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伴我“熊芯”》:低幼國產動畫電影的雄心 - 新浪香港

《熊出沒·伴我“熊芯”》:低幼國產動畫電影的雄心

注意:本文有劇透

《熊出沒·伴我“熊芯”》(以下簡稱《伴我“熊芯”》)延續了“熊出沒”系列電影在春節檔期的穩定票房走勢並持續走強,製作水準在本系列里縱向對比也屬中上之作。

經過多年在春節檔的曆練,出品方對觀眾的觀影需求和觀影期待可以說是瞭然於胸,因此無論是特效製作、還是情節設計都駕輕就熟,幾無“翻車”可能,留給觀眾的懸念僅在於是否能在主題上推陳出新,予人以耳目一新的觀感。

本集《伴我“熊芯”》以母子親情為主題,儘管故事上仍然以軟科幻的冒險動作情節為主軸,但感情戲的比重大幅度增加,敘事的信息密度則適當降低,對兒童觀眾更加友好,可能是近幾年的幾部“熊出沒”大電影裡子供向特徵最為明顯的一部。(編者註:子供向,網絡流行詞,是“面向兒童,兒童用”的意思,指作品中沒有敏感話題和血腥暴力,主要受眾為低齡層)

《伴我“熊芯”》海報《伴我“熊芯”》海報

《伴我“熊芯”》的低幼特徵還體現在畫風的簡潔、明快與鮮亮上。儘管特效製作的動物角色在毛髮上纖毫畢現,重要故事場景的畫面渲染也足夠細膩、下足本錢,但熊大、熊二與熊媽媽的面部表情,擬人化得更明顯;人物角色也不在面部建模上面下過多的無謂功,放棄掉了對角色造型和表情動態一定要“酷似真人”的追求(反派角色東海博士的造型設計,也很像小朋友所熟悉的樂高人偶),刪繁就簡,適應情節需要即可。主觀上或許是出於節省製作經費的目的,效果上則避免了畫面信息強度過大而可能給觀眾帶來的不適感與壓迫感。

《伴我“熊芯”》劇照《伴我“熊芯”》劇照

影片中即使有部分場景以暗色調為主,也避免出現近年荷李活動畫電影的青少年化和成人化趨勢,不強調空間的幽深感,也不以一驚一乍的音效烘托緊張氛圍。《伴我“熊芯”》是一部對兒童觀眾極為友好的電影,甚至可能是春節檔期所有電影里最童叟“無害”的一部,不存在特定人群的觀影忌諱,也不需要觀眾在入場之前有任何心理負擔與顧慮。

觀眾需要的是一部輕鬆愉悅、有笑有淚的氣氛電影,不需要在影院受教育,也不需要在影院做腦力測試,《伴我“熊芯”》滿足了觀眾春節期間大魚大肉吃膩、只想在影院鬆弛一下神經的休閑需求。

《伴我“熊芯”》劇照《伴我“熊芯”》劇照

與前幾部“熊出沒”電影(《狂野大陸》《重返地球》)相比,成年觀眾或許會認為《伴我“熊芯”》在劇情複雜度和思想深度上都有所退化,但《伴我“熊芯”》在情感上的濃度則只增不減,並且技法更為成熟,避免了劈頭蓋臉的粗暴“直給”,有邏輯流暢的情緒遞進,分寸把握得當,不以強行催淚為能事。

影片情節設計上有借鑒同題材電影的痕跡,但對於國產兒童動畫電影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熊媽媽的機器人身份設定,既構成電影敘事上的反轉,又呼應當下時代的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觀念,強調親子間感情紐帶的建立並不拘泥於血緣,而是源於健康的情感付出與情感回報的對等關係。這一理念不視“世上只有媽媽好”為理所應當,而將親子關係看作是共同努力、“雙向奔赴”後的水到渠成,對於兒童觀眾和父母觀眾,不啻一堂潤物無聲的愛的啟迪。

《伴我“熊芯”》劇照《伴我“熊芯”》劇照

《伴我“熊芯”》也仍然有一些過去“熊出沒”系列電影里沒能解決的老毛病。編劇還是沒能找到更優的敘事方式,以實現在一部電影里同時讓熊大、熊二、光頭強三個角色都有充足的發揮空間,而只能勉強實現三者“同框”。光頭強這一角色在本部電影里徹底打醬油,缺乏存在感。幾個新增添的人物角色,也更像是實現情節推進的工具人,沒有脫離本集劇情而單獨存在的意義,顯然下一部“熊出沒”電影里就會徹底退場。

儘管對於名為系列電影,實為獨立單元劇的“熊出沒”大電影而言,這屬於慣常的編劇技法,但觀眾顯然期望這一系列能一定程度上構成彼此聯動的有機整體,而非年年歲歲“熊”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伴我“熊芯”》劇照《伴我“熊芯”》劇照

從2012年首部《熊出沒》大電影算起,《伴我“熊芯”》已經是系列的第九部。在2012年,如果一個正在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小觀眾第一次走進電影院觀看《熊出沒》,那麼今年當他再次走進影院觀看《伴我“熊芯”》時,已經是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小觀眾必然會成長,也許會離開,卻也可能會回來,正如為人子女者也會為人父、為人母。觀眾扶老攜幼進入影院,收穫的可以在笑聲和情懷之外更多。已經成為國民大IP的“熊出沒”,有資金、有技術、也有市場基本盤,作為低幼國產動畫電影的拔頭籌者,應當有更進一步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