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康健出版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 書籍介紹
  • 作者介紹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作者 / 曾寶儀
出版日期 / 2021-01-13
曾寶儀,如果從外看她,她活的就是一個完全符合社會期待的人生。 那時的她也以為這樣就可以了,直到無數的事件累積,讓她人生陷入低潮,她不清楚工作的意義,對於感情感到無以為繼,直到教會她無條件的愛的爺爺離世,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翻閱無數身心靈書籍,跑遍世界各地,訪問多位身心靈導師,只想知道內心的空虛感到底從何而來,直到天、地、人的奇蹟打開了她看待生命的方式,意識到只需要一個念頭轉變,整個世界就跟著變了,身邊也迎來許多豐盛的美好事情。
會員價 NT$316 NT$400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作者 / 曾寶儀
出版日期 / 2021-01-13
曾寶儀

曾寶儀 兼具主持、歌手、演員等多重身分的全方位演藝工作者。   大學畢業後進入電視幕後工作,師事張小燕,從助理主持正式跨到螢光幕前,曾榮登暢銷女歌手,也參與戲劇演出,主持眾多知名綜藝節目,類型包括益智、藝文、選秀、實境等等。   主持經驗豐富,無論海內外各大知名頒獎典禮、晚會,以及韓國藝人見面會等。近期更參與電影製作與紀錄片拍攝,跨足全球。   本書是曾寶儀10年多來在生命覺醒課題上,親自體悟出來的精華。   她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這一路走來的心情,只希望她的故事是你生命中溫柔的陪伴。   當你失去力量時,能給你一些方法提醒著你我,「我們都在路上,生命都是禮物」。

會員價 NT$316 NT$400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讀曾寶儀新書序:這是會讓你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心理勵志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讀曾寶儀新書序:這是會讓你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寶儀有著勇敢而真摯的靈魂,更重要的是,她非常有趣。這本書是她對人生的反思、和心靈的追尋之旅 ,我們看到這個表面心直口快、風趣幽默、光鮮亮麗的美女,有著不為人知的悲傷童年、細膩敏銳的感知力和勇敢探詢人生意義的強烈意願。這本書不僅讓我們一窺一名藝人的內心世界和她豐富的見聞,更是能在靈魂的層面上和她產生深深的共鳴。   全書沒有一句說教的話,但是會讓你感覺非常受用。原來我們都不是孤獨的,都會有困惑,會有痛苦,會有掙扎。進入寶儀的世界,看到這些她真誠的自我剖析之後,分享出來的人生寶貴經驗,就像一根暖暖燃燒的蠟燭,溫柔的為我們照亮人生的困途,這是會讓你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人氣 3476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讀曾寶儀新書序:你很有成就,但為什麼不快樂?
情緒紓解
【會員限定】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讀曾寶儀新書序:你很有成就,但為什麼不快樂?
    在我從事心理助人的這些日子裡,遇過許多成就非凡,卻感到內心空虛、苦悶、慌亂與迷失的人。他們告訴我,他們並不快樂。     他們以為,只要把書讀好、事業有成、賺很多錢、找到理想的伴侶、得到身旁的人讚賞、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獲得快樂。他們很努力,日子過得忙碌充實,一步又一步地達到自己預設的人生目標。然而,在眾人羨慕的眼光背後,越往高處爬,等著的卻是更多的迷惘與空虛。     我常對青少年的家長演講,我常問:「孩子未來若能成功或快樂,你們優先選哪一個?」大部分的家長,毫不猶豫地回答:「快樂!」。我又接著問:「那麼,你們有教孩子如何擁有快樂嗎?」     沒有!我們從來不教孩子如何快樂。我們只告訴孩子,好好努力、贏過別人,有一番成就,就能快樂。甚至,我們用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們相信:「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我不被愛,所以我得沒命地努力才行!」這造就了許多高成就但內在匱乏的人,外表的成績再亮麗,仍無法感到踏實。     就好像寶儀在《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書中提到,她從小極度節儉,吃碗陽春麵連加個五元的滷蛋也要省,明明趕時間卻不願意多花錢搭計程車,寧可自己跑百米衝刺。就算她意識到手上擁有的財富早就足夠,但仍無法停止拼命賺錢。那是因為幼時的成長經驗,使她在金錢上極度缺乏安全感,而金錢也象徵權力與自由的來源;然而,坐擁金山卻只不過是個守財奴罷了!     於是她進一步問自己:「追求財富的目的是什麼?賺了這麼多錢,然後呢?」當理解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才會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活。     閱讀寶儀的新書《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乍看書名,直覺是本由激勵文字外加溫暖筆觸,堆砌而成的心靈雞湯,書店裡隨處可見。然而,深度閱讀每一個篇章,卻讓我想起一個又一個曾來求助的案主。他們的故事既獨特又熟悉,在心理諮商的深度陪伴中,我們慢慢理解,每個人渴望追尋的,不過是就心靈的平靜安適,與內在的自由呀!     然而,這最簡單的事物,對某些人而言卻苦尋不得。     人總是要經歷到一連串挫折與打擊時,似乎才會開始思考:「生活是否可以有些不同?」這些年的心理工作讓我知道,人生困境的答案通常無法外求,而是需要靜下心來,與自我連結,透過自我對話,整合自我;透過對當下的覺察,重獲心靈自由。     這是寶儀在這本書中,一直想傳達的核心概念。但寶儀很謙虛,說她無法給讀者實用的人生見解,只能分享一則又一則親身經歷的故事與體悟,與讀者交心。我覺得這份真誠,就是最大的力量。既然有人在前方領著,請你就一起跟上吧!     此刻,你已經在路上了! 【推薦序撰寫人】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著有《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
人氣 4048
教授媽媽郭葉珍讀曾寶儀新書序:寶儀的文字是如此的與自己的生命經歷相印
情緒紓解
教授媽媽郭葉珍讀曾寶儀新書序:寶儀的文字是如此的與自己的生命經歷相印
收到寶儀新書初稿的那天,我把拜讀她大作的時程安排在三天後。好奇心使然,我未依照原先計劃,還是翻開了第一頁偷看兩眼,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即使規定自己再看十頁過過癮就好,看完了十頁,仍然愛不釋手。我終於捨下一切,一鼓作氣的用一個週末把書看完。   在這本書中,寶儀以自身的經驗揭示了如何成為自己的旅程與技巧。我看到寶儀彷彿是在用她的文字,耐心的牽著讀者的手,一步一步的學會愛自己,做自己。在失去摯愛的爺爺、工作不順遂、生命最低潮之時,寶儀撇見了老天爺告訴她,她是被愛、被祝福的訊息。她因此而覺醒,將意識從生命中的「缺」轉向恩典,於是一個個美好的安排接踵而來,不,應該是說一個個美好的安排不斷被寶儀看見了。   寶儀的分享讓我體會到,要能愛自己,你得像寶儀那樣,張開所有的感官來接收原本視而不見的禮物與疼愛。當你感受到被愛、被祝福了,你就開始了愛自己,做自己的旅程。   寶儀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她如何做自己的旅程與技巧,其中包括她是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當身體以劇烈的反應來表達是如何的不願意承接令自己不愉快的工作,寶儀願意為了疼愛自己、做自己而婉拒白花花的銀兩; 與母親有不愉快,即使維持多年粉飾太平的互動模式會讓事情簡單得多,她仍然選擇面對,坦承自己的感受。而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是因為,做自己讓自己感到好輕鬆,不會再因為心中有壓抑而與母親冷戰。   細細閱讀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寶儀的文字是如此的與自己的生命經歷相印。相信你會和我一樣,一再細細品味,並且對如何愛自己、做自己有了屬於自己的新領悟。  
人氣 2908
蔣勳讀曾寶儀新書序:「恰如其分」是一種修行,從容不迫,不誇張任何人事,也不冷落任何人事。
情緒紓解
蔣勳讀曾寶儀新書序:「恰如其分」是一種修行,從容不迫,不誇張任何人事,也不冷落任何人事。
寶儀平安 我大概有二十年沒有看電視了,所以我認識的曾寶儀不是電視上的曾寶儀。 我認識的寶儀總是在池上,在秋收時分,她站田中央,背後是一片175公頃即將收割的金黃稻田。無邊無際的黃金稻穗,在陽光裡閃閃發亮,或隨微風搖曳,或在早來的東北季風呼嘯下伏仰飄拂。 稻田後面是連綿不斷高聳陡峻的中央山脈,雲嵐在峰巒間繚繞變滅,如此巨大壯麗,又如此如夢幻泡影,這是我認識的寶儀的生命背景。 連續幾年的秋收,寶儀都擔任主持人。恰如其分地介紹活動的開場,恰如其分地介紹參加演出的團體,雲門舞集,優劇場,桑布伊,阿妹,陳建年⋯⋯ 「恰如其分」是一種修行,從容不迫,不誇張任何人事,也不冷落任何人事。 寶儀在我不熟悉的演藝圈,有演藝圈不為外行人知的艱難修行吧。 「寶儀主持得很好。」我由衷讚美。 「她是有名的主持人啊⋯⋯」聽到的人覺得我或許孤陋寡聞吧,便介紹了寶儀在電視上主持的一些節目。 我想到的不是電視,我是在想,要有如何安靜的修行,可以站在中央山脈前面,站在175公頃的黃金稻穗前面,站在池上秋天瞬息萬變的風雲前面,這樣篤定,恰如其分地主持一場天地間眾生的聚會,不像是藝文娛樂,其實每一次秋收,我都覺得有日月山川的神靈齊聚,如維摩經裡說的一場不可思議的歡喜法會,我想:寶儀在法會裡也會如此恰如其分吧。 很少人會贊同把藝文娛樂的演出比喻為「法會」吧⋯⋯ 我確實如此想,想到維摩詰要用法力把居室的空間弄大,安排坐次,可以容納更多人參加,想到文殊師利如何帶領一群喜孜孜的群眾踴躍前來,想到維摩詰稱疾臥在病榻,想到文殊開口詢問:「你為什麽生病了?」 想到維摩詰驚人的回答:「從痴有愛,則我病生。」 每一場表演都像一場法會,每一場法會其實也是一場表演。 因為痴愛,所以病了。 維摩詰的回答似幻還真,像脫口說了心事,又像按著劇本唸的台詞。 寶儀那時在哪裡? 寶儀常時在演藝圈,在舞台上,是按照劇本唸台詞?還是忽然脫口就說了心事? 我在秋收的現場,多次覺得寶儀說著很深的心事。 有時候秋收連著三天,第一天大太陽烈日灸曬,地板火燙,舞者赤足都被燙傷,第二天,所有人準備再抗烈日,結果刮大風下暴雨,我把自己包得緊緊的,頭臉都是水,眼睛有點睜不開,卻聽到寶儀用很安靜的聲音說:「看一看,雲在山頭上升起來了⋯⋯」 是的,有風起雲湧的時候,有風停樹靜的時候,生命無常,修行或許就是恰如其分通過那一次一次的無常吧⋯⋯ 寶儀寫下她生命中許多無常,囑我為序,我認識的只是秋收時的寶儀,不宜多說。曾經在池上秋收隨她的聲音指引,看到風停、雨止、山靜、雲閑,知道一切無常也都會平安。 寶儀平安⋯⋯   蔣勳2020大雪後2日於知本清覺寺
人氣 2 萬
生命的禮物無處不在 曾寶儀:只是你準備好張開眼睛看見它了嗎?
情緒紓解
生命的禮物無處不在 曾寶儀:只是你準備好張開眼睛看見它了嗎?
我從來都不覺得我是唯一被神眷顧的人,我認爲每一個人都正在被神眷顧著。   所以當我在那個海灘,意識到我是深深……深深被愛着的時候,我並不會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反而是認爲那份愛,好像一直都在;只是我不知道爲什麼在那一年的那一刻,才突然驚覺,祂其實一直都在。 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當你明白這件事情的時候,你的生命會得到180度的大翻轉。我希望透過我的故事,讓大家也能夠在生命當中「覺察」每一個細節,當那個翻轉來到的時候,你能夠一眼認出祂來。   而我之所以分享我的故事,是想要告訴大家:「你也可以」。   我很喜歡一本書叫《死過一次才學會愛》。作者艾妮塔.穆札尼曾經因為淋巴癌末期被醫院宣判死刑,而她在瀕死的過程中看到了死後的世界,得到了體悟,回到人間後不藥而癒。那本書在我的人生當中非常有重量,因爲在我爺爺過世之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生死的答案…… 到底死亡是什麼?死後的世界又是什麼? 我們會去哪裡呢?我們還會再相見嗎? 我要因為不曉得死亡之後的世界,揹負恐懼過一輩子嗎?   我覺得在那本書裡面我得到了一個充滿愛的答案。 如果人生都是有選擇的,我會選擇沒有地獄的那一個;因爲如果我選擇有地獄的那個,我就會每一天都活在地獄裡。當我心裡有地獄,我就是地獄。 所以我覺得她的書給了我一個出口,至少我相信的這段時間裡面,我就活在如夢一般的天堂裡,對死亡不再恐懼。當你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之後,其實你的人生有一大半的恐懼都已經被解決了。或許你就能因此覺得「好,我不害怕接下來發生的事,重點是我現在要怎麼好好活着!」那本書給我很多很多好的影響!我真的常常回想起這本書,從中也能夠繼續得到很多不同的啟發。   在2019年的時候,我得到機會拍攝一個紀錄片叫《交換禮物》,那時的我想探討「療癒」與「重視自己的自癒力」、「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動權」這件事;我們在臺灣拍攝了大概半年之後,導演問我說:「寶儀妳還有什麼想訪問的人嗎?」我說:「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要訪問艾妮塔」導演說「好,那我們就去美國。」   其實蠻妙的是因爲……導演在幾年前就已經想要把艾妮塔的書拍成電影,他也真的去到香港見過艾妮塔,只是那個時候艾妮塔書籍的版權已經賣給好萊塢了。但他們就是有見過一次面,也留下彼此的聯絡方式──留下再見面的緣分,最後我們很順利地約到了訪問。 我記得那天我穿上了我在澳洲買的一條裙子、同時也是錄紀錄片有史以來最漂亮的一件衣服。然後帶著「這是我生命當中很重要的一次訪問」的心情去見她。見了面之後,我們真的就像一見如故;因爲我對她的生命故事很熟悉,加上她又是一個很敞開的人,所以一坐下來,其實二話不說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了。   因為是紀錄片的拍攝,所以訪談中我希望她能夠重新再複述一次她的生命歷程…在她敘述完後,我問了她一個存在在我心裡很久的問題。   我問她:「妳會定義自己的經歷是奇蹟嗎?」 她說:「其實我不會定義我的生命經驗是奇蹟,因爲如果一旦我這樣定義了,你就會認爲這件事情只會發生在我身上,你就會覺得這件事情跟你沒有關係。可是事實上你跟奇蹟之間的距離,只差了一個事情——就是『相信』。」 你相信,你就是奇蹟。你相信,你可以做到這件事情。 其實只有這個距離而已,沒有別的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些事情不會發生,是因爲我們不相信我們會這麼好的事情會落到我們頭上、我們不相信我們是被神眷顧、我們不相信自己超級幸運。   我之所以要補充這個故事就是因爲……她的那段話給我一個很大的啓發——阻止我們再往前走一步的,其實不是任何事情,往往都是我們自己。   而我之所以跟大家分享我的天、地、人的經歷,也是很想跟大家說:你不可能完全複製我的經歷,因爲我的經歷,是用我最喜歡的方式呈現在我的生命中。我相信你的奇蹟,也會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你認得出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生命裡。   只是,你準備好了嗎? 你準備好張開眼睛看了嗎?   我記得我在峇里島回來的時候,寫了一篇臉書貼文,內文感謝了那個美好的夕陽、感謝了老天爺、感謝了那隻鳥…… 我最後寫了一句話「我必須說這段歷程"Open the eye of my heart. "」我真心覺得在那個海灘,我的心有一個地方被打開了,當我那個地方被打開之後,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方說我在看那個夢,到菩提迦耶那個法會…我完全知道生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我認出祂來了,我認出每一件事情的連鎖反應了。   我清楚知道我說的每一句話;即使是無心的一句話,它都會引發後面會發生的事情。即使是一句簡單的話、一個記憶有點模糊的夢……只要在「你能認出祂」的時間點發生了,那也就會成爲你生命當中的轉捩點。   而祂會是什麼?你不知道。你劇本寫得再好,也寫不過老天爺。 人的部分其實也是一樣的,你要好好的跟你身邊神奇的人相處,你有把時間留給他們嗎?當他們來到的時候,你有認出他來嗎?你有感受到他的珍貴之處嗎? 而我跟大家分享所謂的「天、地、人」這三個體驗後,我很想跟大家講—不需要去峇里島,也不需要去菩提迦耶和大溪地。 問題是,當那個「時刻」到來時,你認得出他們來嗎? 你有把那個信念放在你的生命裡面,然後認出所謂的「奇蹟」就是你自己嗎?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一切只不過是你的想法阻礙你的行動。── 《佛陀的女兒:蒂帕嬤》
人氣 1.1 萬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曾寶儀:壓垮我最重要的事,是爺爺的離世
情緒紓解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曾寶儀:壓垮我最重要的事,是爺爺的離世
如父如母的爺爺離世   我人生的分界點,是從二○一二年開始的。   一切都發生在十一月底,很靠近十二月冬至,也就是當時人們說的二○一二世界末日的時候。   現在想想,我早就為二○一二年的到來做了不少準備。從二○一○年起,我就開始閱讀一些和二○一二世界末日有關的資料。   其實我也是經歷過一九九九世界末日預言的一代,那時候的我完全不以為意, 但不知為什麼,二○一二年的末日預言,我格外在乎,可能那幾年,剛好也是我人生中的低潮,我經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爺爺過世,因此對死後世界、生前計劃的主題也感興趣。我飢渴地吸收各種資訊,即使不知道那是什麼,我都看。一直看,一直看。   這三年,我的工作遇到瓶頸。我不知道重複做這些工作,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我不斷接節目、做節目,節目開了又停、停了又開。工作的內容也都很像,不管是娛樂或頒獎典禮,就是做大量功課,然後做現場,做完,結束。    對我來說,就好像旋轉木馬一樣的生活,我一直繞……一直繞……好像一直在動,卻又哪裡都沒去。   那時,我的感情也不順利。   我的男友常年在北京工作,而我大部分在台灣,我們很長時間是遠距離戀愛。像我這樣的雙魚座女生,很依賴,也需要感情上的陪伴。遠距離,實在很難行得通。   遠距離戀愛,不只溝通上容易出現問題,我心中也不免懷疑:我們這樣,真的算是在一起嗎?接下來,該怎麼打算?   然而壓垮我最重要的事,是爺爺的離世。 教會我無條件的愛,是爺爺   二○一一年爺爺的離開,是我生命中莫大的衝擊。爺爺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雖然他不是我的父母,但他就像我的父親,也像我的母親。   三歲的時候,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奶奶來到台灣,爺爺就是帶著我們長大的那個人。   我們來台後住在民生社區,我就念民權國小,在學校對面巷子裡的一棟公寓,住了六七年的時間。   從小,我身上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爺爺處理的。奶奶比較強勢持家,她會帶我們去買衣服、買玩具、剪頭髮,但相對來說,更溫柔的對待,都是來自爺爺。   比方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爺爺每天中午到幼稚園接我們放學的時候,會在幼稚園旁邊的市場,買兩個包子給我們吃。一個是鹹的肉包,因為我愛吃鹹的;一個是甜的豆沙包,因為妹妹愛吃甜的。   那時,我們兩個小不點特別龜毛,我們吃包子,但不吃包子餡。我們只想吃沾了豆沙、沾了肉汁的包子皮。於是,爺爺每次把包子遞給我們之前,一定會先一口吃掉肉餡,再一口吃掉豆沙。把我們喜歡的包子皮,送到我們面前。   爺爺就是一個這麼溫柔的人。   他會帶我們去買小學的制服、牽我們上學,考試成績好的話,就帶我們去買禮物。爺爺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有什麼需求,我們總是去找他。   所以我常說,爺爺是這世界上第一個教會我無條件的愛的人。   我一直以為爺爺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雖然他後來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待在病床上。而我直到三十多歲都還住在家裡,主要的原因,除了我認為陪伴家人是理所應當外, 回家就能看到他,感受到我們存在在同一個空間裡,成為我很重要的支柱。   當爺爺離開這世界,我心中的悲傷巨大到難以言喻。於是,當經歷過爺爺離世,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我知道,根本沒有節哀順變這回事。當悲傷確確實實出現在人們生命當中,沒有任何一套標準處理程序,能讓人照著步驟就順利消化它。   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經驗、去化解那份複雜的情緒。爺爺過世之後,我就像負氣一樣,去了很遠的地方。   爺爺在台灣的喪事一辦完,我就跟著弟弟、堂弟一行人去了阿姆斯特丹。當時我們心想,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還記得那時是二月,冷死了!可是雖然冷死了,但我們還是想要去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   我們都是第一次去阿姆斯特丹,所以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什麼也沒多想。在那裡,還掉了錢包!   六年後,我拍攝紀錄片《明天之前》的第一站,就是阿姆斯特丹。再一次來到這裡的我,看著似曾相識的景象,走著走著,就掉下了眼淚。身邊的同事都嚇壞了,這麼歡樂的一個城市,妳怎麼哭了呢?   「我突然想起之前來的時候,」我說:「上次來的心情,和這次完全不一樣。那時的我,對世界一無所知。我以為這個城市,就是這樣。」   然而從一一年到一八年,我從生命中學習到的,我對於覺察的學習與生命的理解,都已讓我變得截然不同。   當我走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橋上,彷彿看見過去的我迎面而來。我好想跟她說聲:「一切都會沒事的……」想到這裡,於是潸然淚下。走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同一個地方,但這時的我和那時的我,早已判若兩人。   或許我還有眼淚,但那已不再是悲傷的眼淚。   一一年阿姆斯特丹的旅行才到中途,我就決定,我要接著去看北極光。一個禮拜之內,找好旅伴,決定了行程。二月底從阿姆斯特丹回香港辦完爺爺的告別式,三月初我就馬上出發前往阿拉斯加。   爺爺在世的時候經常進出醫院。好幾次我安排好長時間的旅行,會因為爺爺突然住院而取消。於是,當爺爺不在了,我心中也有種賭氣的感覺:好啊,現在這世界再也沒有什麼能牽絆我,那我就要去最遠的地方!   有多遠,就去多遠!   即興的出行,一切都很倉促。阿拉斯加真的很不方便。很多事情如果沒有事先計畫好,到了當地就只會耗到時間。三月初的北極,白天非常短又有時差,能處理事情的時間相當有限。   那時候,我的身體也很不好。但我卻硬要去一個很冷的地方,就像想刻意用某種極端的環境去折磨自己。出門前,我突然得了急性腸胃炎,人都已經又吐又拉到完全虛脫,還依然堅持帶著藥、一包白吐司和寶礦力沖劑上路。   現在想想,那場腸胃炎就像是一次劇烈的排毒。真狠的一場排毒!又或者,因為當時的我有很多事情還不明白,於是透過身體激烈的反應來處理。   和我同行的有兩個朋友,後來幾天早就看極光看到膩了。我們安排了好幾個看極光的景點,但第一天到達就已經看到極光,後來又看到跳舞的極光,所以到了第三天、第四天……「還要看極光喔?」她們寧可待在車子裡,也不想出去挨冷。   而我卻硬要走進那嚴寒,堅持要用相機好好拍下那個我追逐的景色。明明因為天氣太冷,還生著大病,我卻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硬頸。曠野裡只有天和地與我,而我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悲傷。   非常、非常悲傷。   我穿著厚重的衣服,在零下二十度的荒野裡,一面看著極光,一面流眼淚。旅途中當然也有開心的時候,但大部分的時間,我的心都被悲傷佔據。   雖然這是二○一二年一連串奇遇之前的背景故事,但上天的眷顧似乎已有端倪。   畢竟,去到阿拉斯加,沒看到極光徒勞而返也是常有的事,我卻天天都能欣賞這美景。經常我們只要抬起頭,就能看到極光「就在那裡」,就連跳舞的極光也都看到了。那時,我似乎已開始感受到幸運,但我茫然不覺。
人氣 1.5 萬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別再轟炸粒線體!做對3件事,9成慢性病可根治
別再轟炸粒線體!做對3件事,9成慢性病可根治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