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給你問
分享
收藏
什麼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指源自於子宮內膜的癌症,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好發於年齡超過五十歲的婦女。在美國是最常見的婦癌,在亞洲及非洲相對較不常見,近年來可能因為飲食西化,罹患子宮內膜癌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部分病人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也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像是下腹痛、性交疼痛等。
如果想預防,關鍵在於飲食,儘量避免攝取太多高熱量食物,體重過重的人必須減肥,這樣可以降低癌變的機率,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應積極控制,目前子宮內膜癌還沒有妥善的篩檢方式,女性應多注意月經以及異常的出血現象。
子宮內膜癌症狀
- 出血: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部分病人也會出現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
- 疼痛:子宮內膜癌可能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疼痛,一般常見疼痛症狀有下腹痛、解尿痛或是性交疼痛等。
子宮內膜癌治療
- 手術治療: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依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和部分的腹網膜。
- 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常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一起使用,來達到更好效果。
- 化學藥物治療:利用口服或是注射藥物,制止癌細胞分裂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可有效延長病人生命。
- 標靶藥物治療:標靶治療用於抑制腫瘤存活、增殖、局部侵犯及遠端的轉移,並且避開影響正常細胞,這樣就不會增加毒性或副作用,且能降低復發率。
子宮內膜癌照護重點
- 一般婦科手術範圍及面積比較大,術後應詢問醫生建議做適當且正確的復建,並小心不要壓迫傷口,以免傷口裂開。
- 飲食需格外注意,尤其禁止高刺激性食物,如果體力允許,可以多活動身體,回歸正常生活後飲食也需注意,避免生活壓力,並定期到醫院報到複診。
子宮內膜癌進展
- 第1期:子宮內膜癌侷限在子宮內
- 1A期:腫瘤侵入不到1/2的子宮肌層。
- 1B期:腫瘤侵入超過1/2的子宮肌層。
- 第2期:子宮內膜癌已侵襲到子宮頸,還沒擴散到子宮外。
- 第3期:子宮內膜癌引起局部或區域的擴散。
- 3A期:侵襲到子宮漿膜層,子宮最外層的組織,已經很接近腹膜。
- 3B期:侵襲到陰道或子宮頸旁的組織。
- 3C期:轉移到骨盆腔或主動脈旁淋巴結。
- 3C1期:發生骨盆腔淋巴結轉移。
- 3C2期: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甚至會合併骨盆腔淋巴結轉移。
- 第4期:子宮內膜癌侵入周遭的器官或遠處轉移
- 4A期:侵襲到腸子和膀胱。
- 4B期:遠處轉移包含腹腔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子宮內膜癌併發症
- 出血: 一般來說婦科手術面積較大,相對併發症也比較多,出血是比較危險的併發症,需緊急輸血不然可能造成病人死亡。
- 水腫:由於手術過程可能會清除大部分的淋巴系統,可能造成病人出現下肢水腫的現象。
- 轉移: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腦、肝、肺或骨骼等)時,則根據器官不同有不同症狀。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子宮體癌,根據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年報約可佔到其中的86%。
子宮內膜癌預防重點
子宮內膜癌能夠預防的關鍵在於飲食,儘量避免攝取太多高熱量的食物,體重太重的人也必須減肥,如此可以降低癌變的機率,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應積極控制,目前子宮內膜癌還沒有妥善的篩檢方式,女性應多注意月經以及異常的出血現象。
子宮內膜癌診斷
- 分段搔刮術:以細小的刮匙先刮取子宮頸組織後,再進入子宮腔刮取子宮內膜並進行檢驗,可看出有沒有侵犯子宮頸的現象。
- 子宮鏡:用子宮腔內視鏡,直接觀察子宮腔內的病變,也可用於切片檢查。
- 超音波檢查:可用於觀看子宮內膜有沒有異常增厚,異常增厚可能代表發生病變。
子宮內膜癌就醫提醒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得到的?
-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 子宮內膜癌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子宮內膜癌,照顧者應該知道:
- 病人目前子宮內膜癌的哪一個階段?
-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 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
-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 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子宮內膜癌發生部位
子宮內膜
請注意,並沒有任何一種或一組方法適用於所有病人,一般表格內建議的治療方法並非絕對不變, 請您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