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视点第六十七期:掌握天机 趋利避害——探寻经济背后的气象身影

“看天”买卖离不开气象经济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被社会各界重视,有学者据此提出“气象经济”广义的观点,即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以及由于气候变化而引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改变与影响。

 

经济学家王福重认为,“天气是自然条件的一部分,它会改变人的性格、消费模式。这种改变尤其在服装、家电、饮品等快销类产品中比较明显。”相关统计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毫米,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和销量都有明显变化。这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谓的“一度效应”。

 

据市场调查显示,高温天时,冰淇淋等凉品开始走俏,空调等家电销售量直线上升;低温阴雨时,巧克力则是很多消费者的爱宠。再例如,在德国,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增加230万瓶的啤酒销量;日本盛夏30℃以上的天气每增加一天,空调的销售量就增加4万台。至于降水,商业服务业主都深有雨天顾客比晴天少的亲身感受,据一家商店统计,雨天的顾客至少要比平日少20%。冷暖变化中,可谓暗藏商机。

进入详情

为行业“量身定做”专业气象信息

我国的气象咨询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WIS),就是一家为各行各业“量身定做”气象信息的专业气象服务公司。自2000年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为不同的行业、不通领域提供精细化的专属气象服务。依托中国气象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内顶级气象专家、高性能的巨型计算机系统、丰富的气象信息资源以及完善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了各类气象信息产品及预报工具,为客户提供航空、交通、海洋导航、水文、能源、天气风险、服装、饮品等行业的专业气象保障服务。

 

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迪介绍,“WIS是中国气象局对外从事专业气象信息的服务窗口,与铁道部、水利部等各大部委和企业都有长期合作,为客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帮助客户掌握年度、季度的气候变化特点,从而成为制定更加有效生产、销售、推广计划的依据,为客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争取最大化效益。此外,还为客户提供数据资料分析和天气实况监测预报,通过预报服务与实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客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实况和未来天气走势,为客户指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进入详情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气象与经济接轨的中介

“气象服务效益既是气象融入经济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气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张钛仁认为,“气象服务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行;还关系到使用气象服务产品再投入的经济效果,关系到由气象产品消费所引出的经济活动。”

 

张钛仁介绍,气象服务效益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体,具有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正面性的特点。气象服务效益也具有难于度量性、不确定性和难归属性以及气象服务成本构成的复杂性。我国在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过程中,按照气象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气象服务效益分为两大类,即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其中气象服务行业经济效益是泛指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消费气象服务产品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进入详情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经济循环

伴随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这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专家们纷纷表示:“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发展经济循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已经不可能阻止未来20至30年气候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仍是可能的。比如提供更好的信息,进行更好的规划,发展更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

 

“应对气候变化,首先要做好气象数据的综合监测,提高预报的精细度、预警时效和准确率;其次加强部门联动,发展气象灾害高影响行业的专项预报技术和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大众,使商家和大众能够合理规划和布局,科学防灾减灾,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专家们表示。

进入详情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气象信息在经济社会的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国外,气象经济学界流行这样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气象投入与产出的比为1:98。也就是说,企业在气象上每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而气象经济学在中国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气象界与经济界的专家学者继续共同努力,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使气象服务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慕建利 策划:徐辉 编辑制作:刘珺 视觉效果:谷成 栏目邮箱news@weather.com.cn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