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油 ・奧米加3 的【五大謬誤】&【食用貼士】 | HOLOS 新活方

深海魚油 ・奧米加3 的【五大謬誤】&【食用貼士】

深海魚油

深海魚油 ・奧米加3 的【五大謬誤】&【食用貼士】

魚油丸,可以說是最老少皆宜的一種「家常補品」。魚油中含有豐富的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以 DHA 和 EPA 形式存在。

Omega-3具有優異的消炎和降血脂作用,可舒緩關節發炎疼痛、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腦細胞也需要大量Omega-3,有「腦黃金」之稱的DHA,不僅有助寶寶大腦和視力發育,也能延緩老年認知功能退化。

深海魚油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 Omega-3,主要由深海魚蝦、海藻中攝取,因此如果平時少吃海鮮,就可能需要服用魚油補充Omega-3。不過,市面上魚油品牌種類眼花繚亂,品質參差不齊,大家可能不知如何挑選合適自己的魚油。以下就針對關於魚油的常見疑惑一一解答:

 

謬誤一:魚油必有魚腥味,怕魚腥者無法服用?

噁心、,以及打嗝的魚腥味,令不少人對魚油避而遠之。其實,打嗝魚腥味通常是因為胃酸過少引致。食用魚油後腸胃不適,則可能是因為部分人身體的脂肪分解酵素(Lipase)不足,難以消化Omega-3脂肪。

市面上也有許多魚油為掩蓋氣味添加人工香料,然未免有失健康;相比之下,添加天然檸檬油的深海魚油更為理想,清新的檸檬果香能完全中和魚腥。在餐前胃酸足夠時服用魚油,也可以避免打嗝有魚腥味。

 

謬誤二:近年海洋污染嚴重,吃魚油會造成汞中毒?

要小心,並非所有魚油都如看上去一樣純淨!鯊魚、吞拿魚等大型肉食魚類處於食物鏈高層,容易在獵食過程中積累大量毒素,不適合用來提取魚油。相反,小型魚因處於海洋生態食物鏈較底層,所以不易受農藥、多氯聯苯和重金屬污染。

其實市面上亦有一些深海魚油提取自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小型魚(鯷魚和沙丁魚),直接以DHA終極來源——浮游藻類為食,乾净無污染,大可放心食用。

深海魚油

 

謬誤三:魚肝油=魚油?兩者營養價值及風險相若?

魚肝油提取自肝臟,雖富含Omega-3,但亦含大量維他命A,過度攝取會有潛在健康風險。另外,魚肝油的污染風險更大:肝臟為代謝及貯藏毒素的器官,故魚肝油的多氯聯苯含量有機會比魚油更高。

 

深海魚油謬誤四:魚油每日服用量,男女老少都一樣?

魚油的服用量視乎性別年齡、身體狀況、Omega-3含量而定。美國膳食營養標準(RDA)建議,成年男女每日應分別攝取1600mg和1100mg Omega-3,週嵗以内的嬰兒每日不超過500mg,此後由兒童到青少年可由700mg逐漸增加到1200mg。孕婦、產婦需要更多營養供給,每天應增加到1,400mg。如果已有心血管或腦部毛病,可遵醫囑酌情增加服用量。

 

 

 

 

謬誤五:市面的魚油成分比例都大致相同?

當然不是!除了關注包裝上標示的Omega-3含量,魚油的成分比例、吸收率和穩定性也很重要。魚油的Omega-3油酸結構可分為兩種:酯化型(EE)與三酸甘油脂型(TG)。酯化型Omega-3經過人工酯化精煉,並非天然產品。而三酸甘油脂型態的EPA:DHA 比例是3:2,科研證明,由於分子結構和人體內三酸甘油脂相同,這種天然型態的魚油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因此最好選擇三酸甘油脂型的深海魚油。此外,魚油加入天然抗氧化劑,能避免Omega-3氧化、流失,保證魚油功效穩定。

 

 

參考資料:https://healthyeating.sfgate.com/rda-fish-oil-1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