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在杭州做保險並不易,其中人脈是最大的困難之一。為彌補人脈資源不足的劣勢,張培幸入行初期每日要打200通陌生電話,遭受無數次拒絕,最後才可能成交1、2張保單。但正是這無數次拒絕讓她磨礪出一顆堅強的心,且專業技能突飛猛進,幾年間從一名普通人逐步成長至IDA銀龍獎、金龍獎、白金獎會員。特別是2021年1~9月,她創造保費1,280萬元(人民幣,以下同)、成交保單258件(繳納保費3,000元以上算1件保單),可謂實力超群。

不僅如此,張培幸引領的「培養幸福部」是一支年輕化、高素質、愛學習的團隊,既是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也是華東地區首支IDA百人團隊——新華保險浙江分公司杭州中心支公司陽光家族的一份子。

2020年,團隊以40人出勤人力創造總保費1,503萬元、保單件數2,014件,成功誕生15位IDA會員,亦讓張培幸斬獲「IDA雙白金」至高榮譽;2021年1~9月,培養幸福部創造保費1,933萬元、保單件數1,047件,繼續「笑傲江湖」。

從「資源最差」到IDA業務白金,只因堅持這3件事

1.堅守「正道」
在張培幸的從業過程中,不少人都問過她:「你是怎麼開發客戶的?」、「為什麼你可以這麼容易就簽單?」。其實,在任何行業取得不錯的成績都源自於道與術的修煉,但道遠比術更重要。

抱持不正的心術與錯誤觀念,「九陰神爪」都能練成「九陰白骨爪」,壽險行銷亦是如此。如果前期業務人員樹立了正確的從業心態與觀念,日後就不會為了獲得保費而弄虛作假、投機取巧、阿諛奉承,反而堅持做那些看似很小,但日積月累會讓壽險事業有很大突破的事。以下分享一個案例供啟發借鑒。


首年IDA業務白金背後的故事

張培幸有位近花甲之年的客戶X先生,向她購買了一張小額的意外險。對於這樣的小單,保險公司通常不提供紙本保單,只提供電子保單。此時,張培幸未按客戶繳費多寡衡量對方是高淨值還是普通客戶,反而站在對方角度思考:「X先生上了年紀,自己又不會查詢電子保單,要是真的發生意外,如何理賠?我必須親自送一份紙本保單給他。」

得知張培幸要送保單,X先生在電話中說道:「不必啦,就幾百塊錢而已,我知道自己買了一份保險就好啦……」但張培幸還是堅持去送,哪怕來回車程需要3小時也毫不吝惜。在送保單前,她還為X先生準備了一個漂亮的保單資料夾;送到後,她還仔細地講解這份保單的責任範圍,令X先生感動不已。

一週後,張培幸接到當地一家有名的房地產公司的電話,秘書在電話中說道:「總經理想見您。」張培幸起初以為是哪位客戶轉介紹,但到了對方公司才發現,當初那位年近花甲的客戶居然是該公司總經理的父親,在他的介紹下,張培幸又結識了10位優質客戶,成功斬獲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白金獎。


2.堅定好業績源自「感性與理性經營」相結合
張培幸認為,保險是有溫度的金融產品,要得到好業績,業務人員必須做到「感性與理性經營」相結合。若僅有感性經營,客戶可能覺得你為人不錯、值得交往,但不會將重要的家庭資產交由你規劃,因為他們還是認為交給專業人士更穩妥;若僅有理性經營,沒有與客戶建立心與心之間的溝通橋樑,客戶亦不會將重要家庭資產交由你規劃,因為你只有「冷冰冰」的專業而已。

那麼,感性及理性經營的比例應是多少?她表示:「過去,在粗放式發展階段,感性與理性經營的比例是8:2,但隨著客戶群體及需求發生變化,當家中掌握財富主控權的人逐漸從長輩變成晚輩,靠人情、送禮等行為或許還能產生業績,但已然很難產生好業績了,需要調整比例為6:4。」

3.堅持活動經營
入行以來,張培幸經常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一來是與客戶維繫感情,二來是為客戶搭建資源平臺,只不過舉辦形式略有變化:從前,張培幸側重專題或節日,舉辦諸如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等參與人數較多、以業務人員為中心的活動;疫情下,考慮到安全因素,許多客戶參與活動的意願降低,而年輕的客戶多不願與陌生人一起參加活動,於是張培幸轉變形式,從「大而廣」轉變為「小而精」,從「以自己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例如,某客戶想要辦一場小型同學會、生日會時,張培幸會充當活動承接方、策劃方或贊助商的角色,為客戶出謀劃策。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