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药残留检测真的如媒体所说形同虚设?

在网易看到一篇专题:中国农残检测为何形同虚设 ,报道时间应该不是最近,但也具有参考意义,对重点摘抄如下: 就中国目前对苹果中农残量监测的项目只有6项,…
关注者
761
被浏览
188,289

86 个回答

中国农药标准如果不是全世界最高,绝对也是前几位。请各位勿喷,看完。

在大巴上,看了部分观点。本来打算回头再论述的,可是没忍住。上面的回答还没有完全看完,所以又挖一个坑。

--------------------------------------------------------------------------------------------------------------------------------------------

重新论述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我对这个话题国家的具体操作没有仔细考证。仅代表公司,以及我个人对农药操作的一些认识。和各位的想法应该出入很大。或许是我错了。错得还很痛苦,但是我乐于承担这样的痛苦,因为至少良心上是过得去的。

很多人认为,国家对每个作物公布MRL后,只对农产品注册农药(公布MRL的农药)做检测,所以MRL达标就意味着农产品合格。而没有注册的农药项目不做检测。因此,农药MRL公布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对这个产品的监管就约严格,对农产品企业的约束也越大。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错误:基本所有的农药检测方法都已经是确认的,按照上述逻辑,国家只要把所有作物每种农药规定一个统一最低安全浓度,不就完全可以做到对大家负责了吗?大不了回头再逐个往上调整,又何苦每种作物空着一堆农药不写上去呢?这如何解释?

事实上,我们理解的MRL具体操作和大家想的是不一样的。

1、单个作物某个农药如果没有公布MRL,并不意味这这个农药残留国家不检查,企业可以放心使用,大用特用。相反,农药残留是要检查的,而且限量是仪器最低检测量。

2、仪器最低检测量是非常低的,低得变态,所以基本就意味着这种农药基本无法运用到这种作物上;

3、如果一定要使用,我们通常约定安全间隔期是40天。40天,意味着如果在果期使用,基本上果期就废了,一个果都采不了。

因此,国家公布品种某个农药注册MRL是在方便企业,而不是方便消费者。某个作物越多MRL指标,只表示国家同意企业在果期施用这个农药,并更加方便企业根据农药衰减曲线,制定合理的使用农药间隔方案。

国家农药规定如此高,为什么我们仍然感觉中国的农产品不安全。

这个就要问问所有的农业生产同行,你们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农药规定?我们的流通环节是否关心过这些规则?我们的监督机构,是否能够有力监督这些标准的实施。

事实上,现阶段,所有农药规则的执行基本靠的是种植者的良心(我认为的,欢迎指正)。执行和不执行,在收益上并不能向执行方倾斜。有时候,执行以为着更高的生产成本,更高的技术门槛,以及更弱的产品竞争力。所以坚持执行是非常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的。

我们的流通环节在毫无底线的宣传绿色有机无公害时,其实并不介意这些名词代表的实际意义。更多时候,只要能够卖个好价钱。不出绝对意外。大家都是很宽松的。做一个样次全面的农残鉴定费用要几万块(我们公司每个季度都要送样检测,如果有更加实惠的方案,欢迎大家提供)。这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得了的。更不用说散户,总共就几亩地,你还指望我送检。这明摆着是不指望社会河蟹的表现!

因此,我认为,散户条件下,要实现真正的农产品安全,是非常有挑战的。就算不打算虚设,你们谁能告诉我,该怎么设?

***应童鞋们的要求,删掉了食品添加剂,同时稍微修改了下答案,增加了清洗部分****

谢邀……我就是前面答主所说的学校的那个专业的……

嗯……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想知道中国农产品安全为什么总是让人这么揪心对吧?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说,造成农药残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我国现在使用中的农药,最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好多新兴品种和剂型虽然有,但市场占有率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们现在施的药,如果是农民自己购买,来回来去就那么几种,时间长了,抗性就上来了,抗性上来了,只能再加大用量,加大用量,又会慢慢增大抗性,于是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我国农药普遍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总觉得怕“不给力”。所以农药为什么有残留?使用量过大。

2、我国现在的农药在登记的时候都有标明适用的作物。在高毒农药禁限用名单里也明确标明了哪些农药在哪些作物上不能使用。但事实的情况是,在使用过程中,施药者可能根本不管这些。只知道这个药可以杀虫子,嗯,买。加上农资销售人员的有点道理的介绍,嗯,买。有多少人看过农药的使用说明呢?你这个药能在你家里的作物上用吗?使用量有标明吗?你按使用量使用了吗?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所以农药为什么有残留?瞎用。

3、有经验的施药者和农药行业从业者都知道有个词叫“安全间隔期”。也就是你最后一次施药距离你采收的时间应该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的。你说韭菜,你上午用过药,下午就收了,晚上就变成饺子了,你不中毒谁中毒?(我只是拿韭菜举个栗子,韭菜农药用的多,主要不是因为采收期,是因为韭蛆通常要用甲拌膦灌根……)所以农药为什么有残留?太着急。

4、农药的剂型(乳油、可湿性粉剂、可分散粒剂、悬浮剂、微胶囊剂等等)和农药的施药方式也是农药发展的两个关键点。制剂水平跟不上,做的产品质量堪忧;施药器械跟不上,喷个雾雾滴满天飞,边喷边漏液,能不污染么?如果大家有机会看看国外的施药器械和制剂加工,那种精准化,省力化,专业性……真是有差距。所以农药为什么有残留?技术跟不上。

说了这么几点残留的来源,我们这时再来好好看待下农药残留检测。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农药残留检测其实是整个农药领域最末端的一个环节。合成,生测,加工,施药,最后才是检测。你指望农药残留问题于农药检测这个环节?还是放过它吧,它只是个评价手段而已……

农药残留方向的同学们一定对FAO和CIPAC的各项指标方法都了熟于心,那么,就能知道,确实像楼主所说,国际上对作物的农药残留确有很多项的指标。欧美日本啥的,你翻译过FAO的标准就能发现,他们每一种农药在每一种作物上的MRL值(最大残留限量)几乎都有,各项指标要求特别细化。相比于此,我国在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好多的作物好多农药都还没有制订完善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是在慢慢建立的,这些标准也是会慢慢填补的。你说咱跟发达国家国力差距还是有的,那么在农残方面也要稍稍允许我们落后吧?只要在发展,就总有完善的一天嘛。至于能发展多快多好就不是我们一介平民能掌控的了。

有人说,咱自己没有建好标准,直接用人家国外的,国际的标注可以吗?这还要回到我一开始说的那几个方面,由于我们国家在农药施药者、施药器械、施药环境等等等方面的不(luo)同(hou),我们是不可能,至少目前不可能用人家的标准的,也达不到人家的标准,大家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最后,真的不是因为我学这个专业就给这个专业辩解什么,但农药残留在我们日常的摄入中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污染。比农残严重的东西看看环境污染物、看看药物滥用……我们每天都暴露在这些污染之中,而且剂量非常之大,没有夸张。

最后加一个可能大家会关注的问题,农药残留怎么洗。首先,水泡什么的没什么用。因为大部分农药水溶性并不好,(如果水溶性好就不需要费心找溶剂了,倒是好了)你水泡多久多久的话,效果不会太好。其次,如果你没心理障碍的话,可以用瓜果洗涤剂。为什么说“心理障碍”呢?因为肯定有人问,“洗涤剂不会残留吗?不也吃进去了咩?”嗯……说句可能不太专业的话,洗涤剂是会残留,在计量相当的情况下,你选择吃农药还是表面活性剂?说句专业的话,洗涤剂的哺乳动物致死中量是比较高的。(致死中量数值越低越毒)同时,很多农药对哺乳动物致死中量也是很高的,达到三四千,四五千的很多。而我们平常吃的食盐呢?我们平时可能会滥用的消炎药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具体数字我忘了,但一定一千一下。当然这个数值只是个参考,不要断章取义只看这个。最后最后,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举个苹果,削皮吃就完了。苹果药物残留浓度最高果萼果柄,其次果皮。温馨提示,苹果有益纤维三分之二在果皮,怎么吃自己选吧,么么哒。

我这是我们老师讲的一个段子还是真实发生的事:说有一个记者(记者童鞋们千万别躺枪,别玻璃心,千万)拿着一瓶农药给一位农药科学家,说你老说农药毒性低,那你喝了这瓶农药,我们就相信你。结果这位科学家没喝,于是记者就跟大家说,他不敢喝,说明农药还是有毒!!!我说一句特别没水准的话:没人愿意吃翔是不是就说明翔有毒……?农药又不是果汁,你让人家喝人家就喝啊!味道又不好!再说,农药有低毒的,也有高毒的啊!谁知道你拿的是一瓶什么玩意儿啊?我讲这个段子的意思是,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和恐慌去看待一个行业,无论是什么行业。没有农药的农业,目前绝对不是我们能消费得起的。所以,这个行业出了什么问题,什么生产三废啊,什么农药滥用啊,什么农药残留啊,我们解决问题就好。没必要带着恐慌。

所以,我的答案就是这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