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
龙门石窟禹凿龙门
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
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带领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1]
[12]
龙门石窟鱼跃龙门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今洛阳下辖县)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龙门石窟伊阙之战
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
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白起擂鼓台,位于龙门桥东边,据说那里就是伊阙之战时,白起擂鼓助战的地方。
龙门石窟开凿石窟
龙门地区的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北魏,代表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
东、西魏造像,大都是在北魏洞窟壁面上补刻小龛。龛形无大变化,龛饰趋于简化。另有东魏强弩将军掖庭令赵振造弥勒像记、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等。
北齐,药方洞中五尊佛像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另有北齐延军舍合邑廿二人等造像记等。
隋唐五代,代表洞窟有大卢舍那像龛、敬善寺、万佛洞、惠简洞等,是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时期。
宋代,分布有陈抟“十字卷碑”、宋真宗“龙门铭碑”。宋朝还在龙门石窟新凿了一些洞龛,并为保护卢舍那雕像,加盖了9间木构屋檐式建筑,俗称“九间房”。
明代,惠简洞窟外门楣表面,以阴线刻出五个方形及半圆形碑首碑形题记,时代均为明万历31年3月吉日立,为捐资修路的题记。
据《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
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把皇宫紫微城的正门则天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14]
龙门石窟西山石窟
- 大卢舍那像龛 [15]
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
[5]
[16]
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
[17]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开凿时间:唐高宗初开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主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5]
[18]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19]
相关考证: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形象,这是有依据的。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以皇帝本人的形象去造佛像,历史上早有先例。如北魏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今如帝身”。古阳洞中释迦牟尼造像,有北魏孝文帝之“丽迹”。
大卢舍那像龛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
地位: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20]
意义:大卢舍那像龛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潜溪寺(2张)
位置: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开凿时间:唐高宗年间(650-683)
规模: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
功能:曾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
结构:清代原建木结构窟檐,后改建为仿唐木结构样式,铺石板地面。
布局: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并称“西方三圣”。
特点: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
洞名寓意:迎接出生的太阳
工程状况: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人。后因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北洞
主佛:“剪刀手”佛像(阿弥陀佛)
地位: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4张)
雕刻手法:北魏的平直刀法。
特点: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佛像:主佛释迦牟尼,其侧侍立有二弟子、二菩萨。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皆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浮雕:位于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共四层。
第一层: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维摩变”
第二层:两则佛本生故事。
第四层:“十神王”浮雕像。
宾阳南洞
开凿时间:北魏开凿洞窟,初唐完成主佛
开凿者: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在北魏基础上续凿而成,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主佛: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 万佛洞
龙门石窟·万佛洞(3张)
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开凿者:唐代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
完工时间: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
地位: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结构:前后室。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窟顶有朵精美莲花。
佛像: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施手印“无畏印”(表示在天地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五十二代表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以其婀娜的身姿、高贵的气质被誉为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网红观世音。
[22]
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名称由来: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
特点: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
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价值影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洞内构造: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
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 古阳洞
位置:龙门山的南段
特点:规模宏伟、气势壮观。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
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开凿历史: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
佛像: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
药方: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
地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 惠简洞
位置:万佛洞南侧
特点:敞口似龛的中型洞窟
造像风格: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主尊:弥勒佛
建设历史:大唐咸亨四年11月7日,西京法海寺僧惠简敬造此窟。
惠简同时也是大卢舍那像龛的“检校僧”,承担着开凿大卢舍那像龛的任务。正因如此,惠简洞佛像的神态与卢舍那大佛如出一辙,而右侧的弟子阿难形象也与卢舍那大像龛的阿难十分相似。侍立两旁的菩萨身躯丰满、姿态优美与卢舍那像龛的菩萨像风格一脉相承。所以惠简洞就被人们称为“小奉先寺”。
龙门石窟东山石窟
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 看经寺
开凿时间:武则天时期
构造: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中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
特点:不雕佛像,仅雕罗汉,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
地位: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 擂鼓台三洞
名称由来: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
构造: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
造像: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洞窟。
地位: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
构造: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
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
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
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 摩崖三佛龛
造像:共七尊。分别为三身坐佛、四身立佛。
特点: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
中间主佛:弥勒佛,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
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
价值: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人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龙门石窟香山寺
寺名大振: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白居易在此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
清末民国初年又渐荒芜,1936年重修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蒋宋别墅”。
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2002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龙门石窟白园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
龙门石窟蒋宋别墅
蒋介石于1936年10月29日来到洛阳,虽以“避寿”为名,实则部署“西北剿共”计划。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自己五十寿辰,参加人员有张学良,阎锡山等;之后视察洛阳军校、洛阳电厂,检阅重炮部队,并和夫人宋美龄三次往复洛阳,安抚非嫡系部队军阀。于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
[25]
此后这座别墅便处于沉寂状态,75年里从未面向世人开放。
历史价值:“蒋宋别墅”是香山寺里的一处特殊时期的遗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龙门石窟曾经历天竺(今印度)、新罗(今韩国)、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现已发现西域乐器、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域外元素,是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多元文明交融之产物,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9]
龙门石窟域外造像
- 新罗像龛
龙门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罗像龛,是唐王朝与新罗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新罗国与唐朝关系友好,有密切联系和往来,有大批留学生来唐学习,韩国8世纪中叶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龙门石窟造像风格的影响,所以该龛可能是到唐朝留学的新罗僧人开凿的。
- 吐火罗像龛
唐龙朔元年(661 年)在吐火罗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县,以吐火罗王为大汗都督府都督。唐朝与吐火罗国在佛教文化等方面有交流,《新唐书》、《旧唐书》 均有记载。吐火罗僧宝隆造像龛,位于龙门东山看经寺上方偏北之山腰处,龛门西北向,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一日雕造。
[27]
龙门石窟西域乐器
雕刻在龙门石窟万佛洞两壁壁基的伎乐天女,手持曲颈琵琶,身上丝带仿佛也随着音乐起舞飘扬,大有不同凡俗、飘飘欲仙的神秘感觉。这些精美的乐器也让冰冷的石窟鲜活起来,并充满着美妙的音乐之味。
龙门石窟希腊石柱
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门券拱下雕刻一对柱头,带有明显的希腊“爱奥尼亚”式柱头痕迹,属于古希腊爱奥尼亚风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腊文化艺术之一。龙门出现的这种希腊式石柱可以说是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多元文化交融之产物。
龙门石窟欧洲纹样
龙门石窟盗凿破坏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
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
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
1932年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由于战乱管理空虚,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龙门石窟现代保护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3年9月,石窟管理机构主持召开了“龙门石窟1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共有美国、日本、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提交了70多篇论文,
[29]
对加强龙门石窟的保护与研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4月,由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看经寺内的罗汉像,无偿送还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失窃60多年国宝的回归,开创了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回归先河。同年龙门石窟还远赴比利时、日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龙门石窟文物展,引起轰动。
[30]
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2007年3月28日,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结束了面部修缮工程,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
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奉先寺再度开启“大保养”
2022年6月,备受关注的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又有新发现。
在奉先寺保护工程中对造像进行病害调查评估时,工作人员发现普贤菩萨造像的眼珠使用品相极高的琉璃,这一发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还属首次。通过调查发现,卢舍那大佛右侧胁侍普贤菩萨的右眼保留了完整的琉璃眼珠,左眼眼珠保留外侧一半,表面上有一定风化物覆盖。
造像的“眼珠”形状呈弧形,厚度均匀,约0.5cm。初步测试结果看,“眼珠”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石英)和铅,与古代琉璃一致。
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度开启“大保养”。据悉,奉先寺保护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对奉先寺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以来的第二次大型保护工程,本次保护修缮以奉先寺区域的危岩体加固和渗漏水治理为主,不涉及文物本体的保护修复。
[46]
龙门石窟修缮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利用“遗产保存日本信托基金”实施的无偿援助项目,由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方合作实施,旨在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进行保护和修复,项目总经费为125万美元。
项目于2001年11月签字,2002年1月正式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2年1月~2005年2月)主要是对龙门石窟进行地形调查、地质勘察、环境观测、病害监测等数据资料的收集,试验材料、工艺等;
第二阶段从2005年3月开始,重点是以3个实验洞窟为对象,进行保护修复施工。专家经过研究龙门石窟各洞窟的资料,选定了能代表洞窟低、中、高位置,位于南、中、北区域的三个洞窟,分别为西山石窟北部的潜溪寺、中部的皇甫公窟、南部的路洞。
2007年8月9日下午,专家组通过了设计方案,甘肃铁科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程公司中标,待设计方和施工方进行技术交接后,施工将立即展开。考虑到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专家组要求,先对潜溪寺展开修复保护工程,待设计方案经过实践确认可行后,再在另外两个洞窟展开,进而找到最科学的龙门石窟洞窟修护保护方案。
[33]
2021年12月,《“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发布的同时
[48]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卢舍那大佛自20世纪70年代奉先寺进行保护修复工程后,首次进行的大型保护工程
[44]
。经勘察,奉先寺存在危岩体及渗漏水等病害现象。“此次保护工程对大佛顶部及两侧的危岩体进行修复,不涉及卢舍那大佛本体。
[49]
截至2022年3月,大修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50%,主要工作重点在奉先寺北坡和西坡
[45]
。
2022年7月,经过再次大修的龙门石窟奉先寺正式与游客见面
[47]
。7月21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会举办奉先寺保护工程完工发布会宣布这一好消息,工程日前已通过了洛阳市文物局组织的竣工初步验收
[50]
。8月2日,卢舍那大佛经过数月“大修”后真容再现
[51]
。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与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严格按照项目立项、勘察、设计、方案审批等程序进行报批,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和河南省文物局2021年6月核准的保护方案实施。
[56]
龙门石窟数字复原
龙门石窟研究院提出“回归历史,再现芳华”数字龙门的主题构想,采用数字技术对石窟文物进行虚拟修复,针对文物本身遗失或损坏的部分,利用文献资料、图像信息,按照一定规则对其进行修补,复原其历史样貌,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览体验。近日,数字技术揭开洛阳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神秘面纱。
[34]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里程碑
龙门石窟皇家风范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龙门石窟夜景图(17张)
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2]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清代武亿评价:“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3]
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代表;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是唐楷书体典范,与宋真宗《龙门铭碑》并称龙门书法艺术“双璧”,
[10]
为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3]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
[35]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
[36]
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
[37]
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
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龙门石窟对外影响
- 日本·奈良东大寺
日本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则天。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以及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传至日本,天平十二年(740),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日本奈良东大寺随之建立,内部亦供奉“卢舍那大佛”。
[7-8]
[38]
- 香港·天坛大佛
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的造型,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之记载塑造,其面相参照龙门石窟的毗卢遮那佛,取其丰圆端丽,衣纹和头饰则参照敦煌石窟第360窟的释迦佛像,取其婉转流畅,故佛像兼备隋唐佛教全盛时期造像特色,再由艺术家加以调和统一,遂成为今日天坛大佛的造型。
[52]
龙门石窟夜景(8张)
入选时间:2000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地理位置:N34 28 00 E112 28 00
遗产编号:1003
遗产描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塞,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1400余年之久。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龙门石窟因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i)(iii)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 :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 :是对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现,它在亚洲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i):是对中国唐朝高度的文化水平和成熟的社会的展现。
- 门票价格
- 参观路线
总路线:
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
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
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撞钟(钟、鼓楼观景台留影)---从后门经东山宾馆进入白园
白园:
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 参考资料
-
- 1 龙门石窟历史考证 .洛阳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14]
- 2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2020-06-15]
- 3 龙门概况 .洛阳龙门石窟[引用日期2020-05-21]
- 4 龙门概况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2020-05-23]
- 5 龙门石窟: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洛阳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5-21]
- 6 奉先寺大唐气派 卢舍那武皇容仪(佛在洛阳)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0-01-14]
- 7 隋唐洛阳城-走进洛阳大遗址 .洛阳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1-14]
- 8 天皇发愿建东大寺 鉴真大师设坛传戒 .凤凰网[引用日期2020-01-14]
- 9 丝绸之路上的龙门石窟石刻遗存 .洛阳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6-15]
- 10 龙门石窟特窟看经寺昨日正式开放 记者为您送上游览攻略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0-05-21]
- 11 门票价格做“减法”旅游活力用“加法”我省7家国有景区门票降价 .中国[引用日期2017-08-03]
- 12 龙门石窟——伊水岸边的文化瑰宝 .中国水利网[引用日期2020-06-25]
- 13 伊阙,美哉禹功——大禹与伊阙形成之说 .龙门石窟官网[引用日期2020-06-25]
- 14 龙门石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2020-06-25]
- 15 龙门古寺史迹拾零(二)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引用日期2020-07-21]
- 16 西山石窟·奉先寺 .龙门石窟官网[引用日期2020-05-30]
- 17 龙门石窟美丽的菩萨造像 .腾讯大豫网[引用日期2020-05-30]
- 18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吸引外国游客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0-06-12]
- 19 千窟万态 龙门石窟 .新浪网.2013-04-19[引用日期2013-09-13]
- 20 清清的伊水 不朽的龙门 .大河网.2009-05-19[引用日期2013-09-13]
- 21 “剪刀手”为佛教手印 .龙门石窟官网[引用日期2020-05-25]
- 22 龙门石窟亮相第三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引用日期2020-06-24]
- 23 迎恩寺皇帝虚跸 香山寺乾隆题诗(佛在洛阳)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0-06-25]
- 24 龙门文化之旅 惠简洞 .腾讯大豫网[引用日期2020-06-25]
- 25 香山 .龙门石窟政府门户网站.2008-09-11[引用日期2013-09-13]
- 26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再添新景 “蒋宋别墅”开馆迎宾 .中国在线[引用日期2020-04-05]
- 27 【石窟】龙门石窟--古代外国僧人遗迹 .文化洛阳[引用日期2020-06-15]
- 28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保护 .全景龙门[引用日期2020-06-24]
- 29 龙门石窟国际性保护与研究合作方兴未艾 .中原网[引用日期2020-09-24]
- 30 受到国际重视 龙门石窟从“龙门”走出“国门”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2020-09-24]
- 31 中意合作助力龙门瑰宝保护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引用日期2020-06-24]
- 32 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获表彰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10]
- 33 联合国125万美元帮咱修龙门 修复方案已获通过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0-09-24]
- 34 数字技术揭开洛阳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神秘面纱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0-06-14]
- 35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魏碑》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 36 龙门石窟景区:龙门二十品 .新浪网.2008-08-06[引用日期2013-09-13]
- 37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魏碑》太和七年,以下为龙门二十品,故合录之。
- 38 为什么到日本,一定要去日本的寺庙? .央广网[引用日期2020-01-14]
- 39 Longmen Grottoes ./whc.unesco.org/en/list/1003[引用日期2020-05-26]
- 40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www.71.cn/2015/0619/750090_2.shtml[引用日期2020-06-29]
- 41 河南多家景区门票降价 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在列 .中新网[引用日期2018-09-19]
- 42 龙门石窟 .携程攻略[引用日期2021-02-24]
- 43 河南432家A级景区免门票一个月 .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10-17]
- 44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时隔50年再次大修 .央视新闻客户端[引用日期2021-12-07]
- 45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修进度过半 整体工程预计五月底完工 .金台资讯[引用日期2022-03-10]
- 46 首次发现!龙门石窟造像发现琉璃眼珠 .潇湘晨报[引用日期2022-06-07]
- 47 龙门石窟大修:科技让国宝“芳龄永续”播 .人民资讯[引用日期2022-07-05]
- 48 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大修 .正观新闻[引用日期2022-07-05]
- 49 龙门石窟大修:科技让国宝“芳龄永续” .人民资讯[引用日期2022-07-05]
- 50 就在明天!时隔50年大修的龙门石窟将再现“真容” .百家号.2022-07-20
- 51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真容再现 .中新网.2022-08-02[引用日期2022-08-03]
- 52 天坛大佛的建造 .宝莲禅寺官网[引用日期2022-08-22]
- 53 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洛阳网[引用日期2022-08-07]
- 54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引用日期2022-08-25]
- 55 焦作三景区入选全国AAAAA景区百强品牌 .光明网.2022-12-25[引用日期2022-12-25]
- 56 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竣工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2-12-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