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什麼?據臺灣失智症協會於2017年對20歲以上民眾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在有效樣本1,018位中,將失智症視為正常老化現象的民眾為53.3%,仍有逾5成的民眾對失智症不甚瞭解,如此就可能造成未即時協助患者就醫治療,或給予其生活上妥善的幫助。其實失智症和正常老化並不一樣,若真的一旦罹患失智症,在未來對患者及整體家庭經濟而言都將帶來不小的衝擊。

臺灣失智症協會於2022年4月發布一項資料,估算2021年臺灣失智症人口共31萬多人,占全臺總人口的1.34%,意即每74個人當中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

此外,從全臺總人口成長中推估資料,加上失智症的5歲分年齡層盛行率推估,臺灣失智症人口估計將持續攀升(見圖一)。未來20年中,臺灣的失智症人口數將以平均每天增加近48人的速度攀升。而放眼全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就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的窘況已是全球需共同面臨的挑戰。

面對長壽時代下的失智風險,保險將更顯重要

隨著醫療快速進步、衛生狀況的提升等,人類的平均壽命隨之延長,「長命百歲」這件事已相對不罕見,但同樣的,在長壽的社會狀態下,也會逐漸衍生出許多老年社會帶來的挑戰。

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年紀愈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就愈高,若是活到80歲以上,每5位當中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而數據也顯示有高於1/3的90歲以上長者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是造成老年人生活無法獨立以及失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患者、照顧者及家屬等都將造成嚴重的經濟衝擊。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醫療經濟學者池上直己就曾表示,面對整體社會人口老化的狀況,醫療費用增加不是最令人擔憂的,而是長照費用。像是90歲以上長者的人均健康支出僅是65~69歲群體的2.4倍;但平均的長照費用卻是65~69歲群體的44倍。

而一旦罹患失智症,病程通常須長達8~10年,每一天的照護時數平均高達11~15小時,且從輕度失智、中度失智到重度失智的養護治療都不同,長期照護需求更是龐大,可以想像的到長照費用將會非常可觀。

郭長榮表示,罹患失智症便需要長時間、長期的照護,若是較為嚴重的狀況整體照顧費用可高達1,000萬元左右,而目前民眾若想要轉嫁失智的經濟風險,主要可以從長照險著手規劃,較可以支應長期照顧的費用支出,而其他像是重大傷病或特定傷病險則大多為一次給付型,可以用來立即支應失智初期居家環境調整等的所需費用。

此外,像是2016年推出的實物給付型保險也可以作為預防失智症風險的參考,其優點主要是可以透過此險種的機制,避免未來當有長照需求時找不到適合的長照機構,此外也能夠對抗長年期的現金理賠保單可能會遇上的通膨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項保險對於失智症理賠的條件、險種優劣都有所不同,建議民眾在購買前詳細理解條款內容,才能配置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規劃。

郭長榮表示,戰後嬰兒潮那一個世代的民眾可能多少還有2個左右的孩子,再往前一個世代可能更多,若家族成員有長照的需求,相對來說家人彼此間尚可以互助、分擔,對於整體家庭負擔較少;但目前臺灣少子高齡化嚴重,未來面對家人長照需求時整體家庭的負擔較大,因此保險的協助就顯得更為重要,除了能夠在有失智的照顧需求時減低家人的經濟負擔,獲得更好的照護品質外,也可以減少社會上因照顧者長期照護患者而心力交瘁,導致「照顧殺人」的社會悲劇。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