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南的葬礼_百度百科

奥尔南的葬礼

居斯塔夫·库尔贝创作油画
收藏
0有用+1
0
《奥尔南的葬礼》(法文名《Un enterrement à Ornans》,别名《奥尔南的一次殡葬仪式的历史画》),是法国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于1849年至1850年期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1]
《奥尔南的葬礼》描绘了作者家乡为其祖父举行的葬礼的场景。画面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展示了整群人物的肖像,为读者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民俗及其普通民众的形象,并刻划了在特定场合中各阶层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貌。 [2]
中文名
奥尔南的葬礼
外文名
Un enterrement à Ornans
创作年代
1849年—1850年
作    者
居斯塔夫·库尔贝
规    格
纵315厘米,横668厘米 [1]
画作类型
布面油画
现收藏地
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作内容

播报
编辑
在画面左部的中心,一群人聚在乡村墓穴旁边为一个死去的农民举行葬礼。男人板着面孔,女人在哭泣。棺材盖着罩布,罩布上画着一个头骨和两根交叉的骨头,四个杠夫搭着手巾扛着棺材,头稍向外偏。画面右部的中心是两排相对的服丧女人,一只只戴着黑手套的手拿着白手绢擦着泪痕斑斑的眼和脸。在画面背景上,站着两个“一七九三年的老人”和一条狗。在这两侧之间,即画面中心,紧挨着墓穴的边,一边站着僧侣,一边站着雅各宾党人。在他们之间,是当地的官方人士——市长、法官副手之类。在这一切之上,是一片高原地平线和岩石坡。 [3-4]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奥尔南的葬礼》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实有其人的肖像,但其中有许多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1849年末,库尔贝在家乡奥尔南亲自参与了这场葬礼。在葬礼中,库尔贝观察了每个人的表情和行为,葬礼结束后不久就开始创作《奥尔南的葬礼》,并于次年春天完成绘画。 [4]

艺术鉴赏

播报
编辑

形象

《奥尔南的葬礼》场面调度的导演契机是丧葬仪式。画面正当中画着敞露的墓穴和一块意外挖掘到的头骨;送葬行列围着墓穴自左向右移动,形成一个半圆形,其中右面部分形成了两个对流的运动。画中五十多个人物中,有一些肖像具有大小不等的典型意义。雄伟的高原、张口的墓穴和头骨,严峻的天空和悲壮的气氛,都是这个场面的铺垫。
所有人物,甚至连扎着头巾、鼻子发红,很像印第安人的教堂差役这些几近漫画式的人物在内,没有一个画得过火的。儿童机械地、但也满怀兴致地执行着自己的生命,头戴包发帽和连衣帽的妇女用戴黑手套杓子,颤抖地捏着白手绢,他们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个性。 [4]

构图

《奥尔南的葬礼》整个画面有如一块不太深的浮雕,满满的人物排成一行,自右向左移动,间或也有排成两行的,偶尔也有排成三行的。在构图的第一部分,送葬的行列向后转来,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一个对比活跃的人物与形体的对流运动。农夫的手巾、罩布、应差的儿童、掘墓人的衣袖、女人的手绢和包发帽组成了深黑色的丧服和白色的对比因素,是造型上的连接成分,前景的人脸和土地则是深浅不等的赭石色暖调子。
在画面的下部分为三个组体,分别是墓穴、小孩和狗;在画面中间也分为三个组体,分别是牧师、掘墓人、着浅色衣服的老雅各宾党人;在画面的上部分为两个组体,分别是绵延的石坡和它的主要突起面;为了加强行列向右移动的感觉,上部稍向左移。人群的下缘勾勒最为显著,中间是很多垂直和近乎垂直的形体,上端则尽是横面处理。 [4]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法国雕塑家布德尔:《奥尔南的葬礼》中的哭泣的妇女,就是一般的妇女;他的狗,也是一般的狗。 [4]

重要展览

播报
编辑
1850年,先后在奥尔南、贝桑松和第戎的库尔贝个人画展上展出。
1852年,在贝桑松的特别画展上展出。
1855年,在巴黎现实主义美术馆的画展上展出。
1873年,在奥地利艺术协会展览上展出。
1935年,在苏黎世美术馆的画展上展出。
2007年,在巴黎大皇宫的画展上展出。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 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画家的杰出代表。出生于弗兰许·康提附近小镇奥尔南的一个农场主家庭。20岁时前往巴黎,跟随一位无名画家学习绘画,并经常到卢浮宫临摹名作。由于经常发表社会改良以及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式的作品,而经常受到资产阶级评论家的谴责。晚年一直在瑞士过着逃亡生活,直至去世。他的作品写实主义特色明显,构图、用色极为独特。代表作有《奥尔南午后休息》《石工》《带黑狗的自画像》《画室》《浴女》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