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妾(拼音:qiè)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辛(刑具),從女,本義指有罪的女人,即女奴。後指妻妾的妾,指舊時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妾又用作女子對自己的謙稱。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qiè
部    首
立、女
五    筆
UVF
倉    頡
YTV
鄭    碼
SUZM
字    級
二級(編號:4000) [1] 
平水韻
入聲十六葉 [4] 
注音字母
ㄑㄧㄝˋ
總筆畫數
5+3、3+5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統一碼
基本區 U+59BE
四角碼
0040₄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字。從“妾”字的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下部是個“”字(圖B),表示“女人”;上部是個“”字的省寫(圖A),“辛”就是一把“平頭剷刀”。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説:“辛“是給有罪者或異族俘虜行黥刑時所用的刀、鑿一類的刑具,黥刑無法表現在簡單的字形之中,所以就借施刑的工具來表現。因此,“妾”就是指古代的“女奴”。不過,甲骨文中“妾”的用法等同於“妻”,沒有貴賤之分,更無是“有罪女子”之證。所以,論者多以為“妾”上所從的“圖A”形,與“龍(圖C)”“鳳(圖D)”頭上的同形,都是頭飾,“妾”“童”等字上部究竟是刑具,還是頭飾,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2]  [5] 
金文字形與甲骨文字形基本一致。小篆字形的下面還是一個“女”字,它的上面趨向了線條化,變成了一個“辛“字。楷體的字形是沿襲小篆的字形而來的,只是將上面的“辛”字省寫成“立”。 [5] 
“妾”字在古代社會里一般用來表示“女奴隸”。由於妾的特殊身份,因此在古代社會又往往成為“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因為“妾”的地位低下,因此又引申作“女子自稱的謙稱”,如戰國宋玉《高唐賦》中説“妾巫山之女也”,意思是説“我是巫山的女兒”。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女奴。
woman slave
《尚書·費誓》:“臣妾逋逃。”
《國語·晉語七》:“鄭伯嘉來納女、工、妾三十人。”

舊時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
concubine
《易·鼎卦》:“得妾以其子,無咎。”
《呂氏春秋·慎勢》:“妻妾不分則家室亂。”
韓愈《元和聖德詩》:“八月壬午,闢棄城走。載妻與妾,包裹稚乳。”
姬妾;納妾;三妻四妾
謙詞。舊時女子稱自己。
I
《史記·孟嘗君列傳》:“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
妾人;妾身
(Qiè) 姓氏用字。



動詞
役使如女奴。

《韓非子·忠孝》:“是舜出則臣其君,入則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

娶為小妻。

戴名世《王氏墓表》:“若老且死矣,忍妾此弱女子耶?”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䇂部】七接切(qiè)
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從䇂從女。《春秋》雲:“女為人妾。”妾,不娉也。
【註釋】①給事:供職。②女為人妾:原文是:“卜招父輿其子卜之。其子‘將生一男一女。’招日:‘然。男為人臣,女為人妾。’”③娉(pin):問名。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即男方請媒人問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9] 

説文解字注

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十二字一句。妾、接疊韻。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籩、女醢、女醯、女監、女冪、女祝、女史、內司服、女御、縫人、女御、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干人,各有奚若干人是也。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雲得接於君者,如內司服、縫人,皆有女御。鄭雲:“有女御者以衣服進,或當於王,廣其禮使無色過”是也。奚,女部作㜎。
從䇂女。䇂女者,有罪之女也。七接切,八部。
《春秋傳》雲:女為人妾。傳字今補。《左傳·僖十七年》:“卜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越王句踐亦云:“身請為臣,妻請為妾。”
妾,不娉也。此釋《左傳》妾字之義,別於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內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云爾。此與釋《尚書》“𤊾席”“曰圛”一例。 [10] 

廣韻

七接切,入葉清 ‖妾聲盍2部(qiè)
妾,不娉。七接切。十。 [11] 

康熙字典

【醜集下】【女部】 妾·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5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七接切。音踥。接也。得接於君子者也。《禮·曲禮》: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前漢·五行志》:處妾遇之而孕。注:處妾,童女也。
又國名。《山海經》:雨師妾在其北。楊慎曰:雨師妾如姮娥織女之類,非。下文元股國在雨師妾北,可證。
又姓。漢妾胥,妾志,見《印藪》
《説文》:從䇂從女。䇂音愆。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ʰ
i̯ap
王力系統
tsʰ
ǐap
董同龢系統
tsʰ
jap
周法高系統
tsʰ
jiap
李方桂系統
tsh
jap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葉怗洽

jɑp
北魏後期北齊
葉怗洽

jɑp
齊梁陳北周隋
葉怗洽

jɑp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ʰ
i̯ɛp
擬音/王力系統

tsʰ
ǐɛp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ʰ
jæp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ʰ
iæp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h
jäp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ʰ
ǐɛp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九葉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七接切
tsʰjæp
集韻
入聲
二十九葉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七接切
tsʰiæp
禮部韻略


入聲





七接切

增韻


入聲





七接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齊齒呼

次清

tsʼ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車遮





葉且

洪武正韻

入聲
十葉


次清
七接切
ts‘iep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二十兼檢劍劫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1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9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3]
  • 4.    平水韻 十六葉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6-16]
  • 5.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9:278-279
  • 6.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404-405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49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334.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30.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389.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40.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94.
  • 13.    “妾”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