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翔平備戰全職打者 鉅細靡遺態度新東家洛杉磯道奇隊大開眼界 - MLB - 棒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4/02/29

大谷翔平備戰全職打者 鉅細靡遺態度新東家洛杉磯道奇隊大開眼界

成功絕非僥倖,這點放在大谷翔平身上不太受用,但他的態度卻傳遞給洛杉磯道奇隊,要贏就要玩真的!這一篇我們就談他擔任全職打者的求勝態度,以及不同於他人的備戰策略,而不是那個我們熟悉、才華洋溢的二刀流。

作者:陳光立

回到2019年,當大谷翔平生涯第一次以指定打擊身份的投入球季前,他向洛杉磯天使隊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因手肘韌帶移植手術恢復、在5月重返球場前做功課,課目是研究聯盟各隊的投手,因為他自認對大部分投手陌生,要攻克他們就得研究對方的投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大谷翔平在無法打球的那個春天仔細研究賽程表,並向天使隊總經理 Billy Eppler提出要求,他要歸隊後所有對戰投手的投球影片,請記住是「每一個」,而不是隨機挑選,這要求對經驗老到的Billy Eppler而言是前所未見,因為過往投手動刀後就是休息、什麼都不做,直到醫師亮綠燈後,才開始下階段的復健與訓練。只是,這套公式不適用在大谷翔平身上,他的腦子和眼睛選擇不休息,要把每個投手習性記住,以繳出符合個人身價的成績。

來到2024年春天,大谷翔平仍舊以這種追求訊息無止境的態度,帶到新東家洛杉磯道奇隊,春訓期間也著實讓教練、經理團隊大開眼界,總教練 Dave Roberts說:「在道奇隊,你每天都能看到大谷翔平努力著,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存在的,Dave Roberts坦言相當令人驚訝,但也對他追求完美的態度不足為奇。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都知道大谷翔平的身體和協調性是奇蹟,但他過人的理解能力、觀察力和學習渴望,在更衣室內給隊友上了一堂震撼教育,告訴周遭人士成功不是僥倖,而是毫無止境的努力。對於這位新隊友,大部分評價就是他對細節的掌握無人能及。道奇的棒球營運總裁Andrew Friedman說:「外界只能在親眼看到之後,才能真正意識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無論是在健身房內還是在球場上。」無論是上拋巨型的彈力球、訓練爆發力的橡皮筋、健身房內的重量訓練、場上每一次揮棒,時間、次數都經縝密計算。與2019年不同,現在的大谷翔平已經是兩屆美聯MVP、手握運動史最豐厚的薪資。而且,他不必錯過開季,將以指定打擊身份打滿整個2024年球季,成為一位卓越打者與道奇隊打入世界大賽冠軍,就是眼前目標,這不是說說而已,這是他的使命感。

讓我們回顧一下,2019年研究投手影片後的大谷翔平,那一季他是5月初登場,一共獲得425個打席,累計110支安打含18發全壘打,打擊三圍是.286 /.343/.505,12次盜壘成功並為球隊敲進62分打點,wRC+在指定打擊的整體進攻效率排在第七,告訴外界即使不上投手丘,大谷翔平一樣可替贏球作出貢獻。春訓期間,大谷翔平認真安排上場打擊的時間表,道奇隊也完全放手尊重他個人判斷,包括允許挑選何時登場打擊。事實上,大谷翔平早就跟打擊教練開會過,繪製一份韓國首爾3月20日開幕戰藍圖,表明他需要50個打席實戰,然後才宣告一切準備就緒,顯示大谷翔平對未來的每一步都有計畫,而不是靠感覺。

 

請繼續往下閱讀

Dave Roberts說:「這對我有點困難,我也還在學習解讀大谷翔平這個人。像這樣獨一無二的球員,有時所表達的意思不太清楚,這讓我意識到,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才不會被扭曲,我的態度是尊重他和球隊,終究我從來沒有跟一個世界級的巨星打過交道,因為只有一個大谷,沒有前例可循。」大谷翔平的經紀人Nez Balelo向美、日媒體說:「這是彼此熟悉的過程,取決於雙方對彼此的尊重,道奇隊給予大谷翔平相當自由度,而他則設計一套流程維繫合作關係。」

我們可以說,大谷翔平赴美初期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天使隊願意給予他自由,現在道奇隊也正在學習。教練注意到,大谷翔平日常生活中,會利用打擊籠的時段研究技巧,並將揮棒當作力量測試,打擊時他會將球打到特定距離,球團也注意到他待在室內打擊場的時間表,以及使用Trajekt Arc投球機揣摩不同投手投球的釋放點軌跡特性。打擊教練Aaron Bates和Robert Van Scoyoc異口同聲:「大谷非常細心,他做的每件事都有背後原因,無論是在我們面前所做的每件事情。」

 

在各界對大谷翔平的10年7億美元合約、以一名日本人征服美國棒壇、百年難得一見的二刀流後,如今大谷翔平正對大聯盟球團展示,成功並非仰賴個人天賦,而是每一天的自律和行動力所累積,他很明確明白自己能做些什麼,如何跟道奇隊的陣容一起走向冠軍,也讓這支球隊意識到,你無法砸錢馬上買到一座世界大賽冠軍,關鍵是要從拿下每一場勝利開始做起。對大谷翔平本人來說,贏球都跟每一個細節有關。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