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看過《隋唐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裏面有個隋朝十八條好漢的故事,個個都是響噹噹的英雄人物。

西府趙王李元霸,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八臂哪吒裴元慶,紫面天王熊闊海,南陽侯伍雲召,伍雲召族弟伍天錫,

燕山公少保羅成,靠山王楊林,花刀大帥魏文通,四寶上將尚師徒,八馬將新文禮,雙槍老將定彥平,金刀殿帥左天成,鐵槍大將來護兒,掛錘莊莊主樑師泰,兵馬大元帥秦瓊,皂袍大將尉遲恭,赤發靈官單雄信。

這十八好漢的故事,個個令人熱血沸騰。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後來讀了隋唐史的書籍,我才知道,原來裏邊好多人物都是虛構的。比方説頭條好漢李元霸,這就是個虛構人物。

在《隋唐演義》中,李元霸12歲就力大無窮、勇不可當。他一頓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手持一對八百斤重的巨錘。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李元霸這個人物,要説這個人物的原型,普遍認為是李玄霸。他是李淵和竇皇后的第三個兒子。李淵和竇皇后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玄霸,四兒子李元吉。李元霸的原型,就是這個李淵的三兒子李玄霸。

關於李玄霸,正史中的記載很少,《舊唐書·列傳》:

“衞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隱太子建成及太宗、衞王玄霸、巢王元吉……”

《新唐書·列傳》:

“衞懷王玄霸字大德。幼辯惠。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諡,又贈秦州總管、司空。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薨,無子,國除。”

可以看到正史中對於李玄霸的記載,加起來不到100字,可以説這個人物完全沒有存在感,從僅有的史料記載看,這個李玄霸十六歲就早早去世了,可見這是個體弱多病的人,與《隋唐演義》裏的勇猛無敵的李元霸有很大的反差。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至於小説裏為什麼不直接用李玄霸這個名字,而要改叫李元霸,這是由於《隋唐演義》這本小説是清朝人寫的,我們知道大清朝有個著名的皇帝叫“愛新覺羅·玄燁”,為了避開康熙皇帝玄燁的這個“玄”字,李玄霸就變成了李元霸。畢竟在大清朝如果不避開聖諱,可是會掉腦袋的。

排行榜裏其他的英雄,比方説宇文成都,那也是虛構的人物。羅成,也是虛構的,原型是羅士信。裴元慶,也是虛構的,原型是猛士裴行儼。

但是也有不是虛構的,比方説秦瓊,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確實是響噹噹的一條好漢。可是《隋唐演義》裏不知為什麼,給他的排名太低了,與歷史不符嘛!通過查閲史籍資料和出土文物,可以這樣説,秦瓊,那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將!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正史中沒有記載過秦瓊祖父、父親的名字。1995年在濟南出土了一塊墓誌,墓誌主人正是秦瓊父親。墓誌上記載説,秦瓊的父親叫做秦愛,祖父叫秦方太,都是北齊的官員。可見秦瓊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文官出身。可能是因為戰亂年代吧,秦瓊反而練出了一身武藝。

秦瓊使用的是什麼兵器呢?小説《隋唐演義》裏説秦瓊手拿雙鐗,身負秦家絕學“秦家鐗”。但是在《舊唐書·秦叔寶傳》裏記載:

“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鋭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比刺之萬眾之中。”

“躍馬負槍”這説明秦叔寶平時使用的武器,就是長槍。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那秦瓊平時乘坐的是什麼坐騎呢?據小説《隋唐演義》記載,秦瓊所乘的馬為黃驃馬,小説開頭就有一段“秦瓊賣馬”的故事,這段故事後來還被搬上了戲劇舞台。

但是根據《酉陽雜俎》記載,秦瓊的坐騎不是黃驃馬,而是叫忽雷駁。據説這匹馬很奇特,經常要喝酒,而且雄武有力,每次月夜下測試,能奮力跨越三頂黑氈房,秦瓊去世後,這匹馬不吃不喝,悲傷嘶鳴不已,不久也去世了。

“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卒,嘶鳴不食而死。”(段成式《酉陽雜俎》)

秦瓊的一生,先後跟隨隋朝大將來護兒、張須陀,瓦崗軍首領李密,洛陽王世充和大唐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一生參加過的傳奇戰役無數,説他是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將名至實歸,下面就將秦瓊人生的高光時刻介紹給大家。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一.效力隋朝政府軍來護兒、張須陀期間

參與戰役:攻打盧明月

隋大業年間,秦瓊在隋朝名將來護兒賬下任職。來護兒,字崇善,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江湖人稱“鐵槍將”,威猛無比。秦瓊也因為本領高強,愛打抱不平,被來護兒收入賬下為將。

來護兒對秦瓊極為看重。話説有一年,秦母去世時,來護兒特意派人前去弔唁。軍隊裏其他的士兵都感到很奇怪,因為軍中常有喪事,主帥以前從不過問,為什麼這次為了秦瓊這麼重視呢?來護兒對此解釋説:

“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後來秦瓊被調入另一位隋朝名將張須陀麾下。張須陀,“得士眾心,勇決善戰。”是一員悍將,打起仗來不要命。因為屢建功勛,被提拔為齊郡副郡長(通守),兼河南道(黃河以南)十二郡整肅剿匪總司令。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軍首領盧明月率軍十餘萬進攻祝阿(一説下邳),秦瓊隨張須陀前往征討。盧明月軍有十萬人,張須陀這邊只有一萬人,無法與盧明月軍匹敵,只好在叛軍營外六七裏下寨,與其對峙數十日後糧草將要耗盡,形勢十分不利。

這時張須陀立即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提出自己的戰略構想:首先,在正面與敵軍交戰,佯裝力不能戰向後退,敵軍一定會追趕過來導致大營空虛。然後,這時需要派出1000人,從背後抄了他們的大營,出奇而制勝。這個任務非常危險,張須陀問誰敢去,結果眾將都不敢吭聲,不一會兒手下悍將羅士信站出來説他去,緊跟着秦瓊也站出來自告奮勇,説他也去。

(須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舊唐書·秦叔寶傳》)

張須陀這才第一次注意到秦瓊這個人。後來交戰的時候,正如張須陀所料,當他佯裝敗北的時候,盧明月在後面緊追不捨,羅士信和秦瓊率領1000人,埋伏在蘆葦蕩中。等到敵軍主力都過去了,直撲敵人的大營,羅士信、秦瓊見營門緊閉,兩人攀上城樓,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兩人砍開營門,迎接外面的本方的軍隊入城。然後縱火焚燒敵軍三十多座營寨,烈火濃煙、上衝霄漢。盧明月急忙奔還,張須陀回軍奮勇攻擊,大破敵軍,盧明月率領數百名騎兵倉皇逃走,結果就失敗了。這一仗張須陀能打贏,秦瓊可謂是功不可沒,秦瓊可以説一戰成名,其作戰勇武已經遠近皆知。

“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舊唐書·秦叔寶傳》)

二.效力瓦崗軍期間

參與戰役:攻打宇文化及

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一月,秦瓊又隨張須陀征討瓦崗軍,瓦崗軍首領李密將張須陀軍引誘至大海寺一帶伏擊。張須陀身陷重圍力竭而死,秦瓊衰隋軍殘部投靠了裴仁基,裴仁基後來又投奔了李密,秦瓊就跟着投奔李密,成為瓦崗軍的將領。

見秦瓊來投,李密非常高興,史書記載:

“密得叔寶大喜,以為賬內驃騎,待之甚厚。”(《舊唐書·秦叔寶傳》)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隨後李密發佈檄文,發表隋煬帝十大罪狀。起兵攻打洛陽。

眼看洛陽受到了瓦崗軍威脅,隋煬帝想起了王世充,派他率軍支援東都洛陽。王世充,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喜歡研究經史和兵法,非常擅長辯論,也非常擅長溜鬚拍馬,史籍記載他不遺餘力滿足隋煬帝的奢華生活,蒐羅珍奇玩物。隋煬帝也因此特別信賴他。

結果王世充與李密先後打了100多仗,雙方不分勝負,僵持不下。

不久發生一件大事。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殺死了隋煬帝楊廣。然後宇文化及率領着江都的十萬禁軍,浩浩蕩蕩向中原進發過來,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舉城哀悼,然後大臣擁立越王楊桐為新的皇帝。擁立他的是什麼人呢?是內史令元文都和盧楚等人。

此時東都洛陽的形勢非常微妙,城外有瓦崗軍李密,遠方有宇文化及正趕過來,怎麼辦?有一個叫蓋琮的人向楊侗上疏,建議招降李密,聯手對付宇文化及。元文都和盧楚也説,如今我們兵力不足,而不久前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掉的大仇還未報,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聯手李密,命他攻打宇文化及,讓他們互相殘殺,最好能兩敗俱傷,咱們好坐收漁翁之利。

眾人都覺得這是個好計策,於是楊侗也同意了,讓蓋琮攜帶皇帝詔書去遊説李密。

李密這邊接受了,可能是因為他也存在兩線作戰的問題,這邊有洛陽,那邊有宇文化及,夾在中間。李密也是打算擊敗宇文化及以後,順勢再把洛陽拿下。

就這樣李密的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軍隊交戰了,在戰場上,瓦崗軍奮勇衝殺,宇文化及被瓦崗軍擊敗。但是瓦崗軍這邊也是損失很大,李密甚至差一點就把自己的命給丟掉了。這個時候,有個人挺身而出救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秦叔寶。秦瓊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李密,然後又翻過頭來帶領大家,又把宇文化及給擊退了。這一仗,總算是勝利了。

“密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衞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舊唐書·秦叔寶傳》)

李密征討宇文化及這一仗雖然取勝了,但是整個瓦崗軍卻是元氣大傷。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此時東都洛陽城內,也醖釀着鉅變,主和的是元文都和盧楚等人,而王世充是不買賬的,結果他就發動了政變,殺死了元文都和盧楚等人,然後架空了剛登基不久的隋恭帝楊侗,獨掌了整個洛陽的大權。

王世充掌權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想一舉打掉這個瓦崗軍。雙方打了兩場,第一場瓦崗軍取勝,第二場由於王世充派出200名騎兵偷襲瓦崗軍大營,四處縱火,導致瓦崗軍的將士們陣腳大亂,四處奔逃,從此盛極一時的瓦崗軍消失在了歷史中。

瓦崗軍原先的將領們四處潰散,李密倉促投奔關中地區的李淵,因為李淵跟他是同根同種,都是西魏、北周時期關隴貴族集團的後代。而李淵的祖父和李密的曾祖父,當時同時官拜為八柱國大將軍。是八大將軍中的兩位,所以李密一失敗,就投奔李淵來了。而秦瓊、程咬金他們則轉投了王世充。

三.效力王世充期間

雖然王世充很敬重秦瓊,還封他為龍驤將軍。可是王世充這個人品德很差。首先,王世充是靠拍隋煬帝的馬屁上位的,難以服眾。其次,王世充説話有點“碎嘴子”,囉囉嗦嗦個沒完。史書記載:

“世充每聽朝,必殷勤誨諭,言辭重複,千端萬緒,百司奉事,疲於聽受。”(《舊唐書·王世充傳》)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世充殺害了裴仁基和裴行儼父子。

裴仁基是秦瓊和程咬金的老上級,裴行儼過去也是瓦崗軍的重要將領。父子倆對王世充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不爽,預謀發動一次政變,想殺死王世充,然後把楊侗找回來,重新擁立為帝。結果事情敗露,王世充知道情況後把裴家父子來了個滿門抄斬,然後把楊侗也給殺了。殺掉了裴氏父子,讓秦瓊和程咬金等人很憤怒。

所以他們要離開王世充。密謀的時候,程咬金説了這樣一段話:“王世充這個人氣量很小,很淺薄,而且好説大話,又愛賭個咒發個誓,這明明就是個老巫婆,這豈是撥亂反正之主,跟着他長久不了。”所以他們下定決心找個機會要走。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不久機會來了,王世充的軍隊與唐軍交戰,結果在陣前剛列好陣勢,秦瓊和程咬金等數十人,騎馬向西跑出一段距離後,下馬衝着王世充作了一揖,然後秦瓊説:“雖然你對我們禮遇有加,但我們不想在效忠於你了,告辭告辭。”王世充傻愣在原地,出於武力值相差太大,也不敢上來追,就任由秦瓊他們離開了。

“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舊唐書·秦叔寶傳》)

四.效力大唐期間

參與戰役:美良川戰役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瓊等人離開王世充,投奔了李淵。李淵接納了秦瓊他們之後,把他們劃歸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得到了秦瓊,也非常高興。

“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舊唐書·秦叔寶傳》)

李世民很早就聽説過秦瓊的大名,他來之後,估計是羨慕秦瓊的騎術,就讓秦瓊率領自己的騎兵,當了馬軍總管。秦瓊不久就有了一次報答李世民的機會。

一個月後,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劉武周舉兵攻唐,齊王李元吉棄守太原,逃回長安。劉武周大將宋金剛乘勝追擊,眼見唐軍遭遇危難,李世民挺身而出,率領3萬精兵渡過黃河,在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與宋金剛軍對峙。

此前,劉武周的偏將尉遲敬德在下縣(今山西夏縣),活捉李世民堂叔,準備還軍澮州(今山西翼城),此時秦瓊已經埋伏在夏縣與澮州之間的美良川(今山西聞喜南),準備迎頭痛擊。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李唐部隊和劉武周的部隊對峙了很長時間,雙方所剩軍糧都不多了,再這麼耗下去,雙方都耗不起。據《資治通鑑》記載,在李世民的建議下,希望兩軍的頭號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在美良川打一場,1對1單挑。宋金剛也不願意久戰,就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議。

關於這一場單挑的結果,《舊唐書·秦叔寶傳》和《新唐書·秦叔寶傳》都記載“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資治通鑑》則記載“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可見最後是秦瓊在這場決鬥中取勝。秦瓊部斬首2000餘級,大勝而歸。尉遲敬德奮力殺出包圍圈後,狼狽逃向澮州。在這場決戰之後,尉遲敬德“僅以身免”。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唐軍一面收復失地,一面繼續與宋金剛對峙。一年後,宋金剛因為軍糧耗盡而退兵,李世民則全力追擊。宋金剛在無奈之下,率領2萬大軍部署在介休(今山西介休),背城佈陣,與唐軍決戰。

唐軍大破敵陣,秦瓊、程咬金負責攻大陣北端,旌旗過處,所向披靡。最後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尉遲敬德見大勢已去,便歸順了大唐。

因此在我看來,隋末唐初的第一名將,不是虛構出來的李元霸,也不是尉遲恭,而是山東好漢秦叔寶。

而這一點,也在1974年出土的,秦瓊的兒子秦懷道墓誌銘中得到了證實。在墓誌中,有這樣一段敍述:

“祖叔寶,隋龍驤將軍,擒尉遲敬德於美良川。”

也就是説,在美良川戰役中,秦瓊在1對1的戰鬥中拿下了尉遲恭,兩人誰的武藝更加精湛,這就是顯而易見的事了。

《資治通鑑》也有記載:

“秦王世民遣兵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邀之於美良川,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傾之,敬德、尋相潛引精騎援王行本於蒲阪,世民自將步騎三千,從間道夜趨安邑,邀擊,大破之,敬德、相僅以身免,悉浮其眾,復歸柏壁。”

結合文物和史籍資料可以得出結論,秦瓊的武藝確實是唐初第一,無人能比。而演義中的秦瓊,簡直被黑慘了。

美良川大戰之後,秦瓊又參加了虎牢關等重要戰役,幫助大唐軍隊活捉竇建德、逼降王世充。由此中原主要地區落入唐軍的掌控。秦瓊受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進封翼國公。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武德九年(626年),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事變,雖然不在進入城門的9個人之列,但是駐守在玄武門外,與太子府謝叔方、薛萬徹率領的軍隊發生了激戰,抵擋住了他們的進攻。隨着尉遲敬德砍下太子李建成的頭,給城樓底下的人出示,太子黨的人才一鬨而散。秦瓊不辱使命,完成了李世民交給自己的職責。

事變之後,李世民封賞有功人員,拜秦瓊為左武衞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户。

但是事變之後,秦瓊就很少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因為久經沙場的他,健康出現了狀況。秦瓊曾經對人説過這樣一番話:

“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舊唐書·秦叔寶傳》)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因病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五年後,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放進了凌煙閣,去世的秦瓊也名列其中,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