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原因是什麼?哪些行業最缺工?3 張圖解答台灣缺工的當務之急|經理人
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已經祭出高薪、甚至跨產業搶人, 為什麼還是找不到人?3 張圖解答缺工現況

2023-11-06 採訪.整理.撰文 王毓茹

疫情解封後人潮回流,假日鬧區滿是逛街人群。然而,走進餐廳,明明店裡還有空位,服務生卻說:「抱歉,我們客滿了。」原來是餐廳人手不足,座位無法全部開放。轉身到隔壁超商,門口一年四季高掛徵人啟事。

不只如此,新聞報導半導體大廠不斷祭出高薪搶才,缺工到底有多嚴重?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自 2022 年 10 月邊境解封後至今,超過 7 成企業有徵才計畫、8 成 5 表示目前處在缺狀態;近 4 成公司坦言,人力到了異常吃緊的地步。

疫後人才荒!這些產業最缺人
疫情後的缺工潮,主要落在 5 大產業上,即使祭出高薪也難招聘新人。
經理人

疫情加劇缺工現象,4 大產業首當其衝

104 人力銀行的徵才資料庫顯示,2023 年 10 月上架 104 人力銀行的工作數來到史上最高,達 108 萬個。其中, 又以「住宿/餐飲服務業」「批發/零售/傳直銷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相關業」和「一般製造業」4 大產業最多。 換句話說,這些產業急需人力。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第一線人力不足最直接反映在店面營業時間、座位縮減,「有些咖啡店 5、6 點就關門,消費者的便利也會受影響。」

延伸閱讀:曾因人手不足推掉訂單!晶華如何在一年內將缺工率從 20% 降至 5%? 延伸閱讀:「沒想過台積電會來挖人」缺工缺到跨產業搶人,麥當勞如何留住人才?

事實上,企業整體求才難度都在提升。104 人力銀行《2023 人資 F.B.I. 調查》顯示,2022 年企業整體招募成效比 2021 年差,人才平均招募天數從 45.5 天延長至 47.7 天,自願性離職率也從 12.8% 增加至 19.9%。簡而言之,多數公司經常處於人員補不齊的情況。

造成缺工問題,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新冠疫情。2019 年底,COVID-19 爆發,台灣政府實行防疫、邊境控管和三級警戒,「這對餐飲和旅遊業衝擊很大,很多業者不得不裁員或放無薪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組長吳淑瑛表示,這些行業在疫情間流失大量員工,疫後復甦又面臨強勁的人力需求,可是離開的員工大多已找到其他工作,很難及時回補,成為缺工最嚴重的行業別。

反觀科技業,因為台商回流、台積電擴廠,產生激烈的搶才現象。2022 年 1111 人力銀行進行「科技業缺工調查」,除了產線基層人力缺口,也急需中階技術人才。許多企業一改過去只招募名校本科生,超過 3 成擴大徵才科系、近 2 成下修學歷門檻,並開始跨產業搶人。

鍾文雄表示,過去餐飲、旅遊和批發零售業的人員互相流動很正常,但現在跨產業搶才愈來愈頻繁,「有食品業人資長跟我說,他們公司的主廚被科技業高薪挖角,可以看出挖角已經有多元人才趨勢。」

面對缺工問題,不少餐飲和旅遊業者紛紛調薪,希望能吸引人才,但問題是大家都在搶才、都有調薪。吳淑瑛指出,有些業者雖然加薪,但工作量也相對增加,所以實質上的吸引力不大。再加上,服務業本質上以人力為主,產業升級速度較慢,不像製造業可以透過製程改善或自動化節省人力,「未來可能會一直缺人。」

推估 2070 年工作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低於 5 成!
自 2033 年起,台灣的勞動力重心將轉移至 50 歲以上的資深工作者。
經理人

2028 青壯人口將拉警報,勞動力短缺恐為新常態

然而,這項挑戰已經不是短期問題,勞動力缺口恐將成為新常態。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的出生率自 2015 年開始一路下探,幾乎每年減少 1 萬名新生兒,2023 年上半年再創新低,僅 6 萬 6000 名新生兒。

低出生率連帶使社會新鮮人的人數大幅下降,教育部統計處指出,2018 年前畢業生人數有 30 萬人,之後便逐年減少,推估 2031 年畢業生人數將跌破 20 萬人。對企業來說,這不僅代表愈來愈難引進新血,也要開始搶高階人才。

另一方面,人口老化使勞動主要人口年齡提高。國家發展委員會(下稱國發會)數據顯示,15~64 歲青壯年人口在 2015 年達到高峰後,便持續走低。目前雖然仍達全國人口數的 2/3,但估計 2028 年會跌破此線, 2033 年整體勞動力重心會從現在的 40~49 歲,轉移到 50~59 歲。

2025 年,台灣也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即 65 歲以上人口達 20%。然而,對就業市場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台灣中高齡勞動率參與率明顯比美國、南韓和日本等國低很多。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曾公開表示,人口紅利減少的速度比預期快,政府預計要在 2030 年前引進 40 萬外來人口就業,才能解除警報。

工作數歷史新高,但招募成效卻很差?
缺工問題是每個企業、產業都正在面臨的問題,但要如何提升招募成效?
經理人

新世代工作價值轉變,薪水不再是職涯選擇主因

更令雇主頭痛的是,不只有外患,更有內憂。 新世代工作者追求的工作價值和內容有很大轉變:愈來愈多人重視時間彈性、自由度和自我實現,不想當朝九晚五的小螺絲釘。 Yes123 求職網 2023 年 3 月公布年輕人夢幻職業調查,工程師、社群小編和網紅名列前茅。

這些新興職業,會影響傳統工作嗎?以外送平台為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台灣外送員人數從 2019 年的 4 萬 5000 人增加到 2022 年的 14 萬 5000 人,3 年就翻了 3 倍。

104 人力銀行進一步調查,發現外送員大多來自製造業的基層和餐飲服務業;其中,有 4 成的人想持續做外送,只有 1 成 8 願意轉職餐飲業。鍾文雄表示,可以說這些缺工的產業,其中有一部分的人被外送平台搶走,但要把他們吸收回去,也不是那麼容易。

延伸閱讀:鼎泰豐人手不足「10 間包廂只開 6 間」!為何難找到年輕人?服務業缺工解密

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反思職缺條件是否吸引人?

不僅職業選擇改變,疫情帶起的混合辦公風潮,也成為年輕人選擇工作的考量。《WTW 2023 組織與人才關鍵報告》指出,吸引 Z 世代人才最關鍵的因素不再是薪水,而是職涯發展機會。 他們相當在意公司是否提供彈性工時和員工福利,以及工作內容能否找到使命感。

面對勞動力市場人力短缺的嚴峻挑戰,長期在第一線的吳淑瑛表示,政府持續舉辦徵才、就業博覽等媒合活動,為的是解決就業現場長期存在招募者和求職者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有人在找工作,有工作在找人,但互相看不到。加上雙方在薪資和工作環境的期待有落差,就會造成缺工和失業現象並存。」為彌補訊息落差,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和民間人力銀行必須扮演搭橋角色。

為了鼓勵企業雇用中高齡填補人力缺口,勞動部更推出獎勵政策,訂定「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計畫(2023-2025 年)」,提供中高齡失業者職業訓練、媒合及就業獎勵津貼等;至於企業,只要雇用中高齡的業者,就能申請輔具等相關補助。

針對疫後缺工最嚴重的餐飲、旅宿和航空業,推動「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除了提供雇主補助和勞工就業獎勵,政府也會提供產業輔導服務。舉例來說,勞動部協調經濟部,輔導餐飲業者導入智能點餐,以減少人力需求、提升現場效率。

政府出力幫忙,企業也得想辦法自救。「目前看到最大的改變是,愈來愈多公司主動出擊了。」鍾文雄表示,過去公司大多被動等求職者投履歷,現在明顯花更多時間在 104 人力銀行撈資料,「單看人資主動找履歷的次數,2021 年到 2022 年增加了 27%。」

不只主動出擊,業者徵才的思維也必須轉變。WTW 韋萊韜悅組織、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姜欣嵐觀察, 台灣企業傳統的想法是:「我付錢請你來上班,我才是老闆。」現在大家會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反思公司要提供哪些工作條件,才能吸引人才。

當缺工成為長期現象,企業招人喊出高薪不再是唯一解法。要破解人才荒,不能再用老招式,必須學習新攻略。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用對方法就能穩健累積財富,投資作家不敗教主陳重銘分享投資理財訣竅

2024-04-16 經理人X將來銀行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一般人來說,唯有穩健累積資產、持續優化資產配置,才可以兼顧生活品質、支付子女教養費、照護父母身心健康,以及為退休做好準備;在這樣的前提下,基金成為投資的最佳選擇,不僅可以有效規避風險、掌握資本利得,還可以享有股息。對此,靠投資將月薪三萬扭轉成年領百萬股息的不敗教主陳重銘十分認同的說:「基金將成為主流投資標的物,讓投資人可以相對低波動的方式投入台股市場,並且透過不同類型的基金選購優化資產配置。」

經理人

不僅要定期定額申購基金,更要逢低加碼來加速財富滾動

有別於被動型ETF是追蹤指數表現,基金是由基金公司選股,投資人可以從基金成分股決定是否進行申購。在眾多基金商品中,又以成長力道強勁的科技股最值得關注,但因科技股的波動大,必須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申購才能有效規避風險。

「定期定額申購基金確實有助於穩健累積財富,不過,想要大幅提升投資報酬率,必須逢低加碼投資。」至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商品,陳重銘提出三大建議:確認成分股(是自己偏好的投資標的物)、該檔基金在過去5年的績效表現,以及挑選不同的基金商品以分散風險,如波動大的科技型基金搭配波動小的民生消費型或配息型基金。「因應年齡與資產的不同,建議投資人動態調整不同類型基金佔比,例如30歲的投資人可以將80%資金放在科技型基金、50歲的投資人則可縮減為60%等。」

選好投資標的物後,接下來的重點是選擇一個好平台。陳重銘認為將來銀行App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他說:「無論投資新手還是老手,便利性跟投資成本是大家最關注的兩件事情。」他進一步以將來銀行App理財服務為例解釋,便利性包含平台與基金標的物兩個面向,例如平台是否支援線上申辦服務、易於操作、資訊是否一目了然,以及基金標的物是否多元、滿足資產配置需求等。

「透過將來銀行App的『口袋』功能:一個帳戶同時擁有活儲帳戶與投資帳戶,投資人不用額外開通多個帳戶就可以邊存錢邊投資、即時掌握流動資金與投資績效,藉此不斷修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陳重銘表示,將來銀行不僅提供活儲最高3.5%利率,還支援66次免費跨轉服務,讓投資人可以更好利用資金。

至於在投資成本方面,陳重銘也呼籲投資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平台是否有收取手續費與信管費,以將來銀行App為例,只要在開幕期間下單,無論是單筆申購或者是定期定額申購基金,該筆交易都能終身0手續費,基金贖回時也不用支付任何信管費用;其次是平台提供的基金標的物夠多元、可以滿足不同階段的投資需求。「以將來銀行App為例,透過跟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合作的方式,可以滿足投資人對高股息、多重收益、印度發展、科技趨勢等投資主題的需求,更好配置與滾動財富。」陳重銘如是說道。

除了標的物、平台,加值服務也有助於提升投資理財成效

除了因應市場趨勢擴展基金標的物,以及因應投資人需求完善平台功能,陳重銘認為,獨家的加值服務與優惠活動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元的投資者,以及培養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舉例來說,透過將來銀行App理財服務首創的「禮物卡」功能,投資人可以一鍵發送啟動金給親友、讓其即早展開投資理財、享受時間複利帶來的資產放大效果。「越早展開穩健投資理財,享受到的時間複利綜效越高,透過將來銀行App的『禮物卡』功能,可以鼓勵我的小孩、家人邁出第一步,擴大投資綜效。」

經理人

為了進一步吸引年輕、精打細算等不同族群的青睞,將來銀行App推出升等禮與會員禮給客戶:首先,只要在活動期間開立投資帳戶成為財管會員,確保投資帳戶的月平均資產在一萬元以上,下個月即可領取200N點,此外依照投資帳戶資產總額的不同,提供月月最高抽10萬N點與加碼季抽5萬元雄獅旅遊金等優惠活動。對此,陳重銘認為:「根據金管會釋出的調查,年輕投資族群持續增加,因此,多元優惠吸引投資人青睞、留住與使用,創造投資人、基金公司與平台的共贏。」

經理人

總的來說,將來銀行App雖然是理財服務的後進者,但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的完善產品多樣性、強化平台功能,以及提供獨特創新服務與優惠活動,目標是讓全齡消費者可以輕鬆展開或持續優化投資理財策略,創造投資人、基金公司、將來銀行等理財生態圈的共贏。

如欲更進一步了解將來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服務,請點選連結(https://nxb.tw/5sc9ex/)了解更多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將來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