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評論

社會派電影巨匠山本薩夫(下)

試比較50年代日本從事獨立製作的三位先驅導演,十年間有六部電影入選《電影旬報》十大佳片的山本薩夫,成績不如晚他兩年出道、有11部電影入選十大的今井正,但比1952年才首次執導、八年間只有三部電影入選十大的新藤兼人(1912-2012)優勝。集錦片《正是為了愛》不算,山本薩夫在50年代沒有上榜十大的五部黑白劇情長片為:描寫民眾不顧幕府反對強行修建水庫的《箱根風雲錄》(1952)、講述戰爭中帶菲律賓女孩逃走的軍醫與追捕他的將校互相殘殺的《太陽的盡頭》(1954)、重現大正末期東京印刷工人大罷工的《沒有太陽的街》(1954)、翻拍托爾斯泰小說《復活》的《雪崩》(1956),與刻畫地方長官和百姓間之齟齬的諷刺喜劇《紅戰袍》(1958)。其中曾被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頒發特別導演獎的《沒有太陽的街》,改編自德永直(1899-1958)在1928-29年連載於《戰旗》的同名小說、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一部傑作。 《遍體鱗傷的山河》 山本薩夫在60年代產量豐富,共推出18部電影。他在完成三部自選題材的電影後,於1962-69年替大映公司拍了八部娛樂性強的商業片和兩部雅俗共賞的「十大」佳作。另外有一部十大佳作替東映公司拍攝,其餘四部影片是自己選材的獨立製作。他前後七部的獨立製作有三部上榜十大,所以十年間共有六部電影入選《電影旬報》十大佳片。山本薩夫的七部獨立製作是: 1960:《沒有武器的鬥爭》,十大第八,西口克己原作,山形雄策與依田義賢編劇,下元勉主演,137分鐘的黑白片。主人公山本宣治(1889-1929)是投身工農黨運動的生物學家、大學講師和國會議員,被右翼份子暗殺於東京神田旅館。 1961:《松川事件》,新藤兼人與山形雄策編劇,小沢弘治主演,162分鐘的黑白片,講述1949年8月17日國鐵翻車意外後,蒙受不白之冤的20名嫌疑犯被審判的情節。影片自主上映三個月,成功地動員了530萬人次。 1962:《擠奶的姑娘們》,八木保太郎原作及編劇,124分鐘的黑白片,表現個體奶農通過集體經營而免受中間剝削。 1965:《證人的椅子》,十大第五,開高健原作,井手雅人編劇,奈良岡朋子主演,105分鐘的黑白片。開高健(1930-89)的原著小說《迷途的一隅》(1962),取材於1953年11月德島無線電商人被殺、妻子富士茂子被誣控謀殺丈夫和被判刑13年的事件。1965年5月15日影片公映後,文化界及社會上發起要求假釋茂子的運動。茂子於1966年11月30日從櫪木監獄假釋出獄後,一直向法院申請重審她的冤案,卻不幸於1979年11月15日病亡。晚至1985年7月9日,德島地方法院才在被告缺席的法庭上,對茂子的兄弟姐妹四人宣讀「被告富士茂子無罪」的判決。奈良岡朋子(1929- )榮獲每日映畫競賽的最佳女配角獎,而山本薩夫亦榮獲藍絲帶獎的最佳導演獎。 1965:《間諜》,夏堀正元原作,舟橋和郎編劇,田宮二郎與小川真由美主演,95分鐘的黑白片,講述日本報社記者追查北韓間諜的故事。 《奴隸工廠》 1968:《奴隸工廠》,原作是勞働旬報社出版的《東京爭議團物語》(1965),武田敦與小島義史編劇,武田敦導演,山本薩夫是總導演。這部黑白片長達7小時47分鐘,描寫工人面對工廠相繼倒閉、開除、藉口企業管理合理化而裁減職工等困境,奮起進行鬥爭。電影以預售戲票的辦法籌集資金,製作的口號是:「10萬製片人,1000人參加演出,大家製作,大家上映!」結果全國觀眾高達150萬人次。 1969:《越南》,十大第七,134分鐘的彩色紀錄片,以北越的觀點為內容,批判侵略戰爭的慘無人道與罪惡。增田健太郎在越南主持拍攝,山本薩夫在日本剪輯加工。 山本薩夫替大映拍的四部彩色商業片是:講述東海小鎮計畫開發溫泉的喜劇《紅水》(1963),勝新太郎(1931-97)主演的「盲俠座頭市」系列第16集《座頭市越獄》(1967),源出經典怪談、寫述武士迷戀女鬼的恐怖片《牡丹燈籠》(1968),與刻畫幕末時代水戶藩尊王攘夷派發動騷亂的《天狗黨》(1969)。他另外四部大映製作的黑白娛樂片是:市川雷藏(1931-69)扮演劫富濟貧義賊石川五右衛門(1558-94)的《忍者》(1962)和《忍者續集》(1963),改編自三浦綾子(1922-99)同名暢銷小說的《冰點》(1966),與勝新太郎主演的動作喜劇《假刑警》(1967)。 大映的社長永田雅一(1906-85)是個極右派,卻不理一些董事的反對,邀請最左的山本薩夫替公司效力,認為即使是共產黨員,如果工作好,又有何不可?結果共有八部的「忍者系列」成為大映的賣座片集。山本不想續拍第三集,卻很樂意創作了石川達三原著、新藤兼人編劇的《遍體鱗傷的山河》(1964)。這部152分鐘的黑白片,描寫了目空一切的鐵路財閥有馬勝平(山村聰飾)的事業欲望和家庭傾軋,塑造出日本電影史上精力充沛、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電影名列《電影旬報》十大佳片第七位,而山村聰(1910-2000)亦榮獲《電影旬報》的最佳男演員獎。 《日本小偷的故事》 山本薩夫60年代的兩部最佳作品是東映出品的《日本小偷的故事》(1965)與大映出品的《白色巨塔》(1966)。前片是117分鐘的黑白片,主人公(三國連太郎飾)是「松川事件」真相的目擊證人,一個撤謊和偷竊的積犯,因提供證詞會暴露自己的犯法行為,十多年後才決定出庭作證。這部出色的喜劇名列《電影旬報》十大第七位,而三國連太郎(1923-2013)亦榮獲《電影旬報》的最佳男演員獎。 《白色巨塔》被《電影旬報》選為1966年的最佳電影,在日本共榮獲約十個獎項,也在莫斯科電影節得了銀獎。山崎豊子(1924-2013)的原著小說和橋本忍(1918-2018)的改編劇本,均揭露了醫學界的名流與教授間的嫉妒、專橫、玩弄權術、拉幫結夥及行賄舞弊的種種醜惡行為。這部黑白影片長約兩小時半,開端的醫生動手術場面和結尾的法庭判決場面,劇力萬鈞,表現了導演的深厚功力。男主角田宮二郎(1935-78)在演出31集的電視劇《白色巨塔》(1978年6月-1979年1月)後舉槍自盡身亡。 《白色巨塔》 70年代是山本薩夫佳作不斷面世的輝煌期,他創作的十部彩色電影,有七部入選「旬報十大」、得42分,在同儕中最為傑出,成績僅遜於十次入選十大、得58分的晚輩山田洋次。他反戰和批判社會不公義的立場依然鮮明,影片除富有思想性外,亦兼有娛樂性和藝術性,題材多樣化,人物眾多而情節複雜,敘事亦有條不紊,故電影能叫好兼叫座。1970-73年,他替日活公司拍攝由山田信夫和武田敦改編自五味川純平(1916-95)同名小說、總括日本侵略中國大陸的《戰爭與人》三部曲。第一部《戰爭與人・命運的序曲》(1970),片長194分鐘,描寫了和軍部勾結的伍代財閥,也寫述了從1928年三・一五事件到1932年上海事變的歷史。影片入選十大第二,票房收入有5.9億日圓。第二部《戰爭與人・愛和悲哀的山河》(1971),片長150分鐘,以五對青年的戀爱故事,揭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日韓青年殘酷迫害的罪行。影片入選十大第四,票房收入有3億日圓。第三部《戰爭與人・完結篇》(1973),片長184分鐘,寫述1937年日军入侵中國后,通過伍代家三兄妹的愛情悲劇,說明侵略者必敗。影片入選十大第十,票房收入有4億日圓。 長達211分鐘的《華麗家族》(1974)是一齣家庭大悲劇,由山田信夫改編山崎豊子1973年的同名小說,描寫大銀行家萬表大介(佐分利信飾)利用兒女的裙帶婚姻,同財政界的要人互相勾結,不擇手段地吞併其他銀行的卑劣行徑。結果胸懷大志的長子鐵平(仲代達矢飾)被迫自殺,大介的情婦兼管家高須相子(京町子)亦被遺棄。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票房收入有4.2億日圓。 《華麗家族》 《金環蝕》(1975)刻畫日本保守黨內部由於一件貪汙行賄案引起的勾心鬥爭的故事,揭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欺騙性。石川達三的原著小說(1966)謂:資產階級政治,「四周雖閃耀著金色的光輝,核心是一團漆黑。」社會派推理小說巨匠松本清張(1909-92)曾評價本片說:「以諷刺喜劇的筆觸去描寫保守政黨的體質,而又拍得這樣有意思的電影近來實在很少。」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片長155分鐘,票房收入也讓大映公司滿意。 《不毛地帶》(1976)的內容是山田信夫改編山崎豊子原著小說的部分情節,以1959年日本擬定的第二次防衛計畫進口戰鬥機而出現的商戰為素材。影片拍攝於洛歇事件(Lockheed bribery scandal)被揭發之前,但內容卻與該事件不謀而合,描寫了航空界的貪污疑雲。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片長155分鐘,票房收入有5.4億日圓。 山本薩夫其後的四部影片是:描寫江戸時代後期的農政學者和農民指導者大原幽學(1797-1858)的生平的《天保水滸傳》(1976),由片桐直樹負責的紀錄片《越南的統一》(1977),松竹公司投資、講述自衛隊員劫持火車以此發動政變的《皇帝不在的八月》(1978),與描寫日本明治末期繅絲女工的悲慘遭遇的《野麥峽的哀愁》(1979)。 《野麥峽的哀愁》入選十大第九,片長154分鐘,票房收入高達14億日圓,當年賣座僅次於16.4億圓的動畫《銀河鐵道999》。影片的女主人公阿峰(大竹忍飾)雖然是一名優秀女工,當她因勞累過度得了肺病後,就被資本家一腳踢出門外,在回鄉途中死於野麥嶺。該片在日本大受好評,榮獲約十個獎項。後來山本薩夫替東寶拍了它的續集《野麥峽的哀愁・新綠篇》(1982),描寫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1919-27)繅絲女工們的覺醒。她們不堪忍受凌辱,奮起舉行罷工鬥爭,儘管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婦女要求解放的思想,卻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重點。在兩集「女工哀史」之間,山本導演了大映出品的《阿西們的街》(1981),描寫了在豐田和日產等大企業之下,承包廠勞動工人的青春群像。 《野麥峽的哀愁》 1980年代初,右傾化的電影如《二百三高地》(1980,舛田利雄導演)和《大日本帝國》(1982,舛田利雄)等相繼出現,山本薩夫認為這些影片的內容掩蓋了戰爭本質,遂準備拍攝兩部反戰電影與之抗衡。一部是改編森村誠一(1933- )原作、揭露二戰期間日本關東軍731細菌戰部隊惡行的《惡魔的飽食》,另一部是改編野上彌生子(1885-1985)原作、描寫從二・二六事件到日中戰爭日本黑暗時代的《迷路》。可惜天不假年,山本於1983年8月11日不幸辭世,無法再實踐他畢生奉行的理念:「我希望電影是傳達真實的眼睛,它批判政治和社會的謬誤,為群眾的幸福而盡力。這就是我的創作活動的中心課題。」 參看: 社會派電影巨匠山本薩夫(上)

舒明

試比較50年代日本從事獨立製作的三位先驅導演,十年間有六部電影入選《電影旬報》十大佳片的山本薩夫,成績不如晚他兩年出道、有11部電影入選十大的今井正,但比1952年才首次執導、八年間只有三部電影入選十大的新藤兼人(1912-2012)優勝。集錦片《正是為了愛》不算,山本薩夫在50年代沒有上榜十大的五部黑白劇情長片為:描寫民眾不顧幕府反對強行修建水庫的《箱根風雲錄》(1952)、講述戰爭中帶菲律賓女孩逃走的軍醫與追捕他的將校互相殘殺的《太陽的盡頭》(1954)、重現大正末期東京印刷工人大罷工的《沒有太陽的街》(1954)、翻拍托爾斯泰小說《復活》的《雪崩》(1956),與刻畫地方長官和百姓間之齟齬的諷刺喜劇《紅戰袍》(1958)。其中曾被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頒發特別導演獎的《沒有太陽的街》,改編自德永直(1899-1958)在1928-29年連載於《戰旗》的同名小說、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一部傑作。


《遍體鱗傷的山河》

山本薩夫在60年代產量豐富,共推出18部電影。他在完成三部自選題材的電影後,於1962-69年替大映公司拍了八部娛樂性強的商業片和兩部雅俗共賞的「十大」佳作。另外有一部十大佳作替東映公司拍攝,其餘四部影片是自己選材的獨立製作。他前後七部的獨立製作有三部上榜十大,所以十年間共有六部電影入選《電影旬報》十大佳片。山本薩夫的七部獨立製作是:

1960:《沒有武器的鬥爭》,十大第八,西口克己原作,山形雄策與依田義賢編劇,下元勉主演,137分鐘的黑白片。主人公山本宣治(1889-1929)是投身工農黨運動的生物學家、大學講師和國會議員,被右翼份子暗殺於東京神田旅館。

1961:《松川事件》,新藤兼人與山形雄策編劇,小沢弘治主演,162分鐘的黑白片,講述1949年8月17日國鐵翻車意外後,蒙受不白之冤的20名嫌疑犯被審判的情節。影片自主上映三個月,成功地動員了530萬人次。

1962:《擠奶的姑娘們》,八木保太郎原作及編劇,124分鐘的黑白片,表現個體奶農通過集體經營而免受中間剝削。

1965:《證人的椅子》,十大第五,開高健原作,井手雅人編劇,奈良岡朋子主演,105分鐘的黑白片。開高健(1930-89)的原著小說《迷途的一隅》(1962),取材於1953年11月德島無線電商人被殺、妻子富士茂子被誣控謀殺丈夫和被判刑13年的事件。1965年5月15日影片公映後,文化界及社會上發起要求假釋茂子的運動。茂子於1966年11月30日從櫪木監獄假釋出獄後,一直向法院申請重審她的冤案,卻不幸於1979年11月15日病亡。晚至1985年7月9日,德島地方法院才在被告缺席的法庭上,對茂子的兄弟姐妹四人宣讀「被告富士茂子無罪」的判決。奈良岡朋子(1929- )榮獲每日映畫競賽的最佳女配角獎,而山本薩夫亦榮獲藍絲帶獎的最佳導演獎。

1965:《間諜》,夏堀正元原作,舟橋和郎編劇,田宮二郎與小川真由美主演,95分鐘的黑白片,講述日本報社記者追查北韓間諜的故事。


《奴隸工廠》

1968:《奴隸工廠》,原作是勞働旬報社出版的《東京爭議團物語》(1965),武田敦與小島義史編劇,武田敦導演,山本薩夫是總導演。這部黑白片長達7小時47分鐘,描寫工人面對工廠相繼倒閉、開除、藉口企業管理合理化而裁減職工等困境,奮起進行鬥爭。電影以預售戲票的辦法籌集資金,製作的口號是:「10萬製片人,1000人參加演出,大家製作,大家上映!」結果全國觀眾高達150萬人次。

1969:《越南》,十大第七,134分鐘的彩色紀錄片,以北越的觀點為內容,批判侵略戰爭的慘無人道與罪惡。增田健太郎在越南主持拍攝,山本薩夫在日本剪輯加工。

山本薩夫替大映拍的四部彩色商業片是:講述東海小鎮計畫開發溫泉的喜劇《紅水》(1963),勝新太郎(1931-97)主演的「盲俠座頭市」系列第16集《座頭市越獄》(1967),源出經典怪談、寫述武士迷戀女鬼的恐怖片《牡丹燈籠》(1968),與刻畫幕末時代水戶藩尊王攘夷派發動騷亂的《天狗黨》(1969)。他另外四部大映製作的黑白娛樂片是:市川雷藏(1931-69)扮演劫富濟貧義賊石川五右衛門(1558-94)的《忍者》(1962)和《忍者續集》(1963),改編自三浦綾子(1922-99)同名暢銷小說的《冰點》(1966),與勝新太郎主演的動作喜劇《假刑警》(1967)。

大映的社長永田雅一(1906-85)是個極右派,卻不理一些董事的反對,邀請最左的山本薩夫替公司效力,認為即使是共產黨員,如果工作好,又有何不可?結果共有八部的「忍者系列」成為大映的賣座片集。山本不想續拍第三集,卻很樂意創作了石川達三原著、新藤兼人編劇的《遍體鱗傷的山河》(1964)。這部152分鐘的黑白片,描寫了目空一切的鐵路財閥有馬勝平(山村聰飾)的事業欲望和家庭傾軋,塑造出日本電影史上精力充沛、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電影名列《電影旬報》十大佳片第七位,而山村聰(1910-2000)亦榮獲《電影旬報》的最佳男演員獎。


《日本小偷的故事》

山本薩夫60年代的兩部最佳作品是東映出品的《日本小偷的故事》(1965)與大映出品的《白色巨塔》(1966)。前片是117分鐘的黑白片,主人公(三國連太郎飾)是「松川事件」真相的目擊證人,一個撤謊和偷竊的積犯,因提供證詞會暴露自己的犯法行為,十多年後才決定出庭作證。這部出色的喜劇名列《電影旬報》十大第七位,而三國連太郎(1923-2013)亦榮獲《電影旬報》的最佳男演員獎。

《白色巨塔》被《電影旬報》選為1966年的最佳電影,在日本共榮獲約十個獎項,也在莫斯科電影節得了銀獎。山崎豊子(1924-2013)的原著小說和橋本忍(1918-2018)的改編劇本,均揭露了醫學界的名流與教授間的嫉妒、專橫、玩弄權術、拉幫結夥及行賄舞弊的種種醜惡行為。這部黑白影片長約兩小時半,開端的醫生動手術場面和結尾的法庭判決場面,劇力萬鈞,表現了導演的深厚功力。男主角田宮二郎(1935-78)在演出31集的電視劇《白色巨塔》(1978年6月-1979年1月)後舉槍自盡身亡。


《白色巨塔》

70年代是山本薩夫佳作不斷面世的輝煌期,他創作的十部彩色電影,有七部入選「旬報十大」、得42分,在同儕中最為傑出,成績僅遜於十次入選十大、得58分的晚輩山田洋次。他反戰和批判社會不公義的立場依然鮮明,影片除富有思想性外,亦兼有娛樂性和藝術性,題材多樣化,人物眾多而情節複雜,敘事亦有條不紊,故電影能叫好兼叫座。1970-73年,他替日活公司拍攝由山田信夫和武田敦改編自五味川純平(1916-95)同名小說、總括日本侵略中國大陸的《戰爭與人》三部曲。第一部《戰爭與人・命運的序曲》(1970),片長194分鐘,描寫了和軍部勾結的伍代財閥,也寫述了從1928年三・一五事件到1932年上海事變的歷史。影片入選十大第二,票房收入有5.9億日圓。第二部《戰爭與人・愛和悲哀的山河》(1971),片長150分鐘,以五對青年的戀爱故事,揭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日韓青年殘酷迫害的罪行。影片入選十大第四,票房收入有3億日圓。第三部《戰爭與人・完結篇》(1973),片長184分鐘,寫述1937年日军入侵中國后,通過伍代家三兄妹的愛情悲劇,說明侵略者必敗。影片入選十大第十,票房收入有4億日圓。

長達211分鐘的《華麗家族》(1974)是一齣家庭大悲劇,由山田信夫改編山崎豊子1973年的同名小說,描寫大銀行家萬表大介(佐分利信飾)利用兒女的裙帶婚姻,同財政界的要人互相勾結,不擇手段地吞併其他銀行的卑劣行徑。結果胸懷大志的長子鐵平(仲代達矢飾)被迫自殺,大介的情婦兼管家高須相子(京町子)亦被遺棄。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票房收入有4.2億日圓。


《華麗家族》

《金環蝕》(1975)刻畫日本保守黨內部由於一件貪汙行賄案引起的勾心鬥爭的故事,揭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欺騙性。石川達三的原著小說(1966)謂:資產階級政治,「四周雖閃耀著金色的光輝,核心是一團漆黑。」社會派推理小說巨匠松本清張(1909-92)曾評價本片說:「以諷刺喜劇的筆觸去描寫保守政黨的體質,而又拍得這樣有意思的電影近來實在很少。」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片長155分鐘,票房收入也讓大映公司滿意。

《不毛地帶》(1976)的內容是山田信夫改編山崎豊子原著小說的部分情節,以1959年日本擬定的第二次防衛計畫進口戰鬥機而出現的商戰為素材。影片拍攝於洛歇事件(Lockheed bribery scandal)被揭發之前,但內容卻與該事件不謀而合,描寫了航空界的貪污疑雲。影片入選十大第三,片長155分鐘,票房收入有5.4億日圓。

山本薩夫其後的四部影片是:描寫江戸時代後期的農政學者和農民指導者大原幽學(1797-1858)的生平的《天保水滸傳》(1976),由片桐直樹負責的紀錄片《越南的統一》(1977),松竹公司投資、講述自衛隊員劫持火車以此發動政變的《皇帝不在的八月》(1978),與描寫日本明治末期繅絲女工的悲慘遭遇的《野麥峽的哀愁》(1979)。

《野麥峽的哀愁》入選十大第九,片長154分鐘,票房收入高達14億日圓,當年賣座僅次於16.4億圓的動畫《銀河鐵道999》。影片的女主人公阿峰(大竹忍飾)雖然是一名優秀女工,當她因勞累過度得了肺病後,就被資本家一腳踢出門外,在回鄉途中死於野麥嶺。該片在日本大受好評,榮獲約十個獎項。後來山本薩夫替東寶拍了它的續集《野麥峽的哀愁・新綠篇》(1982),描寫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1919-27)繅絲女工們的覺醒。她們不堪忍受凌辱,奮起舉行罷工鬥爭,儘管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婦女要求解放的思想,卻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重點。在兩集「女工哀史」之間,山本導演了大映出品的《阿西們的街》(1981),描寫了在豐田和日產等大企業之下,承包廠勞動工人的青春群像。


《野麥峽的哀愁》

1980年代初,右傾化的電影如《二百三高地》(1980,舛田利雄導演)和《大日本帝國》(1982,舛田利雄)等相繼出現,山本薩夫認為這些影片的內容掩蓋了戰爭本質,遂準備拍攝兩部反戰電影與之抗衡。一部是改編森村誠一(1933- )原作、揭露二戰期間日本關東軍731細菌戰部隊惡行的《惡魔的飽食》,另一部是改編野上彌生子(1885-1985)原作、描寫從二・二六事件到日中戰爭日本黑暗時代的《迷路》。可惜天不假年,山本於1983年8月11日不幸辭世,無法再實踐他畢生奉行的理念:「我希望電影是傳達真實的眼睛,它批判政治和社會的謬誤,為群眾的幸福而盡力。這就是我的創作活動的中心課題。」


參看:
社會派電影巨匠山本薩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