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菌_百度百科

荔枝菌

植物
收藏
0有用+1
0
荔枝蝽(Penicilliun lilacinum Thom),是寄生于成虫和若虫,线虫和一些鸟类也是荔枝蝽的天敌。 [2]
荔枝菌,素有岭南菌王之称,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夏至时节、荔枝成熟结果之时段,但每年都是昙花一现,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左右。荔枝菌在荔枝林潮湿的白蚁窝上,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长起来。这趟摘完了,只要不毁坏白蚁窝,没过几天又长了出来。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长,略呈纺纱缍形状,长达10-20厘米,菌尖似一把收紧的小雨伞,味道极之清鲜、爽口。 [1]
中文名
荔枝菌
拉丁学名
Penicilliun lilacinum Thom
别    名
岭南菌王,早禾菌
分布区域
怀集
成    熟
夏至

简介

播报
编辑
若菌尖像打开的雨伞,只好降其级别为特价品,卖价比特级品便宜了一半,而鲜度当然也大打折扣。

生长

播报
编辑
荔枝菌
荔枝菌可遇不可求,要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位置、时节里头,才能长出来,矜贵得很。由于2009年的龙舟水比较足,荔枝菌的收成比2008年要多,价格也比上年略低,收购价大约100-120元/斤。即使是幸运遇上了丰收,荔枝菌的价格也离不开百元浮动。
如今,生长量极少的荔枝菌仍不能人工培植的,听果农讲有人尝试多次均失败。

分辨方法

播报
编辑
分辨出真假荔枝菌首先要摸,真的荔枝菌硬身,很难捏进去;而假的菌体则很软。最重要的还是吃进嘴里的味道,鲜美而带有淡淡泥香的为真,而菌味浓而俗的为假,只要吃过荔枝菌的人几乎都能分辨出来。
除了采集难,荔枝菌的保鲜一样难。荔枝菌采摘回来之后,即使是低温保存,也要讲个“快”字,因为荔枝菌最多只能保存2-3日,而且鲜味一日比一日递减。即便是一日之内,中午吃也会比晚上吃要清甜很多。
在广州,数萝岗、新滘等果林密集地区出产的荔枝菌会相对多一点。每年到了5月中旬至6月中旬,当地村民们都会共同忙着一件事,就是在荔枝树下转悠,为的是寻找荔枝菌。荔枝菌相当难得,普通人家一两亩的小果园中,可能每年只收得到一二两,幸运一点的也不过几斤。荔枝菌可说是有着“执着”的性格,它总在每年相同的时间,几乎相同的地点出现,即使是同一棵树,若是换了种植的地方,荔枝菌也长不起来。不过这对于寻觅荔枝菌的人来说,也算是一点恩惠了。 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长,因此当地农民会在白天预先做好记号,每到午夜,就纷纷打着手电筒出动“觅菌”了。采摘荔枝菌必须动作迅速,一不能让它长得太高,二不能让它的伞打开,否则便会变黑。如果荔枝菌长出一天后不摘除的话,立即会被白蚁大啃,成为白蚁口中美食。借着微弱光线细细找寻,手气好的时候一晚可以找到几斤,但有时也会空手而回。

烹调手法

播报
编辑
荔枝菌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因为荔枝菌运到的时候都带着泥,一般酒楼都是用牙刷来刷洗,也可以用幼纱布来洗,既干净也效率快,但切忌用硬的东西刷洗,会破坏了荔枝菌的菌体。
烹调,越简单,越鲜。通常越是鲜美的食材,就越不需要繁复的烹调手法,就如同清纯的美女一般,娥眉淡扫也足以美得震撼。做荔枝菌也一样,不需什么花巧的功夫,调味料只需要油盐。一般拿它来灼滚汤水或隔水清蒸为主,这两种做法可让食客品出荔枝菌特有的清鲜。荔枝菌的烹调有两个天生的大敌———味精和糖。若是下了味精和糖,就完全浪费了本来已经足够鲜甜的荔枝菌,使其鲜味降了一个层次,变得庸俗。
在新滘东路上的翠苑海鲜酒家,从5月份开始就周围搜集荔枝菌,以增城从化一带的居多,甚至包下增城市镇龙镇整个荔枝园的荔枝菌。隔日就去当地进新鲜货回来,所以货源尚算比较充足。
翠苑的几个老板都是增城当地人,据他们介绍,增城的农民一摘到荔枝菌,就会趁鲜拿去煮。当地习惯的食法就是在荔枝菌上加花生油和一点点盐,然后隔水蒸五六分钟就可以了。蒸好的荔枝菌脆嫩无渣,鲜美至极。蒸出来的汁可以用来捞饭,顿时连白饭也变得鲜香起来,那原汁原味的感觉,就像极了在乡间闻到的泥土清香,清爽舒服!

常见搭档

播报
编辑
荔枝菌 + 肉类=鲜 + 鲜
除了原汁原味的清蒸之外,只要在不破坏荔枝菌本身鲜美的前提下,许多酒楼都会加上不同的肉类,提升荔枝菌的鲜味,鸡肉、猪肉是荔枝菌最常见的搭档。清蒸的如炳胜的“荔枝菌蒸鸡丝”,虽然常见,却是荔枝菌与肉类的经典搭配,“鲜+鲜”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翠苑的“丝瓜鸡汤浸荔枝菌”、“榕蛇柳丝瓜上汤浸荔枝菌”都是食客点击率高的菜式。如今也有不少酒楼学习了云南的一些菌类做法,开始用动物油混合辣椒蒜末来炒,菌的味道也更为突出。

主要区别

播报
编辑
“荔枝菌”与“近江粉褶蕈”相似,后者食用5~10分钟后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中毒症状及一定的神经型中毒症状。二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两种菌不属于同一个属,荔枝菌实际上是鸡枞属的种类,有细长的假根,但近江粉褶蕈的菌柄则是圆柱形,上下几乎一样粗大。荔枝菌不只出现在荔枝树下,常常与白蚁窝共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