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大麻中学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大埔县大麻中学

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公立完全中学
大埔县大麻中学,创办于1923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学校已有90余年的历史,是田家炳先生等侨贤的母校。历史悠久的大麻中学,因其具有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办学效益而远近闻名。
近年来,麻中的教育教学场所和设备等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 [1]
中文名
大埔县大麻中学
外文名
Damamiddle school of Dapu county
简    称
麻中
创办时间
1923年
校    训
文明、守纪、勤奋、创新
主要奖项
梅州市一级中学
主要奖项
大埔县德育示范学校
大埔县一级学校
知名校友
田家炳
所属地区
广东梅州市大埔县
类    别
公立完全中学
现任校长
陈志敏 [2]

学校简介

播报
编辑
麻中,如一朵在韩江河畔绽放的奇葩,芳香袭人。
1923年创办的大麻中学,座落在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大麻镇,已有80余年的历史,是田家炳先生等侨贤的母校。历史悠久的大麻中学,因其具有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办学效益而远近闻名。
近年来,麻中的教育教学场所和设备等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学校发展

播报
编辑
其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多人,其中住校生730多人;有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38人,学历达标率为86%。按大埔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两年后,初高中每个级将达6个班,全校将达36个班,学生数将达2000人左右,将成为大埔县大型的农村中学。
其二,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校园,建筑规划良好,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学校有教学大楼2栋,实验楼1栋,教师宿舍2栋,学生宿舍2栋,在建教学楼1栋。学生生活设施齐全。
其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2年的中考成绩居同类学校上游,高考成绩连续3年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尤其是2005年高考成绩再次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其中3名考生入围重点本科,仅次于虎山中学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是麻中恢复高考后的20多年历史上非常少见的。学校课外活动非常活跃,文艺和体育比赛多次获得县级第一名及市级奖励。
其四,校风建设走上正轨。麻中不断完善校风建设,狠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学习风气的形成。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麻中之校风,已经步入正轨。今日麻中,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回顾麻中的成长历程,麻中的建设,无不凝聚着上级领导、广大校友和海内外乡贤的心血;麻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得到上级领导、广大校友和海内外乡贤的关心和支持。在校师生将铭记为麻中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和前贤后哲,并以他们崇高的精神为榜样和动力,鼓舞和鞭策自己,加倍努力,把麻中办好。
我们坚信:麻中的明天更美好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学开办。郭镇章等创办小学一所,以大麻市福林寺为校舍,将文庙香灯油存款改造福林寺右畔横屋为教室。由郭天成、郭寅清、郭之桐监理改造事宜。
民国二年(1913年),郭仙栽、田翠珊(田家炳先生的三叔)、郭奕南、郭芹史等向周镜波、郭育斋等募捐资购设备。校名改称“大麻乡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附设国民小学。
民国七年(1918年),由校长郭仙栽向周兰阶、郭育斋、钟汝瑞诸君共捐一千余金,在校舍左畔加建宿舍厨房大门等。
民国九年(1920年),议改办中学,由钟宝三先后往南洋劝捐,经收四万余元。捐资人主要有郭星堂、周寿三、刘渭川、李云龙、周锦堂、何秋谷、戴忻园、何亦庭、蓝禹甸、林世魁、张仲贤、刘登鼎、戴淑六等。
民国十二年(1923年),郭仙栽、刘萃如、刘懿生、钟宝三、郭卓年、郭概如等议改办大麻中学,由教育厅核准改称大埔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校,中学招生开学,仍附设高级小学。
民国十三年,将校舍后庭改造成洋式楼房。
民国十七年,复于前方左右建教室,至此计有教室八间、宿舍二十间。
1934年上半年,聘请了来自南京晓庄师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刘世厚(刘大作)任校长,教师朱泽甫、盛震叔等人均来自南京晓庄师范。自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开始在大埔山区生根发芽。
1939年,校长郭衍宾出洋募捐,在二层洋房顶用木枋、砖柱建成三楼,以供学生住宿。当时学校已具备19个班的教室和学生宿舍。
1935至1942年,廖爱群、郭衍宾任校长期间,重视抓教学质量。其时每届初中毕业生不过30来人,但1938年有郭敏发、田远光等5人,1939年有郭开发、刘克明等4人,1940年有黄湖光等4人,1941年有郭婉群、李有为等6人考进梅州中学。当时梅州中学面向梅州七个县以及福建、江西部分地区招生,每届仅招3个班150人,可见麻中当年的教学质量堪称一流。
在日本侵华期间,麻中边抓教学质量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日军占领潮州留隍后,麻中张华京等10多名学生在郭建昌、谢应勤的带领下,募捐了许多年糕等食品到前线慰问抗日战士,并组织文艺队到农村去演戏宣传抗日。40届的张光仑、李乃升等人则到江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当时学生如此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与其时代理郭衍宾校长之职梁芦长老师及教师梁应昌的暗中支持是息息相关的。
1950年春,人民政府接管麻中。五十年代政府三次拨款在李窝塘左畔建成第一新校、第二新校和第三新校。
1956年,增办高中,自此麻中晋升为完全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校都开始了“开山种山”的运动,因为山土贫瘠以及管理不善,大都有种少收或是无收。骨干教师林锦祥、廖建和、张俊发、黄楚良、刘南彪等一齐向公社党委请求由学校自行安排劳动,得到支持,并与生产队协商划出部分土地作为麻中的劳动用地。(约在1968年,第一、二、三新校后的山地开始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
学校安排学生一周劳动两2天,其时原上坑(裕洲村)农校已合并到麻中,每个学期有两个班学生到上坑去边学习边劳动。在上坑农校,师生们的开荒计划很实际,挖三尺深、三尺宽的土坑,填上潮泥,71年春季都种上了甘蔗和木薯,由于管理到位、基肥充足,两种作物亩产量都达到8000斤。在张俊发老师等人的设计下,学校还办了榨糖厂、酿酒厂、蘑菇厂、蘑菇菌丝厂,购置了碾米、碾糠设备。因为多种经营安排合理,管理得当,当时麻中的收入不错,学校即改建老校门成至今仍屹立的两层门楼,亦在上坑分校增建了三个教室。
为宣传和推广麻中的生产劳动与教学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县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一次现场会,全县中小学领导都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文革期间,由于学校主要领导思想开放,在顺应历史潮流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没有放弃文化课的教学,学校请回了被下放到生产队劳动的郭垫能、郭楚隆等六名教师,请旅居香港的廖奕龙校友设法提供课本。
1977年恢复高考,麻中成绩高居榜首。郭祺忠考上天津大学,郭大海考上华南理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1979年,得到田家炳、江国芳等校友的支持,在第一新校后增建四个教室。
1980年,在第三新校右侧建成教工宿舍。
1982年,郭锦兰、郭礼正、郭钦招等校友乡贤捐资扩建老校,新增四个教室。
1985年,侨贤刘伟民捐建坐东向西新校门,自此麻中校园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1987年,老校长郭衍宾等发动华侨、校友共筹款50多万元(其中郭彦彬先生捐资11.5万元)捐资建成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
1990年,在原方便医院建成学校第一栋教工套房。
1991年,校友田家炳捐资170多万元,兴建田家炳科学馆(在原第三新校)、教工宿舍(在原第一新校)、学生宿舍(在原老校外花园),维修老校,改建校门。
1993年10月,举行七十周年校庆。在广大侨贤、校友和乡贤的大力支持下,校庆圆满成功,并筹得教育基金42万余元。此年,高中五九、六0届校友捐资兴建灯光篮球场;初中五三届校友暨省港部分校友捐资四万多元筑校门至科学馆水泥路;侨贤何振钦等募捐三万多元筑校门至老校水泥路。
1994至1995年,建成郭先发公篮球场、羽毛球场;刘南相公智慧亭;兰堆文化墙。
1998年,华侨田镇荣、罗双春伉俪捐建荣春教学楼;麻中被晋升县一级学校。
2001年,郭彦彬、郭彦彰昆仲捐建校园雕塑。原校园内(第三新校前)的池塘被填平,绿化成一草地。县教育部门统一为完全中学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至此,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校园。高考成绩再次居普通完全中学第一名。
2003年,大麻镇恭州中学合并到麻中。举行八十周年校庆。海外侨贤、校友和乡贤捐建八十周年纪念楼、纪念舞台、光贤文化墙、砺志亭、生物园、地理园等。麻中晋升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大埔县优秀支部。高考成绩居普通完全中学第一名,共有38名考生入围省专线以上。
2004年,原教学楼前升旗台被移至大草地前。校园绿化受市县表彰,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常委黄开龙,大埔县委书记张远方、县长叶解春、副书记何道城(校友)、林健雄、副县长郭敏(校友)等领导多次前来指导学校工作。高考成绩居普通完全中学第一名,共有28人入围省专以上。
2005年,旅星侨领郭彦彬先生捐资50万元、广东省拔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120万元兴建新教学楼(田家炳科学馆背)于11月份动工,此楼命名为“郭彦彬教学大楼”。
大埔县委、大埔县陶行知研究会、大埔县教育局为纪念麻中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宣传,筹款3万多元(其中郭德州校友捐资13000元)在教学楼前建成陶行知塑像。教学楼后小山墩的归属问题在大麻镇政府的协调下得以圆满解决,以分水岭为界,山南部分归麻中所有,山北部分归青里村关上村民小组所有,并已树界桩。
高考成绩居普通完全中学第一名,共有33人入围省专A线以上,其中3人入围重点本科,12人入围普通本科。学校获县委县政府“高考特别奖”。
2006年7月,大麻粮所旧址(麻中街以北靠近麻中的一边,东起老校侧门,西至大麻镇政府东墙)共3685平方米划归麻中使用,学校贷款38万元支付了拆迁补偿款。8月,“郭彦彬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旅马侨贤郭云生兄妹等捐资完善新楼课桌椅。

领导机构

播报
编辑

校长室

陈志敏校长 [2]
余学德副校长:分管工会、后勤、体育、文艺、卫生工作,分管设施设备安全工作;
房访平副校长:分管教学、德育、职称、安全工作。

教导处

房海清主任:主持教导处工作,教学活动安全责任人;
李源炼副主任:负责教务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主管高一级;
张志群副主任:负责图仪、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负责试卷资料印刷审批,负责图书室、实验室安全;
黎武兴副主任:负责德育、安全工作,主管高三级;
郑茂森副主任:负责德育、安全工作,主管初二级;
刘剑坤副主任:负责德育工作,宿舍内宿生管理及安全工作,负责职称评审工作,主管初三级;
林国能副主任:负责校长室日常事务,负责体育、文艺、卫生工作,主管高二级。

总务处

何招强主任:负责后勤、工会工作,负责校舍设施设备安全;
刘灵通副主任:负责后勤工作,负责校舍设施设备安全;
管宝忠副主任:负责财务工作,财物安全责任人。

团委

吴志良书记:负责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工作,主管初一级
届数
校长
1任期
1
1923年 — 1925年
2
李庆云
1925年 — 1926年上半年
3
刘宾笙
1926年下半年
4
陈炳馨
1927年
5
张国雄
1928年
6
郭仙栽
1929年 — 1933年
7
刘世厚(刘大作)
1934年上半年
8
郭思练
1934年下半年
9
1935年 — 1937年
10
郭衍宾
1938年 — 1942年
11
刘冕群
1943年上半年
12
郭荫寰
1943年上半年 — 1945年
13
刘育民
1946年上半年
14
廖自然
1946年下半年 — 1947年
15
刘元度
1948年 — 1949年7月
16
郭体乾
1949年8月 — 1951年7月
17
张林
1951年8月 — 1956年7月
18
1956年8月—1957年7月
19
杨捷庆
1957年8月—1960年7月
20
梁风
1960年8月—1962年1月
21
徐邦
1962年2月—1969年7月
22
郭华
1969年8月—1978年7月
23
余迪昌(校革委会主任)
1967年1月—1977年7月
24
何维更
1978年8月—1980年7月
25
梁德先
1980年8月—1983年7月
26
郭添喜
1983年8月—1990年7月
27
郭益怀
1990年8月—1992年10月
28
余耀贤
1992年11月 — 1994年10月
29
何银昌
1994年11月 — 2001年 7月
30
2001年 8月 — 2003年10月
31
刘灵亮
2003年11月 — 2013年7月
32
2013年8月—2016年1月

工作常规

播报
编辑
(一)职业道德要求
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爱护学生。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教,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袒护、不歧视学生。不以任何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批评教育学生要注意方法,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教育学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高中专任教师每周工作量为14-16节(班主任工作以4节计),初中专任教师每周工作量为16-18节(班主任工作以4节计)。实际工作量少于规定数量的教师有代课的义务,以4周为一个计算单位, 实际工作量在规定范围内的不计代课补助。有特殊情况不能代班的教师须到校长室请假,计缺勤。
(二)业务能力要求
要求青年教师“毕业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成为业务骨干”。认真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熟悉掌握现任学年度的教材,理清知识点、重点、难点章节。确定每学期及每课的重点、难点。逐渐熟悉掌握高中部或初中部各级教材,胜任高中或初中部的教学。积极接受新信息,提高自身素质,熟悉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规律。运用现代电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既要熟悉大纲教材,还要研究了解学生。加强对学习心理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研”字上下功夫。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参加本学科的业务交流、进修、短期培训活动。开展汇报课、教改课、示范课活动。同级同科教师相互协调,共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考法,统一教学进度。多听同级同组教师的课,积极评议,共同提高业务水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及学习的能力。

校园动态

播报
编辑
2011年7月1日,我校党支部召开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座谈会。郭益怀老校长、郭汉隆同志、郭秋生同志、郭朝晖同志、刘爱清同志等退休教师,在职党员共28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三八式”离休老干部李忠同志,离休干部郭华老校长等老同志因身体原因没有参加此次活动。
座谈会上,党支部书记、校长刘灵亮同志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历程,郭益怀老校长、郭汉隆老师、郭秋生老校长等人先后发言,郭朝晖老师还即兴赋诗一首:“南湖建党九十年/唤起工农创伟篇/改地换天功盖世/科技兴邦百花妍”。会后,学校党支部安宴请了所有参加党员。