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步骤快速看懂上市公司年报?

关注者
5,626
被浏览
909,017

89 个回答

我是以投资人视角来看的。

看年报,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一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而最主要的作用,是评估公司股票未来价值是否提升。

本文 12000 多字,可能需要半小时,请大家耐心阅读。

或者先收藏着,用到时回来备查

你可能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方法,相信我这是一个阅读框架,当掌握了这种模板化的阅读方法后,剩下只是时间上的磨炼问题,熟能生巧。

如果是第一次覆盖一家公司,可以完整地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如果很熟悉了,可以把你已经形成的要点做一次重新梳理。

先打击一下大家的预期: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本来是很复杂的,因为年报本身都有 100 多页,想想工作量就是很大的。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希望「快速看懂上市公司年报」的动因。

「是不是有某种秘籍,让我们 10 分钟?1 小时?2 小时?看懂呢?」

10 分钟的高手我没见过,但是我这个前券商分析师可以做到 1 个小时完成最终的 5 页纸年报点评——

对年报点评这种级别的报告,如果你是第 3 名以后给到买方的,基本只会给你的邮件拖进垃圾箱。

除非是行业大佬,那他们第二天给报告都有人等着看。

今天分享的方法,根本不是什么秘籍,只是一个训练手册。

甚至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只是一个训练大纲,把每一个 Step 按照你覆盖的行业和公司进行详细展开,都可以按照至少 1:3 的篇幅进行拓展。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门」,工作关系可能我只是熟悉券商、SAAS、线下零售几类公司的分析。

更详细的手法都是吃饭的家伙,大家都不会轻易泄露——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有色、芯片、医疗应该怎么看。

然后给大家写点鼓励:

100 多页的公司年报,很多部分对投资者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我们熟悉一个行业,熟悉这家公司,又可以剔除很多不重要的文字讨论与数据;

熟能生巧的过程最终就是让你看到一个年报,你可以准确地在目录里的第几个条目下的第几点寻找你需要的内容;

当你积累好自己的分析模型,自己的打分体系,积累好自己的写作模板,输出也都不是难事。

如果你不是老板,那么第一步先做到:

  • 有分析套路;
  • 逻辑自恰;
  • 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 无关对错。

1 年时间足矣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中级分析人员,提高的目标就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尽量准确、尽量合理。

快速看动上市公司年报,不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和减肥、健身是一样的,存在明确的路径。

看你愿不愿意,沉下心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了。

Step0 我们看年报是为了什么

解释一下。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希望通过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寻找投资机会。

意味着你认可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去计算公司价值。

分析公司历史,与猜测公司未来。

业务端,和财务端。

作为投资人,公司年报就是他们的体检报告,财务报表是体检的重要数据,业务讨论(业务概况、经营讨论、重要事项)的表述就是诊断的总结与评估。

分析历史(财务、业务)→评估财务数据及业务讨论→去伪存真→得出评价结论

阅读年报后,有以下几种用途:

  • 完整全面的投资分析;
  • 完成 DCF 模型、比较法估值模型里的相关参数、假设;
  • 写作行业监控/竞品分析报告;
  • 写作财经新闻;

对于我来说,所有关于年报的分析都会做进 DCF 模型中,不至于让我的分析变成简单的观点和数据堆砌,示意一下:

对于写作报告的人来说,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模板,哪些指标或分析放在哪些段落。

本次介绍就不进行更深入的如何制作模型、如何写作报告、如何做新闻的部分了。

Step1 了解行

下面我们要开始纯干的部分了,先给大家上一个图,我自己习惯的一个分析框架:

上面的图,最多只到 4 级菜单。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都需要添加不一样的第 5 级或者第 6 级菜单,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里就写到我觉得合适的级别位置。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适当补充。

如果年报里有相关内容,主要工作就是阅读和判断真实性;

如果年报里没有相关内容,留个记号,自己通过找人、上网、亲自调研寻找。

在开始阅读一家公司的年报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就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有一个了解。

有的人在对行业很陌生的时候,直接开始阅读年报,会有几个问题:

  • 分析不对路子,比如你拿着财务分析教材去看手游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然有问题;
  • 找不到合适的分析工具,比如你要是不知道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规则,直接拿前三年销售做线性回归,错的连亲妈都不认识;
  • 甚至都不知道该看哪些内容,比如你要是不知道一个行业是不是出口导向型,都不知道去看国际宏观经济和汇率走势;
  • 还有很多坑.........

所以在阅读年报以前,务必先了解行业。

有些上市公司的年报非常温馨,他会把行业的盈利模式介绍一遍,这种情况在美股更常见,A 股上市公司就不愿意这么费劲——科普这件事情并不要求强制披露。

有以下几个要点我认为必须提前阅读:

  • 市场特征: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这决定了行业内部玩家的定价策略、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分割特征等因素,比如分析两桶油,寡头市场里你就自然而然知道定价相关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 是否为周期性行业:这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认为有色、钢铁、建筑建材、房地产、金融(等等等等)都是周期性行业;白酒、农业、餐饮、食品饮料(等等等等)属于非周期性行业。
    区分是否为周期性行业,对你评价一家公司影响巨大。
    比如一个连锁餐饮一路业绩下滑,它可能真的不行了,但是一个做稀土的,一路下滑可能只是探底过程,有一天会回来;
  • 行业阶段:新兴行业/增长行业/成熟行业/衰退行业?这有助于你去分析公司的各类指标,特别是增长能力。
    都是 20% 增长,对于一个芯片公司可能就是不及格,但是对一个钢铁企业,那简直是爆炸了;
  • 对资产依赖程度:重资产/轻资产?这个不用多解释,重资产行业你去看人效作用没那么大;轻资产行业你盯着折旧也没太多意义;
  • 行业驱动力:政策驱动/产品驱动/销售驱动/运营驱动/资本驱动?这有助于你迅速定位到底哪些财务指标是你应该关注的。
    比如游戏行业你就得看几个拳头产品的数据,比如有色行业你就要关注除了市场价格外它们的资源储备,又比如信托公司你就得去看它们的投资回报和坏账情况;
  • 其他一些要素:地域特征/客户分层/产品波动性,etc。

只有预先储备了行业知识,你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才能更高效。

Step2 弄明白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商业模

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在后续阅读业务分析+财报的时候,关注那些段落和财务指标。

即使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年报都会稍微提一句自己的商业模式。

同样,这多见于美股公司。

一般来说,最粗放的分类方法包括线型公司、平台型公司。

如果不能区分公司的类型,我们很多分析都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都是给别人授权品牌,很多品牌仅仅是给授权使用并不参与任何生产过程,这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有些品牌深入参与设计、品控、销售,这就很类似线性公司。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划分商业模式的手法,只要能够更准确地帮助识别商业模式,都是可以的。)

线型公司——公司为客户直接提供价值,直接从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首先可以划分为 To C 和 To B 型公司。

1)To C——终端产品与服务直接卖给个人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实物/虚拟(边际成本,比如分析纯硬件和硬件+增值公司的不同);
  • 高单价/低单价(消费决策机制,比如分析白电和小家电的不同);
  • 奢侈品/必需品(消费弹性,比如分析疫情对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的差别);
  •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潮牌和普通服装的不同);
  • 高频/低频(消费节奏,比如分析商旅酒店和度假酒店的不同)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

客群什么特征?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是否有地区性(产品扩展及增长空间,比如分析地区餐饮和全国性餐饮);
  • 年龄;
  • 支付能力;
  • 有助于更精确描绘目标客户的一系列画像;

解决了消费者怎样的需求?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基本需求还是高级需求;
  • 个人消费需求/家庭消费需求/送礼需求/社交需求;
  • 其他我们认为的重要需求,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

如何实现销售的?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主要渠道;(例如:线上/线下、合作/自营等)
  • 营销方式;(例如:裂变、打折、代言等)
  • 品牌力;(比如白酒、食品饮料行业要特别注意这点)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分析「产品如何找到人」的要素。

2)To B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实物/虚拟(边际成本,比如分析纯设备和设备+咨询公司的不同);
  • 大额/小额;(采购决策机制,比如分析大型软件和 SAAS 软件,评估销售增长特征);
  • 长期/一次性;(收入模型)
  • 过程产品/终端产品(借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通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不同);
  • 高频/低频(消费节奏,比如分析数字广告和传统广告的不同)
  •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公司通过什么方式、在多长时间、以多大代价、卖给怎样决策流程的、什么客户、满足他们什么样的需求?);

产业链什么位置?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上中下游;
  • 市场地位(垄断、头部);
  • 多行业通用/垂直行业专用;
  • 其他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议价能力、定价能力、价格销量的要素

客群特征?

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 大 B/小 B;
  • G;
  • 在客户采购中的地位(主营业务、通用业务、边缘但必须业务);
  • 客户决策模式(谁出钱、谁获益、谁拍板等);
  • 其他有助于我们理解销售对象采购细节的要素

平台型公司

公司为买卖双方或者多方提供各类交易的场所,从撮合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怎样的平台价值?

  • 信息/交易/履约/混合;
  • 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规模驱动(上市公司一般会进行夸张,这个问题一般要我们自己寻找);
  • 平台对谁收费?怎么收费?对哪类资源收费?
  • 其他有助于识别平台型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

平台参与方都是谁?

  • B/C/G;
  • 分别有什么特点点;
  • 平台满足用户怎样的需求;
  • 其他有助于分析用户粘性、付费意愿、续费意愿的要素;

对 To C 和 To B 平台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补充。

  • C 端交易价格透明、决策时间短、决策流程短、标品居多,etc
  • B 端交易价格不透明、决策时间长、决策流程长、非标居多,etc

混业经营公司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混业经营现象,除了上面对不同板块一一进行分析以外,还要研究不同板块间的协同作用(Synergy,包括业务上、财务上协同)。

  • 是否能够实现交叉销售;(做零售的自己有品牌,做社交的自己有直播或游戏)
  • 是否能够平滑业绩(比如某些板块好的时候另一些板块一般,某些板块一般另一些板块好——白酒、食品饮料);
  • 是否有财务协同(比如赚钱的板块和现金流好的板块,可以在财务上互补)。

Step3 业务总

年报最开始的部分一定是公司管理层对集团业务、战略、市场和重点数据的解读。

如果对行业有了解,对公司商业模式有了解以后,我们对业务总览部分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阅读:

1)根据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 check 管理层讨论

实操过程中可以做个表格,画✅画❎

以下文字出自诗与星空团队创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财报分析实战》。


作为一个做了十年上市公司报表的“大表哥”,最近看了几十份年报,从报表人员的角度,谈一下如何高效、快速的分析年报中最核心的数据。

当然会有人说,简单啊,看F10啊。其实,我做报表的时候,就经常为了F10里的数据好看,刻意去做一些修饰(本文不讨论这种修饰的正确与否,只是让读者能跟着我去反推出这类修饰,从而看到真正的经营状况),所以不要被F10里的指标迷惑了双眼。

一份财报,通常洋洋洒洒上百页,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人,如何去看懂啊?那就是本文的目的了,报表人员在做表的时候是有套路的,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最大限度还原真实情况了。

今天是2017年6月2日,我就以0602为例,实现十分钟抓住这家公司的核心数据,并评估其地雷情况:

一、重要提示和简介(2分钟)

浏览一下该公司基本状况。


一定要看一下年报里该公司自己提到的主营业务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风险,通常情况下,机遇是噱头,风险却是实打实的,很可能已经发生或者小范围准备发生而没有告诉你。


该公司在年报里叨叨半天核心竞争力,但是并没有看到几个拿得出手的案例,所以要留个心眼,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到年报里看。

二、主要经营情况(3分钟)

在这一部分,通常会有最近几年的经营情况对比,这里的变动值及年报中提出的原因解释最有意义。通过变动原因解释,我们明白该公司产生了收购。变动原因看到现金流量即可,后面的不用看。


收入成本分析部分,要仔细瞥一眼,尤其是分产品、分业务线条的营收占比,可以轻松地知道他家到底是干什么的。比如这家挂着互联网+、智慧民生招牌的企业,实际主要营收来自软件、智能化和智慧民生,并且从毛利率来看也大体知道了各业务的盈利情况。


可能遇到的风险这一节,是应该仔细看的,一分钟:


在此可以发现政策风险是第一大风险,平时观察消息的时候就要留意相关行业的政策变化了。


其他重要事项,可以走马观花过一遍,我们在“委托他人进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情况”一栏发现了理财情况,由此可见,这家公司现金流状况比较好,初步判断基本面比较不错。由于中国当前经济不景气,效益好的公司通常会选择购买理财产品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效益不好的就顾不上了,忙着拆了东墙补西墙。所以看到一家公司的年报上有金额不菲的理财时,一般基本面不会太差。


继续往下看,看到实际控制人的拓扑图:



看到这里可以知道该公司的实际后台,原来是上海国资委的企业,就不用担心莫名的垮台风险。幺蛾子基本不会出现。


有人喜欢看股东情况,我一般不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额外拿出一分钟过一遍股东。看看有没有熟人。

我通常直接跳到财务报告部分了。

三、财务报告(5分钟)

财务报告一般只需要看合并口径即可,母公司口径无需搭理。

资产负债表(1分钟)

关注以下指标: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在建工程、存货(库存商品)。

F10里会有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的占比,这里有个便捷方法,看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简单比例,通常货币资金比例越高越好,但某些行业应收账款额外多,这种行业就要关注一下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差不多甚至更多的时候,基本可以认定现金流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坏账风险,一般情况下,除非有特别理由,坏账准备不应低于应收账款总额的十分之一(不绝对,满足该数量级即可),再对比一下净利润,如果应收账款的十分之一远比利润高,而且该公司有做大业绩的主观意愿(比如连续两年业绩不好,或者刚刚盈利),几乎可以肯定坏账准备少提了。通过附表可以看到,坏账准备大约是应收账款的二十几倍,又考虑到新增合并公司,勉强说得过去。


在建工程里是鱼龙混杂的,如果这家公司的在建工程金额巨大,则存在为了保证利润未转资的事项。该公司在建工程很少,不存在这种情况。

零售企业的存货(库存商品)是需要单独看的,最好是能大体了解到平均单价。如果存货远远高于利润甚至收入,那他家的利润太容易通过存货成本来调节了。该公司不存在这种情况。

利润表(1分钟)

主要关注点: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

收入和成本能比较容易得出毛利率情况,以及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真的盈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司的利润是正的,但收入减成本却是负的,这都存在着通过其他项目调整的可能。

一般行业,管理费用通常不应该大于收入的十分之一(数量级,差别不是非常巨大即可,该公司大约八分之一),如果远远超出,这家公司的管理模式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对于关联公司众多的企业来说,投资收益额外需要留意。某ST摘帽公司通过对关联公司的投资收益实现了盈利,而营收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这种公司就是埋了雷,等你去踩。本文范例的公司投资收益金额不大,比较正常。

净利润的数量级要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在建工程和存货对比一下,如果净利润少得多,则需要额外留意一下。

现金流量表(1分钟)

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对比,如果现金流入少很多,说明赊销太多,有坏账风险。

关注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该公司现金流量情况还可以,否则不会有闲钱去理财。

附表(2分钟)

上文提到的几个关注点,如果存疑的话,则到附表里寻找明细。其中坏账准备一定要必看,金额过大的一定要核对下利润,我还没见过坏账准备不作假的会计(手动滑稽... ...)

好了,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过去十分钟了?

这家公司经过十分钟简单的分析,基本是不存在地雷的(真的出现概不负责哟),但是也能看出其业务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行业优势。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一个B+的评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