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不靠香港社會資源 遠赴加州跟大師學造小提琴

80後不靠香港社會資源 遠赴加州跟大師學造小提琴

撰文:吳嘉欣
出版:更新:

對一般人而言,樂器就是琴行的「商品」,想要購買樂器可到琴行選購,毋須大費周章;但對一些專業樂手來說,手製樂器包括手製小提琴,是為獨門手作,這無疑令郭雋晅(Corvus Kwok)這位本地年輕製琴師的手製提琴有了存在意義。縱使生存空間細小,卻使他一直為成為製琴師而默默付出一切汗水有其意義:「本地手製琴的需求的確不多,但我不認為自己在追夢,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攝影:黃寶瑩

這間位於新蒲崗、不足200 呎的工作室,是Corvus 最新的「落腳 點」。熱愛做手工的他,花了1 個月時間裝修,上至掛在牆上的 工具木吊板、工作枱、木製手柄刀具及地板,皆由他親自製作。

Corvus的新工作室才正式運作不足1個月,地上已擺滿10多部小提琴,全部正等待他修理。「至今我尚未正式售賣自己的手製小提琴,我一直綜合各方用家意見,希望將自己的手製琴調整至最佳狀態才售賣出去,所以修理小提琴也成為我收入來源之一,我可是身兼提琴醫生一職。」

視製琴為玩藝術媒介

新工作室不足200呎,室內裝潢下至地板、上至工作枱,全由Corvus親手製作:「我從小就喜歡做手工,偏偏選擇修讀音樂,因為當時怕選修畫畫會變成局限自己創作的框架。」然而,世事難料,兜兜轉轉10多年,誰又會料到如今的他卻以手工作為生活一大支柱。「製作小提琴並不是一個大家所以為的木匠去製作一件東西出來。對我而言,它是一個媒介讓我玩藝術。」

從一個只懂彈奏小提琴的少年,到長大後終於如願以償學會製作一部完整小提琴,Corvus 回望過來,也不免 慨嘆自己竟走過如此艱辛的路,堅持與專注同時在不經意間成為其雙手一條條青筋的標記。

本地資源缺 親手製工具

製作小提琴工序繁複,從製作內模、琴的面板、背板及側板,到琴頭、琴板、鑲線,以至挖面板、背板內側的弧度及面板上的F孔等,每個鋸、磨、鑿、挖等工序都講求製琴師清不清楚琴身線條與比例的功力,因此製琴技術在不少人眼中往往成為一門難求「秘技」。對有意成為製琴師的人而言,本地相關的人才培訓、材料供應、工具輔助等資源亦可謂短缺,有見及此,Corvus選擇自己親手製作工具,他更會根據人體力學,研製方便自己手握的刀柄:「為了自己的手感,會將之前在課堂用到的工具加以製作及改良;其實市面上連木工膠(hide glue)也難求,網上淘寶亦礙於安檢問題而拒絕寄貨至香港,大部分製琴原材料也只能從外國訂購,成本高,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小提琴的琴頭一般使用楓木製作,琴頭設計 會直接影響琴的音質優劣,而旋首(即螺旋位、一 般是3 個圈)是其中一個較難雕刻的部分,設計若 是過小或過大,亦影響整部琴的美觀度。

負笈上海 衝破零的局限

從萌生學習自製提琴念頭,到真正學會製琴,Corvus共花了10年時間;為建立一間私人製琴工作室,中間又花去2年時間才找到稱心的「落腳點」,那段載滿汗水的時間,對這位今年才踏入27歲的年輕製琴師而言,或多或少也交疊着年少時對自我認同的疑惑、學術上的迷茫,以及對提琴專注不懈的回憶。「小時候開始就很想為自己的小提琴調出不同音色,想追求更好琴質;到17歲修讀音樂系foundation時,便想學習製琴。」

順利完成浸大的音樂系碩士課程後,Corvus便一心一意當個琴行銷售員,以為可以從中偷師學會製琴技術,怎料一年已過,想學的都學不到,「別人是開門做生意,怎可能隨便教你製琴。」後來機緣巧合下,他入讀上海音樂學院的提琴製作系,並跟隨當時音樂學院副院長、內地著名小提琴製作家華天礽教授學習製琴,為其製琴之路打開第一道門。儘管他從上海師承了一年基礎製琴課程,卻沒有因此獲得滿足感,反而帶着滿腦子的製琴疑問回港。「教授的確教會我很多製提琴的基本功,但內地人的教法只是跟着書本「照辦煮碗」,老師們總會留一手,所以那時候我總會聽到教授說:『這是課程內容,但我自己不是根據書本的方法製琴。』」

琴頸製作一開始需要使用刨(Block plane) 修整平面,由於琴頸要承受4 條琴弦的張力,所以 需要硬身木材即楓木製作。

加州遇伯樂 一解多年疑惑

從上海初學成歸來的20來歲青年,因租金高企問題,只好承用嫲嫲因退休而空出來的街市舖位,讓一間從前賣雜貨的街坊老店,搖身一變成為製琴工場,是為街市一時佳話。「街市每晚7點關門,對我而言實在不太方便,偶爾又會有不速之客進內觀看我做什麼,不論環境、時間甚或私隱度都不足以讓我專心製作提琴。」欠缺理想製琴環境,令Corvus以為自己又要熬上一段日子,卻因着另一場因緣際會,讓他得以暫時擱置「街市活動」,於今年初夏踏足美國加州,跟隨頂尖製琴師Michael Darnton學習,展開為期3星期密集式製琴課程。

「Michael可謂我人生中一位伯樂。出發前我將自己一直『儲儲埋埋』的製琴疑問寫滿兩本小簿子,然後一口氣在3星期內問清楚Michael。結果他用其經驗和智慧一一解答,他甚至樂於跟我分享提琴的秘密—如何上油漆的問題。」大師無私的分享讓Corvus如獲至寶,他坦言上海教的製琴方式雖傳統而愚笨,卻因為有了這個基礎,令他將Michael Darnton教授的方法快速「上手」:「製琴最忌框着自己,只有empty your cup才能學到新知識,才可以了解哪一套方式較適合自己。」

自言是影迷的Corvus,在工作室內也擺放了不少DVD,他更將經典電影《月黑高飛》的經典對白「Hope is the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貼在工作室的窗上,勉勵自己。

肯定自我 追求停不了

從17歲到27歲,跨越整整10年的製琴夢,Corvus坦言曾迷茫過,卻不覺辛苦:「從Michael身上學到的製琴技巧,我才敢說自己是真正學會如何製琴。事實上這些年來不停有人向我提出質疑,問我為何要去上海學製琴而非意大利;學師一年回來後,又有人質疑我這樣是否就足夠。從前面對這些問題我會啞口無言,現在我會回答:『老師說我學夠了。』其實製琴是一種交流,我從小三開始學習拉小提琴,本來就是一個玩音樂的人,所以我製琴只為追求更好的藝術、更好的音樂。只有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可以製作出好的琴。」

郭雋晅(Corvus Kwok)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小提琴,熱愛做手工,更熱愛音樂。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文學碩士,曾負笈上海音樂學院修讀提琴製作系;今年6月更追隨頂尖提琴大師Michael Darnton到加州學師3星期,臨別前大師贈了一句:「I hope you will be famous。」令他大為感動。現於新蒲崗開設工作室,以教琴、指揮及修琴為收入來源,其餘時間繼續埋首專注其製琴之路。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