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宮廷的實踐家 — 宋楚瑜|天下雜誌

走出宮廷的實踐家 — 宋楚瑜

喊出「自古英雄造時勢,啟有主角等燈光」,由常居權力核心的黨政要員,到親民勤政的首長、和下野參選,一路走來,宋楚瑜秉持的信念能帶給人民什麼未來?

    其他

中興票券事件發生後,一位選戰經驗豐富的國民黨中常委觀察,「如果這是一場馬拉松,宋楚瑜從原本領先其他人至少一圈,變成僅有一肩之隔。」
 宋楚瑜支持度的消長,來自選民的困惑。選民的困惑,又源於宋楚瑜這個人本身。
 五十七歲的宋楚瑜,幾乎是這場選戰中,爭議最多的候選人。各方說法中,有人稱他為民粹主義者,也有人認為他是具有儒家氣質的理想家;有人視他為政治鬥爭高手,又有人稱他為精於謀略的現實主義者。
 一位政壇大老觀察,放眼國內政壇中生代,既能吃苦、耐煩,用科學方法思考做事,勤快,又手腕高明的,唯獨宋楚瑜一人。

英雄造時勢

 宋楚瑜同時兼具這麼多複雜的面貌,又能在沒有政黨奧援下,享有高度民意支持,其實與他性格中民胞物與的強人氣勢,嫻熟的領導統御能力有關。數年前,當省府與中央為「凍省」相持不下時,他在宜蘭鄉親面前就喊出,「自古英雄造時勢,豈有主角等燈光。」
 因此,不論是民國六十七年底的深夜,獨排眾議,喚醒蔣經國,處理中美斷交事務,或七十八年初,國民黨臨時中常會上,發言支持李
登輝代理黨主席,宋楚瑜的膽識與魄力,使他經常扮演一馬當先的關鍵角色。
 即便處理個人進退,宋楚瑜也慣出險招。一位前省府主管回憶,當民國八十五年底,國發會做出凍省決議,國民黨醞釀在立法院修法,
架空任期還有兩年的省長職權時,「他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寫下辭呈,以退為進,取得高層容他幹滿任期的默契。」
 去年五月,宋楚瑜以一介平民宣布競選第十屆中 華民國總統,更大膽 拋出「超黨派」口號,訴求社會上不認同兩大黨妥協作為,期待政局有番新氣象的眾多民意。
 宋楚瑜說,參選,是希望以一己與支持者之力,「發揮槓桿作用,讓走調的國內政黨政治回歸正常。」
 能夠掌握先機,操作形勢,做出成績,又與宋楚瑜的本身能力與政壇養成背景有關。
 相較於 主要對手中,連戰出身台灣政治世家,陳水扁是佃農之子,各有各自清楚的發展軌跡。自許為英雄的宋楚瑜則出生湖南省,父親是由三等兵苦學任事升至陸軍中將的宋達。他七歲來台,三十二歲獲得美國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回國後立刻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祕書。
 多位跟隨過蔣經國的人士指出,蔣經國培養人才,除了以身作則外,還強調勤快、少說、多做、平實守分。
 跟隨蔣經國十餘年的宋楚瑜,領導風格中,明顯表現出這些務實、負責、強調行動力的作風。
 例如,宋楚瑜格局雖大,但也很注意執行細節。前東森電視台總經理朱宗軻記得,宋楚瑜擔任新聞局長時,一改傳統作風,單獨約見各處科長級官員談話,「各單位問題在哪裡?有什麼困難?馬上很清楚,」目前擔任宋楚瑜競選總部文宣部主任的朱宗軻指出。

解決民怨 身先士卒

 而省長任內,為了解決基層民怨,宋楚瑜讓當時省府研考會主委夏龍,帶領十位員工,一個月內徹底讀過全省六千多本村里民大會紀錄,歸納出十類需求,三千件待辦工程,並成為宋省長勤跑台灣五圈,解決歷年來,民眾反映,卻未獲政府回應改善的陳年老案。四年下來,當初競選政見實現率高達九成七。
 要在最短的時間建立前人無法建立的政績,宋楚瑜身先士卒,由上而下動員整個省府體系。他除非遇到省議會開會,每週固定週一、二與部屬開會處理公務,其他時間就以直升機和配有行動電話、傳真、電腦和衛星定位系統的九人座廂型車環台奔馳。
 儘管競爭對手批評他以省長之尊,跳到第一線管村里長的事務,宋楚瑜很不以為然地回應,「你到現場看,才會發現解決問題涉及的複雜性。」
 一位前省府研考會官員也指出,不同於一般首長下鄉,淪於形式應酬,宋楚瑜很在乎追蹤考核。
 「有一次到澎湖,海風大,圍在他身邊的鄉親又多,我被擠在外面,結果他把我拉進去,好聽清楚民眾陳情和他的指示,」這位目前任職民間企業的人士指出。
 不過,批評者說,宋楚瑜的走透透,也有選舉綁樁的意味。如果競爭對手不用心,即使依樣畫葫蘆,常常落得吃力不討好。一位北部地區的地檢署檢察長觀察,隨著宋省長「全省走透透」謝幕,連戰副總統開始下鄉,只是看的沒有新意,又沒有特別做法,「民眾感受自然打折扣。」
 「國、民兩黨至今仍不了解,宋楚瑜現象背後的意義,」宋楚瑜機要祕書吳瑞國觀察。他指出,民眾寄託宋楚瑜,因為他縮短中間過程、滿足民眾期待落差,革命性地改變公共政策的流程。
 宋楚瑜施政強調效率,也反映在他用人上面。宋楚瑜本人常自豪,他每到新職,大多就地取材,發掘部屬的潛力與能力,久而久之,卻形成「省府團隊」或所謂的「宋家軍」。像前副省長吳容明,以老實認真著稱,並且是由李登輝派去幫助宋楚瑜,結果因為理念契合,精省後還辭掉政務委員,跳下來幫忙宋楚瑜競選。

由上而下 威權領導

 「宋楚瑜是解決問題的人,」地政專業出身,深知建設問題錯綜複雜,吳容明簡潔說明他幫宋的原委。
 「跟隨宋,工作壓力雖大,但是自己也不停成長,不斷學習,」
跟隨宋楚瑜七年,一度到民間企業工作,去年又辭職歸隊的吳瑞國說。
 前省府交際科長吳老德剛開始陪宋省長下鄉時,忙得一個多月未回家,甚至考慮辭職,但是「你辛苦,他比你更辛苦,而且做出成績,成為受民眾肯定的公務員,辛苦還是值得的,」同樣是辭官助選的吳老德說。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不同於陳水扁敢用出身、理念、風格與他完全不同的人才,宋楚瑜的團隊中,似乎看不到全方位格局的形形色色人才。
 這反映宋楚瑜的領導風格,傾向由上而下的威權。這種領導風格使他引以為傲的團隊表現,決策動力往往繫於他一人身上。
 像興票事件發生後,全國民眾莫不期待宋陣營提出說法,但是因為宋楚瑜資料準備不及,從整個團隊到二百多個宋友會的主要幹部,一下子全部消音。
 「各地區都不敢做消毒運動,都在等中央的指示,群體戰力一下子消失了,」一位南部宋友會的幹部說。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應,也出現在選戰的候選人步調上。像宋楚
瑜的政策白皮書,雖然號稱有上百位學者參與討論研擬,但是宋楚瑜再怎麼忙,也要親自參加政策的定稿討論,有時一談就是三、四個小時。雖然能達到宋楚瑜所強調的周延與可執行性高的要求,但卻影響到他的個人行程與政策推出的時間。

過分自信 看不到盲點

 「見面談、車上談,甚至陪他坐車回林口家,自己再設法搭車回家。他就是要確定自己的理念能放進白皮書中,」宋陣營政策白皮書召集人,政大中山所教授邵宗海說。
 有人擔心,這種強力領導的色彩,相對會遏止自發性的基層創意,無法形成由下而上的改革。
 強勢領導的第二個問題是,一旦過分自信,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盲點,觀察者分析。
 例如,為了協助李登輝總統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宋楚瑜受命勸退近三百位隨政府來台、年逾古稀的資深中央民代。當時,他天天提著水果籃,挨家挨戶拜訪,即使被拒於門外,隔天仍準時報到,再難看也要達成使命。
 「面對逼退,有些老代表明理、爽快,一說就通,有些怒不可遏,還有人痛哭流涕,但是宋楚瑜毫不動搖,」一位熟悉當時經過的人士指出。
 政爭期間,宋楚瑜急先鋒挺李的表現,也為他四處樹敵。
 即便到省府服務,宋楚瑜就事論事的脾氣和自信,頻頻出現砲打中央的鏡頭,相對於中央放話「葉爾辛效應」,他還振振有辭解釋,「以前屬於總公司,現在已經分家了,我自己是分公司,必須向我的老闆﹝省民、省議會﹞負責,」他在四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 造反的年代》作者夏珍指出,當時,處於順境中的宋楚瑜,顯 然忽略了逆境中的連戰,需要的是援手和友情,而非大聲和批判。
 不過,許多觀察者指出,宋楚瑜性格趨於成熟,應該就在走出繁華喧囂權力競技場般的台北市,栽進綠野藍天建設相對落後台灣省期間。

贏得民心是最大滿足

 直接與基層互動,宋楚瑜脫下西裝,換上夾克,勤學閩南語與客家話,努力做事,贏得龐大民意,還成為草根聲音的代言人。一位過去曾斷言宋楚瑜「脾氣壞、自視高、聽不得勸,省府一定幹不久」的黨營事業主管,沈吟地說,「他是個有反省能力的人。」
 在熾熱的選戰砲火中,獨立參選的宋楚瑜,到處走動所受到的支持與愛戴,也常令他眼眶發熱,情緒激動。
 私底下,宋楚瑜坦承,他從政最大的滿足,就是把事情做好,贏得民眾感謝。「人家對你的感謝,你自己看了他們握著你的手時,心會酸酸的,」他說。
 這次選戰中,相較於國民黨漫天開競選支票,民進黨拚命丟前衛性高的政策理念,宋楚瑜的政見,經常是強調解決人民生活、生計等問題,雖然平實可行,但卻缺少打動人心的響亮文宣口號。
 儘管背負外省人敏感身分,部份省籍意識強烈的地區,宋楚瑜是「台奸」、「台灣的董建華」的耳語不斷,宋楚瑜仍特別關心兩岸關係議題。因為他認為,今年下半年,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台灣受到的衝擊,不僅是兩岸關係,還包括經濟、治安等好幾個面向,「都關係到人民的生活、生計。」
 不過,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王業立觀察,宋楚瑜的省籍似乎不利於他參選,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他當選,在處理族群問題上,可能更客觀,更能發揮同理心。「宋楚瑜如果當選,最大的意義是可以一舉解決族群問題,」一位本省籍律師分析。
 這也使得這次選戰中,選民思考宋楚瑜最弔詭的一面。他的領導魅力與能力,有機會將新世紀的台灣,帶進更公平、族群融合、效率政府的境界。但是他的領導風格,卻也可能使台灣持續強人政治的風貌。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廣編企劃|以市民為本出發,打造智慧桃園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