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多久一次?大腸鏡飲食、費用、檢查流程解析 - 康健雜誌
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飲食-大腸鏡檢查健保-大腸鏡檢查麻醉-大腸鏡檢查時間-大腸鏡檢查低渣飲食-大腸鏡檢查費用-無痛大腸鏡
瀏覽數 53,925

大腸鏡檢查多久一次?大腸鏡飲食、費用、檢查流程解析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台灣每年新增1萬5,000多名大腸癌患者,大腸鏡檢查是診斷罹患大腸癌的黃金標準檢查。照大腸鏡會痛嗎?飲食要注意哪些事?多久做一次?完整了解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什麼?

大腸鏡是用軟式纖維鏡從肛門伸入,一路從直腸往內,經過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抵達盲腸,完整進行大腸檢查,全長約70~80公分,因大腸有彈性,有些人甚至可達100公分。目的是觀察是否有發炎、瘜肉、腫瘤、或腸道其他疾病。

大腸鏡檢查流程?檢查時間多久?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表示,大腸鏡檢查不只著重檢查的當下,從術前的解說,準備就開始了。雖然大腸鏡檢查過程很簡單,但若術前沒有好好準備,大腸鏡檢查就無法得到很好的影像,會影響檢查效果。

因此,術前門診就會開始進行衛教,檢查前2、3天必須低渣飲食,前1天使用清腸藥配合大量喝水,確保大腸沖洗乾淨,沒有糞便或殘渣。檢查當天也要持續禁食,避免腸道產出其他物體。

開始檢查時,纖維鏡會一路深入到盲腸,退出時再打入氣體讓腸道擴張以便觀察腸道,目前各國指引建議,好的大腸鏡檢查有2大指標: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清腸品質:大腸中沒有太多糞便,90%以上的腸道都能清楚看到。
  • 檢查時間:纖維鏡應慢慢退出腸道,避免有死角疏漏未注意到,一般認為5~6分鐘以上的觀察時間較理想。

因此,對於熟練的醫師來說,實際大腸鏡操作時間從進入到退出,不含切除瘜肉等,標準流程約20~30分鐘,但如果大腸有沾黏、大腸特別長或彎曲,操作較困難,時間有可能更長。如果做的是無痛大腸鏡,再加上麻醉準備到術後甦醒、恢復,大約需要1個小時。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

陳信佑醫師表示,照大腸鏡的痛感主要來自大腸鏡進入腸道後,大腸被拉伸引起的不適,會有類似嚴重腸胃炎的絞痛、脹痛感。統計顯示,年輕女性較容易感到疼痛,推測和身材或子宮、卵巢在腸道附近有關;另外,腹部曾開刀、腸沾黏、先天乙狀結腸較長或較彎曲等,疼痛感也會較明顯。

因此,愈來愈多人選擇做無痛大腸鏡,一般採舒眠麻醉,使用靜脈注射,因麻醉藥物的劑量較低,不太會造成重度的呼吸抑制,不需插管。但仍需由麻醉科醫師給藥與術中觀察較安全。整體檢查過程和一般大腸鏡一樣,但多了麻醉準備時間,術後需要觀察、休息,大約等待半小時麻醉退去後才能離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大腸鏡為何需要低渣飲食?

低渣飲食是為了避免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胃無法消化,進入小腸、大腸後仍會存在、形成糞便,遮蔽大腸鏡的視野而影響檢查效果。因此檢查前2、3天必須低渣飲食,以好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例如白米飯、麵條等精緻碳水化合物。

除了低渣飲食,一般也建議避開乳製品和容易產氣的食物。因為乳製品的脂肪量較高,容易使糞便染色或成塊;避開易產氣食物例如豆漿,則是因為大腸鏡檢查過程也會打入氣體,如果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腸胃會更脹、更不舒服。

另外,平時若有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通血管、抗凝血的藥物,做大腸鏡前也可以和醫師討論評估暫時停藥,以免檢查過程中若有瘜肉需要切除,容易引起出血等併發症,尤其是過去長過瘜肉或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切除瘜肉的可能性較高。

大腸鏡檢查建議幾歲做?多久檢查一次?

目前研究認為,大腸癌風險在50歲後開始上升,因此國健署目前提供50歲以上成人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是陽性反應,就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確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陳信佑醫師指出,目前國內醫界建議,如果做完大腸鏡檢查沒有瘜肉,且年紀較輕、飲食健康也沒有家族病史,可以5~10年後再做大腸鏡檢查;但如果有以下任一情況,下一次大腸鏡檢查建議不應超過3年:

  • 瘜肉>3顆
  • 任1顆瘜肉>1公分
  • 瘜肉組織惡性度高,例如長得像絨毛的絨毛腺瘤、瘜肉已病變、或瘜肉細胞高度化生不良等

哪些族群建議做大腸鏡檢查?

根據大腸癌罹患風險,以下族群都可以考慮做大腸鏡檢查:

  1. 50歲以上,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反應。
  2. 排便出血。
  3. 不明原因貧血
  4.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原本每天排便1次的頻率改變、原本成形的糞便變細、或一直有排便的感覺卻上不出來,俗稱的「裡急後重」。
  5. 有家族病史,特別是家族中有人50歲前就罹患早發性大腸癌。
  6. 嗜吃紅肉、有抽菸、喝酒、肥胖者,這些族群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較高。

大腸鏡檢查費用多少?哪些情況下才有健保給付?

只要符合大腸鏡適應症,即可採健保給付施做大腸鏡檢查,根據高雄榮民總醫院資料,大腸鏡檢查主要適應症包含下列幾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 血便或糞便潛血檢查陽性
  2. 不明原因貧血
  3. 排便習慣改變
  4. 下腹疼痛,懷疑大腸病灶,但無腹膜炎徵兆
  5. 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病史定期檢
  6. 大腸瘜肉切除後病史定期檢查
  7. 大腸癌病史定期檢查
  8. 其他懷疑大腸癌徵兆如體重減輕,腫瘤標記CEA高等

但健保僅給付大腸鏡檢查,若要做無痛大腸鏡,仍需自費麻醉費用。目前市面上自費照大腸鏡約3,000~4,000元,麻醉費用4,000~5,000元,若全自費合計約7,000~9,000元。如果含無痛胃鏡或有其他提高檢查品質的項目,例如清腸藥、低渣代餐包等,費用可能更高。

大腸鏡檢查會有後遺症或副作用嗎?

做大腸鏡最擔心的風險是腸受傷或穿孔,機率約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如果瘜肉較大顆需要切除或切除的瘜肉較多,風險會再高一些。腸穿孔有可能使大腸中的糞便殘渣進到腹腔,引發感染,可能引起嚴重腹膜炎,因此,若照完大腸鏡感到某個定點強烈腹痛或全身畏寒、發燒、冒冷汗,應盡快就醫。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過去統計發現,無痛大腸鏡造成腸穿孔的機率比起一般的大腸鏡略高一些些,主要是病人不會感覺到腸子被過度拉伸、甚至扯破引起的疼痛,但陳信佑醫師表示,比起未做大腸鏡帶來的罹病風險,無痛大腸鏡的檢查仍是非常安全且普遍可以被接受的檢查,經由經驗足夠的醫師操作,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另外,如果有切除瘜肉還要留意是否出血,因此術前要留意用藥,一旦有傷口,也會使用止血夾預防出血。

有些人做完大腸鏡後1、2天會感到脹氣或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稀、不易成形,這是因為檢查過程中會在腸道內打氣,清腸時大量喝水搭配清腸藥也會暫時改變大腸菌叢,因此照完大腸鏡可以多走動幫助排氣,也可以適當補充益生菌,幫助緩解脹氣及排便改變的問題,重新建立好的腸道菌叢。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