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迷惑行为」一词的流行?

日语的迷惑行为指给人带来麻烦困扰的行为。
关注者
62
被浏览
58,287

46 个回答

誰規定的用一個日本過來的、漢語構詞的同形詞就必須原原本本地用日語裏的意思?我相信微博之類的地方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是個日語借來的詞,初期的時候還的確都是一些「給人造成困擾麻煩」意義的圖片,到現在差不多都已經自然內化成「難以理解令人感到困惑」的漢語原意了。汚染漢語?破壞漢語純潔性?你就說「迷惑」還是「行爲」哪個不是漢語詞了?現在普遍理解的「迷惑」和「行爲」哪個不是漢語意思了?怎麼搞得跟漢語多脆弱似的,我看着分明是漢語生命力很强嘛。「迷惑行爲」只不過是填補了原來「無釐頭」之類的詞的位置而已,而且「迷惑」可比「無釐頭」容易理解多了,一般人看第一眼再加幾個「實例圖」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

漢字圈內相同詞形移用流通又因地域語言習慣不同各有意義上的差別,詞義自然演化,我看就很好。憑什麼「迷惑」「行爲」兩個漢語詞就因爲日本人放在一塊兒用過就必須得按他們的意思來?日語的「正確意思」跑到漢語裏來指揮什麼嘛。把現在中文網絡裏流通的「迷惑行爲」認作日語「迷惑行為」的錯誤翻譯就想偏了。我還說日本人的「饅頭」「煎餅」是中文詞的錯誤翻譯呢。狹隘。

至於日文的那個「迷惑行為」的概念,我們沒有「迷惑」這種日本特色的社會認知,所以也沒有多大必要專門想個對譯詞。類似的行爲我們會說「不文明行爲」「給人添麻煩」之類,而不會說「迷惑行爲」(所以題目是在自己樹靶子自己打),中文網絡上現在用「迷惑行爲」根本就不應該定位成日文「迷惑行為」的「翻譯」,就只是借來個詞形,按漢語的字面意思理解使用而已(「令人困惑、難以理解」的意義還比「給人造成困擾」更寬汎)。

我懂一㸃日語,所以我知道「迷惑行爲」是個日語詞,第一反應就是日語意思,但是我覺得大多數漢語使用者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知道一個看起來壓根兒就是中國話的詞在日語裏是什麼意思,就按漢語字面意思「令人感到迷惑/困惑/不解的行爲」理解就行了,就很自然。

錯不錯要看範圍,圈子,比如高攷作文裏寫一些沒有經過廣汎承認的網絡語言就是「錯」。嚴格說起來歷史上的詞義演化不都算得上「錯」嗎?辭書只不過是記錄語言使用者的詞義選擇結果而已。現在的情況是「迷惑行爲」當然還遠遠沒到需要官方承認的地步,但是人家就當小圈子黑話性質地玩玩,就只是一個還沒經過歷史檢驗的詞而已。是固定下來成爲慣用說法還是像大多數網絡流行語一樣活不過一年的壽命,順其自然就完事兒了,一個圈子外的人犯不着跑過來說些什麼汚染中文、痛恨裝逼這種垃圾話。


——以下是被某答主删評的個人牢騷:

神他媽前兩天的京阿尼,京阿尼這個小圈子的愛稱少說七八年前就有了,作爲暱稱你們日本人本來就是「京アニ」,アニ本來就是表音的字,非要叫成「京動畫」是腦子有坑??你自己在答案裏寫漢語摻日語詞「京アニ」就算了,還跑到別人評論裏說什麼「京阿尼」在日語裏是京都尼姑這種酸溜溜的怪話,裝什麼大尾巴狼呢??粉絲只要樂意,叫京阿尼、小京京、阿京、小京子……關你屁事?還故意混淆視聽把「京阿尼」跟「支那」這種詞說成一碼事,按你這樣以後人名地名通通都別音譯了,什麼「亞里士多德」「哆啦A夢」「奧斯卡」「格萊美」都不行!我真的佛了能不能少說㸃引戰的批話?你能不能先讓你們日語動動腦筋把「アニメ」翻譯成「動き絵」之類的日本話再來評價漢語能不能說「京阿尼」?你說你*呢。

开宗明义,“迷惑行為(meiwakukoui)”在日语中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是“令人困扰的行为”,而“迷惑行为(mihuoxingwei)”在汉语中的字面意思更接近“令人不解的行为”,既然这个词的流行是基于汉语用法的字面意思,那就不能说它对汉语纯洁性有什么坏影响。

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下,这也许无疑是操作失误或漏洞,可以说是一个是非问题。但是这一词汇的广泛流行却并没有值得指责的地方,它的词义变化只是一个现代汉语口语演变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浪花,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一个词能流行,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它契合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对于某个抽象概念的表达需求。(这个新词的流行甚至不需要词义贴合,只需要同一个流行概念约定俗成一个指向就够了。)

那我们来看“迷惑行为”这个词,它在第一次使用时,的确可以说是翻译的失误,因为它非常容易与汉语中相似字形的既有词汇产生冲突,导致不能传达本来的意思,它本应该被据实翻译,但却直接转写为对应的汉字词。我们知道,表意存在障碍的词,是不可能广泛传播的,因此实际上“迷惑行為”原词因为最初的翻译失误,所指向的内涵已经被消解,其指向作用被形近的汉语词“迷惑行为”所代替,并为部分现代中国人所重定向至“令人不解的、可笑的事”。某种意义上,你当然可以认为这是对日语原概念的破坏,但是怎么想也难以同“破坏汉语纯洁性”这一话题联系起来。反过来说,倒是佐证了汉语具有超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这门古老的语言仍旧生机勃勃。把外国词汇引入本国语言,其内涵反而被本国语言环境所重构,这不就是既博采众长、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吗,说这是文化活力的体现也不过分吧。

汉语纯洁就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一有网络新词的流行就能听到影响汉语纯洁性的声音,这本身可能就有点过于没有文化自信了。文化环境的优化,文化生命力的培育,甚至文化自信心的养成,也需要给小众文化、梗文化留一些温和的空间。迷惑行为这个词的流行,再怎么说,影响也不会有怨怼变怼人、怂恿变怂包来得坏;关于汉语纯洁性的问题,各种糟糕的拉丁字母缩写,用语粗糙的外来词音译,产生坏影响的可能还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