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国荣、王菲、陈奕迅三位天王天后的作曲能力?

三位巨星都在歌唱领域封神,都不以创作歌手为标签,创作也绝对不是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但都有相当的作曲能力(而且居然不被很多路人熟知..),也都写出过非常…
关注者
96
被浏览
73,369

12 个回答

关于张国荣的创作,网上有一篇流传甚广且水平甚高的帖子,请君自己看便是:

歌曲作者张国荣

2005/05/17 網易紅 hotsands

一、 作為創作者的身份定位

歌曲創作涉及三方面,作詞、作曲和編曲。根據已有的資料,張國榮的歌曲創作涉及作詞和作曲兩個方面,他的詞作只有廖廖幾首且大多數是在複出樂壇之前的作品,另外,張國榮並不是專業的作曲家,沒有參與過編曲,那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他在歌曲創作上的成就集中在作曲方面。本文將圍繞張國榮的作曲作品展開。

張國榮在歌曲創作領域的身份如何界定呢?他不是一個專業的作曲家,專業作曲家一般是幕後人員,掌握大量音樂技術,他們為很多歌手寫歌,作曲編曲集於一身,作品數量眾多,因為流行音樂的商業性使然,他們需要長期大劑量地寫歌,他們的作品中有精品,但也有很多充數的東西。張國榮也不是一個創作歌手,能稱為創作歌手者,所演唱的歌曲應該壓倒多數的是自己的作品,而且作詞作曲編曲演唱集於一身者才是真正的創作歌手,他們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樂隊成員。我對張國榮的定位是“歌曲作者”,屬於有創作實力和一定數量作品,但主要身份仍是歌手的一類創作人。這類創作人在他的同時代的實力歌手中較普遍,譚詠麟、陳百強、林子祥以及羅文甚至黃耀明等人都屬於這種類型,而且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以作曲的作品為主。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可能是香港詞作家相當充裕且水準高,另外好的歌手也往往是音樂的行家,為歌曲寫曲與創作純音樂相比也屬於相對容易的形式,所以他們能作曲也是很自然的事。當然這些人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譚詠麟和林子祥有較長時間樂隊經驗,陳百強以創作進入樂壇,在這些人中,林子祥創作比例大一些,其餘幾個人作品數量都相差不多。

張國榮發表作品的時間是從1988到2003年,如果以告別樂壇為界,他的創作期也可以分為前半生和後半生,前半生的香港樂壇風行改編英美日歌曲,本地好的詞作家很多,但曲作家只有可數的幾個,和當時的臺灣樂壇比起來,香港樂壇的音樂原創性是非常欠缺的,但是當時香港歌壇那些重量級的歌手卻並不乏創作實力,他們不時會在專輯裡放入一些自己的作品。到了張國榮音樂生涯的後半生,香港樂壇的音樂原創性大大提高了,本地的年輕一代作曲家紛紛湧現,張國榮也在這個時期寫下了更多的作品,在他因抑鬱而不久于人世的2002-2003年,他寫下了比往年更多的歌。而此前與他同時期的那批實力歌手們,多數都已淡出創作領域和樂壇,作品日漸稀少。這是張國榮在音樂歷程上與同時代其他歌手相異的一個特點,從發表作品的時間早晚和跨度可以看出,張國榮的創作之器較為晚成,但卻持久。這也許是張國榮執著于人生和藝術的追求,並不斷積累和進步使然。

2000年,香港作詞作曲家協會(CASH)成立,張國榮成為首任音樂大使,對這個任命,CASH主席彭納德解釋說:“張國榮在以往的日子中為香港樂壇貢獻不少,獲獎無數;而且張國榮的形象及創作都極有獨特的個性”。這個任命不僅是因為他是一個具有持久的聲望、影響力和魅力的歌手,更是對他多年以來的創作成績最恰當的一個榮譽。在作為一個成功的歌手的同時,張國榮堅持不懈地從事創作,在數量上和技術性上不足以稱他為一個專業的曲作家,但從作品品質上卻足以與其他專業曲作者為伍,因此, CASH這樣一個嚴肅專業的機構選張國榮作為大使也即形象代言人無疑是最恰當不過的。

二、歌曲創作概貌

作品清單

序號 歌曲名稱 發表時間 首唱 專輯名稱 備註
1 想你 1988 張國榮 《Virgin Snow》
2 沉默是金 1988 張國榮 《Hot Summer》
3 共創真善美 1988 張國榮 《Leslie Remix 行動》 公益歌曲
4 由零開始 1989 張國榮 《Leslie側面》
5 烈火燈蛾 1989 張國榮 《Leslie側面》
6 風再起時 1989 張國榮 《Final Encounter》
7 太陽傘下   1989 黃翊 《冬季等到夏季》
8 一晚 1990 麥潔文 《畢生難忘》
9 永遠懷念你  1990 許志安 《許志安》
10 如果你知我苦衷 1992 周慧敏 《Endless Dream》
11 紅顏白髮 1993 張國榮 《寵愛》 白髮魔女傳插曲
12 忘掉你像忘掉我 1993 王菲 《Faye Best》 白髮魔女傳2插曲
13 自首宣言    1994 張智霖 《chilam》
14 夜半歌聲 1995 張國榮 《寵愛》 夜半歌聲插曲
15 深情相擁 1995 張國榮 《寵愛》 夜半歌聲插曲
16 一輩子失去了你 1995 張國榮 《寵愛》 夜半歌聲插曲
17 有心人 1996 張國榮 《紅》 金枝玉葉2插曲
18 意猶未盡 1996 張國榮 《紅》
19 紅 1996 張國榮 《紅》
20 做伴(以後) 1998 張國榮 《printemps》《這些年來》
21 寂寞有害 1999 張國榮 《陪你倒數》
22 小明星 1999 張國榮 《陪你倒數》 流星語插曲
23 我 2000 張國榮 《大熱》
24 大熱  2000 張國榮 《大熱》
25 極愛自己 2000 陳冠希 《陳冠希》
26 諾亞方舟 2001 張國榮 《一切隨風》 為Cash頒獎禮作
27 這麼遠那麼近 2002 黃耀明、張國榮 《crossover》
28 玻璃之情  2003 張國榮 《一切隨風》
29 紅蝴蝶   2003 張國榮 《一切隨風》
30 敢愛    2003 張國榮 《一切隨風》
31 我知你好  2003 張國榮 《一切隨風》
點擊此處播放→以上所有歌曲試聽←點擊此處播放:純屬友情提醒 (以列表形式播放,方便選擇收聽)
(注:因為單插添加音頻文件貼子非常之難編輯,之前是一個一個插進去,結果頁面編排很亂,或者我功力不夠,是亂的可以= =!所以只好以此種折中的方法來貼地址了,打開之後以列表形式播放,所以還是很方便的,列表內有以上歌曲的各個版本,如《沉默是金》粵語版國語版以及台語版翻唱版,如寫給周慧敏的《如果你知我苦衷》有粵語版本,國語版本,以及之後的黃耀明版本,且收有此貼作者自己沒有聽到過的那首哥哥寫給許志安的《永遠懷念你》,當然首首好聽,首首動人,一直以來,我很喜歡哥哥的《有心人》這首歌,各位聽官也可試試。。。。。)

如果以1990年初張國榮告別歌壇為界,之前的作品大約是9首,之後的作品大約是22首,大多數還是創作於告別以後,也許是因為告別後不再做偶像,有更多精力做些創作工作,也許是告別前成熟的作品不多或者是還沒有得到掌控自己專輯的權力所致。張國榮音樂生命始於1977年,終於2003年,如果以1990年告別歌壇為界,前後分別13年,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張國榮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有清醒的計畫,前13年的張國榮主要是在爭取歌壇以及藝壇的地位和名望,而後13年他因著從前積攢的聲名地位,在這個商業社會裡得以較為從容而自由地實踐自我的藝術世界。

從歌曲列表中還可以看得出,張國榮寫作歌曲的背景和動機有以下幾種,1. 事先構思好的與某人的一個專項合作,比如與許冠傑合作而寫的沉默是金、烈火燈娥,與黃耀明合作的這麼遠那麼近。2. 為電影寫作的插曲,一共寫了七首。3. 為演唱會或最終被演唱會採用的主題歌曲,比如我、大熱以及紅。4. 為公益事業或相關,比如共創真善美、諾亞方舟。5. 為樂壇友人及後輩創作,如果你知我苦衷等六首。6. 因為人生大計有感而發, 包括由零開始、風再起時。7. 其它類型。

經過這樣的分類可以看出,首先,歌曲創作對他來說並不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這是“歌曲作者”與專業作曲家和創作歌手在寫作頻度和動機上的明顯差異。另外也可以看出,歌曲創作是張國榮豐富的藝術活動中的有機的一環,它常常與其他工作交織在一起,比如拍電影的同時寫電影插曲,比如他的“ 演唱會—專輯—創作” 之間往往有密切的聯繫, “紅”這首歌是專輯“紅”的點題之作,唱片的平面設計的出發點,也是跨越97演唱會的高潮和重頭戲; “我”和“大熱”是專輯“大熱”的主打曲目,也是熱情演唱會的點睛之筆。前述的現象是張國榮區別於其他“歌曲作者”的顯著特點。

後期的張國榮是一個有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才能的藝術家,從他的訪談和合作夥伴的描述中可以瞭解到,在他後期的藝術創作中,往往很自然地跨越多種藝術門類,張國榮在寫一首歌或者製作一首歌時,可能在這之前先有一個演唱會(或MV)的主題意念,他會將這個意念貫徹在專輯裡,有目的地創作一些歌曲,在寫作時也會對與他合作的詞作者提出歌曲內容上的相關要求。他的歌曲創作只是其中一個點,從這個點延伸開去,幾乎是他對整個視聽藝術的全面把握,也因為這個原因,在論及他的歌曲創作時,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其他方面。他曾談及在演唱歌曲時,也會先想像出一個畫面和故事,然後將這種感覺帶進到聲音表達裡。在張國榮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渾然一體的圓融的藝術感覺和創作形態,這是他非常獨特的一個方面。

三、張國榮的作曲風格

在著手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在考慮,張國榮這樣的歌曲創作人,他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並沒有放在歌曲創作上,但又不時地從事創作,他不象羅大佑,全身心地寄託在寫歌上,作品風格因為材料豐富而比較好把握,對張國榮,所能捕捉的比較有限和零亂。我試著從他的音樂營養源和音樂實踐入手,結合相關資料,分析他的作曲風格的形成和特點。

藝術創作並不只是等待靈感的過程,也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任何人在創作之前都有學習的過程,方式有耳濡目染暗自揣摩偷師學藝經人傳授理論學習等等,任何人無論天分悟性概莫能外,只有對某種藝術形式有了相當的掌握後才可能利用這種藝術語言說出自己的話又或者在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藝術語言,人類的藝術就是因此而傳承發展和豐富的。任何一個創作者,他的個人風格與他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東西都有密切的關係,這些東西可以稱為營養源,因此,分析張國榮的歌曲創作可以先從他的音樂營養源著手。在1985年的自傳中,張國榮提到他開始接觸流行歌曲是在上中學時,那時候,他喜歡聽臺灣的姚淑容的國語歌,也開始聽很多的英文歌。那是60年代末,粵語歌曲的時代還沒有到來,西方的搖滾樂正在蓬勃發展,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聽著鮑勃-狄倫、貓王和大衛-鮑維長大的。後來,張國榮留學英國,在那裡無疑接觸了更多的西方音樂。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時期一個人知識積累的最關鍵時期,張國榮的最主要的音樂營養源是當時的西方流行音樂,而這必然影響到後來他的音樂創作。張國榮在自述中提到,大學二年級之初,張國榮返港,在一所中學補習中文,1977年5月,他與一班朋友組成了一支後來取名為“ONYX”的民歌(folk songs)樂隊組合,張國榮擔任主音歌手,樂隊參加過當時一些公開的比賽,還取得了第二、第三的成績,但時間並不長,同年張國榮參加亞洲歌唱比賽,進入了流行樂壇。而當時他的參賽曲目“American Pie”也是一首著名的民謠歌曲。

雖然張國榮提到過,他小時候跟著傭人六姐時,受其影響,聽了很多粵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創作音樂最主要的音樂營養還是來自於當時的西方流行音樂,60-70年代西方的流行樂壇人才濟濟,流派紛呈,張國榮曾在訪問中談到他喜歡的歌手Elton John時說到:“他是一個偉大的創作歌手。與他相比,我不值一提。”張國榮這一代香港歌手喜歡的歌手和學習的物件幾乎全部來自歐美。雖然這一代歌手或多或少玩過樂隊,但是很少能自成一格並堅持下去的,因為社會人文音樂環境種種不同,這些音樂青年後來相繼進入所謂的主流樂壇。但當這些人開始創作時,他們的風格卻因為成長經歷的不同而顯示出差異,仔細研究他的音樂,你會發現他的音樂思維頗為西化,也許是因為少年即留學英國,而且據他說,“整個中學只有兩個中國人”,因此在打文化基礎時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更深。張國榮所創作的歌曲,只有一曲沉默是金,屬於典型的中國風格的五聲音階(注:永遠懷念你還不確定),更重要的是,他寫的歌所呈現出的調性色彩和旋律走向,所流露出來的音樂趣味,都是偏西化的,這與同時期的陳百強個人作品中以及林子祥部分作品中時時流露的委婉迴旋的中國式風格是很不相同的,與許冠傑的民歌風更加不同。

如果從大的方面講,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音樂開始全面採用西方音樂體系,但與西方音樂趣味不同,中國人寫的音樂有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音樂傳統的影響,即使到了1980年代的香港,當時的電視劇插曲和本地作曲家的作品中民族傳統的風味很明顯。張國榮這一代歌手雖然深受西方流行音樂影響,但畢竟更經常地生活在中國的文化氣氛當中,所以他們寫的歌曲依然帶有中國的趣味。張國榮“偏西化”只是一個比較的概念,相比較其他同時代歌手而言,音樂趣味中成分與比例構成的差異。而張國榮這種“偏西化”風格也主要是受民謠和“pop”兩種音樂類型的影響。他這種風格更接近於90年代後的香港流行樂壇的主流風格,而他也基本保持這樣一種作曲風格,沒有出現大的變化,當然,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個性特徵,下文將會詳述。

張國榮風格還包括一個突出的特色,他長於為電影寫插曲,既貼近電影為電影增色,又有獨立欣賞的價值。為電影寫插曲相當於命題作文,比隨心所欲地寫歌又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他卻可以處理地相當好,顯示出音樂修養和功力。在他創作的七首電影插曲中,“紅顏白髮”獲得最佳電影歌曲獎,“有心人”和“夜半歌聲”各獲得兩次最佳電影歌曲提名

至於張國榮的音樂技能,從資料中顯示,他識五線譜,能彈吉它,還會一點點鋼琴,未接受正規意義的音樂訓練,但藝術界有個現象,專業訓練和學院教育並非出產藝術人才的最佳途徑,甚至某些時候會窒息創作的靈性,歌曲創作與技能間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個人的音樂感覺(包括音樂美的感覺、和聲感覺等等)其實對創作的影響更大,張國榮在訪問中曾提到:“假若我真的能夠彈鋼琴的話,也許我卻不能自由地作曲了呢!”這也許是他對創作和技能之間的體會,他曾說過,在衛生間或在旅行的時候作曲,可見他是在放鬆的時候捕捉音樂火花,唐奕聰(作曲家)在回憶張國榮的創作情況時談到, “(張國榮)作曲水準甚高。哥哥會先把作好的曲記在腦中,他的記憶力很好,一來到便可把整首歌哼出來給我聽,讓我配上和絃。”“唯一的一首不是事先作好的便是《紅蝴蝶》。他就在這裡由零開始和我一起邊唱邊彈邊作這首歌的。”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也可以一窺張國榮作曲的方式。

四、從合作夥伴看張國榮後期的創作狀態

林夕,香港90年代以後,產量最豐影響最大的詞作家,也是張國榮在音樂上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沒有林夕, 張國榮音樂生命的後半生將不可想像,同樣的, 沒有張國榮的林夕,藝術生命也是不完整的。張國榮曾經不止一次地誇讚林夕的才華, 林夕也曾這樣形容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很自由。可能因為我比較瞭解他,所以寫歌之前都沒有太多的溝通,我就自己寫,寫完後剛好他也很喜歡。我覺得這就是緣分,也不是說開會研究這首歌要打開什麼市場之類的,都沒有!我們合作得很好。與我合作得比較有默契的一些藝人,比如王菲、張國榮,就是寫彼此喜歡的東西,特別是張國榮,當我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也是會喜歡的。” “所有的歌詞,其實都是我自己很自由地寫的,因為沒有限制,我才發揮得好。” “對我來說,張國榮的離去意味著我寫某種東西的機會永遠都沒有了,我很難說明是哪一種東西,當時寫作的時候就像在一個沒有邊際,沒有岸的海裡游泳一樣,這種體驗在他逝去後就沒有了……某些藝人會給我一些生命力,有這種生命力在,我就可以寫得出與眾不同的東西,這個人不在,那一部分的生命就永遠失去了。” 在張國榮逝世一周年時,林夕說:"你去邊再沒有機會幫你寫歌,就好似我身體一部分失去,好似左右手沒有只右手,有我一定留給你,不會寫給人。”

張國榮與林夕這種類似子期與伯牙一般的知音情誼,因其中一方的消失造成了另一方精神世界和創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永遠的虛空。這種令人神往的合作關係挖掘和塑造了後期的張國榮的高格調,沒有林夕,張國榮日積月累的藝術能量不能那麼好地發揮,一首好歌需要好的詞、好的曲以及詞曲之間的配合,張國榮和林夕在一起,因為心靈的默契和彼此的欣賞使他們的合作迸發著靈性的火花,通過這種合作,也使我們瞭解到張國榮音樂生涯的後半期的一種創作狀態,即自主和自由,這也是理想的真誠的藝術創作的狀態,這個時期的張國榮,實踐了他複出時提出的,唱喜歡的歌,做喜歡做的事的想法。所以很自然的,張國榮最有價值的作品集中出現在他的後半生裡。

談歌曲創作似乎仍不能脫離形式與內容兩個層面,歌曲的創作不同于純音樂的創作,雖然一般情況下曲的部分也有相當的表現力,但還是需要歌詞賦予歌曲以內容,只討論曲的創作,會讓人誤以為張國榮在創作時,只是孤立地寫曲,事實並非如此,從與林夕合作的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張國榮信任欣賞林夕並與他長期合作,因為林夕寫出的也是他喜歡的,這恰恰說明了張國榮對歌曲內容是有要求的。唐奕聰(作曲家)也談到過,“每作一首歌之前,他都會把歌曲的中心思想構思好”。

林夕曾在訪談中說,“張國榮成為殿堂級人物是在複出之後”。我認為這是與張國榮複出後對自己音樂上的要求有關的,對比複出前後兩個時期的張國榮音樂專輯,一個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原創性。告別樂壇之前,張國榮唱了很多改編自的英美日流行歌曲的粵語歌,複出之後,他再也沒有唱過一首這樣的歌曲,除了偶爾翻唱英文歌曲外,專輯裡幾乎清一色是本地新創作的歌曲。當然這也和香港樂壇人才和環境的改變有關係,但我們不能否認張國榮在其中的堅持,在複出後,他所堅持的這種原創精神還反映在,他親自擔任專輯(演唱會)的製作人(監製),控制專輯(演唱會)的整體風格和品質,這依然是創造性的工作,雖然在本文中,我不打算就這個問題做過多陳述,但作為張國榮來說,這個方面是他作為一個歌曲作者的身份值得關注的外延。

五、作品分析

1.想你

張國榮的處女作,卻並不稚嫩,其實張國榮發表的作品品質整體比較均勻,包括這首想你,樂思清晰,節奏鮮明,流行性很好。

2。由零開始、風再起時

這兩首歌都是為張國榮告別歌壇所做的,但相比較而言,前者敘離情,後者抒別意,前者娓娓而談,後者激烈一些。因為是有感而發,所以歌曲也都氣韻流暢,“由零開始”的調性稍複雜一些,“暫別遠去,遠去找那自由再衝刺”一句有一個臨時的轉調,然後又回到原調,這樣一個變化為這首歌增添了色彩。

在我看來,“風再起時”最特別的地方是竟然在1993年被童安格重新填了國語歌詞而翻唱過,作為一個曾經寫過那麼多優美旋律的一個創作歌手,一個幾乎從不唱別人寫的歌的人,竟然少見地翻唱別人的歌,而且是張國榮這個並非專業創作人的歌手寫的歌,至今還覺匪夷所思。但這也許證明了一件事,“風再起時”是一首好曲子。

3.沉默是金、烈火燈蛾

沉默是金是和許冠傑合作的產物,作詞的一方是許冠傑,歌詞似乎以張國榮為原型,語重心長,作曲的一方是張國榮,唯一的一次以傳統風格(五聲音階)譜曲,似乎向以擅長此道的許冠傑致意,兩個了不起的人物合作了一首經典歌曲,留下了一段樂壇佳話。沉默是金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也許中國人還是對五聲音階的歌曲更有親切感。

烈火燈蛾也是與許冠傑合作的歌曲,但是風格是張國榮式的,旋律線條很細緻,也許是因為流行性稍差,所以並不如沉默是金那麼出名。

4.有心人

電影金枝玉葉2的插曲,金枝玉葉1的主題曲“追”是一首廣受歡迎的獲獎歌曲,很多歌手都翻唱過,在拍攝金枝玉葉2的時候,張國榮為這部續集親自寫了一首插曲“有心人”,這可能是張國榮寫過的最美的旋律了,林夕的詞讓這首歌錦上添花,它兩度獲得最佳電影歌曲的提名。

這首歌分為色彩對比鮮明的兩部分,前一部分徜徉在低音區,仿佛夏夜晚風中的暗香浮動,而後一部分忽然沖高,明豔如雨後新鮮燦爛的陽光,這是一首音域跨度達兩個八度的歌曲,前後兩部分各自運行在低和高的八度區,這樣出來的感覺就是,盪氣迴腸。它真的很美,美地自然瀟灑,美地耐人回味,有如神來之筆,仿佛能讓人感覺到來自靈魂深處的一縷幽香。

5.紅顏白髮、忘掉你像忘掉我

白髮魔女傳1和2的插曲,紅顏白髮是張國榮第一次為電影寫插曲,然而一鳴驚人地得到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這兩首歌其實是姊妹篇,紅顏白髮是屬於卓一航的歌,忘掉你像忘掉我則是練霓裳的心聲,張國榮為這兩首歌的結尾設計了同一個樂句,這兩首歌同樣地緩慢悠長,氣息連貫, 起伏跌盪,這樣的旋律非常適合劇中剛烈執著的愛情的悲劇意味。

6.關於電影夜半歌聲的三首插曲(舊文略作修改)

夜半歌聲——這首歌的曲式可以稱為兩段式,“依偎你心門”一句不但是前後兩段的分野,也是上行五度轉調的過渡句,除結尾句,前後兩段的樂句基本相同,後一段運行在比原調高五度的位置上,這五度的差別不僅造成了聽覺上的暗明的對比,也因此為樂曲注入了動力,引領情緒由低沉向激動變化。

第一句“只有在夜深”是關鍵句,全曲的音型基本上同它是一致的,全曲的旋律基本上是將第一句進行下行模進形成的,如果“只有在夜深”是一個動機,全曲就是在對這個動機的豐富中展開的。值得一提的是結尾部分,這首歌唱了兩遍,第二遍加重了語氣,然後走向結束,不但沒有回到原調,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也並沒有穩當地結束在主音上,而是落在三度音上,因此有了一種心潮難平、餘音繞梁的未完成感,這樣的手法並不鮮見,但是妙的是用在這首歌裡非常之合適,有點兒意思了。

夜半歌聲從音樂語言的運用上,可以稱為工整簡煉,氣息連貫,轉調平滑,有一氣呵成的流暢感。在旋律的設計上,既有下行的模進也有上行的轉調,造成了一種起伏跌盪,心緒難安的形象。在旋律模進的時候也注意每句略作變化,並不刻板,因此很有細節美。

深情相擁——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可能是張國榮唯一一次寫的三拍子歌曲,用一種類似圓舞曲的節奏描摹甜蜜廝守的時刻,他寫得很好,流麗而富變化,升5音的運用賦予這首歌西式的色彩。

一輩子失去了你——同前兩首歌相比,這首歌旋律複雜而多變,抒情詠歎性更強,在曲式結構上看,第一句“一輩子失去了你”是一個陳述式的引子,象一聲歎息。引子的作用一般是開宗明義或引起下文。在這首歌裡,第一句的引子就是拉開戲劇帷幕的手,之後開始一段悲歌,從“你任我憔悴”開始,轉為起伏變化較大的中段,從這一句開始,突然來了一個增五度轉調,如同冷風突襲,令人揪心,然後轉回原調,但仍然按捺不住,因此最後又來了一個四度轉調,在激動難安的情緒中結束了這一段,歌曲又回到第一段的悲歌中,最後在堅定然而悲哀的語氣中走向了結尾的悲鳴。

這三首歌曲風格更為統一,從內容上看,不但“夜半歌聲”這一首是宋丹平的鬱積的感情的傾吐,另外兩首雖是戲中戲的歌曲,也同樣照應著宋丹平愛情的樂與悲。從技法上看,三首歌雖然有不同的風貌,但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它們都運用了轉調,用了很多5、6度的跨度較大的音程,也用了很多的半音,因此,具有一種西方音樂的調性色彩,也具有歌劇或音樂劇音樂的抒情詠歎性質,同時也具有現代流行音樂的節奏感,所以,這些歌非常配合整個電影的光影感覺,那是一種如古典油畫般以紅黃色為主的濃稠色調與90年代電影語言相結合所呈現出的特別味道。 

在談到插曲的創作時,張國榮曾說:“整首歌用上弦樂,很接近舞臺上演奏的音樂,且沒有古箏等中國樂器,目的是要配合整部戲的情節及色調。” “戲中的宋丹平是一個很前衛的音樂家,若編一些很中國調的歌曲,會很不協調。”“借鑒外國歌劇的唱腔,又全無敲擊部分。”我認為他最後完成的作品很好地實現了這種設想。

7.小明星

雖然這首電影插曲沒有獲過獎,也不如以上的電影插曲那麼出名,但張國榮無疑是喜歡這首歌的,在他的陪你倒數專輯裡,用粵語國語兩種版本詮釋了這首歌。小明星用一種比較短小的旋律,舒緩的速度,親切的調子,表達出一種純真的樸素的感情,仿佛是低聲細語的催眠曲,也仿佛是在寂廖的星空下汲取心靈平靜的啟示。在張國榮的作品裡,這首歌也算是很有特色的一個了。

8.紅

這是一首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這首歌的創作意念和曲的創作來自張國榮,林夕根據張國榮提出的“紅”的理念寫出了歌詞,作為1996年新專輯的主打歌曲,也成為了跨越97演唱會的高潮曲目,在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將這首歌賦予了一種新的色彩以配合熱情演唱會的整體風格。這首歌的詞意充滿隱喻,意象豐富而恣意縱橫,意思皆在似與不似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也具有了很強的藝術上的可塑性,張國榮將其在舞臺上以類歌舞劇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仍然保持這首歌所具有的朦朧的感覺美。

“紅”從曲式結構上可以分為兩段八個樂句,從結構上看,第一段包括四個樂句,第一句是開始句,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重複和加強,第三句是變化句,第四句是收束句。第二段包括後四個樂句,四個樂句之間的關係與前一段一致,音型結構也與第一段基本一致,只是這一段的旋律整體運行在不同的位置,旋律線條起了變化,細部也有變化。從整體結構看,很像是唐詩的節律。詩歌與音樂本來就是二位元一體的藝術形式,有著相通的藝術規律,而“紅”使用這樣的結構,顯得既工整又簡潔。

“紅”開始于小節的強拍上,然而又是中速。編曲者用一種強勁、穩定但又暗流湧動的節奏和電子樂的迷幻味道,賦予了這首歌現代的色彩,然而不失其詩意朦朧的意境。

9.寂寞有害、大熱

這是兩首“快歌”,張國榮寫的絕大多部歌曲都是偏於抒情性的,只這兩首歌例外,他曾在訪談中說,“好多人講張國榮不會寫快歌,不行,怎麼能這樣被人小看,所以怎麼都要寫一些快歌。。。”好勝的他為了填補空白,寫了這首寂寞有害,後來又寫了大熱,其實所謂快歌,在寫作上並沒有大的區別,最主要的區別大概在於某些段落音符排列密集一些,氣息短一些,寂寞有害寫得很得其中奧妙,而且它的結構並不單調,用一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將歌曲推進,張弛有度,在情緒已很高燒的歌曲的後半部分又插入一段“試試與他….”,起火上澆油的作用,讓其後歌曲的情緒更瘋。雖然這種手法不是沒有人用過,但是他這麼做還是很令人驚喜的,張國榮真的不簡單。至於大熱,套路和寂寞有害相仿,但就沒有後來這一段了。

10.意猶未盡、作伴

這兩首歌並不是很顯眼的歌曲,靜靜地躺在專輯裡,沒有在其它場合出現,雖然作伴被填上粵語歌詞後在《這些年來》專輯裡被再度演繹,但是似乎還是弱了一些。“意猶未盡”是個很好聽的小品,其實只是用了兩個主幹樂句做了些精細的變化寫成,結尾刻意不落在主音上,真的是意猶未盡,這首歌短,但是精緻不囉嗦,其實很多感覺就是一瞬間,捕捉瞬間感覺的短小音樂就是意猶未盡的感覺吧。音樂裡用了切分音,使節奏很跳動,編曲用木吉它作主角,配以清淡合聲,整首歌有一種民謠式的素面朝天的清新動人。

作伴怎麼說好呢,這首歌不算很差,但是我不能說它好,就象一個句子完全按語法造出來了,可是並不是句有意思的話,這就是我對這首歌的看法,它的旋律有些牽強,不美,當然這也許只是我的感覺,如果說張國榮有哪首歌寫得較失水準,我選這首。

11. 這麼遠那麼近(Cash最佳另類音樂獎)

這是一首受幾米的漫畫向左走向右的啟發而產生的歌曲,也是張國榮與黃耀明合作的《Crossover》裡最有新意思的一首歌了,整首歌的戲劇性和畫面感很強,兩個人你說話我唱歌,關係似近還遠,似遠又近,命運際遇緣份之不可測知就是如此飄忽的吧。張國榮又一次展現了他天才的一面,他是如何展開戲劇性也就是敘事性的呢,在這樣一支短短的歌曲裡,要做到並不容易,他將旋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很有表情,像是在鋪陳和營造氣氛,第二部分節奏突變,旋律中出現了很多細碎的半音階進行,情緒逐漸變得緊張,像是展開和交代劇情,第三部分是一段高音的詠歎,仿佛到了敘事的高潮。這支歌的旋律還如黃耀明所說,帶有異國情調,這種異國情調一是因為採用了中國人不習慣用的和聲小調式,其次在於第二部分的半音階進行,以及第三部分的高音部分,氣息很長又逐波走高的旋律,有些象義大利歌劇的那種地中海陽光式的感覺。最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元素如此完美地統一在一首歌裡,讓人耳目一新。

張國榮在這首歌裡還貢獻了成串的獨白,黃耀明話:“當然這當中濃濃的戲劇效果有很多都是由哥哥提供, 那些獨白的部份就好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令歌曲也生動起來。”但是誰能想到這是臨場的即興發揮呢?黃耀明如是說:“這首歌在錄獨白的過程中其實是好好玩的一回事, 錄音時哥哥只是錄了一大堆說話, 很隨意的, 而我就只憑直覺選了一些我覺得是頗為對的感覺試試放在歌裏, 沒想到全部好像度身訂造一樣”。

12.寫給樂壇友人和後輩的歌

張國榮曾經為他的友人和後輩寫過6首歌,為他人寫歌往往要照顧一下對方的特點,比如音域、適合的風格等。這可能是與給自己寫歌的不同之處,而張國榮本人則是一個能演繹各種風格的音域很廣的歌手。很遺憾寫給許志安的“永遠懷念你”至今還沒有聽到過,談談其它5首。

“如果你知我苦衷”是寫給周慧敏的歌,旋律細膩又有幾分悽楚,出於喜愛,2002年黃耀明將其翻唱,他說:“錄這首歌的時候確很順利, 說真的當你對一首歌很有feel 的時候是會錄得特別順利的。而我對「如果你知我苦衷」這首歌特別有感覺, 基本上是一進入錄音室就可以錄唱。”

“太陽傘下”是1989年為當時新藝寶唱片公司的年輕歌手黃翊寫的,是個節奏跳躍情緒愉悅的歌曲,看得出作者的用心,張國榮在歌裡用了一個短的轉調,為歌曲增添了變化,而結尾的音落在屬音上,留下餘味。

“自首宣言”用布魯斯節奏寫成,有一種味道純正的幽怨感,張國榮唯一的一個布魯斯作品,讚歎一下,他很得其中三昧呀!

“一晚”是寫給麥潔文的,張國榮用小調式為這個歌聲甜美文雅的女歌手寫下了一支略顯哀怨的抒情曲,不失也不過。

“極愛自己”怎麼樣?它是陳冠希的代表曲目,有國粵兩種版本,2000年,張國榮為這個迷戀hip-hop 和R&B的新人類寫歌,在好聽的旋律之外著重了節奏的生動,還特別在歌中寫了一段英文Rap,嘿嘿,哥哥也瘋狂!

13.共創真善美、諾亞方舟

共創真善美作於1988年,是香港電臺《踏上公民路》節目主題曲,諾亞方舟是為Cash頒獎禮作的歌曲,兩個都可歸於功能性歌曲,這樣的歌曲一般來說藝術性會差一些。共創真善美這樣的歌曲,有說教的成分,可以很牽強地認為是“主旋律”的作品,其實不太好作,容易空洞而虛假,年輕的張國榮那時算是盡了力了。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諾亞方舟,旋律硬朗兼振奮。

14.玻璃之情、紅蝴蝶、敢愛、我知你好

在他去世後,人們才聽到這些歌,在他被抑鬱症折磨摧殘的最後歲月裡,他是如何還能寫出這些歌,是在病情發作的間歇某些回復健康和希望的時候嗎?不忍去想像。如果造物主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收回他的傑出創造,至少我們還有他最後的音樂留念,這些攜帶著他的最後生命的音樂。

“玻璃之情”是一首令人心碎的歌曲,很多下行的樂句,象一聲聲歎息,但它的樂思又是清晰的,三段式的結構流暢嚴謹氣息貫通,“及時地道別沒有罪”,在“時”這個音上,他突出地在兩邊的同度音中間用了這個降半音作為過渡音,這個習慣用法是他從1993年紅顏白髮開始的,可能是覺得特別有感覺,所以在後來很多作品裡都用到了或者是在演唱的時候習慣式地就這樣處理了,非常張國榮的一個用法,在這首歌裡聽來覺得分外地無奈。“紅蝴蝶”的旋律有一種纖弱柔美輕盈然而卻絲絲哀愁的感覺,歌曲以小調式寫成,幽暗憂傷的情調。

其實這四首歌尤其是後兩首是不忍卒聽的,不是不夠好,是因為你能感覺到唱歌的人明顯的力不從心,而你也已知道了他的結局……

15.“我”

關於這首歌,詞作者林夕說:“(和Leslie合作)所有的歌詞,其實都是我自己很自由地寫的,因為沒有限制,我才發揮得好。惟一例外的只有一首歌,他說那是我的歌,不是表達他自己心聲的歌,所以要求我用一部電影裡的一句對白來打磨。”林夕所說的這個例外就是“我”,張國榮創作這首歌是受什麼啟發呢,他要求林夕參照的那部電影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以下這首名為“I am what I am"的歌以及名為“La Cage aux Folles”的電影。

I Am What I Am

I am what I am
I am my own special creation
So come take a look
Give me the hook
Or the ovation
It's my world That I want to have a little pride
My world And it's not a place I have to hide in
Life's not worth a dam
Till I can say I am what I am

......

這首歌是首演於1983年的百老匯首部同志音樂劇"La Cage aux Folles"的選曲。而這部音樂劇脫胎于拍攝於1978年的同名法國同志電影,中文譯為假鳳虛凰。林夕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參照了“I am what I am"的歌詞,比如,“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等。歌詞有國粵兩種版本,林夕本人是都喜歡的,但張國榮更喜歡國語版本。

不是每個人都將信念建立在執著自我之上, 但這卻是張國榮的生命意志和勇氣的來源, 是他這個特別的生命的構造邏輯。在這首歌裡,他採用兩段式曲式,前半部分之前,先寫了一個引子,唱出主題,“I am what I am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間奏過後,用較為平靜和緩的旋律和宣敘的調子娓娓道來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後用一句過渡句將旋律整體拉高,進入歌曲的後半部分也即高潮段落,他將激情融于寬闊悠長的旋律設計中,抒發了歌曲意欲表達的磊落坦蕩的情懷,然而結尾處音樂的落寞收尾又有一絲蒼涼的孤獨感。

“我”是一首接近完美的作品,音樂語言明白流暢簡煉,詞作具有詩歌與哲思的雙重美感,而編曲又切合歌曲意境,用一種鋼琴與管弦樂隊的組合,既莊重聖潔又烘托了歌曲抒人生之大意的宏大感,演唱者用凝聚著深厚生命體驗的聲音表情,令這首歌達到了人歌合一的境界。“我”這首歌也是有鮮明的張國榮作曲標籤的作品,一貫的清晰流暢的樂思,一貫的優雅簡煉的旋律設計,一貫的他喜歡用的模進技法和半音式的過渡倚音。

“我”,在張國榮所有的音樂作品裡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殊價值,這是他的人生宣言,是走過人生幾十年風風雨雨之後的肺腑之言,在他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用一種堅定的氣概嚴肅的神情充滿激情地詮釋了這首歌,象一個用藝術佈道的聖徒,張國榮雖然曾經在一所佛教中學就讀,也接觸過西方宗教,但他自稱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信念就存在“我”這首歌裡。有了這首歌以後的張國榮,氣象已絕對昇華了。

聽張國榮唱“我”,仿佛重溫他忠於自我的一生,那麼一個自尊、自強、自愛、自我實現的偉大的完美的個人主義者,他在人間留下“我”這首歌,也留下了他參與和改變這個世界的永恆證據。



後記:寫這篇文章真不容易,其實並不是真的試圖探討張國榮的作曲技巧之類的技術層面的東西,只是他在吸引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我深深覺得,他最讓人傾心最讓人動容的是,似乎永無止境竭盡所能地自我要求,終其一生接近個人的完美極限,我們愛他,也已超越了對其實體的迷戀,“沒什麼可給你”,但求憑這篇文,獻給我心中的張國榮。



參考資料:
1. 林夕912談哥哥
2.Aliceyao及其他網友整理的作品資料
3.相關歌曲
4.聚榮堂網友flower_0870翻譯之張國榮1985年生平自述
5.Aliceyao整理的張國榮藝術生涯大事記
6.《The one and only》
7.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8.《說出我的全部》等訪問

感謝提供資料的每一個哥哥網站。

至于王菲和陈奕迅,和张国荣还是有相当多的差距。别的不说,至少张国荣的《我》已成为了张国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陈奕迅的《沙龙》《反高潮》《冲口而出》《落花流水》《PG家长指引》(原唱梁汉文),王菲的《讨好自己》《脸》《将爱》《香奈儿》《新房客》……算是有特色的作品,但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中,真的不算最突出的那个。

謝謝邀請。張國榮的旋律很悅耳很好聽,陳奕迅作曲很有個人風格,比較脫離華語市場的傳統審美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