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腰痠到動不了?—桌球國手也有的背痛:僵直性脊椎炎 - 康健雜誌
示意圖
瀏覽數 11,589

起床腰痠到動不了?—桌球國手也有的背痛:僵直性脊椎炎

歷經一年多的波折,2020東京奧運終於在今年7月下旬開幕。我國好手也在各個運動項目取得佳績。其中令人注意的是,排名世界前十、打入奧運八強的桌球好手陳思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她的表現,顛覆了一般大眾對於這個疾病的想像。

認識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屬於免疫系統失調造成關節發炎,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這種疾病主要影響脊椎骨與大關節,例如肩關節、髖關節等。最大的特色是「晨僵」,也就是早上起床時,下背僵硬無法活動,持續時間可長達30分鐘,甚至1小時。

未經控制的僵直性脊椎炎,會慢慢地產生關節的破壞、變形與融合,使患者的脊柱呈現類似「竹竿」的僵直狀態,形成駝背、活動度受限、胸廓擴張程度變差、呼吸困難、慢性疼痛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因為疼痛或關節活動度受限等因素不敢運動,長期下來也會造成肥胖、骨質疏鬆等問題。

因為免疫失調屬於全身性的問題,也會造成阿基里斯腱、足底筋膜、髕骨肌腱與手肘的肌腱接骨點發炎。其他器官則影響眼睛、心臟、肺臟、腎臟、口腔黏膜或尿道黏膜。

(圖片來源 / Pexels)

僵直性脊椎炎的控制關鍵:早期發現、持續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通常是「早上起床最痛」,隨著活動緩解,不像運動傷害是因為休息改善。有下背痛,還是建議先找醫師確定疼痛的成因。醫師會根據症狀特色安排適當的X光、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和抽血檢查,早期做出正確診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在疾病的早期與中期,「藥物治療」和「運動復健」是控制僵直性脊椎炎的兩大方法。藥物治療方面,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是第一線治療藥物。若消炎止痛藥的效果不佳,還有單株抗體等進階藥物。

復健科醫師可以透過冷、熱、電等儀器,協助患者止痛,也可以針對疼痛或發炎的關節,直接注射類固醇進行消炎,減少藥物使用量。早期、症狀輕微時,復健科醫師協助患者建立適當的復健與運動計劃,患者甚至有機會因此不需使用藥物便控制病情。

(圖片來源 / Pexels)

制訂安全有效復健&運動計劃,破除不敢運動的迷思

患者應把握病程早期,關節尚未進展出黏連或變形前,透過適當運動增進肌力、體能與身體的柔軟度,進而保護脊椎避免進一步受傷。

復健科醫師與治療師可以教導患者如何維持良好的姿勢,減少駝背或軀幹的前傾,並透過適當的呼吸與放鬆技巧,增加胸廓的活動度和呼吸效率。

在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動作模式之後,即可開始加入阻力訓練、心肺耐力訓練和柔軟度的訓練,並以功能性為導向,將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坐、站、登階、取物等動作融入訓練計劃中,讓患者培養能夠應用到生活中的肌力與體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慎選運動種類,有趣又安全

有了良好的動作習慣與基礎的體能之後,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能夠享受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甚至有部分病友能做高強度訓練。一般而言,能夠維持脊椎伸展的運動,都很適合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例如能夠消除重力影響的游泳、增進心肺耐力的慢跑,還有羽球、網球、桌球等不會造成脊椎過度彎曲或旋轉的球類運動。高爾夫球、保齡球、技擊運動和公路自行車等項目,因為會牽涉較多的脊椎彎曲或扭轉,可能會需要調整運動強度、動作模式或使用的器材。疾病進程較晚期,脊椎開始出現沾黏甚至融合的患者,抗衝擊的能力會變差,應該避免高速碰撞或常發生肢體接觸的競技運動,像是籃球、足球、橄欖球等。

(圖片來源 / Pexels)

運動時注意症狀,每次暖身和收操

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在運動時,要根據身體對運動的反應調整運動強度和內容。若疼痛在運動後的2個小時沒有減緩,或者運動後的關節僵硬不適感超過1天,就需要考慮降低運動強度。

每次暖身和收操的時間至少5~10分鐘,可選擇低強度全身性有氧運動做為執行方式,例如跨步提膝、弓步行走、慢跑等。

只要控制得宜,僵直性脊椎炎的病友,仍然能夠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像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我國桌球好手,靠著規律的復健與運動,仍能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在今年東京奧運中打出亮眼的表現。所以,根據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定時回診追蹤,病友們也能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伸展與運動參考範例

動作示範 / 聖興復健診所物理治療師胡家瑜 圖片來源 / 歐陽良俊醫師

伸展動作

▲站姿胸肌伸展

肩膀放鬆,手彎曲置於牆邊,透過向前跨步來伸展胸大肌。

▲坐姿胸椎伸展

坐在椅子上,臀部與下背貼齊椅背,雙手抱頭向後延展上胸椎。

▲脊椎延展

趴在地上,背部放鬆,用雙手將上半身撐起,伸展前側肌肉。若覺得困難可改用手肘撐地。

暖身動作

▲跨步提膝

向前跨步同時膝蓋抬高,雙手抱住往上擠壓,略為暫停後換腳。

▲弓步行走

向前大步跨,身體下蹲,重心位於兩腳間,保持軀幹與地面垂直。

訓練動作

▲死蟲式

仰臥姿勢下抬起雙手和雙腳,訓練核心穩定,勿過度拱腰。

▲徒手深蹲

雙腳打開約與肩寬,腳尖微微朝外,下蹲時屁股向後,膝蓋往腳尖方向前進。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醫師歐陽良俊、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祕書長林杏青、聖興復健診所物理治療師胡家瑜)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台灣復健醫學會

提供正確概念,讓復健醫學真正地協助民眾恢復健康。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