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仔真係要考牌?準父母必需要懂的5條理財問題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406

生仔真係要考牌?準父母必需要懂的5條理財問題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4/06 21:45

分享:

分享:

生孩子前回答這5條理財問題 你才算合格準父母|「為寶寶你願意改變幾多?」

  • 生孩子後,你需要面對收入減少、支出增大的可能
  • 你清楚哪些理財技巧能減輕自己的財務壓力嗎?
  • 重新制定理財計劃也許有些麻煩,但「改變」——就是寶寶帶給你最大的意義。

作為準媽媽,也許你將要分娩,或正在分娩的邊緣。先別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你真的準備好為人父母,面對巨大的家庭開支變化了嗎?

前婦產科醫生及現財務規劃師Carolyn McClanahan表示,每個人在決定生育前,都請先回答這5個問題:

問題一:你的保險能覆蓋分娩手術、兒童醫療的幾成?

在香港醫療制度下,在公立醫院生產與在私立醫院,收費上差距較大。公立醫院無論順產或是剖腹產,入院費在75元,而每日住院費用為120元。

當然,不少準爸爸、準媽媽希望給自己的寶寶更好的,會偏向於選擇在私立醫院分娩。不少私立醫院亦推出「分娩計劃」,按病房規格、順產/剖腹產、配套服務等級等價格有所不同,普遍在2萬元至10萬元之間。

新生兒總是脆弱的,極易生病,日後的成長過程中也難免要跑幾次兒科,因此還應查看兒科是否也在保險保障範圍內。

McClanahan表示,分娩生仔前需要「確保您瞭解您的保險計劃,以及您要支付的費用,並確認該醫院以及婦產科或兒科在保障範圍內。」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二:你是否瞭解子女免稅額?

免稅項目免稅額
基本免稅額13.2萬元
已婚人士免稅額26.4萬元
子女免稅額
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13萬元
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可獲額外增加13萬元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37萬元

港人有子女後可享受一定的稅務優惠,旨在鼓勵生育、支持家庭。

稅局規定,假如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納稅人的子女未婚兼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便可申請子女免稅額:

  • 未滿18歲;
  •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
  •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
  • 子女免稅額不限於血緣關係,你的領養子女、繼子女,或你配偶或前配偶的親生子女、領養子女或繼子女,亦可納入「子女」的範圍。
  •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三:你的公司的產假政策是怎樣的?

    請事先瞭解公司提供多少天的帶薪休假,並要做好分娩後短時間無法重返職場的準備。

    McClanahan稱:「有很多媽媽和我說自己要回去工作,但事實是生完小孩她們很難在第一時間重返職場。」

    而此時,財政壓力就落到另外的家庭成員身上。因此,家庭內部還需要提前做好一份財務預算,規劃當妻子暫時無法工作或兼職工作時,家庭開支該保持在何種水平。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四:你住所附近校網的學費以及興趣班收費水平?

    你一定想給寶寶最好的教育,所以請問問自己:你是否瞭解住所附近校網的教學質量以及學費水平?

    如果你對學校品質不滿意,可以考慮私立學校或搬到其他公立學校附近的住所。而搬家、或選擇私立學校的額外支出,是你需要考慮的。

    雖然「教育」是一筆橫跨數十年的支出,但McClanahan警告:你至少需要對教育成本有一個基本認知。

    此外,也別忘了瞭解住所附近興趣班的收費情況,溫書肯定不會是孩子唯一的興趣。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五:你願意多大程度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問到這裏,很多準媽媽也許會笑了。

    「為了寶寶需要改變一些個人生活,不是顯而易見嗎?」

    但當你發現,所有的日常生活:洗衣、做飯、出行,都突然出現了一個需要被照顧的、新的小小身影,那時你才會知道,一個小孩對你的生活將造成多大的改變。

    McClanahan舉例說:「如果你喜歡旅行,那你現在必須多帶一個人去了,因此開支也會發生變化。」

    重新制定開支計劃也許有些麻煩,但「改變」——就是寶寶帶給你最大的意義。

    點擊圖片放大

    撰文:涂宇佳

    相關文章:

    每一筆「享受當下」都是預支未來 4招判斷錢是否值得花

    【財富自由】30歲新婚夫婦目標10年內儲2,000萬 不犧牲生活能成功嗎?

    【門診保險比較2024】10款產品大比拼 普通科、專科、中醫 收費及保障全披露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