止衝突的談判,但「唯有在抗爭結束後才會展開談判」。
紅衫軍領袖原本表示將無條件接受由參議院居中調停的提議,得知政府的回應後,誓言繼續抗爭。
紅衫軍領袖賈圖朋說:「只要軍隊與人民為敵,人民就會奮戰。軍隊撤退後,才會開啟和平,展開和談。」
但泰國政府堅拒撤軍,紅衫軍也不可能同意就地解散,和平的窗口似已關上。
在曼谷五星級飯店和高級購物中心旁紮營7周的紅衫軍士氣低落,只剩下約3000人,其中有一些老人和孩童。
在軍隊展開鎮壓後,許多紅衫軍已離去。演講人和歌手努力提振士氣,有些人跟著唱歌跳舞,但多數人露出疲態,已失去之前興高采烈的派對氣氛,大夥兒討論著軍隊的鎮壓和可能的大屠殺行動。
 
泰軍清場 紅衫軍流竄燒曼谷【聯合報2010.05.20(楨:西方縱容泰軍殘殺,泰民必官逼民反!)
 
泰國軍方19日大規模清場掃蕩紅衫軍基地,儘管紅衫軍領袖投降,殘餘激進派卻化整為零,在曼谷各地縱火劫掠,證券交易所、購物中心和電視台等27棟建築物陷入火海,曼谷部分地區停電,泰國東北部兩個地方政府大樓也遭攻擊。總理艾比希宣布23省實施宵禁,泰國股市20至21日休市兩天。
19日下午紅衫軍領袖宣布投降後不久,暴徒在紅衫軍大本營附近丟出3枚手榴彈,並在曼谷市區流竄,到處縱火、打劫,曼谷多處濃煙密布,陷入另一波暴亂。前往失火地點滅火的消防隊被持槍暴民威脅,不得不暫時撤離。
位於曼谷的泰國證交所大樓一樓起火燃燒,致使該所提早收盤,指數因稍早泰國政府掃蕩行動頗有斬獲,而上漲0.71%。泰國央行宣布,曼谷市區其他主要銀行20至21日也將關閉兩天。
位於曼谷市中心、號稱東南亞最大購物中心之一的「世界貿易中心」也遭暴徒放火。暹羅劇院亦不能倖免,整座建築物付之一炬,盤谷銀行的數家曼谷分行及多處公共設施也被暴民搶劫或縱火,高級住宅林立的素坤逸路傳出停電。
紅衫軍質疑「第三頻道」電視台的報導偏袒政府,大樓被暴民縱火,停車場車輛亦遭焚燒,近百名員工一度受困,新聞主播嚇得在微網誌上向軍警求救。「曼谷郵報」和「國家報」也緊急撤離員工,政府唯恐暴亂新聞造成民心不安,要求當地電視台暫停新聞播送,以政府錄製的快報代替。
泰國總理艾比希透過國營電視台宣布,自19日晚上8點至翌日清晨6點,在曼谷和23省實施10小時宵禁,管制區內的外國旅客另民眾行經檢查哨時,必須持護照或身分證件受檢,方可放行。這是曼谷15年來首度宵禁。
除了首都,泰國東北部鄉村地區的紅衫軍大本營亦傳暴民攻擊。烏隆省省政廳遭縱火,孔敬省政府大樓則遭洗劫,政府已派軍隊前往平亂。
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烏元彥表示,國人在泰沒有傳出傷亡,目前還沒有撤僑的必要。
 
否認策動 戴克辛呼籲談判2010-05-20 中國時報 鍾玉玨
 
     流亡海外的泰國前總理戴克辛十九日上午發表聲明,堅稱自己絕不是策動紅衫軍行動的幕後主謀,而紅衫軍要求泰國政府提前改選國會下議院也非他授意。
     戴克辛說:「『反獨裁民主聯盟』(紅衫軍)所提的任何要求絕非為了我或出於我授意。我並非紅衫軍的領導人,沒有任何身分可代表紅衫軍參與談判。」
     十九日稍早,戴克辛接受「路透」通訊社以電話專訪時,語氣似乎較為強硬,他呼籲泰國政府立刻停火,並稱以軍事行動鎮壓紅衫軍可能引發擴及全國的游擊戰。
     他說:「今天政府下令動用武力,驅散在市中心和平示威的人士。軍事鎮壓可能招致忿恨,這些心有不甘的人可能成為游擊分子。」
     之後戴克辛見大勢已去,語氣稍有軟化,他在聲明中強調自己並非紅衫軍與政府和談的絆腳石。他說:「我從不反對談判,我支持並呼籲各團體展開談判,找出和平解決政治衝突之道,促進全國和解。」
 
泰國的傷痕與怨恨 已難彌合2010-05-20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泰國當局十九日「成功」驅散「紅衫軍」示威群眾,但是這個事件所造成的傷痕,可能永遠也無法彌合。
     「紅衫軍」領袖在總理阿披實於日前顯然讓步、同意提前大選並解散國會後,先是表示願意參加阿披實所提出的和解進程,但隨後又提出新的條件,使得阿披實憤而收回承諾,最終導致軍方進行封鎖以及驅散,造成至少四十餘人死亡。「紅衫軍」領袖當然應該要負起一定的責任。
     但是在泰國當局表達出堅定驅散意志之後,「紅衫軍」領袖也一再讓步,最後已經到了願意無條件談判的程度,但是自覺占了上風的阿披實卻執意進行驅離,終至造成悲劇。這就不是一個具有寬大胸襟領導人應該有的表現。
     也許,阿披實身不由己。但這卻改變不了他的堅持已經將泰國的分裂進一步激化的事實。「紅衫軍」群眾在領袖宣布結束示威,投降的投降、被捕的被捕之後肆意縱火洩憤,很大程度上就是傷痕更加深化的具體表現。
     尤有甚者,泰國當局自十三日起對「紅衫軍」全面封鎖以來,雖然一再強調所有的作為都按照處理群眾事件的國際標準行事,但實際的狀況卻顯然不是那麼回事。
     從十三日綽號「紅司令」的泰國皇家陸軍特種部隊少將卡提雅被狙擊手槍殺至今,泰國部隊已經在曼谷邦凱、拉查普拉帕、拉查帕拉頌地區射殺至少四十名「紅衫軍」示威者、支持者甚至旁觀路人。
     按照國際標準,處理類似群眾事件時有其一定的程序以及配合使用的器械或裝備。但是這幾天在前述幾個現場,完全沒有見到手持盾牌、棍棒的鎮暴部隊、鎮暴車輛、水炮車,甚至連催淚瓦斯都未見使用,而是穿著野戰服的軍人在沙包工事後面或進行攻堅時直接用槍射擊。這不是處理群眾事件,而是將「紅衫軍」當敵人攻擊。
     泰國當局甚至還宣布拉查普拉帕地區為「實彈射擊區」。
     「人權觀察」組織便發表聲明批判,更重要的是,大多為東北部農民、山民組成的「紅衫軍」,很自然會把他們所受的待遇,跟當年大搖大擺進占總理府及素旺那普國際機場卻完全無事的「黃衫軍」相比,就更加會坐實他們是「次等公民」的想法。
     「紅衫軍」遭此重挫,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再起,但是他們心中的恨及不平,可能永遠不會消滅。
 
泰國宵禁延長 35場火…著名百貨塌【聯合報 2010.05.21
 
泰國當局20日表示,軍方兩天來對反政府紅衫軍的清場行動已導致14人死亡,133人受傷,為清查殘餘分子,原定20日早上結束的宵禁將延長到22日。
曼谷市政府發言人指出,驅散行動以後迄今,全曼谷共有35處地點遭縱火,其中亞洲第二大的尚泰百貨(Central World)大火持續燃燒8個小時,最後部分樓體坍塌。
有17處銀行遭到焚燒,包括盤谷銀行的10處分行、泰京銀行2處分行、京都銀行2處分行、泰華農民銀行1處分行、儲蓄銀行1處分行;酒店也有1所遭縱火、電影院1所、金鋪1家、購物中心和超市3家、米粉店1家和6輛電視轉播車。
軍方20日全面開對紅衫軍集結的叻巴頌路口清理行動,拆除紅衫軍示威遺留的發電機和擴音設備。同時,士兵對現場進行地毯式清理,結果在一輛日產牌轎車內搜出大量武器,包括M26炸彈、M67炸彈、M16 步槍、手槍、100發子彈及匕首等武器,以及部分參加集會活動民眾的身分證件。(楨:將紅抹黑,泰黑了!)
陸軍皇家御衛隊第31團負責對巴吞哇拉蘭佛寺進行清理任務,也在寺廟周圍搜獲大量武器,這些武器被胡亂丟棄在草叢或樹木下面。並相信在軍方進入清查之前,藏匿在寺廟內的大量武器被轉移到其他地方,這些武器多數是自製燃燒彈、木棍、防彈衣、彈弓等。當局同時派遣拆彈專家到寺廟內排除炸彈。
泰國內政部與交通部20日安排大批車輛,載送滯留在叻巴頌路口的數千名紅衫軍集會者返回原籍,並在曼谷摩七車站設定專門集結地點,準備迎接大批紅衫軍與反獨裁組織成員返鄉。有關部門查核示威者身分,確定不是被通緝領袖或者未發現可疑物品後,每人送200銖(約台幣200元),送上返鄉專車。
 
泰國紅衫/混入紅衫軍攻擊 泰軍逮捕「黑衣人」 2010-05-19  TVBS  
 
泰國軍方今天強力展開肅清行動,除了把紅衫軍驅離抗議現場外,有20多名黑衣人,接連遭到軍方逮捕;泰國政府指控這群黑衣人,混進紅衫軍,試圖掀起泰國內戰;肅清行動前,CNN記者舉著白旗,混入紅衫軍陣營,發現這些黑衣人,戴著黑帽、蒙著黑紗,行動相當神秘,他們藏匿在紅衫軍陣營內,自製火藥,向軍方展開攻擊。
天還沒亮的曼谷街頭,情勢卻已經相當緊繃,面對頑強的紅衫軍,政府軍隊使出最後手段,正式展開驅離行動;此時在抗議群眾當中,卻出現一群黑衣人,準備迎戰政府軍,他們戴著黑帽,以黑布遮臉,沒有人知道他們打哪來?
事實上,早在上週的衝突中,就有媒體拍到黑衣人混入紅衫軍中,手持武器,到處開火,泰國政府也公佈畫面,強調軍方遭到黑衣人攻擊,才會以火力反擊。
CNN記者:「泰國政府說,這證明了抗議民眾中,有一群人試圖在泰國引爆內戰。」
CNN記者來到紅衫軍據點,試圖查證黑衣人身分,卻在路上遇到爆炸。CNN記者:「朝我們發射過來,我們趕快走吧!」
CNN記者趕緊手拿白旗,以免再受到波及,他訪問到一名紅衫軍,他說紅衫軍的武器都是土法煉鋼,與政府公佈的黑衣人毫無關係;至於紅衫軍領袖,也反嗆政府。
紅衫軍領袖:「我們的抗爭都是和平的,如果總理說,有抗議人士有武器,那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去阻止這些人。」
雖然紅衫軍領袖已經宣佈投降,並呼籲加入示威的民眾回家,但對泰國政府而言,追查黑衣人身分的行動,才正要開始。
 
佛誕前夕 紅衫軍血濺佛寺6屍陳【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2010.05.21
 
軍方出動裝甲車血腥鎮壓紅衫軍後,泰國首都曼谷20日籠罩於刺鼻的煙味中,隨著天放魚肚白,市內清楚可見仍兀自悶燒的建築、洗劫一空的商店。佛誕前夕,數千人一起度過驚恐一夜的佛寺外,躺著6具死屍。
曼谷20日復歸於一種不安的寧靜中,夜間宵禁解除,人們提心吊膽上街;退走的紅衫軍於狂怒之下縱火的曼谷尚泰百貨商場(Central World,前譯「世界貿易中心」),燒成焦黑廢墟,僅見消防人員仍在對它灌水。
證券交易所的一樓,銀行與電視台的數十棟建築,都被憤怒民眾放的一把把烈火給燒了。
在紅衫軍架起的障礙旁,20日有軍人在拆除紅旗;示威區的一座寺廟外,擺放著6具遺體,雙腳裸露在覆屍草蓆外。有人將草蓆掀開,屍體滿臉鮮血,身體滿是彈孔。軍方否認行兇,堅稱係「恐怖分子」所為。
拎著財物、帶著孩童的人們,正陸續離開寺廟,根據記者目擊,前一晚,廟內的人在驚嚇中落淚,廟外槍聲、爆炸聲不輟,黑衣人於寺內進進出出。
紅衫軍領袖投降,政府調遣巴士載運示威者,但因街頭異常混亂,有人縱火,又有武裝分子流竄,許多巴士無法靠近示威區。
在廟中待了一夜的一名老婦說:「泰國是野蠻國家。他們派軍人殺人。這是不對的。我們是和平的,我們只要求政府解散國會。」
當局警告附近的高樓大廈仍有「武裝好戰分子」負嵎頑抗,但該區大致平靜,軍警四處巡邏。
許多來自泰北貧窮地區的示威者表示,仍不想停止抗爭。準備登上巴士,清邁來的婦人臉露笑容說:「我還要再進城去。要不是這些警察,我還在廟裡與菩薩在一起。」
 
紅衫軍化整為零 憤怒戰火蔓延泰國 2010-05-21 Taiwan News 
 
雖然泰國「紅衫軍」在曼谷的集會地點已被軍方攻占,大部分領導人也已向警方投降,但大批不願承認失敗的紅衫軍卻將憤怒的戰火蔓延到了泰國多個省份。
軍方發言人訕森•膠坤內說,總體而言,軍方已經控制曼谷局勢。訕森還出示了紅衫軍領導人納塔兀鼓動示威者放火的視頻剪輯片段。不過在曼谷市區,戰鬥仍在進行。到處都是被紅衫軍縱火的大廈、汽車和輪胎,荷槍實彈的軍警則在追捕那些混跡於示威群眾中間的恐怖分子,槍擊聲不時傳出。
20日上午,600多名紅衫軍在泰國東北部的烏隆府集會,抗議泰國政府動用武力強行驅散在曼谷市中心的示威者。後來他們又衝到當地市政廳前面搗毀大門、砸爛玻璃,並放火燒毀了一幢舊辦公樓。在孔敬府,大約2000名紅衫軍示威者衝入市政廳,砸壞了路上遇到的一切車輛,並將兩幢辦公大樓縱火燒毀。在烏汶府,近千名示威者與市政廳安保人員發生了衝突,他們隨後又縱火焚燒了該府文化部門的辦公大樓。此外,在清邁府和穆達漢府也都發生了類似的打砸、縱火事件。
泰國政府宣布,將曼谷宵禁令延長3天。根據19日發布的宵禁令,當地時間晚8時至早6時,所有居民未獲允許不得外出。
新華網報導,泰國警方20日晚說,在首都曼谷舉行反政府集會的紅衫軍當天已全部被遣返回鄉,他們不會受到法律制裁。
泰國國家警察局發言人蓬沙巴•蓬乍龍在接受泰國大眾傳播機構電視台採訪時說,政府20日用火車和大巴共遣返3560名紅衫軍示威者,其中男性佔20%,沒有人員滯留。
當天早些時候,記者在設在泰國國家體育場外的遣返點看到,許多紅衫軍攜帶行李,排隊登記,在身份獲得確認並接受檢查後,便坐上政府提供的大巴,準備動身返鄉。政府還為他們提供了盒飯和飲用水。
蓬沙巴否認此前有關紅衫軍強硬派領導人阿里斯曼被捕的消息,稱警方正在追捕中。20日中午,紅衫軍領導人威拉•穆西卡蓬、永•多集拉乾和戈膠•披恭通向警方自首,隨後被帶往距離曼谷200多公里外的一處邊防警察營地,與19日自首的5名紅衫軍領導人關押在一起。共有20多名紅衫軍領導人遭政府通緝,其中十幾人目前下落不明。
曼谷20日全天局勢比較平靜,沒有聽到槍聲。但不滿紅衫軍領導人停止集會的示威者縱火焚燒了兩家銀行的營業點。據泰國政府統計,截至20日中午,清場行動已經造成至少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意大利籍記者,另有近90人受傷。
 
泰國紅衫軍誓言捲土重來 再次抗爭2010-05-21 中廣 劉剛 
 
泰國紅衫軍領袖已經向政府投降,紅衫軍也撤出曼谷,但撤往外地的紅衫軍表示,他們還要捲土重來,繼續抗爭。
路透社說,一批撤退到北部清邁的紅衫軍今天集會。他們說,雖然很多紅衫軍被屠殺,但紅衫軍並沒有被打敗,也不算失敗,他們還要繼續抗爭。
路透社說,這批紅衫軍歷經十四小時路程,從曼谷返回清邁,受到親友們熱烈的歡迎。民眾高舉旗幟、播放音樂,還舉起總理艾比希的畫像,上面寫著「殺人犯」。也有民眾說,除非艾比希改變政策,否則紅衫軍會繼續抗爭。
千餘紅衫軍「打死不退」 佔領一寺廟躲避 2010-05-21 Taiwan News  
而「曼谷郵報」網站的消息稱,曼谷巴吞寺社區成員汶勒19日晚說,當天下午被縱火的曼谷購物中心森特沃(CentralWorld)在經過了10餘小時的燃燒後已開始坍塌。汶勒表示,當地時間19日晚22時40分左右,泰國曼谷主要購物中心和「地標」之一的森特沃的火焰已經開始冷卻下來。森特沃說,紅衫軍領導人當天下午向警方投降後,反政府示威者放火導致森特沃購物中心發生大火。
汶勒表示,超過60名森特沃的工作人員現已在巴吞Wanaram寺休息。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月19日報導,在政治動盪頻仍的泰國,曼谷經濟精英和農村貧困人口之間貧富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曼谷市長說,泰國在1973年、1976年和1992年均發生過衝突,但是這次的事件遠遠超過以往,此前的衝突源於政治人物間的交鋒,而現在的衝突更多的體現的是社會不同階層間的矛盾。 ”如是說。
一名官員分析稱,窮人們的力量已經越過了政府管控彰顯出來,這次示威就是例證,每個人都有手機,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因特網,而農村地區的社區廣播電台也為推動政治運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國王已經年邁,雖然他的話一語值千金,但他也越來越不願對國內的形勢發表意見。
這名官員繼續分析稱,他信僅僅是個藉口而已,形象的說,衝突的更深層次原因是為什麼佔泰國總人口2%的人吞噬了國內生產總值的80%?。
曼谷市長也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階級差別是如今衝突的核心所在。
泰國財政部長科恩說,泰國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經濟的混亂和損失都是可以恢復的,然而我真正擔心的是政治分裂和社會分裂。他表示,政府雖然在緩解社會貧富差距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包括補貼農村農民,加強教育,增強老齡化公民的社會安全等,但是缺乏很好的宣傳和溝通。農村地區的公民對此了解得不夠深入,認為政府很少顧及到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
 
紅衫軍 白白犧牲了?2010-05-22 中國時報 【梁東屏】
 
     站在被燒毀三分之一、東南亞第二大規模的曼谷「中央世界購物中心」前面,心裡的感觸相當複雜。
     雖然規模小得多,但是「中央世界購物中心」倒塌的樣子,像極了二○○一年「九一一攻擊事件」後的紐約世貿大樓。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似,也就只有那麼多了。
     「世貿雙子星大樓」倒塌,全美國不論貧富,大家都為作為美國重要地標、毀於一旦的「雙子星大樓」同表哀嘆、憤怒,為死在攻擊事件中的人,流出發自內心的哀悼眼淚。
     同樣作為曼谷甚至泰國地標的「中央世界購物中心大樓」倒塌,卻似乎沒有在泰國人心目中激起多大漣漪,對於六天中喪生、絕大多數為紅衫軍群眾的五十二人,也沒有多少人表示同情,甚至於責怪政府等了那麼久才「動手」。
     這可能是泰國最大的悲哀。
     中央世界購物中心可能白垮了,紅衫軍示威兩個多月以來,總共犧牲的七十七人,可能也都白死了。因為看不出來這個政府有企圖檢討自己作為的跡象。也看不出來被遣返鄉下的眾多紅衫軍有就此罷休的跡象。只是,有用嗎?
     紅衫軍,是一支少見的悲情隊伍。多數是來自泰國東北部窮困地區的農民、山民,是社會階層光譜裡最底層的人,卻「進城」為了富可敵國,完全在社會階層光譜另一端,在他們眼裡遭受了不公平對待的前總理戴克辛討公道。
     他們進到曼谷,受盡都市人嘲諷,甚至比出中指對他們叫囂,「沒受教育的野蠻人!」。他們單純到出發時排隊領「走路工」,都大方地讓媒體拍照,結果被懷有敵意的媒體刊出報導指稱這些人都是領了錢而被人利用的鄉巴佬。
     然而對於紅衫軍這些「鄉巴佬」而言,戴克辛是泰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照顧窮苦大眾的總理,在此以前,從來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更遑論福祉,所以戴克辛有難,他們一定要力挺。
     但是也要等到幾年之後一連串對戴克辛「必欲置之於死地」的打壓,衷心愛戴他的東北方民眾積怨已經達到頂點,「民主反獨裁聯盟」才藉著這股民氣,組成了紅衫軍。
     與當年反戴克辛的「黃衫軍」相比,紅衫軍顯然悲情得多。儘管他們人數較多,主題也相對較明確、合理,但泰國主流媒體對他們的報導卻遠不如對「黃衫軍」那樣寬厚,甚至經常故意汙衊。
     儘管如此,此次紅衫軍曾經一度那麼接近「勝利」。
     五月三日當天,飽受各方壓力的泰國總理阿批實,突然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提出五點「和解路線圖」,同意在十一月十四日舉行大選,同時在九月十五至三十日間解散國會。紅衫軍的初步反應也很正面。很多人都認為局勢定會轉緩,鬆了一口氣。
     哪裡知道紅衫軍後來對「和解路線圖」生出了新的疑慮,認為「和解路線圖」只是政府的兩手策略,一方面用「解散國會」及「舉行大選」來瓦解示威,但另方面卻仍然計畫依照「緊急事態法」,逮捕二十五位紅衫軍領袖,而且不准交保。曇花一現的和解曙光,至此煙消雲散,終於導致強力驅散的悲劇。
     更重要的是,紅衫軍經此重創,很自然會把他們所受的待遇,跟當年大搖大擺進佔總理府及素旺那普國際機場卻完全無事的「黃衫軍」相比,當然就更加會坐實他們是「次等公民」的想法。
     他們心中的恨及不平,將永遠不會消滅,會像一座火山,隨時噴出未必能改變什麼,卻能讓傷痕加劇的岩漿。
 
韓天安艦與泰紅衫軍給台灣的啟示【聯合報╱社論 2010.05.22 
 
東北亞的兩韓「天安艦事件」,與東南亞的泰國紅衫軍事件,演成世界視聽焦點。
這兩個事件,皆給台灣帶來重要的啟示。以同為「分裂國家」言,兩岸關係的互動品質,顯然較兩韓「北南關係」的表現平穩;再就同為後進民主國家言,中華民國在民主政治上的表現,亦較泰國政變頻仍的民主政治為佳。台灣可從韓泰的流血事件中,重新理解自己的優點及長處,以期在兩岸關係及民主政治的發展上掌握更正確的方向。
南北韓皆為聯合國會員國,照理說,應較台海兩岸的情勢更具平衡的條件。2000年,南韓總統金大中與北韓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舉行兩韓首次的「首腦會談」,簽署《北南共同宣言》;金大中因此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7年,南韓總統盧武鉉再與金正日會談,又簽署了《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盧武鉉夫婦步行跨過38度線的鏡頭,成為世界所有主要媒體的頭條新聞。這類節目,顯示兩韓關係在形式上遠遠超過台海兩岸關係的進展。
但是,南北韓關係的實質發展,卻大不如兩岸;經常以炮火互轟,遑論「和平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北韓的朝鮮勞動黨沒有自渡自救的能力,甚至連國家及黨的「最高領袖」之繼承也綁在「金日成→金正日→金正雲」的世襲體制上;只得以鎖國殘民為鞏固政權的手段。但愈鎖國殘民,政權愈危殆;愈危殆,愈鎖國殘民。變本加厲,更以飛彈及核武威脅區域安全,來挾持世界。相對以觀,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及台灣的自由民主政經體系,使得兩岸關係在大體上逐漸能夠回應世界主流,以及各自內部的民心憧憬;遂有了與南北韓大異其趣的表現。如今,兩韓關係對人類文明及世界和平仍是一大威脅,但兩岸關係對人類文明及世界和平卻有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兩相對比,不啻證實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兩岸若能各自維持一個融入世界主流及回應民心憧憬的政經體制,兩岸的和平雙贏應可期待。
〈黑白集〉日前曾以泰國的紅衫軍與2006年台灣的紅衫軍作一比較。泰國的紅衫軍與黃衫軍對抗,已經鬧了三年;迄今曼谷及泰國四處被暴民縱火的烈焰濃煙,仍然滯留在國際的電視螢幕上。然而,台灣的紅衫軍在高峰時幾十萬人似「紅色岩漿」一般走過市街,竟然能做到秋毫無犯的地步,和平收場;最後,在一年半以後,人民以選舉做出了裁判,陳水扁夫婦也接受了司法的審判。兩相比較,判如天壤。
台灣亦不乏自認為是「塔信」的政治人物,如「民主之父」、「台灣之子」之類的政治梟雄;採用的也是撕裂社會的政治操作。但是,不論兩國論、入聯公投、烽火外交或高舉銬上手銬的雙手,看以風暴大作,但最後皆不能撼動社會的根基。台灣看似有極易撕裂的政治生態,但最後都裂而不斷;也看似極有民粹狂人興風作浪的條件,但最後皆風停雨歇。甚至偶爾只是出現幾顆汽油彈而已,最後連帶隊的人都須表態「譴責暴力」。較諸半城塗炭的泰國,台灣的人民與台灣的民主,是何其可敬,又何其可愛?
與泰國相較,我們的總統天天被罵到臭頭,但他仍能提出「黃金十年」的願景;泰皇則是連一個字都不容批評,如今卻面臨「君主立憲」可能傾覆。我們的軍隊因救災遲些被叮得滿頭包,泰軍則在街頭向百姓開槍。泰國的憲法法院、選舉委員會及法律在民主內戰中一概失效,流亡的總理塔信成為紅衫軍越空指揮的精神領袖;我們的前任貪腐總統陳水扁夫婦則初審已被處無期徒刑,身繫囹圄。台灣人經常輕蔑、嘲諷自己的民主政治,但較諸今日的泰國,當會有不同的感觸。
兩岸關係比兩韓關係安穩,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透過智慧與努力而得來;台灣民主政治的表現較泰國優異,也不是天生如此,亦是透過智慧與節制而得來。看看兩韓,看看泰國,台灣應有更大的自信,更大的警惕,與更大的努力。
 
紅衫軍斬草難除根 泰國民主何處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4

  5月19日,泰國軍隊發起“清剿”行動,“紅衫軍”領導人宣布投降,持續兩個多月的大規模示威迅速告終。然而輿論認為,驅散“紅衫軍”,泰國的政治危機遠未結束,政局前景仍難言樂觀;在“紅衫軍”與政府的長期對峙與衝突中,泰國沒有贏家,“紅衫軍”是大輸家,它沒有將政府趕下台,政府也是大輸家,它沒有消除“紅衫軍”的怨恨。由於泰國貧富差距依舊,城鄉裂痕猶存,“紅與黃”的主題對抗,仍將是泰國政治舞台的主旋律。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 冠)
一、曼穀武力清場 泰國政府鐵了心
1、武力驅散示威 紅衫軍投降未認輸
  在最近兩個月裡,泰國首都曼穀大街上流血不止——3月16日,紅衫軍抽集50萬毫升鮮血,潑向總理府;5月19日,政府軍把槍里的橡皮子彈改為實彈,將武力驅散集會行動作為“恢復國家法制和秩序的唯一方法”,在泰國軍方出動裝甲車強行驅散之後,以超過300人受傷、43人身亡的流血代價,暫告平息。長達69天的曼穀“紅黃”對抗,最終在曼穀街頭的槍聲血影,和世界貿易中心的衝天火光中畫上休止符。(上海《新民周刊》)
  這一波“紅衫軍”反政府示威活動在曼穀街頭持續了兩月有餘,是近20年來泰國社會經歷的最激烈的政治運動。在過去一周中,曼穀市區的緊張氣氛令人窒息。泰國緊急狀態處理中心宣布了長達一周的公共假日,但額外的放假一點沒讓曼穀人輕鬆,恐懼不安席捲全城。當泰國軍隊出動裝甲車一舉驅散了示威的“紅衫軍”,讓人們長出了一口氣,但是卻沒有人能夠笑得出來,動蕩的餘波仍在全國回響。(北京《世界新聞網》)
2、錯過和解良機 武力清場實屬無奈
  實際上,在“紅衫軍”示威活動如火如荼之時,阿披實政府確實是相當克制的,並做出了一定的退讓。比如說,“紅衫軍”的三次潑血行動,從總理府、民主黨總部乃至阿披實私邸,泰國軍警都未予制止,僅僅在現場維護秩序。為了防止刺激示威者,阿披實也一再避讓,甚至住進曼穀郊區的第11步兵團營地,自嘲說“非常想家”。為和平解決示威問題,阿披實也滿足了“紅衫軍”領導人提出的直接談判、電視直播的要求。於是,泰國人都從電視上看到阿披實與“紅衫軍”領導人對等談判。5月初,阿披實提出和解路線圖計劃,明確政府將於9月底前解散議會,並於11月14日舉行選舉。阿披實作此妥協之後,民盟等群體向政府施加壓力,甚至提出阿披實應當下台。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紅衫軍領導層出現了“溫和派”與“激進派”的嚴重分歧。激進派不願與政府妥協。在這種情況下,阿披實政府的耐性磨盡。(北京國際在線網)
  英美輿論儘管仍居高臨下地批評阿披實當局的清剿行動“令人沮喪”,指責阿披實作為“一位彬彬有禮,擁有傲人教育經歷和良好舉止的年輕人”、“僅僅一年半之後,阿披實搖身一變,成為一名不講情面甚至有些冷酷無情的政治家”,但也不得不承認,泰國當局除此再無良方可以應對如此亂局。
  其實,在造成人員流血傷亡的衝突爆發之前,紅衫軍和政府之間,甚至他信和泰國當局之間仍存在談判和解的良好機會。彼時紅衫軍雖然示威抗議的時日不短,但畢竟雙方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和容忍,和平抗議對經濟發展、社會秩序穩定造成的損害雖然開始顯現,但仍局限於在局部範圍之內。可惜雙方幾次談判接觸均無疾而終。究其原因,在於雙方的期望值都遠遠超出對方承諾和平談判達成妥協的通道漸漸被堵塞,更在於缺乏有權威的居間調停力量。(香港《文匯報》)
  從深層次原因看,盡快結束與“紅衫軍”的對峙有利於維護政府的權威。此前,阿披實政府試圖在容忍與對峙之間“開辟一條中間道路”,但這一做法遭到支持者批評,被指責為軟弱無能。在部分普通民眾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管以什麼方式,只要能盡快結束目前對峙局面就好”的心態。更重要的是,阿披實政府認識到,結束與“紅衫軍”的對峙可以使自己在未來的政治改革進程中處於主動地位,也可使這一進程盡早啟動。(浙江《錢江晚報》)
3、曼穀之火燎原 紅衫軍打響“游擊戰”
  兩天的“清場”行動業已造成百餘人死傷,悲憤絕望的部分紅衫軍死硬派由此開始搶劫縱火,以往市肆繁華、游人如織的曼穀一時間濃煙滾滾。持續2個多月的紅衫軍和平抗議,至此終於不可遏止地演變為局部暴亂,一直以來以和平形式聚會抗議的「刁民」甚或「順民」瞬間變成搶掠縱火的恐怖「暴民」。(北京《中國青年報》)
  19日,泰國軍警展開清場行動之前,泰國前總理他信曾指出,政府方面對紅衫軍的武力鎮壓可能引發全國規模的游擊戰。英媒引述他信的話說:“有一種理論認為,軍事鎮壓可能擴散怨恨,那些懷有怨恨的人將轉變成游擊戰士。” (四川《成都晚報》)
  顯然,武力清剿收獲最有可能的是“失敗的勝利”,泰國的問題恐怕遠遠不會就此結束:一是“紅衫軍”強硬派不會承認失敗,他們發起了更強烈的抗爭。他們襲擊了曼穀證券交易所、世界貿易中心商場、供電局、泰國電視台3台和盤穀銀行分支機構等場所,縱火涉及約20個場所,包括泰國最大商廈世貿中心商場。泰國證交所因此不得不宣布20日和21日休市。而泰國政府20日則宣布對首都曼穀市以及其他23個省的宵禁措施延長3天,以平息當前的亂局。針尖對麥芒,鬥爭仍在繼續。
  二是泰國“紅衫軍”領導人宣布結束集會,這實際只是策略性妥協,是為了保存有生實力。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何況,遊行示威是泰國最高法律——憲法第69條所明文規定的權利。“紅衫軍”、“黃衫軍”你方唱罷我登台,均利用此方法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紅衫軍”卷土重來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大規模運用武力清場、嘗到甜頭並成功的泰國政府與軍方,可能在未來類似行動中更可能有恃無恐。(北京《中國經營報》)
  而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對立中,既然精英階層都不願意妥協,再次錯過一次解決國家內部嚴峻問題的大好時機,而且沒有絲毫顧忌地運用武力,那麼“紅衫軍”則更無妥協、理性的可能。(英國《衛報》)
二、社會積怨更深 泰國騷亂無贏家
1、示威終被清場 紅衫軍成為大輸家
  5月19日,“紅衫軍”領導人宣布停止為期兩個多月的集會,向警方自首。泰軍方控制了局勢。如果從3月14日“紅衫軍”宣布10萬人大示威算起,示威活動超過70天。“紅衫軍”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總理阿披實下台,重新大選。但70多天的圍城後,最初目標一直未能實現。僅就此而言,“紅衫軍”無疑是大輸家。而且,擺平紅衫軍這一輪集會風波後,泰國社會的積怨也許更深。(廣東《羊城晚報》)
  不過,在其短暫的歷史上,“紅衫軍”也曾嘗過勝利的滋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這只是一個成立不到4年的團體,最初名稱是“泰國反獨裁民主聯盟”,後改為“反獨裁民主聯合陣線”,由於在抗議中身穿統一的紅衫,該組織成員和支持者被稱為“紅衫軍”。
  從其誕生開始,“紅衫軍”就與前總理他信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2006年,20多個泰國民間組織組成“人民民主聯盟”,即所謂“黃衫軍”,多次組織反他信大規模集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紅衫軍”問世,與“黃衫軍”對峙,支持他信。與“黃衫軍”成員來自城市中產階級不同的是,“紅衫軍”的主要成員來自泰國東北部和西北部的農村以及城市最底層。(上海東方網)
  2006年9月19日,泰軍發動軍事政變,時任總理他信被推翻,流亡國外,軍方建立軍政府。此後,直到2007年年底軍方交權前,“紅衫軍”多次舉行反對軍政府的示威活動。2007年12月,親他信的政黨選舉中獲勝,沙馬出任總理。可以說,軍政府讓權、親他信勢力上台,也有紅衫軍的“一份功勞”,讓其嘗到過勝利的滋味。
  目前還不清楚,這次挫折將如何影響“紅衫軍”的未來。前總理他信警告說,政府對“紅衫軍”的鎮壓可能在全國引發游擊戰。他信的警告或許有些危言聳聽,但無可置疑的是,對現政府不滿和憤怒的“紅衫軍”仍將繼續存在,仍可能以他們手中的選票影響泰國政局走向。(廣東《廣州日報》)
2、政府雖勝猶敗 阿披實仍欠合法性
  隨著“紅衫軍”領導人的投降,“紅衫軍”與政府的對峙似乎宣告結束。從表面上看,政府是這場對峙中的勝者。因為政府沒有接受“紅衫軍”的條件,並以強力迫使紅衫軍領導人投降。然而,即使這算得上是勝利,也是一場值得懷疑的勝利。實際上,和紅衫軍一樣,泰國政府是這場衝突中的另一個大輸家。(廣東大洋網)
  泰國政府依靠武力驅散了“紅衫軍”,卻未能解決自身在“紅衫軍”成員中的合法性問題。對泰國政府來說,這並非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問題。眾所周知,“紅衫軍”代表的是農民和城市底層階級,其人口總數超過泰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當“紅衫軍”宣稱現政府不合法,要求解散政府舉行大選時,實際上是代表泰國多數人口,提出了現政府的合法性問題。
  回顧阿披實政府的誕生歷程,就可以發現,它確實不是經過大選而上台的,並未接受選民投票這一關。實際上,阿披實所在的民主黨原本是國會的少數派和反對黨。當然,阿披實上台完全符合泰國法律,但在他信支持者和“紅衫軍”看來,他們投票選出的合法政府是被“謀殺”的;阿披實政府顯然是“非法繼承者”。
  自2008年12月上台以來,阿披實政府一直未能得到“紅衫軍”的認可,也一直未能擺脫合法性問題的困擾。對阿披實政府而言,從長遠來看,這種對合法性的質疑將產生致命後果。幾乎沒有人懷疑,如果重新舉行大選,占人口大多數的泰國農民和城市底層民眾將再選一個他們心中的合法政府,而阿披實政府則將難逃下台的結局。(廣東《廣州日報》)
3、旅遊業受衝擊 騷亂重創泰國經濟
  泰國政府輸掉的,還有泰國的經濟。漫長而血腥的衝突摧毀了泰國一向展示的“微笑國度”的形象,爆炸、鮮血、火光、屍體、槍聲、混戰……泰國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充滿憤怒與暴力的形象。
  這種形象的驟然轉變,直接地影響到了泰國的經濟民生。其中,受衝擊最強烈的莫過於泰國旅遊業。迄今為止,已有50個國家向本國公民發出赴泰旅遊警示。在曼穀市區,酒店入住率一直在20%~30%的低位徘徊。旅遊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旅遊業產值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6%~7%;泰國20%的就業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業。泰國官員估計,今年赴泰國旅遊的外國遊客人數將比去年下降10%。截至目前,長期的示威已經導致泰國旅遊業損失至少10.5億美元。(北京《青年時訊》)
  泰國智庫泰華農民研究中心預測,如果國內政局問題能在上半年內得到解決,政局不穩定因素可能導致全年經濟增長率減少0.5%,但如果出現最惡劣的情況,即政局動亂進一步加劇並延續到下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可能減少2%,又勢必造成經濟萎縮、就業率下降等連帶效應,從而讓事件的根源——貧富差距和城鄉矛盾,變得更加白熱化,能否在重建中調和這些矛盾,實現社會公平,是泰國社會能否迅速恢復安定的關鍵。(上海《新民周刊》)
三、城鄉裂痕猶存 和解之路更艱難
1、社會嚴重對立 微笑之國裂痕加深
  “紅衫軍”示威所引發的暴力衝突,曾讓很多人困惑不已:曾經溫和的“微笑國度”怎麼會變得如此陌生?然而,或許正像其他國家一樣,每個國家都有其多面性,世人以往更多看到了其“微笑”的一面,卻忽視了“微笑國度”的另一面:貧富差距、社會對立。(廣東《廣州日報》)((北京《環球時報》)
  從深層看,“紅衫軍”與泰國政府的衝突是泰國社會結構分化的結果。泰國社會主要由精英階層和貧民組成。2001年他信當選總理後,推行“草根政策”,深得貧窮民眾擁護,但遭到精英階層抨擊。經濟層面,精英階層利益受損;政治層面,親他信的為泰黨和以民主黨為首的執政聯盟矛盾難以調和;社會層面,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和反對他信的“黃衫軍”長期對峙;地域層面,占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二的北部和東北部民眾支持他信,首都曼穀和周圍民眾則支持民主黨。貧苦民眾與精英階層的利益衝突是泰國亂局的根源所在。(山東《大眾日報》)
  對泰國政局稍有關注的人都知道,泰國近年來所有的反政府示威,都與流亡國外的前總理他信相關:“紅衫軍”想要他信回來,“黃衫軍”決不接受他信或者他信勢力上台。
  前總理他信2006年9月被一場軍事政變推翻。此前,2006年1月,他信家族擁有的西那瓦集團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之間的一樁高達738億泰銖(約合18.8億美元)的交易引發爭議,他信被指責利用政治權力為家族牟利。20多個民間組織組成了“人民民主聯盟”(民盟),不斷組織反他信的大規模集會,並最終引發軍事政變。
  2007年12月,泰國舉行議會選舉,以“選沙馬,得他信”為口號的人民力量黨上台執政。然而,連續兩屆政府總理沙馬和頌猜都被民盟的支持者“黃衫軍”稱為“他信的傀儡”。“黃衫軍”2008年舉行了長達8個多月的大規模街頭示威,並一度占領曼穀兩座機場。同年年底,民盟支持的阿披實聯合政府上台,“黃衫軍”滿意而歸。但支持他信的“反獨裁民主聯盟”支持者又組成“紅衫軍”,指責現政府是“非法奪權的產物”,屢次走上街頭,舉行動輒數萬人參加的示威活動。
  今年2月,泰國最高法院判決他信在擔任總理期間以權謀私罪名成立,沒收他信及其家族違法所得的約合14億美元的財產。3月14日,“紅衫軍”發動本輪反政府示威,要求阿披實政府解散國會下議院,重新舉行大選。儘管他信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刻意與“紅衫軍”示威保持距離,但有媒體指出,在過去兩個多月中,若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最多時十幾萬、最少時也在五六千人的示威民眾何來免費飲食?(北京《世界新聞網》)
2、動蕩根源未消 紅衫軍斬草難除根
  軍隊驅散示威活動,大部分示威者無奈返鄉。但是,風波並沒有真的結束。陳養望先生說,老百姓的生活如果沒有改變,“紅衫軍”還會再回來。如何真正縮小貧富差距,提高北部、東北部農民以及城市貧民的收入是泰國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有評論認為,連續數年的政治鬥爭顯示泰國社會已經分化成貧富、南北、中下層和上層精英階層的這種巨大的社會裂痕,通過這次衝突使雙方的矛盾更加尖銳了,雙方和解的空間更小了。但另一方面,“紅衫軍”聲勢浩大的示威也使政府和曼穀的精英階層、傳統勢力認識到,這種民意的呼籲和政治訴求不可忽視。(北京新華網)
  紅衫軍的政治訴求——更平等的利益分配、更公平的社會秩序,卻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貧富之間、城鄉之間的對立,更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他信或他信的政黨被邊緣化,紅衫軍依然會以不同形式繼續存在,並在鬥爭中湧現出新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的風格、號召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後泰國政治格局的演變。(北京《青年時訊》)
四、濫用街頭示威 都是民主惹的禍?
1、民主進退兩難 泰國政治陷入怪圈
  近幾年,泰國的政治陷入了一種怪圈,選舉出來的政府只是一部分人的政府,落選的那部分人就尋求憲法途徑以外的抗爭手段。自2006年他信下台以來,“街頭政治”成了家常便飯。反政府人群受到各種政治力量的唆使控制,上街遊行,衝擊政府,追求所謂民主,直到迫使政府倒台——這種畸形的政治手法已經推翻了三屆短命政府。比起正常途徑,街頭政治似乎更加高效。
  覺醒的草根階級與精英階層的矛盾就在這樣的怪圈中日益加劇。前者對精英階層把持大量社會資源和國家政權深感不滿,據聯合國機構的統計,在泰國,60%的人只掌握了25%的全國財富,貧富差距懸殊。紅衫軍中,有農民,有城市中的底層勞動者,也有前總理他信的堅定支持者,他們希望通過抗議享有更多的社會財富以及政治話語權。而精英分子則安於現狀,瞧不起農民,對紅衫軍長期擾亂公共生活有頗多怨言。(上海《新民周刊》)
2、抗議“去他信化” 開啟平民政治時代
  長期以來,泰國北部的農民和城市底層一直被排除在政治遊戲之外。但在泰國約6500萬人口中,他們占七成。在軍政府和偽民主政府統治的時期,他們可有可無,但是在選舉體制下,他們是重要的票倉,是決定性的政治力量。精明的他信看到了這一點。
  依靠著對這一群體的長期深耕,他信成功地擠入了泰國的政治權力頂峰。在2005年大選中,底層民眾的支持使得他信的泰愛泰黨在議會500席中狂攬377席,在泰國首次實現了一黨執政,而不需要組建脆弱的聯合政府;他信成了泰國1932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來,惟一一位任滿四年任期,並實現連任的總理。(北京中國日報網)
  他信的反對者只能依靠軍事政變才能將他趕下台。而民眾依靠選舉連續兩次將他信的政治盟友送上總理寶座。“紅衫軍”屢屢指責阿披實政府不是選舉而是經由軍事政變上台的,這也恰恰抓住了這屆政府的“七寸”。
  “他信把舊政治體制中被忽略的底層民眾重新帶回到了政治生活的主流。”清華大學的吳強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就看這些舊利益集團是否做好了準備接納這股新興力量。而且,既然底層民眾的政治意識已經被他信喚醒,你要想再撲滅,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天津北方網)
  讓渡利益是痛苦的,但不順應歷史的結果必定是滿盤皆輸。“‘紅衫軍’運動已經成了階級利益的具象衝突。”暨南國際大學的陳佩修。平民政治的時代已經開啟,泰國的傳統執政精英正面臨極其艱難的抉擇。但無論是祈禱、抗爭還是妥協,它都無法再回避。(浙江《新世紀》)
3、彌合社會裂痕 民眾須棄“街頭政治”
  泰國的民主政治如今已到了命懸一線的險峻關口,現在是真正考驗“勝利者”道德覺悟和“失敗者”智慧和耐心的時候了。分析人士指出,只有在推動經濟融合的同時,促進更多普通民眾的政治參與,泰國民主才有希望擺脫蹣跚,走向未來。(北京《新京報》)
  對支持政府的泰國中產階級來說,民主意味著清廉、高效的政府和不受買票、舞弊以及暴力玷污的選舉。在他們看來,他信以及親他信勢力就是通過在廣大農村地區買票上台的,因此,有人提出改變現有選舉制的建議,試圖廢止“一人一票”,以任命方式確定議會多數席位,從而防止親他信勢力再度上台。
  而在“紅衫軍”所代表的貧困農民和城市最低階層看來,他們認為自己被泰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所遺忘,他們投票支持的政黨要麼被軍事政變推翻,要麼在法庭的裁決下倒台。對泰國中產階級而言,“紅衫軍”無疑是一個新的對手;在他信上台後,這個對手快速覺醒,日益強大。
  可以說,城市中產與農村貧民之間的裂痕,從最初經濟上的貧富差距,已經逐漸演化為政治的裂痕。從2008年“黃衫軍”大示威,到2009年~2010年“紅衫軍”大示威,雙方的裂痕在一次次的對立和衝突一再加深擴大。很顯然,這種深深的裂痕仍將左右泰國政局發展。(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裂痕的彌合還需要對立民眾的共同努力,核心問題是對立雙方應放棄對街頭抗議的迷戀。自2006年以來,紅衫軍上街,黃衫軍休息;黃衫軍上街,紅衫軍休息;親他信政黨上台,黃衫軍上街;反他信政黨上台,紅衫軍上街。4年時間內,街頭抗議活動幾乎未能停止。
  不論是1992年國王出面平息衝突,還是“黃衫軍”和“紅衫軍”的勝利,都凸顯了泰國代議制的無力。長此以往,更合法而且和平的民意表達途徑將日益空洞化,泰國民主體制也將因此日益虛弱、政局將難免動蕩。因此,如果要實現政局穩定,泰國對立的雙方都須回歸合法途徑解決紛爭,放棄對街頭抗議的迷戀。而這一切,又需要公正的司法體制、權威的選舉制度和負責任的政治家等一系列前提條件。(廣東《廣州日報》)
 
曼谷炸彈爆炸 3人傷【世界日報 2010.09.25(另參本館:泰國紅衫軍
 
警方說,一枚藏放於曼谷住宅區垃圾箱的小型炸彈24日爆炸,造成一名52歲男子及兩名女大學生受到輕傷。這是侵襲曼谷一連串爆炸案中的最新一起。當局下周將商討撤去緊急狀態令,不知會否因事件而受阻。
警方說:「這起爆炸發生於24日下午5時。」警方也證實,事件起因為一枚炸彈。
警方指出,「這枚炸彈被放置於商店前一個垃圾箱內。」當地媒體報導,現場附近一間碗碟店的店員在下午4時左右把一個黑色塑膠袋丟進出事垃圾桶,記者懷疑膠袋內藏炸彈。
軍方周一表示,曼谷以北軍營有30枚榴彈不知所終,擔憂被用於暴力事件。當局至今僅找回16枚榴彈,並拘捕四名疑犯。自從紅衫軍在曼谷大型集會後,泰國政局持續不穩,當局計畫在下周開會商討撤去緊急狀態令,至今仍有七個地區的緊急狀態令未獲解除。
另泰國總理艾比希24日表示,若反對勢力紅衫軍證明他們能維持和平,當局可能提早在2011年舉行大選。
艾比希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告訴當地智庫,「我們相信,再持續六個月的穩定,就應該能為可能提前至明年的大選做準備。」
他補充說:「但這要端看反對黨和紅衫軍的反應。」提前大選是紅衫軍的主要訴求。
艾比希曾提議今年11月投票,但政府今年初對曼谷抗議群眾的鎮壓以血腥收場後,計畫遭到擱置。

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死者增至8人 2010-08-24 鉅亨網
 
對峙 10 小時的馬尼拉挾持康泰團友事件,至晚上爆發槍戰流血結束,菲律賓政府證實,剛有 1 名重傷者傷重死亡,令原來 7 名死者增至 8 名,另有 1 名重傷者仍傷重垂危,另 6 名團友有 3 人無傷及 3 人輕傷。中國對此作出強烈譴責。香港政府當晚對菲律賓發出黑色旅遊警示。
《星島日報》報導,事件中行兇的 55 歲的前警方高級督察門多薩 (Rolando Mendoza) 已中槍死亡,警方透露,門多薩是馬尼拉一名巡警,現年 55 歲,最近因敲詐和販毒指控被解雇
晚上特區政府已向菲律賓發出黑色旅遊警示,呼籲業界取消即將出發的菲律賓旅行團,並安排現於菲律賓旅行團友盡快回港。
《文匯報》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菲方在確保人質安全的前提下,全力開展營救行動。
中國駐菲大使館一直與菲方就此保持溝通。經艱苦談判, 6 名香港遊客於中午前獲釋。當晚 7 時 40 分左右,菲警方實施突擊解救行動。
據《明報》即時新聞報導,曾蔭權表示昨天下午曾設法與菲律賓總統聯絡,要求盡力保障人質的安全,但一直未能聯絡上。
曾蔭權表示,特區政府決定凌晨一時派包機接家人到馬尼拉,已有 11 人報名,機上有保安局副局長黎楝國、醫護、社會福利、警方、入境處等代表同行。今天早 8 時再有第 2 架包機前往菲律賓。
曾蔭權又表示,特區政府明早會下半旗致哀,主要官員取消不必要的公開活動。
當地時間 23 日 19 時 25 分許,距中國香港旅遊團大客車被劫持已經過去了約 10 個小時,記者在劫持現場馬尼拉市中心基裡諾大看臺附近看到,車身印有偌大的康泰二字的被劫大客車發動機啟動,排氣管排出尾氣,試圖移動。在場菲律賓特警見狀開數槍打爆大客車輪胎,迫使大客車停下。
隨後,特警包圍了大客車,並用大錘擊碎後窗玻璃,試圖從後面強攻,但並未成功。後來,為迫使劫匪投降,警方向車內投擲數枚催淚彈,劫匪則向警方開槍還擊。隨後,雙方交火,記者聽到一連串槍聲。
當地時間 20 時 40 分許,經過 11 個小時的對峙,劫匪終於被菲律賓警方擊斃,大批警員和救護人員隨即進入大客車,救出至少 4 名人質。菲警方隨後證實,在這次劫持事件中,共有 7 名人質死亡、 2 名人質重傷、 6 名人質輕傷,另外 10 名人質獲釋。此外,現場圍觀的一名女性腳部中了3槍,但沒有生命危險。
菲律賓方圓旅行社負責人王世榮在現場告訴新華社記者,香港康泰旅行社是菲律賓方圓旅行社的合作夥伴,因此方圓旅行社把康泰旅行社的中文名稱噴塗在自己的一輛客車上。王世榮轉述獲釋人質的話說,觀光客車 9 時左右在馬尼拉著名景點西班牙王城附近停留時,身穿警察制服、手持突擊步槍的劫匪謊稱要搭順風車,但上車後卻聲稱劫持客車並命令司機關閉車門,直接駛向基裡諾大看臺,之後開始同警方對峙。
港客遭劫持案流血收場 菲警方:處理程序正確 2010-08-24中央廣播電台
香港旅客在菲律賓遭到武裝人士劫持、8人不幸遇害,菲律賓警方24日為處理方式辯護,認為程序正確,但也承認存在一些缺失。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警察首長桑提亞哥(Leocadio Santiago)表示,他的部屬在處理這起人質事件時,做了正確決定,讓攻堅前超過10個小時的對峙獲得緩衝。
桑提亞哥說,警方願意與歹徒協商,是因為相信他那時還處於理性狀態;不過,當巴士司機逃離、報導說歹徒開始殺害人質時,警方指揮官就決定攻堅。
問及警方的處理程序是否正確,桑提亞哥給予肯定答覆。不過,他也承認,在策略和部署方面存在一些缺失,警方將會展開全面調查
 
北京反恐專家:菲警不專業【中央社 2010.08.24
 
北京知名反恐專家李偉向香港文匯報指出,菲律賓警方沒有對犯罪主體客觀深入分析,在不能保證人質安全的情況下,便貿然發動強攻,是輕率的做法,導致嚴重傷亡。
李偉說,挾持者提出的要求並無太多難點,也沒有很強的政治色彩,菲警方應優先確保人質安全。
李偉分析,菲方可能是想盡快解決事件,不想影響擴大,才盲目採取強攻措施。
另據北京學者分析,菲律賓警方似乎沒有對挾持者進行充分的心理安撫,並適當滿足要求,也未在盡量降低挾持者的戒備下,便採取強攻行動。
專家認為,菲律賓警方在採取行動時,沒有充分考慮周全出擊的時間,採取優先保持人質安全的措施,分散挾持者的注意力。而警方的狙擊手,似乎也沒有充分把握出擊時機。
 
菲國巴士案 警大學教授:反面教材【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2010.08.24
 
菲律賓昨天發生巴士挾持,造成九人死亡慘劇。警察大學多位教授今天受訪時強調,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檢討的反面教材,任何攻堅行動,都應以確保人質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並應透過談判等手段,儘量緩和犯人情緒,該案也凸顯出菲國法律制度、警察行政與組織、教育訓練等,都有很大的問題。
 
不顧安危 港人不滿菲律賓處理人質遭劫手法【中央社2010.08.23
 
香港旅客在菲律賓遭脅持事件以暴力告終,目前未知死傷人數,但此事已牽動港人的心,不少港人不滿菲方「沒有顧及」人質的安危。
一名計程車司機向中央社記者說,類似事件必須以人質安危為首要任務,但似乎菲律賓方面沒有為此作出「讓步」。
另一名管理員說,香港聘用了10多萬菲律賓家傭,對菲國的經濟有不少貢獻,但在次事件中,菲方的處理手法似乎沒有照顧到這點。
在灣仔一家餐廳內,正在收看現場情況的侍應生不斷怪責菲國警方的救人手法不夠專業。
這次人質事件發生後,無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中國駐菲國大使館都曾公開表示,首要要求菲國保障人質安全,不要採取過激行動。
菲國警方處置太輕率 專家大罵2010-08-25 旺報 記者洪肇君
     「菲律賓事件」造成港人重大傷亡,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跟大陸反恐專家李偉都表示,菲國警方太過輕率,沒有充分準備,才會造成嚴重傷亡。
     候友宜曾經處理過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家人事件,他昨天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警方帶走歹徒家人,又透過媒體轉播令歹徒知曉才釀成不幸。
     侯友宜說,發生挾持事件,警方必須分成談判組、調查組、防爆組等分工,菲律賓事件顯示警方談判組與調查組未充分配合,疏忽歹徒可以透過遊覽車上電視得到外界資訊,造成警匪間互信喪失。警方應事先剪斷或中斷車上的通訊能力。
     而且歹徒的訴求很清楚,警方在第一時間所派出的協調人員能與歹徒溝通,在這階段是OK,但越到後面越荒腔走板。
     李偉則向文匯報指出,從全案的現場轉播看來,要符合歹徒提出的要求並無太多困難,也沒有政治色彩,菲警方當時應先虛與委蛇確保人質安全。
     李偉分析,菲方可能是想盡快解決事件,才盲目採取強攻措施。另有北京學者分析,菲律賓警方沒有對挾持者進行充分的心理安撫,並適當滿足要求,也未在盡量降低挾持者的戒備下,便採取強攻行動。
     專家認為,菲律賓警方在採取行動時,沒有優先保持人質安全的措施,分散挾持者的注意力。而警方的狙擊手,似乎也沒有把握出擊時機。
巴士遭挾持死傷慘 港人憤怒 2010-08-25 旺報 記者洪肇君
     8名香港人在菲律賓巴士挾持事件中被打死,香港全島震驚,昨天降半旗哀悼,特首董蔭權強調要追究責任,大陸方面透過外交途徑要求菲方提供調查報告;港人怒潮正在擴大,已有團體到駐港菲國領事館抗議。
     昨天香港的大部分報紙都主動將頭版改成黑白版「素面」,電視台也在台標加上灰色小旗,加上所有特區紫荊旗一律降半旗,董蔭權率眾默哀,全港一片哀悼之聲。
     菲國總統出面致歉
     香港「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率眾前往菲律賓駐港領事館抗議,他們舉著白底黑字的抗議標語,不少人氣得破口大罵,更有人因為同胞枉死異域,發言講到潸然淚下;正在北京開人大常委會議的香港人大代表田北辰,昨天提案要求中國譴責菲律賓。
     特區政府處理此事件非常明快,所有赴菲團員的家屬在昨凌晨4時已乘專機抵馬尼拉,港政府工作人員隨行,大陸方面則由外交部協調各部會組成工作組,也在昨天到馬尼拉。
     被董蔭權指稱23日晚間連絡不上的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已經出面致哀、致歉,除表示要全力處理善後,也要求菲國內政部與中國、香港工作組密切合作,並將全案調查報告另致一份給中國。
     中國要求給個說法
     香港輿論對菲律賓一片撻伐之聲,指控菲律賓警方不夠專業才導致人質死亡;中國的網友罵得更兇,指責菲律賓警察只會收賄、綁票勒索,遇到治安事件就沒轍;國際媒體也都質疑菲國處理此事的手法。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劉建超昨天見到菲國外長羅慕洛,表達中國對此事件的強硬態度;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則是在前天深夜就撥電話聯絡上羅慕洛,表達中方關切此事的立場。
     據中國駐菲大使館人員表示,前天發生挾持事件事,中國即強烈要求菲方以人質安全為第一考量,但菲國警察一開始誤判形勢,曾經表示歹徒會投降,結果卻是大量死傷,這是處理人質挾持事件的最糟案例。中國要求菲律賓對強攻事件「一定要給個說法」。
 
人質事件血腥收場 菲警坦承 談判營救有缺失2010-08-25 中國時報 尹德瀚
 
     菲律賓前警官孟多薩劫持香港康泰旅遊團巴士和人質事件,釀成人質八死七傷慘劇,菲國警方的處理過程飽受批評。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廿四日凌晨在記者會坦承,警方營救人質的行動確有不足之處,然而當警方攻堅在即時,孟多薩拿人質當人肉盾牌,導致警方對使用致命武器有所顧忌。
     上任不到兩個月的艾奎諾三世說,這個悲劇凸顯菲律賓警方處理人質危機的能力還有很多缺失,未來將提供更多經費,支持警方加強訓練並添購顯然不足的裝備。首都馬尼拉的警察局長桑提亞哥也承認,警方在能力、戰術使用和營救程序上都有明顯缺失。艾奎諾三世與桑提亞哥都承諾,將徹查人質事件的整個過程。
     但艾奎諾三世堅稱,他認為警方等待十小時後才攻堅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孟多薩看來並非窮凶極惡之徒,導致他和警方相信,這起事件可以在不傷人命的情況下和平落幕。
     與人質同歸於盡似乎並非孟多薩的本意,他為了表達善意,陸續釋放了九名人質,包括兩名婦女及三個小孩。甚至還要求警方提供食物,讓巴士上的乘客進食。
     然而談判過程出了差錯。孟多薩要求將他革職的馬尼拉市政府監察專員室出具保證書,承諾重新審查革職案。據稱,這份保證書送出後,因為塞車拖了幾個小時才送達,但孟多薩認為內容不夠具體而拒絕接受。
     馬尼拉市長阿佛瑞多.林說,警察局長桑提亞哥也簽署了讓孟多薩復職的文件,可惜也是為時太晚。後來警方還找來孟多薩的胞弟、也擔任警察的葛瑞高瑞歐,隔著車窗和孟多薩談話,試圖安撫他的情緒,但葛瑞高瑞歐自己情緒激動起來,警方只好把他帶走。
     據稱,這個舉動可能惹惱了孟多薩,他開了一槍示警,而警方隨即首度試圖攻堅,一名員警被射傷,警方撤退。接著車內傳來自動步槍掃射的聲音,菲律賓籍巴士司機趁亂逃出,並稱劫匪開始槍殺人質。
     這時警方狙擊手接獲攻堅指揮官亞布特指令,只要有機會就格殺劫匪,同時突擊隊隊員從車窗將催淚彈丟入車內,並用鐵鎚敲破車窗和車門,強行登上巴士,混亂中救出八名人質,八人多已受傷,其中一人死在醫院。另外七名人質則已陳屍車內,孟多薩也頭部中彈,倒在車門邊。
     菲國內政部長羅伯瑞多說,不幸的是巴士上裝有電視,讓孟多薩得以窺知警方行動,因此失去奇襲的效果。這個事件共造成九人死亡,倖存的梁姓婦女則痛訴菲律賓警方顢頇無能,旅行團巴士遇劫十幾個小時,警方卻遲遲未有行動,導致包括她丈夫在內多人慘死。
 
槍手無意殺人 談判破裂後才開槍 倖存者痛批菲政府太殘忍了2010-08-25 中時
 
     香港六個家庭歡喜出遊,卻在馬尼拉遭遇挾持事件,八位罹難者最年輕的只有十四歲。家屬昨日來到現場舉行招魂儀式,事發第一時間就傳送訊息給總公司、最後卻不幸罹難的卅一歲領隊謝廷駿,他母親強忍的喪子之痛在路祭時爆開,情緒激動到需要親屬及僧人攙扶,現場一片哀戚。
     一家五口出遊的梁家,卻換來三人死亡的悲劇,倖存者梁太太昨日傷心哭訴指出,槍手情緒變得不穩定後,便不時拿槍指著人質,並要求大家蹲在座椅旁,突然間,槍手對人質胡亂開槍,而她的先生為救她與孩子,衝向槍手試圖阻止他殺人,結果被擊斃。
     因裝死躲過一劫的梁太太悲憤交加說,槍手並不想殺人質,而是在談判破裂後才開槍,「我們擔驚受怕這麼多小時。這實在太殘忍了。菲律賓政府,我無法接受,為何他們這樣對待我們!」梁家五口僅梁太太與頭部中槍重傷的兒子倖存。
     十五歲倖存女孩汪綽瑤昨日驚魂未定地指出,入夜後,開始聽見槍手不斷打電話、交談語氣越來越大聲,車內氣氛也變更加緊張,還聽到槍手倒數說:「last 15 minutes、5 minutes!」等話語。直到聽見有人自稱是「警察」,才被救出來。
     慘絕人寰的旅遊悲劇,昨日在香港化為一股怨氣,港人除質疑菲國警方「無能」,甚至訛傳亡者是被菲警亂槍擊中,而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廿三日晚間電視講話,疑似「嘴露笑容」更引發撻伐。昨日,多個香港團體前往菲國領事館請願,譴責菲國政府。
 
菲警無能 歹徒數度現身 狙擊全錯過【聯合報╱記者張佑生 2010.08.25
 
菲律賓人質事件血腥落幕,透過電視直播傳到世界各個角落,各界咸認菲國警方的無能是八名遊客枉死的關鍵。
曾任法國反恐特別指揮官的蓋洛里,抨擊菲國警方不但沒有訓練,而且缺乏裝備,居然還敢貿然行動,置人質性命於不顧。
當歹徒孟多薩持槍登上康泰的旅遊巴士挾持人質後,警方談判專家多次在旅遊巴士車門外與他談判。孟多薩當時神情看來輕鬆,甚至將步槍掛在肩上,更數度在旅遊巴士的車門邊隔著數百公尺封鎖區,向在場的本地及外國媒體揮手,毫無掩蔽。香港特警飛虎隊成員指出,這些都是狙擊手最佳的獵殺時機,卻全部錯過。
香港保安局前局長、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槍手只有一人,並已確定槍手的目的並非為錢,要滿足槍手條件不難,不明白為何最終流血收場,被殺的香港旅客死得很冤枉,菲律賓警方在營救人質時非常不專業。
劫持事件在廿三日晚上七時半急轉直下,巴士上突然傳出六聲槍響,司機逃下車時,高呼人質全數被殺。菲國特警未能第一時間攻上巴士搭救人質,不但沒有使用爆破器材或任何先進儀器,反採用令人難置信的原始工具,先以大鐵錘試圖敲破車窗廿多下未果,又拋入螢光棒協助了解車內情況,再出動小卡車輔以繩索企圖扯開車門,繩索居然斷掉。
菲籍司機 疑為劫匪同夥
【編譯組/綜合報導】菲律賓「馬尼拉公報」廿四日報導,菲律賓警方調查人質劫持事件時發現,遇劫巴士的菲律賓籍司機,在被劫持過程中談笑風生,並聲稱用指甲剪解開手拷,令人不可思議,警方懷疑他是劫匪孟多薩的同夥。
 
中共痛責 菲律賓副總統赴北京報告【聯合報╱記者陳東旭2010.08.25
 
香港康泰旅行團在菲律賓遭槍手挾持槍殺,造成八死七傷慘劇,引起中國大陸、香港強烈不滿,中共強硬要求菲方要有完整的交代,駐菲大使館並拒絕接受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昨天上午在記者會上的解釋,要求書面報告說明。
中共駐菲大使劉建超昨天表示,菲律賓副總統和外長將赴北京和香港,匯報調查結果。
菲律賓當地媒體稱,菲律賓將派高層代表團到香港,解釋挾持人質事件的處理手法,可能由外長羅慕洛率領。菲總統府官員說,菲律賓政府關注香港遊客取消前往菲律賓,並呼籲香港市民不要把對事件的憤怒,發洩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廿萬菲律賓人身上。
菲律賓警方營救人質失敗,昨天引發大陸和港澳地區一片痛責聲,中共和香港還各派出罕見且龐大的工作組赴菲律賓處理善後。中共大使館目前在馬尼拉的十八家醫院各派出一名外交官全權協調處理,香港也組一個卅二人代表團前往協助。
劉建超表示,中方強烈譴責這次暴力事件,希望菲方盡快向中方通報事件調查結果,並在今後能切實保障包括中國公民在內的外國遊客安全,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劉建超昨天與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副總統及外長就流血事件召開會議。劉建超會後表示,中方向菲方提出三項要求,包括敦促當局盡快展開調查及提交書面報告、協助遇難者遺體盡快運回香港,及盡快歸還死傷者的個人物品。
 
全港悲憤降半旗致哀 20萬菲傭緊張【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 2010.08.25
 
昨天,香港交易所的交易大堂開市前舉行默哀儀式,哀悼在馬尼拉人質事件中遇難的香港人,部分經紀人特別脫下他們的紅色交易馬甲背心,以示痛心。全港所有港府機構區旗,也全部降半旗致哀。香港特首曾蔭權昨天憤怒地表示,他會對此事追究到底,「這次事件對香港市民來說是一次沉痛打擊,我知道每個市民對這個事件都感到很傷痛,特區政府會安排通過網絡等方式,給市民表達他們的哀痛和悼念,全港市民互相扶持共度難關。」
香港的報章、電台、網站上,都有專門的版面、節目討論該事件。香港人除了悲哀者和憤怒者外,還有不少人在分析事件,猜測其間的種種奧秘。有人認為,菲律賓所謂特警不是在救人,而是不停刺激兇手殺人;有人認為從短片畫面上,子彈是從外向內射,是否特警在殺人質;還有人認為,菲律賓的調查結果不用等,趕快把遇難者遺體運回自行調查。「遇難者到底是被誰打死的,也一定要弄清楚」。
港府已向菲律賓當局提出,要求查明人質事件中的死者是被槍手抑或特警所殺;而遺體運回香港,香港的法證人員也一定會調查死因。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香港的菲律賓傭工遍布港島、九龍、新界各地家庭中,流血事件發生後,香港已有人擔心會不會發生「仇菲」事件。
香港特首曾蔭權昨天特別說,香港明白在港的菲律賓傭工與香港市民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互相扶持,渡過難關。
 
扯!敲窗、丟棒 就是不攻堅【聯合晚報 2010.08.24
 
香港康泰旅行社旅遊團在馬尼拉遭挾持,演變成死傷慘重的殺戮事件,專家批評,菲律賓警方訓練和裝備不足,土法救人行動過於草率。
僅用鐵錘敲窗 未速戰速決
康太旅行團的遊覽車昨天上午被劫,晚上7時半起局勢急轉直下,遊覽車突然傳出槍響,然而菲律賓特別小組未在第一時間攻上車搶救人質。特別小組在槍響七分鐘後才行動,約20名特警由手持防彈盾牌的人員開路下逼近巴士,但未落實速戰速決原則,反而用大鐵錘敲打車窗、車門及擋風玻璃,數分鐘後車廂內再傳出槍聲,小組暫停敲打,緊貼車身持槍戒備,接著移到研判人質聚集的車尾,改為集中敲打車尾,但敲了20多下仍未見效。
警丟螢光棒 槍聲響起
特別小組繼而又敲打車頭及車門,仍徒勞無功,期間有警員把一支應該是螢光棒的物體從車窗破洞拋入車上以利觀察。8時車上再次傳來連串槍聲,包圍遊覽車的特警還是只能緊貼車身戒備。
警方數分鐘後派出小卡車駛近遊覽車車尾,企圖用繩索拉開車門,繩索扯斷仍開不了門。直到晚上8時15分,即車上首次傳出槍聲後45分鐘,特警終於成功打開車尾的逃生門,數名員警進入車廂,車上不時傳出連串槍聲,更有濃煙冒出,半小時後才確認劫車者被擊斃。
多次錯失攻堅機會
香港飛虎隊成員表示,電視直播畫面可見凶手數次露面,狙擊手有機會解決凶手,但未把握時機。《文匯報》報導,菲國警方沒有將人質安全放在第一位,攻堅行動明顯存在缺失。該報引述北京反恐專家李偉說,菲國警方未深入分析局勢,在不能保證人質安全的情況下「進攻」過於輕率。
法新社報導,法國專家蓋洛伊說,攻堅警察並未受過特種訓練,明顯缺乏適當的裝備和戰術力。
 
香港浴血巴士 菲國女警笑拍留念【聯合報2010.08.26
 
「他槍槍打頭!根本就是要置我們於死地!」馬尼拉旅遊巴士大屠殺的實況,死裡逃生的人質陳國柱接受香港東方日報訪問,首度曝光。
事發時陳國柱坐在車尾第二排。他說,槍手孟多薩一開始態度溫和,不停用英語向團員講述身世與被革職的遭遇。中午孟多薩首度釋放部分人質,餘下的團員原本認為最後可和平解決。
但夜幕降臨後,孟多薩一直打手機,得知其弟與妻子被捕後,情緒開始激動,隨即將領隊謝廷駿推到車門旁向警方示威,並且威脅殺人質。
近晚上7時,孟多薩見當局仍無回應,忽然開槍射殺謝廷駿,團員驚叫聲四起,但孟多薩已失去理智,「他一步一步,左一槍右一槍,瞄準團員的頭開槍。」
這時至少五名團員奮不顧身撲前搶槍,「一衝上去,槍手就退後開槍,有兩、三個人就這樣死在槍下。」
陳國柱目睹槍手瞄準18歲青年梁頌學頭部,他14歲妹妹梁頌儀撲前替哥哥擋子彈,結果背部中兩槍遇害。
當槍手瞄準陳國柱的頭部時,他本能地用手拿著背包擋子彈,子彈穿過背包射斷他雙手手腕,「我當時只能夠用一隻爛手按住另一隻爛手來止血。」
大屠殺過後滿地鮮血,有團員想要站起身時,被鮮血滑倒,槍手再向車窗外掃射,車廂內子彈橫飛,「這半個鐘頭真的好可怕」,直至菲警攻入巴士大叫團員逃命,他才敢衝出巴士。
運載傷亡人質的包機25日8點返港,港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率港府官員在停機坪迎侯。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江華表示,事發後不少港人出現憤怒或仇恨情緒。香港菲傭團體說,至少有一名菲傭因人質事件被雇主解雇,還有人被雇主喝罵。
擔任挾持事件現場總指揮的馬尼拉警局局長25日請辭獲准,4名帶隊攻堅的警官也遭到停職。但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菲國警方竟在浴血旅遊巴士前拍照「到此一遊」,更有女警拍照時展露笑容,都加深港人的憤怒。
 
微笑犯眾怒 菲律賓總統道歉【中央社 2010.08.26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3世為他引起眾怒的微笑表示歉意。
馬尼拉於8月23日發生被革職警察挾持觀光巴士事件,最後流血收場,8名香港人客死異鄉,艾奎諾3世(Benigno Aquino III)23日深夜在總統府就此事件發表聲明時,卻面帶微笑。此外,他在內政部長林炳智(Jesse Robredo)陪同下視察槍戰現場,再次露出笑容。
對於這2起招惹眾怒的微笑,艾奎諾3世25日在另1場記者會上解釋,他以苦笑的方式表達惱怒,沒有其他意思。
他說,「我的笑被誤解了,我有很多表情。我快樂的時候會笑,面對難題時也一笑帶過,如果我冒犯了一些人,我在這裏道歉。」
今年6月30日剛就任總統的艾奎諾3世重申,「這只是我的一貫表情,對被我冒犯的人,誤會我本意的人,我再次道歉。」
艾奎諾3世在道歉的同時,也宣佈將派遣由副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和外交部長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北京說明挾持事件始末,返程將經過香港,與特首曾蔭權會面。
 
三大疑點 激發血腥殺戮【世界日報2010.08.25
 
針對香港旅遊團在馬尼拉遭殺害事件,馬尼拉市長和媒體24日指出案中三個關鍵疑點,包括:一、突然脫身並且聲稱人質被殺的38歲司機,是否槍手內應;二、槍手胞弟原本被安排到場調解,但卻被拘捕,以及三、警方交予槍手的信件,是否激化槍手情緒,導致事件急轉直下。
馬尼拉華裔市長阿爾弗雷多‧林24日表示,38歲司機盧班,可能跟槍手孟多薩有聯繫,已由警方調查。市長表示,從畫面看來「盧班並不害怕,還對孟多薩非常友善,而且一直在笑。」盧班聲稱以指甲鉗解開手銬的說法難以讓人相信。但盧班24日受訪時否認指控。
警方在23日對峙期間交予孟多薩的信封,也可能是案中關鍵。據稱孟多薩和多名同袍去年遭誣陷後被革職,一直希望伸冤。馬尼拉副市長23日午間親往警方取信,承諾會重審案件,還孟多薩一個公道。然而對峙情況在孟多薩接信後進一步惡化,讓人質疑信件內容是否與官員所言一致。
警方23日更被逼自爆,聲稱沒有應要求批准孟多薩復職。據報導,和孟多薩同為警官的胞弟格雷戈里奧,角色同樣成謎。報導指,警方原本安排他到現場協助調解,但他看見警方信件時竟叫孟多薩「不要讓步」。
但警方稱稍後發現格雷戈里奧攜帶手槍,逕行拘捕。媒體估計孟多薩看電視,目睹情況而情緒激動,他曾向電台稱:「他們把我的弟弟當作豬一樣,他們一定要放了我弟弟,否則我便開槍。」
不久司機逃出,車內傳出槍聲,警方亦展開奪命強攻。
 
特警誤殺人質? 港府追究到底 【世界日報 2010.08.25
 
菲律賓政府拯救遭槍手挾持的香港康泰旅行團團員不力,悲劇收場,香港全島悲憤無比,香港政府強調定會追究到底,徹查遇害香港遊客,到底是死於槍手之手,還是菲國特警誤殺。
「東方日報」 報導,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24日午致電香港行政區特首曾蔭權解釋及致歉。原先在北京述職的駐菲大使劉建超帶同中央派出的工作組趕返馬尼拉,並偕同黎棟國等港方代表,24日與菲律賓正、副總統及外長會面,要求當地全面認真調查事件。
曾蔭權24日上午主持羅湖懲教所揭幕儀式後則表示,已經要求菲政府盡快作出詳細及全面調查,強調「一定要追究到底,但亦需要公平處理,在找到真相下,然後才追究。」
對於有指死者是被當地特警射殺以及個別死傷者遭硬物重擊受傷,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被問及有否向當地求證時則稱,要看調查報告再說,但強調「人質被殺是因為挾持者射殺還是當地特警救人時誤殺,我們要弄清楚」。
「東方日報」報導,據瞭解,香港政府這次有派法醫人員同行,有資深警務人員認為香港法醫及槍械專家應參與驗屍及彈道檢查,但李少光指除非當地政府同意,否則香港官員或專家不可參與驗屍等工作。
 
菲殺手成英雄?國旗蓋棺 著警制服 2010-08-27 中廣新聞/陶泰山
 
    菲律賓退休警官(孟多薩)劫持香港旅行團,槍殺了十名港客,自己也被警方擊斃,他的遺體運返家鄉,倒是穿著菲律賓警察制服,棺木上還蓋上了菲律賓國旗,憑弔地點掛滿了當警察的照片和許多獎狀。他的妻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不起這次慘案中的受害人及家人,並向全港市民致歉。
     孟多薩家鄉,舉行了公開悼念儀式。已被革職的他躺在一副白色棺木內,所穿「壽衣」竟是一套整齊的藍色警服。棺木上蓋著菲律賓國旗,上面放著一頂警帽。
    孟多薩的遺體已經過當地法醫解剖檢驗確認死因。驗屍完成當天,他的家人就把他領回,送回家鄉。任職警察31年的孟多薩,生前與年近八旬老父、妻子及兩子一女,同住市內一棟房子。他的三名子女已長大成人,並有正常工作。
 
港客被殺 菲要說明 中方給軟釘 2010-08-27 中廣新聞
 
    十名香港遊客在馬尼拉被槍殺,菲律賓政府原本要由副總統率團前往北京和香港做說明,但是現在要等完成調查報告再前往。
    菲律實警方表示,他們目前無法確定,十名遇害港人是被警方還是槍手的子彈所殺。
菲律賓政府將參照美國九一一事件調查,由司法部等機構及部門調查事件。中國方面也表示,等到有完整報告後,再派代表團說明。
罹難者返港前 菲警開棺供拍照2010/08/26  TVBS
 在菲律賓遇害的香港遊客,遺體在香港時間,星期三晚間,抵達香港,由於外界始終懷疑,人質是否為菲律賓警方射殺?為了釐清真相,菲律賓警方公布初步的驗屍報告,並且將進行所有的彈道比對;但菲律賓警方,在罹難者遺體返國前,竟然打開棺木,讓大批媒體拍攝,這個行為引發外界強烈不滿。
香港遇劫遊客和罹難者遺體,搭乘專機返回香港,家屬親友悲痛欲絕,但是罹難者家屬現在更憤怒的,不只是他們的親人死於非命,就在棺木被運回香港的前一天,菲律賓警方竟然帶了大批的媒體,到殯儀館打開棺木,讓眾人拍照。
殯儀館人員:「在星期一下午,經過驗屍之後,我們將大體帶回來整理儀容。」
原本就已經被釘得滿頭包的菲律賓當局,這一回不顧家屬感受,打開死者棺木,給媒體拍照,恐怕又會引發新一波港人的憤怒。
 
菲高層傳抵中致歉 陸客紛退團2010-08-27 中央社
 
     多名香港遊客在菲律賓遭劫殺,引發中國反菲風潮,據傳菲國副總統比奈昨天率團飛抵北京解釋並致歉,但即使消息未獲證實,大陸遊客已紛紛退團,繞過菲律賓,改去馬來西亞或印尼峇里島。
     北京晨報今天引述香港文匯報說,比奈及菲國外長羅慕洛一行昨天飛抵北京,專程向中國政府高層說明事件經過,並代表菲國政府致意致歉。報導又說,比奈一行今天將轉往香港解釋並致歉。
     不過,香港大公報引述鳳凰網指出,比奈原本計劃於昨天率團到北京,但因遲遲未獲中國政府確認而取消行程。香港特首辦公室發言人昨天清晨也向當地傳媒表示,沒有接獲菲國高層即將訪港的訊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中午回應記者提問說:「關於香港遊客在菲遭劫持事件,外交部及中國駐菲律賓使館一直與菲方保持密切聯繫,多次向菲方強調中方立場。關於你提到的事(即菲律賓高層昨天訪中),雙方保持聯繫。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把此事件調查清楚」。
     姜瑜的談話是否意味菲方一日未有令人滿意的調查報告,比奈便不能訪中,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菲國朝野輕忽對待港人被殺一事,已引起中國反菲風潮。
     據報導,菲國警民在凶殺現場拍照嘻笑的畫面,已引起大陸內地民眾極度反感,晨報就指出,北京各大旅行社昨天開始掀起拒菲退團潮,平時每團30、40人的熱門團,平均都有10人以上退團,這些人表示,寧可改到馬來西亞或印尼峇里島旅遊,也不願去菲律賓玩。
     大陸各大網路論壇裡更是一片抵制菲律賓旅遊之聲,許多旅行社據說正在思考因應方案。
 
誰殺人質? 200菲警交槍驗彈道【世界日報2010.08.26
 
無辜死於槍下的八名香港遊客,究竟是死於誰的槍下,有待在香港召開死因庭,查個明白,即使再次剖屍驗證也有必要。
香港「東方日報」26日報導,除去當天負責營救遊客的四名菲律賓特警指揮官已被停職外,當天參與行動的200名特警也被勒令交槍,進行彈道檢查,以調查人質是死於槍手抑或特警的武器。
報導指出,有香港退休法醫指稱,如將來有需要挑戰菲律賓當局對死難遊客的驗屍報告,即使遇難團員遺體已在當地被驗屍,也值得在香港再次剖屍驗證,還死者一個公道,為慘案查個水落石出。
馬尼拉當地的殯儀館指,部分死難遺體送到殯儀館時,遺體內的彈頭已被取出。
據報導,警方在肇事現場檢到槍手孟多薩留下的90多顆彈殼,其中約60顆是由M16步槍發射,31顆是手槍發射。
菲國警方並稱,八名遇害香港遊客中五名死者的解剖工作完成,顯示五人死於槍傷,但菲警方拒絕透露子彈來自警方還是槍手,稱有待驗屍專家正式公布。
目前各界仍關切人質在孟多薩與警方槍戰期間,是否曾經遭特警子彈擊中被殺,馬尼拉警察指揮官聖地亞哥24日曾向菲律賓ABS電視台稱「有這個可能」。
雖然死難者遺體內的子彈或已被取走,且五具遺體曾被解剖,但退休法醫認為不影響回港後再解剖的準確性,港府需要時可要求菲國提交彈道報告。法律界人士黃國桐指出,死因庭有助釐清死難者是遭「哪支槍」擊斃,家屬遂可按結果向菲國提民事索償等。據當地殯儀館負責人指出,遺體傷口主要集中在頭及頸,平均每人最少有兩個彈孔,部分更嚴重。
香港射手聯會會長黎永權指出,即使遺體內無彈頭仍可憑傷口推斷是哪種槍械造成,槍手孟多薩當天使用的M16自動步槍使用直徑5.56mm子彈,因高速發射,讓傷處入口小、出口大,更會創傷內臟、造成大量失血,中槍者因血壓過低及心臟停頓而死,但傷口會較完整。
相反的是菲警當天使用手槍子彈射速較慢,傷口入口較大,較凹陷不完整;但因菲警當天也有使用自動步槍,子彈造成傷口或與M16相同,故最後也要先看彈道才能鑑別由何種槍械造成,還給死者公道。
 
菲律賓假警設檢查哨 攔巴士殺4人 【聯合報2010.08.27
 
距菲律賓警官持槍攔車濫殺8名香港遊客的慘劇不過3天,菲國南部再傳假警察攔車殺人。歹徒穿警察制服,設置假檢查哨攔下一輛巴士,射殺司機、車掌及兩名警官等4人,放火燒車後逃逸。本月稍早,一批槍手在同一條公路攔下一輛巴士,洗劫乘客財物,當局即開始在行駛該公路的巴士上部署隨車安全警官,沒想到這次凶案中,假警察殺害兩名真警察。
遭革職的菲國警官孟多薩23日在馬尼拉挾持香港康泰旅行團遊覽車,開槍濫射造成8人死亡,孟多薩被警方狙擊手擊斃。菲國媒體形容,26日的攔車殺人案形同重演馬尼拉屠殺悲劇。
遇劫巴士26日凌晨從民答那峨島北方的卡加延市開往南部的三寶顏市,約一點半行經卡帕達岡鎮時,數名身穿警察制服的歹徒在該地設置假檢查哨,搖旗攔下巴士。歹徒喝令乘客下車,開槍打死司機、車掌和兩名隨車安全警官,當時車上約有40名乘客,全嚇得目瞪口呆。
菲國北拉瑙省資深督察長巴納斯表示,歹徒似乎與RTMI巴士公司有嫌隙,攔車欲勒索財物時被司機及車掌嚴拒,憤而行凶,目前尚未確定歹徒人數。
菲國第一步兵師指揮官魯特斯提卡少將說,數周前東米薩米斯省發生一場巴士車禍,歹徒曾為了其中4名死者,要求RTMI公司支付3000萬披索(約台幣2100萬元)的賠償金,這件攔車殺人案疑為賠償金爭議衍生。目擊乘客指出,歹徒用當地方言說:「我們的復仇還沒結束。」
另一種說法是,北拉瑙省地方勢力為巴士路線分配問題爭執已久,可能是行凶動機。
菲國南部治安敗壞,由於非法槍枝流通加上執法不力,攔車打劫屢見不鮮,當地亦為穆斯林叛亂組織的活動據點,數十年來都有如三不管地帶。
 
六成中國網民:此生不去菲國【世界日報2010.08.26
 
菲律賓香港遊團被血洗事件,成為中國大陸網民關注焦點,對菲律賓處置失措,讓港人無辜喪生,都感到憤怒。六成網民更表示「此生不去菲律賓」。
慘案發生後,網友一方面對遇難同胞紛表哀悼,也表達對劫持香港遊客的兇手的憤怒之情。「出現八人死亡的慘劇,菲律賓當局必須給個說法,單單是假惺惺的致歉是沒用的!」,還有網友留言指,「此生不去菲律賓,以此哀悼遇難的香港同胞及表達對兇手暴行的憤慨!」「中元節」遇難者卻無法魂歸故里,願遇難者一路走好。
據報導,鳳凰網的一項相關調查顯示,在近20萬參與調查的網友中,55.5%的調查參與者認為,「菲律賓警方缺乏處置劫持時間的綜合能力」,是造成悲劇的最大原因,94.3%的受訪者認為菲律賓警方表現「太糟」,完全「沒有章法」。而被問到「香港遊客被劫事件過後,你是否還會選擇到菲律賓旅行」,33.1%的網友認為自己「短期內不會去菲律賓旅行」,而選擇「永遠不會去菲律賓」的則有60.7%。
 
向菲律賓討公道 各界促北京介入【世界日報 2010.08.26
 
哀怨的風笛聲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經歷「血腥星期一」的香港康泰旅行團八名倖存團員及八名死難者的靈柩,25日在家人陪同下乘搭特區專機返抵香港。
此宗震驚全球的屠殺慘案究竟是槍手造成,還是拯救人質的菲律賓警方導致,不少人都希望查個水落石出。
其中三名遇難團員的家屬堅拒死者遺體在當地驗屍,其中殉職領隊謝廷駿的母親表示,無法信任菲律賓政府,會將謝廷駿的遺體交由香港專家解剖,希望從中查明兒子死亡真相,還所有死者一個公道。
香港各界也抨擊菲律賓當局誠信破產,強烈要求中國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介入此宗慘案的調查。
香港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25日離開馬尼拉前表示,當地政府已為其中五名遇難者的遺體完成驗屍程序,並承諾由副總統比奈及外交部親自領導調查小組,報告完成後,比奈會將報告呈交中國政府。
香港民建聯四名代表25日約見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呂新華,要求北京中央政府出面交涉,讓港府派專家到菲律賓參與慘劇調查。會後立法會議員劉江華引述呂新華說,希望菲律賓的調查在公正、公開下進行。
呂新華表示了解市民希望特區府參與調查的聲音,但外交上難以要求菲律賓同意與香港共同調查這一事件,他承諾向菲律賓當局及中央政府反映港人意願。
菲律賓副總統比奈25日表示,他26日晨將率領高層代表團前往北京與中方官員會面,27日將訪問香港會晤特首曾蔭權,並向特區政府解釋槍手挾持人質事件。代表團也將與遇害港人家屬及在港菲律賓人見面,代表團也會親自將菲律賓政府的口訊傳達給北京及香港官員。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表示,菲律賓當局的調查已展開,香港特區政府暫無權介入。但他表示,八名港人並非自然死亡,根據「死因裁判官條例」,若港人在海外死亡,遺體運返香港後,死因裁判官有權決定是否召開死因研訊,並在有需要時驗屍。目前香港警方已決定就八名港人在菲律賓遇害事件展開獨立調查。
 
香港‧菲調亂3遺體‧家屬“哭錯靈2010-09-02  星洲日報
 
菲律賓脅持香港人質事件,又揭菲律賓方面的離譜事件。8名遇害港人遺體,送回香港時懷疑菲律賓當地殯儀館出錯,其中3具遺體靈柩貼錯名牌,導致出席機場迎接儀式的死者家屬“哭錯靈”。
香港保安局證實,死者家屬在港救援隊人員陪同下,已在馬尼拉醫院及化驗所完成遺體確認程序,但沒監督殯儀館人員將遺體移送到更高規格的棺木內,相信是這個程序出錯。
8具遺體8月25日晚運返香港,港政府在機場舉行悼念儀式,當時3具被調亂了的遺體仍未被發覺,直到家屬到殮房認屍時才發現。
打開靈柩讓拍照被批
馬尼拉殯儀館方面處理港人遺體不當已有前科,媒體早前披露,殯儀館人員在馬尼拉機場準備送靈時曾打開靈柩讓在場記者拍照,引起港人強烈不滿,認為對死者極不尊重。
香港立法會今日(週四,9月2日)下午舉行特別大會,討論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遭挾持及鎗殺事件的議案,預料會獲各黨派一致通過。雖然議案措詞僅對菲律賓政府的行動表達強烈不滿,未有用到“譴責”字眼,但估計個別議員發言時仍會口頭狠批菲律賓當局。
菲律賓政府承認,在處理脅持港人質危機上犯了數項錯誤,此事導致菲律賓與香港的外交關係降溫,也損及菲律賓的旅遊業
 
菲總統開心的笑與警方解救行動八大疑點背後的玄機 2010-8-26 午夜星辰
 
2010年8月23日,9名中國香港同胞在異國他鄉的菲律賓遇難。一件並不十分複雜的人質劫持事件,釀成了重大悲劇。對菲律賓政府和警方的行動,每一個中國,無不充滿著悲憤!在這個事件中,有太多不解的疑問,有人譴責菲警方的無能,難道僅僅是菲警方的無能嗎?
面對中國人民的悲憤,菲律賓總統在視察慘劇現場時競笑了,而且笑得很開心。菲律賓總統的開心的笑,更增加了中國人民的憤怒,也更加增加了中國人民心頭的疑問。
僅僅一個無能還不能排解中國人心頭的疑問。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菲警方或政府中有人不希望中國人平平安安回家,他們骨子裏反華排華,但世界的潮流不允許他們赤裸裸地去幹,他們還沒膽量去逆曆史潮流,劫匪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實現他們卑鄙目的極佳機會,他們趁機假借劫匪的手,完成他們罪惡的目的。
菲律賓警方或政府的一些人,他們不敢赤裸裸地進行反華和排華,只能假借劫匪之手。菲律賓警方或政府的一些人借刀殺人,只有這樣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釋。這樣,那疑問就不是疑問了。
疑點一:在劫持人質事件中,直接拒絕劫持者的要求,激怒對方,屬于極不負責任的做法,警方爲什麽這樣做?
劫持者的要求並不過分,只是要求恢複被解除的警策的職業,並沒有什麽複雜的政治訴求。爲什麽他們會直接拒絕,連拖一段時間的機會都沒有?因爲,這樣可以激怒劫匪,完成他們罪惡的陰謀。
疑點二:突擊前爲何沒有進行仿真演練?未見媒體報道菲律賓警方有行動前的模擬演練。真實的環境永遠充滿危險和混亂,但高仿真的模擬訓練可以讓人在混亂中作出正確的確定。菲警方爲何連最基本的都想不到?
很簡單,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把人質解救出來的想法。
疑點三:突擊爲何沒有在第一時間展開?在第一聲槍聲響起後,10分鍾內沒有任何實際營救行動。前線指揮官應得到充分授權,“如果恐怖分子殺害人質,進攻就立即開始”。菲警方如此遲緩是爲何?
疑點四:爲何選擇錘子砸窗?警方“砸窗”工具采用普通的平頭鐵錘,效率低下。 對于汽車的鋼化玻璃,應采用鋒利的消防斧或破鋤頭,當然最快捷的還是爆破。沒有炸彈,消防斧總有吧?
那是爲劫匪殺死人質留下充分的時間。
疑點五:警方爲何沒准備夜間作戰器材?警方從車窗破口向車內扔熒光棒,准備用作突入後的車內照明。 警方應該預見到可能需要在晚上采取行動,准備可裝在槍械上的戰術手電或更高級的夜視器材。
車內扔熒光棒是爲劫匪照明用的,以便他們可以迅速准確殺死人質。
疑點六:爲何錯失數次絕好“狙殺”時機?在電視直播中,可見劫持者數次露面,毫無遮掩,其實都是狙擊手最佳“獵殺”時機,但菲警狙擊手全部錯過。 應對挾持人質事件,首要目的是保證人質性命安全,閃電式進攻是最佳方法之一。
人質還沒有殺死,他們的目的沒有實現,他們是不可能擊斃劫匪的。
疑點七:警方爲何當衆拘捕其弟?當警方安排他任職警員的弟弟去遊說他時,原本的勸降行動竟然變成弟弟向在場記者爲兄申冤,結果勸降不成反而被推上警車,這種情況反而刺激槍手。
警方明知槍手情緒不穩定,爲何刺激他? 只有刺激劫匪,才能達到他們借刀殺人的目的。
疑點八:現場爲何如此混亂?劫匪被擊斃後,黑壓壓的人群第一時間都湧向大巴車,警察、記者、官員、撐傘的、沒撐傘的……很快把汽車包得嚴嚴實實。救護車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接近,貽誤了搶救時機,警方對現場控制能力爲何如此之差?
貽誤搶救時機,正是他們的目的。
這麽多疑點,僅僅一個無能能說的明白嗎,因爲這些不可能是無能的表現。菲律賓總統面對如此慘劇,面對如此荒唐的解救行動,沒有表示出半點悲傷,沒有表示出半點憤怒,他那會心的微笑,已經證實了以上猜測。
請求政府對菲律賓政府施加壓力,徹底調查人質劫持事件,把那些幕後黑手找出來,還遇難者一個公道,讓他們能夠在地下安息,除了此,政府還能爲他們做些什麽?
回應
別瞎猜
中國人在國外想讓人救 除非中國軍隊大兵壓境 否者就現在政府的力度 根本沒戲。
還是以後不去東南亞旅遊。
華人牢牢掌控的一些東南亞國家還是安全的,不要太悲觀!俺穿拖鞋,一件體恤衫,一條短褲,滿吉隆坡溜達,看美女也沒見有啥子事!
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富有的華人大都移民了,上層沒啥子高官,留下來的都是些苦哈哈,發不出聲音,行不成主流,所以能不去那裏旅遊就不要去了!安全的東南亞國家,上層人士用的是英文名或者當地土著名字,其實很多全是華人,下班回家了在家裏喊的全是漢名。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51633
 
菲律賓事件凸現中國航母建設的緊迫性
 
       此過程菲國警方能力的確質疑,我們在譴責凶徒殘忍的同時,靜靜思考一下,菲律賓事件再次凸現中國航母建設的緊迫性!
        中國建航母一直以來存在爭議,贊成和反對的人旗鼓相當,這也是中國航母從8、90年代論證以來至今未見影子的原因。這次菲人質事件,再次證明了航母建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無疑給建航母反對派一個響亮的耳光。
       試想,如果本次事件中,有中國航母在南海及西太洋巡奕,遇到本次人質事件,那中國就好辦多了。
       首先,航母開赴菲近海地帶,使菲國政府感到無形壓力,因爲如其解決不好,是要吃蛋蛋的。你說他們政府及警方會不賣命解決好嗎?
       其次,我可要求派特戰隊員登陸直接解決人質問題,因爲隨航母的一派都配有特戰隊員,對于解決人質事件是輕車熟路,既然菲國警方不賣力或不稱職,那我們自己來解決!
       可是,現在說這些都是紙上談兵、馬後炮、空中樓閣!因爲中國根本沒有航母。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航母並非過時的武器,它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不光戰時可以用,和平時期也可以用,航母並非裝門面,而時看得見摸得著的需要!建航母勢在必行!
回應
屁話!哪跟哪兒啊?
航母對于南海來說已經太重要了,武力威懾才是最重要的有效手段
我看媒體炮轟菲律賓人質劫持事件的火力應該收收了
航母對中國保護領海主權和保護海外僑胞太重要了.如我們中國現在有航母,也不至于此次在菲律賓旅遊的香港遊客被殺害,當時就可以從航母上起飛飛機營救我們的香港同胞.所以強烈呼籲國家趕快制造航空母艦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51549
 
吃閉門羹 菲副總統訪中喊卡 2010-08-28 旺報 記者廖慧娟
 
     菲律賓總統亞育羅三世原本指派副總統比奈(Jejomar Binay),27日率團到北京向中國政府通報,並說明23日在馬尼拉發生的香港旅行團遭劫持事件,但因遲遲未獲中國方面確認,因而臨時取消行程。中國外交部26日表示,菲律賓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將事件調查清楚,擬備「一份全面、準確、客觀的調查報告。」
     至於在劫持事件中腦部受重傷的旅客梁頌學,昨晚回到香港,隨即送往屯門醫院接受腦外科手術;香港特區政府署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梁卓偉表示,梁頌學因腦部受創而腫脹,手術時,醫師拿掉他的頭蓋骨,降低顱內壓力,未來要觀察4至7天。
     港特首不知菲將來訪
     香港《大公報》網站報導,26日下午5時,菲律賓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副總統比奈、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和內政部長羅布雷多原定26日前往北京,但因仍未收到中國政府的確認,所以取消26日行程。但菲律賓外交部表示,仍會等候中國政府的確認,遲些再交代相關行程。
     對於菲律賓副總統預定訪問中國及香港一事,香港特首辦公室發言人26日早上表示不知情,「並沒收到菲律賓高層官員訪港以及會見死傷者家屬的通知。」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則在26日中午表示,「關於香港遊客在菲遭劫持事件,外交部及中國駐菲律賓使館一直與菲方保持密切聯繫,多次向菲方強調中方立場。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儘快把此事件調查清楚。」
     因此,香港媒體揣測,從比奈訪中國遭拒一事觀察,意味著若菲律賓沒有令人滿意的調查報告,中國就不會接見菲律賓的代表團。
     人質都是凶手殺的
     對於外傳港人被劫持事件中,有生還者指稱部分罹難者是被攻堅的菲律賓警方誤殺一事,菲國國家警察署發言人、高級警司克魯茲26日公開澄清:「確信特警沒有打死人質。」      《雲南信息報》、《南方都市報》報導,克魯茲表示,「這樣的悲劇發生,菲律賓政府、菲律賓警察非常難過。」
     克魯茲透露,鑑識人員詳細檢查大巴士後,發現香港旅客留下的財物,槍手門多薩使用的1支M16自動步槍以及1支點45手槍;而從現場找到的彈殼、人質體內發現的子彈分析,發現是1名特警擊中門多薩,人質死傷都是門多薩所為。
人質事件 香港完成馬尼拉遇害八名港人驗屍 2010-08-28 中廣新聞
    香港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表示,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中遇害的8名港人遺體,已完成驗屍工作,他相信從中可以找到很多資料,又說找到的資料越多,調查報告的結果便會越準確。
    黎棟國說,估計驗屍報告可以提供一些資料,包括子彈進入死者身體所造成的傷口大小。
    對於有報導說,菲律賓當局表示3星期內會發表調查報告,黎棟國說,明白社會人士都不希望報告進度拖延,但用足夠時間搜證和分析,調查結果才會準確。
香港警方派人到馬尼拉蒐證2010-08-28 中央社
 
     香港警方派遣了7名人員到菲律賓馬尼拉市,調查日前港人在當地遭脅持及8人遇害一事。 代理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今天說,警方派了7人到菲律賓調查人質事件,當中包括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及法證科人員。
     他說,警方會重返案發現場及旅遊巴士蒐證,以及進行彈痕鑑證及聯絡事件中的重要證人。
     曾偉雄說,調查過程會以國際警務形式,兩地警方聯合調查。
     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在另一埸合說,當局已經完成馬尼拉人質脅持事件中8名死者的驗屍工作,會盡快為生還者錄取口供,希望得到更多資料。
     黎棟國說,菲律賓當局及香港警方正各自撰寫調查報告,雖然香港警方在當地沒有執法權,但根據國際刑警協作機制,可以透過當地的調查員要求某些證人提供資料。 另外,行政長官曾蔭權今天發表「香港家書」重申,港方會繼續與菲律賓政府跟進調查進展。
     他說,他已去信菲律賓總統,要求馬尼拉政府全面、專業地進行調查。
     曾蔭權指出,調查報告至少要交代事發經過;當局與槍手談判的詳細過程,特別是為什麼菲律賓政府未能答應槍手要求,以換取人質安全釋放。
     報告也要交代警方的行動詳情及背後的考慮,以及死傷者致命和受傷的成因。
     曾蔭權強調,報告必須有足夠事實支持。
     他說:「我相信,只有全面和公正的調查,才能讓香港市民得悉事實的真相,還死傷者一個公道。」
 
港「O記」 赴菲調查人質案【中央社 2010.08.28
 
香港媒體表示,將派更多的「O記」等警方代表到菲律賓調查人質案。「O記」是香港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rganised Crime andTriad Bureau,OCTB)的俗稱,口頭稱它重案組。
根據香港警務處官方網站介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屬於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Crime & Security)下的一個分支。
之所以稱「O記」,就是取OCTB的首個英文字母。警務處賦予「O記」調查及打擊複雜、嚴重的有組織及三合會(即黑社會)犯罪行為,例如洗黑錢,並確認、凍結和充公非法販毒活動的罪犯資產。
「O記」也定期與中國大陸和海外的執法機構聯絡、交換情報,共同防止非法活動。
另外據中文搜尋引擎「百度」介紹,「O記」分為4組,A組和B組負責調查有組織犯罪及黑社會罪行,C組又稱Guns Team,在1990年代初成立,負責調查非法軍火流入,D組則主要負責電腦犯罪案件。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8人遇害的人質事件後表示,香港目前已有2名偵緝處的警務人員在馬尼拉,港警隊會派更多人員到菲律賓蒐集證據。這些警方代表包括鑑證科人員、「O記」探員及槍械專家等人。
香港過去有一部「O記三合會檔案」電影,由吳鎮宇、劉青雲主演,到了台灣後的片名就改為「三合會」,恐怕就是擔心台灣民眾不懂什麼叫「O記」。
 
巴士挾持/港人憤慨 菲國華人憂排華【中央社2010.08.28
 
馬尼拉發生流血巴士挾持事件,造成9名香港遊客死亡,港人群情憤慨,菲律賓華人擔心,如果港人情緒繼續高漲而失控,將在菲律賓觸發排華風潮。
23日,1名被革職的警官在馬尼拉挾持了1輛滿載香港遊客的觀光巴士,要求復職,然因菲國警方救援行動疏失,造成9名人質死亡,香港特區及中國政府強烈譴責此事件,而事後的一些枝節,包括總統艾奎諾3世的詭異微笑、部份警員及菲律賓人在事發現場拍照留念、家屬私下為挾持者棺木覆旗等,進一步引發港人撻伐聲浪。
馬尼拉1個華人社團的幹部「華伯」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菲國政府處理危機荒腔走板,警方訓練不足、各部門又欠協調,導致人命損失,香港及北京的即時反應可以理解,但希望情緒發洩之後,能夠冷卻下來,以免造成雙方民眾對立,引發排華。
「華伯」說,艾奎諾3世、內政部長林炳智、馬尼拉警方和挾持者的家屬,已向受害者家屬道歉,菲律賓政府還宣佈派副總統及外交部長到中國及香港做說明,姿態擺得很低,中國政府拒絕菲律賓代表團去訪,恐怕損傷菲律賓的國格。
傳統僑社1名莊姓僑領認為,菲律賓民眾本身也對警方表現極度失望與不滿,應該會理解香港人的感受,目前引發排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香港人有進一步的情緒性行動,如解雇或遷怒菲佣,有可能引起雙方對立,這樣的情勢將對菲國200多萬名華人不利。
僑界1位名律師也說,有時候表面上看到的事物並不一定就是真相,就以挾持事件發生現場來說,鏡頭可以拍到巴士的前側,卻拍不到後側,他呼籲各方保持冷靜,等調查結果出爐後再做評論。
1名旅居菲國多年的台商認為,菲律賓人有錯在先,不能怪中港人士有強烈的反應。他說,事件反映出上任還不到2個月的艾奎諾3世政府,確實是經驗不足,艾奎諾3世如果能在正式場合道歉,應該有助儘快平息事件。
香港明午將舉辦無聲遊行,預料將有5萬人參加,華社人士希望遊行的港人不要與菲傭發生衝突,以免菲國華人遭受池魚之殃。
 
港人冤死 菲警方錯誤百出【中央社 2010.08.29
 
香港媒體取得菲律賓特警營救人質事件機密報告顯示,劫匪屠殺人質當晚,警員早已清楚聽到車內傳出M16步槍槍聲,但因馬尼拉副市長遲遲未發進攻指令,警方至少延誤15分鐘才開始救人。
廣州信息時報報導,香港康泰旅行團遊客8死7傷慘案發生至今,菲律賓仍未公開調查報告。但有港媒取得來自馬尼拉警方兇殺組的11頁內部報告,並交予包括香港飛虎隊在內的數名香港現役資深警官參閱後,他們認為菲警方部署連環犯錯、裝備不足且出手太遲。
有香港資深警官看過報告後表示,這一延誤是致命的,連同行動延誤,菲特警救人時起碼犯了8大錯誤。
報告先披露歹徒孟多薩雖然1年半前已被警隊革職,但原來他未歸還的不單是M16,還有兩副警隊手銬,更仍擁有合法槍牌及獲准在寓所範圍外帶槍。其二是警方在槍戰前已得悉孟多薩不單有手槍、M16及防彈衣,甚至懷疑他有手榴彈。
報告揭露,警方雖判斷孟多薩火力強大,派出多達56名警員,但狙擊手卻僅有2名,到夜間由於車廂燈光被熄掉致使車內能見度為零,故在凶犯開槍之初,菲警一度無法以狙擊手進攻。
香港資深警官批評這反映菲警方兩項部署錯誤,首先他懷疑狙擊手連夜視鏡也沒有,才致無法於黑暗中攻擊;其次若警方早確定孟多薩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便應該趁日間他戒備鬆懈時制服或擊斃他。至於報告稱50多人參與營救,該香港警官也質疑安排失當,因人太多但裝備不足,只會礙手礙腳。
菲特警報告表示,攻擊隊槍戰前曾在現場附近以旅遊巴士演習,但香港警官稱據傳媒相片,特警當天演練用的旅遊巴士,與人質所在的康泰旅遊巴士設計完全不同,屬嚴重錯誤;加上菲特警缺乏重要裝備如炸藥及爆破工具,造成久攻不下的錯誤。
事實上,菲特警報告後來也承認「救人時警方才發現車廂玻璃厚度及硬度遠超預計,導致難用鐵槌打破」。對於特警報告提到,要在兇徒以M16亂射的最後危急關頭才決定用催淚彈,港警官則歎息稱使用的次序錯了:「催淚彈應該第一時間用!」
香港警官認為,菲警最大錯誤是出手太遲。報告指23日晚7時許(事實是7時15分)警方已聽到車內傳出多聲槍響,並聽出是來自M16步槍,但由於必須由馬尼拉副市長領導的危機處理委員會(CMC)下令警方才可行動,故當時警察只是觀望,直到7時30分司機逃脫並透露槍手殺人後,CMC才下令特擊隊救人。
香港警官指出,這等於給了槍手15分鐘殺人質,若聽到槍手開槍便不可能再等,應該立刻進攻並在數分鐘內攻入車廂。他表示在這樣的延誤下,8名旅客犧牲已算「死得人少」。
CMC是發生挾持事件後成立,由馬尼拉副市長莫瑞諾領導。報告提到有兩名菲警員衝上車後遭槍擊,其中一警員若不是有頭盔或已頭部中槍死亡,但港警官認為這是在隱瞞行動失誤。事實上,報告中提到的3隊特警隊指揮官,連同撰寫報告的總督察帕斯誇爾,4人事後已全部停職,只有狙擊手疑因立功擊斃孟多薩,故未被處分。
 
港粵滬叫停 菲旅遊業重創【中央社 2010.08.29
 
菲律賓警方被指在處理馬尼拉人質事件失當,釀成港人8死7傷慘劇,引起大陸民眾憤怒和對當地治安惡劣的不滿。包括香港、廣東、上海等紛紛叫停赴菲旅遊,有大量遊客退團。
香港文匯報引述業內人士估計,作為菲國重要經濟增長來源的旅遊業將因此遭到重創。菲律賓旅遊部地區辦公室初步估算,僅著名旅遊景點長灘島,因中國遊客取消由8月28日至9月6日行程,已造成當地總經濟損失達到3000萬披索。
在馬尼拉,有旅行社指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旅行團近日大跌8成,不少導遊都無生意可接。業界已透過當地華人商會反映,希望菲政府道歉及交代。
廣東各大旅行社,包括廣之旅,南湖國旅,廣東國旅等從26日開始全面叫停所有菲律賓旅行路線。其中,廣州南湖國旅受該決定影響的有8個包機航班,涉及的千名遊客會根據個人意願,採取退團、改簽或延期,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600萬元。而該社鑑於菲律賓整體治安環境不穩定,決定由27日起到9月30日停發赴菲律賓旅遊團。
上海旅行社雖未全面叫停赴菲團,但卻出現退團潮。上海春秋國旅的相關人士表示,近期前往菲律賓5到6天的常規行程,月發客量都在千人左右,下月的名額更早於1週前全部售罄。但在港人被殺事件發生後,大量已經報團的遊客擔心安全而退團,原本打算「十一」長假期間赴菲旅遊的上海人也都打了退堂鼓。
由於無人問津,一些旅行社已經取消了黃金週期間的菲律賓線路,由之前的全線熱賣一下子跌至谷底。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指出,自從特區保安局向菲律賓發出黑色旅遊警示後,香港有28個旅行團取消前往菲律賓的行程,共有約550名旅客受影響,並有約250名已購買菲律賓自由行套票的旅客,要求取消行程。
有業界人士預計,即使香港特區政府撤銷旅遊警示,訪菲團業務至少需要3至6個月才能恢復。
中國人紛紛取消赴菲行程,令菲律賓旅遊業受到重創,在距馬尼拉300公里外的長灘島,因為中國內地和香港遊客取消酒店和度假村的預訂,造成的金額損失就接近590萬披索。當地部分旅行社和旅行團經營者已表示,若繼續有遊客取消行程,他們恐怕要被迫關門。
菲律賓航空公司試圖淡化事件的影響。發言人比利亞盧納承認,香港的旅遊警示對菲航造成影響,但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訂票如常,未發生「骨牌效應」。
菲國華裔觀光部長艾柏托.林(Alberto Lim)稱,估計挾持血案對觀光業的衝擊可能持續3個月,之後就逐步恢復正常,但承認今年的觀光客人數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旅遊業是菲律賓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之一,佔該國生產總值的6%,而東亞地區的遊客是該國主要的遊客目標之一,其中香港旅客去年就排在赴菲旅遊主要來源地第6位,而今年前5個月間,就有3萬3395人次香港觀光客訪菲。
 
港燭光追思人質罹難者 熄燭表寬恕【聯合報記者李春2010.08.28
 
香港中環燭光夜追思,至九點結束。牧師帶領出席者祈禱,帶領在場追思者最後吹熄手上的蠟燭,象徵以寬恕取代憤怒。
繼下午追思會之後,香港中環遮打花園入夜繼續舉行追思會,悼念菲律賓人質事件死難者。入夜後,參加者不斷增加,大約超過500人。
有牧師在台上帶領眾人祈禱,呼籲香港市民,只要祝福不要咒詛,也希望菲律賓出現公義。
出席追思會的菲律賓駐港副總領事,代表菲律賓人民致歉,期望各界同心面對。他說,15萬在香港的菲律賓人,已經將香港人當作家人,並且明白他們的心情。有菲律賓牧師登台流淚,希望香港人原諒。
涉及事件的香港康泰旅行社總經理劉美詩,在台上感觸落淚,說當日情況急轉直下,同事都很激動。
 
李克強 無限期推遲訪菲2010-08-29 旺報 記者慶正
 
     正當大陸、香港與菲律賓因馬尼拉「劫持人質事件」,導致三方關係陷入緊張低迷之際,劫匪門多薩的棺木覆蓋菲律賓國旗,更激起大陸及香港民眾的憤怒。
     菲律賓媒體28日報導,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因要處理內地水災關係,已無限期推遲原定9月7日到馬尼拉的訪問,且無法出席中菲貿易投資與經濟合作論壇。
     報導強調,相關決定是在上周作出的,與香港遊客在馬尼拉遇害事件沒有關聯。而菲律賓官員原本預估,李克強的到訪,能為當地帶來10億美元投資。
     此外,大陸駐菲律賓大使館27日發布書面聲明,強烈譴責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中槍手門多薩的棺木上,被覆蓋菲律賓國旗,大使館對此行為表示強烈憤慨。
     聲明指出,只有英雄以及人格高尚者才有資格在辭世後覆蓋國旗。大使館對於「冷血」劫匪門多薩的棺木上覆國旗這一「令人憤怒」的行為,表示「強烈憤慨」,並指此舉玷污了菲律賓國旗。
     中新社香港27日電,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中劫匪門多薩的家屬,在家中為其舉行葬禮前公開悼念儀式時,以一套員警制服作為門多薩「壽衣」,棺木上更覆蓋菲律賓國旗,供人弔唁。
     大陸駐菲律賓大使館立即對此種挑起死傷者家屬傷痛的舉動,表達強烈憤慨。菲律賓總統府與外交部也表示,贊同中國大陸大使館的觀點,門多薩棺木覆蓋國旗,並不符合相關法例,是門多薩家屬的私人行為。據了解,當天下午覆棺國旗已撤下。香港警方27日證實,已展開死亡個案調查。菲律賓駐港副總領事28日出席香港基督教團體所舉行的追思會時,也正式向港人致歉。而中國大陸駐菲律賓大使館現階段仍在等待菲律賓政府提交出一份「全面、準確、客觀」調查報告。
 
怨「干涉內政」 菲人煽動仇華【聯合報 2010.08.30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抨擊殺害香港遊客的前警官棺木上覆蓋菲律賓國旗,引起一些菲律賓民眾不滿,開始煽動仇視華人情緒。有人在網上公開斥責部分香港人辭退菲傭,稱這證明中國人「頭腦狹隘」及「種族主義」;也有人指中國抗議槍手棺木蓋國旗,是「干涉菲國內政」。
仇視華人情緒浮現,引起菲國華人社區警覺。馬尼拉一間有逾百名華人就讀的大學威斯里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為保障學生安全,已下達「宵禁令」,要求學生避免夜出。有中國留學生擔憂,一旦中菲兩國關係惡化,個人安全會受威脅。
菲律賓對香港菲傭的處境極為關注,在當地GMA電視台新聞網頁上,署名Juan Dela Cruz的網民就香港菲傭被辭退的報導留言寫道:「這顯示中國人是多麼頭腦狹隘及種族主義」。馬尼拉威斯里安學院目前有一百八十名華人學生,是馬尼拉華人學生最集中的大學之一。校長米蘭達表示,「作為菲律賓人我也覺得尷尬,菲律賓警方處理得很差,對於華人學生我只能不停地說對不起,同時又擔心他們的安全」。
 
港客血案/菲屠夫最後通話 錄音曝光【世界日報 2010.08.30
 
香港媒體30日詳盡報導,菲律賓魔警孟多薩在大開殺戒前與媒體通話的紀錄。顯示孟多薩在發狂前的最後時刻,對當局失去信心,與談判專家的溝通渠道亦中斷,終於導致他殺害人質。
「東方日報」報導,孟多薩與電視台記者的談話由案發當日下午6時許開始,至7時結束,主要以菲律賓話交談,直至事件惡化前片刻,顯示孟多薩的情緒在短短30到45分鐘內轉變。
訪問第一階段,孟多薩抱怨向申訴專員古鐵雷斯投訴無門,曾一個月內去信三次,他表示人質事件當日較早前才收到申訴專員的來信,但不符合其要求,是垃圾,並警告旅巴上會有不幸事件降臨。他此後也不時威脅殺害人質。
第二階段,孟多薩要求其弟陪談判專家耶夫拉來取申訴專員信件。孟多薩其後獲悉弟弟受阻,被繳槍,於是指談判專家是騙子,開第一槍警告,與警方的談判破裂:「我還能從他身上得到甚麼真相?」電視台記者此時對孟多薩說,願意接近巴士直接談判,他稍後向當局申請,而孟多薩也對電視台講,會在車內等待一名記者和攝影師上來。並說:「若他們不照我想的做,情況會更糟。」但記者申請被當局拒絕。
這時記者在電話中表示,讓孟多薩與家人通話,但他拒絕並堅持「我不會投降」,直到申訴專員為他翻案。而孟多薩這時從電視看到弟弟被捕片段,再度被激怒。記者要求孟多薩保持冷靜,不過他的情緒明顯轉壞,看到弟弟被拉上警車後,更警告開槍殺人。孟門薩讓記者告訴警方,釋放弟弟,否則五分鐘後會殺人。
孟多薩的電話此時掛斷,記者即到現場指揮中心找談判專家,不過卻找不到。記者稱,孟多薩三分鐘後就顯得不耐煩:「他開始射擊,我們聽到也從畫面看到,六到八槍,砰砰砰!全部人都尖叫,然後他沉默了。」
菲國精神病學家龍基略博士接受傳媒訪問時分析,孟多薩已做出最壞準備,知道自己可能喪命,他當時相當情緒化,任何小事都會令其失控。孟多薩看見弟弟被捕更受刺激。他當時需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來交談。
以下是電話訪問的部分節錄:
1.指申訴專員來信是垃圾:
(申訴專員派人送信稱會複檢案件,孟多薩拆開信件)
「對我來說這是垃圾,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知道他們決定是否翻案。」「走開!我不需要它。那是毫無意義的。」
(記者極力勸說下,他預告壞事將降臨)
「這輛巴士上,可能會有壞事發生。」
2.怒斥談判專家是騙子,打響第一槍:
「耶夫拉上校(談判專家)說他已將佩槍還給我弟弟,但我弟弟來到,他說:『我的槍,仍然未取回。』這是我不想再與耶夫拉上校談話的原因,他是騙子。」
(孟多薩盛怒之下,在巴士上開了一槍示警)
3.取笑警方部署被看穿,警告會殺人:
「我看見一個狙擊手,也許他無法射擊任何站在巴士前的人,哈!告訴他,不可能射擊巴士內的人,哈!我可以在車門邊輕易射擊人質。所以叫他們讓狙擊手撤退。」
「我看見很多特警趕來,我看見他們在周圍。我知道他們會殺了我,所以他們應該立即離開,因為我也會在這殺人。」
4.警告殺光全車的人,連小孩都不放過:
「他們對我弟弟,一個警察,就像對一頭豬。他無罪,他不知情,他只是看電視得知,為甚麼要那樣對他?」
「若巡邏車帶走我弟弟,我會殺了巴士前幾排的人。」
「我會殺光他們所有人。即使小童都不放過。」
5.聲稱已射殺兩個中國人:
(傳出幾聲槍響,伴隨哭泣聲、尖叫聲傳出)
「我射殺了兩個中國人,若他們不扭轉形勢,我就殺光他們,包括孩子在內。」
(記者再呼籲他冷靜)
「他們要放了我弟弟。我一個人做的事,他們為甚麼要這樣對他?我一人做事一人當,他們為甚麼拘捕我弟弟?我才是他們要拘捕的人!」
電話中斷…
 
港客血案/菲談判專家承認搞砸了【世界日報2010.08.30
 
在菲律賓香港遊客人質事件初期擔任談判專家的菲國耶夫拉上校,29日向菲律賓媒體承認當天行動失敗,但認為自己已盡力要槍手孟多薩冷靜,並稱一直到晚上警方尚未開始攻入旅遊巴士前,他仍對談判抱著希望。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曾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接受聯邦調查局訓練的耶夫拉,在接受菲律賓ABS-CBN電視台訪問時指出,當天下午五時半,孟多薩開始激動時,他曾有機會打破僵局。
他說,當時孟多薩剛收到申訴專員信件,答應重新調查他被革職一案,耶夫拉當時趁機對他說,會說服上司暫緩把他解雇,孟多薩當時情緒緩和,表示可以與他「稍後再談」。他又指,當天的談判專家盡力滿足孟多薩的要求。
但他表示與孟多薩的談判多次中斷,到孟多薩開了第一槍後,他仍不認為談判已經失敗,屢次撥打對方的手機,但到晚上7時都線路不通。此時警方已開始對旅遊巴士展開攻堅,他感到大勢已去,於是離開。
他表示,自己已盡能力所及阻止孟多薩,但仍有不足之處,他希望外界能停止繼續責難。 
 
港客血案/菲打主權牌 拒港警插手調查【世界日報 2010.08.30
 
香港警方在馬尼拉就「8‧23慘案」進行蒐證工作,舉步維艱。菲律賓司法部29日晚發表措辭強硬聲明,可容許香港人員參與調查,但只能旁觀和給予意見,不能插手,否則就是干預菲國主權。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菲司法部副部長薩拉薩爾指菲國司法部與轄下的國家調查局已接手調查香港人質被殺事件,並已向香港方面要求向生還者取證,希望找出警員及其他政府部門在處理人質事件上的不足。
至於正在馬尼拉的香港警方代表,30日將出席菲國當局召開的會議。香港警方特別加派警務處助理處長吳家聲及警司文達成前赴馬尼拉。據悉,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的官員亦會出席。
另一方面,菲執法部門29日繼續調查工作,菲鑑證人員29日找來一架與案發旅遊巴士不同型號的旅巴,並擺放人體模型充當團友重組案發過程,由當日成功逃走的司機上車解釋案發時情況,另一名一度被挾持的當地攝影師也在場提供說明。
鑑證人員從早上開始,繼續在出事的旅遊巴士測量巴士彈孔角度,重組子彈路線,又拍照記錄,當局指蒐證工作已完成四分之三。
菲律賓司法部長德利馬也到場視察蒐證的進展,表示且曾接獲香港警方登上巴士的要求,但強調調查未完成期間,不能有其他調查組進行調查,期間港方人員只可做觀察員,不能干擾菲當局調查,待蒐證完成後才會讓港方人員檢查旅巴。
香港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聯絡事務科、槍械專家及鑑證人員等七、八人,早已分批抵達馬尼拉,但菲警過去兩天都以「文件有問題」為由,阻止港方蒐證工作。
專家指出,採證過程包括搜集DNA樣本及進行血濺形態分析等,料需時三、四天,然而慘案發生迄今已一周,港警仍未獲准登上巴士蒐證,令人擔心隨時間消逝,會影響各項鑑證的準確性。
鑑證專家曾指出,血濺形態及DNA分析有助推斷中槍距離及情況,但部分樣本會受環境、濕度及高溫等因素影響準確性,蒐證工作必須「愈早愈好」,當地警方稍早還讓當地媒體隨便上巴士拍攝,「亂搞一大輪」、破壞了現場環境才是最大問題。
 
微笑引眾怒 菲律賓總統臉書換照【聯合報 2010.08.31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在上周視察被挾持巴士時露出「詭異微笑」引發眾怒後,決定把總統府網站和社交網站「臉書」上的微笑肖相撤下,換上表情嚴肅哀傷的照片。
中央社報導,馬尼拉23日發生被革職警察挾持觀光巴士事件,8名香港人客死異鄉,艾奎諾當日深夜在總統府發表聲明時卻始終面露微笑。此外,他在視察槍戰現場時再度被媒體拍到露出「詭異笑容」,招惹了眾怒。
兩天後,艾奎諾解釋說,他的笑容被誤解了,他只是以「苦笑的方式表達惱怒」,沒有其他的意思,並且道歉。
馬拉坎南宮也宣布,總統府網站和艾奎諾的臉書網頁也做了調整,笑容滿面的照片都不見了,總統府網站上取而代之的是英雄節民眾揮旗的照片,而臉書上則變成了艾奎諾雙眼泛紅、滿面哀傷的照片。
總統府通訊作業辦公室主任柯羅瑪說,艾奎諾臉書上的情緒性留言已減少,客觀的言論開始增加。
柯羅瑪說,菲律賓是言論自由的國家,除了誹謗性的留言之外,馬拉坎南宮不會刪除網友的批評。
 
菲調查:4港人槍火中遭警擊斃【世界日報2010.09.04
 
菲律賓當局專責調查「8‧23慘案」的委員會首日聽證會有驚人發現,已停職的馬尼拉警區總長馬格蒂拜披露,慘案中八名港人死難者中一半是在菲特警強攻旅遊巴時喪生。聽證會的聆訊亦揭出指揮層在整個拯救行動中低估事態嚴重性,無動用早在場候命的軍方特種部隊,而同意讓槍手復職的訊息,亦因傳媒訪問佔用了槍手手機無法轉達。當槍手孟多薩情緒開始失控時,肩負拯救重任的官員更離開崗位到飯店晚膳,而飯店中又無電視機,根本無法監察現場情況。
警方採取攻擊行動後,有四名人質被殺。由女司法部長德利馬領導的聯合事故調查及檢討委員會(JIIRC)昨日正式展開為期三日聽證會,調查導致港人8死7傷的「8.23慘案」真相。
昨日接受委員會聆訊的包括副內政部長普諾、國家警察總長維爾佐薩、已停職的馬尼拉警區總長馬格蒂拜、馬尼拉警察指揮官聖地亞哥及馬尼拉市長林雯洛。菲國媒體報導,事發當日身為現場指揮官的馬格蒂拜接受盤問時,承認有四名港人死難者是在警方攻擊旅遊巴時喪生,他強調警方已運用有限裝備竭盡所能,並強調孟多薩最初表現合作。委員會立即質問:「這是否令你輕敵?」「四人在攻擊中被殺,你認為行動成功嗎?」馬格蒂拜沒有正面回答,但強調警方已運用有限裝備竭盡所能。
馬尼拉人質慘劇發生後超過十日,多名高官在調查委員嚴詞問話下紛紛卸責。內政部副部長普諾以「未有受過處理人質危機的訓練及經驗」,去解釋為何嚴重低估人質危機,屢屢錯失制伏槍手時機。
普諾在聽證會上作供時承認,沒能力處理當日的危機,「我沒有受過訓練,亦沒有處理人質危機的經驗。」他又指,知悉門多薩當日上午挾持人質後,已成立危機處理委員會,由馬尼拉市長林雯洛及馬尼拉警察總長馬格蒂拜負責領導。
當被問到有關當局是否評估孟多薩殺害人質失敗時,普諾承認「極有可能」。他承認整個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將門多薩殺死,之所以多次錯失機會,是因為危機管理委員會決定不下令狙擊手向他開槍,希望「救出所有人」,包括槍手。
 
菲巴士血案 市長開溜上館子【聯合報2010.09.05
 
菲律賓馬尼拉發生香港觀光巴士血案,菲國警方一再凸槌致使8名港人命喪劫匪槍下,讓人搖頭痛斥,而馬尼拉正副市長4日的證詞更令人憤慨。警匪對峙時,理應坐鎮指揮的馬尼拉正副市長雙雙開溜,市長去上館子,副市長也跑到飯店喝咖啡,置身事外,導致群龍無首。
菲國被革職警官孟多薩8月23日挾持香港康泰旅行團遊覽車,要求復職不成,開槍濫射造成8名港客死亡,孟多薩被警方狙擊手擊斃。
菲國總統艾奎諾特就此案設立調查委員會,馬尼拉副市長莫雷諾(Isko Moreno)4日向委員會表示,挾持巴士的被革職警官孟多薩拒絕妥協並開槍示警後,自己和華裔市長林雯洛(Alfredo Lim)便離開警方的人質危機指揮中心。
莫雷諾說,他不滿人質危機遲遲無法和平落幕,於是驅車至附近一家飯店喝咖啡,邊看電視實況轉播警方行動。調查委員指責他開小差,他還理直氣壯回嗆:「不然我該怎麼做?(去現場)擋子彈嗎?」
調查委員會主席、菲國司法部長戴利馬(Leila de Lima)女士說,在警方攻堅前的最後關鍵時刻,馬尼拉正副市長領導的人質危機處理委員會,根本把決策權丟給馬尼拉市警局。調查委員發現,菲國警政署長也沒有坐鎮指揮到底,警匪對峙半途,他就離開馬尼拉。
調查委員會預定6日完成調查。艾奎諾已表示將負全責,但總統府發言人4日表示,艾奎諾無意為此辭職,將做完6年任期,菲國政府將研究賠償死難港人的問題。
 
上千旅遊團 取消赴菲觀光2010-09-06 旺報 記者慶正
 
     菲律賓旅遊部副部長西米恩.馬爾福瑞3日受訪表示,「劫持人質事件」讓菲國措手不及,更使得菲律賓入境遊客大受影響,目前已有約1千個赴菲旅遊團取消觀光行程,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造成該國旅遊損失約20萬元(美元,下同),甚至很可能進一步擴大損失到50萬元(楨:少?)。
     他預期3個月後菲律賓的入境遊才能逐步好轉。去年菲國僅約300萬名外國旅客到訪,遠低於泰國的1415萬人。菲律賓和平、暴力與恐怖主義研究所(PIPVTR)所長班樂義(Rommel Banlaoi),認為這次血洗巴士慘劇,給菲國旅遊業和吸引外資等方面帶來極大衝擊。在8月23日血腥事件爆發次日,菲國股市重挫2.3%,收3,530點,為5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西米恩.馬爾福瑞3日前往廣西桂林參加「第4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在發表主題演講前,他提議全場起立為「劫持人質事件」中遇難的香港遊客默哀,並一再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公民表示歉意。
     他說,菲國政府目前正著手制定計畫,以進一步改善菲律賓的國際形象。這其中有該國安全保障的問題,包括對安全部隊訓練的重新審視。
菲首度坦承:警方可能誤殺人質 2010-09-10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
負責調查上個月港客在馬尼拉遭挾持,造成八死三傷事件的菲律賓司法部長德利馬女士九日表示,部分遇害人質很可能是被特警開槍擊中致死。這是菲國當局首次坦承警方可能誤殺香港人質。
主持人質救援行動檢討小組的德利馬表示,從子彈彈道與人質傷口看來,若干港客可能被特警「不小心開槍擊中」。她指出,根據法醫報告,大多數人質都不是被近距離打中,而且有數十枚子彈是從巴士外發射。
警方曾表示,瞄準兇手的狙擊手,是唯一對著巴士開槍的人。旅遊巴士司機也在作證時說,人質是遭到近距離射殺。德利馬說:「根據子彈彈道檢查結果所見,某些子彈是從遠方射出,不是全部都來自狙擊手,因為我們知道狙擊手的位置。」
德利馬表示,如果人質是遭到近距離射擊,血跡理應濺灑在旅遊巴士的所有座位與窗戶上。當局只在巴士的座位與地板上見到乾掉的血跡。不過,她沒有說明特警所開的任何一槍是否造成人質喪命,僅強調調查人員將等待完整的彈道報告後,再做出最後結論。
香港「明報」指出,菲國國家調查局人員在聽證會上說,鑑識人員在旅遊巴士不同位置如電視機底部、車門上方、喇叭等位置發現子彈孔,大部分從車內射出車外,也有部分是警方發射的子彈,由外面以水平線射中巴士的玻璃,有射中人質的可能。
就在調查結果一一出爐之際,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表示,他已對這起攻擊事件做出完整道歉,未來的重點將是緩和與中國及香港的緊張關係。他強調,會等調查報告出爐後,再懲處相關官員,並防止事件重演。
 
媒體爆料/巴士慘案 艾奎諾:以後想到會笑【聯合報 2010.09.11
 
香港旅客遇害慘案發生後,菲律賓總統艾奎諾言行飽受批評,視察現場時曾對鏡頭微笑而引發爭議,之後還因此公開道歉,宣稱當時笑是憤怒。近來菲律賓媒體再爆料,艾奎諾道歉後翌日,就在公開場合表示,這場慘案根本沒什麼,兩三年以後想到只會「笑」!
菲律賓《每日論壇報》(The Daily Tribune)在社論中爆料,艾奎諾為微笑道歉後翌日(8月26日),出席前奧隆阿普市市長馬格柏格喪禮期間,又再提及人質慘案,並宣稱這宗慘案將在兩至三年後平息,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艾奎諾當時聲稱:「神會有一個完美計畫給我們,兩三年後當我們想起這件事情只會笑,因為此事真的沒有甚麼大不了的。」
艾奎諾此話一出,不只讓港人更為憤怒外,就連每日論壇報的記者都覺得實在太無恥。記者指出,無論中國人、菲律賓人,應該所有人類對這次事件都感到相當震驚,應該是誰也笑不出來的。
 
聯合筆記/從菲港悲劇看到美好人性【聯合報╱梁玉芳 2010.09.11
 
八名香港遊客上月命喪馬尼拉,全球觀眾從螢光幕目擊菲律賓政府的失能,日昨調查還驚傳有些人質可能命喪菲警槍下。
在台灣,我們如何觀看這個不遠之處的悲劇?有人訕笑菲國「肉腳」警察攻堅的荒腔走板,有人揣度「崛起中國」如何順勢展現對香港的統治主權,和要求菲國主政者赴京說明的氣勢,收編民心兼建立國際威望。
但許多人沒看見的是,血腥的背後,菲港兩地人民如何克制忿懣,試圖在悲劇中相互理解,為彼此的人性良善與國家關係作出更佳詮釋。
一名菲律賓男孩寫了封信,為他的祖國向全世界道歉。世人對菲律賓的刻板印象,是百萬名海外幫傭的「瑪麗亞」、伊美黛與她的三千雙鞋子、為選舉屠殺對手與記者的國度,同時發生槍殺遊客的悲劇。那麼,作為弱國子民,該如何承擔國家的屈辱?男孩選擇站在積弱的祖國這邊,請求世人「不要武斷地判定我們」,他代表菲律賓人民說出,「我們很抱歉!」
香港人在淚眼中迎回八具靈柩,對菲政府深表憤怒,有人口出狂言要趕走全港菲傭,對菲經濟制裁。但事件生還者李瀅銓提筆寫下「不向弱者抽刃」的文章,雖徹夜難忘噴濺在自己身上的同胞鮮血氣味,但「菲國政府的無能,又和菲國人民何干呢?」
這位可敬的生還者說:曾被殖民的港人,難道忘了「被歧視的滋味」,怎忍以「聘用你是恩惠」的姿態來責備菲傭。正因為國家無法讓人民溫飽,菲國女性才需要離鄉背井,何忍將她們視為無能政府的代罪羔羊?
能夠在傷痛中理性呼籲港人「更該支持菲國建設更可靠的政府、更有公義的社會」,這是多恢宏的胸襟!換作台灣,我們也能有同樣的肚量嗎?
 
巴士慘案報告先給中國看 菲遭炮轟【中央社 2010.09.20 
 
菲律賓香港人質事件調查報告未發表已掀風波,菲律賓政府計畫在公開報告前,先將一份副本交給中國當局,在當地惹起議員猛烈炮轟,稱此舉是「放棄自主權」,傷透菲律賓人民的心。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菲律賓眾議院議員兼多數黨領袖龔薩雷斯 (Neptail Gonzales))批評,菲律賓政府如果把人質事件調查報告先交中國政府閱覽,等同將菲律賓當成中國的一部分。
他說,菲律賓應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挾持人質事件應由菲律賓當局調查,「中國人接不接受調查結果是另一回事,菲律賓不應放棄自己的主權!」
眾議院兼少數黨領袖拉格曼(Edcel Lagman)也稱,政府沒有即時公開調查報告,違反菲律賓人民對透明度的需求,做法極不妥當,「這次事件之前是人質被挾持,現在是政府挾持了調查報告!」
2人都認為,總統艾奎諾3世 (Benigno Aquino III)調查報告的內容,應先在菲律賓公開,讓人民知道。
菲律賓17日完成馬尼拉流血巴士挾持案的調查報告,並已呈交給艾奎諾3世。菲律賓總統府並決定,調查報告對外公布前,先將此報告呈遞中國政府。
據了解,菲方準備透過中國駐菲使館,先與中國政府就調查報告進行非正式的交流。艾奎諾3世訪美歸來後,菲律賓政府將派高級代表團赴北京和香港提交正式的調查報告。
8月23日上午9時許,乘坐一輛觀光大客車的21名香港遊客在馬尼拉市中心遭一名持槍匪徒劫持。對峙大約11小時後,菲警方發起強攻,擊斃匪徒,但導致香港遊客8人死亡、7人受傷。
另據星島日報引用菲律賓媒體報導,人質報告最早在今天公佈。艾奎諾要求報告「以最快速度」對公眾公佈,無須等到副總統畢乃(Jejomar Binay)率領特別代表團前往中國後再公佈。
 
港巴士慘案定調「菲警無誤射人質」(楨:?) TVBS  2010/09/16
 
來自菲律賓的最新消息,上個月23日,發生在馬尼拉的香港遊客遭劫持慘案,菲律賓下午公布最新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推翻之前的說法跟臆測,強調8名人質全部死於綁匪門多薩的槍彈之下,警方沒有誤殺人質,不過有10名官員、警察和記者,將會被起訴。 這起挾持人質慘案,導致8位香港遊客命喪馬尼拉,槍手門多薩最後被警方擊斃,不過整個過程疑點重重,負責調查的菲律賓司法部長,今天公布官方調查報告,調查委員會根據3名生還者的供述,做成結論,認定8名人質都是被門多薩射殺的,沒有任何人死於警方的槍彈下。
此外司法部將對包括官員、警察以及記者共10個人,提出刑事和行政訴訟,不過並沒說明這10人的身份,這份報告,明天將提交給總統阿奎諾三世,香港巴士慘案調查,暫時告一個段落。
 
廣西北部灣 東協10加1發展利多>中時09-05-23李文輝(另參本館:東協加三
 
     除了採購,廣西經貿文化代表團這次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投資機會,尤其北部灣經濟區石化業等基礎建設,配合明年東協中國十加一自由貿易區,發展潛力驚人。
     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陳武強調,廣西是自治區、又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北部灣經濟區為了吸引全球企業投資,有十分優惠的投資措施,像是企業所得稅,沿海要三三%,在廣西只要一五%,如果在北部灣更降到九%,條件誘人。陳武表示,○五年以來,臺商在廣西投資,以每年三五%的速度成長,截至去年,共批准臺資一二七八項,合同臺資額四五.六一億美元,連國際金融危機也影響不了熱度。
     陳武指出,去年元月,結合欽州、防城、北海三港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畫」批准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將建設成為中國─東盟(東協)開放合作的物流、商貿、加工製造基地、及資訊交流中心。
     陳武表示,「北部灣」帶動了廣西未來五大發展,一是形成臨海產業群:石化、鋼鐵、能源、林漿紙、電子資訊、海洋、食品加工等重大產業正在布局。
     二是區域國際大通道加快建構:以南寧為中心,東連粵港澳、北接湘鄂贛、西連雲貴川,西南與越南等東盟國家相通的大能力鐵路網、高等級公路網、和高等級公路網和高密度航空網正加快建設,未來南寧到廣州只要三小時、到北京十小時。
     三是沿海億噸大港即將建成:截至去年底,北部灣與全球八十多國、二百廿多個港口通航,貨物吞吐量達八○八九萬噸,將成為億噸大港。
     四是以欽州保稅區為重點的保稅物流體系,即將封關運營:包括欽州保稅港區、第一個位於陸地邊境地區的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相繼批准成立。
     五是重點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內防城港企沙、欽州港、鐵山港工業區,三年內將投入上百億元,建設成石化、鋼鐵、電子產業團區。
     工總理事長陳武雄說,廣西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欽州市委書記五月廿七日就要來臺為他們的石化業接頭,我們政府卻欠缺積極態度發揮公權力,環保一拖兩、三年,時間也過了,到時政府不得不讓他們出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9052300235,00.html
 
新華網專題報導: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
http://www.gx.xinhuanet.com/topic/fecbg/
 
北部灣(舊稱東京灣)>百度百科

  範圍:中國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及越南之間的海灣,全部在大陸棚上。大陸棚寬約260裏,水深由岸邊向中央部分逐漸加深,最深處達80公尺。有南流江、紅河等注入,由於沿岸河流不多,帶入海灣中的泥沙較少。冬季及夏季表層水溫相差10℃以上。魚類以暖水性種類爲主,是捕撈緋鯉、紅笛鯛、金線魚、藍圓鰺等魚類的優良漁場。主要港口有中國的北海市以及越南的邊水、海防。
  地理位置:位于我國南海的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的大海灣。東臨我國的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臨我國廣西自治區,西臨越南,南與南海相連。
  氣候類型:北部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冬季受大陸冷空氣的影響,多東北風,海面氣溫約20℃;夏季,風從熱帶海洋上來,多西南風,海面氣溫高達30℃,時常受到臺風的襲擊,一般每年約有5次臺風經過這裏。
  地質地貌:北部灣三面爲陸地環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較單純,從灣頂向灣口逐漸下降,海底較平坦,從陸地帶來的泥沙沈積在上面。屬于新生代的大型沈積盆地,沈積層厚達數千米,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沿岸河流:有南流江、紅河等注入。
  洋流水溫:北部灣的海流,在冬季沿反時針方向轉,外海的水沿灣的東側北上,灣內的水順著灣的西邊南下,形成一個環流;夏季,因西南季風的推動,海流形成一個方向相反的環流。這裏,1天內只有一次潮水漲落,叫全日潮。漲落的潮差,從灣口向灣頂逐步增大,在北海附近海域,最大潮差可達7米。潮流大體上沿著海岸方向,一來一去地流淌,這叫往複流。年平均水溫高達24.5℃。
  自然資源:北部灣的資源豐富,因餌料豐富,盛産鯛魚、金線魚、沙丁魚、竹英魚、藍圓鯵、金槍魚、比目魚、鯧魚、鯖魚等50余種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及蝦、蟹、貝類等,是我國優良的漁場之一。沿岸淺海和灘塗廣闊,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優良場所,貝類有牡蠣、珍珠貝、日月貝、泥蚶、文蛤等,馳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稱南珠)就産在這裏。潿洲島、鶯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很可觀。沿岸河口地區有許多紅樹林。
  重要數據:面積接近13萬平方公裏,比渤海面積略大。平均水深42米,最深達100米。
  戰略地位:北部灣是我國大西南地區出海口最近的通路。重要港口有北海、防城港、欽州和洋浦等。
 
曆史沿革

  位于北部灣畔的我國港口城市北海、欽州、防城港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合浦縣現在屬北海市,早在2000年前。就以采珠業聞名。到明朝洪武年間,在合浦西南的營盤鄉,專門有“白龍”珍珠城。珠城南北長300多米,東西寬200多米,以磚石爲牆,高約6米。城門上有瞭望臺,可以看到遠近采運珍珠的情況,城內有采珠太監公館,珠場巡檢司和鹽運使等衙門,專門用來監督、采辦珍珠,給皇帝、大臣進貢的。可見當時的采珠業已很發達。在北海合浦一帶,采撈珍珠是當地人民生活的主要來源。這裏的合浦珍珠品質優良,遠近聞名。
  北部灣,特別是廣西北部灣地區,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廣西提出的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國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灣,未來中國—東盟經貿一體化的前沿陣地,必將讓北部灣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部灣經濟區
  
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裏,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
  北部灣經濟區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地區唯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我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
  北部灣經濟區岸線、土地、淡水、海洋、農林、旅遊等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生態系統優良,人口承載力較高,開發密度較低,發展潛力較大,是我國沿海地區規劃布局新的現代化港口群、産業群和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區域。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總量占廣西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5000萬噸,集疏運條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發揮;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一批國家重大項目已經建成或將開工建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爲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國家貫徹與鄰爲善、以鄰爲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我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些爲北部灣經濟區營造了和平穩定發展的周邊國際環境。
  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鼓勵東部産業和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重大項目布局將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發展,支持西南地區經濟協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以及國內其他區域合作,爲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實施,深化了中國-東盟合作,爲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面向東盟合作前沿和橋頭堡作用奠定了基礎。
  國家高度重視廣西沿海地區發展,明確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爲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提出新要求,賦予新使命。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的機遇已經來到,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不強,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現代大工業少,高技術産業薄弱,經濟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幹企業和中心城市帶動;港口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集疏運交通設施依然滯後,快速通達周邊省特別是珠三角大市場以及東盟國家的陸路通道亟待完善,與經濟腹地和國際市場聯系不夠緊密;現代市場體系不健全,民間資本不活躍,創業氛圍不濃;近海地區生態保護及修複壓力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才開發、引進和儲備不足等。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系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系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于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系更加緊密,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于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系。
 
中越劃定北部灣邊界

  2004年6月25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屆國會第五次會議于6月15日通過決議,批准了該協定。至此,《北部灣劃界協定》在中越兩國均完成法律程序,具有了法律效力。
  北部灣(越南稱東京灣),位于南海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海灣,爲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面積約12.8萬平方公裏。北部灣是我國大西南的海上通道,油氣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也是著名漁場。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北部灣沒有劃界,兩國漁民不分彼此在北部灣共同勞動。但70年代後期,中越關系惡化,由于中國漁民的捕撈裝備較好,越南明顯處于下風,于是越方開始采取控制措施,有時甚至開槍射擊、武裝沒收中國漁船。90年代以後,中越關系好轉,但雙方漁民糾紛仍然不斷,越南屢次沒收中國漁船。
  1974年,中越兩國開始就北部灣劃界舉行談判,特別是兩國關系正常化、1999年兩國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後,這項談判進程加快。2000年12月25日,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該協定除序言和約尾外,共有11條,其中第一條確認了雙方劃分北部灣的法律根據,並明確了本協定的劃界範圍;第二條至第五條確定了以21個界點劃定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協議還明確了對跨界油氣資源和其他礦藏進行開發,以及對生物資源養護利用等事項的合作原則。現在,兩國立法機構先後批准了這一協定,標志著中越在北部灣的海上邊界已然劃定。

  劃界與漁業問題關系密切

  漁業糾紛是中越兩國在北部灣的重要爭端,因而除劃界外,漁業安排也是北部灣邊界談判的重要內容。兩國對劃界和漁業問題采取捆綁解決的方式,以尋求雙方利益的妥協點,因而《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與《北部灣劃界協定》同時簽署。《北部灣劃界協定》生效後,《漁業合作協定》生效的條件已趨成熟。
  這些協定的簽訂,有利于中越兩國邊界的穩定和北部灣地區的長治久安,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越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但大量漁船要從傳統作業漁場撤出,仍將對我國瓊桂粵三省區漁業生産帶來影響。過去廣東有6000多艘漁船在北部灣西面海域作業,現在則要退回北部灣東部海域作業;海南省59%的漁船在北部灣海域作業,根據《漁業合作協定》,海南省計劃從2003年起每年淘汰570艘漁船,轉業漁民1.2萬人,2002年至2006年將淘汰報廢2471艘漁船。爲應對這種變化,國家已制定漁民轉産計劃,撥專款資助部分漁民上岸轉業。
 
亞歐投資新熱點

  2008年初,中國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正式納入國家戰略。目前,這一享受中國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正在吸引亞歐投資者的目光。
  在南寧舉行的亞歐會議投資促進機構圓桌會議23日通過了《亞歐會議投資促進機構圓桌會議關于成立亞歐投資促進中心的倡議書(南寧倡議)》,提出在南寧設立“亞歐投資促進中心”,進一步推動亞歐在投資領域的溝通與對話,爲亞歐投資領域的深入合作發揮持續而重要的作用。這意味著南寧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成爲今後亞歐投資促進機構關注的熱點區域。
  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新一輪的國際投資增長。亞歐投資促進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從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來看,2008年1到9月份,歐美27國對華投資38.6億美元,東盟十國對華投資4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3%和12.4%。
  廣西是中國經濟發展富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廣西北部灣沿海就已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爲亞歐交流與合作作出了貢獻。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李康在亞歐會議投資促進機構圓桌會議的專題演講中說,近年來,廣西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經濟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廣西已經與192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此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來自亞歐的法國、俄羅斯、瑞典、日本和韓國等5個東盟外的代表團參會,阿聯酋阿布紮比工商會也組織采購團到會采購。
  許多亞歐國家早已經將投資目光鎖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印尼金光集團從2004年開始就在欽州投資林漿紙一體化項目,計劃總投資400多億元人民幣。22日,美中商貿總會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欽州市又簽下了合作項目,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在欽州打造一個具有北美特色的商貿城。
  前來廣西舉辦馬來西亞中國商機推介會的馬來西亞外貿促進中心東亞事務負責人莫德說:“北部灣經濟區的優惠政策將促進馬來西亞和這一地區開展合作。這次舉辦馬來西亞中國商機推介會就是前來尋找投資合作機會。”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于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範圍,同時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38.htm
 
東南亞國家聯盟>百度百科
 
  東南亞國家聯盟[ 簡稱東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的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8月28-29日,馬、泰、菲三國在吉隆坡舉行部長級會議,決定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東南亞聯盟。
 
【宗旨】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確定的宗旨和目標是:
  (1)以平等與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
  (2)遵循正義、國家關系准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3)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等問題的合作與相互支援;
  (4)在教育、職業和技術及行政訓練和研究設施方面互相支援;
  (5)在充分利用農業和工業、擴大貿易、改善交通運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進行更有效的合作;
  (6)促進對東南亞問題的研究;
  (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標的國際和地區組織保持緊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尋與其更緊密的合作途徑。
 
【成員】

  10個(截至2000年底):文萊(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亞、老撾(1997年)、馬來西亞、緬甸(1997年)、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995年)。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裏,人口約5.12億。觀察員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主要負責人】

  首腦會議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由東盟各國輪流擔任主席國,負責召集。主席國外長並擔任東盟常務委員會主席,任期一年,負責主持常務委員會工作。第32與33屆東盟常務委員會主席分別爲越南外長阮怡年(Nguyen Di Nien)和文萊外長穆罕默德?博爾基亞親王(Mohamed Bolkiah) 。東盟秘書長由東盟各國輪流推薦資深人士擔任,任期5年。從1998年1月起,秘書長爲魯道夫?塞貝裏諾(Rodolfo Severino,原菲律賓副外長)。
 
【總部】

  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網址:http://www.aseansec.org/
 
【出版物】

  《東盟常務委員會年度報告》,《東盟通訊》(ASEAN Newsletter)雙月刊,均爲英文。設有東盟網頁,網址:http://www.aseansec.org/
 
【組織機構】

  (1)首腦會議:自成立以來,東盟舉行了7次首腦會議,4次非正式首腦會議,就東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發展方向做出決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腦會議決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
  (2)外長會議:是制定東盟基本政策的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東盟外長還定期舉行非正式會議(RETREAT)。
  (3)常務委員會:由當年主持外長會議的東道國外長任主席,其他成員國駐該國大使(或高級專員)任當然委員,不定期舉行會議,負責處理東盟日常事務和籌備召開外長會議,執行外長會議的決議,並有權代表東盟發表聲明。
  (4)經濟部長會議:是東盟經濟合作的決策機構,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每年不定期地召開一、二次會議。
  (5)其他部長會議:包括財政、農林、勞工、能源、旅遊等部長會議,不定期地在東盟各國輪流舉行,討論相關領域的問題。
  (6)秘書處:東盟的行政總部,並負責協調各成員國國家秘書處,向部長會議和常務委員會負責。
  (7)專門委員會:包括9個由高級官員組成的委員會,即:工業、礦業和能源委員會,貿易和旅遊委員會,糧食、農業和林業委員會,內政和銀行委員會,交通運輸委員會,預算委員會,文化和宣傳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社會發展委員會。
  (8)民間和半官方機構:包括東盟議會聯盟、工商聯合會、石油理事會、新聞工作者聯合會、承運商理事會聯合會、船主協會聯合會、旅遊聯合會和博物館聯合會等。
 
【主要活動】

  自成立至1999年底,共舉行了六次正式首腦會議。
  第一次首腦會議于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協調一致宣言》。聯合國大會于1992年12月通過決議,認可《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宗旨和原則。
  第二次首腦會議于1977年8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確定東盟擴大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同美、日、澳、新(西蘭)和歐共體的對話和經濟聯系。
  第三次首腦會議于1987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會議簽署了《馬尼拉宣言》、《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修正議定書和四項經濟協定。
  第四次首腦會議于1992年1月在新加坡舉行,簽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東盟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和《有效普惠關稅協定》等三個文件,並決定今後每三年召開一次正式首腦會議。
  第五次首腦會議于1995年12月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簽署了《促進東盟一體化和形成東盟整體意識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東盟經濟合作框架議定書》和《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通過了《東盟組織機制調整方案》,決定今後在兩次正式首腦會議之間每年召開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與會各國首腦一致同意繼續推動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倡議的東亞經濟論壇(EAEC),決定由馬來西亞牽頭組織湄公河流域經濟合作。
  第六次首腦會議于1998年12月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會議主題是:爲了一個和平、穩定均衡發展的東盟而團結合作。會議集中討論了東盟各國協調化解危機,恢複經濟,爭取穩定,均衡發展的有關措施。會議通過了《河內宣言》、《河內行動綱領》和《大膽措施聲明》三個文件,決定加快東盟自由貿易和東盟投資區的進程。
  第七次東盟首腦會議于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會議發表了《2001東盟反恐聯合行動宣言》,《第七次東盟首腦會議關于艾滋病問題宣言》,並通過了“河內行動計劃中期回顧”等文件。
  第一屆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于1996年11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大東盟的建設問題,宣布將于適當時間同時吸引柬埔寨、老撾和緬甸三國入盟,並發表了十六點聲明。會議還就加速湄公河流域開發問題交換了意見,責成外長會議制定“東盟2000年遠景目標”。
  第二屆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于1997年12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東盟首腦同意實施一項推行服務領域貿易自由化的計劃,並決定在2010的建成東盟投資區及在2020年實現東盟內部投資自由化。會議通過《東盟2020年遠景目標》,隨後東盟與中、日、韓三國首腦舉行非正式會晤,實現了曆史上首次東亞首腦會晤。
  第三屆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于1999年12月在菲律賓舉行。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快實施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
  第四屆東盟非正式首腦會議于2000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
  近年來,東盟積極開展多方位外交,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4年7月東盟倡導成立東盟地區論壇(ARF),成員包括東盟9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柬埔寨、印度、蒙古和歐盟,與會各方主要就共同關心的亞太地區政治和安全問題交換意見、東盟于1994年10月倡議召開亞歐會議(ASEM), 先後于1996年3月在泰國曼谷,1998年3月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兩次領導人會議,來自亞洲的東盟9國、中、日、韓和歐盟15國以及歐盟委員會的領導人聚會一堂,就促進政治對話、加強經濟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討。1999年9月,在東盟的倡議下,東亞-拉美合作論壇(FEALAC)成立。
 
【同我國的關系】

  東盟國家是我友好近鄰,我國已同東盟所有成員建立外交關系,並于1996年成爲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國。近幾年來,我國同東盟關系順利發展,高層往來頻繁,政治關系日益密切。1997年12月,江澤民主席出席東盟-中、日、韓首腦非正式會議,並與東盟國家領導人進行了單獨會議。雙方發表了《中國-東盟首腦會議聯合聲明》,確定了中國-東盟面向21世紀睦鄰互信夥伴關系的方向和指導原則。1998年12月,胡錦濤副主席出席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中國-東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999年11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朱鎔基總理出席了在菲律賓舉行的第三次、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和在文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
  在第五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一致同意于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並授權各國經濟部長和高官盡快開始談判。朱總理還提出將農業、信息産業、人力資源開發和湄公河流域開發等確定爲新世紀初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點領域,得到東盟領導人的贊同。爲支持東盟一體化進程,朱總理宣布將向東盟成員中的三個最不發達國家,即老撾、緬甸和柬埔寨提供特殊優惠關稅待遇。
  中國與東盟還舉行年度外長會議及高官磋商、經濟高官會等。雙方正醞釀建立交通部長會機制。此外,雙方有中國-東盟經貿聯委會、中國-東盟科技聯委會、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及東盟北京委員會等對話框架,並于2001年11月成立了中國與東盟商務理事會。
  中國與東盟之間高層政治往來頻繁。2001年來訪的東盟國家政要有: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薩拉胡丁(4月24-29日)、總理馬哈蒂爾(2月26-27日、10月20-21日)、泰國詩琳通公主(2月、8月)、總理塔信(8月27-29日)、柬埔寨參議院主席謝辛(3月)、菲律賓總統阿羅約(10月29-31日)、老撾副總理兼外長宋沙瓦?淩沙瓦(4月16-24日)、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5月15日)、新加坡總統納丹(9月12-21日)、資政李光耀(6月7-12日)、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11月30-12月4日)、國會副主席梅叔麟、武庭炬(7月、8月)、副總理阮功丹、阮孟琴(10月、11月)。
  2001年,中方領導人出訪東盟的主要有: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緬甸(12月12-15日),李鵬委員長訪問柬埔寨(5月18-27日)、文萊(5月21-23日)、越南(9月7-10日),朱鎔基總理訪問泰國(5月18-22日)、印尼(11月7-11日),李瑞環政協主席訪問新加坡(11月18-23日),胡錦濤副主席訪問越南(4月19-22日)。此外,江澤民主席會見了來華出席APEC會議的新、馬、泰、菲、文、印尼六國領導人。
  2001年,我與東盟雙邊貿易額爲416.2億美元,同比增長5.3%。其中我出口183.9億美元,增長6.9%;進口232.3億美元,增長4.7%。貿易逆差48億美元,增長0.1%。東盟與我互爲第5大和第6大貿易夥伴。
 
【東盟"10+3"會議】
  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是指東盟10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領導人與中國、日本、韓國3國領導人舉行的會議。會議是東盟于1997年成立30周年時發起的。“10+3”是指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合作機制的簡稱。
  第一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1997年12月15日,首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東盟各國和中日韓3國領導人主要就21世紀東亞地區的前景、發展和合作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廣泛共識。江澤民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題爲《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回顧了東亞國家近二三十年來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取得的巨大進步。
  第二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1998年12月16日,第二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東盟各國和中日韓3國領導人就如何加強東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克服金融危機的影響,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交換了意見。他們一致認爲,這種會議非常重要,有利于加強東盟各國和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胡錦濤副主席在會上發表講話,就東亞如何擺脫金融危機、恢複經濟增長提出了中方的建議。1997年12月15日,首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東盟各國和中日韓3國領導人主要就21世紀東亞地區的前景、發展和合作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廣泛共識。江澤民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題爲《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回顧了東亞國家近二三十年來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取得的巨大進步。
  第三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1999年11月28日,第三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朱鎔基總理在會上就東亞合作的方向和領域等問題提出了中方的主張和具體建議。會議結束時發表了《東亞合作聯合聲明》。
  第四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0年11月24日,第四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新加坡舉行,與會的13國領導人主要圍繞東亞的前景和加強東亞合作交換了看法。朱鎔基總理在會上闡述了中國對當前東亞形勢和合作前景的看法,並提出了加強合作的具體建議。
  第五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1年11月5日,第五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文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市舉行。與會各國領導人討論了《東亞展望小組報告》,重點就加強東亞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廣泛交換了意見。朱鎔基總理在會上提出了推進東亞合作的五點新建議。
  第六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朱鎔基總理在會上表明了中國參與地區合作的決心和積極態度。
  第七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3年10月7日,第七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右圖)。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會議,並發表了以“共同譜寫東亞合作新篇章”爲主題的講話。
  第八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4年11月29日,第8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溫家寶總理和東盟10國及日本和韓國領導人出席了會議。
  第九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5年12月12日,溫家寶出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九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10+3)會議並發表題爲“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東亞的機遇”的重要演講。
  第十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7年1月14日,第10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 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務舉行。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領導人出席會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就進一步提升“10+3”合作的層次與水平提出5點倡議。
  第十一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2007年11月20日,第11次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10十3)領導人會議 在新加坡舉行。會議通過了第二份東亞合作聯合聲明及2007年至2017年10+3合作工作計劃。溫家寶總理在會上發表題爲《凝聚共識 再創輝煌 》的講話。
 
【《東盟憲章》】

  2007年11月20日,參加第13屆東盟首腦會議的東盟成員國領導人簽署了對東盟而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東盟憲章》。它是東盟成立以來第一份對所有成員國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文件。這一文件的簽署是東盟在機制化和法制化建設上的重要舉措,是建立東盟共同體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東盟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2007年恰逢東盟成立40周年。隨著時代變遷,東盟面臨的任務在發生變化,但東盟各國渴望團結、呼籲和平和力圖發展的願望沒有改變。《東盟憲章》的簽署將是東盟在發展曆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將把東盟一體化建設推向更高水平。憲章首次明確寫入了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戰略目標,就東盟發展的目標、原則、地位以及框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在當天舉行的簽字儀式上,東盟10國領導人還簽署了《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宣言》《東盟環境可持續性宣言》以及《東盟關于氣候變化宣言》等重要文件,爲東盟加快一體化建設,迎接未來挑戰奠定了基礎。
  目標
  維護並加強本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
  保持本地區無核武化,支持民主、法制和憲政,爲東盟居民提供公正、民主與和諧的和平環境。
  致力于經濟一體化建設,構建穩定、繁榮和統一的東盟市場和生産基地,實現商品、服務和投資自由流動,促進商界人士、技術人才和勞動力的自由往來;增強合作互助,在本地區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
  加強開發人力資源,鼓勵社會各部門參與,增強東盟大家庭意識。
  原則
  繼續堅持不幹涉內政的基本原則。
  尊重各成員國的獨立、主權、平等、領土完整和民族特性;堅持以和平手段解決紛爭;不幹涉成員國內政;就涉及關系東盟共同利益事宜加強磋商機制,依照東盟條約和國際慣例解決紛爭,棘手問題將交由東盟首腦會議協商決定。
  地位
  《東盟憲章》對各成員國具有約束力,賦予東盟法人地位。
  架構
  東盟首腦會議爲東盟最高決策機構,每年舉行兩次會議。
  東盟成員國領導人在峰會上決定有關東盟一體化的關鍵問題,決定發生緊急事態時東盟應采取的措施,任命東盟秘書長。
  設立4個理事會,其中一個由外長組成,負責協調東盟重要事務,另外3個分別負責政治安全、經濟一體化和社會文化事務;每個理事會各由一名副秘書長負責。
  成立一個人權機構,致力于改進本地區人權狀況。
  其他
  憲章將英文定爲東盟的工作語言,並規定每年8月8日爲“東盟日”,並對東盟旗幟、徽章作出相關規定。
  2008年10月21日東盟憲章獲得所有成員國通過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秘書處21日發表新聞公報說,隨著印度尼西亞國會當天批准了《東盟憲章》,東盟10個成員國已經全部通過了該憲章。《東盟憲章》將在2008年底開始生效。

  曆次東盟首腦會議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自1967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了13次首腦會議,重點討論了成員國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發展合作關系的問題,並取得積極的成果。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東盟5國首腦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協調一致宣言》。
  1977年8月4日至5日,第二次東盟首腦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會議確定東盟將擴大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同美、日、澳等國和歐共體的對話和經濟聯系。
  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三次東盟首腦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會議通過了《馬尼拉宣言》。
  1992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東盟首腦會議在新加坡舉行。東盟6國首腦簽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東盟加強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1995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東盟首腦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會議通過了《曼谷宣言》,簽署了38項旨在促進相互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的文件。會議還決定在兩次正式首腦會議之間每年召開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東盟7國首腦及與會的老撾、緬甸、柬埔寨(當時3國尚未入盟)3國領導人分別簽署了《東南亞無核區條約》。
  1998年12月15日至16日,第六次東盟首腦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會議通過了《河內宣言》、《河內行動綱領》、《“大膽措施”聲明》等一系列旨在促進東盟加強經濟、政治與安全合作的文件。
  2001年11月5日至6日,第七次東盟首腦會議在文萊首都斯裏巴加灣舉行。東盟10國領導人審議通過了《河內行動計劃》的中期報告,並確定了加速東盟區域一體化、發展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優先合作項目。
  2002年11月4日至5日,第八次東盟首腦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10國領導人就實現東盟一體化、打擊恐怖主義等共同關心的地區性和國際性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討論,並簽署了《東盟旅遊協定》。
  2003年10月7日至8日,第九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上通過了一份旨在2020年成立類似于歐盟的“東盟共同體”宣言,確定了東盟將向關系更加密切的共同體挺進。
  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第十次東盟首腦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會議簽署了《萬象行動綱領》和《東盟關于一體化優先領域的框架協議》兩份文件,並通過了《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行動綱領》和《東盟安全共同體行動綱領》兩個文件。
  2005年12月12日,第11次東盟首腦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會議通過了關于制訂東盟憲章的《吉隆坡宣言》,以加快實現東盟共同體的建設。
  2007年1月13日,第12次東盟首腦會議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務舉行。東盟國家領導人通過了關于制定東盟憲章的宣言,並決定成立高級別特別小組,負責起草東盟憲章。會議簽署了有關在2015年前建成東盟共同體、保護和促進海外勞工權益等宣言,還簽署了本地區第一份反恐公約。
  2007年11月20日,第13次東盟首腦會議在新加坡舉行。與會各國領導人在會上就東盟今後的發展、加快一體化建設、迎接新形勢下的各種挑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東盟領導人在會上簽署了《東盟憲章》和《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宣言》等重要文件。
 
東盟盟歌

  《東盟之路》(The Asean Way)
  《東盟之路》歌詞:“高高舉起我們的旗幟,像天一樣高;擁抱我們心中的自豪;東盟緊密團結如一體,內省自身,放眼全世界;以和平爲起點,以繁榮爲目標。我們敢于夢想,我們樂得分享。共同爲東盟,我們敢于夢想;我們樂于分享,因爲這就是東盟之路。”
  泰國外交部組織了歌曲的評選,最終從10首候選歌曲中選擇了這首《東盟之路》。表達了東盟國家試圖以“一個目標、一個身份、一個聲音”,共建東盟共同體的心聲。
http://baike.baidu.com/view/4998.html?tp=0_11
 
另參本館:中國海軍 中國大戰略  博鰲論壇  連戰出任APEC特使 《東南亞國家政治體系論》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非洲  索馬利亞海盜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海權論》《國家海上利益論》 
 

台長: 阿楨
人氣(13,045) | 回應(398)|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大陸鐵路運輸緊張發展滯後>

顯示全部398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