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尼西亚人如何能只靠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独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么解决?

北冥有鲲,古人见过鲸么? - 历史 中提到【波利尼西亚人的独木舟,带上一笼鸡,漂流到一个陌生的岛屿,就能开创一个王国】 [图片] 肯定要海上航行数天吧…
关注者
1,815
被浏览
583,075

34 个回答

.噗噗……你都知道那个帖子是我写的,直接问我不就好啦


这个问题源于前几天我在另外一个问题里的回答:北冥有鲲,古人见过鲸么? - 一个男人在流浪的回答。当时原题主问“古代人有没有可能遇到鲸鱼”,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说古人类是有能力出没于远海的,当然也有和鲸接触的可能。


然后有一些朋友对波利尼西亚人使用独木舟征服南太平洋很感兴趣,也有的朋友对此提出了质疑,所以我这里大概的说一下,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坐着独木舟寻找万匹丝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概念:哪是波利尼西亚?谁是波利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大三角:1为夏威夷,2为新西兰,3为复活节岛,这是波尼利西亚大三角的3个远点。4为萨摩亚和汤加,5为社会群岛,这是波利尼西亚大三角的核心。三角之内,即为波利尼西亚。三角之内生活的新西兰毛利人,夏威夷人,汤加人,萨摩亚人,图瓦卢人,复活节岛土著等即为典型的波利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人在南太平洋的扩张,还仅仅是南岛人大迁徙的一部分。南岛人大迁徙是史前人类海洋探索中最惊天动地的一笔。至少5000年前,源于中国华南的古人类经过台湾(公元前3000年),菲律宾(公元前2000年),印度尼西亚群岛(公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一支转而向西,在公元300年前后占领马达加斯加;一支经新几内亚向东,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E)定居下来,一支经美拉尼西亚北上,在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定居下来,一支则继续向东,占领了太平洋上剩余的几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岛,发展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南岛人大迁徙路线图。除此之外,还有一支以印度尼西亚为基地,于公元300年前后横渡印度洋征服了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

在南岛人四个分支中,波利尼西亚人的征程最为浩大。波利尼西亚人在美拉尼西亚只是稍作休养,即从斐济继续启程东进,首先占领了西波利尼西亚的汤加和萨摩亚,继而发现了社会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一支以马克萨斯群岛为基地,北进占领了夏威夷,一支以皮特凯恩群岛、汉德森岛为基地,占领了世界上最为偏远的岛屿复活节岛,最后的一支,在公元1200年前后,南下占领了新西兰,自此,为波利尼西亚人4000年的殖民旅程画上句号。


南岛人征服的太平洋三大群岛:淡蓝色区域内为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包括今天的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等;粉红色区域为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包括今天的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关岛等;浅灰色三角形即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皮糙肉厚、肤色暗淡、身材也很差的波利尼西亚探险者和她们的独木舟——你们关注的点好奇怪,不是说好了安安静静的讨论独木舟吗?

篇幅原因,我们无法就波利尼西亚人的迁徙进行更多的描述,但有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波利尼西亚人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落后和愚昧的土著,那么在几千年前,他们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呢?


诚然,以波利尼西亚人的技术水平来看,他们始终未能掌握类似于龙骨船的建造技术,也没用发明出罗盘、六分仪、航海钟等导航工具,仅仅凭借这一条简单的独木舟,居然就征服了南太平洋,确实难以置信。所以 @MC Dree 在我原帖下质疑道“独木舟?别说太平洋,怕是渤海它也开不出去”。


一条典型的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制造过程,可以看到,的确是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这样的小船,真的能开出渤海(雾),征服太平洋吗?


其实,我们远远低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渴望,和被这种渴望激发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我们可以看到,波利尼西亚三角之内的岛屿,除了夏威夷和新西兰之外,其他的简直都是一丢丢点那么大,面积小到这个程度,上边的资源必然不足以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发展,波利尼西亚人只得把眼光投向海洋。


由于文明的积累太有限,波利尼西亚人能拿出手的,就只有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的独木舟。普通的独木舟,航行速度慢,稳定性也差,想必真的是不能面对南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的。这个时候,波利尼西亚人做了一个既简单,又碉堡发明,那就是——舷外支架技术!



波利尼西亚舷外支架独木舟。没错,就是在船舷外侧,用一根浮木辅助平衡,有的会在两侧都有支架。而这正是现代造船业双体船、三体船的灵感来源。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在无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提高船舶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在舷外支架的基础上,波利尼西亚人还给独木舟装上了三角帆,航行速度杠杠的。库克船长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时候曾描述到“他们的小舟航速和灵活性远在我们之上”

而为了承载更多的人和货物,波利尼西亚人比曹孟德更早的想到了“连环船”,也就是用两条独木舟并联,不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稳定作用,还可以承载至少一倍的货物和人,这就是波利尼西亚的双木独木舟,是人类最早的双体船

OK,看到这里,相信各位看官已经明白,波利尼西亚人为了发现和征服新岛屿,已经把独木舟魔改的它妈妈都不认识了。这样的小船,已经有了初步进行远距离航线的可能。但远洋航海只有船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导航的问题。在海上你没有罗盘和航海钟,怎么确定位置和方向?茫茫大海,你又没有GPS,你怎么知道哪里有岛屿或陆地?


如何确定方向呢?波利尼西亚人发现总有一些星星出现在大致差不多的位置,并学会了以此来确定航线方向。而如何寻找岛屿,他们的做法更有开创性,那就是——跟着鸟走!


波利尼西亚人发现,大部分的海鸟,都需要在岛屿筑巢,即使外出觅食,也不会离开岛屿太遥远的距离。傍晚时分,鸟儿总是会朝着一个方向飞去,跟着它们走,就很容易发现岛屿。


真是给这些古人的智慧跪了!


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波利尼西亚人,跨上了独木舟,带着鱼钩鱼线(食物来源),带着香蕉、木薯、椰子和其他水果(食物和水源),带着他们饲养的鸡、猪和狗(好吧,我上次只说了鸡),带着用黑曜石做的工具,挥别故土——如果那可以算作故土的话——义无反顾的驶向了茫茫大海。每每发现一个新的岛屿,就暂时停下来发展,待到时机成熟,又以此为基地,踏上新的征程。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惊涛骇浪吞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耗尽了最后的食物和水后依然未能抵达彼岸,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凶猛的鲨鱼攻击致死……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利尼西亚人未曾屈服,波利尼西亚人未曾止步。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故事。何时何地都不应忘记,我们虽然脆弱渺小,却又坚韧伟大。



出发啦 不要问那路在哪 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出发啦,不想问那路在哪 运命哎呀,什么关卡 当车声隆隆,梦开始阵痛 它卷起了风,重新雕塑每个面孔 夜雾那么浓,开阔也汹涌 有一种预感,路的终点是彩虹

知乎上有关波利尼西亚人的问题答也只有两个,有知友都邀我回答这两个问题,所以就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答案,介绍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前后以及航海技术的问题。希望大家对波利尼西亚了解多一些。

对于波利尼西亚人的海航问题的探讨,直接关系探索其起源问题。航海对来源哪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首先讨论一下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问题。

一、波利尼西亚人起源问题


波利尼西亚群岛是中太平洋的岛群。意为“多岛群岛”,在180°经线以东,南纬30°至北纬30°之间。陆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岛、中途岛、威克岛、图瓦卢群岛、汤加群岛等群岛。



陆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42万,多为波利尼西亚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通用波利尼西亚语。官方语言除法属波利尼西亚为法语外,多为英语。除图瓦卢、西萨摩亚和汤加已独立,库克群岛和纽埃岛内部自治外,余分属美、英、法等国。

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复活岛的石雕像,女人以胖为美的汤加,还有风光秀丽的夏威夷就是我们最熟悉的。


波利尼西亚人,身材魁梧,深褐色皮肤,头发呈直线形或波浪形。男性一般都在1.80米以上,强壮健硕。美国影星巨石强森就是典型的波利尼西亚人。女性一般也都身材丰满。特点与别的地方的人种不一样。


遥远的的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在没有航行仪器,仅靠小舟就能征服广阔的海洋,到达连飞翔的动物和植物都不能太平洋一些岛屿上,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更需要精湛的航海知识。所以,不能不称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是“勇敢而伟大的航海家”。

这些航海家波利尼西亚人又来源哪里?目前学术上有三种说法:

1、来源于美洲说:

其依据是波利尼西亚人魁伟,这与印第安人更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们还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神话传说和传统习惯中,也有若干与印第安人相似之处。当时印第安人乘木帆船借助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洋流和北赤道洋流,很容易可以从太平洋东部流向太平洋西部。但从太平洋西侧逆着这两股洋流向东以前长久航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又根据基因库网站信息,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论文显示:Y-Q1a3a存在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包括东部岛屿,显示是土著美洲印第安人迁徙到这个区域。

但是,美洲大陆的居民在许多方面比波利尼西亚人还要落后,特别是航海的技术,美洲居民从未造出过足以远航的大型船只,波利尼西亚人却能够在太平洋上来来往往。这一点无法解释。

2、来源于东南亚说:

语言的承传和考古发现证实,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确是亚洲人。波利尼西亚各岛屿虽然在大洋上星罗棋布,彼此的语言却十分接近,而且这些语言都与马来语有亲属关系。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栽培植物和家畜几乎都是由亚洲带来的。所以,学者推论: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中国境内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移动,汉族人大批迁往江南。南方的少数民族被迫向更南方迁徙,其中一些经过云南来到中南半岛,于是亚马来语系的人口受到挤压,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被迫开始在东南亚的群岛上生活,经过美拉尼西亚或经过密克罗尼西亚,来到了波利尼西亚群岛。



3、来源于中国说:

哈佛大学考古学家张光直1959年根据出土的早期考古资料,论证认为:从新石器时代起,有个群体由黄河流域开始向中国南部移民,结果分化出“汉藏群”和“南岛群”。

法国语言学家沙加尔最早提示福建泉州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出发地,他在1990年的一个汉藏语系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汉语与波利尼西亚语、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语有同源关系,都出自于一种更加古老的“母语”-----南岛语系。

中国语言学家们发现,汉语“稻米”一词在南岛语系中有着相同的来源,范围包括马来-印尼语、西太平洋上帛琉群岛帛琉语,台湾的赛德语、卑南语、鲁凯语、巴则海语、道卡斯语、阿美语,越南的雷德语,菲律宾马诺波语。

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了距今约7000年的稻米,长江中下游被认为是稻米的起源地之一。考古学家们分析可能有两条稻米传播路线:一条是长江中下游—台湾—菲律宾,一条是长江中下游—云南—缅甸、泰国。这又和语言学家推断的南亚语系的发展路线,有许多令人惊奇的重合之处。

南岛语系人起源于福建省,这已成为众多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和考古学专家的共识。去年一批操南岛语的现代人士,仿造了史前古人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出发,历时4个多月,11月乘风划到福建寻根,其船上的许多动物图案与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展出的古船上的图案相似。波利尼西亚语某些关键词与闽方言相似,甚至于仅一音之别。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吴春明曾撰文指出,南岛人的“边驾艇”、“子母舟”与现在生活在西南湘贵一带的苗族侗族子母独木舟出奇地相似,证明当初苗侗族曾生活在沿海江湖一带,后将这一技术带到了内地江湖。

现在,中国学者通过考古发现,基本推出当时福建人从泉州出发到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时间线路图。


二、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技术

就朗博个人来看,这一推论是最靠谱的。那么古代先民是在没有发达航海技术条件下, 仅仅凭借石器时代的技术及所掌握的一套近乎完美的航海知识,以极其简陋的小船扬帆驶向地平线,最后征服波涛浩瀚的太平洋。他们是如何做到呢?

中、南部太平洋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雨季时食品丰富,旱季时则食品缺乏。因而当食品接近枯竭时,群岛上勇敢的男儿们,便航海去寻找更丰美的土地,发现新岛后便进行迁居。为了生活,他们就不断的扩大自己生活地域,并能在众多岛屿中自由穿梭,积累起丰富的航海技巧。

1976年春天,为验证波利尼西亚人航海术的实际效果,科学家挑选波利尼西亚一名航海家茂·皮艾卢,让他和伙伴孤舟出海。出海时,他们没有带任何现在的航海仪器和地图,只带着饮水和干粮。

茂·皮艾卢非常熟悉星星,能说出100多个星星的名字,以及每颗星的位置、颜色、亮度。他让小船和风形成一个固定的角度,沿着一颗升起的星星和对面一颗正落下的星星形成的直线航行。晚上靠星星和月亮指方向;他通过船身感受水流波浪从而判断海岸的方向和距离,通过海水的颜色从而判断水深,通过天上云彩判断远方的岛屿,通过鱼与鸟的活动判断陆地或岛屿的方向。


就靠着最原始的方法,茂·皮艾卢历时一个月,从夏威夷到塔希提岛,航行2500海里。这次航海试验,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的一些航海技巧。


首先要有建造独木舟的卓越技术,并从建造独木舟发展为建造远洋航行的船只。他们把两艘长20一30米独术舟并列起来,中间架上木板作为甲板,甲板上建有小屋。可以载乘数十人,还可以装载猪、鸡、狗等家畜。这科船所能运载的人和家畜,足以构成到新岛后开始营新生活的核心。同时,这种船具有非常稳定的优越性,很适用于远洋航海。

船上的帆布是用椰子果的纤维编织成的。

他们在远洋航行之前,都预先经过尽量少饮水的训练。他们在航行过程中,食物以薯类、香蕉、椰子果等为主。特别是椰子成为他们主要的饮水和食物来源。因为这里岛屿众多,所以他们远航采取是“蛙跳”的形式,有众多小岛屿上的椰子树可以为其提供饮水和食物,相当于中转的加油站。这也为其能远航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们是如何让确定航海方向的呢?有一个波利尼西亚的传说,记述了一艘船在航行中遭遇狂风暴雨的故事。舵手站在船上唱歌,歌中向神祈求的并不是风平浪静,而是要风把乌云吹散,好让他能看见星辰。正是出于对星空的依赖,波利尼西亚人不是按日而是按夜来计算时间。他们把“昨天”称为“夜之夜”,一个月中的每一个夜,波利尼西亚人对它都有单独的称谓。这些航海者能记住几十个岛屿以及这些岛屿和星星所指引的航线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云彩的变化,来推断出岛屿的方向。

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浪波来判断岛的位置。


除此之外,航海者还可以根据海中的某些征兆,如海底暗礁所造成的旋涡来“读取”自己的位置。汤加的“吃水者”还通过用手指和嘴唇蘸海水的方法来进行判断:水的温度越高,说明他们船的位置越靠北,这还可以判断海洋的洋流。

就是靠着这些原始的直接方法,波利尼西亚人征服海洋,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太平洋。

三、波利尼西亚文化消亡与发展

波利尼西亚人迁居太平洋后,一些文化因素消失了,而出现了别的东西代替它们。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在原来的故土上,种植稻米,懂得金属加工、制陶、纺织。但是海岛没有给予他们金属矿石,也没有给他们陶土;而炎热的气候使他们可以抛掉衣服。波利尼西亚人成功地用椰壳、贝壳制成的器皿代替了陶器,用藤草等编织品代替了纺织品。在气候较冷需要纺织品的地方,如新西兰的毛利人纺织又重新出现了。

某些岛屿上的工具和武器是用贝壳、石头、或木料制成的,但外形和金属制品极其相似。在萨莫耶群岛上,至今还可看见嵌着鲨鱼的牙的木剑,它是金属剑的残迹。波利尼西亚人还保留了弓箭的形式,他们把木棒削尖,再用火烤硬的,这种箭只能用来射鱼或老鼠,在塔希提岛发现了一些十五世纪以前的石斧上还有用贝壳做的尖锐锋刃,手柄上还装有贝壳做的凿子、老鼠牙齿做的钻孔器。就是依靠这些简单的工具。

太平洋岛屿上的猪、狗和鸡也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带来的。他们的狗个子小,也不会叫,仅仅是用来吃的,因为这里缺乏动物,用不着打猎了。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到处都养鸡,但他们只吃鸡肉,从不知道吃鸡蛋。而猪的地位大概是最重要的了,它们被精心照料,举行部落的仪式后才会宰杀,猪肉都是被等级较高的人吃掉了,普通人和妇女则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

这是波利尼西亚人的独木战船。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种船打仗,它成为节日时的竞赛项目。相当于中国的赛龙舟。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南岛语系文化的内在联系。



环境的变化,导致于文化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当然,生活及其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人的体型及其容貌的也发生了变化。



,当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荷兰的航海家塔斯曼、英国的航海家库克等,陆续发现了波利尼西亚的其他岛屿时,海岛居民还过着氏族生活形式,并以为波利尼西亚人是地道的“土著”。其文化中心的就在塔希提群岛一一波利尼西亚文化集中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地带。自从法国殖民者到来之后,原本缓慢发展的波利尼西亚文化急速变化,特别是在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不许波利尼西亚人游泳、捕鱼、文身,禁止唱“异教的”歌曲,禁止举行“异教的”葬仪和祭祀。适于当地气候的茅屋被毁坏,岛民们被迫住进白铁皮屋顶的木房内,白天闷热,晚上寒冷,许多人患肺病死去,那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宗教艺术几乎全部遭到毁灭。波利尼西亚文化发生了变化,以塔希提岛为中心的时代结束了。


1850年,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摩门教徒买下了夏威夷群岛。后来,许多南太平洋地区年轻的波利尼西亚人来到这里学习、保护传统文化,并在夏威夷建起了新的波利尼西亚文化区,由夏威夷村、萨莫耶村、斐济村、汤加村、塔希提村、马克萨斯村和新西兰毛利村组成,分别代表了太平洋上不同的岛屿文化类型。原先位于“三角形”最北端的夏威夷,成为现在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