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歷史(一):酒的歷史@流浪教師的歷史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4 23:19:24| 人氣14,6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中的歷史(一):酒的歷史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酒的歷史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人類所發現的最早飲料。人類最早文明發源地之一—近東的肥沃月彎,當地盛產野生穀類,人類採集其為食物,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人類發現儲藏的穀類會變化成粥及酒,這就是酒的由來。酒的發現遠比文字發明還早,所以無法確定何時發現,唯一確知是西元前4000年,啤酒在近東地區就已經廣為流傳。

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等古文明相當重視啤酒,埃及甚至以啤酒做為工人的工資。啤酒帶來的微醺感覺更讓他們覺得神奇,於是許多民族都將啤酒認為是神的禮物,於是在許多神話中,酒是神所發明的,酒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祭祀更少不了這種「神的飲品」,直到今日。

葡萄酒的起源
如果說埃及古文明統治世界的飲料是啤酒,那麼希臘、羅馬,一直到基督教世界則是葡萄酒的天下。葡萄酒的發現同樣古老不可考,有人認為是在西元前9000~4000年前的札格羅斯山區(今天亞美尼亞及伊朗北部),因為當地有野生歐亞混種葡萄藤的出現,但要大量釀造,得要到西元前6000年前,人類發明陶器以後。

葡萄酒最早因產量不多,在埃及時代,僅有王公貴族得以飲用。希臘興起後,由於希臘氣候適合栽種葡萄,價格開始下跌,一般平民也得以享用,加上希臘人認為喝葡萄酒比起喝啤酒的東方民族高級,因此葡萄酒開始興盛,成為希臘時期最重要的飲料及商品。但葡萄酒仍有好壞之分,貴族喝好的葡萄酒,奴隸喝差的葡萄酒,看你喝的酒是哪一種,就知道你的階級。

羅馬時代,遵循希臘的風潮喝葡萄酒,這也使葡萄酒的產地由希臘擴展至羅馬帝國的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而當時喝的葡萄酒,需要摻水調和,而不能直接引用。基督教中的聖餐儀式,葡萄酒與麵包代表基督的血與肉,更讓葡萄酒成為基督教的飲料。但回教興起後,穆罕默德對酒醉及賭博兩件事相當反感,於是下令禁止回教徒喝酒。葡萄酒也成為世界兩大宗教壁壘分明的飲料。

白蘭地╱威士忌的起源
繼啤酒、葡萄酒後,第三種出現的是經由蒸餾所產生的烈酒—現在稱為白蘭地Brandy或威士忌Whisky。這種酒的出現與禁酒的回教世界有關,回教世界是古代的科學中心,回教科學家將蒸餾技術改進後,後來將葡萄酒加以蒸餾,就得到這種烈酒。但回教徒並未將此視為,他們將其視為藥物。

傳到歐洲後,歐洲人一開始也以藥物看待,稱之為「生命之水」,但普及後就成為一種飲品,尤其在寒冷且葡萄酒昂貴的北歐。在愛爾蘭,這種酒被稱為威士忌。在德國,則被稱為白蘭地。

藍姆酒:甘蔗與奴隸
藍姆酒Rum是由甘蔗製糖過程的副產品(糖蜜)蒸餾而成。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加勒比海一帶開始大量栽種甘蔗,出產糖到世界各地。種植甘蔗需要大批人力,歐洲殖民者開始大量從非洲進口黑奴到此地,在買賣黑奴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非洲的奴隸販子非常喜歡烈酒,初起由白蘭地來交換黑奴,但到發現藍姆酒後,則改由藍姆酒來交換,等於是用黑奴製作的東西來交換黑奴,歐洲殖民者大做無本生意,也讓其大發不義之財。

藍姆酒與美國革命
英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後,當地人原來都仰賴英國進口啤酒或發芽大麥,因為釀酒的歐洲穀物在美洲難以生產。後來藍姆酒傳到北美殖民地,當地人發現從美洲其他的地方進口糖蜜釀藍姆酒,比起從英國進口方便多了,藍姆酒就在當地流行了起來。

但北美殖民地進口的糖蜜,多半是法國殖民地所產,這讓英國商人非常不高興,於是倫敦在1733年通過了一部新稅法—《糖蜜稅法》,其中規定如果北美殖民地要從其他國家進口糖蜜,每加侖要徵收六便士,但英國所產的糖蜜品質不佳,數量也不夠,北美殖民地的人也不願付稅,於是開始大量走私,導致《糖蜜稅法》無法在北美殖民地順利執行,也使殖民地人民體認到他們有權拒絕不合理的法案,影響1773年的抵制《茶稅法》,開啟美國革命。

台灣的酒
台灣酒的發展則與西方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兩次的政權輪替:1895年的日本及1945年的國府統治。在日治之前,台灣的酒多半是農家靠著自己生產的米、地瓜,所釀製的白酒,米酒也成了台灣最傳統、庶民的酒類。當時比較上等的酒類為紅酒,是用紅麴所製造的紅酒(或稱黃酒,因為黃褐色酒),但這種酒多半產自中國,師傅也不願意到台灣。直到台灣漸漸富裕後,才有宜蘭、內埔等地製造紅酒。除了米、地瓜外,台灣還可利用甘蔗製酒。但穀物除製酒外,剩下的「酒糟」可以用來餵豬,因此製酒人家通常也養豬,甚至養豬還成了主業,也因此,台灣早期製酒地點多半在豬舍旁,環境衛生惡劣,這也讓剛來到台灣的日本人瞠目結舌,不敢相信。

日本人來到台灣後,帶來了啤酒及清酒。清酒多半是日本人飲用,也從日本進口,日本曾在台灣建立清酒釀製廠,但台灣的氣候不適宜製作清酒,技術也不如日本,因此影響不大,倒是啤酒卻在台灣落地生根。

啤酒在日本也是外來品,1870年日本第一座啤酒廠在橫濱建立,是由美國人所建,日本自己所建的啤酒廠則要到1876年才在北海道札幌成立。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也將啤酒帶入台灣,當時台灣人譏笑這種不烈的酒為馬尿,沒有太多人願意嘗試,但在20年內,卻席捲台灣,1919年,許多在台日商集資,成立「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廠址就是今天的建國啤酒廠,從此啤酒在台灣,也成為銷售量最好的酒類之一。

日本人在台灣,對於許多賺錢的事業實施專賣政策,酒也不例外。1922年,日本政府不准民間產酒,原來的酒廠由政府收購,成立專賣局,如今日的華山藝文特區,就是當年釀製清酒的「芳釀株式會社」工廠,後來成為專賣局的台北工廠。1945年國府持續這項政策,成立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直到2002年,加入WTO,才結束此一專賣政策。

1945年,國府來台,也帶來另一種酒的文化:紹興酒取代了清酒,成為統治者情有獨鐘的酒類,公賣局也在埔里大量生產。另一種在戰後崛起的酒類是金門高梁,這是當地民眾用高梁研發而成,原本只是想自製自飲,但當地指揮官胡璉力促下,於1952年興建「九龍江酒廠」,也就是後來的「金門酒廠」,名震中外的金門高梁就此誕生。

台長: 王御風
人氣(14,636)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歷史 |
此分類下一篇:【課程講義】西方世界的茶—日不落國的國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