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结局姜小果为什么拒绝周寻?

既然相互喜欢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关注者
369
被浏览
836,786

147 个回答

(注意!结尾有更新!)因为姜小果发现自己和周寻人生最底层的三观不合。

周寻是一个事业第一,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宁愿放弃自己人性中感性,率真、爱的那一面。在一系列关键时刻的选择,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把个人幸福与爱情放在事业成功之下,并可以随时牺牲掉的人。

我觉得姜小果最后去找他的那一场谈话足够深刻,虽然是青春片,却是老道的编剧全心注入的人生体验。周寻自己也说,长这么大,就只有瑞贝卡和小果喜欢过他;他的老父亲说,他从小人缘就很差,从来没带同学朋友到家里玩;附近的邻居只记得有个广东高考状元,却不知道周寻是谁。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传奇,但也牺牲成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一个被自我想象的成功绑架的符号。

他在永无止境的事业追求上一路升级打怪,勇攀高峰,但与马东升是否注资给他,事业是否成功的重大机遇相比,他不在乎也不知道的是,人这一生能遇到纯真挚爱的几率也是同样很小的,他用最惨烈的方式,亲手赶走了自己的爱人,用解数学题+学术论文演讲的方式,对爱人告白,真的,让人非常失望。这也是前女友瑞贝卡很早就了解到,并且试图提醒他的。他在这条路上一路驰骋,早已不记得自己是谁。瑞贝卡的选择也很清楚,周寻这类人不适合做男朋友,更适合做事业伙伴,朋友、合伙人,相处起来才更舒服。他未来肯定也会结婚,就如这世界上一切无趣却野心勃勃的中年人那样,有一个体面(良好身家能助力他的事业发展)听话但并不怎么爱的妻子,一个拿得出手的家庭,但内心幸福与否,也许并非他最在意的,也是这类人注定极难拥有的。当然,东方社会对他这类人也是非常宽容的,只要愿意(也因为长期工作高压、缺少健康社交运动的渠道),事业极为成功的男性并不会缺少对他有所企图的婚外情人、红颜知己和性,也算求仁得仁。(如果他有幸奋斗成了跨越阶层的富豪,可以参考《亚洲教父》对香港地区顶级男性富豪的感情生活更直接的描写。)

姜小果说的挺对的,他喜欢周寻,不是因为他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他就是他,所有优点缺点加起来就是她喜欢的样子。人们追求成功,追求赢,但往往忘记了,我们被人(尤其是重要的人)爱与欣赏的核心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优秀和成功,而是因为我们是我们。

姜小果其实和周寻不是一种人,是非常难得的理想化的姑娘。她是学霸,事业积极独立自强,长相小巧可爱,但她带给周围人的是温暖而不是类似其它学霸,早期高颜值梁爽给其他人那样的压力。她非常有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为周围每个人着想,想要勇敢呵护所有自己所爱的人。智商优秀却完全没有书呆子气,处事还极有情商,让人舒适;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处处示弱;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善于找到他人的闪光点。

对待爱情,发现自己喜欢上司周寻,哪怕知道差距很大也从不退缩,精心准备酒会,在对方事业失落时一路追到对方家里,在周寻遭遇任何挫败,都永远站在喜欢的人一边。内心犹如一个小太阳,不管周寻平时对她如何扑克脸,但给点阳光她就能热情灿烂。虽然世人会被周寻的外在光环吸引,但周寻的父亲知道,能被姜小果这样的女孩爱着,才是儿子此生最大的福气。知道外在条件优秀的段振宇和击剑队长喜欢自己,但依然遵从内心,既果断拒绝又细心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和双方友情,有始有终地对待与周寻的感情,这是一个何其坦荡自信的人!

我反而觉得段振宇和姜小果的三观是一致的,他们都有高远的梦想,对待理想都很执着努力有能力,同时对待感情专一、直接、坦荡,在爱面前,毫无保留,却不失底线。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品种,绝对值得互相欣赏。段振宇在姜小果面前看到了韧性,学会谦逊柔软;姜小果也能从段振宇身上看到大气自信、阳光。年龄从来不是障碍,爱才是。虽然一见不能钟情,希望时光和经历,能让他们的缘分降临。不过,爱情这东西真没什么道理,即便高富帅如段振宇,也会面临求而不得,但他也在追求的过程中,有成长,体会到心痛,也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理解、陪伴、想要触碰却又缩回的双手)。他们之间的结果,反倒暂时不那么重要了。

也许,从内心深处,小果这样一路奔跑拼搏的姑娘,又正处青春年华,内心更欣赏认同同样白手起家的周寻,而不是生来就带着优越感和观念差异的富二代。

转载一段我很喜欢的话,来自于《30岁之前别结婚》: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情感上变得麻木,甚至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人们把我们这一代称作“橡皮人”。我们无痛、无趣、无梦,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只是一些状况(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收入状况等等)。我们从孩提时代起彼此之间就被比来比去,比考试成绩、比学校、比学位、比挣钱多少……我们感到焦虑,因为我们的价值都体现在那样一些数字上。我们只关注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远远超过了对自我创造价值的关注。于是,我们的梦想——如果我们还有梦想的话,很可能是建立在外部条件的对比之上,比方说要聪明过人、要拥有一家大公司、要有很多钱……而不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渴求。

当我们发现要靠优异的表现才能获得认可时,我们开始将自己为人的价值与外部对我们表现的评价挂钩,而这一切便造成了我们几乎无法承受的压力。八〇后惊人的离婚率恰恰证明,我们早已先行跟自我分离。

男人的力量建于流沙之上。社会评判男人的依据是:事业成功、能养家。男人的价值往往按照他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评估,但那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事情。《纽约客》中有一幅卡通画,画的是酒吧里两个衣着光鲜的中年男人,一个对另一个说:“金钱就是生活的成绩单。”由此可见,这个社会不光是反女性的,它也是反男性的。

做男人就意味着强大、独立,要在华丽的孤独中施行统治。男人从小被教导不可以依赖别人,甚至不能受他人影响——而在任何关系当中,人们免不了会受他人影响。因此,很多男人在情感上变得离群,难以结交朋友。而所有这一切,对他们自己和想去爱他们的人来说,都造成了巨大的个人损失。

与传统中虚构出来的那些孤独而又过于自信的英雄人物不同,真实世界里的男性需要有社会联系,而且他们的需要丝毫不亚于女性。自我价值的感觉中也包含一种归属感,要有人在乎你,要有人愿意跟你亲近。在一份健康的感情当中,成就来自基于稳定关系之上的爱和付出,而非看似光鲜的生活。

这是对现代男性生活最残酷的讽刺:这个社会训练男人,让他们为成就而奋斗,让自己因此而值得被爱,但他们对成就的追求却将他们从与人的联系中隔离出来。做一名现代女性很难,做一名现代男性同样不易。

====================================

更新:经过多位热心知友提醒,在B站上发现了周寻离开深圳机场时的原始台词:“但她说地对,我除了她还有事业,她除了我以外还有大把时间再去碰到一个合适的人,和我在一起她注定会受伤,她还小我太老了。” 据说是因为芒果台发现寻果CP太火了,可能暗和太多传统观念中理想夫婿的形象,才把结局改成了最终公开播出时的半开放式。

讲真,原始台词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结局,以至于当初在看周寻这部分送别剧情的时候,我其实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多说几句,我之所以关注到这部青春剧,是因为它确实是近几年国产剧本中对价值观有所突破的好剧。这个结局让我想起《权力的游戏》中,那些一个个明明出场时自带主角光环,却猝不及防地挂掉的角色们。观众震惊之余,又突然明白,也许自己见证了伟大的诞生。这部剧前半段用各种方式,给观众发糖,吸引了一批想要看玛丽苏甜宠剧情的人,但编剧就不走寻常路,让你上头,以至意难平,但一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部剧,披着青春剧的幌子,让我们思考并探索了女性成长的更多可能性。我也相信,这4个超越平凡的女孩子在20岁时所作出的爱与痛的选择,注定让她们在30岁时,成为更好的新女性。(而不是遭遇貌似更火爆的《三十而已》里那些似乎更迎合“主流价值观”,并强行撒给女性的狗血剧情。)

虽然这个社会早有10%的先锋女性的身影在闪光,但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对男人/女人有着根深蒂固传统价值观的东亚人口大国,这些价值观构成了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比如三十而立/必须婚),我们需要更多时间与契机,来推动社会思潮的进步。而我在《二十不惑》中,看到了这样的伏笔,编剧有心了,钦佩并感谢你们在引领推进中所作出的艰难努力,致敬~

通篇看到大结局,回顾整个剧情,其实二十比三十的三观要正多了。

三十是属于典型的高开低走型,一开始的时候,三个女主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和挑战,钟晓芹的问题是太幼稚,也不懂得与配偶沟通。而王漫妮的问题在于一味追求更高、更远、更繁华,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比起来,顾佳的强势,把老公当儿子养,反而是最无足轻重的问题。

结果到了结局回头一看:王漫妮拒绝了小张,再度走出老家,在上海混了三个月,拿了一笔钱,又要出国半工半读地留学,依然不知道(或者至少编剧没有交代清楚)她的个人规划是什么,大概仍然是“上海比衢州好,国外比国内好”的,盲目逆流而上的逻辑而已。

钟晓芹通过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出了本书,挣了一笔钱,有了点名气。在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新的创作方向前,不跟陈屿商量,轰地一声把工作给辞了,要当空有想法全无计划可言的“全职写手”。依然幼稚且不懂得与配偶沟通。

反而是三女主中最完美的顾佳,面对出轨、入狱的许放炮,开始反省自己了。你让我说编剧什么好?


反观二十,不存在三十那么深重的主题探讨,只是一般的青春校园题材的作品,所以它的豆瓣开盘评分不会太高。结果三十严重烂尾,一个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主题没能兜住,反而是二十具有相对更好的故事完成度(相对更好,当然并非完美)。

四个女生里面最终得到男友和幸福的是梁爽,因为梁美女和赵优秀是两个活明白了、经历过、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俩出场的时候都不讨喜,一个冷漠带刺,一个油滑玩世不恭,但剧情深入展开人设之后,其实这些都是他俩包裹和保护自己的“外壳”,剥开这层外壳,他们的内心都是细腻和重感情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守护对爱情懵懂的段家宝的情感这一桥段,可谓是全剧的高光时刻之一。他们通过磨合逐渐理解对方、欣赏对方,在愿意为对方作出牺牲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我的梦想。可以说到结局篇他们都已经很成熟了,所以能修成正果

路然根本就是一个choirboy而已,并没有足够的担当来面对家庭环境特殊的女友和自己作风保守的原生家庭。比起来罗艳表面上情感粗糙,不懂得好好沟通,实则是一个性格很坚强很独立的人。她能忍耐和经受的困难远超过路然,很可惜这些磨难是两人想要继续走下去所不可避免的。路然还是太懦弱。

段家宝分手熊治被很多人诟病,但究其原因,还是两人三观并不相同。熊治从腾讯辞去令人艳羡的职位和前程,专注于做菜,说明他是一个安于平凡幸福的人。而段家宝富裕的家境,弟弟的优秀,都促使着她去追求更多的精彩,而不是是甘于平庸和“小确幸”。只不过一开始除了家里有钱外别无其他肉眼可见的优点,在爱情上实际上是“卑微到尘埃”的心态,被熊治表白时感到“受宠若惊”而已,等她真正冷静下来,就会自然而然意识到三观的不合。当然她对赵优秀的冲动也并不意味着有结果的行为,只是出于这种“不甘于现状”的尝试和冲动而已。所以结局的时候她选择离开深圳,出去闯荡磨砺,期望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如果安于跟熊治一起经营深夜食堂,则这些都变得不切实际。

至于姜小果,她执着于“大叔”无疑跟父爱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当然,真实的职场里发生这种老板跟实习生员工的暧昧属于大忌,在普凌三驾马车(周、丁、苏)内部成为公开秘密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姑且不谈论这种失真之处,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看待(毕竟中国古代也没有状元金榜题名后立马就手持尚方宝剑天下巡行,开封府里也不会真的有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龙虎狗三口铡刀对吧),那么周寻所谓“爱情10%论”,必然是触及了小果的痛处的:父亲对母亲的离弃和另寻新欢,难道不也是一种自我利益为先的自私和背叛?周寻近乎冷酷的理性与事业上的野心摧毁了他本身可能的感情。但是相比之下,要让姜小果在段和周之间选择一个的话,其实姜小果的原生家庭与周寻反而更为接近(都是单亲,父亲/母亲辛苦拉扯成人),两人本身都很优秀,只不过周年龄大了十岁且站上了风口得以成功。假以时日,如果姜小果也通过奋斗活成了自己想要的人,那时候再遇周寻,大概就是周寻可能被震动,并且在三观上做出反思和改变的时刻吧。不管怎么说,小果选择独立前行还是比嫁给霸总或者暖男富二代的恶俗桥段要令人欣慰,什么bad ending?又没生离死别的算哪门子bad ending?

吐槽一下结局时给周总重新配过的台词:姜小果是还小,路还长,你再过几年就真的老么卡哧眼了呀!

二十和三十一起看,最大的启示就是:二十岁的时候选择了真正三观吻合的soul mate,就不用三十岁的时候为婚姻围城闹得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