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未來之間:東奧選手村設計思維、安倍晉三的「無人車宣言」|換日線全球讀書會|換日線

傳統與未來之間:東奧選手村設計思維、安倍晉三的「無人車宣言」

傳統與未來之間:東奧選手村設計思維、安倍晉三的「無人車宣言」

Photo Credit:Dick Thomas Johnson@flickr CC BY 2.0

e-Palette 被定位為平台,扮演著公共交通、運輸物流和體驗空間及移動商店的角色,全新的「新零售」、「新消費」的產業鏈即將被隨之打造成形。

傳統與未來之間──東京奧運選手村

東京奧運和帕運的選手村,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晴海五丁目,由日本官方和三井不動產集團共同開發。由於地處三面環海的東京灣新開發地帶,選手村可以欣賞到彩虹大橋、東京鐵塔和台場等無敵美景。

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競技場館總共分為兩大區,分別為 1964 年東京奧運曾經使用的競技設施,稱為歷史傳承區(Heritage Zone),以及象徵城市未來發展的東京灣岸區(Tokyo Bay Zone),兩者在地圖上正好可以用象徵無窮無盡的「∞」(infinity)符號來涵蓋。

東京奧運選手村就坐落於這兩個區域的交界之處,彰顯東京的傳統與未來融合,呈現古今並存的城市多元風貌。這項舉措,也符合國際奧委會所強調的傳承(Legacy)概念,奧運主辦城市必須永續保留奧林匹克的精神。

圖/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Youtube

28 個比賽場地集中在以奧運選手村為中心的半徑 8 公里內。所有建築用地總共佔了 44 公頃,運動員住宿的樓房總共有 21 棟,樓層有 14 層到 18 層不等,套房約有 3,800 間。選手村內的使用床位,東京奧運約有 18,000 張,帕運約 8,000 張。

由 25 位建築設計師集體創作的東京奧運選手村,外觀將融入大和民族傳統文化特色與風韻,街道則呈現現代城市道路快速連結風貌,建案名稱為「晴海旗幟」(Harumi Flag)。東京奧運結束後選手村將全面改裝,拆除奧運期間所使用的隔間、地板和衛浴,用 2 到 4 年的時間改造,棟數也將從 21 棟增為 24 棟,再以新成屋銷售。

以 2008 年北京奧運北四環的選手村為例,奧運結束後當成住房銷售,如今房價已翻了 3 到 4 倍;2012 年位於倫敦東區開發的奧運選手村,現在也成為倫敦急速發展中的新區。東京奧運選手村的前景,目前也相當被看好。但也有再利用不佳的反例,比如 2016 年巴西里約奧運的選手村。

除了住宿,選手村還有哪些功能?

吃的問題,通常是每屆奧運組委會的重點工作。運動員積極準備 4 年,為的就是要在奧運賽場上全力拚搏、爭取佳績,若是在飲食上出了差錯影響選手表現,奧組委也擔待不起這項缺失。

東京奧運及帕運選手村內的餐廳包括世界各國風味餐點,24 小時全天候提供選手及隊職員飲食需求。二層樓建築的主餐廳共有 4,500 個座位,另外還有一個 400 人座位的休閒餐廳,則是完全提供傳統的日式餐點及食品。

圖/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Youtube

此外,奧運選手村內必備的設施還有奧運村廣場、醫療所、按摩中心、洗衣房、交誼中心等,其中奧運村廣場是各國代表團抵達後進行歡迎式及升旗的地方。

本屆東京奧組委在奧運選手村廣場的設計上,特別加上環保和資源循環永續的特色。廣場的建築設施建材由全日本 63 個地方政府提供,總共將近有 2,000 立方公尺的木材,待奧運和帕運結束後,再將這些木材拆解,並還給各地方政府循環再利用。

未來都市交通工具──無人車

前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 2015 年 10 月舉行的「科學、科技與社會」(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的科技論壇上,自信滿滿地對全世界宣稱,2020 年東京街頭將到處看得到無人車,而且可以載人到處逛逛。如今,這個宣言實現了嗎?

舉辦奧運會對一個國家來說,往往會是一個邁進新世代的起點。56 年前(編按:以 2020 年往回計算),東京在戰敗後重新振作,用 1964 年東京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現日本全面復興的成果,其中從東京到新大阪的「子彈列車」,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時速超過 200 公里;從濱松町到羽田機場的單軌列車,全長有 13.1 公里,也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一個月通車。時至今日,這條單軌列車還在運行,每天運載的乘客人次有 25 萬。

1964 年東京奧運的交通建設,奠定東京日後成為國際一級大都會的基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自信的無人車宣言,正是要向全球宣告,從 2020 年的東京奧運會開始,日本將進入未來交通運輸系統世代,無人車就是計畫的一部分。

東奧無人車。圖/時報出版 提供

由豐田汽車所提供的 e-Palette 無人車,將與其他兩種不同類型的全新「燃料電池」車輛,組成總數 3,000 輛的東京奧運官方專用車,穿梭於各競賽場館、選手村和新聞中心。

e-Palette,豐田把它稱為全新的移動平台,為未來的交通運輸技術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e-Palette 配有 8 個車輪,車門是側滑式而非開啟式,車身長度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在 4 公尺到 7 公尺之間。

每輛 e-Palette 都裝有自主研發的尖端輔助駕駛系統「Guardian」,系統中功能強大的 Luminar 雷射雷達偵測器,可以掃瞄車身 200 公尺範圍內的大型障礙物。另外佈及全車的短程雷射雷達感應器,可以偵測靠近車子的行人或路上的碎石,強力守護行車的安全與避免可偵測的意外。

e-Palette 無人駕駛概念車已經在 2018 年年初公開亮相,車身呈立方體,以電力驅動,車內沒有駕駛座和方向盤,完全由程式設定操控,並且沒有任何手控裝置。全新「燃料電池」汽車,則是由氫、氧經化學作用所產生的動力來運行。

不只是交通工具

e-Palette 既然被豐田定位為平台,它就可以扮演著公共交通、運輸物流和體驗空間及移動商店的角色。其中體驗空間和移動商店的功能十分受到注目。豐田所要顛覆的是都會中的黃金店面,透過 e-Palette 打造全新的「新零售」、「新消費」的產業鏈。

e-Palette 的車身呈矩形方體,又沒有駕駛位和方向盤,空間的應用多了很多想像。如果你要從新宿到目黑,正好來了一輛拉麵車或丼飯 e-Palette,可解決交通和吃東西兩件事,非常符合移動年代的需求。

過去的概念中,店家是固定的,人必須移動到店家消費。e-Palette 將顛覆店家固定的定義,讓消費者有多樣性的選擇,增加許多享受美食的機會。比如說,今天你人在西門町,想去東區吃一蘭拉麵,但如果此時正好一台一蘭拉麵的 e-Palette 就停在你面前,而且方向是往你在永和的家,你能抗拒上車的誘惑嗎?這種便利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兼具的解決方案,真是符合新世代的要求。

再比如來了一輛由你包下的卡拉OK的 e-Palette,你可以無拘無束地和朋友在車上歡樂開唱,One night in Taipei 不再是一個點,而是運行在台北市的車水馬龍中。

日本政府將東京無人車計劃定位為「無人車商業化」的元年,但事實上它是包含在日本自主研發的交通運輸新技術的戰略布局中,這個計劃也包括與虛擬電廠及人工智能的串連。日本政府這麼做的原因,除了確保在創新技術保持領先歐美之外,面對日益高漲的勞動成本和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唯有這麼做才足以因應未來的需求。

圖/時報出版 提供

《關於作者》

劉善群

1964 年東京奧運當年出生於台灣宜蘭。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台北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碩士,世新三年制編輯採訪科。曾任:民生報體育記者、台視體育主播、台視首任駐北京特派員、鴻鷹動畫策略總監、中天電視協理兼發言人、中時電子報總編輯暨時報資訊總經理、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公共事務處處長兼發言人、台開集團新天堂樂園總經理、風獅爺購物中心總經理。

奧運經驗:參與 7 屆奧運會採訪作業(1988-2016,2004 除外),1996 亞特蘭大、2000 雪梨、2008 北京及 2012 倫敦等 4 屆奧運現場採訪、轉播。

註:本文摘自劉善群的《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由時報出版授權換日線原文轉載並增訂小標。惟圖、文經編輯,均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執行編輯:蕭又寧
核稿編輯:孫雅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