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蹟、遺跡」「迴盪、闖蕩」在繁体中文里,「迹」与「荡」的异体字在词义上有何不同?

在台湾出版的书籍中看到了这两组词语,「事蹟、遺跡」「迴盪、闖蕩」,虽然在简体中文里都是同一个字,但在繁体中文里却大相径庭。不同写法背后代表什么文字内涵…
关注者
30
被浏览
22,381

3 个回答

一、迹

异体字(广义上的)有:迹跡蹟 䟱䟢歵等[1]

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迹」、「蹟」见于《说文解字》,「跡」见于《左传》,都是比较正统的字形。古籍中迹跡用的比较多。

《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字频

大陆以「迹」为规范字,台湾以「跡」为标准字[2]。台湾兼容「蹟」字[3],注明「前人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文物)。古蹟|遺蹟|陳蹟」[4]

二、荡

传统上认为是两个字。如《说文》认为「盪」是洗涤器皿,「蕩」是水名。从实际用例上看两者早就有混用的,都可以表示摇荡。大陆以「荡」为规范字。台湾则两字兼收,分得较细。按照这个标准「回荡」用谁都可以,而「闯荡」只能用「蕩」。

《教育部重修国语辞典》盪[5]

【動】

  • ① 洗滌、洗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習若自然,卒難洗盪。」◇明.張岱〈岱志〉:「江北地土,其中多有千巖萬壑,特無九年洪水為之盪滌漱剔,一出其真面目耳。」
  • ② 掃除、掃蕩。◇《後漢書.卷四〇.班彪傳下》:「西盪河源,東澹海漘。」◇《宋書.卷七七.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面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應手披靡。」
  • ③ 擺動、搖動。例 如:「盪舟」、「盪鞦韆」。◇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詩一〇首之二:「帳裡春風盪,簷前還燕拂。」
  • ④ 交替、推移。◇《易經.繫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教育部重修国语辞典》蕩[6]

【動】

  • ① 搖動、擺動。例 如:「蕩舟」、「蕩槳」。◇宋.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 ② 動亂。◇《呂氏春秋.孟冬紀.孟冬》:「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致,為上物。」◇《荀子.勸學》:「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 ③ 閒逛。例 如:「遊蕩」、「一個人在街上蕩來蕩去。」
  • ④ 清除、洗除、使殆盡。例 如:「傾家蕩產」。◇《晉書.卷六二.劉琨傳》:「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聖主,掃蕩讎恥,豈可猥當隆極,此孤之至誠著於遐爾者也。」◇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遷者追迴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 ⑤ 毀壞。◇《國語.周語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為魁陵、糞土、溝瀆,其有悛乎?」

【形】

  • ① 放縱不受拘束。例 如:「放蕩」、「浪蕩子」。◇《論語.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列子.楊朱》:「恣耳目之所娛,窮意慮之所為,熙熙然以至於死,此天民之逸蕩者也。」
  • ② 平坦。例 如:「坦蕩」。
  • ③ 廣大無邊際。◇《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豳,曰:『美哉!蕩哉!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名】

  • ① 積水長草的淺水湖。例 如:「藕蕩」、「魚蕩」、「蘆花蕩」。
  • ② 《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詩序〉:「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指假文王語氣,以彰殷人之惡,而明周人得國之正也。首章二句為:「蕩蕩上帝,下民之辟。」蕩蕩,偉大貌。辟,君也。下民之辟,為人民而立君主。

上文的《教育部重修国语辞典》用的是台湾原版网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看台版书用字拿不准可以去查查,不过访问速度较慢。

「汉典」也收录了该辞典,访问速度快多了。有意思的是该辞典上线没几天後,汉典就将其转为了简化字。一般情况下简化字不会有什么影响,笔者也不是要鼓吹繁体字多高级。只不过将贯彻落实台湾标准的繁体规范性辞典转换为简化字,有些词条就会很奇怪[7]。遇到这种奇怪的,建议去原版网站重新查一遍。

原版为:

参考

  1. ^台湾教育部异体字字典还有更多异体,用例较少,兹不赘述。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0MDEy
  2. ^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results.html?query=跡
  3. ^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results.html?query=蹟
  4. ^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search_inner.html?keywords=蹟
  5.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W00000002072
  6.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B8akVN&o=e0&sec=sec1&op=v&view=0-1
  7. ^https://www.zdic.net/hans/迹

本答案僅討論當下國語裡常見的用法。

「跡」:主要指痕跡。如足跡、痕跡、筆跡。

「蹟」:前人留下來的事物。如遺蹟、名勝古蹟、事蹟、奇蹟、古蹟。

從當今社會的使用習慣來看,痕跡義基本是用「跡」的;前人留下的事物,「蹟」「跡」都有使用,「蹟」較常見。

在搖擺、動亂含義中,「蕩」「盪」通用,如「dàng鞦韆」「波濤dàng漾」「動dàng」……多用「盪」。

除此之外,「盪」有洗滌義:盪滌;「蕩」有閒逛(遊蕩)、破壞(傾家蕩產)、放縱(放蕩)、平坦(坦蕩蕩)義。

臺灣對這些詞的態度是兼容並收,基本上還是要靠多接觸使用傳統漢字書寫的文章,增強印象。

也可以從古籍中找一些自己用字的靈感,形成個人的用字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