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國際學校 投考小學難度最高 - 香港經濟日報 - 報章 - 副刊 - D161214

選國際學校 投考小學難度最高

副刊版 2016/12/14

分享:

分享:

愈來愈多家長傾向國際學校模式,然而,國際學校學額同樣「爭崩頭」;家長除了需要考慮經濟狀況外,更要了解學校背景,辦學形式,要順利入讀也要了解報名策略。

何時決定子女讀國際學校?升學專家及過來人家長經驗,或者給你先掌握國際學校的概念。

國際學校主要為居港的外籍人士子女提供教育,採用的自是外國課程,銜接外國教育系統,主要收取非華語為母語的學生,不過,當中不少也歡迎本地學生申請,特別近年愈來愈多家長想子女逃離本地過分催谷的教育制度,因此令國際學校學額緊張。現時,香港約有50家國際學校,當中有36所學校有發行債券(Debenture)、提名權(Nomination Right)或資本證明等不同名字的債券,購買債券家長的子女有取錄「優先權」。

當然,國際學校亦如本地學校一樣,家長心中自有排名,即所謂名校,一直競爭激烈,亦有相對易取錄的學校,究竟家長該如何選擇?

重視英文程度

於2013年創辦升學諮詢中心Topschools的Ruth Benny,居港已二十多年,一對子女在香港土生土長,現就讀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升學中心服務對象不少是為幼兒「鋪路」入讀著名國際學校的本地家長,好些更是內地投資移民、本港工作的內地家長,目標同樣旨在國際學校。

她建議本地家長為子女選擇國際學校時要留心兩點:一、子女的英語能力;二、學校文化、辦學理念,因為這完全與本地學校迥然不同:「年幼階段會以遊戲為主,真的不會有很多功課。對家長更具挑戰的一項,是英文程度……要實際些去想,國際學校會期望大部分學生有外國護照,而學生的英文程度,就算是本地家長的子女,也要接近native,這點對香港家長來說有難度。」她的觀察,是不少本地家長自子女出生後便說英語,卻不算純正,同樣中文程度也因此削弱,反而吃力不討好。「因此,國際、本地學校也考不到。」大部分孩子不能通過香港國際學校的考試,主要因為國際學校要求孩子能夠說Native English。

她不諱言,家長貼近現實,揀一些相對名氣不算高的Small School,成功機會亦較高。她不想在報道透露哪些難入的國際學校名字(相信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心裏有數是港島及新界哪幾間吧!):「如果本地家長的母語不是英文,子女英文程度不是native,根本是浪費報名費,全報那幾間學校,報名費已差不多兩萬,不值得。」她直指家長不應有心態買了債券一定有學位,基本上學生也需要通過面試,有相當英語能力才可以成功。

不是每間學校也有面試機會,基本上那幾間著名國際學校,先看孩子來自哪間學校:「兩、三歲面試國際學校一般很易考,那是一項business,很少拒收孩子。考小學難度才高,會揀學生。因此,不少家長傾向幼兒已揀國際學校。」國際學校面試大致用chit chat形式看孩子英語能力:「已經很易看到孩子是否很流暢講英語,用字、發音如何。面試時會考繪畫,玩遊戲等,看孩子會否聽指令、肯與人分享,有沒有紀律。就算孩子不懂寫自己名字也可以,不少學校真的請孩子寫簡單字彙,不像本地學校面試。真的看重口語的表達能力,好些學校真的不是找學術能力強的孩子--5歲孩子可以有哪個程度的學術能力?學校找的是未來有成功潛質的孩子更多:有好奇心,懂問問題,對學習有興趣的。」

家長:早報 Reception Class更易入

6歲的璟丹在K3尚有3個月畢業便升讀法國國際學校,皆因當時學校有一插班位,機會難逢。有說國際學校看重父母英文水準,Sally跟丈夫出身傳統學校,學校面試只見兒子而已。「兒子本身讀玫瑰崗,平時只跟印傭講英文,我講英文故事時才說英文,當時一星期讓他外出學一堂英文,僅此而已。國際學校未必要他的口音很native,就算語法錯也沒問題,最重要敢表達。」璟丹4歲時開始入紙報名,報了新加坡、澳洲和法國國際學校,新加坡曾面試:「他完全不懂普通話,當然無機會,而澳洲則一直等,直至這一刻,學校都問我是否繼續等……」經過這些年的等待,她建議家長若真的想讀國際學校,該由Reception Class學位報讀,取錄機會相對較高,因為面試只考聆聽和口語,要求不高:「若家長一心想孩子先讀(小學)3年中文才轉國際學校,未必考到學校筆試,因為對孩子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會更難入,除非你等到升中學才考,因為很多學生出外讀書,學位相對較多,小學很少位。」當時璟丹報Year 1,面試只考聽指令、對答,亦只要求他寫自己的英文名及「4」字而已。

大部分國際學校只取錄該年度8月底前出生的孩子,璟丹是9月出生,Sally不想他重讀1年,而當初只報讀3間,純粹以公開試成績為主要考慮因素。

Sally認為現時學校一年學費約12萬可負擔,亦買了學校25萬債券:「未買時,我的ranking是176,全級只是50人,你想想要等多久才有面試機會?小學階段一定無。」

綜觀身邊不少讀直私學校的朋友子女,其學費與課外活動費用也消費不輕:「很多朋友平均每月也花$10,000至$13,000在孩子身上,現在兒子讀國際學校,起碼不用報英文,而學校不需要學生比賽,不用特別學樂器,他只參加童軍、打欖球,活動費用便宜。」

報讀國際學校,「玩法」跟考本地直私沒兩樣,Sally覺得同樣是學校揀人。「如果覺得子女有機會捱不住本地小學,先揀英小打好英文基礎會更好,有朋友的兒子在外國出生,英文程度如native,因為中文真的追不上,結果,8歲時去考國際學校,每間都是waiting list,因為要考筆試。」

愈來愈多家長傾向國際學校模式,然而,國際學校學額同樣「爭崩頭」;家長除了需要考慮經濟狀況外,更要了解學校背景,辦學形式,要順利入讀也要了解報名策略。(羅惠儀攝)

Sally覺得沒有為兒子選錯學校:「現在他一星期只有一項功課,不過,每星期一定要看3本書,不用寫report。」她請教過同校師兄,知道中學才開始追成績。「讀 IB一定要英文好,否則辛苦過DSE,我希望他小學階段先學好英文。」(羅惠儀攝)

不少學校由報名表格已揀學生,因此不會每位申請者也有面試機會,Ruth Benny建議本地家長必須從小培養子女有native的英語能力始有入讀機會。(羅惠儀攝)

國際學校也是本地家長另一戰場,若想由幼稚園階段讀國際學校,不少由有出世紙一刻已開始報名。(本報資料圖)

撰文 : 羅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