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楼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屏风楼

楼群
“屏风楼”是指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城市中,数幢连接在一起的摩天建筑物有如屏风,挡住了光线,令相对内陆的地区空气流动减弱、气温升高,加剧地区性空气污染问题,令区内居民患呼吸道病症的比例增加,而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亦被称为屏风效应及热岛效应
“屏风楼”高而且距离狭小,减弱空气自然流动,造成空气污染物沉积;楼宇日吸热晚释放对温度变化有所影响;建筑外部材料使用不当,形成光污染等问题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在中国香港已经“屏风”成片。香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针对香港不断出现的“屏风楼”问题,2009年10月月31日,结束了自2009年6月展开的公众咨询。香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陈智思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咨询结果显示,市民对香港整体楼宇买卖的信息、包括最基本的售楼书都不很满意,对售楼文件的清晰度亦有很多质疑。
中文名
屏风楼
危    害
加重污染
代表建筑
香港荃湾万景峰
类    属
楼群

成因

播报
编辑
屏风楼的出现是因为在缺乏政府的城市规划和监管下,城市向外发展时,地产商为了尽量利用昂贵的土地,新建的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大厦形成屏风,使旧区变得有如盆地一样。
屏风楼
批评者认为,屏风楼在香港出现是因为在缺乏政府的城市规划和监管下,地产商在发展市区外围的新区时,为了尽量利用昂贵的土地,一方面将新建的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将大厦与大厦之间的距离缩至最小,形成屏风,使市区内部的旧区变得有如盆地一样。在香港,大围、荃湾及深水埗均正面对这个问题。 [1]
另外,也有意见认为屏风楼的出现,与旧启德机场搬迁,市区撤销对楼宇的高度限制,以及建筑物条例的修改,令厕所不需设有窗户,发展商可以改变传统的住宅楼宇设计有关。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政府近年改变土地用途做法,将小街巷里合并为较大的发展区,导致地积比率不变却可兴建更多楼面面积,最终出现体积庞大的屏风楼。因为早年规划的街道并非为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而设计。这也解释到纽约市曼克顿的建筑物高度虽然与香港的差不多,但“屏风效应”的都市环境问题却未有突显出来,是因为纽约市的街道一般都比香港的阔,加上他们不少的建筑均会作沿街后退的设计,令建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距及空间。纽约市对建筑物有街影投射管制,超高层建筑根本不会像长城连合起来,起不到“屏风”的效应。情况就如中环的摩天大厦,虽然高耸入云但市民不会视为“屏风楼”。
屏风楼的出现,亦可能与地产商迷信风水有关。香港的玄学家苏民峰曾在电视节目内指出:观塘区的山势本来是很差的,不过由于当地的公共房屋把原来难看的山势阻挡了,使新填海区再看不到原来的山势,反而只看到整齐的楼景。因此,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当地的工业大厦开始渐渐转型,改建为商业大厦,亦带旺了当地的风水[3]。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由“屏风楼”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则被称为屏风效应。屏风效应是指楼宇建筑犹如天幕,阻碍自然风进出,这使城市内的空气转差、“不见天日”、闷热难挡,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空气质素、景观及自然光,令相对内陆的地区的空气流动减弱,气温升高,加剧地区性的空气污染问题,令区内居民患呼吸道毛病的比例增加。此外,屏风楼也可能引致邻近较矮楼宇不能清晰接收电视信号。

对策

播报
编辑
2009年10月,香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公众咨询建议,发展项目面积若大于1000平方米,须划出约20%至30%面积的地面、平台和屋顶进行绿化;楼宇与街道的距离不可少于7.5米。有测量师指出,如果对总楼面面积进行限制,虽可减小建筑物体积,但每个单位业主需分担更多建筑及维修成本,会令本就居高不下的房价更加高涨。
此次公众咨询产生了3个方案:继续不限制总楼面面积,以此为条件鼓励发展商兴建环保设施;为总楼面面积设上限,降低楼宇密度;强制限制总楼面面积,规定开发商提供能源效益设施及环保建筑。
香港可持续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政府以完全开放的态度接受公众意见,并没有预设立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陈智思表示,收集公众意见后,下阶段工作是分析公众意见及确定下一步方向,该会将于2010年初向政府提交相关报告。至于限制总楼面面积的政策成本会否转嫁到业主身上,他表示,现阶段难以预测对楼价的影响。

避免方法

播报
编辑
上海在2003年通过《上海市城市规划管制技术的规定》,规定高度超过60米的大厦,最大连续展开面阔度不能超过60米,又规定楼高8层以下的楼宇,连续展开面阔也不能超过80米。 [2]
新加坡在1990年代重建新加坡河畔时,沿河岸设置梯级式高度限制,以新加坡河为辐射中心,分为3区;河岸区楼高不可超过4层,缓冲区楼高不可超过10层,外围区楼高不得超过35层。

其他信息

播报
编辑
中国内地很多城市目前(指2009年)也面临和香港一样的问题,楼价一再飙升令住宅区向城市外围发展,虽然大陆的地价尚未达到和香港一样的水平,但楼房也是越建越高。如果相应政策没有跟进,大体积楼房没有配备相应的绿化带及街道,“屏风楼”迟早会出现在大陆的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