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Game】陳子軒/從領先全球開打到棒球盛行國唯一停賽,中職復賽泡泡為何吹不起來?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從領先全球開打到棒球盛行國唯一停賽,中職復賽泡泡為何吹不起來?
2020年中職曾是全球唯一開打的棒球賽。(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一年前,中華職棒在全球COVID-19疫情下率先開打,創下多項世界矚目的紀錄,並以Twitter上的英文轉播作為成功的「微外宣」;風水輪流轉,如今卻成為全世界主要棒球國家中唯一停擺的聯賽。

原本以防疫自豪、甚至以此作為招募洋將誘因的中職,如今卻面臨尷尬的場面。富邦悍將備受矚目的前大聯盟級的生力軍紐那斯(Eduardo Núñez)以及猛悍(Adalberto Mejia)自4月下旬抵台後,正當解隔離之際,恰巧碰上這波疫情,反倒坐困愁城。另一方面,統一獅的王牌投手泰迪(Teddy Stankiewicz)與富邦悍將邦威(Manny Bañuelos)也已接受墨西哥國家隊召募,離隊備戰東京奧運。

這病毒的詭譎,讓局勢逆轉快的令人措手不及,這波本土疫情爆發、加上Delta變異病毒疑慮,使得中職在短短一週內,從嚴禁飲食、閉門比賽到最終不得不全面停賽。近兩個月過去,中職復賽心切,6月間在相關提案中表明,球隊會以點對點、團進團出的方式行動,球員不接受媒體採訪;若單一球隊被匡列、隔離超過登錄人數一半的14人,則不論有幾人確診,該球隊就停賽;若同隊被匡列的人員守備位置過多重疊(如都是投手),影響到公平性,也會考慮該球隊停賽。

上述的方案看似合理,但在Delta變種病毒蔓延之際以及三級警戒延長之際,地方政府也多採觀望的態度,所幸近日新增案例稍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同意復賽,7月中旬是可以期待的時程。

賽季延宕考驗:新球季開賽前休息太短,球員身心負擔大
Fill 1
 陳子軒、全球、棒球、中職
去年中職開幕賽前,兩隊球員在場上練習。(攝影/林彥廷)

目前中職仍以完整進行2021年賽季為目標,但是此舉將會使球季延宕到12月,雖說台灣因氣候條件,與美日韓冬季無法進行棒球賽事不同,從球員的立場來說,這也是保全完整薪資,他們會勉為同意的做法;但是這樣一來,2022年2月就要開始新賽季備戰的行程,休季期間如此短暫,實在對於球員的身心健康狀態擔憂。在權衡各方條件下,如果多數選手願意以完整賽季進行,也不令人意外,但這必須是在與球員工會的立場一致下,由聯盟及球團確保醫療防護、體能訓練、心理諮商等等完整配套下,才該如此進行。而且若有球員因疫情原因選擇不打,球團也必須尊重其意願(如舊金山巨人隊明星捕手波西 [Buster Posey] 就以疫情之故選擇休戰2020年賽季)。

2019-20年賽季被疫情所中斷的NBA與NHL,復賽之後以泡泡方式進行剩餘的賽季。NBA集中在奧蘭多,NHL則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與艾德蒙頓分別造出東區與西區了兩個泡泡。球員們在泡泡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儘管NBA與NHL都有完善的規劃,甚至在飲食、娛樂的部分都有為球員們設想,24小時的餐廳、電影院、酒吧、咖啡廳、健身房、練習場等等一應俱全。即便如此,還是傳出許多球員倦怠、甚至違反防疫泡泡規定的事件,可以預期,若在台灣以嚴格泡泡方式進行,球員權益恐難有如此周全的照顧。

明星賽連2年取消:聯盟收益損失慘痛

中華職棒球場內外檢疫防疫相關措施上,已經有了去年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若復賽,這一點並不讓人擔心。倒是在規則面以及球員福利上,因應被壓縮的賽程與泡泡空間,必須做出更適當的規畫。為了減輕選手的負擔,應在剩餘賽季、或者因顧及上半季完整性,可在下半季開始免除延長賽;而且,聯盟本身必須忍痛再次取消明星賽。

中職各隊握有主場轉播權利金、門票及商品收入之下,聯盟本身的財源極為有限,除了遊戲授權及商品之外,明星賽成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今年一旦取消,等於連續兩年的「球宴」停辦,對於聯盟當然是極大的損失,但若明星們無法在現場觀眾前獻技,沒有觀眾點綴,星光反顯淒涼,聯盟也必須以自身的格局,忍痛做出此決定。

台灣過去一年多以來所守住的疫情,雖然在5月中之後功虧一簣,但那樣的延長戰線並非沒有意義,它讓疫苗是真實存在的解方,而不是2020年歐美體壇因疫情而停擺,或是後續以泡泡復賽時的茫然──當時疫苗未問世、程度不一的封城無盡頭的絕望時期。如今的台灣,按理說相關的防疫措施可以相對鬆綁,儘管如此,據聞當初提案時,只有台南跟台中洲際球場願意放行。 桃園、雲林(斗六)、高雄都被當地縣市政府否決。儘管目前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同意復賽,但是實際場地的使用狀況,仍需與各地方政府在協商。

雖說,僅有5隊規模的中職,兩地開打也就足夠,但是台中與台南間泡泡通道的後勤支援以及單程兩小時舟車勞頓還是不理想,撇除疫情緊繃的北台灣,若有台中—斗六,或是高雄—台南等車程1小時左右的泡泡通道是比較理想的。與NHL的24隊、NBA的22隊規模相較,這是規模小得多的提案,客觀環境也相對良善,但中職復賽泡泡,為什麼遲遲吹不起來呢?

吹動防疫泡泡的關鍵:運動文化底蘊的厚度

除了技術面的執行之外,疫情下的運動能否順利進行,與運動在社會的底蘊以及經濟規模有關。也就是,運動對一個國家社會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疫情下的苦悶大眾,需要把目光轉移到疫情之外的生活,那是他們為了近似宗教狂熱所甘冒的風險。跨國賽事闕如的疫情期間,就是各國由國內聯賽推砌起來運動文化的總檢。所以,美國各項職業運動紛紛復賽,歐洲人沒有足球也難以為繼,疫情再嚴峻、就算有球員確診,各聯賽仍需勉力為繼。

「秀,總是要繼續!」(The show must go on!)

儘管人流受限,但運動傳播的訊息卻輕易地跨國國界。當2020年4月中職搶得開賽先機引發Twitter熱潮,男足企甲聯賽透過YouTube成為全球「五大聯賽」,但回頭檢視,台灣運動的成名果然也僅維繫了15分鐘而已。台灣足球畢竟原本就在世界極為邊緣之地,中職在韓日美職棒復賽之後,也再難延續初期來自國外的「獨家」收看熱潮。一年後,美國職業運動完全復賽,滿場觀眾也成了睽違一年多的景觀,原本就屬運動文化輸入國的台灣,本土運動場域在此波疫情下暴露出的真空,讓外國運動賽事長驅直入,從職業運動景觀,到切身實踐的健身、慢跑都遭逢前所未有的阻斷,這是即便疫情後也難一下子彌補回來的。

自5月中以來,上至中央、下至縣市首長,如履薄冰地不敢讓任何可能的破口出現而加重疫情,職棒的復賽成為可以暫緩的選項,除了對疫情料敵從嚴的作戰之外,也許此時,我們可以這樣說──幸或不幸運地,在這時間點上,職棒(或整體運動而言)在台灣的文化裡,「還沒有」這麼重要,多數球迷也還不至於是徐展元主播口中「喜愛棒球,熱愛棒球,沒有棒球就吃不下飯,就睡不著覺,甚至就會活不下去的棒球痴、棒球狂」。

晚間時段中職的空缺,日本職棒吳念庭
目前效力於日本職棒埼玉西武獅隊。
王柏融
目前效力於日本職棒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
提早一個半小時補上;原本Eleven Sports季初看似多餘的太平洋聯盟轉播權,反而成了一張已出險的保單;而大谷翔平的「Sho Time」
目前效力於美國MLB洛杉磯天使隊的大谷翔平(Shohei Ohtani),近代罕見的「二刀流」投打兼具好手,天使球迷取用其名簡稱、稱他為Sho Time,代表他總能帶給球迷破紀錄的「秀」。2018年拿下美聯新人王。2021年7月3日達成單季第30轟,刷新Babe Ruth於1919年諦造的二刀流選手單季29轟的紀錄;此外也成為美聯首位在賽季前81場便達成30轟、10盜紀錄的球員。
更是跨國界地擄獲台灣球迷的焦點。2020年疫情初起時,成功防疫也許可以成為扭轉世界秩序的一絲曙光,但隨著疫苗依舊是疫情最終極的解決方案,後疫情的世界不但是回歸疫前的秩序,更可能加深了原本的貧富差距。
後疫情的挑戰:各大賽事錯位交疊,收視排擠兩敗俱傷

疫情下的復賽與否考量,除了文化面之外,經濟面當然更是重中之重。歐美各項賽事之所以在疫情初期被迫停賽後,仍積極尋求以閉門方式復賽,就是在犧牲門票及球場相關收入下,仍盡可能保全轉播權利金,中職的復賽計畫亦然。每年每隊數億元的營運支出,至少在轉播權利金上可以拿到4~5千萬的彌補。初期以閉門方式進行,轉播權利金仍能力保不失。

但不能不考量的是,就算復賽了,球迷對於中職的關注程度會是如何?初期進場意願顯然也會受到影響。以波士頓紅襪隊的芬威球場為例,2019年平均進場人數為36,106人,而所在的麻州政府在5月30日解禁人數限制之後,至今也僅有6月26到28日期間,與洋基的世仇三連戰突破3萬人進場,顯見疫情後的解封,仍需要時間來恢復公眾對於公共空間的信心。

疫情期間的電視轉播部分,上表為2020年美國各大運動在復賽後的收視表現,僅有WNBA比起2019年呈現上升的狀態,NBA與NHL受創最深,都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跌幅。當然,上述數字是由於復賽後的壓縮賽程所致,為了拼復賽,各大聯賽發生極大的時間錯置,使得原本該在6月進行的NBA與NHL決賽,到了10月與棒球季後賽重疊;原本象徵春天來臨的高球名人賽,卻在11月的深秋才進行。為打而硬打,使得各項錯位的賽事,在復賽後面臨彼此競爭、多敗俱傷的場面。

從「防疫」轉向「共疫」:台灣承擔得起嗎?
Fill 1
 陳子軒、全球、棒球、中職
就算7月中下旬可以復賽,中職也要面對比去年更嚴峻的挑戰。圖為去年工作人員在觀眾席布置觀眾人形看板。(攝影/林彥廷)

中職的復賽是必然的,但是一回來,可能就要直接面對著幾無時差的東京奧運轉播,復賽初期的人氣挑戰可以預期。而賽程拖至12月,也可能會與近來熱鬧不已的台灣職業籃壇賽季重疊。

相較於台灣清零式的抗疫標準,歐美顯然自認在疫苗護體下,他們有了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與流感化的本錢。歐洲國家盃足球賽即是當前的最佳例證,過去三週內,歐洲各國的病例數顯著上升,與歐國盃帶來的大量跨境移動有著必然的關聯,以蘇格蘭為例,上週出現將近2,000名因歐國盃染疫的球迷,其中65%的確診人數曾經到倫敦觀戰英格蘭對蘇格蘭之戰,其餘的也多參加在蘇格蘭各大城市的觀戰派對。其他歐洲各國亦大量出現因歐國盃人群移動與群聚而突增的新案例。美國雖然每天仍有上萬新案例,但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在國慶日時宣示,美國已經「前所未有地接近獨立於病毒之外的日子」,各項運動場館幾已在6月分恢復疫前狀態。

然而,歐美從「防疫」轉向「共疫」的心態,卻還不是我們現階段承擔得起的生活型態,苦苦直追的疫苗施打率之外,各種型態的變種病毒也都是未知的變數,在此環境下,從嚴評估中職的復賽,是不得不的選擇。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