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錢人轉移資產 通過地下錢莊 彭博︰今年料1.17萬億元外流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1010

中國有錢人轉移資產 通過地下錢莊 彭博︰今年料1.17萬億元外流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10/10 20:30

分享:

分享:

彭博社報道,由於内地經濟持續走弱、地緣局勢緊張,感到恐慌的中國富人正通過地下錢莊等方式將資金轉移到國外,以繞過政府的外匯管制。

政經局勢差 富人欲轉移資產

彭博引述財務顧問稱,自内地重新開關以來,他們的客戶對轉移資產到海外的需求激增。當局對多行業的打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不確定性以及「共同富裕」政策,讓富人甚至中產階級感到恐慌。此外,國內經濟形勢也愈加嚴峻。許多富裕家庭認為,無論是為了實現資產多元化,還是為未來可能的移民鋪路,在國外擁有資金至關重要。

透過地下錢莊 躲避外匯管制

但是,中國實行外匯管制,每人每年結匯和購買外匯的便利化額度只有5萬美元(約7.82萬港元),出境携帶人民幣或外幣現金額度也有限制;只有移民時才能申請一次性轉移全部資產。

富人們無法通過合法途徑向海外轉移大量資金,於是轉而尋求非法渠道,例如地下錢莊、哈瓦拉系統(Hawala,在傳統銀行體系之外的非正規資金轉移系統,不受監管)。

彭博引述一位擁有香港銀行戶口的富豪,在理財經理的介紹下找到一家地下匯款機構,轉移了100萬元人民幣到境外。在深港邊界的内地一側,她將錢交給中間人;然後,香港一側就有10個人將等值的錢分批陸續匯入她的香港銀行戶口中。

中國留學生戶口作中轉、拆分洗錢

彭博指,這些地下錢莊網絡遍及全球,在香港及有大量華人僑民的其他地方運作。私人銀行家常常是中間人,幫助重要客戶介紹此類服務,以便討得客戶歡心、未來能贏得利潤豐厚的合法業務。根據英國國家犯罪局 (NCA) 2019年的情報評估,地下錢莊極有可能在關鍵地點預先準備好資金池,以便收款人能快速收到當地貨幣的現金。

英國執法人員發現,中國留學生的銀行戶口有時被用作後門,將資金轉移到合法的銀行系統。NCA發現有100多人向1.4萬多個個人戶口存入現金,這些帳戶主要由中國學生持有或設立。12個月內存入這些帳戶的現金總額超過1億英鎊(約9.59億港元)。

還有一種流行的方法是拆分洗錢法 (Smurfing) ,地下錢莊在内地招募尚未使用其5萬美元合法電匯限額的人員,然後利用這些人的銀行賬戶將大量資金轉移到國外。據《北京青年報》,一名李姓男子在2020年招募了102個人,分批向境外賬戶匯款680萬加元(約萬港元),最終被罰款172.78萬元人民幣(約187.03萬港元)。

產業規模龐大 曾有錢莊網路遍佈20省

上海紐約大學金融學兼職教授Joel Gallo表示:「這些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它們就像準銀行公司一樣運作,但卻沒有監管,並巧妙地在灰色地帶進行套利。」

據報,地下錢莊的盈利方式之一是以更高匯率進行交易,從中賺取差價,而匯率每天都會變動。此外,内地一些地下錢莊使用的現金常常是「臟錢」,往往是犯罪團夥通過販毒、走私、組織非法移民和販賣人口等活動獲得的。

彭博指,該產業網絡究竟有多大,尚無法準確估計,但從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的調查可見其規模龐大。《央視新聞》2021年報道,甘肅公安曾查獲一個大型地下錢莊,涉案金額756億元人民幣(約818.52億港元)。這筆錢分散在一個由五個組織組成的網絡中,使用了遍布20多個省的8,000多個銀行帳戶。

嚴打之下 分析料今年仍有1.17萬億元外流

内地當局持續嚴厲打擊「非法轉移資金」行爲,並加緊審查海外收購、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

最近一宗引發輿論關注的執法行動發生在2個月前。據《澎湃新聞》,上海警方今年8月拘捕了當地最大移民中介之一「外聯出國」的董事長,指控其非法為他人提供外匯買賣。BBC指,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上海警方劍指大型移民中介是要遏止大量資金外流的問題。

但即使將資金轉移出中國變得更困難,專家們預計整體趨勢不會放緩。彭博引述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指,旅遊數據中無法解釋的差異表明,中國遊客在旅行時將現金留在國外,預計今年將有多達1,500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的資金流出國外。

相關文章:

美國投資移民新規 重燃中國有錢人的興趣

新加坡樓市「加辣」背後︰中國富豪湧入豪擲狂買 本地人嘆房價物價高、難維生

亞洲超級富豪人數減10.9% 降幅全球最大 中國疫情封控、俄烏戰爭為主因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