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访:华人如何看待全澳半数人银行存款或不足一千澳元?

早些时候,比价网站Finder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称近半澳大利亚人的银行账户存款不足一千澳元。SBS中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街头采访,华人受访者均表示这“太夸张”,认为华人的储蓄习惯与此大相径庭。

SBS中文在墨尔本和布里斯班进行了街访,受访的五位华人均认为银行存款不足一千澳元“太夸张”,并表示,自己的存款都是一千澳元或以上。

此前,Finder的消费者情感追踪器(Consumer Sentiment Tracker)对全澳3214人的调查显示,近半(45%)的受访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的银行账户余额不足一千澳元。

根据推算,这意味着全澳有940万人的储蓄非常有限,其中两成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储蓄为零。

在银行存款不足一千澳元的人中,他们的银行存款余额平均只有210澳元。

存款 “少于一千有点夸张”

对于银行存款不足一千澳元,37岁的验光师Joanne Chou在墨尔本的街访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有点少。”

她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澳大利亚的生活成本较高,导致一些人开支较大。
2.png
墨尔本37岁的验光师 Joanne Chou。
也有受访者认为,华人的文化和教育与西方不同,导致其存款习惯不同。

布里斯班的物业管理员王先生认为:“华人一定会存钱,但西人的教育则更多强调延迟消费(先将钱投资或购买资产),利用现金流去购买资产,当资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用再担心。”
ALC WIDE 16x9 TC.00_27_00_10.Still017.png
布里斯班的物业管理员王先生。
理财会计师袁金泉(Kam Yuen)在接受SBS中文采访时表示,就数据而言,澳大利亚人的实际存款额并没有该报告推测的那么低,澳大利亚人的平均存款额大约在三至四万澳元之间。

然而,袁金泉指出:“新一代对储蓄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他解释说:“现在的时代不同了,澳大利亚人没有太多负担,年轻一代都有家人的经济支持,不用担心买房、结婚等方面的问题。”

“相比于婴儿潮一代(移民),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后的第一危机意识就是存钱买房找工作,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不一样,他们并没有这种紧迫感和迫切需求。”

华人受访者:存不下钱

在这次街头采访中,部分受访华人的存款额在一万澳元以上,但也有人的存款在一千至五千澳元之间。

43岁的墨尔本居民Li Ge于8年前移民到墨尔本,他说:“过去有(储蓄的习惯),现在没有了,因为没钱了。”
4.png
现年43岁的墨尔本居民Li Ge表示存不下钱。
他解释说,结婚前有定期的储蓄习惯,但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储蓄就变得困难,甚至称完全存不了钱。

他说自己的收入都于还房贷、孩子的教育以及日常娱乐活动。

医学生Qi Rui Soh表示,自己即将毕业,因此抓紧时间出国旅行,同时尽量实现储蓄计划。

他表示,“身边的朋友都有储蓄的习惯”,因此,听到半数澳人的存款少于一千澳元的说法时,他感到非常惊讶。

储蓄是为了未来打算

在街访中,SBS中文了解到,华人储蓄普遍是为未来的计划做准备,例如购房、求婚和结婚等。
1.png
蒙纳士大学博士生Yulia Xu。
蒙纳士大学博士生Yulia Xu说,存款太少会让人有点 “不安”。她说,自己在中国是“几乎没有存款的习惯,但到澳大利亚后每月都会定期存钱”。

她认为,储蓄主要是为了制定未来的应急计划,“存一部分钱可能对以后,不管是职业还是生活,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周薪和月薪哪个对实施储蓄计划更有效?

在这个问题上,受访者有不同的看法,Yulia Xu认为周薪对存钱更有效果,因为“你能更具体地知道自己一周的开销,用不到的钱就能存起来”。

而王先生则认为:“每周发工资表面上看似更快有钱,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消费陷阱。”

Li Ge也同意月薪更能有效存钱。他表示自己原本是拿月薪,但后来转成双周薪(每两周发薪一次),“消费习惯会受到影响,(双周薪)钱一点一点用,和(月薪)一次发一笔钱,两者是不一样的。”

他补充道:“钱来得越快,花得也越快。”

理财师袁金泉表示,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发薪与储蓄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习惯和自律性。
6.png
医学系学生Qi Rui Soh。

如何实施有效的储蓄计划?

袁金泉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储蓄计划,因此没有“应该存多少钱”的统一标准。每个储蓄计划都应该根据个人的储蓄原因、时长、目前负债等个人情况来制定。

他强调储蓄最重要的是规律性,在制定计划后要严格执行。

袁金泉解释说:“储蓄计划为何会失败?因为你抵御不了诱惑,用钱购买手袋、手机等物品。尽管有明确的计划,但仍会中断,因为这些存款是可动用的。”

因此,袁金泉建议大家可以申请一个只用于单独储蓄的账户,不要经常查看账户余额,也不要与其他银行账户绑定。

在制定计划前,设定储蓄百分比,例如每次从工资中提取10%至20%作为储蓄额。

他提醒道,储蓄百分比可以定得高一些,制定好计划后不要经常更改。
此外,袁金泉表示,储蓄不应只关注金额,更应注重比例,不要认为存100元没有意义。

他举例说,假设A的收入为20万,每次存款2万元;而B的收入为2千元,每次存款只有200元。表面上看似差别很大,但他提醒,不要忽视存款比例的问题。实际上,二者都是从收入中提取10%作为储蓄。

“储蓄是自己和自己比拼,你无法与别人比较,因为收入不一样。”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