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埔石櫟」的果實直徑可達5公分,質感佳、造型討喜;可食用、又可當工藝品。(沈揮勝攝)
「后大埔石櫟」的果實直徑可達5公分,質感佳、造型討喜;可食用、又可當工藝品。(沈揮勝攝)
蔡鴻銘種的「后大埔石櫟」,8年時植株高約4、5公尺,然後開始結果實,第10年果實纍纍。(沈揮勝攝)
蔡鴻銘種的「后大埔石櫟」,8年時植株高約4、5公尺,然後開始結果實,第10年果實纍纍。(沈揮勝攝)
「日月潭導覽解說暨交流協會」專業解說員興奮綻笑容。(沈揮勝攝)
「日月潭導覽解說暨交流協會」專業解說員興奮綻笑容。(沈揮勝攝)
解說員們感到新奇。(沈揮勝攝)
解說員們感到新奇。(沈揮勝攝)
后大埔石櫟結果的情形。(沈揮勝攝)
后大埔石櫟結果的情形。(沈揮勝攝)
果量大,連枝條都快撐不住彎了下來。(沈揮勝攝)
果量大,連枝條都快撐不住彎了下來。(沈揮勝攝)
不少解說員表示,是第一次摸到那麼多顆的后大埔石櫟果實。(沈揮勝攝)
不少解說員表示,是第一次摸到那麼多顆的后大埔石櫟果實。(沈揮勝攝)

魚池鄉7旬老農蔡鴻銘、周春桂夫婦,921地震後因接觸社區營造而愛上生態、認識了「后大埔石櫟」這種殼斗科植物,自營生態園區試種10多棵,最近結滿果實,讓前往觀摩的「日月潭導覽解說暨交流協會」成員看得驚豔,全被此美麗錐果所深深吸引!

「真的好特別!錐果的個頭超大,能吃又能拿來當工藝品。」該協會理事長李秀霞、資深解說員李秀玲說,后大埔石櫟的木質果實直徑可達5公分,呈半圓或寬陀螺形,殼斗則為倒圓錐狀,神似舊式煙斗頭,因此又稱煙斗石櫟,適合用來DIY作小工藝品。

8名「日月潭導覽解說暨交流協會」成員是在26日慕名造訪位在東光社區、蔡鴻銘夫婦所營造的生態園區與蝴蝶廊道,並參訪具有84年歷史的日月潭武界引水隧道之「向天圳」歷史土木工程。

蔡鴻銘表示,10多年前因受到農委會特生中心前副主任彭國棟、學者邱美蘭啟發而愛上生態,且對后大埔石櫟、小西氏石櫟等殼斗科植物發生高度興趣。

后大埔石櫟主要分布在嘉義縣中埔鄉至曾文水庫源頭的后大埔地區、屏東大樹林山、高雄六龜扇平,日月潭附近的蓮華池也有少量植株;蓮華池屬林試所管制樣區內,要取得果實育苗,管道上會有困難;後來透過友人,從霧峰買得10多棵小苗。

小苗栽植存活率很高,第8年結出少量果實,今年第10年果量大爆發,為了日後採果方便,日前打算執行疏枝矮化,先採下數百顆;后大埔石櫟果實可吃、也可作小型工藝或裝飾品,既可愛又討喜。

由於果核堅硬如石,想享受美味還需動用鐵鎚。人們懂得使用工具,猴子想吃怎麼辦?蔡鴻銘笑稱,牠們會將它撿拾擺在馬路,利用過往車輛輪胎幫牠壓碎。

#大埔 #果實 #日月潭 #生態 #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