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電視辯論心理戰 「陰濕招」逐項數

【美國大選】電視辯論心理戰 「陰濕招」逐項數

撰文:俞寶生
出版:更新:

美國將會在26日舉行第一次大選辯論,到時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將會就同處一地,就各個議題舌劍唇槍。不少人都估計希拉里將會集中火力談論政策,而特朗普則可能口沒遮攔打泥漿戰。但是大選辯論只是言語上的交鋒嗎?實際上,自尼克遜及甘迺迪第一次電視辯論那幾滴汗起,參與辯論的候選人就了解到身體語言、心理暗示對選情的重大影響力,在電視辯論時大打心理戰,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頓更是此中高手。在此不妨回顧下過往五次大選辯論時的各式心理戰陰濕招。

1.對手講話時主動走近「嚇窒」對方

2000年總統大選

執行者:戈爾

結果:災難性失敗,戈爾敗選

戈爾不是一個擅長臨場辯論的總統候選人,他在三場大選辯論中多次犯錯,很大程度上葬送了他的白宮之路。但是在所有錯誤當中,最嚴重最失策的,是他於第三場辯論時,在小布殊發言期間主動走近,恃着身高挑釁「嚇窒」小布殊。

戈爾也許希望通過這個動作顯示他的強勢,但其實他的顧問在綵排時就認為這個動作太侵略性,風險太高。結果證明戈爾的顧問是正確的。面對戈爾走近的壓迫感,小布殊沒有顯行驚訝或恐慌,而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讓戈爾怪異地在觀眾的笑聲中呆站。

2. 令對手不為意地入鏡

1992年總統大選

實行者:克林頓

結果:老布殊中計,克林頓勝出

與他的副總統相比,克林頓在辯論台上的手腕明顯高上一籌,而且更善於利用現場環境。克林頓的競選團隊在辯論前,成功游說主辦方放棄使用舊式的台上辯論模式,而是所有候選人在場地中間或坐或企的市政廳模式。克林頓團隊向主辦方查詢了所有鏡頭的位置,然後仔細地安排克林頓的企位,目的只有一個:讓克林頓可以在其他候選人講話時入鏡,也讓其他候選人在克林頓講話時入鏡。

克林頓的「小手段」非常成功。當老布殊在講話時,觀眾會見到克林頓在旁邊深思熟慮,勝券在握的樣子。而當克林頓講話時,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入鏡的老布殊卻在觀眾前顯得一臉茫然。克林頓之後的勝利,多少代表了新一代的克林頓比老一輩更懂得如何利用媒體鏡頭競選。

3. 妙用椅子

1992年總統大選

實行者:克林頓

結果:成功,克林頓勝出

陌生環境、不合身的設施會讓人感到不安緊張,影響觀感。在1992年的大選辯論中,就出現這樣的一幕:老布殊及獨立候選人佩羅(Ross Perot)都因為椅子不合身而顯得有點坐立不安,老布殊似乎不知道要不要握扶手,身材偏向矮小的佩羅更因為高凳太高,結果全程大多數時都是靠向椅子站着,顯然相當不自在。反觀克林頓則坐得氣定神閑,表現得很自然自在。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原來當時場上的高凳,就是克林頓綵排時所用過的坐椅。有報道指出,當時克林頓的團隊,為了確保克林頓表現自在,低調地將台上的椅子換走,換為克林頓綵排時用過的合身高凳。克林頓顯得非常自在,成功地與坐立不安的另外兩名候選人區分開來。

4. 拉長握手時間,突顯身型優勢

1988年總統大選

實行者:老布殊

成功,老布殊勝出

有心理學家認為,普通人潛意識地會認為身材較高的人更具威勢,上文提到戈爾嘗試走近壓迫小布殊,考慮的就是這一點。戈爾是一個反面教材,那怎樣才是一個正確顯示身高優勢的方法?

在1988年的大選辯論中,老布殊在與對手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握手時,被懷疑故意不鬆手,逼使杜卡基斯與他握手長達5秒。在這個過程中,老布殊成功在電視鏡頭前,向觀眾展示出他比杜卡基斯高出總共6吋的優勢,儼如大人在跟小孩子握手,把對手比下去。

5. 奇襲握手

1980年總統大選

實行者:列根

結果:卡特中計,列根勝出

大選辯論充滿各種出人意料的行為。其中一次就出現在1980年的大選辯論中。當卡特與列根上到辯論台時,列根沒有如往常般先行站定,等待主持人宣布候選人握手開始辯論。列根直接走到卡特背後要求,讓嚇了一跳的卡特一臉尷尬的回應。這樣的行為讓列根顯得主動和有禮,而卡特顯得非常被動「荒失失」。辯論一言未發,列根已取得上風。

(Poli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