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內破百萬觀看的 podcast 《欸你在家嗎》專訪 - INSIDE
Lily Wang

四個月內破百萬觀看的 podcast 《欸你在家嗎》專訪

《欸你在家嗎》是由四位主持人組成的群聊影音 Podcast,節目以「成長中的困惑、掙扎」為主題,在短短四個月內 Instagram 追蹤數突破一萬人。除了內容好之外,他們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她說》Podcast 專欄】Lily Wang,她說犯罪 Podcast 主持人、美國創作者培訓計畫 Google Podcast Creator Program 入選者,也是節目製作人,簡單來說是個經常穿梭在不同身份中的全職創作者。

《欸你在家嗎》是由主持人 Au、Wan、Yi、Ning 組成的四人群聊影音 podcast,節目主題圍繞著成長過程中參考書裡沒有教的人生問題:如何向伴侶提分手?在感到窒息時如何自救?,四位成員們皆有不同看法,即使互相衝突也真摯的討論,這不是我們正在追求的友誼模範嗎?

因為多元觀點、真摯對話,《欸你在家嗎》在短短開播四個月內,Instagram 追蹤數突破一萬人,也有好多聽眾在留言區敲碗完整版,我也好奇在 podcast 播放平台沒有完善演算法推薦機制下,除了內容好以外,他們的成功關鍵是什麼?

節目本身就是記錄平常聊天的對話

Au 提到這個節目的產生是很有機的:「在節目成立以前我們已經定期聚會超過一年半,在聚會期間我們也會帶不同的朋友加入。」節目名稱《欸你在家嗎》也是因為成員們會不定期問聚會地點主人 Wan 在不在家?而發想出來的。2023 年年底,大家開始有「想做點什麼」的想法,才開始慢慢建構節目雛形,最後有共識想以做一個以影像優先的 podcast,並且是一件讓大家可以很放鬆、自在、好玩,不以目的導向為優先、沒有任何的顧忌的事情。

Wan 補充:「我們都三十幾歲,在年齡定義上是大人,但我們又不覺得自己是大人,在成立前我們很清楚自己要聊『成長中的困惑、掙扎』,它會是個 adulting podcast(紀錄長大過程的節目),四個成員代表不同個體,我們相同又相似。」

創作的過程就像是「職場協作」

訪問到一半,我對他們如何訂定目標感到好奇,我抱持著「一個單純輕鬆聊天的節目很難達到這樣的成就吧?他們肯定有什麼成功關鍵?」這樣的疑問。

提到目標,Au 分享在 podcast 開錄前大家曾經討論目標、企劃內容,但更多是在創作過程中,節目匯集了每個人在職場的經驗中累積的能力,如何清楚判斷每個動作帶來的背後效益?未來如何變現?在嚐到流量紅利後如何找出公式去複製成功的標準?並且以過去工作經驗來訂定下載數,Wan 和 Au 已經在媒體內容產業工作一段時間,過去建立起的工作形式絕對有影響,在 podcast Hosting 平台 Firstory 工作的成員 Ning 則是用不同角度在「實驗」這個節目,Ning 在工作中觀察到一些創作者的成功模式,像是:Reels 要做才會有加乘效果、排行榜的演算法是每週新進聽眾、進了總榜排名後就會有廣告機會,Ning 反而是想從創作者角色出發去實驗平常在工作中觀察到的這些技巧。

Reels 是我們爆紅的關鍵

當我問起成員們認為短時間社群突破一萬追蹤的必殺技是什麼?四位異口同聲的說:「Reels。」但會爆紅的短影片也不是隨意拼湊出來的,不到一分鐘的短影片要花一個小時,在每集錄完影像和聲音後,會由成員 Yi 把兩個檔案合在一起,再由 Wan 把整集看過一次、挑選其中聽眾會產生共鳴、社群會有反應的片段,Wan 也提到,短影片的節奏很重要,所以他會花時間剪去贅詞,再配合工作累積的直覺,在社群曝光前確認影片前十至三十秒是否有吸引力。

但其實《欸你在家嗎》的 Reels 也是持續上傳了一段時間才凌駕著 Instagram 的演算法在農曆過年期間被更多人發現,成員們也趁機看見最大化影片的效益,分階段利用社群操作,透過回留言,和在過年期間放假都掛在網路上的聽眾們互動,在放假期間還加碼多上傳了幾支影片,最後甚至還得到媒體詢問授權,或是在不同場合中,被 Instagram 推播影片的民眾詢問「你是不是那個誰?」。

最後 Wan 提到,在剪影片的同時他也還在拿捏、摸索、嘗試,並提醒自己不要再重複輸出的過程中被流量綁架,把節目中有機的、寶貴的東西拿走。

下一篇我會分享《欸你在家嗎》經營 Reels 帶來的實際效益,是否有機會變現?Reels 流量真的有轉換到 podcast 收聽下載數嗎?成員們會建議在這麼競爭又沒有演算法的時代還想開 podcast 節目的人怎麼做? 請記得持續鎖定本專欄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Jocelyn

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最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營利事業及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113年5月首次申報,新制概念、放寬措施及關鍵字一次看!

112年度及112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營利事業及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即將於113年5月首次申報。受控外國企業(CFC)是什麼?CFC制度實施前後的稅負效果為何?本文將帶大家一次看懂CFC制度!

營利事業及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分別自112年度及1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113年5月首次申報,其實CFC制度已在國外實施多年,其立意是防杜個人或營利事業透過境外低稅負區(如開曼群島)的受控外國企業規避我國所得稅負,藉此保障整體國民的權益。

受控外國企業(CFC)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說文解字,CFC是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的縮寫,中文是受控外國企業,C Controlled代表受控,包括透過股權或實質控制,F Foreign指低稅負的外國,最後一個C Company代表企業,包含公司、獨資及合夥組織。結合CFC這3個英文字,是指個人或營利事業對低稅負區的關係企業具有控制能力,這家低稅負區關係企業就是CFC。

CFC制度實施前後營利事業及個人的稅負效果為何?

●營利事業部分

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針對個人部分, CFC 制度實施前後稅負效果差異。/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CFC定義、納稅主體、豁免規定:CFC 制度三大關鍵字一次看懂

大家不用太緊張,並不是每個個人或每家營利事業都會適用CFC制度,以下從不同的股東身分,簡要說明哪些人、哪些營利事業會適用這個制度:

一張圖輕鬆掌握營利事業 CFC 制度。/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一張圖輕鬆掌握營利事業 CFC 制度。/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1.營利事業部分:適用於總機構在我國境內的營利事業,如果它在境外低稅負區(例如開曼群島)設立關係企業,且這家營利事業及它的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或資本額合計達50%或對這家關係企業具有控制力,這家位於開曼群島的關係企業就是營利事業的CFC。營利事業應就這家CFC當年度盈餘,按直接持股比率及持有期間,認列投資收益,並計入同年度所得額課稅。

一張圖輕鬆掌握個人 CFC 制度。/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一張圖輕鬆掌握個人 CFC 制度。/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2.個人部分:除符合剛剛提到的持股比率、境外低稅負區關係企業的條件外,還多加一個條件,個人、配偶及二親等以內親屬當年度12月31日合計直接持有CFC的股份或資本額達10%,才需要按其直接持股比率及持有期間計算海外營利所得,與其他海外所得合計100萬元以上,才須計入個人同年度的基本所得額,且基本所得額扣除112年度扣除額670萬元後,按20%計算基本稅額,如果超過綜合所得稅繳稅金額,表示繳不夠,就須繳納差額稅款。

3.此外,我們在 CFC 制度還訂有豁免規定,如果 CFC 有實質營運活動或 CFC 當年度盈餘微小(微量門檻),就免依 CFC 制度計算 CFC 所得。

(1)豁免1規定:CFC 實質營運活動
該 CFC 在設立登記地有固定營業場所,且僱用員工在當地實際經營業務;同時, CFC 當年度消極性收入(如投資收益、股利、利息、權利金等)占總收入比率低於 10%。只要 CFC 符合上述所有條件,免依 CFC 制度計算所得課稅。

(2)豁免2規定:CFC 當年度盈餘在 700 萬元以下
個別 CFC 當年度盈餘在 700 萬元以下也可豁免,但為了避免營利事業或個人設立多家 CFC 分散當年度盈餘來適用這個豁免門檻,又訂了防弊規定,即營利事業或個人(個人部分包含與其合併申報綜合所得稅的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直接持股且沒有實質營運活動的全部 CFC 當年度盈餘或虧損,即「正負相抵」合計在 700 萬元以下,免依 CFC 制度計算所得課稅。

營利事業CFC制度豁免規定。/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營利事業CFC制度豁免規定。/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CFC制度豁免規定。/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個人CFC制度豁免規定。/Photo Credit:財政部賦稅署

營利事業或個人居住者如果在低稅負區設立關係企業,且對它有控制權,無論CFC是否符合豁免規定,都要在今(113)年5月申報所得稅時依規定格式填報CFC相關書表及檢附證明文件,一方面可檢測自己有沒有CFC課稅問題,另一方面也可確保正確誠實申報,以維護自身權益喔!

CFC 新制上路,首次申報放寬措施!

為讓制度運作順利,去年度12月底財政部也修正了部分CFC制度執行細節,包括調整微量豁免門檻之防止濫用規定、對非低稅負區轉投資事業決議分配111年度及以前年度盈餘數額提供免列CFC當年度盈餘加計項目之過渡措施、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工具(FVPL)評價損益得選擇延後至實現時計算損益,提供首次申報的放寬措施如下:

第一項「微量豁免門檻之防止濫用規定」指上圖CFC豁免2規定中判斷全部CFC當年度盈餘合計是否逾700萬元之計算範圍,僅考慮納稅義務人直接持有股權且不具實質營運活動之CFC當年度盈餘合計數。

第二項CFC獲配源自非低稅負區採權益法認列轉投資事業於113年3月31日前決議分配111年度及以前年度盈餘數額,免列分配年度CFC當年度盈餘加計項目,惟於所得稅申報期限內(113年5月31日前),應提示足資證明該盈餘分配之文件。

第三項放寛納稅義務人得選擇CFC當年度盈餘排除其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工具(FVPL)評價損益,俟處分或重分類時以實現數計入CFC當年度盈餘,但一經選定,原則上不得變更。

CFC 首次申報,你準備好了嗎?

今年是CFC制度實施後的首次所得稅申報,呼籲大家多多使用網路或手機報稅,不只省時、方便,還能減少民眾到國稅局的交通時間及等待時間。另外也提醒大家,務必在所得稅申報前先檢視個人或營利事業是否適用CFC制度,如果適用,就應於申報時依規定格式揭露CFC相關資訊及檢附文件;如果對於申報文件的準備有所疑問,也可以於財政部賦稅署網站反避稅專區(https://www.dot.gov.tw/htmlList/ch_389)查詢,或透過免付費諮詢電話0800-000-321了解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