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导致了他要“学做圣人”?

京官曾国藩为什么要学做圣人呢?是什么动机导致了他这样的想法? [图片]
关注者
12
被浏览
615

7 个回答

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其实曾国藩刚刚到北京任职不光是见识狭窄、观念鄙俗,性格上还有很多缺点。

第一个就是浮躁、坐不住。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性格厚重富于耐性。

据说按“星座学”来说,这是“土象星座”比如金牛座人的特点。据说金牛座人“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适合从事需要顽强毅力和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

但是曾国藩的生日显示,他居然是射手座。射手座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据说是“像风一样自由”活跃外向,坐不住。曾国藩在青年时代恰怡如此,他是一个非常爱交朋友、非常爱串门、非常爱聊天、非常爱开玩笑的人。

翰林官员都是非常清闲的,通常一个月只需要初一、十五上两天班,点个卯,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因此进士们刚进翰林院,很像今天我们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经过多年苦读,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所以很多翰林都开始放任自己,给自己放羊,曾国藩也是这样。

曾国藩 庸人的楷模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初七日他在日记中说: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惝,不觉过了四十余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诸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

在翰林院工作的开头四十天,除了写了几封家信和一篇文章外,什么正事都没做。每天就是串门聊天饮酒下棋。

翻开曾国藩日记,我们会看到他责备自己“宴起”“无恒”“太爱出门”的记载到处都是:

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心浮不能读书......
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
晏起,则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

持才傲物的曾国潘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时候的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杀人。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清代的时候那里是刑场。所以曾国藩隔三岔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杀人。

曾国藩性格中第一个毛病,就是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他的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如前所述,曾国藩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又点了翰林,因此难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到了北京之后,曾国藩交了很多朋友。他的两个最好的朋友都说他身上最大的毛病是傲慢。

陈源兖说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就是说你从脑瓜顶到脚底跟,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傲慢的气息,人家跟你交往,第一感觉是你这个人很傲,而且“自是”,也就是说什么事都认为自己对,听不进不同意见。

曾国藩另一位畏友邵懿辰则说曾国藩“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

也是批评他傲慢,说他刚刚与人认识的时候,还显得很谦逊,但是与人交往时间久了,就不自觉地露出傲慢的本色。

因为修养不好,脾气暴躁,曾国藩到北京的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一一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为某事意见不一致吵起来了,隔着桌子就要动手,大家给拉开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曾国藩在日记当中说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骂了很多非常难听的话,甚至于都“问候”了对方的家人。曾国藩后来非常后悔,因为这种举动实在是有辱斯文。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当然这种“虚伪”不是指他多么大奸大恶,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发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而且还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邵懿辰有一次对曾国藩说,你的缺点,除了“自是”外,还有一条,就是“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这个毛病确实很严重,比如他道光二十二年(1842) 十月初四日日记说,有一个叫黎吉云的朋友来拜访他,“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黎吉云到家里来拜访他,拿了一叠刚写的诗,请曾国藩点评,曾国藩感觉这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是一开口,却言不由衷地夸奖起来。说着说着又开始显示自己在诗学方面的素养,说了一些故作高深的话。把黎吉云送走之后,曾国藩反思刚才自己的言谈举止,感觉脸上有点儿发烧。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

克制自己好色的本性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大缺点,必须改过,那就是“好色”,爱看美女。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

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儿可笑。血气方刚、刚过而立的他,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时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曾国藩日记中多次记载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曾国藩得知他的朋友纳了一个妾,长得很漂亮,于是借故到这个朋友家,聊了一会儿天后,再三强迫这个朋友把小妾领出来让他看看。曾国藩见了小妾,又和人家开了几句玩笑,调笑了几句,回家他在日记当中写道:“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

还有一次,他和一个朋友聊天,不知道怎么,聊到了女人,那个朋友说起自己如何情场得意,曾国藩“闻色而心艳羡”,暗暗骂自己“真禽兽矣”另一次,曾国藩过年参加进士同学的团拜,到了一个大富之家,发现此人家中姬妾如云,美女众多,曾国藩大开眼界,拼命看了好多眼。《日记》中说:

“是日,目屡邪视,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曾国藩妻子欧阳氏的照片,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长得不是很漂亮。曾国藩拜完年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老婆,再想想人家的姬妾,感觉自己太亏了。人比人,气死人。碰巧欧阳氏身体不好,正在闹病。曾国藩更加厌恶。因此“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干脆离家出走,出门到朋友处聊天,“更初归”

所以年轻时代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是很平庸的,不仅是智商平庸,在性格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常人常见的缺点和毛病。价找为湖南人虽然有倔强、坚韧的特性,但也有封闭、褊狭的弱点。湖南人将走出湖南叫作“出湖”,湖南历史上有一个规律,一个人只有出湖,才能褪却身上那种在闭窘环境下产生的狭隘偏执,变得大气宽广,有所作为。

开始钻研圣人之道

曾国藩也是这样。京师乃人文芸萃之地,曾国藩在这里眼界大开。他兴奋地在家书中对弟弟们说:“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

到了翰林院,曾国藩如饥似渴地开始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年谱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曾国藩拜访大儒唐鉴,请教读书学习之法。唐鉴建议他先读《朱子全集》,以朱熹之学为宗。“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因此曾国藩从这一年起,“以朱子之书为日课,始肆力于宋学矣”。

通过读书与交友,曾国藩的视野和见识与以前大不相同。他在家书中说:“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也就是说,到了北京,他才知道学问的门径,也才知道原来范仲淹、韩琦那样的大政治家和司马迁、韩愈那样的大文学家也不是高不可及。如果我们切实努力,一步步踏实用功,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

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曾国藩书法

什么叫“圣人”呢?

正如同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是不生不灭成为“佛”,道教修炼的最高目标是解脱生死成为“仙”一样,儒家学说给它的信徒们规定的最高目标是成“圣”。理学的一个根本路径是,每个人都有圣人之质。“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所谓圣人,就是完美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他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使整个国家达到大治的状态。而自己也立功立德立言,万世不朽。

这是一个何其宏伟、何其诱人的人格理想,在这一人格设计中,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精神能得到最大限度张扬。

曾国藩在三十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也就是说,我只能有一个选择,或者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或者做一个圣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道光二十二年(1842),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他已经立定了终身之志。

他说: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这就是他为自己立定的“终身大规模”。他认为,这一目标实现了,其他目标就自然而然能达到。他在给诸弟的信中说,不必占小便宜:“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也就是说,如果做成了光明磊落的伟人,人生日用、建功立业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关注@土星嘉树一起分享学习历史知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许会有一些共鸣!

三十而立这一年,曾国藩决定要学做成为一位圣人。

曾国藩24岁中了举人,28岁又中进士,点翰林。这让一度有些自卑的曾国藩开始有些“傲气”。在出发去京城之前,曾国藩请求老祖父曾玉屏给他嘱咐两句,曾玉屏说

“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意思是说你是有才能的,做官也肯定是有前途的,如果能把身上傲这个毛病改了,会更好。到了北京以后,和翰林院中的同事一比,曾国藩发现自己存在更多的性格缺陷。主要存在以下四点:

01丨浮躁,坐不住

翰林院官员当时是比较清闲的,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上两天半,点个卯,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就像高中生高考结束后进入大学,紧绷了十几年的神经在进入大学那一刻开始彻底放松。曾国藩也不例外,在翰林院工作的头四十天,他除了给家里面写了几封家书和一篇文章,什么正事都没干。

另外,曾国藩那时候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看行刑过程。曾国藩居住在城南菜市场口附近,清代这里是刑场,所以曾国藩隔三差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行刑过程。 ​

02丨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由于在同龄人群中,曾国藩取得了如此好的成就(进入翰林院),内心不免有些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进入北京后,他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两个最好的朋友陈源兖和邵懿辰都说他身上最大毛病就是傲慢。 ​

陈源兖评价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意思是从他脑瓜到脚底,每个毛孔都散发傲慢气息,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

邵懿辰说他“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意思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还觉得他挺谦逊,但是时间长了,就显露出了傲慢的本色。

03丨虚伪,不懂装懂

第三个性格缺陷是虚伪,这个虚伪主要是指他在一些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不懂装懂。邵懿辰评价他“谓对人能作几幅面孔也”,意思是能用几个不同面孔对待一个人。 ​

曾国藩有个叫黎吉云的朋友拜访,拿出一叠他写好的诗给他看,曾国藩看了以后觉得并不怎么样,但是一开口,却由衷的开始夸奖起来,并且说了一些故作高深的话。送走朋友以后,曾国藩反思刚才自己说的话,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烧”。

04丨爱看美女

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个必须要改的缺点,就是爱看美女。现在看来,这个缺点根本算不上,那时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见到美女自然喜欢多看几眼,但是在那个时代,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觉得自己必须要改。 ​

有一次,他和朋友聊天,这个朋友讲到自己在情场是如何的得意,曾国藩“闻色而心艳羡”,暗暗骂自己“真禽兽矣”。 ​

在意识到自己的这四个性格缺陷后,再加之生活在翰林院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周围都是优秀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曾国藩下定决心要向圣人学习,并立下学做“圣人”之志。

小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藩的这四个性格缺陷我们很多人身上也都有,他在意识到自己的这四个性格缺陷后,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明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曾国藩的改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