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料理的?

我个人是一个日料爱好者,觉得日料的很多美食非常好吃! 同时自己也十分好奇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料理的,他们适应中国各大菜系的口味吗?
关注者
50
被浏览
72,457

20 个回答

谢邀,全文阅读约三分钟。

先说结论,中餐对于馋猫日本人来说可以算是续命巨头之一,不过日本人所接触的中国料理是他们自己的改良版本,跟咱们平时吃的还是差不少的,日本人心中对中餐也存在很多刻板印象,比如便宜,中餐到底在日本人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今天我就从以下3点介绍。

  • 【常见中餐馆类型】3种常见规模,连锁,小馆,大店
  • 【日本改良型中餐】饺子,麻婆豆腐,担担面,中华冷面,天津饭
  • 【一盘小中餐在日本】东京几家我们熟悉的中餐馆

钢棍谢师傅镇楼!

曾经有一部叫《中华小当家》的日本动画,题材就是中国料理(日本人称为中華料理),具体里面剧情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里面吃完美食后那个洒家这辈子值了的满足脸,咱真是忘都忘不了。那么在日本的中餐馆大概是什么情况呢?

【3种常见中餐馆类型】

*经济连锁型

味美指数★★

价廉指数★★★★

在日本有很多连锁型的餐饮店,就和吉野家在咱们中国的形式是类似的。在众多的餐饮连锁中,比如日高屋,王将饺子都是主打中餐风格的。这种店的规模一般都不大,菜量一般关键是价格便宜,多是上班族下班填饱肚子的好去处,之前有女生问我为什么日本有些店都是男性吃饭,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走进店里会发现餐厅布置有时候是一排人面墙而吃,也没人聊天,大家都是速战速决,这种场合的确不太适合日本社会中所营造的“女性”形象。

*家庭小料理

味美指数★★★★

价廉指数★★★★

中国人跑去日本开饭馆其实很常见,但我吃的几家感觉和我们所说的中餐还是不太一样,算是考虑了日本人本身的饮食习惯吧。小料理店的好处就是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菜式,比如夫妻肺片,糖拌西红柿,不过这个也是分不同饭馆的风格,不是到处都能找到的。小料理的价格不贵,但菜量都不会很多,而且日本人吃饭喜欢用套餐制,中餐也会推出比如一菜一饭一汤这种搭配。觉得吃不饱的话,建议吃碗面,这个量大。

说起日本人对中餐的刻板印象,餐厅装修我觉可以算一个,很多馆子都是要多红色就多红色,吃着也不怕闹心。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在普通日本人眼里提到中国元素还是比较表面的,就是什么龙,熊猫,金灿灿的大福字,春丽那打扮的女生。日剧里中餐馆都必放一瓶非常显眼的绍兴料酒我也是醉了。

*高级餐厅

当然,说完便宜的中餐馆,肯定也有贵的。这种参观一般会提供一些比较复杂的料理,比如烤鸭,高级炒菜之类的,然而我太穷了从来没去过,每次只是小小的瞥一下门口的菜单转身离去。

那么这种饭店一般是用来提供聚会的场所,自然就没有一人食的装修氛围了。整体设计都尽量传达出90年底遥远东方的禅意和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的潜台词。当然还有不能忘记红色黄色的灵魂搭配。

作为一个母语是中文的人,我还是很想吐槽日本中餐馆的起名风格。比如这个这个金满园,喜乐饭店,乐乐,笑笑,中华悟空,福龙美食,九寨沟,饺子的福来???店家有的还嫌自己不够喜庆,还弄两个童男童女印在logo旁。

价格高一点的饭店起名也很民国风,XXX园,XXX轩,或者干脆叫上海饭店,四川饭店,北京饭店,感觉像中国省市自驾游。每次经过看板我都觉得自己从不曾掌握中文,否则怎么会被这扑面而来的封建怀旧气息震一跟头......


【日本改良型中餐】

日本人都是小馋猫,每天哦依稀哦依稀的,但是他们到底喜欢吃什么中餐呢?根据一份投票显示,日本人最喜欢的前三位分别是饺子,炒饭和麻婆豆腐。

你要是第一次去日本旅行,日语不太灵光但想着去街边的中餐小馆犒劳一下自己,你点菜可能会遇到问题。原因很简单,日语的中餐名称和我们有很大差别,而且有的馆子菜单不带图片,就像《深夜食堂》里刀疤老板的小店一样,菜单都是条形的纯日语写挂在墙上。

如果大家对中华小当家的剧情还有印象,那你可以回想一下剧中介绍的那些菜品和发源地。其实非常集中,剧中的中餐菜系和日本今时今日对中餐的认识依然高度一致,也就是中国四大料理「四川、広東、上海、北京」,上海料理,广东料理,四川料理,北京料理,被日本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如果中餐馆提供炒菜,那你可以仔细看看他们的菜单,看起来炒的除了食材不同,看起来简直是流水线作品,老实说我一个中国胃内心是抗拒的。这里教大家几个简单的识别菜品名称的单词,比如【野菜】在日语里表示的就是蔬菜,【唐扬】在日语中表示的炸物,【激辛】指的是很辣,点面的时候店家会问你要乌冬面还是要荞麦面,冷的或者还是热的,大份还是小份,这些都可能会遇到。

餃子(ギョーザ)

日本的中餐里很受欢迎的【饺子】,和咱么平时吃的饺子不太一样,他们的饺子就是炸饺子,也就是我们所吃的锅贴,而且个头分量也不大,女生吃一份跟玩儿一样。蘸饺子的醋也不是我们所用的米醋,而是白醋,所以吃起来有点酸甜的感觉。当然,日本人也会吃我们常吃的煮饺子,但是并不常见,他们管这种特称【水饺子】。

麻婆豆腐(まーぼーどうふ)

如果说中餐菜品中的霸主位置,四川菜系中的麻婆豆腐当仁不让,甚至不夸张的说麻婆豆腐在日本人心中=中餐的印象,日本人对辣的忍耐度是很怂的,但是对于麻婆豆腐这种事物表现出超自然迷恋,而且他们可以麻婆一切,警察叔叔,往乌冬面上面浇麻婆豆腐的就是他们!

担担麺(たんたんめん)

除了麻婆豆腐,担担面也是拯救日本人味蕾的另一大魔王,不过担担面的呈现形式差得非常多,有的葱多,有的香菜多,有的豆豆多,有的啥也没有,有的连汤都没有,一池汪汪的红油,口味也是一个店一个味儿。而且日本人读担担面的时候特别搞笑,’dan‘dan竟然读出了一丝Q弹......

冷やし中華(ひやしちゅうか)

日本有一种中华料理比较独特,就是冷やし中華,姑且叫他中华冷面吧。这种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日本改良型中餐,说是凉面也不放麻酱,说是朝鲜冷面却没什么汤汁,五颜六色的菜码放射性摆盘,味道整体甜甜酸酸的,在炎热的夏天里拌一拌吃进肚子,别提多爽了。而且因为操作简单的原因,超市里可以买到即食盒装版。

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

恩没错,名字叫天津饭,不过此天津饭和你我脑中天下第一武道会的光头肌肉男不是一回事儿,这个饭还就真的是碗饭,这是一道实实在在发源于日本的“中国料理”。

根据维基百科中介绍的天津饭做法,整体有点像蛋包饭,做法是将蟹肉蟹黄加入鸡蛋,加上大量芽菜,虾仁,放上米饭,再打个厚厚的芡汁便成。相传是在日本的天津厨师马莲慧自创的,可以说是日本人很常吃,中国人没吃过,天津人也很懵B的一道菜,顺道说一下,这个饭也是甜的。zh.wikipedia.org/wiki/%

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很喜欢喝的一款酸辣汤,我觉得还是味道不错的,很便宜711超市里应该有卖。特别的目的是想说说“春雨”这个词,春雨在中文中表达的意思很美很文艺,但是出现在酸辣汤上就显得有点奇怪,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还琢磨这起名挺有文化啊,其它中餐馆起名的时候能不能学学人家?

后来慢慢的才知道,“春雨”在日语中的意思就是我们中餐里的“细粉丝”,点餐的时候看见什么带有粉丝的炒菜,都写着春雨,心理还是不忍吐槽这个差距有点强烈。



【一盘小中餐在日本】

在日本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的影响是从始至终的,日本人也很早的就在饮食习惯中接纳了中餐的存在。虽说日本的中餐呢,即使是中国人经营,是会多少根据日本人的口味改良。但这丝毫不妨碍中餐在日本大放光彩,而且随着咱们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正宗中餐连锁开向世界。

拿东京本地来说,池袋的中国人比较多,所以有很多特色中餐馆等着大家探寻。我再给大家列几个咱们比较熟悉的馆子,正不正宗的不敢保准,但是起码不会太偏离轨道。神保町古书街上的马子禄牛肉面,其实就是兰州拉面。咱们中国的兰拉又便宜又美味,量还大,一碗也就是15块。日本呢因为物价比较高,一般拉面价格都600+日元,所以这家东京的兰州拉面价格呢也差不多880日元。

新宿和池袋都有小肥羊涮锅,喜欢火锅的小伙伴不要错过,海底捞在日本也有哦。

高田马场学生多,餐馆自然比较便宜。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哈哈镜和张亮麻辣烫,麻辣烫这种圣物不能提,一提我就流口水。有一位名人说过,有张亮的地方就不能缺少杨国福,即使是在东京。

日本人也很喜欢中国的广东小点心烧麦,上海小笼包,上海小笼包是带汤汁的对于他们来讲挺特殊的,他们的包子都是那种手捧型的大肉包,所以非常受欢迎。

【最后说说】

中餐文化博大精深,从街头不起眼的家庭小料理到六本木灯红酒绿的高档饭店,都吸引着日本本地的老饕的小雷达。两国使馆合作加上近些年中日友谊民间往来,面向普通日本民众的,什么中国节,麻婆料理节各种活动缤纷上演。

中华料理对于日本人来说,也许是市井平民的代表词,算不上光鲜,也没人会特意发条ins。但就是这种苍蝇小店,却能为你我提供一片人间烟火气,让上班族下班累了或自己独处,或找三两好友一起喝啤酒,吃吃小笼包。说起来,这可能也是日本都市人找到的一种放松方式了。

作为曾经流浪世界的中国胃,不得不说,咱们大中华土地上的才是真好吃啊。


我是张艾菲。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请千万关注我,每周干货更新!

也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拨云见日本」,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



也是中国发展的印记。


正解局出品


安倍晋三遭暗杀,这个消息想必大家都觉得过气了。


不过,日本政客也是件苦差事,要不断去街头拜票。


像安倍这样的大佬,也不例外。


退休后,还要给党内年轻一辈站台。


下面,就是安倍的一次街头拜票。


在现场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下面这张图片。





安倍身后不远处,有个显眼的招牌:海底捞火锅。


实际上,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全球经济都不景气。


日本也一样,疫情反反复复,多次紧急状态对餐饮业打击最大,很多日本商家都无奈关门。


这下不但空出了很多商铺,就连租金也不断下降。


吃了苦头的日本人不敢下海,但很多聪明的中国人则瞅准了商机。


抢占旺铺,开拓店面,一时间,日本的大街小巷被中餐占领。


东北烧烤,四川火锅,沙县小吃,麻辣烫,刀削面,黄焖鸡米饭......


乍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在国内。


中餐正在日本攻城略地。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中国人对于“吃”那是非常讲究。


好东西自然会被传播,中华美食也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


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华料理店数量仅次于咖啡店和一般食堂,排名第三。





而问起日本人吃中餐的频率,有调查显示,一周吃一次的占26.7%,一个月吃1次的占14.1%。


排名最多的是一周吃1次以上的,占37.1%。


简单讲,差不多每3个日本人就有1个人每周都要吃一顿以上的中华料理。


日本人最爱吃啥?


川菜——四川料理,绝对榜上有名!


说起川菜,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麻、辣、油大、味厚。





这与传统日料的清淡、不油腻、注重食物本身味道看似格格不入。


但实际上,日本人却越吃越“上头”。





就拿川菜最出名的麻婆豆腐来说,日本人简直爱得不要不要的。


那日本人究竟有多爱呢?


在80后、90后人气很高的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中,麻婆豆腐是主人公连胜强敌的王牌料理。


火到中国的日本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麻婆豆腐也是主人公的最爱。





在关于中华美食排行榜的投票中,麻婆豆腐更是毫无悬念地成为日本人最爱的中华料理。


这批麻婆豆腐的忠实粉丝,每年都会组织人流量超过10万人的川菜节。





除了麻婆豆腐,川菜的另一个代表就是火锅。


说起四川火锅,就不得不提走出四川,走向世界的海底捞。


到2021年底,海底捞在内地之外有114家门店。


说起海底捞进军日本,还要追溯到2015年9月,当时海底捞在日本最繁华的东京池袋车站附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门店。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不仅是在东京,在大阪、福冈、千叶都能找到海底捞的店铺。


同样入驻日本的不仅有海底捞,还有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麻辣烫、黄焖鸡米饭、阿香米线等等,都在日本站稳了脚跟。





像沙县小吃这样的国内餐饮龙头,走出国门,来到日本能否成功呢?


事实是相当火爆!


2018年,首家获得沙县小吃行业公会商标许可的海外示范店,就在日本东京新宿区的高田马场正式开业。





其实,早在开业前几天,前来问询的食客就有200多人,可见火爆程度。


拌面,蒸饺,馄饨,炖罐,菜单虽然简单,但经典菜系一个不少,更重要的是还原沙县小吃的原汁原味。


开业当天,人声鼎沸,很早就有人过来排队,本来想开到晚上11点,结果下午4点就全部卖完。


仅5小时,营业额就突破了20万日元。





后面几天,虽然天气不好,但仍然有人过来排队。


据这家店的老板透露,自己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沙县人,父母在国内也是经营沙县小吃生意。


在日本留学的毛伟明,毕业后就想在日本开一家地道的沙县小吃店,终于梦想成真。


单品仅480日元(约合24元人民币),就能让在日华人吃到家乡的味道,也能给日本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


与沙县小吃相比,麻辣烫进入日本的时间更早。





2008年,杨国福麻辣烫就在东京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如今在东京高田马场、池袋、大久保都有店铺。


麻辣烫最大的特点就是汤汁浓郁,而且因为自己可以选择辣度,相对来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并且,这些麻辣烫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正做到了中国味道,采用的辣椒都是全部来自中国。


店铺的装修也是国风,店员之间的交流也都是国语。


在推特、Facebook上,日本人都毫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本土麻辣烫的喜爱。





就连日本著名女星石原里美都被麻辣烫所俘获,走到哪儿都给人推荐麻辣烫。





遇到同样喜欢吃的人,她更是聊得火热,成为知己。


走出国门的麻辣烫,自然身价也不同以往。


在涩谷店随便选了一碗,竟然要1970日元(约合97.5元人民币),一碗居然快100块钱。





就连节目主持人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太贵了。


虽然有点贵,但据日本市场的调研数据显示,日本人最爱的外国料理中,还是最中意中华料理。


如今中华料理店已经开遍日本,东京的中餐店铺数接近1万家。







更有日本网友表示,如今的东京池袋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华人街。


地道的中国餐馆有300多家,而之前也就只有2-3家。





过去,海外华人想在国外站住脚,靠的就是“三把刀”,缝纫刀,剃头刀,菜刀。其中的菜刀就是餐饮业。


中华美食进入日本的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近代,中华美食由国内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老华侨带到日本,所以近代早期在日本出现的大部分都是粤菜。


而四川料理进入日本,则是在二战后,由日本麻婆豆腐第一人陈建民和陈建一父子二人发扬光大。





陈建民是1952年来到日本,开了四川饭店,娶了日本妻子,生下了儿子陈建一。


后来在日本NHK的《今日美食》节目一举成名,儿子陈建一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1990年,日本富士电视台人气节目《料理铁人》中,陈建一表现出色,战绩辉煌。


63胜17败2平的战绩,连续多年参加,没有扎实的功底根本无法胜任。


父子二人将中国传统川菜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结合,将麻婆豆腐做成了四川饭店的招牌。





吃过麻婆豆腐的人都知道,这道菜讲究麻辣鲜香,调味的豆瓣酱和甜面酱都是这道菜的灵魂。


但当时人在日本的陈氏父子,手头上并没有这两样原料,自己制作不仅时间长,而且因为原料不同,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对,因此调味必须要调整。


于是陈建民找来了八丁味噌代替甜面酱,将原有的辣度也减少了两三成,这样出品的麻婆豆腐,更加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他们真正让川菜走进了普通日本人的家庭。


如今,陈麻婆豆腐在日本发扬光大,店铺众多,成为日本人都能接受的川菜。


像陈氏父子这样从无到有创立的新店,是中华美食的1.0时代。


而现在,中国餐饮行业资本实力增强,商业模式更加成熟。


如今在日本的中华料理,正式进入了2.0时代。





全聚德、小肥羊、海底捞、兰州拉面这些在国内开遍大江南北的门店,将自己的经营模式带到了日本。


像前面提到的海底捞,在国内以服务取胜,来到服务业大国日本,魅力丝毫不减。


开业门店翻台率接近4,累计接待人数在2018年时已经突破30多万人次。


好的经营离不开好的管理体制,海底捞在日本依然采用直营模式,全部由总部统一管控。


在人才晋升方面,同国内门店一样,海底捞日本门店店长也是从基层选拔培养,但必须具备一点外语能力与教育背景。





特色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的优势,日本分店同样有捞面和变脸等中国风的助兴表演,提升日本消费者的体验。


餐饮业的变化从1.0到2.0,透露出在日中国人的生活变化。


上个世纪,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体量上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人赴日工作,目的就是高收入。目标就是进入日本名校,毕业后进入日企,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但随着中国这些年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经济则陷入失速。


越来越多来日本留学的中国人,目标不再是进入日本大企业,而是选择自己创业或者进入华人开办的公司。


这些华人公司更加有冲劲,也更有野心,将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带到日本,把中国特色美食拿到日本开店,开创一番新事业。


这些地道的中国美食店,一开始的目标可能是在日本的中国人,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日本食客也接受了中国味道。


日本《现代经济》杂志记者采访到了一位中国90后,目前在一家华人火锅连锁店担任社长职位,据了解,这位王姓社长,从日本高校毕业后进入这家公司,凭借出色的能力,逐渐崭露头角。


据悉,这家公司采用的是中国的管理方式,员工根据表现分发奖金,而在日本传统的大企业,第二年就当社长的事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


如今,日本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国资本的力量。


虽然,很多人日本人觉得这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自己已经身处这股强大的中华潮流中。


原来源:安倍晋三生前拜票现场,藏着中国餐饮界的一个大秘密

正解局,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正解局是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200万人次。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ID:zhengjieclub)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