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是如何预报天气的?

关注者
123
被浏览
55,924

5 个回答

@Drizzt

你这个是关于气象的老段子了。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只是凭借经验预报了。而是有专门的数值模式,很多年前的天气预报都是将全球各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电报的方式汇总填图

,这个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天气情况,根据外推法(其实就是估算前几天的雨区今天会移动到那里)来预报天气。这种预报方式存在太多变数,而且不太适用夏季的预报。后来人们找到了一部分大气运动的规律(正的是一部分,因为很多都存在混沌很难发现,也存在很多理论无法得到证明)根据这些规律数值化成偏微分方程组,根据初始的各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带入方程组中,利用超级计算机不断循环迭代算下一时刻天气,就会得到不同时刻的预报图。


但是这种数值预报结果也存在着很多误差,比如我们发现的规律也只是一部分,其他的规律我们还没有认知,所以存在着一些意外。再比如除了第一步用的是已知的探测数据,以后每一步都是将模式预报的结果不断循环迭代的(意思就是说方程组只能预报一段时间以后的天气数据,一般都是一小时,预报出来的数据不断带入方程组,这样就能预报后面好几天的预报。)每次迭代都会出现点小误差,时间长了迭代次数多了就会出现大误差。这也就是说长时间的预报准确率不高(3天以后的预报准确率不高,但是我们也有专门的长期预报模式,以牺牲短期预报准确度来提高长期预报准确度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预报产品也比较单一,只能有大概的结论比如雨量在什么范围。)

以上都是短中期预报的方法,唯独比较特别的是夏季,夏季的天气过程多为小过程,局地性比较强,一般都是发生在一个小区域,比如一个地级市只有下面几个乡镇范围下了一场暴雨,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大太阳,一点儿都没有下。对于这种局地性比较强的天气预报我们一般用的是气象雷达来探测。我国使用的气象雷达多为引进国外技术的雷达。一般主要的地级市都会安装一台雷达。

雷达一般有两种分辨率,一种是以雷达为中心探测周围半径230KM的范围,分辨率为1*1Km,另外一种是460KM半径,分辨率为2*2Km。雷达可以探测空气中可见水粒子的。具体说的话就比较复杂了,一般来说雷达回拨比较强的地方都是有强对流(冰雹、大风、暴雨等)。但是雷达探测的数据都是实时的,只能根据前一个时次的回拨移向和大小发展来判断下一时次的天气。一般来说只能预报三到六小时的天气。但是对于夏季来说确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我国中西部很多地区的冰雹灾害也很严重(特别是烟叶和蔬菜种植区)。我国在这些重点地区还设立了防雹站点,利用高炮和火箭炮人工消雹。很多地方还有女子防雹连。嘿嘿。

PS:现阶段天气预报不能做到100%的准确,就连国外也是这样,现在的短期预报大的过程基本能爆出来,小过程只能靠临近预报。临近预报的发布渠道有限,不可能有个雷暴过程给大家都发短信吧,虽然移动、电信、联通都说能在几秒内发送完毕,但是气象局要发这种公益短信,运营商又推脱要政府授权,要市委办级别的授权,一来一往过程都结束了也没有发布的需要了。气象局也是弱势部门,现阶段气象局自己也建立了一些渠道,收费的有公众12121(江苏省是96121)的电话,也有预报短信,各个地市的预警都是统一上报到国家局的,免费的也可以在中国天气网上看,或者通过墨迹天气这种app来看(前提是中国气象局授权的)。但是这种渠道也是有限的,还是主要靠大家对天气的意识。

对气象台来说,存在这POD和FAR及CSI(TS)这三种评分,POD就是命中率、FAR就是误警率,CSI又叫TS为成功指数。

现阶段由于公众对灾害天气比较在意,气象台基本上流行这么弄”宁愿空报,也不愿漏报“,这样提高了X和Z减少了Y,从而提高命中率POD,对于CSI其实变化不大,而这两者就是考核气象台的预报准确率的。大家总是对气象局存在着误解,其实气象局也是一个边缘化的单位,自己对自己也考核的很严格,各省都对各地市考核预报准确率,各地市对各区县考核准确率,如果准确率不高的预报员是要被谈话的。很多时候大家总说什么气象局没有给预警,一种可能是正的漏报了,而更大可能是预警发布了,但是没有人理睬。

总的来说,我国短期、中期的预报和国外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短临预报上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无几(比短中期还跟接近国外水平)。当然这也与国情有关。

爪机党的悲哀‼一个连接超时就什么都没了‼wifi你敢不敢稳定一点‼再写一遍‼

1. 首先是各种数据收集+大型计算机根据选择好的预报模式进行计算。数据的话就是来自各地的气象站了,有人工的也有自动的。数据不光来自国内的气象站,还会有周边国家的数据(有个全球性的组织管数据共享但我忘了它叫什么。。)。不同地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预报模式,主要根据该地的气候特点以及预报时期的长短选择。

2. 接下来就是预报员对计算机预报结果的人工校准。这个就主要靠预报报的经验了,不同的预报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还会来个会商什么的。

3. 每天早上8点(时间可能记错)中央气象台会和下一级的气象台进行视频会商,交流预报结果,指导预报。

ps

1. 天气预报主要分为短期预报(大概1到3天)、中期预报(大概10天)、长期预报(大概30天)。不同种类的预报有不同的预报模式,现在预报员也在努力开发新的更准的模式。咱们的预报准确率还是逐年在提升的,只是到了一定程度后提升越来越困难。

2. 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奥运会、雅安地震之类会有专门的事件预报,气象局还会给出一些应对方案。

3. 除了天气预报其实还有一个气候预报(貌似是国家气候中心管这事)。

pps

1. 如果会看天气图可以去中央气象台的网站上有一些时时发布的天气图 可以尝试自己预报~

2. 这个答案来自最近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中到中央气象台参观所知,因为参观的时候频频走神,所以用了很多不确定的描述,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